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防最前线》(The Guardian)(简称海),《日本沉没》(Sinking of Japan)(简称日)海:哇,你用那么多的钱来拍喔!
20亿日元哩!
日:那里那里。
你才厉害,叫好又叫座!
海:都是各位乡情父老赏脸而已。
你也不差呀,日本政府倾全力支持拍摄喔,出动各相关的机构,还邀请海洋研究开发机构(JAMSTEC)担任顾问,让影片出现的特效更真实。
日:谢谢,其实这部该片自小松左京的著作《日本沉没》,在1973年就曾被搬上银幕,现在重拍是因为有了雄厚的资金,加上特效技术一日千里,所以才能拍成这史上投资最大的电影。
海:我觉得我们很相像叻,都是英雄主义国家,无论什么事情发生,我们都以大英雄来拯救世界。
日 :是吗?
我还记得二战时期被你炸得粉身碎骨,都是靠我们大和民族自强不息、埋头苦干,经营了二、三十年的时间迅速爬起。
我们的英雄主义,跟你们的相差甚远。
海 :无论如何,我们还是最佳盟友,哈哈!!
日 :你片中的男主角Kevin Costner,已经难现昔日风采了,自从凭Dances with Wolf一片夺得最佳电影和最佳导演(他本人)后,便难得再看见他有水准(比起Dances一片)之作了。
不过,他还是选对了戏路,不再谈情说爱,做个海防员教官,踏实地演好这个角色,佩服佩服。
海 :哈哈,谢谢。
你的男主角草什么剪,演的很木哩……我们的Ashton Kutcher虽然年轻,有个大他16年的老婆Demi Moore,但是他的演出是多么的精彩,真是扣人心弦!
日 :是吗?
他是草剪刚—我们日本最有名的人气偶像团体SMAP的成员哩,酱你都不认识?
海 :是吗?
又酱的团员吗?
没有听他的名字哩。
我只听过木村拓……海,不是不是,……对,拓哉!
日 :那你的女主角Melissa Sagemiller只是花瓶叻,不像我们的柴崎辛身为拯救员,不但英勇救了草剪刚和小女孩,而且还下定决心不要苟且偷生,留下来解救更多灾民。
海 :的确……柴崎辛的演技从以前的日剧《Good Luck》开始就很耀眼,我们的Melissa Sagemiller就输了一大载,不过Melissa也有点亮丽的演出嘛……日 :哈哈,算是吧。
那你有什么感动的情节吗?
海 :哇,整套戏都充满了感动!
一句“你如何决定谁将活下来,谁将死去?
”超炫吧!
日 :有钱、有权的留下,其他的给我死去吧,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
海 :你这就是势利眼!
我说要救人,就从我最先接触到的受害者开始,以最快的速度,把他们一个个地救上!
日 :你认为你比按着老婆,不断往海面上浮的老啊伯好很多吗?
海 :(哭…)对,我用了很长的时间才能明白这个道理……日 :那你能感受我们矛盾的痛苦吗?
当你的国家即将毁于一旦,你将如何做出选择,要逃离这个养育你的国土(寄人篱下、依靠有限的外国援助,能吗?
),还是留下自救?
海 :当然是自救!
槟城不也有自救会吗?
听说好搞得有声有色,自己的问题,自己来解决!
不要依赖别人,等候上天的眷顾,那是妄想!
日 :我们没有上帝,只有靖国神社!
海 :哦,就是那小泉不顾邻国如何反对都坚持参拜的靖国神社?
日 :是的!
我们的战神!
海 :你们舍身救国的精神,也叫我们汗颜!
不顾自己的性命,驾驭潜水艇到深不可测的渊谷里点燃核炸药,试问有多少人能如此鞠躬尽瘁,为国捐躯?
对比自私自利、卖国求荣的代首相,他是多么的无耻,留下国民陷入万劫不复的窘境,自己先行逃离日本,简直是你们日本人的耻辱!
日 :难得海兄如此深晓大义,我们日本人绝对不是贪生怕死的懦夫。
再来,我们一定能同心协力,统治亚洲!
呵呵!
