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天重启计划》第八集,外婆走了,让我爆哭。
顾云苏和吴俪梅一起沉默不语的家门口,也是吴俪梅和赵桂英一起喝酒的老地方。
这个转场告诉你我,吴俪梅是顾云苏的妈妈,也是赵桂英的女儿。
两组母女的对照和传承,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配乐《玉珍》是生花妙笔——不仅歌词契合内容,而且能梦回《我在他乡挺好的》,吴家门口的桂花树,更是神来之笔。
赵桂英的灵位上,标注去世时间,二零二三年九月二十,正是江南地区桂花盛开时。
最扎心的处理是,外婆姓名赵桂英(还有多少人叫外婆赵老太),桂花绽放,桂英凋落。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桂花仍在,酒水也能买,但陪吴俪梅一起喝酒的妈妈,已经不在了。
这一周,我每晚都雷打不动追《180天重启计划》(后文简称《180天》),因为剧中对母女关系的表达,非常动人。
一、新型母女关系争吵,是吴俪梅和顾云苏的日常。
第三集,28岁的顾云苏坦白自己失恋失业,没存款,没地住。
吴俪梅的第一反应是:“好好的工作,为什么辞啊?
”她的关注点,不是顾云苏和年轻有为的男友分手,而是女儿没有安身立命的工作。
然而,顾云苏只听到埋怨,不知道吴俪梅也在传达关心。
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交流场景。
吴俪梅代表的母亲关注现实问题,忽略情绪支持,主打一个批判式关心。
一无所有的顾云苏,更想在母亲这里得到共情和安慰。
两人的情绪错位,于是争吵发生了。
这对母女不是价值观的碰撞,而是每个人都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关心对方。
事实上,母女俩的价值观相似度很高,第五集,顾云苏亲口说,“男人都是暂时的,工位是永远的家”。
顾云苏的经验之谈,来自吴俪梅的人生。
上世纪90年代,吴俪梅未婚先孕,并且为了顾康旗放弃读书。
这段婚姻并没有给吴俪梅想要的“崭新生活”。
顾康旗对崭新生活的理解是男性赚钱养家,女性貌美如花。
他不明白,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分工已经不合时宜了。
与其希望别人照亮自己,不如自己成为自己的光。
于是,28岁的吴俪梅宁愿净身出户,也要坚持离婚。
吴俪梅的人生,让顾云苏认识到,秦宇轩可能是另一个顾康旗。
她不想重走母亲的人生路,果断选择分手。
话说回来,吴俪梅和顾云苏的争吵,是沟通技巧带来的困境,而非水火不容的敌意。
比如顾云苏反对吴俪梅生娃,因为高龄产妇风险大。
她的诉求是希望母亲平安。
《180天》走的是欲扬先抑的路线,先用“相杀”情节,来拍母女“相爱”。
顾云苏和吴俪梅有多相爱呢?
这,可太多了。
第四集,顾康旗在顾云苏面前吐槽吴俪梅不懂当妈,顾云苏在线回怼,“我妈是做得多,错得多,我再埋怨,她也是我亲妈。
”在这里 ,顾云苏还手撕顾康旗,说他总是拖欠抚养费。
这个细节,太棒了。
在第三集,顾云苏朗诵获奖作文的那个下午,吴俪梅向顾康旗要抚养费,事后穿了一身舞女装去学校。
她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让顾云苏相信她刚从舞厅回来,隐藏顾康旗拖延抚养费的事实。
这在暗示顾云苏是自己猜到顾康旗拖欠抚养费的。
吴俪梅是单亲妈妈,但她不在顾云苏面前吐槽顾康旗人品差。
她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希望女儿依旧能和爸爸建立亲密关系。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顾康旗做不到的,吴俪梅能做到。
当顾云苏怼完顾康旗,无家可归时,她去酒吧消遣。
这个叫loopy club的酒吧,就是当年吴俪梅常去的水晶宫歌舞厅。
在顾云苏的手机通讯录中,她会给吴俪梅备注梅仙女。
这个称呼呼应了顾云苏写给妈妈的作文,似乎也能视为顾云苏对吴俪梅的期待:她希望吴俪梅不要被“妈妈”这个标签拖累,她应该先开心地做自己,尽情地享受作为一个女性的爱与美,最后再来扮演她的妈妈。
每个人的自我价值都值得被尊重,这种新型母女关系更适用于当代生活。
传统的母女关系样本会强调母爱无私,母亲会被期待为子女付出一切,甚至因此压抑自己的需求。
母亲付出一切,对孩子也是一种压力,这种沉重的爱,孩子怎么还?
