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目前看到第九集,除了我吐槽过的乱用“可否”的问题(已知有两处),其他我都很喜欢,整体制作精良,不爆一下说不过去呀。
关于历史细节的还原我是不太懂的,故事出自马亲王,想必不会差。
我最喜欢的是人设。
尔虞我诈、精于算计的故事看得太多太多太多了,忽然来了这么一个帅家默,且不管他的纯真是否因为阿斯伯格,也不重要,但他是真正的纯真,一心只追求数学蕴含的质朴的大道,一切行为动机就是“数字错了,难道不该纠正吗”,说得那些心思复杂的人哑口无言。
还有帅家默的好友丰宝玉,人设是个“姐宝男”、纨绔子弟,爱好赌博丝竹之乐,出事就喊姐姐,可仅仅只是因为支持朋友,即便不能理解他,也能义无反顾陪他一条路走到底,完全不担心自己给搭进去。
丰宝玉的姐姐丰碧玉,泼辣的老板娘,生意应该做得不错,不嫁人大概率也是为了不成器的弟弟,但依旧支持傻愣愣的算呆子,担心弟弟的安危也只是想法子帮忙,不会阻止弟弟帮朋友。
都是至纯至善之人,我看得太喜欢太舒坦了。
程仁清的人设就复杂得多,被人冤枉功名无望,一腔抱负无处施展,继而成了个只认钱的状师,生存在夹缝之间,明面上坏得流油,却总在暗戳戳想法子帮助帅家默和丰宝玉姐弟。
几个当官的人物群像也非常有意思,每一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做事风格也不相同,并不是每一个都是坏人,却也有自身不得不为之的苦衷。
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在面对帅家默的至诚面前表达过羡慕和唏嘘,多少也就心疼他舍不得为难他了。
每一个角色都真的非常有意思。
我以前听过一个编故事的方法,叫“鲶鱼法”,就是你不知道故事该怎么发展的时候,可以往这潭死水里扔进一条鲶鱼去,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故事也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帅家默,就是扔进仁华县的一条“鲶鱼”。
(好吧我必须承认,我最初追剧,是因为我喜欢张若昀和王阳!
而且这部剧没有奇奇怪怪的滤镜磨皮,质感相当不错!
)
真的是好大一个惊喜,这前四集我个人给它封神,而且还是六边形的神。
🌟亮点推荐:实景,绝对的大惊喜,徽派建筑真的好看,古旧的衙门,清幽的巷道,拥挤的集市,甚至第一集你还可以看到舞龙祈雨,龙头看上去极其精致,在烟雾里出现的时候像是活的一样,看第五集预告还有打火花,期待值加满。
🌟亮点推荐:超真实质感,没有磨皮没有柔光,只有清爽真实的画面,特写的肌肤纹理超级真实,帅家默特写镜头里的眉毛睫毛眼睛都超级清透好看,室外就是自然光的那种清楚,室内带着一点古旧的微暗依旧自然清晰,绝对好评。
🌟亮点推荐:超精彩演技,张若昀搭配演技都在水准之上的其他演员,真的太过赏心悦目了,声台形表格外的自然,原声台词也是清清楚楚并不用看字幕,每个人的台词也都符合自己人设风格。
这里尤其推荐第四集帅家默在牢房之中的对算筹的表白自述,简直又燃又帅,特别能感染人。
🌟亮点推荐:故事精彩,我看过原著,早就清楚剧版肯定是大改,但是我是真没想到改得如此之好,丰富了帅家默的身世不说,更是把几大势力具象化了,且都是鲜活生动的角色。
这里又要说到第四集了,不得不说前四集真的是第一集就好看,然后一集比一集好看,几位官员在后堂对话那里,真的是小中见大,窥见明朝官场的一角啊。
🌟亮点推荐:说完故事说节奏,这剧节奏真的是起飞,第一集查出问题,第二集四处奔波处理问题,第三集开启庭审,第四集就落狱加释放,第五集就是要去上一级状告了,哇哦,好期待今天剧情。
🌟亮点推荐:除却实景,镜头质感,演技台词,故事以及节奏之外,还有一点更是值得夸赞,那便是氛围感。
