对于任何一个能称得上入门级影迷的观众来说,观看《非常完美》的过程绝对不会“非常完美”,导演对自己那点小聪明的滥用实在是令人难以忍受。
在叙事风格上,影片一味追求《天使爱美丽》般的鬼马可爱,把人家用过的一些出彩的小手段变本加厉的加以借用,单是“做白日梦”这招就从头用到尾,章子怡在片中做了多少次的“白日梦”,恐怕连她和导演也数不过来了吧,而在艺术上,单调的重复就意味着失败。
在大致的剧情架构上,影片挪用了大嘴姐的经典名作《我最好的朋友的婚礼》,章子怡在片中效仿大嘴姐对于感情的率真坦荡,“吃了秤砣铁了心”的用尽一切手段追回失去的爱人,最终却发现原来自己的“真命天子”就是一直陪伴在身旁的那位。
故事剧情了无新意,叙事风格学习《天使爱美丽》却“画虎不成反类犬”,那么,演员的表现呢,也是失败中的失败。
同样的故事框架,茱莉亚罗伯茨和卡梅隆迪亚兹演绎的《我最好的朋友的婚礼》堪称经典,两大美女的联袂演出令吾等男性观众大饱眼福,口水直流。
而反观《非常完美》,章子怡一把年纪了还频繁的拌鬼马可爱状,但一次次的挤眉弄眼、一身身颜色鲜艳的服装没有使她展现出任何的“卡哇伊”韵味,相反却是“雷”出了一身焦味。
范冰冰还是一贯的妖媚艳丽,表现尚可。
相比金锁,当年的“紫薇格格”林心如在片中的扮相就有点惨不忍睹了,清晰的眼角纹、干皱发黄的皮肤、夸张的眼影,活脱脱的一个“老妖精”,你说林心如的戏份就那么几个镜头,几分钟的胶片,咋就不花点钱修一修呢,难道“章大制片人”连这点钱都舍不得花!
哎,我那少年时代梦中的“紫薇格格”一去不复返了。
两位男主角基本就是花瓶,何润东的戏份比较多,表现中规中矩,依旧是电视的状态,而韩国那位哥们在片中的配音,毫无感情色彩不说,甚至连基本的口型都对不上,“章大制片人”算是在好莱坞白混那么多年了,好莱坞在制作上的严谨精良没学会,倒是灵活运用了风行国内影视圈的粗制滥造。
其实,对于《非常完美》这种“不求内涵,但求热闹,没心没肺”的都市浪漫爱情喜剧,观众的要求也很简单,就是图个乐呵,宽容一点的看,影片还是能够满足观众这点最起码的观赏要求的。
毕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看看鲜艳的色块组合与亮丽的画面,欣赏光鲜的俊哥美女,YY一下那些令人艳羡的高档公寓、时尚职业以及豪华大奔(尽管片中出镜率最高的B200是大奔家族里最没档的),也将会带来不错的感官享受。
总之,搞时尚浪漫爱情喜剧,内地真的很没谱。
您要是一位“高标准、严要求”的影迷的话,就别去影院凑这份热闹了。
最近的北美碟市上,大嘴姐的三部经典作品《风月俏佳人》、《诺丁山》和《我最好的朋友的婚礼》以及英伦众星的经典之作《真爱至上》都推出了蓝光碟,重温经典的高清版,将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如果您不喜欢这种闹哄哄的浪漫喜剧,那么,在我们的邻邦日本以及韩国,甚至是台湾地区,都有一大堆慢悠悠的纯情经典,等着您去欣赏。
至于我们的《非常完美》,看了您就是得个廉价的乐呵,不看您也不会有什么遗憾。
很久没看到这么让人HAPPY的电影啦。
也可能是笑点比较低吧,看得挺乐的。
最近原本就很想看喜剧的,笑死人不偿命那种,哈哈!