新型母女关系就是对中国人伦理关系的一种新期待,本质上也是社会变迁下亲密关系的新版本。
社会发展太快,价值观走得慢,我们中国人,是时候建立新的亲密关系了。
二、建立亲密关系演化心理学有个观点,“任何普遍的心理机制之所以以它目前的形式存在,是因为它在过去始终如一地解决了一些生存或繁殖问题。
”我们能找到各种普遍的心理机制对人类的影响。
比如说,人类热爱红色。
第十二集,1993年,顾康旗建议吴俪梅穿一袭黑衣参加联谊会,不让她挑选原本感兴趣的红色系裙子,就是在故意削弱吴俪梅的个人魅力。
结果没有男同学邀请吴俪梅跳舞,而吴俪梅的同学穿红色系(具体讲是酒红色)上衣,却得到邀请。
无论男女,穿红衣的约会对象更有魅力。
男女两性都认为穿红色衣服的约会对象更有吸引力。
参与研究的两性都认为陌生的异性(而非同性)穿着红色(而非绿色或蓝色)的衬衫更性感、更有吸引力,而当女性穿着红衣服时,男性更愿意采取示爱行动,如请求约会、花费金钱(Elliot et al.,2010;Elliott&Niesta,2008)。
无怪乎情人节是红色的。
罗兰·米勒《亲密关系》
《180天》的核心,其实也在拍一种普遍的心理机制,人类对亲密关系有本能的渴求。
有意思的是,我们传统文化要求的家庭氛围,注重关系,忽视亲密。
这和中国的文化构成有很大关系,比如儒家提倡的礼,就是将个人行为伦理化,压抑人的自然感情流露。
我们当下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仅要追求现代化的目标,而且要应付后现代的新挑战,与此同时,我们的一条腿还深深地陷在前现代的语境中”(文化人类学教授阎云翔语)。
不再三纲五常,建立亲密关系,是中国家庭的当务之急。
《180天》中亲人间的爱与恨,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日常。
赵桂英很爱吴俪梅。
她会在线开怼蛐蛐吴俪梅的人,会用最好的食材给吴俪梅做美食,即便吴俪梅说她头上有烟味,她的第一反应是去洗头,也不给自己辩解,说这些烟味来自李建雄——这是母亲的慈爱,在女儿面前说她老公的不是,会影响夫妻关系的和谐。
但是,赵桂英对女儿的爱,主打一个权威式教育,强调“我是你妈,你得听我的”,这让吴俪梅感到窒息。
赵桂英太想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指导吴俪梅的人生。
但吴俪梅很难领情,她开始抱怨:“我们的生活习惯不一样,你为什么非要照顾我不可呢?
”
赵桂英和吴俪梅的母女关系,也说明了我们想要建立亲密关系,需要构建平等、开放的沟通方式,而非权威式教育。
第十集中,顾云苏写给妈妈的诗,是这部剧中最美好的时刻之一。
当顾云苏说送给妈妈一个礼物时,吴俪梅蹲下身时,认真倾听女儿朗诵《我在天上挑妈妈》。
此时的顾云苏是个幼稚园的小朋友,有一颗赤子之心,尚未沾染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匠气。
她诗中的母爱,是感情的自然流露。
因为真挚,所以动人。
这份真挚,就来自于母女间的亲密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吴俪梅告诉李建雄,《我在天上挑妈妈》是顾云苏写给自己的。
然而,我们没有听到吴俪梅给李建雄念诗,而是通过闪回片段,看到顾云苏亲自念给吴俪梅。
这比直接展现夫妻互动更高级,主要原因是它从本质上完成了从"生育养育"到"精神共生"的亲密关系建立,而这正是现代家庭伦理剧最稀缺的叙事深度。
《180天》的叙事爽感,也来自于顾云苏的脑子特好使。
只要她愿意,她总能贡献情商爆表的高光时刻。
在第七集,吴俪梅因为吃饭问题和赵桂英置气,赵桂英准备发火,顾云苏连忙大声吼吴俪梅。
与其说她在对妈妈发飙,不如说她通过这种形式给赵桂英撒气,安抚外婆。
赵桂英,吴俪梅,顾云苏,两组母女三代人,总体趋势是下一代总比上一代更开明。
其中,顾云苏对亲密关系的认知比长辈更理性。
比如,赵桂英对婚姻的认知是,“一定要过得漂漂亮亮,给当初那些不看好你们的人回击,不然好丢人”,她将自我价值锚定在他者评价体系,日子是过给别人看的。
吴俪梅相信一见钟情,为了爱情甚至抛家舍业。
第十二集结尾,穿着婚纱的吴俪梅坐顾康旗的摩托车去杭州。
两人的运动方向是从左到右,这和人从左到右看的阅读习惯相反,这里传达一种反叛不羁、与命运抗争的压抑感。
这一刻,他们相信未来天高地阔,明天更加美好。
事实上,吴俪梅并没有得到“崭崭新的生活”。
顾云苏没有吴俪梅的恋爱脑,她喜欢徐文斌,也会保持自己的理性。
她反对母亲为了生娃辞职,因为她明白,“男朋友、爸爸、老公,这三个完全不同的身份,他能做好一个,未必能做好全部。
”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风险太大。
于是,当吴俪梅撮合顾云苏和徐文斌时,顾云苏觉得自己不配。
这不是自卑,这是理性权衡。
用网友的话说,喜欢一个人不要只看对方的外表,也要看看自己的。
祖孙三代的渐次变化,也能看出不同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
一百多年前,鲁迅就说过,“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
文/茹金大结局用三件事情完成了主题的呼应:
一是顾云苏和徐文斌的爱情顾云苏说我暂时不想负责另一个人的生活,徐文斌就很温柔地说好。
给你时间做你想做的事情,准备好了我们再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这段虽然很好却又很矫情。
因为人生不会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候,有些时刻就是因为一些不确定或是意外,才让生活变得丰富有意思。
其实我对徐文斌喜欢上顾云苏的演绎觉得很突然。
徐文斌说是因为吴俪梅和顾云苏同时“怀孕”时互相斗嘴的有趣,让亲情关系很客气的他很羡慕。
然后开始被顾云苏吸引,因为她比较自由洒脱,和母亲的关系,还有和其他人的相处,会让徐文斌觉得很有吸引力。
我很喜欢徐文斌那一次的酒后吐真言。
演员演得醉酒人好到位,把强装的高冷和真实幼稚的自我对比很到位。
但是这一段设计给顾云苏看就很突兀,因为他们之间还没有熟到可以这样“倾诉”的程度,就很刻意。
总之,顾云苏与医生徐文斌之间的爱情就好像要验证“做好你自己,自然会有好的人爱你”这样的道理一样,缺少真实感。
二是顾云苏小说版权、影视化归属问题这一部分是我认为最理想化的一趴。
前男友秦宇轩到最后放弃了自己的「唯利是图」的控制人设,全力为顾云苏铺路。
从剧情上看,秦宇轩后面跳槽的公司干的也不开心,因为对前女友的重视和公司的决策相悖,他确实很为难。
最后选择把版权还给前女友,自己辞职。
这一点可以接受。
不能接受的是秦宇轩在提离职的时候对现公司老大指着鼻子大骂。
秦是个职场老人了,而且还在影视制作这个圈子里混久的人,怎么会这样冲动?