小民对于四分地的在意,民众旁听庭审的共情,官员的拉帮结派,外来官员的政绩之心,背后乡绅的暗线操纵,书生的心行不一,帅家默的至真至纯,丰家姐弟的良善机敏,构成了大明的冰山一角,真的是太漂亮了。
这部剧真的太好看了,太精彩了,精品短剧实至名归。
这部剧一口气就看完了五集,好期待他下面的更新。
通过帅家默到省城一步步突破层层关坎儿去提高和王黎饰演的那个书生只通过一顿酒饭就把这个官司驳回了,进行对比,但这些戏剧化操作来表现明朝对平民百姓的压迫,他当官场的现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立场感觉这部剧还是很有深度的。
况且这部剧集齐了《庆余年》的好几个角色,阵容很棒。
滤镜质感也很不错。
改编得很惊喜,本来已经做好很枯燥的心理准备了,没想到整体节奏轻快,语言设计诙谐。
而且里面人物塑造更是值得细品。
就算是主角一派也都是各有各的小九九。
主角一方在团结得表面下各取所需。
丰碧玉&丰宝玉戚薇那个角色开始还以为是感情戏路线,但很快剧里就很直白的开始表示丰姐支持男主的原因就是借着男主来给自己弟弟搏功名,铺仕途。
往好了听叫互帮互助,往难听说就是踩着别人往上爬。
包括看似男主的好哥们,铁磁丰宝玉也是在明白姐姐用心后马上配合,也体现了丰宝玉自己也有往上爬得野心。
这种设计真的让我眼前一亮,以往影视剧总是喜欢把反面人物设置得矛盾立体,来凸显人性。
而正派往往单薄只有一面。
而本剧对正方得设计让他们也获得了更多人得趣味。
而官家更是暗流涌动,从前三集(第四集攒到周末回家投屏看)就最少能看出4派。
知府大人可以说这是目前看起来最简单得派系。
在国企干过的应该都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就是要换自己的人。
这不光是为了帮自己的的利益巩固自己的势力,也是为了把原来的团队打散。
让他们不能团建一致的对付自己。
否则下面的人在原来的体系捆绑,你怎么来执行自己的政策?
所以知府大人就是一个单纯想借着帅家默把各县衙原本牢靠的联系搞松动甚至搞垮,让自己能顺利掌权,而不是个空架子。
仁化知县(男主的那个县)为什么把他单独和其他县分开。
虽然都是反对帅家默查丝绢税,但是他的原因跟其他各县却明显不一样。
他不怕查自己,仁化的资料跟州府放在一起,早就查的底儿朝天,他只是怕麻烦,怕知府借着这个事儿后面瞎折腾。
所以不如保持原状,“无为而治”。
其他几县同为反对查案的知县,他们反对的原因从一开始不想掏钱,到最后不想打开架格库。
架格库中是否还有辛密目前情报太少,画个问号。
个人觉得这几个知县都不像是大奸大恶之辈。
毛潘峰,明显脑容量不足,这种人直肠子,太弯弯绕的贪fu感觉也做不出来。
邓思齐,孤傲清高,满腹学识,观感也不像。
至于任意,目前看觉得快入土了,还折腾啥。
当上以上都是我一家之言。
帅家默关于男主,我个人认为剧放在宣传的时候设置了一个小陷阱。
"男主精通算学,不通人情",而演员得表演也似乎让观众确认了这个形象。
但是仔细品味,帅家默他真的不通人情吗?
显然不是。
从他坦然又自然得等宝玉一起起诉,风淡云清得说宝玉要用这搏功名。
从他在呈堂辩诉时专门留了一手挖了个坑,让县老爷自己掉入一条鞭法改革前后的陷阱。
都体现了男主并非不通人情,甚至已经到了人情练达得地步。
但是为什么又表现得如此呆木。
这点让我想起来了另一个角色,无限恐怖里的楚轩。
智商逆天,洞悉人情却又表现得情商有些低。
从某种角度,我认为原因是一样的。
并不是他们不懂人情,只是不愿意把精力浪费到人情上。
但是如果需要用人性布局算计时,却能把队友(郑吒挠头)和对手得心里算的分毫不差。
帅家默也如此。
看似是丰家姐弟再利用帅搏功名,其实帅也在利用丰家姐弟帮自己提诉。
不然以自己的白丁身份,就是投诉无门。
而帅利用提诉让各县分摊人丁丝绢也只是表面,而深层里面暗流涌动得黑暗,导致了自己家破人亡得黑手才是他真正想揭露出来。
而且所带来的风险,帅家默心里我认为也是清楚的,但是也并没有告知丰家姐弟。
最后我想问帅家默大堂上把知府大人拖下水,真的只是耿直吗?
