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令人惊喜的反类型片。
刑满出狱的卢西发自信满满,一心想重拾老路做笔大单,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今非昔比,“没人用现金,满街都是闭路电视,屎都没得吃(此处笑尿)”,时代变了,这不仅是黑帮的窘境,也是香港曾经辉煌一时的警匪类型片的窘境,惊喜的是刘浩良不仅自打耳光更用一种相当讨巧的手法另辟蹊径,在主题上比较到位地吃准了人心本善盗亦有道的精髓。
故事情节方面,冲锋车聪明地避开了现实的窘境以避免与现实的脱节:犯罪手段是看上去“蠢到爆”的劫运尸车,犯罪现场是服务区外的郊外,犯罪人物是两拨看上去都“蠢到爆”还点儿背的劫匪,犯罪时间是月黑风高的夜晚,没有装备精良的皇家警察飞虎队PTU,只有一个丢了警帽,不被重用,一心想做回警察而迷惘的大巴卧底。
在这样一种充满黑色幽默的背景下,各个人物各段情节围绕主题巧妙的交织,杂而不乱又惊喜连连。
节奏的把握上流畅轻快不显拖沓,几个小支线情节服务主线表现到位,开头结尾呼应的也很不错,是香港警匪片这几年难得的佳作了。
缺点是戏剧化说教味稍重了点。
一些场景细节特效个人并不是很感冒。
围绕蝗虫,保龄球,冲锋车的脉络线索,A(阿发)不再是39633的罪犯,而做回那个真正牛的没话说(two thumbs up)的发哥,B不仅兑现了对兄弟的承诺还找回了对女儿缺失的父爱,C不再是贪财贪色不重情义的花美男,D从雪糕女孩手中接过眼镜重新看清了自己的路,迷茫的徐安良找回了警帽却放弃了做39633的警员,因为他真正意识到“抓贼不是靠衣服,穿什么不重要”“英雄不是只有一个角度,是三百六十度的”。
正如一辆普通的载客小巴,当主角们开着它去伸张正义时,它便不再是反面的犯罪工具,而是一辆如假包换的冲锋车,其实人们听惯了只要一心向善穿什么在哪里都无所谓的普世社会价值观的说教,人们更愿意看到一个龟苓膏没有龟,奶茶没有奶,坏人不坏的奇怪世界,天使与魔鬼只在一念之间,这样的结局才显得真实又美好。
PS: 几处个人非常喜欢的小细节1.开始阿宝对阿发劫尸的计划充满不屑,“听上去可行,可是为什么隐隐约约觉得蠢到爆”,而当阿发要开冲锋车去阻止罪犯时,阿宝却觉得“听上去真的蠢到爆,不知道为什么,隐隐约约觉得很有型”。
2.阿发:我不知道这件事做的对不对,但我觉得至少不会太错。
3.坏蛋女友被发现:两个蠢货,打报警电话还用钱么(此处再次笑尿)。
另外阿宝阿发扮警察运尸车时吃咖喱角的桥段实在戏谑幽默的不行(无耻地笑尿+1)。
电影通过警匪之间的相互追逐,而从中各自经历了内心的醒悟,从而道出了每个人心中潜藏的正义感,这世界并非只有警察才是正义的化身,身上穿什么制服不重要,其实心底的善良才是永恒的真谛。
贼如此,警察也是如此。
如此从警匪片的特质来看,《冲锋车》可谓最纯正的香港警匪片,吴镇宇、任达华、谭耀文及郑浩南、古巨基、姜皓文个个都是绝对的港片戏骨,纯粹的港人言谈举止在他们身上依然得到了保留,人物塑造也便更具地道港式风格。
而究其影片的内在,从挖掘人性共鸣的层面上,它似乎又超越了以往港式警匪片的高度,用黑色幽默的形式完成了对香港警匪片的致敬和颠覆。
传统警匪片靠火爆的枪战、刺激的动作场面,边缘人物的奇特命运,而随着时代演变,香港警匪片也不断发掘新卖点,从追求动作火爆转为挖掘人性,从猎奇边缘人物转为关注普通人生活,《冲锋车》正是这种转变的最典型代表。
**题外话** 很久没看到粤语的香港电影了,很久没看过全港星的香港电影了。
据说是因为现在绝大多数的香港电影都是由香港和内地合拍的,电影在国内上映时都是国语版的。
对于听不懂粤语的人来说,或许希望看国语版,否则会感觉在听外语;但对于能听懂粤语的我,我百分之一百希望看到粤语版。
粤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配音成国语的香港电影确实缺少了它应有的那种韵味。
回归主题。
冲锋车,看到电影海报的时候绝对猜不到它是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警匪片,吴镇宇、任达华、谭耀文和郑浩南饰演假冒警察的劫匪,在准备抢走藏有巨额现金的女尸时,遇到了另外一帮同样打算假冒警察来劫尸的劫匪,还遇到了饰演真警察的古巨基。
整部电影的故事看似杂乱无章,却处处隐含着讽刺与黑色幽默,真是少有的一部诚意之作。
“这个世界真是怪,龟苓膏没龟,奶茶没奶,坏人不坏。
”最重要的不是外表,不是着装,而是内心中的善良与正义感。
电影中还有很多很经典的粤语对白,我就不一一列出来了,留待大家自己去发掘和品位。
好作品,赞一个!
