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看的第二部电影。
一个很少年的童话梦境。
有兄弟姐妹的人应该很能共情电影中兄妹的那种相处模式。
自己的妹妹,只能自己“欺负”,不能别人动一根毫毛。
那种长年相处、亲缘之间的默契,是不需要语言就能明了的。
但是,懂事的人总是承受最多的人。
电影对于父母的爱表现得很少。
或许在青春期的孩子意识里,父母重要但实际已经退居在生活中的隐蔽处。
更多的是同龄人之间共同摸索成长之路的共鸣。
当然作为一个大人,看这部电影更多的是感觉到离婚对孩子的伤害。
即便孩子懂得父母分开是好事,但稳定家庭关系的消亡,仍然让孩子们不得不拔节成长,面对疼痛。
时分咧着嘴笑着说:“妈妈有x叔叔,时秒有妈妈,那爸爸有谁呢?
”却最戳泪点。
有时候大人不如孩子,在孩子们的懂事下,大人的借酒消愁、恶语相向,显得如此难看。
哥哥是即将走向大人的孩子,他或许已经懂得大人的无奈,但他更理解孩子的纯粹。
在吵架的父母面前没有责备怨念,只是熟练地背醉酒的爸爸回家,但又故意拖延妹妹回家的时间,免得撞见父母吵架。
哥哥在大人的纷争面前无能为力,却在用所有的能量保护妹妹。
保护的或许也是自己已经失去的那份相信、对父母的依赖。
演技上来说,彭彭出演非常自然,无论是搞笑还是催泪,都拿捏得十分到位。
或许因为妹妹当时还小,演技显得略有稚嫩。
时分对妈妈说“你有胡叔叔,时秒有你,爸爸有谁呢?
”其实细节都很印象深刻啊,时分搞怪逗时秒开心,时分为了给时秒抽奖换电动车,吃了好久的浪味仙膨化食品,时分记得时秒怕黑,时分记得时秒爱吃加辣加孜然的烤肠,时分记得时秒慢热自己转学,时分用尽办法不让时秒知道爸爸妈妈吵架离婚保护着时秒的单纯,时分最后在火车站,找到他之后发生喊“哥,你把我落下了。。。
你把我落下了”
热门短评那个乍看好像很有道理,实则上帝视角+煽动性语气,电影有瑕疵有遗憾可以指出来,大家也都看得出来,但在豆瓣也阴阳怪气地带节奏让看了的人很不舒服。
您说的那几点都可以被反驳(评论区)首映点映公映我看了三次,因为自己太愚钝,很多细节台词没注意到没看明白。
我又是没明白就非得自己求证的类型。
请大家看的时候把自己代入时秒或者代入那个年纪的自己。
那个年纪就是心很小悲伤很大,家庭的事情就是会会让你受伤。
非要抱着挑刺的态度去,冷冰冰地抗拒里面的情节,您看着也难受。
我真的十分羡慕有兄弟姐妹的人,因为我得使劲想象。
然后就是全神贯注去看,我发现这部电影老是台词交代给你太多,晃过去就漏掉一个点,就会觉得衔接很卡。
这是一点点小建议。
这不是什么二胎宣传片也不仅仅是关于兄妹情的电影。
我看到的更多是家庭。
刚在微博看到有个女孩说自己在电影院哭得要昏过去,不管是不是有夸张的成分,她在这部影片里找到了宣泄口,在她所经历的家庭问题中找到了出口。
我想这就是好的电影。
我们普通人没有多少宏大的格局,每天去极力创造社会现实的深刻意义,光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所处的家庭中好好地长大,甚至突破它原本的缺陷,跳出坏的循环,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我印象很深的是时分猜测妹妹内心的一句台词:“爸爸妈妈是因为相爱生下我们的,可为什么就不爱了呢?
那他们会不会也不爱我了呢?
