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妈一个悲剧角色。
她教诲新来的三太太说,若想要一个人的爱,要先付出自己的全部。
包括资产、前途……然后你才有可能得到他。
先不论这种观点的正确与否。
这确实是大妈的行动准则。
她把自己的所有都给了容耀华。
年轻时的金钱、青春、爱情。
现在的全部忠心相守。
即使他爱慕秀禾,给秀禾炖了补品,担心下人做不好,嘱付大妈去看着。
大妈也能心甘情愿的去做。
即使容耀华和秀禾“卧后春宵细细长”,明显贪恋着年轻夫人的美色。
大妈也能尽量让自己心理平衡,咽下苦泪。
当你把全部的真心都给一个人,把他看得比自己还高时,就给了他践踏你心的权利。
然后最后大妈守住了她的希望,得到了她想要的。
因为一个人总会老,会丑,会弱,会病,会孤独……总有一天,一切都会离他而去,他突然发现,原来自己身边还有那样一个女人。
无论他怎么样,她都在陪伴他。
那就是我们现在所缺乏的一棵树上吊死的精神吧?
如果你专心对一个人,全心全意对一个人,无论他怎么样,都绝不放手……那么你有可能会得到他。
然而现在的世界有太多的选择,太多的诱惑。
又有谁会专注的只凝望一个人?
二、嫣红又一个悲剧角色。
她的悲剧同样是,她想得到容耀华的爱。
但是她和大妈不同。
她明显还想要另外一些东西,比如容耀华的钱。
大伟的名言一直是:你不能想要太多。
不要既想要爱,又想要钱。
“你想要一个有爱情的阔佬,那是不可能的。
”当然这有可能。
不过机会比较少。
最后的结局,她已经拥有大伟的爱,但她还想要找容耀华要回钱。
结果钱要回来了,大伟的爱鸡飞蛋打了。
通俗点说,你不可能所有的便宜都占到。
你总是会失去其中一些东西。
很多时候,你只能选择其中一个。
三、秀禾她在某些人眼里看来应该很幸福。
因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女人宠她,男人爱她。
她轻易得到了一些别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比如容耀华的心。
问题是秀禾不想要。
那些宠爱都成了她的压力和负担。
她只想简简单单和耀辉生活在一起。
可是这个愿望,那些宠她爱她的人,全部不允许。
他们给她的,是她不希望的生活方式。
他们禁止的,恰恰是她的幸福。
大妈和嫣红是自己选择了容耀华,选择了这种现状。
秀禾有很大一部分是被迫的。
所以更加绝望。
四、耀辉一个懦夫。
五、容耀华有人用一生痴心爱他。
有人对他的片刻温柔朝思暮想。
原因非常简单,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真正的男人,会把责任、事业看得比女人重要。
可是这样,反而会吸引女人飞蛾扑火。
因为一个男人更爱现实和物质,忽视爱情,当他有一天陷入情网时,更能满足女人的虚荣心和征服欲。
而象大伟那种表面上的情种,惯于风花雪月,他们的爱就是轻飘飘的。
一定没有容耀华这样的人坠入爱河更令人侧目。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
就象一个人常常爱上别人,常常说爱,他所谓的爱就显得不珍贵。
而一个人一生奋斗,将时间精力都放在家族的利益上。
突然开始侠骨柔情,如何让人忽视。
可惜一个貌似强悍的人,往往让非常可笑的理由击倒。
容耀华突然倒下了,老了,不再霸气十足了,原因是不育。
让人慨叹。
他也有软弱和需要怜惜的时候。
只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他也有最脆弱的软肋,和最想呵护的那个人。
可惜往往不被信任。
更得不到最想要的那份温柔。
请再赐予我朝荧屏一个那时的黄磊。
那天与人聊起黄磊,我说我初中的时候特别喜欢黄磊,那人说:“哦,黄磊啊,挺喜欢他在《婚姻保卫战》里的许小宁,好逗。
”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想过用“好逗”来形容黄磊。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男孩由文艺青年变为家庭煮夫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在荧屏上我觉得有些许伤感。
中学的时候“文艺青年”一词还没有流行开,只觉得黄磊有种特别的气质,不知道怎么形容。
当然他长得很好看,但是他一出现不会让人往外貌那儿多想,所以不是帅气。
是气质?
儒雅?
文质彬彬?