《衝鋒車》以小巴為主題,難免會聯想起《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下稱紅VAN),作為經常性搭這條路線的人來說,書中戲中的地標相當熟悉,紅VAN故事在香港網絡界大紅大熱,陳果又再將它拍成電影,介乎在CULT與科幻之間,可是故事混亂,原著小說的疏理不清、創作上老實講算差的。
只不過這幾年來一直在說「本土」、再加上網絡效應使它成名了。
紅VAN的成功接下也讓「高登文學」(一個網絡討論區的吹水台)的作者有更多機會出書。
某年書展貿發局還替這群網絡作家辦了展覽,說起上來是香港的笑柄,這些的網絡作家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
某香港女星出版個人著作被發展有百多個錯別字,寫作、出書、甚至是寫「影評」、「樂評」、「時評」都變得太廉價。
特別是經歷過眾多的中港矛盾、紛爭,港人對「本土」就更加挑動起神經,就連小說、電影、音樂都紛紛本土起來。
最好笑是節慶放煙花,知名抗議人士竟然說「連煙花的背景音樂都本土起來」。
回到過去的情懷這篇文章就不想分析本土的問題,過去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一直就沒有展示「本土」,只不過現在的電影宣傳為了吸引「本土人士」的注意就用上這樣的字眼,市民有不滿的是過去十多年合拍片老是常出現,於是看到這幾年本地的創作抬頭,才感到本土。
看劉浩良的《衝鋒車》看得特別的過癮,以前的港產警匪片都有著「爛味」,這種「爛」不是指戲的問題,是各種無厘頭的元素放在一起,但會激化起效果,展現人性光輝,而不是故意要對兵賊二元對立。
有時候三觀都不用太正,以前的港產片裡警察其實比古惑仔更黑更暴力。
而古惑仔也不至於是壞人,對正邪之說不需要分得太清楚。
《衝鋒車》是劉浩良初執導之作,回看他以往的編劇作品,也有比較有市井味的,特別是梅姐與黃子華合作的《男歌女唱》(2001),而他也編過了一些大格局的合拍片,例如是《錦衣衛》、《大魔術師》。
最初的作品都是傾向本地創作為主,這次的創作自編自導,可謂是擔了枝大旗。
以前的香港電影古惑仔給人以正氣先行的形象,警黑合作不是新鮮事。
《無間道》教曉我們的是警察也可以是黑。
世事無絕對,《衝鋒車》的賊也可以是變回「白」的。
這就是電影的有趣之處,四個中年的黑道再聚首決意要幹一番大事,在形象上他們是落泊的,賊當然要做壞事,唯一可以做的是打劫。
但他們的打劫方式就有點新意了,就是扮警察、用小巴改裝警車。
廣東話有句話叫做搏到單車變摩托,他們就將小巴變做「龜車」。
途中引起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打劫途中劫錯東西,中途又失散了,賊王之首的吳鎮宇起初不想顧兄弟生死,但看到兄弟的付出終於被感動。
而電影最終的三觀也相當的正確,這四個賊可謂是天下間最蠢的人,那有賊會浪子回頭,信守對一個警察的承諾?
這樣對身邊人動之以情,守住信用又會伸張正義的賊並不是十惡不赦。
他們絕對是對事不對人,在四個男人(鎮宇哥、任達華、譚耀文、鄭浩南)身上看到香港人的市井人情味。
在《金雞》裡的阿金也是一個關心身邊人、關心社會的人,只不過後來變了。
而在《衝鋒車》裡我們又可以看到有原則、有情有義的香港人。
或者有一刻會只顧自己,但大是大非時總會有人仗義出手。
正如戲中鄭浩南常說的「齊人開車」,兄弟之間不會有隔夜仇。
政治的隱喻?