海 :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后记:1. 以上纯属虚构,文章内容未必反映真实状况。
2. 国际关系上日本的最亲密盟友为美国,而由于美国在当地驻军,令日本在美国的东亚外交策略中有一定影响力。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日本努力在世界舞台上争取与之相等的角色;曾联同德国、巴西及印度国组成四国集团向联合国提交改革安全理事会建议,其中提出加入该等国家为常任理事国。
某些问题,例如捕鲸,偶尔令日本成为国际组织的批评对象,但日本与世界关系基本和谐。
与此相对的是由于对二战历史、领土划界及军事威胁等的认知不尽相同,日本跟邻国,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韩及南韩的关系则相对紧张。
资料取自维基百科
选在5.12这个日子来看这部电影很应景,于是看的时候心情也有些异样。
不知是不是日子特殊的原因,几乎片长一半的时间我都处于哭的花容失色的状态。
完全没把它当作一部电影来看,更不用说当作“商业片”,整个影片中,完全忘却那些技术,特效,甚至是很多人所纠缠的政治问题,情节漏洞等等,只是简单的被感动,被震撼。
所以,即使情节不算新颖,即使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它在我心目中已站稳五星的位置,即使给它评五星的人那么少的可怜。
转入正题吧。
尽管我觉得自己的思维其实很混乱。
故事本身没有什么好说的,确实单看情节的话确实是很简单,基本上我一路都猜到下面发生了什么。
然而这是一部宏大而又细致的电影,总是在 一些非常细小的地方突然间打动我,让我心情起伏不定。
首先,撇开一切政治原因,非常敬佩日本人面对灾难的态度。
生活在这样一个自然条件很不稳定的岛国的人民或许有着那种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吧,然而也正是这样,他们这一群人面对突然降临的自然灾难,有过绝望,有过痛苦,却依然是从容镇静地去应对它。
我深深地爱上地震发生的一刻依然沉着的“阿姨,关上火”的叮嘱,爱上当首相对大众宣布日本即将沉没的消息的时刻民众虽然惊恐却依然冷静的神情,爱上当自己的生活进入倒计时的日子里依然淡定地过着平凡生活的人们:那刚刚失去亲人却那么乐观的一家人,听到日本即将沉没的消息,瞬间沉默了一下,接着却像讨论茶余饭后的闲话一样嘻嘻哈哈的讨论起政府会把自己移民到什么地方,有没有机会去世界著名的赌城看一看这样的话题来。
而当自己没有等到移民的名额,几乎就是等死的时候,他们却把曾经挂在自己家居酒屋的灯笼挂在避难所的帐篷上,围着火堆烧烤,喝酒,轻松地谈论这件事,仿佛与自己无关一般。
那个经营着酒库的女子,笑容可掬的把自家的酵母送给即将移民的顾客,叮嘱他们在国外用这样的酵母依然可以酿出同样的好酒……在他们的笑容里仿佛家园的沉没这件事是那样的简单,不值得为它烦恼。
而这样的笑容却让我看了心痛无比。
冷静地面对灾难的态度,或许在这样的灭顶之灾面前是迫不得已的,然而这样不屈服于必将到来的毁灭,以这样的淡定面对自然灾难,正是作为人类的一种大智慧,是人类尊严在自然神威面前最后的反抗。
我崇敬这样的平凡而伟大的不屈精神。
其实从头到尾,看到城市一个个毁灭的时候我的心头充满着无比悲凉的情绪。
在这一刻抛弃国界的限制,让我从人类的角度去想,家园无可避免的废失是如此让人痛心疾首。
作为这样一个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辛辛苦苦经营到了这一步,却在自然面前毫无反抗之力,眼看着自己的国家这么多年积累下的智慧的结晶瞬间毁于一旦,看着那些象征高科技的电脑,汽车,大桥在海水中绝望的漂浮,真是有种一瞬间信念崩塌的感觉。
因此我不能怪那位白发苍苍的首相动情地说“就我自己而言,我很想不采取任何措施,就这样和自己的家园一起沉没”。
安土重迁啊,似乎这种古老的情结已经植根人类的本性深处。
即使在这样的年代,我们越来越习惯漂泊,然而毕竟家园还在那里,就在那里,因此我们是安心地离去。
当有一天家园面临永无挽回的沉没,或许每个人心底的那种情结就会被激起,然后让自己的心与废失的家园一起沉没吧。
在这样的绝望面前,我深深体会到人类在自然灾难面前的无力,然而我们是不能期待超越人类的力量的救赎的,至少对于绝对无神论的我来说,除了自己,无可寄托。
可是啊,在这样的灾难面前,无力如孩童的人类又能如何去面对?
