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痛苦不仅仅是人的痛苦的隐喻,动物的痛苦就和人的痛苦一样真实。
”——诗人王东东(按:偶然的原因看了这部电影。
恐怕要让各位失望了,我并没有从电影本身来分析本片,也不会用《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和一部干燥的电影》这样的题目来写这篇评论,同时也没有心思去解读出什么“魔幻现实主义手法”、“黑色幽默”…… )昨晚北洋人报社放电影《走着瞧》。
我先从别人那考过来看了下,看到开头没多久,就不想再看下去了——都是人欺负驴的。
晚上放的时候,我犹豫还要不要过去。
因为我一旦说起来可能会影响大家欣赏的兴致。
但最后还是忍不住去了。
影片结束后,屏幕中间有一行字幕“在此片拍摄过程中,没有任何动物收的伤害。
”这是可以理解的。
本片的主题从最后一句台词中大约可见“对生灵的敬畏之心,也许会影响我一辈子。
”(可在这个人类主宰、动物居于奴隶地位的世界,在动物保护法缺失的中国,一步普通电影拍摄过程中伤害动物再常见不过。
)可是什么是伤害、什么是敬畏呢?
在驴的身上绑上层层绳索算不算伤害?
强迫繁殖算不算伤害?
阉割算不算伤害?
牵着驴拉车、犁田、拉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超重体力劳动算不算伤害?
用皮鞭抽驴算不算伤害?
什么是敬畏。
敬畏是不是指伤害驴之前先给驴道个歉?
是不是指吃驴肉之前先祈祷一下,祈求原谅?
更重要的是,即使在本片拍摄过程中驴没有遭受到“额外的伤害”,但影片的叙述角度,即对驴受人奴役的坦然描绘,无疑加强了观众心中本来就根深蒂固的偏见——驴身上发生的一切都是正常的、应该的、理所当然的。
“驴毕竟是驴啊”,“驴生下来就该是这样的命运”。
如果真如影片中那样,驴也有兄弟之情、也会流泪,那驴是怎么想的呢?
就像主人公始终在重复的那句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文字“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因为……”,驴可能是这样想的——对普通的驴,这句话也许应该是:“驴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它被杀之前回首往事时,不会因没有好好干活儿羞耻,也不会因为曾经怠工而悔恨。
因为它把一生都献给了历史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对种驴,这句话应该是:“驴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它被杀之前回首往事时,不会因没有卖力地FUCK每一头送来的母驴而羞耻,也不会因为过早的丧失了生殖能力而不能为主人创收而悔恨。
因为它把一生都献给了历史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对母驴,这句话也许应该是:“驴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它被杀之前回首往事时,不会因没有好好生小毛驴羞耻,也不会因为曾经厌倦生殖、不配合种驴悔恨。
因为它把一生都献给了历史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驴作为人的奴隶,“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奴隶的特点即是要无条件的为奴隶主服务,包括必要时献出自己的生命;而自己得到什么,要全看奴隶主的脸色。
在人的眼中,驴就是这样分类的:劳动用的、肉用的、配种用的(因为人工受精技术的成熟,此种驴的数量已经大幅减少)、生小驴用的。
也就是说,人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驴的。
“经济”在这里,是一个多么可怕的词汇。
驴其实被看做是机器——劳动用的驴是动力机器,肉用的驴是把草料转换成驴肉的机器,配种的驴是提供优质精子的机器,母驴是生育机器。
你同情驴吗?
那么你的同情在这些面前究竟算什么呢?
从这个角度讲,影片自然充满了矛盾。
影片结尾主人公的女儿因为宠物兔子的死去而哭泣。
可是,这个可爱的女孩可曾想过,兔子正是由于她的照顾不周、因为空间拥塞、得不到锻炼体质虚弱,由于居住环境的非自然、肮脏而感染疾病?
