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乏味的,是令人沮丧的,然而出去寻找刺激真的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吗?
当电影结尾Justin回归到家庭生活中时她会对此说什么?
她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起色?已经完全不一样?
不会,生活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她的心态而已。
Justin对生活感到绝望,因为她觉得一派死气沉沉,没有人理解她,没有人读懂她,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什么。
而事实是,她自己也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当她主动走向Holden的时候,她以为她想要的是一份可以彼此理解充满激情的关系,作为观众我们也是这样以为的。
如果是那样一个方向,那么虽然这是婚外情,可是并不会让人不耻,因为剧情之前已经对Justin婚姻的了无生趣给了很多铺垫,如果女主角这个时候发现真爱摆脱束缚也是一个正常的选择,就像《女招待》的主题一样。
但是事后我们发现不是这样,死水无澜的婚姻是Justin自己的感受,而她走向Holden却原来并不是发现真爱的过程,当她上了老公好友的床时,我们就明白,她完全不想放弃婚姻,不管是因为对fill还有感情,还是无法面对打碎旧生活,总之她向威胁妥协,也就此把自己推向更深的深渊。
因为如果Justin在被发现的外力作用下,勇于面对自己的出轨,并决心和某一个男人在一起,不论是fill还是Holden,那事情就还没有走向不可收拾的地步。
可是她偏偏没有,于是最后孩子的父亲到底是谁成了个谜案。
Holden很可怜,他没有犯任何错,是Justin先走向了他,当他无法自拔地爱上她后,她又绝情地抛弃了他。
从Jennifer把哭泣的Jake推下车的一瞬间,从我喜欢的一个女人把我深爱的一个男孩推下车的一瞬间,我就开始讨厌这个Justin了,太可恶。
后来她又去对他父母胡说八道,之后向警方告发在motel里苦苦等待她的Holden,以致Holden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可怜他还不停地写作Justin的故事,临死前还在痴痴等待,只是等来的只有绝望。
唉,感情用事了。
本来这个电影没打算寄予Holden同情的吧,一直是以Justin的主观感受在叙事,而在她看来,Holden实在还是一个没成熟的孩子,敏感极端甚至不可理喻,可谁让导演找了Jake来演,而这个角色又的确没有什么过错,所以还是把所有的倾向都给了Holden。
Jennifer在这部小成本的制作里大概也是为了颠覆当时红到发紫的Rachael形象吧,衣着打扮都没有丝毫魅力;而zooey老是大浓妆,我竟一直以为是艾米丽勃朗特。
"As a girl you see the world as a giant candy store filled with sweet candy and such. But one day you look around and you see a prison and you're on death row. You wanna run or scream or cry but something's locking you up. Are the other folks cows chewing cud until the hour comes when their heads roll? Or are they just keeping quiet like you, planning their escape.""How it all came down to this, only the Devil knows. ... is at the cornor on my left. ... is down the road to my right. I close my eyes and try to peer into the future, on my left, I saw days upon days of ... (routines). And on my right, what could I picture? The blue sky, the desert earth, stretching out into the eerie infinity. A beautiful never-ending nothing."
困困的《上流女孩当如是》里有一句话特别让我印象深刻:“一个人要成什么样,十八岁时就奠定了,其他岁月都是为它添枝加叶。
”我特想知道Justine十八岁时是什么样子?