”我的爸爸妈妈没有离婚,但是我想会不会在那个年纪遇到这种情况小孩确实会这么想。
时秒说“我谁都不想跟,我跟你们不熟”。
初听觉得太过刺耳,太过夸张。
可回想起来,小时候爸爸妈妈吵架,爸爸曾经偷偷问过我离婚后要跟谁的问题,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倔气说“我谁也不想跟,我自己一个人活。
”时秒因为没有家人记得自己的生日:“我对这个家太失望了,我走了,再见。
”是不是读着特矫情,可小的时候心是很小的,家里的悲欢就足以左右情绪。
我还记得我小的时候因为不被父母理解与他们冷战,或者爸妈吵架,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脑海里浮现的就是一模一样的话,我对这个家太失望了。
前段时间翻出腾讯微博,我高中居然也发过类似的话。
原因早已记不清了。
时分时秒的爸爸妈妈有多不关心不在意兄妹俩,电影里其实处处可见。
也许你的家庭很幸福,爸爸妈妈围着你转。
可不能否认这世界就是有很多不称职的家长,时秒有时分,爸爸妈妈也以为有时分就万事大吉了。
时秒怕黑,时秒胆小,时秒适应新环境能力差,时秒喜欢吃加辣加孜然的烤肠,时秒每年都想去那个饭店过生日,时秒从小就想要有台拉风的电动车,时秒不想再学功夫了,这些就只有时分记得。
只有时分在意。
还好时秒有时分❤不管是独生子女还是有兄弟姐妹,我们改变不了大人的决定,我们能做的就是互相取暖,去面对他们创造出来的世界,然后不要变成不负责任的大人呀。
回头看看,独生女妙妙,重组家庭万岁万幸,亲兄妹俩时分时秒,他们都好好地长大了。
这让我特别开心。
第一遍看,因为既想象不出来有哥哥会是这种互动,也没有把自己放在时秒的角度,就觉得是不是稍微夸张了点。
之后看到很多评论关于自己家庭的问题,比电影更狗血;关于兄弟姐妹的日常,比电影更闹腾。
尽管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我知道它确实演绎出了一部分人们的生活经历,我就不应该高高在上快速否定这一切。
一些印象深刻的点。
1.那锅土豆牛肉乱炖。
后面也刚好说时分会做剩饭剩菜。
说明他们家平时就兄妹俩,还是哥哥做饭,妈妈忙工作爸爸酗酒不回家。
包括后面时分不在了时秒给爸妈说冰箱里没吃的了,说明平时也是哥哥在买。
2.你把我落下了。
最后的台词讲第一遍觉得有些突兀。
但其实兄妹俩小时候买冰淇淋那段,时秒也说了“我以为你把我落下了”对应着看。
3.无灯巷。
那是他们回家的必经之路。
表明时秒怕黑。
白龙马那段也戳到我,我自己走夜路害怕时也大声跑着唱过“什么妖魔鬼怪,什么美女画皮…………”4.关于后来许了两次愿望,第一次她的内心独白是快把我哥带回来,所以这时候哥哥已经回来了。
这次许愿并没有到十二点。
但之后哥哥依旧要回老家的这个事实并没有改变。
所以第二次许愿是让时分别走。
5.关于我哥变你哥有人觉得太扯,这本来就是有奇幻标签的电影,这也恰好给了时秒旁观的视角。
6.稀有卡。
稀有卡最后音乐出来有提到是开心哥买下来了。
所以工作人员宣布拿到稀有卡时,时秒表情才那么愣。
时秒其实当时拿到的是拼图但是拼图是黑色并不是需要的那一块。
7.万幸和万岁。
有提到重组家庭,这也是家庭问题的一个点。
大人们构建了这样的关系,小孩子要怎么面对呢。
至少小孩子有在努力呀。
至少万岁哥哥有在努力。
8.时秒打电话给万幸,“你了解你哥吗?
”其实不光是哥哥,对于亲人,我们又了解多少呢。
9.时分不仅爱妹妹,还爱爸爸妈妈。
一个小时候磕破了牙,疼了好几个星期爸爸妈妈也不管他的小孩儿,却是那个在爸爸醉酒街头背着他回家,一大早给他收拾酒瓶子的男人。
他对妈妈说“你有叔叔,时秒有你,可爸爸呢”他舍不得时秒却选择跟着那个戏谑自己无能的父亲回老家。
他也知道妈妈不爱爸爸了,他尊重妈妈的想法,并且尊重妈妈新的另一半。
10.关于时秒着急要告诉妙妙他们的父母离婚的事情。
我自己感觉那是她对着自己说话,这不是你想象的世界了,不是哥哥保护着你的美好的世界。
她像是在叫醒自己。
11.戳我。
哥哥要让妹妹坚持学功夫,哥哥相信一定会有人喜欢她,家人就是这样吧。
丑妹丑妹叫着,可就是不愿意妹妹为谁委屈自己,妹妹学功夫能保护自己就好。
12.时分骑电动车带着时秒,只是经过类似缓冲带一样的路,只硌了那么一下,就很本能很自然地飞快用左手向后护了护妹妹!!
