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人与屠夫
Shepherds and Butchers,杀了七个人之前(台)
导演:奥利弗·施米茨
主演:安德丽娅·赖斯伯勒,史蒂夫·库根,英格·贝克曼,加里恩·多德,罗伯特·霍布斯,德翁·洛茨,布雷特·威廉姆斯
类型:电影地区:南非,美国,德国语言:英语,南非语年份:2016
简介:1987年,南非,一名十九岁的少年在雨夜追赶著一辆小货卡,先把整车人逼到死路,再一一开枪射杀,事后并把尸体排成一排,动机不明。那是个对绞刑习以为常的年代,尽管对犯罪过程毫无记忆,少年也只能用生命负责。史蒂夫库根所饰演的辩护律师,企图从执意沉默的少年身上寻找犯案动机,却挖掘出更惊人的真相⋯⋯ 影片根据震惊南非的真实..详细 >
死亡时不断抽搐、大小便失禁的场面,仿佛让我体验了一次真实的绞刑,也让我重新认识了绞刑这两个字的沉重。
★★★☆
杀了七个人,把罪责归咎到工作环境?!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差,还要用别人的命去填补?!废除死刑?!扯淡,跟法律一样扯淡。
“你不能让一个人既当牧人又当屠夫”。
唠唠叨叨 片尾歌好听
影片的主要篇幅放在了庭审中律师、被告及法官的互动上,通过梳理被告的经历来展现其心理变化的原因,影片的观点在于表述死亡的发生对于受害人与施害人同样具有极大的伤害,但辩护律师在法庭上的思辨与借力才是本片的亮点。
并不是很明白本片的观点?类似题材的大卫科尔的一生更加震撼。
雨夜,一青年连续射杀七人,疑似路怒症的背后,精神崩溃是否另有隐情?影片改编自震惊南非、影响刑罚的真实事件,以呼吁废除死刑的人权律师的视角,抽丝剥茧探查此桩暴行的成因——原来凶手是死囚执刑者,他一边要和囚犯们日常接触,一边要适应、习惯把囚犯带到绞刑架前,并目睹其吊死这一过程。身担“牧人与屠夫”的撕裂感侵蚀了他的心智,极端的暴力使其异化,究其根本这份“冷血”是作为国家机器被驯化生成的惯性,杀人者杀人因而不应被杀。法庭戏充当了挖掘真相核心的悬疑引线,占据大篇幅但火候稍欠,甚至有时颇显沉闷,但它的倦怠等待、反应不及尤为真实,很有新闻纪录片的风采。穿插其中的监狱闪回,有着以小博大的感染力,仿佛打铁溅起的火星般灼人。从故事到风格,可以说影片实现了卡波特《冷血》式的“零度”拍摄。
6/10。中规中矩的影片,在法庭戏中根据双方律师的辩护词穿插闪回片段,探讨了行刑对于行刑者造成的精神伤害。但本片的重点——法庭戏平庸无奇,设置悬念不足,看似证据确凿的判决结果被辩方律师扭转是可预见的,相较于《桃色血案》还是望尘莫及。
“在杀戮的循环里,没有开始和结束,只有更多的杀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但身为人,不就是因为我们能够选择吗?
很难要求一个人同时是牧人和屠夫
杀人对杀手的影响
男主从开始放弃求生不要辩护到最后在律师的逼问下意识到不仅是自己的问题,是更大的解脱吧,据说枪毙是几人同时,不知谁是空枪减少罪恶感,死刑目前认为还是不可避免的惩戒手段,最后控方律师的祝贺也很难得
当辩护律师最后在庭上总结的时候,说“你们不能要求一个人同时成为牧人和屠夫”,就被戳中点了,片名取得真是好。
在是否废除死刑这个问题上短时间内人们应该很难达成共识。本片废话有点多了。
执行绞刑的过程太可怕了 赞同谋杀犯应该以命抵命 但除了被害者外 谁有这个权利去剥夺其他人的生命呢
看完我还是支持死刑
关键点在这:你不能既让他做牧人,又让他做屠夫。但这种双重性太普遍吧?
法庭戏拍的还是蛮吸引人的,冷静克制,绞刑场面又拍的非常直白残酷,对于人物心理层面的刻画还是挺到位的,男主角的表现有些失望,而且这个主题呈现还是有些避重就轻,但的确是个很值得讨论的议题。
三星半吧,作為反死刑案例好象還是小牽強。法庭戏挺用力,并不很精彩,幾处死刑執行倒是更見出彩。小疲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