她年轻,漂亮,却甘心嫁给个刷漆工,过着静谧到连根针掉地上都会有回声的生活。
七年过去了,刷漆工依旧是个刷漆工,最大的爱好就是在一天的劳顿后,一屁股坐进沙发里,一边吸着大麻一边和另一个刷漆工死党在烟雾缭绕中絮絮叨叨,说些不着三不着四的话打发时间。
大麻吞噬着他的精子,制式化的工作吞噬着他的脑细胞。
精彩的人生各有各的精彩,沮丧的生活却出奇的相似:一成不变的工作,激情丧失后的婚姻生活,周围的人都那么虚伪无知。
Justine青春将逝之际感受到了无比的绝望,她开始怀疑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她真正想要的,就像同类型电影里所有的悲男怨女一样......为了更戏剧化一点,一个和她的老公截然不同的文艺小青年Holden进入了她的生活。
他英俊,神经质,完全活在自己的精神王国里。
他看出了Justine内心的那点不安分,于是像所有攻陷了绝望主妇心房的前辈一样,在情真意切的告白和小小的苦肉计轮番上演后,两个人终于从知己转化成了在汽车旅馆里偷情的男女。
Holden不是“坏”男孩,可他的身上却具备了所有“坏”男孩共有的气质,那就是浮躁,自我意识过剩,渴望着充满变数,刺激的生活。
他写着一个又一个关于得不到理解的人最终郁郁而终的故事,却不能踏踏实实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个现实。
念完大学,尝试写作,哪怕去干点力气活,有那么多的路可以走,他却偏偏选择了偷超市的钱,并妄想着靠这点钱带着Justine过崭新的生活。
也许Justine根本没有爱过他,除了肉体交缠,她没为他付出过任何的东西。
当他哭得像个孩子,一边咒骂她是个婊子一边又祈求她不要离去的时候,她却只担心着自己赶不及到医院陪着老公做精子检查——那个男人要是没有她的协助就打不了飞机。
刷漆工固然粗俗,固然平庸,固然是个陷在沙发里的大胖子,却是个粗中带细的老公。
他简单的大脑结构无法了解她内心丰富的情感,他能做的只是帮她修好吱吱作响的电视和小心不要把油漆蹭到她心爱的沙发上。
这一切的一切都琐碎到几乎看不见,平淡到没嚼头没滋味,可水也没滋味,你能不喝水吗?
我最讨厌在微博上看到的东西就是各种狗屁叨叨的人生哲理,诸如什么“女孩子要知道的几件事”,“人一辈子要做的几件事”,之类,看到就反胃。
我要过我自己喜欢的生活,哪怕这种生活静谧到连根针掉地上都会有回声。
我讨厌高跟鞋,觉得网上传来传去的百分之八十的街拍都难看的要死;晚上七点之后最好在家呆着,酒吧之类的地方这辈子都懒得去;朋友交那么多有毛意思,我hold不住,也懒得花时间在无意义的客套上;我胆小,小富即安,怀旧,没有红绿灯就不会过马路,不吃鱼,最大的理想就是有足够的时间看看书,听听歌,铜鼓铜鼓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儿,也许在别人的眼里这样的生活真tm的无聊,但我愿意!
谁都清楚自己真正适合什么,只不过有的人拉不下脸过外人眼中平庸的生活。
你勉勉强强维持情不投意不合的朋友圈;紧跟时髦,杂志上流行什么就穿什么;特怕被人看不起,特怕被说不合群,特怕自己活得没价值,生活变成了竞技场,紧张却乏味。
我理解Justine最后的选择,和Holden比,她的不安于室小得像个针鼻。
七年前直觉告诉她不要去念大学,要和刷漆工在一起共度余生,七年后她依旧选择了不惜一切代价维系这种生活。
她是个“好”女孩,不管她愿意与否。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窗外下着雨,滴滴答答的,就是他妈的不停下,让人发疯的感觉,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觉得像是半肥皂剧半剧情的感觉,咋看就像记流水账一样,没有一点波澜,再看,还真是有内容,仿佛每个画面都被导演用来揭示主人公心灵的邪恶,还有赫顿的精神失常。
导演真是直接,就是要揭发这让人不爽的社会。
人他妈的就不能犯错,或者说是不能出卖灵魂,贾丝廷的一错再错,让我也想到了自己的学习,整天的堕落,很难再返回到原来的状态。
贾丝廷的思想就像跌进沼泽而又挣扎着想逃生的精神失控的人,这时候想要获得重生简直是白日做梦。
前后两名员工的死,老板放的音乐有很大的差异,哎。
在向超市和向旅馆分岔路口,贾丝廷选择了自我救赎。
人性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菲尔看着账单的时候,也许不敢也不愿相信,但要发生的早晚都要发生,只有勇敢的去面对现实和生活。
最终他也保持着她和丈夫的好友布达的秘密,让这两个人的友谊得以继续。
自己的内心还要背负好多东西。
这仿佛也是第二次的救赎。
那个读圣经的歪嘴还真是个FUCKER!
