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生活颇充实,出门不早,九点半左右,虽然换算下,却是内地七点半的意思。
睡觉却晚,临晨四五点,不过换算出来也就内地的两点而已。
所以说,新疆时间就是好,白天用新疆时间,晚上用内地时间,一点不觉得乏。
离开成都也几个月,舍友思乡心切,迅雷连续挂了两个通宵,下了这部电视剧,晚上一边看一边傻笑,巴适雄起瓜子念叨个不停,好好温习了下乡音,话说回来,工地上的工人多是蜀人,平时在现场也说的四川话,但感觉总是那么的没着没落,看来如果不是在总府路府河边,再亲切的乡音也显得那么不地道。
但施工单位食堂的回锅肉我们众口称赞,断言道:这绝不是我们项目部食食堂做的那种滥遍中国的冒牌川菜,绝对是最正宗的川菜,不对,是正宗中的正宗,在成都也没吃到过这么地道的回锅肉。
那感情,恨不得给烧菜师傅写个手艺血统证书,表达我们的敬仰之情。
弄得施工单位的领导很不好意思,一做回锅肉就喊我们上去蹭饭吃。
看来,语言再地道,异乡就是异乡,那一份离乡不远的幻境还是要来自一碗肥的流油的回锅肉。
发小两天前办了喜事,虽然我早说过,一定要亲自去送个大红包,但依然不能如愿,在网上想祝福几句,凑点喜气,但却说不出啥,最后傻傻的问:“打算去哪度蜜月”“可能去马尔代夫吧,也可能会变”“呃。。。
有钱人呀”“呵呵”“你和你老公一年多少钱呀”“他,我不知道”“那你呢”“####""差不多嘛”生活有回锅肉,很好,生活有收入,也很好,我觉得生活很有盼头。
好人与坏人,善人与恶人。
很多时候,好人出于好心,却往往做了坏事,这实际上是蠢人。
柳东很侥幸,成了一个做好事的聪明人。
我不记得乔豫写过那么一个衣冠整的柳东。
电视剧始终这样,一开始就没指望过能看到一个实实在在的“大生活”,欲望与人性的真实,一个异教徒的挣扎和浮沉,这些都只能在小说里看到了。
导演很到位,演员很牛X,如果单单作为一个连续剧来讲,好看。
但也只能做个很快就被忘怀的连续剧了吧
虽然故事题材一点都不新颖,老生常谈了。
但人物对白很搞笑,也很好的诠释了很多成都人的生活方式。
觉得开始看是喜剧,后面就成悲剧了。
这部连续剧可以说是吊足了我的胃口,终于花了几天时间抽空看完了。
确实值得一看,用四川话扯蛋真是爽得狠。
故事主人公柳东所带给我们却是由内而外的一种感悟,其实人活着真得很简单,往往是大家伙自己把它给想复杂了,也过复杂了。
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乐于助人,敢于承担。
有句话叫做“大不了你就把我从一个乞丐打成一个叫花子”,虽然说话丑,但是理端;虽说有些破罐破摔,但是摔得却也干脆响亮。
实际上,当我们在结尾时看到这破罐成了三个亿的文物后,他仍然没有丢掉劳动人民的本色,坚持为伟大祖国扫着大街,我们又能品出一丝所谓宠辱不惊的味道,果不其然,这才是波澜壮阔的大生活!
一部关于成都的电视剧。
又见宋思明那张囧脸。
剧里有地道的成都景色,地道的成都人,成都话,看着很亲切。
不过张国立这个角色有点过于完美了。
现实中有这么干净的人么?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简直就是毛主席笔下的神话人物。
大团圆式的结尾,表达了一种好人有好报的美好心愿,符合ZF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政策,忽悠吧,继续忽悠这个电视也有一般影视作品的通病,结尾太过潦草,明显是在赶时间。
倒数第二集还要死要活杯具到不行,最后一集就神奇般的集体原地复活还拿到全身装备。
啥时候我也能去趟成都呢?