这一刻,虽说脆弱的科技无法匹敌自然灾难的力量,我却依然坚信这是唯一的自救之道。
明知不可而为之,这才是我们人类应该有的勇气。
这样的时刻,只有看到依然忙碌于工作的人,看到大家团结一心的行动,绝望的心情才能稍稍得到安慰。
一直一直地在想这样的问题,怎样去做一个人,才不枉费自己这一生。
最近舍友在对我说这样一种说法,人性是兽性与神性的融合。
不知怎么会在这样的场合想起这句话。
这场灾难中,有形形色色的人,芸芸众生如我,在政府的指挥下井然有序然而心情迷茫的在撤离,在迁徙,在等待救援。
这样的方式,你我都会去做,并不知其目的,只是茫然地追逐“生存”的第一需求,本性使然。
然而人群中总是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他们有着更多的知识,更优秀,更杰出,却也担负了更沉重的责任。
当一个人身上有着对许许多多人的责任的时候,他便不再茫然,他便在这人群中显得那么突兀,只因为那种目标明确的眼神。
那么,这样的时刻,责任感便驱使着一个人超越了人性,产生了神性吧。
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找到了自己需要保护的人,找到了自己需要坚守的信仰,因而他们的选择也就超脱了自己的生命。
当那个强势的女性官员(不知道怎么称呼她><)哽咽着说“我想要救更多人,一千个,一百个,十个……哪怕一个也好”的时候;当那个苍老的首相平静地说出“然而这不能代表一个首相的观点,因为当一个人出生的时候,他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日本人,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的时候;当科学家对着我们那位可敬的潜艇领航员说出这趟航行注定有去无回,而他却只是眼皮也不抬的忙于整理资料,有些敷衍地说出“我知道啊”的时候,我控制不住地泪如雨下。
是的,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啊,然而你们是为了谁而放弃了自己?
作为一个领导者的责任,作为一个优秀到能够在海底像耍杂技一样操作潜艇的科学工作者,那是你们的责任——去保护他们,那些需要你们的人。
说起来,责任这种东西,可大可小,然而本质又有什么不同呢?
那两个可敬的领航员,从容地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只是为了自己爱的人能获得幸福。
他们有想要保护的人啊,想让自己的儿子能看到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的海滨的景色,想让自己最爱的女孩和自己最心疼的那个小姑娘不再受到生离死别的折磨,从此幸福的在一起。
这样的想法复杂吗?
然而不崇高吗?