因为现在大部分的电影要么就搞场面,要么就死命地煽情,让人觉得矫情又没劲。
整部戏男人是配角,章子怡挑大梁。
故事虽然俗套了点,但是拍摄手法新颖,还挺能让人乐一乐的。
本来嘛,大众看电影也就图个开心,跟老百姓玩儿深沉肯定是没市场的咯。
章子怡和姚晨是两大亮点。
章子怡演这种平民化风格的电影真的很可爱。
姚晨那冷冰冰的大嘴一出现就让人忍俊不禁。
FBB一贯的狐狸精风格。
林心如在里面显得好老啊,脸好黄···苏志燮大叔木呆呆的,估计有语言障碍的原因吧。
何润东,我只能说昔日的帅锅已经大江东去鸟········(同事说那嘴忒毁形象了,宁愿换成是黄晓明)
苏菲穿着大红羽绒服愤恨地向昔日恋人的窗户上猛扔雪球,然而回到狼籍的家里却疲惫地倚在门后,看着透明鱼缸里已经翻白的金鱼——生机与死寂,失恋时一面充满斗志的去示威,另一面却在独自一人时颓然,无力地回忆着过往的相处点滴,那些已经深刻在习惯里的细节。
就像大多数失恋的人一样,苏菲也用酒精、食物来麻痹自己的胃,塞满自己的心,可是这些强加的东西被身体排斥,心也再次被腾空,那些试图忘记的,更加清醒。
于是苏菲决定用科学的方法(宽容理解式、往事重温式、改头换面式、化敌为友式、借刀杀人式、嫉妒挑逗式)追回杰夫,得手后再甩掉他。
可以把这理解为好强的苏菲不服输的一次情感报复。
其实,苏菲选择爱那个人,只是因为以为他更爱自己。
回馈式的爱,没有自我:做那么多好吃的菜,杰夫还嫌不够好;想养只小狗,但杰夫说玩物丧志;腿摔断了、吊着石膏躺在床上也依然记得杰夫的生日……事实证明,唯有粉身碎骨,才能脱胎换骨。
追爱的过程跌宕起伏,苏菲沉迷与跟情敌的斗智斗勇中,却没有感到真爱已悄然而至。
直到听到常瑞的表白,思索两人的相处过程,才发现记忆的盒子已经腾空,只剩下和常瑞的愉快回忆。
一路走来,常瑞见她痛苦,见她疯狂,见她欢笑,见她受伤,依然无言相守。
无论自己做任何无聊的事情他都喜欢,撒谎时声音变尖的样子、想坏主意时皱眉的样子、紧张吃手的样子……恋人眼里,再微小的细节也被关注,所以的一切都是自然、可爱而美好的。
更重要的是,在真爱中更看清楚自己,勇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
好的爱情,可以让你通过一个人看到全世界;坏的爱情,却让你的全世界只剩下一个人。
对于李杰夫来说,新恋情比旧恋情更加复杂。
渐渐地,他发现他和王箐箐之间有太多的不同,同时过往的回忆也在随时随地地侵蚀着他。
他向苏菲重新表白,却发现爱人已经转身离开,在清醒之后才发现失去了永远无法追回的,是一种更深刻地痛苦。
哎,冲动是魔鬼啊,但对于苏菲未必是件坏事,如果没有失恋,她可能永远没有机会找到真爱。
一个人要清醒,需要的只是一个契机,她要耗尽心力然后才能顿悟,再来看杰夫,已是云淡风清。
离开错的,才能遇到更好的。
女人只有找到自我,才能找到真爱:一个真正懂你的人,欣赏你的人,一个,舍不得离开你的人。
精彩台词:1、女人只有找到自我,才能找到真爱。
2、 恋爱中的女人是傻子,失恋中的女人是疯子。
3、这就是分手的痛苦,苦苦折磨我的,并不是我刚刚失去的,而是我曾经拥有的,那些关于杰夫的回忆。
它们就像无数个吸血虫,爬呀,爬呀,爬满了全身,寻找那些脆弱的、发了炎的血管,肆意地吮吸着,直到它们把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全部抽干。
4、女人的胃是心的好朋友,胃总是在配合着心的情况在转变,失恋中的女人,心就像漏了一个洞,胃会不顾一切的帮它去填那个洞,仿佛这样就可以帮助心,去重温失去的满足感,直到……5、男人比较懒惰,甚至懒得离开一个,让自己伤透了心的女人,就是为了避免去忘记,或者去记住一个崭新的女人。