这个最戳我。
这也就暗示了时分已经回来了。
13.评论里有豆友提到时秒心里许愿快把我哥带回来,嘴上说的是“我希望不管我哥在哪里,他都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这就是妥妥的亲人式的愿望了。
就像每次祈愿爸爸妈妈平安健康就好。
14.细节好评。
时分写的小纸条有一条是“永远不要相信男孩子的话”(豆友提到)就像爸爸对女儿说的话一样啊。
还有一条写到“使用暴力不能解决问题”。
时分是很矛盾的,一边对妹妹说相信有男孩子会真心喜欢你,一边又觉得不能相信男孩子,只有哥哥是绝对爱你的。
一边想让妹妹好好坚持学功夫,一边又害怕暴力妹妹因为会功夫真的出什么事。
看到时分时秒的身高刻度线,一个粉一个蓝,一个低一个高,旁边标了年份。
15.中间在巷子里时秒穿蓝色衣服看到时分打游戏那段是她的回忆,切的不够明显所以有些乱。
关于时分这个角色诟病很多。
首先他的人物设定就是这样贱贱的喜欢恶作剧坑妹狂魔。
在学校也经常搞事情。
但这并不妨碍他爱妹妹。
这两点并不冲突。
我想有兄弟姐妹的人应该很有共鸣。
而且这是漫改电影,角色显然比现实夸张,如果要和现实100%重合真的苛刻。
时分在父母面前做了他能做的,在妹妹面前也用那个年纪以及他自己的个性能想出来的方法保护妹妹。
如果时分要按我们想出来的那个方法对待妹妹,那就不是时分。
关于电影的另一个解读。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0616393?share_medium=android&share_source=copy_link&bbid=9437642E-25B2-43B3-A2DA-41B72F12F23A6776infoc&ts=1535562360407我个人特别喜欢这一版本!
再说一下主演。
张子枫。
因为设定是暴力少女,能看出她整个走路姿态都是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感觉。
全程没有松懈,除了看到妈妈和叔叔和哥哥坐在一起聊天时蔫了下来。
几场哭戏都非常精准到位,没有演的痕迹。
台词也一流棒。
微妙的语气拿捏得很舒服。
但是因为被哥哥捉弄场面太多,瞪眼次数也变多。
虽然妹妹为戏练了搏击但除了揍哥哥那段有些样子,在天台上那段真的有些假。
彭昱畅。
“你的小巴”那句特别妙可能我get到了,就脖子好像微微动了那么一下但是恰到好处。
还有妹妹说让加油哦蹲在地上那句嗯的语气也是没法复制。
有的点就是很玄,卡在那了就觉得刚刚好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
几次笑中带泪都演得很棒。
其实时分这个角色并不好演,很容易演过,让观众觉得讨厌,使之后的转变变得突兀,但彭昱畅的界限把握得刚刚好,也不知道他得益于自身天然的观众缘还是他精益求精的态度。
(据张子枫采访说,和她搭过戏的演员里没有一个像他一样几乎每个镜头都要拉着她看自己的回放然后让对方帮忙找问题。
为两只的态度点赞)今天大年初三。
我再补充一下关于彭昱畅演时分这个角色。
补充的原因是,最近过年看这部电影的人们变多,豆瓣时常收到点赞提醒,我也就点进去看了看其他人的想法。
看到很多人说彭彭演得浮夸,对此我完全不赞同。
还有很多人不理解业内对这个角色表现的肯定和褒扬。
首先,国内观众存在对漫改电影认识不清晰的问题。
或者说,并不适应漫改作品的风格。
子枫的演绎是漫改感比较弱的,非常日常,彭彭则达到了漫改和现实的平衡。
这个度把握非常不容易。
时分这个角色很轻易就会陷入要么过于漫画式的夸张,要么失去现实说服力。