倒霉,想笑。
结尾,她和丈夫分享“孩子”的喜悦,给人们留下了 许多可以考虑的东西。
检讨一下自己肮脏的思想,重新回到现实。
很意外的结局。
如果是爱情片,那结局应该女主会向右拐,选择和男文青一起远走高飞。
如果是励志片,女主也许会什么都不顾,一个人开往远方,重新开始两边都是shit的生活。
可是偏偏这电影哪个都不是。
我觉得我没看懂,至少看懂的东西无法用语言表述。
也许就是,即使再我们伤心和难过,但是唯独生活没办法停止,容许我们留下来想太多。
错过的机会,也不会给你后悔。
就算你在红灯的时候想再多,当绿灯亮起的一刹那,你就必须前行,选择你的方向,不管你做了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决定,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大概生活就是不完美的,只有电影里才会有完美的结局。
前面很多影评已经从各个角度说明了一下,我想说的是这个电影让我觉得还可以的地方。
那就是菲尔的角色设定,没看完或者听说,啊,女主在超市工作日复一日,老公抽大麻也不理解她。
好像那个lady 是受害者,可是这部片子让人压抑的部分就在于,菲尔和荷顿都很爱她,而她却什么都没有为他们做,只是一味逃避和妥协,她会害怕会伤心,但是那种令人反感的慌乱。
没有勇气,也缺乏原则,只是贪恋安逸的最最平凡的人罢了。
也希望,人们都能再多一点爱和勇气,以自我为中心有时候会伤害很多人。
所以每个人刚开始展露出来的特别之处都在激情退去以后变成了难以让人忍受的疯狂,22岁的汤姆是太过执念的天才还是死脑筋的疯子,贾斯汀在红绿灯路口处的思考成了最终的裁判,对,私奔以后的世间好像绿草如茵山高水长,beautiful nothing,一片虚无而已,比起这种虚无,女主最终选择了现实,麦田守望终究成空,珍妮佛安妮斯顿演技很好摆脱瑞秋痕迹的一步深刻之作,电影节奏很好,推荐
放着好多的年度热门不看,偏偏想到了这部年代已算久远的《好女孩》。
之所以记得,不过是因为电影的名字出现在Jake Gyllenhaal 和 Jennifer Aniston 的电影简历中。
它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一部《女招待》,也是发生在小地方,也是讲的不幸福家庭的婚外恋(我怕真的是太老成了点,恋爱没谈过几次呢,居然研究起了这些问题,囧)。
只不过,这部电影没有五颜六色美味可口的派来调剂胃口,它到处都充满了让人不适的戏剧冲突,低调平淡的故事走向。
很久以前,有个朋友在独自旅行的途中发短信跟我说:“心里面怪怪的,难过吗?
是因为孤独就像影子一样。
”这句话真的能说到心里去。
每次你有了新的体验和想法以后,有再多的话想说以后,也只能压在心里,然后不断地观察路上擦肩而过的人,忍不住揣摩他们正在想什么干什么,面对万家灯火的夜景,又忍不住猜想每一簇灯光背后的情景是什么。
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
那日积月累的隐忍,反而使你失去了分享的意愿,不屑一顾地在迷茫中越陷越深,变相地麻痹自己。
电影中,小镇里的生活是乏味的,毫无起色的,就好像一个吃着、睡着、等死的无底洞。
每个人都习得了一套本领,以便于应付这种把人腐蚀为行尸走肉的生活。
Justine 是通过与年轻男孩的婚外情来对抗麻木;Holden面对父母的冷漠,是通过幻想自己是小说家、如小说人物一样的叛逆不羁、与理解她的Justine相爱,来获得温暖;菲尔是通过嗑药抽大麻;布达是通过嫉妒菲尔,幻想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妻子;格温通过喋喋不休,探听关心别人的生活;佐伊·丹切尔斯扮演的女员工是通过明里暗里地骂顾客脏话、忽悠顾客化鬼妆;读经会那个保安,是通过监控窥视别人在仓库偷欢来满足自己……讽刺的是,人人都对自己的逃避方式上了瘾,虽然都在埋怨生活,但都已经惧怕改变了。
所以Justine在十字路口选择了告发Holden,回到超市和丈夫的身边;所以她最后也同意了丈夫时不时地需要嗑药的请求。
庆幸的是Holden给了她一个孩子,让她有了更多的希望,不至于在这片泥泞中继续暗无天日。