好像都不是。
后来当我知道“文艺青年”这个词的时候,这四个字已经不是什么美好的意思了,黄磊也完成了荧幕转型。
第一次知道就是这部《橘子红了》,他和迅哥儿迷死我。
后来又看了《人间四月天》里的徐志摩,当时小,没看懂,都不知道周迅演的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林徽因。。
后来又有和刘若英的《似水年华》,还有没看过的《四世同堂》。
这中间有一部《家春秋》,宣传的时候说是黄磊,陆毅,李小冉参演,黄磊演觉新,到现在也没有频道播过,我还是在网上看的。
那时还单曲循环《年华似水》很久,“年华似水,匆匆一瞥,莫忘那天,你我之间”(原来是“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描淡写。
”果然是好久不听了)。
现在听起来不像以前那么文艺了,现在文艺的文字可多可多了。。
后来知道黄磊是演陈凯歌的《边走边唱》(就是《命若琴弦》)出道的,是《我想我是海》的原唱,在台北飞碟电台的有个节目叫《黄磊时间》,好一个文艺青年啊。。
现在的荧屏充斥着各种花样美男,身为阿姨的我也只能欣赏欣赏他们的容颜了。
居然不能放图,本想放那张《我想我是海》的专辑封面的,虽然现在看很二,但是特有那时候的文艺范儿。
(次啊!
我白打了那么多字,点添加评论的时候忽然断网,返回什么都没有了!
重写啊!!
)
花了三天时间,重新看这部在我童年留下很深印象的电视剧《橘子红了》。
再一次看这部剧,收获很大。
也是对爱情观的重新认识。
更感受到里面的人物都是很真实的,没有极致的坏与好,都是有可恨之处也有可怜之处的。
我小时候对这部片子最大印象就是一片片的橘林和秀禾穿的中式嫁衣。
也是这部片子,周迅的灵气,大家就叫这种中式嫁服称为秀禾服。
可以见当时周迅的形象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
据说准备里面的秀和服包括头饰都很花钱,上面的刺绣是平津绣,也都全是叶锦添负责。
橘子林的橘子也没有这么多,有些都是工作人员花时间挂上去的。
橘子红了的背景是清朝末期,在里面周迅穿的基本是秀禾,除了在乡下院子里,其他地方她一身秀禾和周围穿旗袍的女子都有点格格不入。
也是一种封建传统的标签化。
故事从大太太的梦开始,梦中年轻的她穿着红色嫁衣在追赶一个提着箱子的男人。
她说:“你什么时候回来?
我等你。
”男人在橘林的迷雾中,不回头的说一句,“橘子红了。
”橘子红了这句话其实象征着封建社会,以女人生孩子,能否传宗接代来确定女人的品德和家庭地位。
而橘子红了也就是“有了孩子”的意思。
这句话看完整部剧,感觉更像一个诅咒。
大家为了这句话,承受了太多。
大太太把自己的希望想念和爱寄托在秀禾的身上,明明很自私,还一直说是为了秀禾的人生。
而秀禾为了感恩为了内心的愧疚和责任,嫁给了一个根本不爱他,比自己大几十岁可以当父亲的姥爷。
最后一集的最后一幕真的像整个封建社会的诅咒一样,秀禾难产时刻还是想要拼命把孩子生下来,而自己却难产去世。
看到最后一幕我才落下了眼泪。
里面有几对人象征不同的社会思想。
姥爷和大太太象征封建社会的实践者,固守很封建的思想传统。
而六爷和秀禾是思想崛起,有思想但是不够勇敢,被道德价值责任愧疚而牢牢锁住,不敢挣脱的一对人。
最后果然六爷还是娶了自己的青梅竹马,而秀禾产后死在了床上。
最后一对,是新时代的新青年,特别是说话直接爽朗的大小姐在这部略显压抑的剧中承包了很多轻松的画面。
她和男朋友都是新时代的进步,不会成为封建时代的帮凶,敢于去勇敢反对,做真实喜欢的自己。
其实看完这个剧没有什么可以去批判什么的,那个时代一辈子都遵从着封建礼仪的人不可能突然就能领悟到自己是错的,一直以为对做的事情很骄傲的大老爷,也不可能突然意识到不是其他女人的错,自己可能也有问题。