再就是彭昱畅的喜剧节奏把握方面相当准确,节奏是天赋。
这点很难得。
喜剧并不容易演。
关于两只的兄妹感让人信服。
拍摄期间两位主演其实还不熟悉为了最后呈现出来让观众信服兄妹关系,他们在休息时间也延续了电影里的模式,以至于最后内敛的张子枫拍最后的镜头时因为舍不得,一个人躲在车里哭。
包括到电影结束,上综艺和采访,都俨然是电影里兄妹的感觉。
看过采访后我个人认为这俩小孩儿是一路人,是要做演员的,非常的清醒,谦卑,可爱又笃定。
希望他们能继续保持,踏踏实实演戏,清清白白做人。
也祝两只友谊长存。
说回电影台词,确实有生硬的部分。
“我就说孩子能看出来你还非得让我和你演”“我爸也是有酗酒的问题”演员说出来也不知道别不别扭。
剧本改了很多遍,在漫画与感人故事的平衡下,还是努力做到了不让人觉得突兀。
总体来说,瑕不掩瑜。
是部极其用心诚意满满的青春漫改电影。
超乎我的预期。
祝所有的独生子女和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生活幸福。
生而“秒”小,努力满“分”。
(我就一普通观众,开始题目也取得烂被一些人误会,快哥的影评写的也不像影评,收获大家的赞可能是因为大家肯定我对那种高高在上上帝视角批判的反驳。
我自己个人而言,电影不是说站在一个客观到极致的角度就显得专业显得与众不同,况且有时候你认为的客观完全掏空了角色,角色变成了你想塑造的而不是他本身。
电影的终极目标是浪漫的。
我们可以脱离现实得到喘息,也可以反思现实继续完善。
)
父母的错误不应该由孩子承担,为什么时分要留下?
虽然有一些bug不理解,但甜甜的兄妹情还是很感动!
不成熟的哥哥,欺负着妹妹。
调慢闹钟,抢零花钱,不带书包,叼走妹妹的烤肠……这是他们的相处方式。
我不能理解,时秒其实也不能理解。
虽然哥哥总喜欢欺负妹妹,但他其实才是家里最了解妹妹的人,也是陪伴妹妹时间最长的人。
他会为妹妹攒礼品为了换妹妹想要的电动车,会担心妹妹因为父母离婚受伤瞒着她,即使过程中还是很讨人厌,但他给的陪伴,很好!
一、首先谈谈感触吧。
1.感谢万达APP,感谢豆瓣“诚不欺我”。
让我没有错过如此优秀的国产片。
2.那句在站台“那把我拉下了”受一万点暴击......相信许多人在这里都get到了泪点。
而且这个前后几秒的影视效果做的也很到位,首先哥哥妹妹站在站台的两侧,代表着从此两人的生命轨迹从此是两条线,亦也有各奔东西的意思。
(个人见解,不喜勿喷)3.无灯巷。
那是他们回家的必经之路。
表明时秒怕黑。
“什么妖魔鬼怪,什么美女画皮…………”浓浓的时代感。
这个点我get到了。
4.时秒说“我谁都不想跟,我跟你们不熟”。
只有有过此经历的人才能理解。
5.最后时分跟了爸爸,感受他浓浓的担当感,他知道跟了爸爸代表这什么,“两相其害取其轻”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为了什么?
放下较为优质点的生活去老家,去乡下,去陌生的地方,去陌生的环境,再去照顾那个“醉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老爸。
是需要多大的勇气。
6.还好时分有时秒。
还好时秒有时分。
二、对于演员。
1.张子枫的印象就是《唐人街探案》最后阴恻恻那一下,但这部片子的演绎真的让我看到张的认真。
2.彭昱畅(时分)真的演的太好了。
把逗比演绎的淋漓尽致,却又透露出浓浓的温情。
继续踏踏实实的演好戏,做好演员。
一定会大红大紫。
3.说一句题外话,看到万达APP还有豆瓣对这部影片的腐酸,真的不得不说两句,韩国欧巴演绎的欧巴就是欧巴,中国的哥哥演绎怎么能调出那么多刺。
到底是什么在作祟??