孩子的出生,在很多电影里都象征着救赎与希望,如这部电影,如《女招待》,如《21克》……有时候造就我们的,不是生活,而是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
所以说,Holden是一个让人可怜又可敬的人物。
也许他像个孩子一样想法不成熟,也许他偷了巨款犯了罪,但他也是电影了唯一一个敢于做出改变,不屈服于被送入精神病院命运的人。
他有了对待生活应有的态度,但无奈的是,他同时也有着一个父母只会盯着电视看,对他不闻不问的家庭。
他最后的自尽,把他从家庭的冷漠、爱人的背叛中拯救了出来,他自由了。
按一般标准来说,这部电影真的显得很平常很微小。
故事反正在一个鸟不生蛋的小地方,讲得也是些家庭伦理之类的芝麻事。
也难怪时光网上对电影评分的人都才这么少。
如果没有那些冲着两位主演来的观众,估计这部电影真的就只能石沉大海了。
还好是安妮斯顿来当了女主角,她从《老友记》里带来的瑞秋的甜美阳光气质,正好可以冲淡电影本身压抑与乏味的氛围。
电影当时公映的2002年,正好是她戏里戏外最为光鲜亮丽的时候:貌似凭老友记里的瑞秋一角,获得了艾美奖最佳女主角,名利双收;与布拉德·皮特的高调夫妻情,被盛赞为全球最幸福女人。
看得出来,她接这么一部戏,是想拓宽戏路。
虽然她在电影里的表现并不见得有多好,但我很喜欢那种“瑞秋”气质与电影氛围本身擦出的火花。
本来嘛,我们大部分人爱的就是她真人如瑞秋一般的性格。
杰克么,我是对他最近的表现比较失望,不得已回过头去翻看他在断背山以前的作品。
很惊喜地看到,原来他早就可以游刃有余地表现这种脆弱、孤独、让人看得心疼、观之可亲见之可怜的男孩形象。
(眼睛里那浓得化不开的忧郁,那微微扬起的嘴角,那稚嫩和煦的声线,简直让人心驰神往啊)可以算是《断背山》里大爆发前的一次演练。
没看过《麦田守望者》原著,但这部电影似乎与它有很多关系。
那天还正在看的时候,刚好QQ消息弹出来说《麦田守望者》的作者在今天去世。
不知道这算不算个巧合。
七年之痒,是许多人害怕,逃避的。
人,总会害怕时间久了,激情不在了,生活毫无乐趣,失去了方向标。
而在这个关键时刻,人的心是最脆弱的,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管不住自己的心,想寻求刺激,想冒险。
这时,你沉寂许久的心得到了释放,既刺激又有神秘感,明知道是错误,却无法下决心回头,时而欢愉,时而惶恐,时而矛盾。
就像贾斯汀一样,内心期待着菏登,同时又害怕被菲儿发现。
她的心纠结着,既不想放弃婚姻,又不想失去精神与肉体的欢愉。
最后站在抉择的十字路口,她该如何选择?
菲儿是一个踏实的男人,也许他的生活太过单调,但是,他真的是一个值得与之生活的人。
的确,有时平凡宁静的生活,会让人忽视细节,特别是在人暴躁烦闷的时候,平静的日子,就像一根导火线,一不经意就会导致生活爆炸,将你炸伤,指不定就此结束,只有像菲儿那样大度的男人,才能够挽救。
从细节处看出菲儿对贾斯汀的爱之深,真心感动,试问,当今有几个男人能想菲儿那样的包容,少之又少!
和这样的人共度一生,其实是幸福的,平淡的生活来之不易,安静的日子更要值得珍惜,不要等错误到了无法挽回的时候,再后悔莫及。
如果说贾斯汀不是遇到菲儿这样的男人,她就算最后后悔想要挽回也是不可能的了。
贾斯汀在迷途中重新救赎自己,醒悟了,明白到底什么才是生活,什么才是过日子,她选择了不让自己后半生悔恨的道路,这点很庆幸。
他们夫妻俩其实是很相爱的,七年过去了,各自为对方付出的,放弃的,有很多很多,不管发生什么,都在乎对方。
贾斯汀为了帮菲儿拿东西去医院化验,把菏登推下车的时候,就足以证明她的心。
菏登,我总觉得他的精神世界问题很大,他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蛮恐怖的,就如贾斯汀说他像个小孩又像个魔鬼。
因为他,贾斯汀被巴布威胁。
看到这,真的很恼火(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有个人情绪),为贾斯汀不值。
不过,不得不承认杰克吉伦哈尔的演技很棒。
当看到最后菲儿抱着小婴儿那高兴的样子,虽然只是电影,还是真心希望贾斯汀和菲儿能够幸福平淡的过上一辈子个人觉得詹妮弗安妮斯顿在这部电影里的演技真的很棒,神态,动作,情感,都诠释得很到位。
大爱詹妮弗安妮斯顿好女孩还是坏女孩呢?