圈子就那么大,很多事情不是冲动就能解决的,而且事情传播也很快,发展成什么样子也难控制。
他最后的辞职虽然解气却不理智,不符合他成熟稳重、八面玲珑的圈内人设定。
顾云苏的小说很快又推出影视,还是第一署名编辑,只能确实很幸运。
三是吴俪梅生产,升华爱自己生活的主题这一部分和开头的主题呼应。
李建雄因为太过紧张晕在产房里,最后还是顾云苏陪着吴俪梅完成生产,见证了自己妹妹的降生,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吴俪梅刚生产完看着小宝宝对顾云苏说“我爱你”的时候,我真的很感动。
想起自己生产时,医生把没睁眼的小宝贝捧过来给我看,还让小宝贝亲我一下时,我的眼泪也是不自主的流下来。
吴俪梅和顾云苏这对母女都是很任性「自私」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即使有时候知道会遭受反对,也会先向内问寻自己的本意。
以高龄完成生产,是吴俪梅对自己「任性」的又一次突破,也是对过自己想要生活的进一步证明和追寻。
这180天里,顾家、李家、吴家展示了从外公外婆的张一辈到顾云苏、李言小一辈整三代对于生活的理解和定义。
有母女之间的沟通矛盾,有观念的冲突,有生活习惯冲突,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
其实不管怎么「任性」,核心还是要坦诚地爱自己,遇事要有担当和抉择,不能随便放弃自己这个人。
顾云苏的自我,吴俪梅的要强,徐文斌对温暖的渴望,李建雄的体贴,还有顾康旗的洒脱,各人有各自的活法和对生活的追求理解。
没有什么统一的对错,只是在不伤害别人的时候尽量做那个让自己喜欢、自豪和开心的自己。
重启计划以新生命的到底为剧集节点,其实也是一个重新开始。
已经结束的故事给人带来的是对生活如何过好的启示。
打开思路,不要被固有束缚住。
图/源于网络,侵删致歉
超级好。
自从在东郊印象某个品牌超大海报迷上周雨彤静态冷颜,到本剧这里一人分饰两角,妆造样式繁多——而每个都有不同的美丽可爱灵动精怪!!
一家祖孙三代女性角色各自都好好,在一起交流碰撞和谐成长更是好好好ദ്ദി(´இ皿இ`)台词文学性、女性立场,以及所有人——真的是几乎所有人——演技都超好,而且大家“像一家人”。
今天肝了头六集,超级温暖。
P.S.如此品质深度之于如此热度我觉得还是很不够的。
难哄的就跳着看好看的部分留别哄了呗;滤镜过于奇葩就祛媚吃点儿好的呗……——原来前六集是华丽分割😦——或者顶多加上第七集吧……朱茵姥姥是很好很好的呀,女性传承,母爱谐振,从偷录B超失败,到祖孙列队给鲫鱼送终,及至最后上车前漏尿慌乱真实的戏剧冲突,都好。
再后面怎么就开始(琐碎+拖沓)× 谵妄²(°°)~ (°°)~ (°°)~ (°°)~了呢?
许多桥段表意有些模糊,许多镜头的叙事进度让人耐不下心——而当你如果真的耐心咀嚼,会发现编剧开始为了让母女吵架而吵架,为了在逻辑暗藏不自洽的话赶话里 highlight 那些女性独立的正确的毋庸置疑的 signal sparkling lines 上。
所以,7-9这几集的剧本是「万花」改编的吗?