对于秀禾,她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大太太帮助了她家也帮她妈妈得到安葬。
她是一个什么都不懂一心感恩很单纯的小女孩,到后面经过看书,看外面的世界,朋友对她说的话,有了思想有了反抗。
她是里面那个时代最美好善良的人,她想给所有人带来幸福,但是最后自己却没有得到幸福。
她成为了那个时代自私下的牺牲品。
拍这样的片子都是想要让还有封建思想的人们看到这样的悲剧,而新思想新青年在慢慢崛起。
新的一代必定要改变旧一代。
看完觉得我们很幸运很幸运。
不再过只能解决温饱不讲思想的年代,也可以自由恋爱有自己的独立思想。
谢谢这样的片子在那个时期的大量出现。
李少红导演的剧都很凄美婉转。
当年的大明宫词也是让我印象深刻,喜欢的很。
演员也是周迅和归亚蕾。
橘子红了里面,我特别喜欢里面的音乐,城市姥爷这边的音乐大多是黑胶的舞曲,欢乐比较多。
而相比老宅那边就是凄凉甚至突然的寒冷诡异。
音乐上的对比,也是一个亮点。
而且镜头特别是到橘林的时候,总是很飘渺晦涩,整个橘园老是很雾气森森,也很多次出现在人的能力,更添加了故事的悲剧氛围。
整体我很喜欢,希望以后有机会能用摄影照片形式拍一组。
不得不感叹荣信达黄金时期的黄金组合,导演编剧演员,服化道和声指美指,所有人都是高手,出招稳准狠又不露声色。
高手云集之下才出得来这部里程碑式的电视剧:没有一句台词、一帧镜头被浪费,大到剧本小到景别都在铺陈氛围,开篇不过五分钟就奠定了奇诡沉郁的基调,凄凉甚至癫狂,极致到近鬼近妖。
所以我说李少红的风格像奶酪,爱的人爱死它,不爱的人得绕道儿。
爱奶酪这件事到底需要些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所谓“门槛儿”略高,门槛儿都过了,爱的应该就是真爱了。
不爱奶酪这件事呢,简简单单,没啥理由。
我对不爱奶酪的人们尊重也理解,但我想指出,其中部分人大概是在跟风拒绝,道听途说奶酪不好,于是尝都没尝过就拒绝了奶酪。
不管爱不爱奶酪,我们都至少要承认,在咱们这个出品望去一片正气凛然的影视圈,少有人敢特立独行,做出来的作品锋利又冒邪气儿,仿佛鲁迅与爱伦坡相结合。
而创作团队手上有金刚钻,活儿能真做出来的,就更少。
螃蟹好不好吃先放一边儿,我们得认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个勇敢的人。
真的,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个类型片,一个标签就把人拍死在爱情或者国情里,看个戏因为伦理问题吵成一锅糊粥。
更有甚者,我得奉劝您,别一句“鬼片”就否定一切,认为这部剧在艺术上的追求与努力,是在和爆米花恐怖片儿对标。
我想,拍摄《橘子红了》的过程,或许像民国骚客写杂文,平淡了容易变流水账,激昂了却很容易落入鸳鸯蝴蝶派的窠臼。
想拿捏好分寸,外人看来容易,内里却实在是很考修为的功夫。
充满电影质感的日常琐碎,像是英国女作家们擅长的小说,你一言我一语,岁月就安静地过去,一切都貌似平静无波。
可平静无波下是从开局就在涌动的暗潮,细水长流里早有冷峻的险峰,异军突起,呼之欲出:那是命运与时代作弄下的人心,是莎翁《奥赛罗》一般不可逃脱的古典悲剧内核。
一腔热血、稚拙天真的古沛帆和宛晴们,或许就是下一个荣耀辉和娴雅。
被现实磨去锋芒,梦想无奈而必然地破灭的荣耀辉和娴雅们,或许就是下一个荣耀华和美菱。
而做了“吃人礼教”的帮凶,害人害己,可恨可悲的荣耀华和美菱们,多少年前,也都是年华正好,正澎湃扬帆的少年少女。
新与旧不断迭代,也不断碰撞,世事如一个可怕的漩涡,饕餮一样吸入多少无辜的人,却不过不断重复着自我———这样一个可怖的变化着的深渊里,又有多少个不知名的“秀禾”呢?