她可曾想过,兔子本不该被囚禁在这里供人观赏。
兔子的天性是在野地里自由地飞驰奔跑,那里才是它真正的家。
“乡亲们也知道,驴一辈子也不容易,杀了要遭报应的。
”最后大家还不是拿着碗排队等吃驴肉。
说这句话无非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
比之“卸磨杀驴”的比喻意义,我更关心那头驴。
这矛盾不是本片独有的。
任何默认动物奴隶地位、默认人类中心主义电影都不可避免地会陷入这种矛盾。
哪怕它的主题是“敬畏生命”,是“同情”。
(当然,本片也不是一无是处。
“敬畏生命”总比连“敬畏生命”都不知道要好。
)然而当你又一次说出“驴毕竟是驴啊”这句话的时候,一切都已了然——奴隶主再慈悲,再具有同情心,他终究还是奴隶主。
朋友邀请看电影,问何片?
答曰:双驴记……简单的说:这是一部只在北京一家电影院放映、讲述70年代知青下乡、农村里的那点事。
把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得出结论是能看到这片实属不易。
若不是朋友邀请甚至不知道这片还在档期……(如果有幸被转载,以上文字转载的时候可以删去)《走着瞧》——又名《双驴记》这是一部奇特的电影。
故事发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知识分子们响应号召下乡务农。
在一个小村子里,一个生产大队里,一个经常背诵保尔柯察金名言的、帅气的而又桀骜的知青,和两头名叫黑六和黑七驴子的奇特故事。
这是一部喜剧。
如果把我想象成影片的主人公马文我觉得是恰当的。
因为年纪相仿、而且也算凑合个知识分子,最后就是对于农村生活也一无所知。
所以我猜导演也会想到观影的人们是怎么样的心理,于是他设计了很多的包袱,让整个影厅在影片的前一半都笑声不断。
考虑到可能大家看到这片的几率很低,所以也就很无耻的把笑点包袱抖出来……比如:下乡之后马文对牲口圈里负责配种的毛驴黑六很感兴趣,于是就问老饲养员“为啥他配种不干活,别的驴就要干活。
你别蒙我,我知道,这配种,是个公的不就能干么?
”饲养员放下饭碗,就地取材,从桌子上拿起一根牙签和一根筷子……这是一部复仇剧。
如果你看过《复仇三部曲》你就会觉得,本片可以命名为《驴子要复仇》《老驴子》《亲切的驴子》都会恰当。
目睹哥哥被杀,弟弟忍辱负重继续为凶手服务,潜伏在他周围,策划房屋倒塌、设计让凶手失足落水被大粪浇、又或者将凶手与别人偷情的事情曝光、最后引火自焚欲同归于尽……每当我们以为,倔强的他已经屈服,他总会在下一秒目露凶光……好吧,把他换成驴子,就是这片了。
这是一部爱情剧。
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用背名言、丢石头、扔鸡蛋以及给小姑娘戴胸章等等手段泡妞之外,还有就是用血泪的教训告诉那些想野战的朋友在OOXX之后也要保持高度警惕。
这是一部动物剧。
印象中关于驴子为主角的电影寥寥无几,除了怪物史莱克里面那只絮絮叨叨的驴子外,还真想不到别的了。
至于中国电影将镜头瞄向动物的内心世界的,可能也不多。
影片中两头驴子的演技一流,无论是仰天大笑又或是泪流满面,甚至全身着火长途飞奔都颇显专业精神。
如果不考虑有电脑后期合成,其专业度堪比职业演员了。
这是一部科幻剧。
中国是没多少科幻片的,什么霹雳贝贝啦,大气层漏了等等,而本片在结尾处隐约看到了点科幻的味道。
动物值得被尊敬、动物的智商已经接近青少年人类……如果有一天,我们如果不继续尊重我们的朋友,假使有一天他们都如黑七一般反抗我们,又会如何?