在2009年9月9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一个人跑到电影院看了这部《非常完美》, 我坐在整个电影院最中间的位置,周围是一对对的情侣,这本是部喜剧,我却是又哭又笑看完的...苏菲是一个著名的漫画家,她与是医生的杰夫在热恋中,然而就在谈婚论嫁之时,他们的爱情却突遭变故。
风情万种的女演员王菁菁迷上了杰夫,经过一番倒追攻势,杰夫最终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惨遭出局的苏菲终日以泪洗面,长久无法摆脱旧日回忆的侵扰。
在两位闺蜜的鼓励下,苏菲重拾信心,展开了一场赢回男友心的夺爱大作战。
而台湾摄影师常瑞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帮助他,照顾他...当苏菲赢回杰夫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真爱早已在身边。
这是我最喜欢的章子怡的一部戏,以前她的戏,她总是绷起那张脸,很做作,同样的表情。
这部戏,感觉很真实,很自然。
虽然荒诞可笑,但也表达了真挚的情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自己的原因所致。
整部戏我最喜欢的台词:“女人要找到自我,才能找到真爱”“爱一个人,伤害是在所难免的,但是,绝对值得。
” 不要要求他是最好的,他只是最适合你的。
可以照顾你、包容你、无论你做多无聊的事情,他都喜欢的人。
昨天看了“中国版爱美丽”的《非常完美》,发现里面除了个别桥段,画面是抄袭(或者说借鉴,抑或致敬)爱美丽之外,确实没有什么其他值得引起共鸣的地方。
看得出导演是很像把这部电影往天使爱美丽上靠拢的,但是这两部电影真正的差距既不是色彩和演员,也不是法国的所谓浪漫情怀,而在于观众的内心的童话境界。
爱美丽的童话世界,关键字是博爱,从身体脆弱的老画家,街头乞讨的乞丐,双目失明的老人,蔬菜店的笨小伙,常年泡在咖啡馆的猥琐小气的男人……最后再到自己的恋人——一个喜欢在垃圾堆里寻找照片为乐的古怪年轻人,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缺点和怪癖,而爱美丽用爱心把这些不怎么完美的人联系起来,构成了自己的童话世界。
而在“非常完美”的童话世界里,也是有“爱”的,不过这些爱的对象仅仅属于英俊的面孔,高大的身材,200平米的高档公寓和奔驰B200……对于那些一般人,那些不那么英俊和富有的人,就像苏菲在医院里无意中抱住一个老年人之后就一把推开一样,是无法得到女主角的“爱”的,而同样是双目失明的老年人,却在“爱美丽”的世界中得到了光明。
我想,我们的导演和演员都是足够优秀的,但是我们的观众,那些时尚高端的男女白领们,尽管他们常常富有爱心地抚摸巴伐利亚猎犬,常常谈到自己是如何牵挂米兰街头流浪的小猫,但是在他们的心中并不需要天使爱美丽,只需要自己在这个物质世界中“非常完美”。
刚说完从《疯狂的石头》到《夜•店》是“另开一桌”,就看到章子怡又“开了另一桌”。
这么说吧,如果说过往“MADE IN CHINA”的电影桌上,菜式通常都是猪肉炖粉条的话,宁浩“另开一桌”,上的菜式就是水煮鱼,而子怡“又开一桌”,上的则是汉堡包。
就技术层面而言,子怡的这部《非常完美》,即便谈不上“非常”至少也称得上“相当”完美:从摄影到美工、从配乐到运镜,都足够精致,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一改“MADE IN CHINA”向来挥之不去的廉价气质。
就故事而言,俗套、拼凑,人物脸谱化得幼稚可笑,但也通顺、妥帖、不乏鲜活而有灵气的笑料就是了,关键则是,整个叙述方式可谓丝毫不接中国“地气”,空中楼阁得放之四海而皆准。