大概就是被开心帅到了(*^▽^)/★*☆
开心一把抱起时秒(星星眼⭐️)。
开心为时秒买下卡片,还买下防护道具。
影版的开心帅我一脸血。
公主抱什么的😊明明后面感动的我一直哭,结果被中间这一点小插曲给撩到了(*^▽^)/★*☆讲真,几位演员的演技给一万个赞,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登上荧幕。
“快把我哥带走”“我希望你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无论他现在在什么地方,都希望他是最幸福的人”“哥,你落下东西啦”“你落下我了”“请把我哥带回来”
写在前面:没看过漫画,没看过电视剧。
有种暧昧的亲情叫兄妹。
你们喝过同一瓶水吗?
吃过同一碗饭吗?
睡过一张床吗?
相互打过一架吗?
我有。
我有个妹妹。
亲妹。
哈哈哈,作为很多哥哥一样,爱作弄我妹,爱骗我妹,爱欺负我妹。
我承认我幼稚,我自私。
但是,她可是我亲妹啊。
在这前提下,电影里面很多一些人(像热短评第一那位)觉得时分就是造作,就是装,就是演,就是毫无逻辑的,我告诉你们,这真的再平常不过了。
这很生活,只是把很多很多不同兄妹之间发生的事聚在一对兄妹上表现而已,这不能叫作毫无逻辑吧?
然而,跟很多哥哥一样,我也讨厌我妹,爱哭,爱问问题,爱跟着你,爱烦着你。
我承认她真的好讨厌哦。
但是,我可是她亲哥啊。
在她怕黑的时候关(开)灯,在她不会做作业的时候装一下大哥哥的威风,在她考砸了的试卷上签下我妈我爸的签名,在她被欺负的时候第一个冲上去。
老爸老妈跑计生的时候,迎来了我妹,接然而来的一堆乱七八糟的问题,另我经常想要是没有我妹就好了,快把我妹带走吧。
哈哈,可惜不能像电影那样过个生日,许个愿,吹个蜡烛就成真了。
也万幸不能成真。
换个人生固然不错,但是我想我还是挂念我的那个跟屁虫。
我习美术,所以我跟屁虫也喜欢看漫画,电视剧上演之前她跟我说,哥!
快看,快把我哥带走!
哈哈哈!
如果是真的就好了!
我回了她一个字,滚。
直到今天看过了电影版,我又有了快把我妹带走的傻念头。
无论是两个人的捉迷藏,我漏了东西你帮拿,哪里都有三八线,你的东西我就是看不顺眼,吃东西永远都不能吃两份,还是给我咬一口这个!
就一口!
你的雪糕像坨屎!
我帮你舔圆!
总之你吃不了这么多!
等等,我哥始终是你哥,那个幼稚鬼;我妹始终是我妹,那个麻烦精。
就像跑在前面的时针,跟在后面的分针,我会罩着你,你当然要被我欺负啦。
所以不要等到你哥变成别人的哥,你妹变成别人的妹(注意!
这里不要有歧义!
)后,才发觉原来自己幸福过。
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幸福,不应该是除2,应该是平方。
演员不错,电影调色不错,不过感觉剧本太烂了,电影节奏也不行,现在越来越多电影都开始玩设定,夏洛特烦恼,羞羞铁拳,超时空同居还有这一部电影都是设定决定了剧情,可是这电影没放到一半就把“情感爆点”抖漏个干净,后面看着张子枫毫不意外的看到彭昱畅的好哥哥面,然后感动,真让我有些尬。