总归是麦田守望的女孩吧
有一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没有谁可以理解事实的真相。
第一次看The Good Girl是那一年的夏夜,运送黑金的火车铿铿锵锵的从窗外驶过,没有睡意的炎热恍恍惚惚的把生命漂浮在半空之中,找不到家,所以找不到回家的路。
夏秋冬春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在睡着和清醒之间轮回,生命之所麻木不就是如此,举头望不到未来,回头亦看不到来时的景致,空洞的仿佛从未有过。
十八岁的尾巴上,我看到自己的故事用天蓝色的笔草草的写在纸上,异国的文字,来自右脑其实平凡的想象的故事。
Justin既是Jennifer,Jennifer即是Rachel,即是Racheal,既是我,困惑与迷茫中无力挣扎的来往,她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失去的,没有可以出去的方向。
那一年,Justin三十岁,遇到了生命中的那个,Holden,年少的孩子为什么偏偏又要是个男人,偏偏又要是Justin无可奈何的选择,偏偏又要是逃离现世唯一的借口。
所以故事开始的时候就看到了终结,所以这终于只是个普通的婚外情的故事,终于和故事本身一起沦为平庸,再也回不到问题的本源。
为什么会想念你呢?
我不知道答案。
把所有的一切归咎为不可言说的心情是自我否定的代言,有生命了的肉体被赋予了灵魂就不应该放弃,只是恰恰因为我们这样想着,坚持得不到的真理,失败,再坚持,知道在月圆之夜发了疯,离开了这世界,好歹算是个了断。
你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以为满世界都是糖果,等你长大了,才发现周遭的庸俗无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Racheal,你有没有过小女孩的时候?
有没有过除了逼迫,受伤,辱骂,排挤的小时候?
有没有过幻想得的到一个草莓口味的棒棒糖?
有没有希望能像别的小女孩一样抱一个叫芭比的洋娃娃,在试图给她穿上自己缝的衣裳?
有没有爱过?
有没有被爱过?
有没有过年少?
风大的时候,看着天边迅速流淌的云朵还是会模糊的想到被叫做童年的图景,通常只有一幅开阔的画面,幼小的女孩跑丢了鞋子,在暮夏和天空连在一起的麦田里,追逐远方另一个幼小的身影,她叫他等等,他没有停下,只是回过头来做个鬼脸,她大声的尖叫,说小玉哥哥我们再不回家奶奶又要打你了,于是画面迅速的跳转,小女孩蜷在窗下的床脚被迫午睡,听着外面的喊骂声由远而近又奔了开来。
他说他再也不敢了,她手里有扫把之类的东西,我不知道她信不信他的话,只知道他明天或者最晚后天能爬起来了就一定还会想小老鼠一样出现,探头探脑地进来问:“媛媛,要不要去后地玩儿?
”回忆的文字在一遍一遍的叙述中失却了真实的色彩,它们变得虚假,抽象。
谁的童年可以单薄到用一两幅画面概括?
所以我更相信这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假设,相信从来就没有过那样的一个时段出现在我的生命里,相信从一开始它就是长大的模样,庸俗无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Justin的钥匙是Holden,Holden没有自己的钥匙,这就是悲剧的来源。
他以为自己的钥匙是Justin,以为只要和她在一起了就可以解决的掉一切。
故事的男主人公不用再喝农药,不用再从高处坠下,可以和女主人公一起消失在这世界上,可以好好的微笑,逃离所有。
可是,你看看他的前提,get me,这根本就是个错误。
单薄虚伪的人世有谁可以真真正正了解的了谁?
Holden一再的要求Justin了解他,可是他懂她么?
他可知道她为了跟他在一起承受了多大的疑惑,失去了多少的不愿,丢掉了多少的安宁。
虽然说这是她自找,是不是有很大程度上是Holden在逼迫她呢?