至少个人看得挺开心的,眉目如画的范冰冰吼叫想吃韭菜大饺子那段,笑得我喷饭。
让人不那么开心的倒是,看完电影之后到网上一瞅,满眼尽是谩骂之辞,什么“章子怡从大陆睡到香港再睡到国外”啦,“范冰冰从灯光睡到舞美再睡到导演”啦,“都是贱女人”啦,所以这部电影就“实质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啦。
今日之国中,似乎如钟摆失调,甩向一极之后就荡向了另一极,曾经是什么都说不得一说就是错,如今则是什么都敢说毫无道德底线可言。
我不敢说,关于章子怡、范冰冰的那些传闻一定是假的,就如同我不敢说那些传闻一定是真的一样。
但即便是真的,就由此得出电影本身“败絮其中”的结论,这个逻辑也委实恶毒而可笑得够可以的。
个人的看法是,如果一百分为满分的话,《非常完美》可以打八十分,不因为别的,就因为其至少有那么点“又开了一桌”的意思,对于贫乏孱弱的中国电影来说,这一点善莫大焉。
某种程度上说,从《疯狂的石头》到《非常完美》,确乎是对欧美电影种种类型片的“山寨”,一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国产先锋文学对拉美文学的“山寨”、本世纪韩国电影对欧美电影的“山寨”。
“山寨”欧美没什么可耻的,这本来就是个全世界都在西化的年代,到处都是英文那二十六个字母。
问题的关键在于,“山寨”了外在的技术之后,还得能“山寨”内在的那种叫做“精神”的东西,然后,还因为你不可能把那种叫做“精神”的东西插在跟他们一样的土壤里,所以你还得在自己的土壤里给这种“精神”找到支撑点。
就目前来看,我们这种“另开一桌”的路数,好处是,丰富了多样化了,坏处则是,毕竟还是“身世浮沉雨打萍”,很难有足够的后劲。
今时今日中国的文学、韩国的电影,都堪资佐证。
文/关雅荻对于一般电影来说,“几乎非常完美”的评价相当高了,但对于《非常完美》这样一部暑期爆米花爱情喜剧电影来说,我认为这评价恰如其分。
影片整体轻快而不闹腾的节奏、灵动而不夸张的表演,最难得的是这部国产爱情喜剧电影,在经过制作的各个环节均衡把控后,众多有创意火花的导演手法得以充分展示……这些都巧妙地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这部爱情喜剧“只差一点点完美”的原因就是在故事和叙事方面俗套得刚刚及格(但在国产电影里,“及格”似乎就已经很高的标准了)。
显然《非常完美》自身定位就是一部供观众娱乐的暑期爆米花电影,在观众走出影院时还能继续相信爱情,所以我认为对它“几乎非常完美”的评价其实并不高。
如果说《夜·店》的意义在于将国产喜剧类型“从个案变成范例”,那《非常完美》则又给国产喜剧片在制作技术质量层面树立了一个新的技术标杆,让观众眼前一亮,觉得其实中国电影也可以拍得跟好莱坞电影、韩国电影一样,至少外包装方面足够精致,摄影、美术看着至少不再有“廉价感”,同时又不会陷入过分追求服、化、道部分细节,而丢掉影片整体质量的平衡。
比如片中任何一个人物的中近景或特写镜头,都能经得起观众在大银幕上长时间的审视,特别是章子怡的近景镜头,相当耐得住看(看来这制片人和女一号当得绝不是开玩笑的)。
相信在《非常完美》之后,国内观众对国产片拍摄技术质量的内心期待会变得水涨船高,除非故事、人物超级牛,不然之前好多国产片总是乌涂涂的画面,跟普通电视剧一样的美术水准肯定越来越难吸引观众掏钱买票。
简单说,爆米花电影首先表面看上去就得够诱人,现在观众都不是傻子,谁也糊弄不了谁。
当然对《非常完美》制作技术质量的肯定,并不等于鼓励电影制作陷入“技术细节的泥潭”,即将上映的《白银帝国》似乎在技术细节层面就有点走火入魔了,毕竟故事和人物才是跟观众产生共鸣的基础,而在这两方面《非常完美》可以说刚好达到完成任务的水准。