一直觉得看电影就像看小说,导演好好讲故事,可能这一手小反转垂泪效果更好,——尽管我也觉得他哥用他的“用心良苦”的方式爱妹妹也很尬(我要是张子枫,感受不到家庭温情时还有这种没心没肺的哥哥像智障一样耍宝添乱,我也大概率会希望他原地爆炸吧哈哈哈),偏偏导演玩设定,妹妹换了哥哥才轻易而聪明地透视到他哥哥的聪明操作,三下两下就把捉急的“良苦用心”抖露给观众看,后面的戏已经没啥期待了,感觉讲的不是故事,而是妹妹时秒的知后感,导演期待我们跟着她在哥哥形象小反转后感动不已,我却想把导演编剧摁在地上抽,这经不起推敲的破剧本白瞎了这演员这制作。。。
(ps:我觉得剧本的尬点在于,时秒内心敏感,需要爱和关照,哥哥要照顾的是妹妹的敏感脆弱而不是愚钝不谙事呀,换句话说,我认为哥哥要是直接把爱和温暖给妹妹,妹妹面对父母离婚时应该要更坚强,更能接受)
2020年的10月,无意中看到这部片子,想去看只是因为之前在《向往的生活》里看到张子枫和彭昱畅的互动,引起的好奇。
我很惊讶自己为什么会因为这部片子而刷刷刷的流眼泪。
寻思量久,应该是自身原生家庭也是不幸福的。
父亲不至于酗酒烂醉如泥,但多少软弱。
母亲不至于加薪升职女强人,但至少能干。
这样的组合最能照应出初长大的少年,可以体会到的无奈,理解但可以做些什么的心情。
我的父亲母亲最终两个人没有离婚,在晚年70岁之后分居到和解,现在和平共处互相照顾。
我在欣慰的同时,也感慨自己的童年如果有个这样的哥哥会不会好很多。
因为会有个人在意你的心情,你的喜好,你的害怕。
中国式家庭成长下的孩子,至少我所处在85后,大致在高中之后已经跟父母没有质量的对话了。
彼此的了解更多只存在于小学或者初一吧。
把烟塞到父亲嘴巴里,让父亲稍微清醒点。
最后背起了烂醉如泥的父亲,时分背起的不仅仅是父亲,更是背起家里最后一根稻草,没有压下去的家里最后一根稻草。
他让家里如故的进展,没有崩塌没有哭泣。
让妹妹可以保持最后一份纯真。
看起来戏虐的小孩子,有着最深成的心思,就是守护。
你有没有守护过什么,如果有,那你知道会迸发出最大的能量去让这件东西完好。
善良的哥哥自然守护着善良的妹妹。
妹妹虽然讨厌哥哥很多,但大多时候言听计从。
从小跟屁虫似的在哥哥身后,被欺负也被默默疼爱。
其实能保持恶作剧跟一个人,是需要很大能量的。
从未看到时分的难过一面,或许是导演的精心处理,也是妹妹视角,因为难过的时候哥哥自己处理了。
知道父母离异到最后自己作出决定,这个过程或许在人后在黑暗。
但这个过程他自己承担了。
这是个男孩到男人的成长。
我想说遇到这样的人,就嫁了吧。
张子枫,我想说她的表演真的到了一种,怎么说呢,浑然天成?
在捞最后一张稀有卡的桥段里,我会不自然的被吸引,就是其实并不是一个多美的女孩,但你就觉得那种弱弱的坚持让人不自然的心疼又想为她叫好。
她身上那种自然不做作的气质发挥到了极致。
其实也没有多用力,但就表现出所有需要的张力。
难怪开心哥后来男友力爆棚,哈哈哈,少女时期甚至老了都可以回忆的桥段。
这就是青春啊。
我非常喜欢两个演员,因为他们的表演多带着自己的诚挚,而不是精心的处理。
至少我看不出来。
这些处理都似乎在用心体会角色后的融入。
我能感受到一些演员在用技巧表演,一些则更多是纯粹用融入角色用生命体会再去表演。
前后两者的区别,就是对人心的晃动。
即使剧本不算多么新意,但我被晃动了。
善良的人真的很美好,就跟妹妹许下的愿望,不是把哥哥换回来,而是无论哥哥在任何一个角落,他都要幸福啊~!
太美好了~!
请不要跟我谈现实,让我畅想一下我的哥哥~!
1 演技在线,故事也基本没有大毛病2 后半部分有些拖,有些无聊3 生日许愿实现这样奇幻题材的电影可以拍一堆,是个电影创意突破口4 未来电影院里也许会掀起一股漫改大潮?