(●—●)………………………………………emmmm……这10集之后怎么又分割了呢……又变回很好很有文学性、戏剧性的样子了呢……(°°)~ (°°)~ (°°)~ (°°)~是因为今天站着看,后背不疼的体感晕轮嘛……
要不是被人安利了,谁看得过前两集啊,没头没脑就开始吵架,还一直吵,真想关了。
小时候的那些戏份还挺好哭的,但这也不能磨灭前两集的烂。
长大之后就天天在吵架。
外婆那段也没感触,凭啥迟来的爱就想要弥补之前的过错啊。
不过本来以为是外婆一直对她妈不好,看到后面发现是女儿恋爱脑不读大学未婚先孕外婆恨铁不成钢。
中前期还可以,有点温情了。
中后期又变成一场闹剧了,伪骨科都出来了,虽然我喜欢,但是我嗑不动这俩人。
前男友挺帅的。
这剧名改得真不好,还以为是重生爽剧,结果有点失望。
周雨彤还是长发好看,当年重返二十岁短短的戏份但惊为天人,但是后来就一直中长发了,而且在娱乐圈活得挺随性的,real但不怎么吸粉。
她中长发期间我就一直对他无感,但是长发确实很漂亮。
小时候和长大后的母女关系好割裂,看不出来是同一对母女,联系不起来,感觉是两个故事。
小时候的戏份能不能单开一部?
看完的感受是,唉,终于看完了……其实看得有点累,喜欢小时候的戏份,后面太闹腾了。
小时候的气氛真的很温情,和前夫也很浪漫,周雨彤长发也真的很美,小女孩演的也真的很有灵气,韩东君也真的很帅。
但是长大之后的戏份就很憋屈,感觉她和她妈妈很疏远,没有小时候那种温情、陪伴、相依为命的感觉了。
而且妈妈和爸爸年轻的时候,明明都是超级明艳大美女和大帅哥,到中年怎么就变成普通美女帅哥了呢?
还有高高在上的前男友、憋屈的现男友、窝火的工作、吵不完的家常里短。
长大之后的戏份唯一好看的就是她妈妈有一个非常爱她的老公。
后面的战线真的拉的太长了,我都看累了,拖拖拉拉的,而且真的很像一场闹剧,太闹了。
你拍温情剧,里面加点小幽默,我是很喜欢的,但是你搞的太搞笑、太鸡飞狗跳了,就感觉有点离谱了。
小时候的戏份我一般都会看哭,不过倒没有太大的内心触动。
感情起伏最大的一段是吴俪梅在第一次上夜大的时候上台自我介绍,她要成为她自己,我一下就哭了,而且是那种揪心的哭。
顾康旗:一心在外打拼,没出轨,不乱搞,就是平常工作忙些,疏于对妻子和孩子的照顾。
吴俪梅:我要离婚!
秦宇轩:工作兢兢业业,事业可圈可点,对女朋友疼爱有加,喜欢替女朋友做决定,有些大男子主义。
顾云舒:我要分手!
吴俪梅和顾康旗离婚了,理由是不想再做全职主妇,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离婚的场面闹得很难看,在顾康旗的同事和客户面前,把脸丟得干干净净。
顾云舒和秦宇轩分手了,理由是秦宇轩要去上海开展更好的事业而她不想去。
分手的场面同样很难看,借着醉酒在同事和领导面前发酒疯,撒泼打滚。
客观来说,以电视剧的角度而言,顾康旗和秦宇轩没那么完美,但也好于现实里面绝大多数男性。
但是以吴俪梅和顾云舒的人设来说,他们需要的是给钱又给爱的霸道总裁。
以上两个看着还算优秀的男人显然无法满足这两个精神和物质都要的女的。
这是故事的开端。
吴俪梅身边出现了一个同样离婚的但是能够理解他的李建雄,并且在高龄有了孩子。
顾云舒身边也随之出现了一个单身帅气的医生徐文斌,看架势后续应该会发展成为CP,可能事业和能力比不了秦宇轩,但是尊重和理解绝对高于前男友。
然后失恋离职的顾云舒决定躺平照顾怀孕的妈妈,结识了医生徐文斌。
最后不仅重新获得了爱情,而且母女也解开了心结。
虽然没看小说,但是剧情的发展,估计大差不差。
……这部剧还没播的时候就开始期待了,主要是期待导演,毕竟李漠战绩可查。
2020年,执导了【女孩们在那年夏天】,150分钟,分成了三集,变成了网剧。
看这个设置就知道这个片子经历的波折了,所以最终呈现出来的质量勉强及格。
2021年,执导了【买定离手我爱你】,编剧是张巍,很显然,年轻的李漠对于这部剧的话语权不算太高,最后的质量,可想而知。
转折也是发生在这一年,他成为了芒果的签约导演。
然后有了第一个可以说的上话的作品【我在他乡挺好的】,这是个群像戏,主演是周雨彤,豆瓣25万多人评分,8.1。
2022年,他又独立执导了【三悦有了新工作】,豆瓣评分8.4分,在B站播出,讲述了是关于殡葬行业的话题。
2023年,再次回到芒果,执导【装腔启示录】,豆瓣评分8.1分,其中烧仓房名场面火过一时。
2024年,执导【灿烂的风和海】,有点类似命题作文,主要是关于澳门的宣传,但是剧情地把控和节奏,依然稳定发挥,最后的评分停在了7.7分。
2025年,【180天重启计划】,主演依然是周雨彤,有点回到【我在他乡挺好的】那时候的感觉了,但是又有些不一样。
比如说剧情的处理,就像我开头说的那段,我无意指摘人设,剧情,矛盾等客观的一些因素,但是处理方式,总感觉有那么一些不太舒服。
当然,这还只是个开头,如果沿着导演的思路继续下去,走的是欲扬先抑的路子,最后的落点可能会在母女而不是爱情。
同样,这也是我希望看的最后解构。
然后,抛开剧情之外的比如剪辑,音乐,服化道,置景,灯光,乃至演技,都没有拉胯的地方。
如果吐槽,估计也是开场这炸裂的母女离婚和分手了。
……最后聊下周雨彤。
我对这个片子开头的所有意见,周雨彤至少占据了百分之八十。
其主要原因是代入感,去年的花少儿,我是从头到尾追完的那一批人。
周雨彤的滤镜在心中碎成了渣渣。
尤其开头两幕:KTV里,在同事和客户面前,逼着老公离婚,大庭广众之下,甚至不顾孩子的感受,让老公下不来台。
是她和韩东君演的。
同样是KTV,男朋友离职请散伙饭,她喝醉了撒泼打滚,什么话都往外说,里里外外脸被丟了个一干二净。
是她和邬立鹏演的。
这两幕怎么形容呢,你不能说她演得不好,甚至你代入她在花少里面的骚操作和一些逆天言论,你会觉得,真特么适合,现实里估计也一个样。
这样一来,就很尴尬了,这在后面的剧情该怎么保持客观。
然后回首来看看她的来时路,我是在【大宋少年志】的时候,才开始真正认识到她的,后面看她又拍了【我在他乡挺好的】,【爱情而已】,【春色寄情人】,觉得这人虽然不在一线小花的行列,但是演技和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直到她去年去了【花少】。
看完了【花少】,再看这部【180天重启计划】,再代入我前面讲到的那两幕,怎么讲呢,很复杂!