首先故事层面的确是“俗套而无创意”的,影片故事就是一对被人甩了的男女联手去夺回自己的爱人,最后当然这一对倒霉鸳鸯走到了一起。
这种跟前男友、女友斗法的爱情电影过去并不鲜见,比如12年前梅格·瑞恩的《为你疯狂》就是这类电影的典范。
但这种爆米花的爱情喜剧,重点不在故事创意,而是细节处理上跟观众的共鸣,《非常完美》巧妙得用轻巧动人的细节掩盖了创意的不足。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我个人认为章子怡的个人魅力和表演大大超过了角色性格本身,从最后结果来看,章子怡的转型是相当成功的,而我对她在未来喜剧片类型上有了新的期待。
在《非常完美》里有很多好莱坞类型片的痕迹,我也看到了很多有趣而精彩的创意,无论是两个美女在浴室隔间里隔空斗法,还是足够恐怖歌剧风格的幻想段落,还是经常运用色彩和平面来重新建立空间关系等这样的创作手法都让人印象深刻,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非常完美》里多处的动画元素的运用,鲜活而有灵气。
影片后半部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表白场面跟动画角色的配合,巧妙而动人,在我看来绝对是近几年国产爱情片里的经典爱情场面。
国内很多影评常常拿国产类型片对好莱坞的模仿来说事儿,我恰恰认为中国类型片最需要的就是模仿、临摹、照搬、翻拍,怎么说都行,就是要从根儿上解决类型片基本的叙事问题。
当年的《石头》算开了一个不是那么“典型”的头,《夜·店》又接了一棒,虽然没那么圆润,但这一棒至少跑得像模像样。
现在这一棒传到了《非常完美》手里,希望它能跑好这一棒,跑出好的市场成绩,并能继续传递下去。
《非常完美》不是没有缺憾和不足,而是因为其清晰的自身定位和市场目标取向,影片俗套的叙事和脸谱化的人物等这些不足都被巧妙的遮盖了。
或者换一个角度来看,这样的问题在爱情喜剧爆米花电影类型里,似乎也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当然影片也有怎么都遮盖不住的缺憾,比如影片后二十分钟整体风格、气氛与前面陡然脱节,也令人始料未及,着实遗憾。
对眼下的中国电影来说,《非常完美》其实传递出的很多信息:国产片的制作技术质量需要大幅提高,需要跟国际化的专业团队合作;而跨国团队的合作的增多也必然让国产电影在生产上逐步从“导演中心制”向“制片人/监制中心制”转移;从《非常完美》中能明显得看到很多导演个人的创意才华,但这些需要在一个相对制衡的制片体制和平台上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而这足以让人看到中国电影未来的各种可能性──这些是《非常完美》在我看来所具有的最重要的价值。
09-8-13
基本上这部片子就是女孩子自己看着爽一下,美一下,yy一下就可以满足了,因为这里面除了章子怡扮清纯范冰冰扮妖艳其他人扮搞笑之外就没有其他养分。
每个人的表演都像在隔靴搔痒,觉得有那么点好笑,但又举得自己笑得傻,似乎笑料还没有充分表现出来就结束了。
苏志燮大秀身材,我对他最后的悲惨命运很同情;何润东说的有些话有那么点道理,但一出影院就全忘记了。
电影虽然说是在中国,但头回当制片人的国际章把环境搞得像在好莱坞,那房子,那雪,那loft,那摆设,活生生sex&city里面的纽约市嘛,只可惜我们北京的国贸三期和上地MOMA外景的空气污染煞风景了。
影片的招牌是纯情女孩努力追求真爱。
哎,本来是讲纯情爱情,可是别以为真能从这片子里学到什么,还不如看看章子怡和范冰冰戏里戏外一顿恶斗的八卦新闻呢。