橘子红了,年年岁岁的红,旧的正落在地里残腐,新的又一轮红日一样在枝头上升起。
这春去秋来,正好像一代代旧的人们老去,一代代新的人们降生,所有人都在盼望着改变,希冀着不同,然而所有人都在同一条无奈的、看得见悲剧终点的路上,被命运推搡着,磕磕绊绊地前行。
李少红导演的这部剧2002年上映,那时候我才七岁,对这部电视剧的印象不深,但内心里总有它的影子,大概童年就是这样,很多事情似乎已被遗忘,但过后总会在脑海里留下个大致印象,橘子红了这部剧给我的印象就是浓浓的阴郁,那阴沉的颜色总像是刚刚下过雨或者将要下雨时的天空,虽然剧中人物的穿着色彩多样,但我却只看到了压抑和寡淡。
李少红导演在这部剧里面启用的配乐遭很多人诟病,被斥责为如同鬼片的配乐,但还真是多亏了这阴沉的配乐,否则这满屏的花色与人物悲凉的命运便不成正比。
周迅饰演的秀禾就像是在不幸的婚姻中爱上他人的安娜。
一个爱的深沉,一个爱的疯狂。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秀禾,一个裹着脚的乡下女人,却偏偏要去向往爱情,大太太将她买回来做容家三太太的时候,我以为她就这样认了命,她确实也在时时劝自己要认命,但没想到还是逃不过爱情这场磨难,阴差阳错地爱上了自己丈夫的弟弟,一场注定违背伦理道德的爱恋,在一开始就注定了要夭折,即使在今天,没有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个人就敢毫无顾忌地相爱吗?
所以这部看似是在谈论特殊年代下的爱情的电视剧,其实是在谈论一个非常原始的问题:欲望和道德伦理的悖论问题。
周迅扮演的秀禾在剧中是一个乖巧的乡下女子,本分,善良,知恩图报。
传统的伦理道德告诉她爱上耀辉(黄磊)是一个不守本份的事情,所以她在爱情开始时就一直压抑,但在我看来,她对耀辉的爱情其实是对一种不属于那个时代的梦想的向往,就像她喜欢读的那本浪漫的爱情小说一样,她期待着一见钟情的玛丽苏恋爱,在嫁给老爷后,她从一开始的恐惧慢慢地开始接受,她对老爷没有爱吗?
我不信,老爷对她的温柔与爱怜一定是曾打动了她的少女心的,但耀辉带来的感觉太耀眼了,耀辉就像盖茨比看到的那道绿光一样,刺破了她在高楼深宅里面无聊寂静的生活,她一边劝自己要留在那里,一边告诉自己绿光闪烁时有多么耀眼。
就像包法利夫人一样,在乡下寂静的生活中总是向往着城市生活中的觥筹交错,相比于法国的包法利夫人那暴风雨似的疯狂的欲望来说,中国的秀禾的欲望更像是南方的阴雨天,虽然不强烈,但断断续续地,一刻也不曾停过,于是那欲望便随着渗进了骨子里。
这就是人物的悲痛之处,秀禾爱的不够决绝,旧时代的女人爱的不够彻底,爱的太婉转,太纠结,也太卑微。
如果秀禾与耀辉初见时便两情相悦,那么在耀辉替哥哥拜堂成亲时,她为何不试图反抗?
是感念大太太的恩情吗?
如果感念,为何不一生感念,偏要在中途出逃?
在我看来,这种出逃不算是勇气,反而太像是垂死前的挣扎了。
秀禾身体里弥漫的一股忧伤就像是来自潮湿的梅雨季节一样让人发冷,她渴望着做自己却又无法做自己,爱上耀辉像是宣言一样,她认为这样就是做了自己想做的,爱了自己想爱的,但最后,难产而死的她还是没能做到自己想做的,而自己想爱的也去爱了别的女人。
安娜在出轨以后,也以为自己爱了自己想爱的,做了自己想做的,成全了欲望,释放了梦想,但为何命运与结局都一样地成为了悲剧呢?
原来,一个女人最大的悲剧,是她将爱情置于人生的顶端。
在看橘子红了的时候,我一直在期待着进城了的秀禾会做出一些改变,她是否能够摇身一变成了新时代像娴雅一样的女孩子,但剧中的秀禾即使进了城也是一身老派的打扮,至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分毫,即使娴雅带她去吃西餐,喝咖啡,她也仍旧是那个怯懦的秀禾,仍旧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了爱情之上,秀禾是,大太太是,二太太也是,似乎爱情,注定是一个女人一生之中逃不过去的火场。
难道女人一生最后的归宿一定要是爱情吗?
那些将爱情视作一生归宿的女人最后得到幸福了吗?