以上。
ps: 发现了一个细节,第一集的时候,吴越饰演的吴俪梅对着耿乐饰演的李建雄说平行时空,说他会不会在另外一个时空事业成功,非常有钱,然后瞬间想到了【装腔启示录】,耿乐饰演的有钱人马其远,还贡献了烧仓房的名场面。
母女关系 对这部剧的喜欢在外婆来之后达到顶峰。
外婆、妈妈、女儿都是那么好的人啊,外婆带妈妈烫头发喝酒,妈妈对女儿说学习不好太努力的,可以说每个母亲都在自己的认知内给了女儿最自由的生长环境,可是这样开放包容的人类之间,仍然充斥了争吵。
吵的东西,其实都是话赶话,内容都绝不是自己真正想说的,而对方也知道,却因为赌气假装不知道。
我看到这些,真是松了一口气,就是再好的人也有局限,身在其中力有不逮的部分实在太多。
因为我现实中也有过许多次跟妈妈、好友们、曾经的恋人们的争吵。
我每次都想,我明明是很包容的人呀,但这样刻薄的话怎么被我说出来了呢?
我明明是直抒胸臆的人啊,但怎么永远都不肯做先破冰的人呢?
恋爱关系我在恋爱里也遇到有的男生像徐文斌那样好像喜欢我,又好像不喜欢我的情况,我跟朋友讨论,朋友说他是渣男。
好无用的一句话,我不想讨论到这儿就结束啊。
我想知道更多:我的态度会影响你的选择吗?
我该怎样做才能拥有更愿意过的将来?
自由是没有重量的锚,庞大、空虚,悬浮于深海中央等洋流带它靠岸。
宏愿是大到那样细,无非就是一句我想跟你开启一段真正的关系。
剧里顾云苏是怎么跟徐文斌说的呢,她说你也有点喜欢我是吧,但我朝你走一步你就退两步,我退回来你又走过来了,这种感觉我很不喜欢。
说破无毒啊,我能在抛下偏见和防备的时刻剖析一切,但在我不确认对方心意的时候缄口不言。
但它好啊,它是解构的口子,一切关系总是先解构再结构,解构总是为了结构。
跟自我的关系吴俪梅(妈妈)、顾云苏(女儿)在二十几岁都遇到过自己人生的低谷,她们流露出许多脆弱,而很多脆弱的源头都是“自讨苦吃”,我对此可太喜欢了。
吴俪梅28岁离婚,此时的老公顾康琪没犯什么原则性大错,但这个举动让大家开始思考存续婚姻只能建立在对方不犯原则性大错的情况吗,人能不能选择一种“不够好”的生活?
顾云苏在男友私自安排她换到“更好的城市”的时候宣告分手离职,我在看的时候也觉得真是可惜,但是我完全支持。
人做的每个选择都是有局限的,回首自己的一生,有那么多那么多赌气的时候,有时失去爱情,有时失去工作,但仔细想想,我们付出的那么多代价,赌的那口气,其实为的就是最真的那个自我。
自我这个东西很有意思,有时一文不值,有时价值千金。
传统叙事褒扬的是先受挫,最后总是成功。
我已经看够了,我想知道那些失败的人们是怎么存活的?