马伯庸的作品在这几年的影视IP改编市场炙手可热,先后有多部小说改编的影视播出、上映。
这一次爱奇艺出品的剧集《显微镜下的大明》马伯庸不再满足于“原著作者”的身份,亲手操刀做了编剧。
《显微镜下的大明》故事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
张若昀饰演的帅家默,是一名算学天才,人称“算呆子”。
由于其过目不忘、算力惊人,因而经常配合朋友丰宝玉出入于赌坊,靠着帅家默的算学能力,几乎逢赌必赢。
帅家默痴迷于算学,一旦发现有算学、数字上的错误疏漏,便觉得浑身难受,非要纠正不可。
他在帮村民丈量土地时,发现田亩的数量与官府颁发的地契对不上。
因而帅家默便前往架阁库核查原始数据,却意外发现了一桩丝绢税的税收有问题。
帅家默前往县衙提告,要求核查丝绢税的疏漏,却遭到各方推诿。
县里和府里各自踢皮球,帅家默因此还被打了一顿板子。
后来丰宝玉出面,一同与帅家默提告,这才将本案摆上台面。
丝绢案涉及各县利益,更牵扯到陈年旧事,金安府下各县百般阻挠,更是借着帅家默的身世旧事,将其诬陷为挟私报复,打入牢狱。
基本上前四集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马伯庸一向擅长从一个小的历史事件、人物切入,勾勒出背后一段纷芜复杂的历史秘辛。
《显微镜下的大明》显然也是这种路数,从帅家默发现一处赋税的疏漏开始查起,抽丝剥茧,一步步披露出背后的官场贪弊、世情百态、社会运转模式。
这样的题材,如果是作为一档央视出品的历史科普节目,里面穿插这样的几个小故事,还是很有趣味的。
但电视剧是完全不同的种类,是以人物为中心,以事件为纽带,以情感为依托,以语言、动作、场景、刀具等为表现手段,通过编剧、导演、演员共同创造的一门艺术。
《显微镜下的大明》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人物非常的干瘪。
传统的古装题材小说、戏剧等,其实不外乎几个经典模式:清官蒙冤、百姓遭欺、女子遭弃、国仇家恨、才子佳人、志怪传奇。
故事开头主人公出场,要么有一个离奇的身世,要么有一段悲惨的遭遇,目的是什么,是让观众移情,对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
在帅家默身上,显然很难有让观众感兴趣或是移情的特征。
一个古代的数学天才,算是有一点点的趣味性,那么然后呢?
这个人物除了痴迷于算术、平时看起来有些痴痴呆呆的,还有什么别的特征吗?
他的身世遭遇、家庭背景、当下处境,这些在开头都没有交代,一直到第四集才云遮雾罩地透露出一部分帅家墨的父亲是县里一个书吏,因为一桩旧案蒙冤,夫妻死于大火,只留下遗孤帅家默。
开头观众对帅家默是一无所知的,然后仅仅因为他是个痴痴呆呆的数学天才,就要看他去查一桩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丝绢赋税案。
作为一名观众,我只想提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看这个?
张若昀算是同代年轻演员里演技比较好的一位了,台词功底、情感调动、表情动作这些也基本都是到位的,还能有一些自己的风格。
但是帅家默这个角色实在是太过扁平,毫无记忆点和共情点。
至少在前面几集,观众更多要冲着张若昀这个演员才能看下去,而不是冲着帅家默这个人物看下去。
然后这个剧情本身干涩乏味,缺乏戏剧性。
再来复盘一下这个故事是如何展开的:帅家默给村民丈量土地,发现实际田亩和地契对不上,于是去架阁库查账,意外发现丝绢税疏漏。
帅家默强迫症发作去提告,官府不理互相踢皮球。
帅家默坚持提告,官老爷们恼羞成怒把他打入大牢。
单说这个故事骨架就真的够无聊了!
想象一下,你的朋友兴致勃勃地过来跟你说:嘿,兄弟,今天下午跟我一起去看我们公司财务算账吧。
你会是什么反应?