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深刻的,一个人的爱也是有共通性的。
有小爱才能有大爱。
虽然那个最明确想保护的人只有一两个,然而这样的爱也提醒着他们,有多少个这样需要人保护的家庭,这样的努力,是为了自己爱的人,也是为了让所有相爱的人把这份因自己的逝去而无法挽回的爱延续下去。
责任是一种让人痛苦也让人幸福的东西吧。
水花迸溅的潜艇中,两个年轻的领航员生命的最后时刻竟然如此相似——带着最甜蜜的笑容,抱紧自己最爱的人留给自己的东西,神情安详的陷入永远的沉睡……那一刻我才领悟,拥有一份额外的责任是何等沉重,又是何等幸福。
于是,故事终于该结束了吧,在心灵被层出不穷的灾难场面折磨地无法再承受的时候,终于,以一个有些英雄主义色彩的牺牲为结束,家园终于被救赎。
这样的时刻,虽然一切都已经结束,可是看到那些成为废墟城市,听着新的女首相站在灰暗的废墟上,向下面无数双经历了太多苦难而变得深邃的眼睛庄严地念出“我们要重建自己的国家,总有一天让所有流落在外的国人都回到自己的祖国”的宣告,心情仍然是愁云惨雾。
然而这样的时刻,相当绝妙的一笔,画面切换到那个宁静的小县城,灾难后的寂静中,一只小小的燕子回到了那个遗弃已久的鸟巢,那位刚刚失去儿子的母亲,平静而欣喜地看着这只小小的鸟儿,露出那种因为经历太多后而归于平静的浅浅笑容……这一刻,想起电影刚开始时候的那个场景:因得知日本即将沉没而深感绝望的首相,心情沉重地走出大楼,却迎面撞上一对新婚夫妇,面对着镜头大喊“茄子”。
首相低头自问,这个国家,难道注定没有希望了吗。
最终这只小小的燕子还是给出了那个答案,一个光明的答案。
不,只要不放弃,终究会有希望,因而我们无论何时也不曾忘记大喊着“茄子”放肆地笑,不曾忘记屋檐上那只久久未归的燕儿。
只要太阳还会升起,希望,就是不会被忘却的。
写于汶川地震一周年祭
晚饭后和朋友及她老公一起去看电影,这俩相当爱国的人士立刻选了《日本沉没》这部电影,一部宣传为耗资上亿,创世上灾难巨片的电影。
影片开始后没有多久就出现了灾难性可怕的场面,转瞬消失。
然后是男女的相遇,感情的萌动;前妻和前夫开始共同拯救日本。
都开始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浪漫而温柔的气氛充斥其中,灾难的背景只是一个烘托,或者感觉是场景需要。
性急的人是没法看下去的。
于是开始和朋友在玩“找茬”游戏一样的看片子,计划一年左右消失的日本感觉在以一个月消失的速度进行破坏;首相的飞机竟然低空飞行,结果被喷发的火山给崩了下来,于是代理总统隐瞒事实,最后干脆去美国避难了;请来各国支援打柱子在海底,准备炸毁断层,岛国四周均海底火山喷发、地震,唯独打柱之处没有任何事情风平浪静;在关键时刻总是会发生地震,任务失败;浪漫爱情展开,美好回忆开始,一切又恢复平静,好拾趣的地震;造价很高的潜水艇下去就不经撞,连一点英雄的事情都没有发生,人就死了,老杨说得好:跟日本车一德行,钢的换成塑料壳子,不破才怪,然而驾驶一个已经用于参观的古老潜水艇竟然成功,不过人是都回不来滴。
那干嘛不学学伊斯兰兄弟,直接人体炸弹,还要费力去拣一点火装置.....数不清的这种搞笑细节,我俩忍不住笑的很放肆,惹得旁边的哥哥很有礼貌的说:请你们小声一点。
看完觉得,这个导演也许没有学好编导,也许他没有生活常识,任意天马行空的幻想,但是他一定学过心理学,那么牢牢抓住了中国人的心里,钞票赚到腰包里比什么都踏实。
所以他们依然很猥亵。
模仿美国灾难大片的手法,却学的扭曲。
美国是要拯救人类,日本要拯救自己,所以他们会用相当于核弹的威力去炸了断层,而不顾会对周围国家整个全球有什么影响。
所以他们打心里还是很自私。
不过他们飘在太平洋中,脚没根基的感觉真的很不踏实,岛国的思想就会作祟,想侵占陆地,想称王称霸。
这样的日本沉没太兴师动众,要是我拍电影可以几分钟就直接The End.一天晚上东半球大家互到晚安,然后就寝,西半球还在开始忙碌。
一切正常。
第二天醒来的东亚,大家竞相报道:日本消失在了太平洋中。
于是马上头版头条,科学家开始分析。
有人感叹有人庆祝。
这样安静,才不扰民。
不过,冲着这麽好个名字,看这电影也值咯
最讨厌我看日剧的男友说下载了个日本电影,于是问他,怎么开始看日语的啦?