我在意万古枯,我喜欢有人讲那些宏大背后的东西,我喜欢人不总是强大。
因为就是那些人性中的善良和弱点,就是放不下,就是有对爱的渴望需要被满足,才构成了文明的多样性。
我们那些羞于被公开的隐秘的惆怅和欲望,需要被承认。
我们要生活的世界,一定是允许弱者、“不够好”和“看不见”存在的世界,这样我们的种种自由才能有处安放。
周姐好啊,用作品在空中打了一个漂亮的回旋踢。
李漠好啊,道山有人山不孤,电视剧界有你是艺术的福气。
编剧可能是想塑造独立女性,但塑造出了两个个不为自己争财争权,甚至不顾自己健康的另类“娇妻”。
180天重启计划 (2025)7.92025 / 中国大陆 / 剧情 家庭 / 李漠 / 周雨彤 吴越母亲当了许多年家庭主妇,在女儿八岁时选择和丈夫离婚,但不和男的分婚内财产,否认自己多年对家庭付出,两手空空和女儿开始“新生活”,但凡爱自己,爱女儿,都不会如此冲动鲁莽。
更离谱的是,这个妈妈48岁再怀孕,当大龄产妇要和二婚老公再生一个。。。
女儿这条线开局就在大发酒疯,离个职把领导得罪了个遍,在酒局破口大骂,被调岗后新领导拒绝旧项目,又大闹职场,是不需要在这行干了吗,新工作背调完全不可能过了。
另外,女儿有个感情很好的男友,男的从杭州升职到上海,两小时路程的异地就立马要分手,但我们编剧是个人才,他俩还得打个分手炮,无套,不知道编剧是不是认为这件事很洒脱,很符合新时代女性形象,但这样不带套的分手炮只能将女主形象塑造得很蠢,对待自己的事业和感情都很草率。
剪辑也很乱,现代背景的女儿和二十年前的妈妈剧情无缝切换,看得人云山雾罩,不知道想讲什么。
为什么说青年吴俪梅是女权表演艺术家,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青年吴俪梅的剧本悬浮、模版化、套路化,和中年吴俪梅是割裂的,为了女权而女权,所以非常难看。
第二,青年吴俪梅的表演思路有问题,最后呈现也有问题。
部分观点在这篇长评里:中年吴俪梅和青年吴俪梅的割裂先说说青年吴俪梅的剧本吧。
昨天看直播,发现周雨彤在进组之前可以说基本没怎么看青年吴俪梅这部分的剧本吧,因为她说,李漠骗她只有十几场戏,结果加加加加到了一两百场。
嗯,我大概明白了,青年吴俪梅这部分是怎么拍出来的了。
可以说是没怎么琢磨吧。
青年吴俪梅被设定成一个90年代考上大学,因为怀孕被退学的女大学生。
那个时候考大学的概率也就百分之几,大学生可都是天之骄子,起码学校前五十名吧。
这样的天之骄子,必然是对自己有要求的,学习能力也是一流的,后面也反复说吴俪梅很要强,退学以后因为自己学历不够找不到好工作而苦恼。
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反复对女儿说,学习不要努力呢?
这是为了立“独立女性对自女无条件爱和没有要求”的人设吗?
怎么就不是女权表演艺术家了呢?
在孩子在上幼儿园以后其实属于家庭主妇自己的时间就多了起来,但一个有天之骄子潜质的人,竟然在空闲了那么多年以后才开始背abandon(这里指出一个问题,背abandon,是因为在2000年后准备托福雅思这类需要大规模提高词汇量的考试才会拿起的词汇书上第一个词就是abandon,如果吴俪梅就是高中毕业,她参加的必然是自考一类的学习,是不需要从abandon开始背单词的,当然了,飞页剧本怎么可能考虑这种问题呢。
),这剧情怎么就体现了她好强和对自己有要求呢?
既然已经开始背abandon,也明白自己是因为学历不高找不到好工作,离婚了也失去了经济支撑,怎么每天有空闲时间就去舞厅啊?
不就是为了说出那段什么什么“我要爱我自己”的宣言么?
这不是女权表演艺术家是什么呢?
下面说说离婚。
吴俪梅是一个恋爱脑,她因为爱前夫而放弃了自己的前程,也因为爱现任所以愿意再生一个孩子,这是前后一致的。
但很神奇的是,她在恋爱脑的中途突然觉醒了!
十几年了,她仿佛在做NPC,突然到时间了,她觉醒了,她要做大女主,虽然老公爱她也挣钱,但没有给她情绪价值就是不合理的!
她理性了!
她要离婚!
单身带娃!
她要做大女主!!
这不是女权表演艺术家又是什么呢?
相比起来,我觉得原小说的离婚理由反而更合理。
就是在岁月的蹉跎里她和前夫的爱情消逝了,并不是因为她女性主义觉醒了,而是因为她不爱了(这是典型浪漫爱叙事的离婚理由,而不是女权主义者的离婚理由)。
在现任身上,她又找到了另一种爱情,所以愿意和他一起好好生活、养育爱情结晶。
她仍然相信浪漫爱情,这才是合理的吴俪梅啊。
所以你看,青年吴俪梅在事业发展、爱情选择这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上,和中年吴俪梅都是割裂的。
我只能理解,青年吴俪梅的剧本是为了表演女权主义而编写出来。
特别套路化、模式化,非常不接地气,不仅和小说里的吴俪梅不符合,和中年吴俪梅也是接不上的。
一个评论说的非常好,请编剧回应一下,青年吴俪梅是怎么从一个清醒、理性、有趣、理解孩子的大人,变成了中年吴俪梅任性、老土、说话伤人的家长了呢?