5 每个重要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色,这在以往商业电影里不常见6 这个题材其实有些触碰禁忌话题7 比那些成吨的国产烂片好了很多
竟然几次飙泪,妈的,这是我多年来很少哭的电影。这不是一部超现实的片子,它就是现实,只是用了超现实的手段。虽然有点表演上的问题,但是能把我煽哭,我也认。
电影院里一个姑娘抽泣的声音比彭昱畅的嘴巴还大,哭一次我白眼一次
用固有的爱情片模式去套用家庭类型电影还是有点小聪明的。
即使没有堕胎青春片的浮夸,也仍是与现实脱节的。对年代特征的展现首先就割裂了,九十年代的感觉混搭着智能机的出现。同时,所谓对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探讨也着实恶心人了一把,这并不是一种反思,而是为了反转时分的形象而刻意为之,是用不幸的婚姻来证明大部分人都不配当爹妈。后半段的煽情用力过猛差点尬出天际,这片还是改个名吧,叫《那些年存活下来的二胎》。
3.4星。1.有哥哥真好啊。2.有二胎的会离婚,没二胎的也会离婚,该离还是会离,和几胎没关系。3.前半段展现出一种略显做作的青春兄妹情,后半段反转小有泪点,彭昱畅演技可以,同年龄层第一梯队。4.导演能力不足,可能搞不清楚“开放式结局”和“没头没尾”的差别。5.爱情来的很突如其来,意义何在。6.小细节和前后某些伏笔的呼应做的不错。
挺无聊的片子,像是二胎宣传片
平行世界穿越变换角色这种梗用了多少次了?二胎宣传片?这里我看到了谁有二胎谁贫穷,谁有二胎谁离婚?太黑暗了。。。
不知道为什么要来看这么低龄的一部片子,但最后煽情还是把我煽到了,不愧是二胎催生片,忽然觉得独生子女很可怜,有个哥哥特别让人羡慕。然后影片的氛围+夏夜的微风让整个人都变得很惆怅伤感,跟朋友拥抱告别,回家的路变得很漫长。我们的心情跟去年完全不一样了
七夕这天我已经不想要男朋友了,请给我一个时分这样的哥吧,我彭彭的演技啊,真的让我又哭又笑啊😭
还是挺不错的搞笑温情都有
挺不错,很逗!
一部电影只要有一个镜头打动我,就够了。这部电影给我的惊喜不比《闪光少女》少,而它将要面临和《闪光少女》一样的困境,为之惋惜。
好想有个哥哥
前半段节奏欢快明厉,后半段的煽情模式是很标准的偶像剧套路,放在这俩兄妹身上竟毫无违和感,CP感强到溢出银幕。因为看睡着了,也不知道结尾发生了什么,故事新颖但也有点不接地气,无法产生共情,(也可能是我年纪太大了)但两个小演员的演技真的是加分项。买这场完全是因为大影节阿拉姜色和路过未来中间间隔时间有点长,小西天周边无处可去,用来消磨时间,没想到比预期要好。BTW,小西天牌楼斜对面有一家刀削面推荐,色香味俱全。此时此刻夕阳余晖洒在桌面一边吸得面条滋滋响很有感觉,外面人行桥旁树影斑驳,哈哈哈,跑题了。
雖然充斥著各種過猶不及的闡釋和煽情,但國內難得乾淨氣質的兩位年輕演員奮力演出,讓人討厭不起來
漫画感很强。像奶茶甜到发腻,却还挺好喝。剧情有点老套,反转有点生硬。贱哥哥+暴力妹,但还是有笑点。张子枫虎头虎脑太可爱了,中式萌女儿标配。彭昱畅无论是口音,还是感觉,都蜜汁像少年版黄渤。7分
“我把他弄丢了”+“你把我落下了”,太戳了。这世上,永远弄不丢,也永远落不下的,只有亲人。
导演之前的《听说》非常好,是那种自然、舒服、毫无矫揉造作的好,也是那种无论何时何地都愿意重看的电影,但这一部从开场就让人浑身不得劲儿,原作如何于我来讲毫无兴趣,但就本片来看不像是一部电影,或者说更像是电视剧素材拼凑而成,和《听说》放一块儿完全看不出是出自同一个导演。两位主演同样没贡献多少好感,彭昱畅自《闪光少女》后留给我的好印象由此减半,张子枫的机灵劲儿也顿时全无,两人前三场对手戏就已原形毕露,塞满了脱离现实的刻意与做作,这一策略放在其他地域可能适用,但这一为了讨好当下年轻观众的行为却无法与其后发生的剧情产生有效联结。都在说一部好戏需要好导演、好剧本、好演员,但有时相比于好与坏,对与错或许更重要:对的导演、对的剧本、对的对手,这部片三样几乎全无。成名太早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儿,没人能给出答案。
被计划生育政策挟持着长大的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对这样的兄妹情也不禁艳羡起来;可是倘若长大后的我们真要被二胎政策挟持、生育基金剥削,又觉得人间可憎。
所谓轻松自在,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