这种故事在宫崎骏的动画中被提到,而类似的植物与机器人反抗人类也在《灭顶之灾》《黑客帝国》等等影片中提及……这是一部好看的剧。
首先剧本好,查找资料发现根据获奖小说《双驴记》改编,虽然没看过原著,但是通过电影还是能进入作者为我们创造的神奇世界中的。
而作为一部迟到2年的院线电影,该片有动作、有激情戏、有笑点、没植入广告、而且网上基本没啥负面新闻,算是很不错了。
最主要的是我没掏钱就看了,我猜我写了上面那么多文字,最主要的可能是这个吧……
电影拍得不够成熟,但是有看头。
电影是讽刺的,讽刺的是在文革那个特殊年代人与体制斗,而驴这个牲畜又与人斗,也许除了体制依然在最终人和驴谁也没有胜利,而最低端的驴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的。
电影表现驴与人斗这方面用的是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驴的通灵,稍显刻意,主题的表现缺少严肃性。
文章那时才刚演完《奋斗》,没红,演的这个主角并不是很讨好的角色,依然是玩世不恭的那种类型;当年看的时候还不知道这个女主角叫白静,只觉得这个演员傻村姑扮相很清纯,还和文章有一场野合戏,前一阵白静被丈夫刺死的新闻,才知道她有演这个电影,不管这起死亡其中的内情如何,世上是少了这么一个动人的女人,一个美丽的女演员的,是很让人惋惜的。
在近年看到的国产喜剧片、动物题材与知青题材的电影中,改编自王松小说《双驴记》的电影《走着瞧》大概是最好看、高妙的一部。
高妙之处首先不在于它的“魔幻”或者“黑色幽默”,而在于它设置的双重视界:人反抗体制,驴反抗人。
前者冷酷现实,后者荒诞魔幻;前者是微观的,后者更为微观,并为对前者的仿拟。
对作为类型化人物形象的几个主角(双驴除外),观众能很好地理解、接受并轻易地将之链接到他们所熟悉的知青时代中去,比如女生产队队长大莲是体制的象征,马杰是青春、冲动的个人。
双驴也是人格化的,但它们的形象与寓指就有点面目模糊,能为各式理解提供足够的空间。
应该说,在“体制——人”与“人——驴”的双重结构中,人(马杰)是尴尬的。
他受控制、压迫、规训,同时控制、压迫、规训他手中的动物,那么此时他是什么?
看似自主其实并非如此,仿佛悠然周游在他的时代实则只是悬浮在沧海中的一粟。
他本质上是被掏空的,是“体制——人——驴”游戏中的棋子,他怎么做、成为什么不是由他定,而是由与他相连接的另外两端决定。
相比之下,反而是两头毛驴更加像知青时代中的极端个体,黑六被“阉割”、被杀死直接源于它的高傲,黒七反抗、自焚则直接源于它为黑六复仇的心理。
它们处在“体制——人——驴”链条的末端,却是真正的行动者。
这很有意思。
两头毛驴在影片中的表演恰到好处,让观众忍俊不禁。
但黑六被杀时的主观镜头,似乎能使观众深入它的内心,却显得格局有些小,难使观众与影片中的角色保持冷眼旁观的距离。
黑六、黒七得意嘶鸣时的一些仰拍镜头,则有些把电影的格调降低为纯喜剧片的感觉……。
当然,这种处理很喜闻乐见,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也无可厚非。
单独地说女生产队队长大莲、马杰或者黑六黒七是主角都不尽如人意,因为他(它)们组合在一起才成为主角,缺一方不可。
“双驴记”或“走着瞧”,不过是个声东击西的小说/电影名,它的重心即不在于驴,也不在于轻浮的逗笑,而在于一种严肃、高贵的“不合作”精神。
看惯了那些千篇一律的知青小说/电影,有点另类的《走着瞧》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它没有按照常规套路来拍知青题材或动物题材,戏谑、轻松却也严肃、带劲。
网上看到这个片段,演员文章训驴的一段戏,嗯,这段独角戏非常之精彩。。。。
很多人说,就朝这架势,文章早晚成影帝http://v.ku6.com/show/Kkw7NMPm0vAFX3wg.html
继续看去年的华语电影,昨天看的是《走着瞧》和《明媚时光》。
《走着瞧》是讲一个下乡知青当了饲养员,杀了一头叫做黑六的种驴,于是黑六的弟弟黑七疯狂的为哥哥报仇,最终胜利的故事。
关于《走着瞧》,大厨发出以下几点感慨:1 文章中年以后就会长成黄磊那样。
2 电影开头的黑七和电影后段的黑七不是一头驴,偷换了演员。
3 其实电影不是讲知青和驴的斗争,而是写知青和农民的斗争。
中国农民看似很老实,跟那头驴一样,其实阴蔫损坏,厉害着呢。
你搞不死它,它就要搞死你。
所以党旗上,锤子要插在镰刀上,得压着它呀。
4 农民,最后的胜利都是属于农民的。
关于《走着瞧》,我发出以下几点感慨:1 我不知道这部电影要说啥。
2 我不太能接受创作者要让一个知青把对命运的不公,对体制的反抗,对自我价值的不平衡如此种种加在一头种驴身上。
3 这些中国电影为何都这么拧吧,气质阴郁复杂?