在这个呼吁女权的社会,我想每一个女孩儿在寻求自我解放的第一步,就是将自己从虚幻的爱情世界中解放出来。
那种幻想着能够在另一个男人的身上获取爱,获取关怀,进而获取一生的安全感的想法是时候停止了,或许女权主义者更应该关注的是这种情感上的不对等,一个期望用爱情填满人生的女人,一定会在爱情上栽跟头,那些将爱情和男人当作人生全部希望的女人,最好祈祷自己遇到一个好男人,否则她注定要对人生失望,只是让人更失望的是,如今好男人越来越少了。
但爱情就不重要了吗?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爱情始终是人生的调色板,缺少它,生命一定会缺少色彩,在我心里,真正伟大的女人,一定是会享受爱情的,但她们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她们不仅仅只享受爱情。
比如波伏娃
杜拉斯
她们都是既享受爱情又掌控爱情,既释放欲望又驾驭欲望的女人。
而秀禾与安娜,都是被爱情操纵,被欲望凌迟的人。
当然造成秀禾的悲剧是有时代的缘故,但人却是时时刻刻保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的,秀禾固然是被封建礼教,被传统社会害惨了的一个女孩儿,但另一方面,从女性的悲剧命运史来看,一个女人最大的愚蠢和不幸,就从她将男人当作人生的全部的那刻开始。
近来翻旧剧,又翻来几部老片子来看,橘子红了是其中的一部。
故事讲的是一个江南小镇,大太太美菱没有给老爷耀华留下一儿半女而心怀愧疚,正巧看到欠租田钱的一家女儿神似年轻的自己,于是买了回来,打算让她做妾,完成自己的一份心愿。
以此,来对抗城里的二太太。
秀禾虽家里贫穷,但她识字。
身处的时代,又真是新旧交替的时候,年轻人一面口头上喊着革新,解放,可骨子里却仍然留着旧时代的血,刻着旧时代的烙印。
当秀禾遇到二叔耀辉时,他们都是在最好的年纪,遇到的最好的人。
可惜,命运的捉弄,耀辉不过是替大哥耀华娶秀禾进家门而已,当他掀起盖头的那一刻,他才发现眼前的女子,是他心中真正的所爱,而他也从她的眼神里看到了她的心意。
他们的爱情在萌生,却因为道德和伦理不得不将这样的感情压抑着。
但外界的环境,年轻人之间的鼓励,新思想的涌现,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冲破道德的底线,试着去做一个改变命运的人。
可世事难料,耀辉最终还是为了家族的考虑,选择和他认识和相爱多年的女子,娴雅小姐在一起,他们门当户对,在很多人看来是天生一对。
他将心底的那份爱珍藏,他结婚的那一天,正是秀禾临盆的时候,最后留下了孩子,离开人世。
在挣扎与呐喊声中,她用自己的死亡来换一个新生儿的出生。
而这部剧,令人感动的绝不止这些。
有三处让人落泪。
一处是耀华知道是因为自己不能生育而愧欠了大太太,带她去骑马,然后他牵着马,对她说,我会补偿你的,从今天开始,我说到做到。
一处是当他知道秀禾怀了耀辉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准备回乡下之前,那段对话,他看着秀禾,跟他说,多想再抱抱你,哪怕是一次也好啊。
还有一处是秀禾和耀辉告别。
他们虽然都知道怀的是他们两个人的孩子但又无法在一起,诀别。
秀禾对耀辉说,你能再抱抱我吗?
然后他们拥抱在一起。
李少红的片子越拍越没有之前的味道,即使拍了同类的片子,收视率也未必能有过去的高,毕竟时代已经不同了。
当时因为这部剧买了这个剧本,大抵故事太戳中人心,每次看了都会令人潸然泪下,令人回味无穷。
秀禾偷情导致了自己难产不是吗?
就不说她背不背叛老爷了吧。
她明明知道耀辉有未婚妻,她就应该保持距离,而她还和耀辉谈恋爱,上床,怀孕。
老爷没有生育能力,如果她不偷这个情,她就不会难产而死了。
她的难产而死,自己占了一半责任,摇摆不定,脚踩两只船的渣男又占了一半责任。
我实在无法接受,他们两个谈恋爱。
耀辉和未婚妻是自由恋爱的呀。
他们两个又不是谁胁迫的。
老爷同意他们谈恋爱了,但是要顾及自己的面子,不能让别人知道。
耀辉还不同意。
最后还和他哥说。
决定和未婚妻结婚,他哥都震惊了。
但还是把公司都交给了他,自己回老家了。
耀辉到乡下去找他们。
老爷最后同意耀辉带秀禾走了,但是要他放弃公司隐姓埋名,他退缩了,找秀禾告个别就走了,而且还不告诉秀禾孩子是自己的。
也是,他都要抛弃秀禾了,干嘛要告诉她呢?