章子怡还是扮清纯点好看,她在这部片子里的眼神光堪比赤壁中的金城武。
对了,还有我们家奔驰的logo很大,dealer的展厅名不虚传……
时尚爱情轻喜剧在好莱坞一直是一类吸引女观众的热门片型,《西雅图夜未眠》、《诺丁山》、《初恋50次》等片也造就了梅格瑞恩、茱莉亚罗伯茨、德鲁巴里摩尔等美国甜心。
而在似乎越来越繁荣的中国市场,银幕上长年累月只有刀光剑影枪声靶场,我们多年来都遗忘了女观众的存在。
作为章子怡首部自担制片人的电影,在《非常完美》中,她很聪明地选择了这一片型,力图开拓女性市场。
不过这一决策有一定风险,表现在她之前的观众缘一直不太好,名气越大,非议也越多。
光只看角色,从泼辣的《卧虎藏龙》,到风尘的《2046》,再到阴郁的《夜宴》,我们怎么也无法把她和爱情喜剧片里永远的主角——单纯可爱知性温婉的小甜姐儿联系起来。
看过几次章子怡接受的访问,她说自己其实心态很小女孩,没什么心机,常常犯糊涂。
那意思就是,你们都误会我了。
借着《非常完美》,她似乎是要拨乱反正,改观她在国内观众心中的印象,让大家知道,其实她也可以是甜姐儿。
从电影看来,她也确实在竭力让自己往甜姐儿的形象上靠,工作是画可爱的漫画,性格是很天真的纯情,打扮是温柔的小家碧玉。
为降低风险,打好这第一役,她请来了更不被观众待见的范冰冰作她的配角和对手,这真是一着妙招。
片中的范冰冰被塑造成充满心机满身狐媚的女明星,明显就是在转移观众的注意力,并通过反衬达到突出自己的目的。
与一团和气围绕两人世界说事儿的好莱坞式爱情喜剧比起来,《非常完美》更类似于韩剧风格,女主角很正面,女配角很负面,男主和男配则通通帅、呆、痴情,剧情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两个女人的战争。
虽然两个女人从表面上来看一个天真一个狠辣,但既然是要过招抢男人,就免不了互相陷害互相揭底。
章子怡扮演的苏菲为了从范冰冰饰演的王菁菁手中夺回前男友,使出了诸如“苦肉计”“美人计”“卧底计”等各种方法,但最后仍被王菁菁揭穿所有把戏,还以一招漂亮的反卧底让苏菲崩溃。
从头至尾,苏菲的眼神一直强装无辜,语言也极尽天真,可是当这么多花招都使了出来,好不容易快要竖立起来的“甜姐儿”的形象也便一点点的崩塌。
甜姐儿不是光靠眼神打扮和言语就能体现出来的,甜姐儿的甜是从内心体现出来的。
我们看到,在外形上完全颠覆过去的章子怡,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仍是那个厉害的小女子,甜过之后,还是会有丝丝辣味透过来。
不过,章子怡的目标大体上还是算达到了,因为和范冰冰直接的狠辣比起来,甜辣还是可以被观众接受的。
公正来讲,《非常完美》是完全可以被称作一部合格的时尚娱乐大片的。
两大女演员都有很强的话题性,姚晨、林心如等配角都极具喜感,所有的演员都很养眼,剧情则是鸡飞狗跳热闹非凡,在服装造型剪辑配乐等方面也都比较时尚现代。
我们可以认定,制片人章小姐成功了。
不过,我觉得片尾实在是一大败笔,苏菲接受访谈的场景一下子就把观众拉回现实,让苏菲回到了章子怡,使得前面的一切仿佛都只是章子怡精心策划的一出戏。
虽然演员和角色本就是混沌的一团,但这样生硬地人为捏合,不免会让观众产生虚假的反感。
是在学校广场的露天环境看的这部电影,其实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
作为一部时尚爱情喜剧来说,其剧情简单轻松,画面颜色亮丽明快,当然美女帅哥穿梭其中也足够养眼。
首先不得不说这片儿的保密工作做的够好,穷学生实在不舍得进电影院看这片儿,而各大电影下载网站也就真的搜不到,不像近期的《杜拉拉》,一边上映一边网络泛滥成灾。