再说说青年吴俪梅部分表演的问题。
我对周雨彤表演的顾云苏一点意见也没有。
我认为很不错,完成度很高,就像是生活在身边的朋友。
和妈妈的矛盾,和外婆的感情颇深也演得很好。
且不论是否单一是否重复以前的角色,但准确度是有的。
但是,我认为,青年吴俪梅的部分可以说非常糟糕吧。
这不仅是因为没有提前仔细揣摩吴俪梅这个人物(被李漠骗过来以为演十几场,结果越加越多),更是整体表演思路出了问题。
周雨彤在线下活动和花絮采访里,重点都在“我在揣摩吴越姐的口音、动作。
”并且表示:“最后我的小动作得到越姐肯定,我很高兴。
”啊???
这体现了周雨彤在表演青年吴俪梅部分最基本的审美问题。
两个演员演同一个角色不同年龄可以说是很多作品的日常操作。
看看《三体》,看看《六姊妹》,看看很多很多影视作品。
有任何的演员在模仿另一个演员的口音动作,并且认为这就是表演准确的标志吗?
吴越在这个问题上早就给出了她的指导:“我和你长得不像,不要模仿我。
要演年轻吴俪梅。
”所以,青年吴俪梅的心思应该花在吴俪梅是个什么样的人,她面对一些事情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反应,而不是吴越的动作、口音是什么样子的,更不是直接演你心里的大女主,加上一点吴越本人的动作。
这种模仿就叫画虎不成反类犬。
中年吴俪梅是一个干干脆脆、爽利的人,但是青年吴俪梅却总是给人黏黏糊糊的感觉。
眼神也不对。
比如,青年吴俪梅带着小顾云苏在卖鱼摊前跟老板磨,希望能用死鱼的价格买到快死的鱼。
吴俪梅脸上都是混不吝,能不能砍下价感觉对她也不是很重要。
再比如,青年吴俪梅面对来访的妈妈,以及妈妈说的难听的话,眼神里面却全部都是忍让、讨好,这跟中年吴俪梅的反抗、倔强完完全全就是两个人。
一言以蔽之吧,青年吴俪梅这个角色真的写得一塌糊涂,演得也不怎么样。
咋说呢,这片子挺让我失望的。
我本来以为对于大龄女性生娃有一番别样的女性主义解读呢。
真可惜啊,片方一开始为了避免舆论骂催生,特地淡化了生育这个方面的宣传。
但不知道有没有想过,生育作为只有女性才有的功能,不好好聊这个问题,不好好聊生育的选择、生育的意义,怎么能把女性主义聊透呢,回避矛盾也完全消解了原小说的魅力。
本来嘛,这个故事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不就是高龄母亲怀孕吗?
外婆给妈妈的爱很多,妈妈给苏苏的爱很满,可是妈妈对外婆的关心总是不如外婆对妈妈那么全心全意。
外婆曾经也是伤透了妈妈的心想要弥补,妈妈好要强,苏苏也是。
爸爸诋毁妈妈,苏苏会第一个站出来反驳,妈妈做了很多,爸爸做的很少。
小时候苏苏选择跟妈妈相依为命,现在苏苏选择接纳她的新家和家人,妈妈在哪家在哪。
1.我当你的妈妈是一辈子的事,当别人的妻子不一定的。
那爱呢?
爱自己是一辈子的事,相爱不一定的。
2.人总是恋旧,因为那代表着安宁、安全,也代表着自己投入的全部时间和精力,与其说是恋旧,还不如说是怀念过去的那个自己。
3.无数个夜里,我都觉得自己没用,好吃懒做,好高骛远,偏偏又有那么一丁点小天赋,勾得我贼心不死,以为再坚持坚持就能得到梦寐以求的一切。
4.妈妈,我知道人生艰辛,但我就是太累了,我还不想面对,那么沉重的人生。
我还能不能,再做一回你的孩子。
5.妈妈,救救我这个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我,对人生失去方向与兴趣,拿不出一点动力、逃脱的我吧!
那些积压在生活中的小失望,那些连提也不想再提的不如意!
6.我今年28岁,既不是谁的小孩,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大人。
7.妈妈,你在哪儿家就在哪儿。
8.我妈在我心里就是一个特别好的妈妈,男人女人确实不一样。
女人当了母亲之后,她就算干了九十分,别人也会诟病她不是一个完美的母亲,可你们男人呢,从零分开始算起,对吧,只要做了一点,就会所有人为你们歌功颂德。
不论在剧中主角顾云苏怎么高喊自己的作品充满个性和希望,这部剧本身就是一部披着“大女主”女权叙事的玛丽苏电影。
首先,玛丽苏电影要求剧中男性都爱自己、女主危机由男性来解救。
在剧中,女主的前任、现任、年下继弟都爱女主;女主妈妈的现任、前夫都是多年念念不忘。
而且本剧还设定了硬前提,那就是女主和妈妈都漂亮。
表面喊着不要雌竞,本身还是拿着容貌做合理性文章。
在剧里,女主妈妈离婚后的多次危机,几乎都靠了警察现任。
如归还流动小贩车、找失踪女儿、解救被家暴的女友。
我很想知道,如果没有李健雄这个警察朋友,女主妈妈和妈妈朋友胡芸喜,是否就会被胡芸喜的家暴老公打得非死即残?