我搞不懂耀辉结婚的时候摆个死人脸干什么?
不想和人家结婚,直说呀,人家又不是非你不嫁。
搞得好像被胁迫了结婚一样。
总之这个耀辉一开始就不应该撩拨秀禾,说要解救人家出去吧,给人家找个工作就行了,干嘛还跟她谈情说爱呢?
明明自己有未婚妻了。
两个人就堂而皇之的谈恋爱,上床。
把未婚妻都当成空气。
更何况就和之前家里那么穷,妈妈又死了,只剩哥嫂。
太太把地给了他们。
还把秀禾接过来。
如果留在那个家里,她以后会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呢?
能过上好日子吗?
哥嫂又会怎么对她呢?
李少红的作品,诡异的背景乐,小的时候看应该会害怕,但好在现在大了,不但不害怕,还能理解很多人物,剧情,社会背景。
每一个主要人物,都很有特点,也都很值得分析总结。
以此来指导自己,因为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看似现代了,依旧朦朦胧胧,模模糊糊的存在着很多来自社会,文化的坑……l 大太太归亚蕾演的大太太是在太好了。
善于治家,贤惠,仁爱,但被动等待,自己的所有情感全部寄托于丈夫,完全失去自我。
针对这个人物,我思考的是:现代爱情故事中,这个现象依旧存在,即为了爱失去自我。
失去自我没变,变的只是内容,就像女人“斩男妆”没有变,变得只是具体的妆容。
如果我们说:为爱奉献,就是一个褒义词,感觉无私伟大。
如果我们说:为爱失去自我,就不是一个褒义词,是一个可怜的,悲惨的词,感觉主人公失去灵魂,痛苦不堪。
而这两个词总让我想到女性,不知道其他人首先想到男性还是女性?
之所以我首先想到女性的原因,我自己的解释是:女性和男性最大一个区别就是:女性倾向于“情感爱情”,男性倾向于“物质爱情”(宏观概念)。
女性更倾向于情感安全感,闺蜜的私房话,拉手拥抱;需要男友丈夫的陪伴,爱抚等待都是“情感爱情”的证明。
而男性更倾向于物质安全感,事业第一,独立空间,承担责任,个人成长等等。
男孩女孩小的时候都一样,女孩子甚至比男孩子学习认真。
但随着成长的步伐加大,两者之间的差异就越来越明显,女性很容易有除去事业之外的第二选择,且是被社会鼓励的。
而男性在没进入社会之前就明白他没有也不太会有第二选择,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事业。
这种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提供了土壤,再加上女性对于感情的天分,使得她们极容易为爱奉献或失去自我。
相对比男性难以失去自我就在于,失去自我对于事业很危险,而失去事业不可想象,社会极少给男性失去自我,失去事业,依附女性生活的案列。
总而言之,就是如果女性没有第二选择,事业为主,多考虑自己的成长发展,我们也会在fall in love之后,避免失去自我。
这一点上,一部分现代女性自然是做的不错的。
l 二姨太二姨太可怜,但她的报复是我喜欢的。
因为这代表着一种宣战:我和你是一样的,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
中国文化受佛学,儒家影响,有冤冤相报何时了,提倡包容,圆滑,大度的说法。
这么多年,我有很多受了伤害气不过,想要报复的想法,但总被周围亲人,同事,陌生朋友“教育”:你应该宽容一些,他也不是故意的,你不要和他计较……我很生气,听了这些话,我简直就心里发狂,狂骂脏话。
为什么受了伤害的人总是要更加大度,更加体谅,更加理解他人?