真.警察重要嗎?
有影評人認為《衝鋒車》是後雨傘電影,個人認為想得太多。
舊時代都電影都偶然都會有一些對白回應天朝制度與事件,如果憑對警察的不滿就認定是與「政治」有關,但就會先入為主。
的確現在的香港電影、電影評論都會隨口「政治上身」,比較顯著的例子是《寒戰》、《風暴》,佔領中環?
寒戰爆發警廉衝突?
電影在2015年上映,正值是大型社會運動的休養期,所以引起了這種想像。
電影有不少對白相對是精境的,對警察的「天使與魔鬼論」,著什麼衫都不重要,最重要是自己。
警察並不單單是打份工,更多是要盡社會責任。
現實生活中,香港人對警察的形象實在太差。
社會運動時常都有警察傷人,七警打人逍遙法外,有自己觀點的警察因與同僚的言論不統一被革職。
這些事的確是存在。
過去的香港電影/電視劇也有警察犯罪互相包庇的例子,太早定型為與抗議有關那就會武斷。
在電影裡四男是「冒警」,但他們都知道、堅信自己所做的事。
而警察的良心?
一年容易又過,每隔一段時間就看到警察犯罪的消息,什麼姦女童、偷竊,統計起上來是恥辱。
面對同僚的犯錯,警察還互相的掩飾,良心對於他們根本不值得什麼。
評論這部電影不用太過正經,這是一部有玩味、加一點cult的電影,原本一切都很雜亂零散,但厲害在於加以整合。
香港電影最好看的是「亂中有序」,這是一個重要的元素。
唯一敗筆之處是古巨基,他的角色實在太正氣,正得太過份,有點拘謹。
但也明白為何會有古巨基,不就是英皇的投資。
但四男的演出、那種的反轉之味,結局的「嚇人一跳」,的確不俗。
劉浩良在今屆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也有新晉導演與編劇的提名,《衝鋒車》是香港少有玩味、有情懷,而不是消費情懷的電影,值得支持一下。
文/Dorothy
比想象中要好看,算合格的喜剧片吧,可惜没有影院放粤语版。
故事挺完整,就一群想大赚一票的贼在假扮警察打劫过程中遇上了另一批装成警察但更丧心病狂的抢劫犯,于是最后变成了贼抓贼的故事。
其间他们救了姑娘救小姑娘,不断遇险,让人好气又好笑。
片子中间节奏有点慢,无聊得我想玩手机。
不过大叔们演得都还可以。
唉,总之就是看完了觉得还行但也没有特别想说的点。
呢啲先係充满港味,地道香港出品嘅纯正港产片!
值得点赞啊!
胶爆头嘅吴镇宇先係吴镇宇嘛,佢会抢劫,佢会杀人放火,会踎监,会枪战,但唔应该揸飞机去英国拍拖。
好老实讲,用学院派观点去睇,呢部戏不折不扣应该被列入烂片行列,夸张嘅表演,唔专业嘅后期,粗糙嘅特效,还有充斥住嘅粗口。
但拧转头一睇,呢个唔正係上个世纪港产片大行其道嘅时候佢哋都或多或少有嘅特点么?