说是黑色幽默,让人笑不出来,说是荒诞戏,又觉得不够荒诞,说是写实主义,偏偏又没有根基。
4 为什么电影里一点善意和希望都没有?
5 王小波写一头特立独行的猪,是写当时以及人们永恒的处境:想打破生活的设置,想活得特立独行。
这头牛逼的驴,在思想境界上,和那头猪差得太远了。
6 我希望这部电影要说的不是大厨领悟到的那些事。
7 这部电影在还原时代质感上做得比大多数电视剧强。
8 演员们表现出色。
尤其是那头苦大仇深用眼神演戏的驴。
人是一个自由的动物,行动或许可以被限制,但思想是禁锢不住的。
马杰作为一个知识青年在那样的一个大环境下来到乡下接受改造,他自然是充满反抗精神的,他是躁动的,是向往自由的。
他需要找到一个可以寄托他内心精神世界的东西,这时候黑六出现了。
黑六是个与众不同的的驴,它是头种驴。
马杰发现它享受着与其他驴完全不同的待遇,就仿佛找到了在这个束缚他的地方唯一让他躁动的情绪得到宣泄的东西。
他想征服黑六,其实就是想表达他是自由的,他没有被征服。
马杰最终没有征服黑六,他废了黑六。
自此马杰发现自己并不能征服生活,他想和生活和解,但生活可不同意。
他想征服生活,那生活就得给他一个教训。
黑七此刻就仿佛生活的化身,马杰只能被动接受一次又一次的蹂躏。
直到最终彩凤受到波及,马杰终于明白,在生活面前不是你想息事宁人就到此为止的,生活只会一遍又一遍地让你从驴背上摔下去。
所以马杰不准备再被动,向黑七宣战。
“我原来以为你就是一头驴,可是后来我发现你不是一头驴,但是现在我一看,你丫就是一头驴”这是马杰对黑七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是马杰对生活的态度,即从刚开始地反抗,到认命,到最后发现生活就是得硬刚。
故事的最后黑七火焰焚身,但仍然屹立不倒的画面恰恰又表明生活中这一道坎你过去了,可人生路还长,只有有着直面生活的勇气才能不会被生活压倒。
我认为电影并不是单纯想说对生灵要敬畏,而是在那样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人不被当人,牲口也是革命和发展的工具,不管是人还是牲口都得不到该有的尊重,黑六在失去了利用价值以后马上被宰杀,而决策者是大莲,执行者是马杰,以至于后面黑七总是找马杰报仇,其实始作俑者是大莲,人的社会也是如此,上面命令一下,下面的厮杀成一团,但是大家都没好好想想,其实是上面的决策者就错了,自相残杀还有意义吗黑七每次发狠报仇都让屏幕前的我一惊,看到一个动物处心积虑的那样,确实让我觉得害怕,不管人还是牲口,只要受到压迫,感到绝望,大抵都会变得这样歇斯底里,毕竟黑六死之前黑七非常老实,认真干活,踏实,但是在重压下也会做出过激行为。
影片有太多需要反思和注意的地方,但是对于那个荒诞时代的反思和反讽突出我觉得还是不够,另外影片最后对于影片主题的解释非常多余,甚至感觉不如没有,因为解释不贴切,我想设在那样一个特殊年代的,不仅是为了突出保护动物,敬畏生灵,而是对整个时代,社会体制的反思。
看完这片子,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同事都以为我神经了,没事自己在那里笑了起来。
不过回想起电影里面的画面还是禁不住要笑。
总结一下也就是筷子和牙签,为什么黑6是个皇帝,每天吃着鸡蛋。
而黑7却每天干活干活干活,是个苦劳力。
这不就是因为自己的家伙是牙签,而哥哥却是筷子,不一样么?