我需要一个解释。
我左思右想,人是利己的,这个观点站得住脚。
那么如果有人说,受了伤害理解包容是因为不想让自己一直生气难过,自己给自己解脱快乐。
我觉得这是利己的,我接受。
但是,这儿我必须提出,人和人是不同的,有的人觉悟可能高些,靠宽容谅解就可以解脱,当伤害从没发生过。
但有的人比如我,就需要发泄出去,才能解脱。
对方伤害了我,我就想让他尝一下被伤害的滋味,对方迟到,我就想让他尝试一下等待我的滋味,如果对方等了我,态度依旧很好,那我下次等他/她态度自然也好。
大家是平等的嘛,没必要自己委屈自己。
而二太太虽然开始也各种想法设法“抢老爷”,但出轨也还是出了。
我想说,出的漂亮。
l 老爷老爷性格的一些方面我欣赏。
聪明,有谋略,善于观察,有事业心,果断理性。
缺点很致命,疑心重,爱的太自我为中心,控制欲太强。
这个人物让我不禁思考:特别“优秀”的人物是否很难和另一个优秀的异性平起平坐,形成天文学“双子星”的结构。
毕竟太阳系都是一主多从,多个星星围绕着太阳转,月亮围绕着地球转…… 疑惑中……未完待续,关于其他角色的思考下篇陈述
秀禾,一个可怜的女人。
为了生活她嫁给了比自己大30岁的男人,却意外喜欢上了自己的小叔子。
面对责任,道义,爱情。
她做出了艰难的选择。
在现实中我们遇到这样的事该如何选择,是选择自己的爱情还是会跟秀禾一样选择留在大夫人的身边?
最可怜的还是大夫人,她爱了一辈子的男人为了他那了不起的自尊,娶了一个又一个,没想到到最后只有大夫人才是真心对他的那个人
几天前偶尔看到某电视台在播《橘子红了》,就忍不住零零散散花了三天时间,又在网上完整看了一遍。
那时的黄磊还有那样一张清澈稚嫩的脸,周迅还带着一点婴儿肥,生涩与灵性恰如她所扮演秀和。
那一年的我也才上初中,一晃十几年竟然就这样过去了。
看着黄磊闪闪亮着的眸子,我突然懂得了,所谓年轻,原来是一种“当局者迷”的体验,你身在其中的时候永远不会明白那是什么意思,只有当自己不再年轻时,回忆起来才能真正明白是什么感觉。
不得不说,十几岁时,我从未看懂过这样一部连续剧。
在美好的容颜与甜蜜的话语下,我相信了耀辉和秀禾之间的爱情,不懂大妈的苦与甜,完全不能够欣赏耀华的骄傲与无奈;我甚至听信了婉晴的那些关于青春与自由的言论,以为真实的人生应该如她所说那般,把出离的勇气看得至高无上。
十几年后的自己,重新看待这一切时,竟然收获了那么多不同的体验。
我开始不由自主的喜欢寇世勋所扮演的容耀华,在有他的剧情里我完全无法移开自己的视线,尽管他离女孩心目中的“白马王子”那么遥远,他是那么的老,那么的霸道,固执,自负,当他有重要的生意需要处理时,女人完全不值一提,当他铿锵有力对耀辉灌输那些封建社会男权思想的时候,我只觉得他可笑,但并不会反感。
因为那些冷冰冰的男权听起来如此偏执,偏执的像个孩子。
女人对待孩子或者孩子气的男人,都是同样的不由自主平生出包容与怜爱吧。
可是当那一日他发觉了自己的不孕,他所有旧有的自负与傲慢也即刻烟消云散,甚至立即变成了内疚与自卑,他开始明白自己错怪了大太太,也耽误了三太太。
虽然他尽能力的想要去弥补,但又不得不顾及封建社会下的家族颜面,与曾经的那个魔咒般的预言。
这一刻他所作的一切看起来又是那么的善良。
是的,他从来都是一个善良的人,即使是他以往的自负,他所苦意经营的一切,为的都不过是那个时代下最能体现男性价值的东西:家族的财富与荣耀。
而耀辉和秀禾都做了些什么呢?
秀禾无疑是导演和编剧着意塑造的浑身闪光的主要人物,她穿着叶锦添特别制作的奢侈品级别的精致戏服,捻着她的纤纤三寸金莲,在剧中美好的飘来又飘去。
她善良,这样的善良体现在她对于身边所有人的不需回报的爱,她对于耀华和大太太的用生命来报答的感恩之心,更是当她一次又一次的见证了耀辉的谎言与懦弱时,所表现出的承受与担当的勇气。
秀禾也曾天真的相信,有了决心与自由,她可以做一个真正的女人,新时代的新女性,一个把握自己命运的女人。
“我已经在城里为你找好了工作”耀辉说。
“去了城里然后呢?
又怎样呢?
你要把我从这里带走,带到你的女朋友身边?