府南河,九眼桥……
我只看到了16集。
至于要不要看完还没有做决定。
柳东确实是个好人,但是好人貌似都有通病,那就是怕事,懦弱……柳西也不是坏人,但是他说出来的话有时让人很不舒服。
高明虽然给人一种儒雅智慧的感觉,但是他所作的的一切却只是为了一个千古的话题:留下自己家族的种;因此才会让一个本来已经不幸的女子变的更不幸。
洪雨本来过着平静的生活,但是为了儿子却要牺牲自己。
鱼儿这部电视剧里总是让人充满希望和怜爱的小姑娘,她是那么的可爱……还有小张姐姐,可怜的“外来妹”梦想一次次的被打破,几乎要到了沦落的边缘,她的经历社会是残酷的,真希望他能够稍微顺些。
这部电视剧不能说不是佳作,但是我唯一对它不满的是对好人命运的安排。
为什么好人总是多灾多难。
难道这个社会真的就是这个样子吗?
!好人不长命?
为什么不能给我们一点希望让好人能够得到好报呢
首先,我要声明我看电视剧不过看了10来集。
最初我是因为张国立才喜欢上看这部片子的!
发现张国立在现代剧里总是喜欢演一些普普通通,老实憨厚的老好人的角色,我想看看张国立在这部片子里会是怎样的一种好?
于是这部电视剧同样吸引了我!
于是又从网上找来相关的信息,于是发现了还有《大生活》这部小说!
却发现小说的结局和电视剧的结局完全相反!
电视剧吗,要有很多人看的,当然好人要有好报,这样的结尾才能让大家晚上看完了不至于闹心睡不着觉以致影响明天的工作!
但是实际上也许小说里的结局才是更贴近现实的结局,因为生活中哪里有那么多的童话!
我宁可相信小说里的结局!
尽管它那么的让人不好接受!
最近一直跟着电视看,着急的时候就在优酷上赶两集,这个片给我的印象就是“有意思”。
最喜欢小鱼儿了,这孩子总是乐观向上,不管是画钱还是吃方便面都让人觉得有这样的孩子在身边,生活是多么地美好。
小蜂有点儿贫了,他可能是代表生活中让家长费心的那类欠揍的孩子,嘴贫,干不出一点儿成绩,只会伸手要饭,张嘴要钱,碰到有钱的高明就忘了亲爹。
我没看过小说,但我觉得小说是小说,电视是电视,电视可能更接近生活,小说更接近理想。
如果你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去看它,就应该让它以大团圆的方式结局。
话说早些天看到过这个电视剧的广告,说是在宽巷子拍摄,作为成都群众自然对它有些关注。
上周末回家,刚好赶上成都台在演,看了看,觉得很有爱啊!
其中一个片段:张国立和他收养的LOLI小鱼儿两人相依为命,生活清贫。
那段时间张干起了水果零售,每天有一些挤压破损的水果,只能他们自己吃点,偶尔就不吃晚饭了。
LOLI善解人意地猛吃水果餐,结果吃得面露菜色,作痛苦装。
张:“每次都问你晚饭吃点啥,你都说水果吃饱了不吃饭。
今天不吃水果了,炒菜吃!
”LOLI:“电视上面说,这样吃可以活到一百岁!
”张:“但是在那之前,你必须先活到十岁!
”萌啊!
剧本和台词很有爱!
就当我已经开始老了,投入电视剧的怀抱了吧。
挺接地气的,张国立张嘉益演的很好
才发现,张嘉益竟然跟张国立一起耶
戏如人生,为国立而来
虽然不知道原著怎样,但是这部剧确实很温情
对成都的第一印象就来自这部剧。小时候没有剧看的时候奶奶就会给我们放这部剧。对我来说,这部剧给我带来更多的还是回忆,我和我奶奶一起看这部剧时的回忆。////决定抽时间再看一遍,现在的观感和小时候的观感应该会不一样。
并不是说这部电视剧有多么雷锋化 ,但是在这麻木的社会 ,我喜欢这管被夸张化的温情强力针 ,
看过。
只为看某人,剧情没多大意思。
这分数是给小说的~
大俗大雅大生活。值得一看~~~~
结局不真实。
还可以
没看到结局,最记得到:“你活得像个鬼火一样,还想冒充太阳照亮别个”……
很成都
贴近生活的电视剧,感觉很好看,就像自己身边的事情一样,很有感触
一位成都好男人
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才是生活!现实中这样的好人不多啊……
好剧本,好演员,好演技。
终于看完了这个剧。看到最后才觉得它的好处。虽然始终认为通篇除了柳东和高明,其他没一个纯粹地道的人。但总算也都给了向善的好结局。大生活,感觉是拍给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物欲横流的我们看的。
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