係彭浩翔同杜琪峰两位地方派大佬都北上搵钱,佢哋嘅电影中都出现普通话嘅时候,有一个从前专门编烂剧嘅人凭住全粤语嘅班底,拍出一部香港人自己嘅诚意作品,实在令呢个晚上充满惊喜。
电影就係讲一个《那晚半夜,我坐上了旺角开往牛潭尾的红VAN》嘅故事。
连最后生嘅谭耀文都已经45岁嘅中坑抢劫团将一部十六座小巴改成冲锋车,扮差佬抢劫,但呢次唔係讲PTU,亦唔係无间道,而係玩黑色幽默搞笑,所以心照不宣我哋都可以估倒跟住发生乜嘢。
味道就在于呢班已过不惑嘅中年人佢哋都有作为一个小市民嘅羁绊,亲情、爱情、兄弟情,所谓盗亦有道,半世人嘅经历令佢哋都稍微对人情同世界有咗更深嘅领会,唔再係杀人唔眨眼嘅悍匪,亦就因为呢种羁绊令再恶嘅人亦有咗向善嘅心,终于最后假警察做咗一轮真差佬,真正“替天行道”咗一回。
电影最大嘅亮点在于台词够地道,古巨基揸小巴嘅吐槽同爆粗,还有吴镇宇最后要去鸭脷洲将三叔公条龙舟改军舰抢返“我哋个岛”返嚟为国争光嘅彩蛋都劲搞笑,实在佩服香港人嘅思维,所谓烂编剧,怕且係因为佢编出嘅剧冇办法用正确嘅语言去表达啫。
诚意之作,精彩,充满惊喜嘅港产片味道,推荐俾讲粤语嘅小伙伴,唔收藏。
这部电影很容易就被人所忽视了,笔者也没有注意到他。
直到在本地的影院中《冲锋车》即将让出排片消失不见的时候,笔者终于因为片荒而选择了观看。
最后笔者发现,本片其实还挺有点意思,充满了黑色幽默和小聪明,能够适时让观众们会心一笑。
邓小平先生曾经说过,不管黑猫白猫,会抓老鼠的才是好猫。
这句话和本片想要传达的主题不谋而合,完全可以直接拿过来作为本片核心的概述。
再说通俗点,就是不管一个人的外表是好是坏,不管他是警察还是贼,如果内心腐朽了,即使制服加身,依旧成不了好人;而他如若内心纯良,就算身处最肮脏的黑道,仍然可以为善。
作为一部黑色幽默电影,为了使荒诞效果最强烈,本片在角色设置上直接采用180反转的方式——穿着警察制服的都是贼,而警察却一身便衣;干好事救人的都是贼,警察却漠不关心。
ABCD四个蠢贼,想了一出扮警察开冲锋车抢尸体的蠢计,没想到在实施过程中碰上了另一波同样手法的蠢贼。
这样一个蠢的不能再蠢的蠢计竟然也能撞桥。
笔者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这样一个滑稽荒诞的犯罪过程中,ABCD四个蠢贼,A救了差点被撞的警察,B救了人贩拐走的女孩,D救了遭劫持强奸的冰淇淋姑娘,并且他们四个竟然在能够逃出生天的时候还回过头去将另一波装备精良的蠢贼剿灭,还顺带将制造蟑螂危机的元凶给牵了出来。
警察不管不顾不干或者做不成的事情,这四个本想大赚一票的贼却一一完成,实在是讽刺。
怪不得就如贼A所说,穿警服的不一定是警察,警察看起来也不一定像好人,很有可能走在路上的吊儿郎当看着不像好人的便衣才是真正的警察,但是当你开着警车穿着警服,没人不会不把你当警察。
另一方面,着手调查这四个蠢贼的警察,却一直想要找回自己曾因为卧底而失去的身份,想要成为光明正大的英雄。
所以他才一直纠结于他丢失的警帽,却没想到在全片大部分时候,他依旧一身便衣,就如同他是卧底的时候。
并且最后,这个警察不但没抓到贼,还被贼救,当贼们要去救人的时候,他却只能做回卧底时干过的巴士司机载着化身警察的贼们去救他们的兄弟。
这样一种实际身份和外表伪装的强烈对比,更加能够凸显本片传达的主题。
只是电影过于啰嗦的说教,也颇有老港片老港剧的风采。
同样一个话题,能够反复重复反复重复,好似观众的耳朵不会长茧一样。
本片依旧是一部关于英雄的电影。
什么人能当英雄,你得是大老板,像钢铁侠那样,当了老板才能当英雄;或者你得把内裤穿在外面,像超人那样,当了变态才能当英雄。
或许,在寻常人看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们,若不是闲得蛋疼没事找事的大老板大富豪,那就一定是热衷于恶俗低级趣味的死变态。
無啦啦睇到,以為係好早年嘎作品,睇返資料先知係15年嘎(>﹏<)!
港式幽默真係正,劇情有d牽強但無損整體風格,4星還ok啊!
政治背景的影射,小強碌齡公主,van仔偽裝變警車,加上幾個影界老司機,如果特效再融入到就唔得頂!
超人無論底褲著出邊定入邊都依然是超人⋯差人同英雄嘎區別係乜?
差人要遵守紀律!
差人係豆份糧,打工仔!
英雄係老細!
做左老細先做英雄!
好似iron man禁!
超人夠係打工仔!