这破玩意儿有什么好看的?
但如果你的朋友是这么说的:嘿,兄弟,你猜怎么着?
我们公司财务查账,发现账本对不上,查着发现有一笔钱挪给老板的小三了,现在老板娘知道了,带着一票人把老板和小三堵在酒店了,我们赶紧去看热闹。
这你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嘛!
透过历史的缝隙、通过一个小人物去讲背后的故事,这本身是没问题的。
丝绢案的账目,这些只是个由头,好看的是背后的人的斗争。
帅家默和各级官员各施神通,互相斗法,各种阴谋算计、暴力、勾心斗角,主人公面临重重危机,不停地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予以化解,这才是看点。
本剧不好看就不好看在,表面上它也是帅家默跟官员们斗智斗勇、化解危机。
实际上呢?
呈现出来的就是帅家默在公堂上,跟各个县老爷们辩论,什么对齐脚费、一条鞭法、官收官解……这个真不叫戏剧冲突。
这就是一群人坐着进行简单的古代税收知识科普。
这中间是看不出来言语之间的机锋、陷阱、潜意,没有对剧情进行实质性的推动的。
说实话,看着帅家默在那里长篇大论,嘴里蹦出各种数字,我就有一种课堂上被数学老师支配的恐惧。
一群人坐在大堂里辩论来辩论去几百年前的税收方案,还要白墙上画出炭笔PPT,时不时屏幕还要分出一块来标记出重点……真的很无聊好吗?
简直是公司里各种毫无价值的会议现场复刻。
这部剧有一些小亮点。
比如说帅家默被来回踢皮球以后,就发动舆论攻势,让说书先生、卖肉屠户,向百姓们传递他们多交了额外税收这些事,形成舆论压力,倒逼官府。
官府又出榜辟谣,平息舆论。
这种关联起当下现实的小段子设计,看到的时候,能让人会心一笑。
不过也仅此而已,一部剧还是要靠人物和主线故事来撑着,光有一些小段子和抖包袱是远远不够的。
单纯从前面这几集来看,这部剧帅家默不重要,丝绢案也不重要,背后透露出来的这些社会运转方式、各种小知识、小掌故,这才是作者真正想表达的。
这种历史跟现实嫁接、再来一点小知识科普的方式,当做休闲读物尚可,作为一部剧来说,还远远有丰满和填充的空间。
第一季看了大概30多分钟就不想看了,男主演单位感觉不像个算痴,感觉有点像盲人+僵尸的感觉。
县衙打官司那段太扯淡了,王阳的那段强词夺理简直辣眼睛,就算大明的官再混也不至于那样,如果是无厘头剧还说的过去。
后面看鱼鳞册那段也有点扯淡,大明官家的档案库是你一个卖火腿的那一本小黄书贿赂一下就能自由进出,随便看鱼鳞册的么?
你是搞笑局还是悬疑剧,一点逻辑也没有。
写下剧评的时候看到第四集。
表面上大明节奏欢快笑点频出,非常黑色幽默有点梗儿,很轻松看下去,会被带着笑出声来。
但,看完之后会有些怅然。
只是一层皮,是啊嬉笑怒骂只是一层皮,骨子里还是马伯庸。
还是大明劫的周荣扬。
这部剧没有把大道理硬派出来,没有生涩的口号呼声没有直白表述灌输给观众的大道理,只有精心的布景巧妙的情节,让人当时不及细想事后头尾相合,潜意识中把看到的细节编织出罗网,展现一幅大明画卷。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叹叹。
谁都没有错,数学更不会有错。
再说回张若昀,从警察荣誉就可以看出他和有些人不是一个赛道的,注定不是一个赛道的,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能关注民生民息,能有所思考的演员,路定会长远。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 (2023)7.82023 / 中国大陆 / 剧情 悬疑 古装 / 潘安子 / 张若昀 王阳很不错,开始时是排斥这种新东西、用诙谐笔调讲古代的,但到了二集三集,越往后面越有意思起来,觉得挺不错。
节奏挺好的,有些像Netflix 的一些剧。
老演员们都把人物刻画得极好,新演员们也看得下去。
金句频出,编导们用浅显的语言讲了很多古代官场和人生、人性的令人深思之言。
我还借这个剧了解了一点明朝的官职等东西。
感觉新片和老剧比起来,虽难免显得稚嫩轻浮,不够厚重和考究,但架子少了,主配角人物们更像是活生生的常人。
画面很美,设计的很精心,无论建筑还是自然风光。
人物可以说都很饱满,是原著和编导和演员的融合造就。