没错,是她先开口说了第一句话,是她先提出载他回家,可是是他引诱了她,是他给了她一个虚假的梦境然后让她承担这后果。
他是个神经病,她也是,从某种程度上。
是同类,没错,只是无法互相拯救,所以终于还是不适合。
第二次看的时候没有流一滴眼泪,甚至Holden死的时候,镜头从门口晃进房间,从他睁着的眼睛右侧掠过,不是不想流泪,只是忽然间觉得眼眶干涸,与第一夜哭得不可收拾恰恰相反,她的痛苦,他的死亡,他得生命在她体内延续,平淡的生活能怎样,起伏的生活又能怎样,是我的故事怎样,不是又怎样,忽然觉得这些人事开始不与我相关,从来都没有与我相关过,我是Racheal,不是Rachel,不是Justin,不是Jennife,不是任何一个。
有的女人一个男人都分不到,有的则可以占有两个。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我愿意把它当作的遗言,在烟雨朦胧的十字路口,不知道Justin有没有想的这句话,有没有嘲笑她的单纯,有没有发现原来即使他们都爱她,愿意原谅一切她所做的,愿意为她付出一切,她也只有一个选择,左边,重复拖沓的琐碎的生活,右边,梦想绚烂的不知道结局的国度。
你知道,她选择了左边,她回到了从前,她得到了丈夫的原谅,她摆脱了Holden孩子气的纠缠以死亡的形式,她有了自己一直想要的孩子,没人会再提起这个小插曲,死寂的生活依然归于死寂。
只是,她有没有想过,怎么给女儿讲她的父亲,那个有着忧郁眼神,嘴唇轻轻翘起像女孩子一样,写故事的男子,怎么告诉她是自己背叛了他,送他走向死亡。
或者,她什么都不会说,她是个好女孩,她的女儿也将一样。
对不起老师,我不知道自己写的这个东西是不是符合你的要求,只是看过貌似有思想,试图告诉我们什么的东西之后我笨拙的只能想得到这种凌乱的,条条屡屡的不知所云。
Holden的死亡以一种最为讽刺的形式出现——现场报道,这个一直试图逃离的孩子临到死还是公众消遣的牺牲,那段轮指的吉他不知道是为了催人泪下还是加速情节,总之在我听来仿佛Justin茫然眼神的掩饰。
她的男人死了,她的钥匙死了,她孩子的父亲死了,因为她的背弃,此时的她是不是应该难过,是不是至少应该慌张?
她的眼神比他的故事还空洞,他的死亡比他的主人公还无聊。
最好得结局是他们消失了,同时也是最差的。
Holden找不到这之后怎么办,就好像公主嫁给王子之后除了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没有别的出路,所以他该死。
还不如像Justin放弃所谓的理想回家,不要有爱,不要有恨。
没有办法改变这世界就忘记这想法,麻木有时候是上帝给的良药,生存还是死亡,这不是个问题。
你知道的,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选择的了后者,只有残喘于此,像我们现在一样。
2008-7-10
有牛快跑
为什么一个人此生的际遇会如此的纠缠不清?他渴望天涯,而她渴望家。都已经是孤单的人了,为什么看懂了对方的眼神却还是读不懂彼此的心呢?
由一次出轨引发的一场惨案,让本就死寂庸碌的日子变得更加危险,随时爆炸!那个病态小伙子为他的爱搭了命,那个女人及时醒悟,看透了生活的本质。
浪费时间的电影
文青是种病,得治。
女性啊,为爱能多疯狂
感觉女主也真是蛮狠的,又是投毒又是告发,接客死不瞑目啊(。
喜欢安妮斯顿
大联欢,Fuck you very much盒盒盒,The Catcher in the Rye
又是一部不娱乐的片子. 可能是看到过的最Depressing的电影之一. 无聊无意义的德州小镇生活. Jennifer Aniston怎么这么适合这种孤独迷茫近似绝望的角色呢?
emmmmm
不如叫做美版潘金莲。。。哈哈,女主是真的美,还有点毒啊,搞死了自己的小男友。。。给了绿帽老公戴还有大家都知道你们在搞。
平静得可怕的故事,平静得可怕的电影。
文艺的理想和沉重的现实,像是精准预示了文艺青年们的悲惨结局般残酷。尤其是让jen和jake这种阳光派的人儿来表达出这种阴郁压抑更让人觉得纠结。究竟要不要继续做一个good girl,她摇摆着,无法拒绝理想式的诱惑又忍不住挣扎于现实的罪恶,也许影片的答案并不是故事的唯一选择,却是她唯一的结局。
这个片名为啥一定要和麦田守望者挂上钩呢,老实说杰克·杰伦哈尔真的不适合演这种下体思考的长不大的小孩,但是导演把这个俗套的婚外情故事拍得很有灵性,偶遇卖黑莓的老头那段给我笑惨了,从此不敢直视farmers' market;好喜欢杂货店店员的故事,不过retail rodeo也是虚构的,管理这么落后的杂货店不倒闭才怪
应该是麦田守望的女人,现在这个社会漂亮女人是多么的稀有啊,哈哈
人到中年真的很能理解这种剧情啊 美妆界的灾难真是太逗了
推荐这部给老默。treasure.
有点沉重.
当你还是个孩子 你以为世界是个充满糖果的糖果店 但某一天 你环顾四周 你会发现 生活其实是一座监狱 而你已经穷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