”秀禾说。
独立,对秀禾而言是一个空洞的字眼,它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仅仅意味着从一个男人身边离开,去奔赴另一个男人的怀抱。
她懵懂的明白了一半,却没有参透真相。
所以剧情的结尾,秀禾死了,伴随着新生命的诞生,秀禾走了。
这对于秀禾看似是最好的结局,对于编剧与导演看似是最合情理的说法。
死了,一切就得到了升华,女性宽容的慈祥的善良的博爱的光环环绕着这个死去的女人,她就得到了某种神化。
就好像那个被嫌弃的松子,就好像芳汀,我们很难去琢磨作者书写这样的人物时心中包含的感情是否是悲伤,因为那些神化的结局明明又带着那么点歌颂和赞扬。
“很遗憾这女人最后是这样的结局,但这是一个应该被赞扬与歌颂的一生”。
也正是古往今来有这么多的艺术作品冥冥中传递的这样的价值观,那么多的女人唱着悲歌,带着感动了自己的泪水仍然这样活着。
而耀辉呢?
那年轻的外表,纯真的笑容,眼眸中闪着光的叫做青春与爱情的悸动,是这样的诱人,这样的能够迷惑人。
他出身名门,即将继承哥哥的庞大家业;年轻有为,知书达理又不迂腐,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新运动;他颇有文艺气息,会和自己的女朋友通信诉相思,也会为心中另一个喜欢的女孩种下一片又一片的花圃;他是那么的温柔又美好,满足了女人所有关于爱的幻想,当这样的他眼含爱意的看着你,你要如何拒绝?
即便娴雅这样聪慧的女孩,对于明知已不复曾经的耀辉,最终也只能选择了相信与接受。
如果撒旦的苹果能够化成实体,他一定就长成耀辉的模样。
我们迷恋着他的一切以至于看不见他身上那致命的缺陷,他是一个空想家,可恶的空想家,害死人的空想家。
他要启发秀禾的女性精神,却活活把她推进了明知不合适的婚姻;他要带领秀禾追求自由与独立,甚至都接受了秀禾的身体,却在临阵前选择了放弃与遗忘;当他知道秀禾怀了他的骨肉,他冒着大雨不分日夜的奔回家,想要带着秀禾离开,最终却选择了谎言与背叛。
正是他的犹豫不决,他那飘忽不定忽有忽又没有的激情,他许下的那么多美好却没能实现的诺言,最终造成了秀禾的悲剧。
我曾以为这是一部歌颂自由爱情的文艺句,此刻看来,不如说,他所嘲笑的正是所谓爱情。
#柒捌捌〇看电视剧#1、配乐;2、服化美;3、周迅&黄磊
李少红拍大明宫词的时候我以为她是处于试验阶段在摸索风格,后来发现此人一生都是这个风格……
我媽 就愛這。
电视上看的
1,一眼让人看到结局的故事不算个好故事;2,周迅在这里以一只猫的姿态出场;3,下一部吃饭该看什么了
内地为什么再拍不出这种题材好看的了?这部真心好啊 似梦似幻似真 封建礼数害死人啊
黄磊童鞋,你干么非要把自己往文艺青年这范儿上靠呢?你图什么?图什么????
怀念和爸妈一起看电视剧的日子
文艺系电视剧
实习制作。
小时候看的 印象太深了
跟老妈子有一集每一集的看的~ 那个时候周迅还没有现在的气场~
黄磊不错
这个片子在上学的时候看过,因为当时李少红介绍得很好,结果就记得超级冗长和无聊的情节,还有那哑嗓子的歌
黄磊后来说最后一场戏周迅怀着他的孩子,还没开拍两人就坐在那里流泪了,拍完心脏很难受去棚外抽烟,周迅也出来抽烟,黄磊看着她,觉得把这辈子都过完了。
可以说是狗血,但也可以说是极致。女性的觉醒、女性的悲哀展现的淋漓尽致,每个女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悲惨。秀禾懵懂无知到觉醒但也逃不过终究沦为工具,二太太的有欲有求获得了想要的荣华富贵却也失去了爱情,大太太在爱里迷失做的事情都是封建迷信,娴雅永远都不会知道娶她的男人心里永远爱着别人,而我们只能期待宛晴获得自由。男人更是悲哀,怯懦、自大、自私,要在自己编造的牢里一辈子悔过,
小时候比较天真,很喜欢黄磊,懂事后再看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诡异的镜头音乐,好好的爱情片,风格以为是恐怖片。
感觉真的好像鬼片
以前老陪妈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