不过这能怪谁,我们不能选择。
不过这世间的事情何止这一处不公平啊。
我们就默默的接受这样的先天条件吧。
而黑7对哥哥的爱,却完全没有像人一样把自己的哥哥拉下台自己去当皇帝,而是面对自己的哥哥凶手勇敢的反抗,一次又一次成功的让马杰出丑,而成功后的驴笑,更让我吃惊,这驴真神。
说完了驴子再说说马杰,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当上了饲养员,但是没想到这会是他一辈子的痛,两只驴子。
可是这也算是对他的那些小聪明的一些回报了吧。
这片子里面文章的京腔喜欢的不得了啊,尤其是和黑7 的那段对话,本想能结束了黑7。
可是队长的出现让黑7活了下来。
最最让我郁闷的就是黑7太聪明了竟然带着赤裸裸的马杰……。
当是真相找个地缝把马杰放进去,但是马杰的勇敢让我觉得他是个好汉,当年多少个知青没有他的那种胆量,害了多少年少无知的少女啊。
马杰。
我挺你!
最后就是队长,让我感到很讽刺的那段就是队长和老汉的那段对话很是不得了了,关于配驴的事情的讨论,总觉得老汉想要配队长。
哎,难道真的是自己的思想龌龊么,哈哈哈哈黑色幽默的电影在很长时间没有这么开心的感觉了,一直很喜欢知情的片子,曾经的小裁缝,曾经的那么多关于知青的故事让我充满了好奇。
真的害怕有一天人被驴骑着。
ps:文章是不是和黄磊有点神似呀!
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下乡知青和两头驴的故事穿插着,革命的热情和知识分子的诡计可能现实中的知青,诡计多端,小九九更多吧,难怪之前有“越有文化,越反动”的说法用麻药设计谋获得自己想要的工作借助工作之便,获得自己心爱的姑娘- - - - -驴和妹子,都是自己计谋所得然而内心还是清高,不服输,不服气,看不惯和驴的关系,从第一次被摔下来就注定了他折腾驴,驴报复他,无休无止- - - - -“先进集体”,贯穿始终在这个集体中,驴子的活好,是种驴驴吃得好,属于生产资料,人属于耗材- - - - -切记:不要当着驴子的面,偷鸡蛋,胡乱让去拉东西,又使用暴力,最后没用了,杀了,还当着驴的面驴子复仇,咬坏驴棚子,泼粪水,祸害女孩,咬断绳索,燃烧自己去同归于尽
黑七
说实话,没觉得好看,最后拖着看完的
用一个故事说明要敬畏生灵这个道理,有点儿冗长,文章的表演很好
你看看你那哥骄奢淫逸无所作为,冒充皇帝,以配种为名!我原来以为你就是一头驴,可是后来发现你不是一头驴,最后发现你丫就是一头驴
两头驴的故事,两种不同的底层劳动者。有用都是暂时的,失去了价值就没有了继续存在的资格。用尽生命的反抗,也不过是暂时造成一点麻烦,一切还在继续,还有无穷无尽的后来者。
总让我想起斗牛…… 但絮絮叨叨的有点过
人驴斗。不能往深的想,国产电影能逗你一乐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啊。
假荒诞电影
吃饱撑得
驴仔兄弟复仇记
导演如果拍一部全部是由驴出演的电影肯定能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这让我想起王小波。不过这是两头特立独行的驴。有着同样让人敬畏的精神品质。
个人感觉一般
文章的演技很惊艳啊
东方式幽默,可惜内涵不高
野故事拍的不够野~~ 本可以很牛逼
主演居然拍过蜗居和奋斗……我汗一个。
电影将那个特殊的年代质朴又愚昧的氛围渲染得自然到位,很多细节处的表现堪称惊艳,马杰与彩凤野合后被黑七拉回生产队,导演用一段超现实的梦境来作为过渡,巧妙流畅。梦中马杰与彩凤化身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男女主角,在白桦林中奔跑嬉戏,画面绚丽梦幻,平时生产大队里灰头土脸的人们也身着漂
忒没谱了
皮皮打卡……把小作文搬上银幕……是不是有点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