超人條底褲穿出邊嘎⋯^ ^
吴镇宇,任达华,郑浩南,谭耀文。
反类型犯罪喜剧。
古惑仔老了,几个主演都是当年型男。
岁月不饶人,曾经叱诧风云的黑社会老大们,现在庸庸碌碌,想最后再做一票大的,却莫名其妙地成了好人。
影片结构和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警察与小偷》有异曲同工之处。
看着《一个字头的诞生》里的吴镇宇,《枪火》里的任达华,《黑社会》里的郑浩南,《野兽刑警》里的谭耀文他们逐渐老去,本片更多的是表现一种对于港片全盛时期的缅怀和伤感。
7分。
情怀加1分。
「雖然好憨go,但係隱隱約約覺得都幾有型啊」「哩個世界好怪,龜苓膏冇龜,奶茶冇茶,壞人唔壞.」「嘢要落低咗先知道真系落低咗」我心目中最佳噶朋友狀態就係咁互相吐槽互相吵鬧互相支持互相撐我最鍾意咁樣 細路仔咁噶友誼 最動人滑稽的黑色幽默熱鬧又不突兀的配樂中年危機老友情懷我喜歡這個故事
老港演员唠叨着老港情怀看着就是舒服
这部电影里面的四个家伙都是鼎盛时期香港电影的中流砥柱或黄金配角,他们还在拍电影,接棒的演员却没有出现。纯港片,剧本还凑合。
漫画式的大贼打劫
导演处女作拍成这样本应该鼓励的只可惜和亲爱的暴走神探之类拍坏了的好电影一样。力度大的段落镜头感觉都一飞冲天,但如果硬要往本可以上5星的令人震撼惊喜的电影里投老鼠屎也真是谁也拦不住啊。总之过多的小缺点和缺乏掌控力可惜了绝大部分的风格化花样和刚刚好的独立式黑色幽默。/6.6
电影开头:你以为穿上警服就是警察了?电影中部:不穿警服你就不是警察了?电影结尾:穿什么都是穿给别人看,做人要做给自己看。
“虽然蠢到爆,但隐隐约约觉得还挺有型。”在片中屡次出现却几乎没有发挥作用的蟑螂之灾真的不是在影射大L人吗?
漫画风,黑色幽默,刚开始有点不喜欢,不过慢慢就带入进去了,故事简单但不老套,结尾非常好看,神来一笔~
「香港扑街了」「香港要扑街唔係你话噶.........哎呦咁香港真係扑街了」;「差佬係最唔似差佬」;个中深意,也可能无深意;麦兆辉庄文强你俩演的过瘾么;总的来说,是一部非常尽职的黑色喜剧;话说回来,从投资角度看,思璇之于英皇,就是景甜之于万达吧
好看,剧情和台词都很精巧。一个夜晚各种意外和巧合凑出的喜剧,让我想到了《停车》,我觉得这是一部公路电影。三更半夜冰激凌车接走戴着公主冠冕的小妹妹太浪漫了。内裤没有穿在外面一样是超人,没有穿警服也一样可以伸张正义。
“虽然蠢到爆,但隐隐约约觉得还挺有型。” 这电影就和里面台词一样。
怎讲?及格吧,之前看过一部差不多类似的国外电影。几个过气老头玩儿一把
风格很可爱,一直保持到最后。更像是给成年人看的小童话。充满温暖。配乐也是好听。画面颜色也好。很喜欢。
怎么都转逗咖了!!
从一部港片看到香港电影的颓势:故事毫无逻辑可言,无脑流的笑话拼接,如读者知音一般格言,拍摄毫无创意,一部制作非常差劲的港片。
挺搞的一片,纯港产片,戏剧冲突强烈啊,哈哈,主要人物都是港星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怎么了,龟苓膏没有龟,奶茶没奶,坏人不坏。」漫画式的手法、多线叙事,初看略惊喜,有当年银河映像的味道。只是故事越往后发展,越感觉节奏把控的不足。不过庆幸在粤语区观看,发现大家似乎都在吐槽国语配音糟糕。★★★
20150319内部看片会 羊年第一季度最有诚意最佳品质港片!如果这片票房扑街,怪不得导演,怪不得档期,只能怪保守传统的营销,怪中庸乏味的物料。
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什么兴趣看下去,虽然电影挺有趣
没看完
黑色幽默做得挺不错的。原来是郑保瑞监制的,难怪闻到了银河映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