有人说这片儿对现代人有误导倾向,对爱情不够专一,把爱情作为勾心斗角的游戏,等等。
其实个人觉得,不过是一部时尚爱情喜剧,没必要一开始就把它摆在那么高尚的位置,章子怡第一次做自己的电影,能突出了她个人风格就已经很好,况且电影情节也比较流畅,画面制作更是没得挑,那些色彩看了就让人心情愉快。
其实这部片儿也不是完全虚构,细细品读,其实四个人还不都是出于内心的喜欢,无论是爱情亲情,无论是谁转了向,心里的感觉又有谁能那么迅速明确地一下子把握准确呢。
我们不能说范冰冰饰演的是个单纯意义上的狐狸精,因为她也确实是真的在乎苏志燮,否则她一女星,那么多大老板可以选择,何必为了苏志燮和一个普通小女生勾心斗角还要请出老哥来帮忙。
当然,章子怡在片中虽然出发点是在一个弱者的角度,但毕竟她是最后收获幸福的人,而中间一系列的花招损招,有人说是在挽回爱情,也有人说无非是争一口气,到底出于什么又能怎么样呢。
现实生活中有同样遭遇的人不在少数吧,不过是我们把自己无以复加的放在了弱者的位置,要么忍气吞声自怨自艾,要么到处倾吐苦水变成新时代的祥林嫂,这部电影也在另一方面教给我们一些新的出路吧。
而对于苏菲后来的转向,当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人处在最脆弱的时候当然更容易被感动被温暖,而何润东的细心呵护也都是我们看在眼里的吧,看着两个人在一起幸福的场面,难道观众就没有情不自禁地微笑?
很多人批评本片儿内容空洞完全注重服装造型,那我也请各位看一看片中人物的角色定位,人家要么是小有名气的漫画家,要么是摄影师,要么是女明星,要么是有为医生,完全的中产阶级,追求小资追求时尚,才是生活中确确实实的情况吧,为什么摆在电影里就不可以了呢。
个人觉得,这部片儿当然不能称得上什么经典,但是作为一部时尚爱情喜剧,它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国产片儿能达到这种效果的也确实是少之又少了,其中情节可能不够传统电影的内容高尚,但也算贴近生活了,国产片儿也该体现点儿个性了,还是值得一看的
章子怡看上去像个傻子……
有点特别的拍戏手法……
虽说情节老套,小章尚缺点喜剧天分,但将国内爱情喜剧片推到如此高度,仍值得祝贺。
轻松幽默 诙谐 立志。。不需内涵,好看就行
呵呵~~还是不错~~章子怡的笑容看着很心神荡漾哈
根本吐槽无力。原来我看外国片子觉得难以理解他们的思维,现在看中国片子,包括港台,居然也不怎么理解了。
无惊喜,也无失望。很平,很一般。
漫画格式的电影,但是夸张过头了点点。但喜欢zzy在里面的打扮,很漂亮,加一分
女主有妄想症-_-动画小人很可爱
我给姚晨一颗星
笑得太假neinei 用肌肉笑得话 容易变老噢……
开头的性暗示很搞笑,中间的漫画故事很几米,结尾的“非常完美”非常无聊——一部拿爱情恶搞的片子,这年头,爱情廉价的跟那什么什么似的,唉!
喜欢章子怡卖萌
比想象中的好多了,看看笑笑更健康~~~章子怡还是纯朴的时候美啊
剧情好烂好烂。为什么搜狐视频只能看这种电影啊摔……
何润东让人发囧= =!!!
雖然愛情故事很老套庸俗,結局爆點很好猜,但在漫畫式幻想風格的裝飾下,電影變得很新穎,也讓觀眾們看見不一樣的章子怡。若非范冰冰助陣,要找個能搶走章子怡男友,又要有說服力的女人談何容易。還有台詞縱使不多,作為配角的林心如演出卻十分搶眼!
一部女人的电影,连主角都取了一个卫生巾的名字。人物都很好。剧情烂了点。
家装参考片
力荐的重点不是故事,而是影片整体的制作,制作的方方面面,堪称09年迄今国产片整体均衡性最佳的爱情爆米花电影,不能错过~去影院吧,值50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