斯说因为就冲这名字“日本沉没”也要看看。
哦,原来如此。。
其实这部影片挺不错的,运用了比较科学的推断,在地球环境日益变遭的状态下,日本人自己预见到自己国家的毁灭。
和美国的《后天》不同,作为一个岛国的自然毁灭确实和像美国那样的大陆毁灭来的不同。
《后天》的毁灭是天气的巨变导致美国国土由北向南气温骤然下降,由海岸向内陆海啸侵袭,然后一切皆由自然力量自己恢复正常,而死而后生;而像日本这样的岛国,确实有他自己独特的毁灭方式,是由于地壳的运动而最终将日本国土拖入海底最后沉没,阻止这样灾难的,日本人是构想的由他们自己切断了日本地壳与下沉地壳的联系,好不容易保住了很小的一部分国土。
不管怎样,这些灾难片无疑不在提醒人们我们生活的地球环境在如何的变得糟糕,我们的未来面临着如何的灾难。
一切都刻不容缓,那个灾难的来临不是在未来,而就是在某个平常一天的某一时刻。
看了美国的和日本灾难片,我就在想,中国如果发生灾难的话,应该和美国的情况差不多吧。
小时候,在课本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话:人类战胜了自然。
当然这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人类开始学会了利用自然环境。
不过,现在谁也不敢这么说了,大自然真要发起脾气来,小小的人类确实不是对手。
2月份南方的一场大雪,停水停电,交通混乱,在感慨天气的同时,确实感受到如果真的自然环境发生异常的话,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过去的,幸好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天气日趋正常的前提下,南方人民没有受到太大的经济损失。
万幸万幸。
所以说至少为了我们自己,真的得从现在开始爱护环境,爱护地球了。
最近1年很喜歡看日劇日影日本人所表現的很多精神真的值得學習我最厭惡的是憤青盲目一天一天的反日而不知道從自身開始去成熟去強大這部片子倒是真正看到了日本的危機意識所以我希望真正的中國人能真正去看這部片子對於我們四川地震過來的人應該更能體會
知道这部片子,是因为我喜欢的Shin Hyesung和Good Entertainment旗下的另外一个女歌手Sun Min合唱了电影的韩版主题曲《Keep Hoilding U》,然后Sun Min又和一个日本人合唱了日版的主题曲。
当时就在想,这么自我的日本人怎么会拍一部让自己国家沉没的电影,简直是自毁地位,果然马上就出来一部《日本以外全部沉没》这算是灾难片吧,包括《龙卷风》和《海神号》在内的好莱坞大片在内,我就没看过几部灾难片。
而且在我心里,日本和韩国就只有文艺片,他们的文艺片相当出色,所以前段时间很火爆的韩国的《怪物》我也没看,压根儿就觉得日本韩国不该有大片。
这片子我拖拖沓沓看了将近四个小时,中途还跑去面朝枕头睡了一回觉,因为看得直打瞌睡,醒来后泡杯咖啡,继续看。
而且最还是看哭了,我以为草剪刚不会死。
第一次看到草剪刚,是很早的杂志,介绍韩流日流的明星,确实是很早的报道了,不少于8年前,我当时一看到草剪刚的照片,简直惊奇为什么日本人会喜欢这种不男不女长相的人,而且他还这么火,我以为日本帅哥都是柏原崇和木村拓栽这种长相的,不帅也酷啊。
但这里面,我才发现草剪刚无与伦比的有男人味,特别是最后,明知是送死,还是义无反顾的沉入海底。
柴崎幸,是觉得很面熟,这人的名字更熟——比起韩国明星,日本的我就只认识那么几位,这位的名字算是熟悉的其中一个。
昨天查资料才发现去年看的《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里面也是柴崎幸的女主角,只是当时我不认识她。
她不漂亮,真的不算,但让她演勇敢的角色无疑是很合适的。
也不知道她是否知道爱人会去送死,最后那一面,很撕心裂肺吧。
12年前的丰川悦司在《情书》里,演了算是男配的角色,可惜我三年前才看这部电影,今天再一看到他,居然觉得没什么变化,他把博士演得很到位,两位好友在他面前死去,这心里可要有些承受力才行。