也说明中国很多道理都是个圈⭕,怎么样都能转圆。
这些当官的是一个比一个演得好啊,哎,以前觉得电视演的跟真的似的是理所当然的,这才叫演戏嘛。
可如今看多了水平差的编导演,反而觉得演得好是惊喜。
方石像和毛知县邓知县都没话说。
金安府知府一出来就感觉不简单,演出了官威,演出了角色的特别,还有他的狡猾,看了许久才坚定他就是家有儿女的爸爸。
马文才刘巡按也不错,最惊讶我的还是奉兴的巡抚李世达,一套太极拳打的妙,面善和蔼心狠手辣,难怪能在蛀虫腐蚀的大明当得了巡抚。
明朝的江南,在剧中很美,服化道都很用心。
台词,也有很多令我拍案叫绝,给人物安排的台词都很考究,且贴近其性格,最牛的台词当然是程仁清,这个演员也很喜欢,台词功底好,拿捏得准,与剧本相得益彰。
人物饱满也算本剧一个优点。
很多负面人物有积极的地方,这在电视剧里并不稀奇。
但是很多看似清官为民者,编剧也指出他们各有所图,或获取利益,或升迁官位,或献殷勤于上级,就是没有为民请命的青天大老爷。
当然,这个剧也有颇多台词和安排令人尴尬,更有许多的让人啼笑的离谱和过度夸张的地方,而且在台词,严谨等方面,和十几年前的老历史剧没法比。
但是,第一,无巧不成书,也没有一个电视剧是完全像上帝看人类那样完全冷静客观的,那就没人看电视了;第二,这应该也不算是正剧,就是搞笑片+破案片+爽文,不过借用了古代的一个背景而已,所以我反而以为这片一枝独秀,正如我喜爱业内风评不太好的《满江红》,而不喜欢只是说什么技术先进中国科幻之光的《流浪地球2》。
结尾是传统的美好结局,坏人被惩罚,好人幸福快乐地生活着,我却找到了多年前在阳光明媚的中午一个人在奶奶家看电视的美好感悠闲感惬意感,觉得……生活这么苦,有时候何必较真呢?
看着离谱的剧情,远离现实的命题,但开心就好,倘若电视电影和生活一模一样,倒是写实,可谁会用难得的闲暇时间再看这苦痛乏味的现实呢?
情之所起,义无反顾打五星!
今天看了两集,我特地去看了原著,差别太大,帅是学霸,不是书呆子和偏执狂,他本人也是有职业的,其他人和情节加入的太离谱了。
何况这些故事本都是真实事件,这样去注水改编,已经偏离马王爷成书的真正意义,这本书是从民间视角去反观大明王朝兴衰,而不是杂七杂八的注水,又要娱乐性又要综合反映古今利弊,加工的痕迹太明显,却让故事不真实了。
爱奇艺上新剧了,《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
该剧是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由潘安子执导,马伯庸亲自担当编剧的作品,讲述了算学天才帅家默从县衙税簿中意外发现该县承担了周围七县此前百余年的丝绢税负,由此开启从县衙到府衙乃至更高行政单位的拨乱反正之路的故事。
“马伯庸+潘安子”的组合几乎约等于质感保证,翻看这二位过去的作品,无论是镜头语言的运用,人物的塑造和呈现,以及美感和质感的兼顾,都非常有水准。
尤其是马伯庸,近些年来更是以博、趣、奇的“马氏风格”独树一帜,而这次《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是他首次担任总编剧,相信质量也会更有保障。
正剧刚刚开播就可以看出,《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还是保持了马亲王一贯的独特风格和美学水准。
“电影质感”——这是近些年大家对电视剧质感的最佳褒奖,尽管有泛滥的迹象,但我还是想用这四个字形容我对这部剧的初印象。
无论是画面质感、色彩构图、场景还原、服化道,还是细节呈现和叙事节奏,都呈现出极高的审美水准,许多人甚至将此称为“大明中式美学”。
徽派建筑、黑瓦白墙、竹筐、纸伞、折扇,还有江牙山海图、讼师匾额、舞龙等等中式元素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光看画面就已经是视觉享受了,随手截几张图欣赏一下:
不过,《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不是传统套路的古装权谋剧,讲述的也不是王侯将相庙堂疆场的故事,而是大明帝国下一个小小地方基层官场和民间发生的故事,主角也都是一群市井小人物,如此新鲜又接地气的古装题材,真的挺值得看!