只喊着要朋友离婚,却不给真正的“出走”路径,这无异于害人害己。
女主呢,小说靠前男友、弟弟、妈妈宣推,如果不是年级第一的弟弟各种推介、女主前男友的公司平台拉来明星效应、不是“顶流”出面的声明,女主的小说未必火到可操作。
何必对立性别,打着女性自由的口号却占尽红利了,这本质是一种鸡贼。
鸡贼有市场,却毫无实操性。
以后的年轻女孩,只会更加注重如何搞暧昧和提升外貌,因为漂亮、释放可得性就可以被保护。
(曲曲那些营销号教的也都是这些)试想如果没有可发展的可能、没有漂亮的外表,剧中男性对两位女主也不会进行保护。
其次,玛丽苏总在说,自己的个性、状态充满魅力,别人一比黯然失色。
剧里没雌竞,却处处雌竞。
比如李健雄前妻,一个生完孩子就几乎消失的女人;比如徐文斌前妻,一个“无趣”的女人。
一个出国、学金融、进体制的女孩真的无趣吗?
把真白富美拉下神坛,也不代表自私的、话唠的小资就真有趣,毕竟,小资会的也不过是写下家长里短,靠暴露身边人隐私赚钱。
第三,玛丽苏总有世俗意义上的好结局。
顾云苏和吴俪梅双双嫁给“体制内”,嘴上批判、身体诚实。
“体制内”一方面可以保障自己活得张牙舞爪,一方面又可以对其批判、彰显自我的不羁,两头都占。
其实,本质还不是因为进不去。
总而言之,剧有几处关于亲情我也落泪,但通篇看下来,这种“别致”的段子剧,对于年轻女孩来说,真的无异于吞鸦片,上瘾止疼、消磨意志、消耗精神。
这都不上8.5?
最令我意外和惊喜的竟然是几条男线……刘畅演得有点太好了,这辈子逃不过狗男,周雨彤也还是演技在线,两个人的互动自然对味;何洛洛也意外的好,伪骨科线隐隐地有点带感;韩东君一如既往的帅啊
外婆去世前是年度剧集,外婆去世后一度沦为年度垃圾,偶有华彩之处。没得写,咱可以只搞8集,不要27集。多的那颗星,是希望导演下次有只拍8集的勇气。
目前一般,感觉不如装腔,剧情有点矫情了,
上次为母女关系痛哭还是突如其来的假期 叙事有melo体质内味 永远会为周姐的都市剧买单
看了三集看不懂,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我只看到一个颠婆在各种场合随地大小疯,甚至一人分饰两角我都觉得这俩母女就是同一个人,所以各种插叙倒叙都让我感觉很糟糕。
叽叽喳喳一直在吵架,周雨彤的戏路永远都是一种,审美实在疲劳,女主和她妈妈的性格都挺烦人,无理取闹
周雨彤演技捉襟见肘,作为演员没有职业精神,大混子一个,台词十年如一日烂的一批,建议演恶女,至少尖酸刻薄的气质贴脸
3.5星,周雨彤在这个赛道上可以说是无敌了,可惜人设几乎都非常相似,停留在她的舒适圈,对她来说没有突破性。电视剧显而易见是带着诚意的,可惜编剧的功力还是不够
好丑。。。本来周雨彤就不好看 路人缘一塌更没人愿意看她了 跳过
很好看 至少目前是很好看的 周姐尤其适合演这样的剧 吴越还是一如既往的稳 评论区就爱围猎女性的那些省省吧好吗 成天就爱拿着A审判B
李漠的剧集里最不喜欢的一部,不仅因为对两位女主都已经算介于无感-不喜欢间,也有可能对生育议题本身没有那么多兴趣;还有就是太长了,节奏很差,并在很小的情节上不停打转。此外还不喜欢两个时空情境都由一人负责的设计,因为她能力欠缺,也在闪回部分的处理仅是停留在拿腔作调。当然它一如既往盛装很多小巧思,开始的信,180天重启不仅仅是生育,同样包含对人生期许、成长床上还有工作态度的“重启”。它的表达依然足够领先于一众剧集,也拒绝用“猎奇”的视角将它发展为“妈妈再怀孕,女儿恨嫁”这样的《知音》故事摘取。有许多遗憾倒是。
我感觉是李漠想法太多所以弄得很多都是拼凑在一起的融梗。感觉看到了很多韩剧里面的元素。年轻演员在现在时代里面因为有老戏骨带着还能行,但是一插叙回过去女主角演技就明显掉链子。插叙太多就很混乱。
演得流畅,就是剧情逻辑不流畅,看着很别扭,这就是三观不合吧。
我去,这女的好疯啊,要我是办公室同事,只会想着你爱上哪发疯上哪,别在大家面前碍眼,你要是nb你一刀捅了你男朋友都行。尤其在你这么生气根本不想跟他走的前提下,你回家怎么闹都行,唯独不应该在自己的立身之地闹吧?咋的,为了个男的自己的前程也要毁了?虽然但是啊,这一家人待在一起互怼的样子真的看得很欢乐。看完了,还行还行,光看前面想给4星,这一家人在一起互怼真的很有意思,但后面过渡到理解温馨之后就有些无聊了,虽然知道这是剧情需要,毕竟不可能一直那样针锋相对,但还是无聊。不过整体还是可以的,值得一看 看过 · · · ( 3799部 )
没想到周雨彤的演技还有退步的空间
狗血的剧情,套了一个“母女关系”命题的外壳
全员马景涛 吵死了 烦
前面2集挺好的,都感动的落泪了,第三集开始是个什么鬼,想立女权角色却是个作妇
李漠又来刀我… 关系里面自己都搞不清的东西,在这些故事里找到了些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