这剧的精彩之处不在于情节或是演技再或服化道,而在于在一片14集的体量中展示出了大明赋税,官制,内阁,科场,兵备,书院,乡宦等等方面的诸多细节。涉及了成化嘉靖年间的抗倭,中期以后的隐秘兼并土地,书院遍地开花,嘉靖隆庆年间的以银纳税,开国以来的流官与土吏之间的矛盾,以文制武的国策,科场花样繁多的舞弊,最后当然是张太岳的玩命改革。怪不得马亲王的书叫显微镜下的大明,确实做到了窥一斑而见全豹,一个丝绢案就能够说清楚隆万大改革的历史原因,着实牛逼。
希望张若昀继续保持选剧本的眼光,这两年的剧真的部部经典!所以下一部剧什么时候上,我真的闭眼盲入了
怎么处处还是 “官大一级压死人” 流弊仍在于此?男主痴呆到刻意,剧中坏人又刻意展现好人面emmm
怎么说呢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什么乱七八糟的剧情,太乱了,主角五官乱飞,不好看。
开局劝退 好无聊的电视剧
不好看,戚薇的脸很怪
剧情就是这几年比较火的古装小品剧,已经不想再在任何地方看到张若昀吴刚这几个千部剧都一个演法没任何变化的脸了。
帅夹馍是学霸书呆子,不是精神病傻子,张若昀这次有些用力过猛了
情节紧凑,很有质感,环环相扣,所有伏笔都有回收,剧情改编的非常有意思,张若昀这次和往常很不一样,真是演啥像啥!这部剧完成度非常高!方方面面都很完美!我真的太喜欢了!!
这个改编很棒!先花了一集的篇幅,用丰富的细节把人物立住。进入架阁库这种细节的合理性做得也更足。以“人丁丝绢”税赋纰漏,以小见大地剖开明朝官场生态,对为官之道有较为深入的呈现。新加入的角色比如丰宝玉、丰碧玉,既有戏剧意义,人设又很鲜活。演员演技整体在线,尤其是吴刚,颇有古风。
原著是马亲王作品里我最喜欢的一本,剧非常让人失望,看不下去。典型的本子好,演得差。
马老师的小说始终充满了封建王朝的腐朽气息,剧编也无法讨好观众。说真的,看完三体电视剧和流浪地球,对这些古老的农耕文明旧古体制的剧集题材完全提不起兴趣~~就是说,啊怎么还这么落后呀……
清甜适口,演员也都在线。为方石像🗿举大旗!💯鼓励拉个分
良心好剧。运气不好,跟在《狂飙》之后,影响了流量。这剧挑观众,它不是全家乐的爽剧,适合独自沉浸式观看,分神就会迷糊,跟不上剧情。主旨和话题不宜展开,也影响了流播。最爱王阳庭辩大段大段台词,服气!
从大明赋税引发的案件,选题足够新颖,但也仅限于此。张若昀僵硬无神的演技,戚薇夸张乱飞的五官,加上男二恼人且弱智的设定,把一场好好的案件弄成了四不像;四集弃
难怪张若云的宣传最近也开始吹颜值了,原来演技吹不了了。面瘫演技当然可怕,但挤眉弄眼也不是什么表情丰富吧?
借了大明丝绢案的壳子,内容已经都改写过了。三大主角(帅家默、丰宝玉、老板娘)演技拉垮,尤其是老板娘。张若昀的装傻充愣看久了可忽略,戚薇满脸上跑眼睛眉毛真是想忽略都略不过去。幸好有王阳的程仁清,以一己之力拉起了整个主角戏。配角都很好(除了马文才),最后李世达出来简直乐不可支。这戏整个是正负演技大对撞,平均分给个及格吧。
身为一名审计人员,对这种片子想当爱啊。丈地计量方法,舞弊操纵手法,公堂对峙诈降,好一个痛快!
看到最后美好的结局,反倒感到满是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