电影过程中的灾难发生实在太频繁,让人觉得灾难简直就是个巨大无比的怪物,人类太渺小,根本没有还击的能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切发生,看着这么多人的生命被剥夺。
最后说点题外话,我看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发现主演的名字我全都认识,所以决定看了。
两个人偏偏选择在这样的时候相爱,在玲子救下小野寺之后他们相爱了。
之后日本遭遇了各种灾难。
记忆最深的是,在小野的家里,姐姐拿着自家的酒曲给别人说:“有了我们家的酒曲,以后无论你在哪里,都能酿出跟我们店里一样美味的酒”真不知道是怎样的观念还会在这样的逃难前想到要带的是酒曲,不知道是怎样的心情才会说:“其实重要是的爱一个人的心情”而留在了有曾经父亲呼吸过的空气的家里。
家里只有空空的燕子巢,故人已去,物是人非,空有念想。
不得不说柴崎幸真是一个敬业的演员,最后小野寺来见玲子最后一面说:"明天我就要去英国了"。
玲子爱着他,也希望他能活下去,可是在自己的理想原则和生存之间她选择了,留下来救更多的人,哪怕是一个也好。
第二天玲子看到小野的信,她骑着机车来见小野最后一面,在直升机前他们紧紧拥抱,橙色的消防服和蓝色的潜水服,虽然很破很脏,但是却很刺眼,有着令人动容的震憾。
小野推开玲子头也不会地上了直升机。
在直升机起飞的时候,玲子也开着她的机车离开,她还有工作,她也有她要保护的人。
在这里,我只想到这样的一句话:“即使泪流满面,也决不回头。
” 小野告诉先生:“我有我要保护的人。
现在我知道结诚的心情了。
结诚的遗物请先生自己转交给他的家人。
我相信有奇迹,而且我会创造奇迹”最后小野成功了。
各种平静下来,这真是在电影里啊,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表现出的效果。
最后是民众充满希望的神情。
小野的母亲在家里微笑着看燕子归巢。
我自觉自己是一个比较冷的人,小情小爱的情节完全无感,然而看到最后的燕子归巢,我还是忍不住大哭,心里骂到:"现在归巢了也没有用啦。
人已经不在,空有这样的想念有什么用。
" 小野最后深深深深地睡在大海的怀抱里了。
据说,这是当年日本东宝公司斥资20亿日元打造的大片。
一开始,我也的确觉得日本人果然不同凡响。
像这种类型的灾难片,如果搁在美国好莱坞拍摄,他们至多会拿自已的一座城市来开涮——这座城市通常会是纽约。
而日本人真是更狠,整个国土都不放过,天崩地裂,岛国灭顶,这真是不给自己留一点后路啊!
说实话,这真的把握我给震撼了,真的觉得日本人对自己下手够狠,他们是要在电影中把自己逼上一个真正的绝境,这也许不再是面对灾难时的个人或者某些群体的抗争,而是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
所以,我基本上是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来观看本片的,也是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准备着经历那场电影中的日本沉没。
我很想看看电影是如何在这种毁天灭地的绝望中来表现日本民族的独特精神与内涵的,虽然这只是存在于一个虚构的情景之下,但我还是很关注,因为也许只有在与赖以生存的物质根基生生地完全撕裂开来的时候,精神层面的东西才会更加清晰,更加突出,更加具体可触。
我就在等待着电影给我这样的一种触动。
只可惜,影片的后半部分让我大失所望,完全沦为了好莱坞式的灾难片,孤胆英雄舍己为人,拯救世界。
真不明白,好莱坞电影其实还是有许多优点的,为什么好的不学,偏偏要学这些俗套的、形式化的东西。
其结果就是,使得本来很深刻、很宏大、很有感染力的主题,在电影的后半段被演绎成了一部靠特技效果和煽情元素混杂支撑的二流娱乐片了!
暴殄天物啊!
据说本片是改编自一本著名的科幻小说,不知道原著的结局是如何的,不会如此陷于平庸吧?
最近又看了一遍这片子,联系了最近的日本,担忧,害怕有一天真会这样,虽然是中国人,但对日本并没坏念。
但愿,保佑
日本人可能一生之中都有这样的忧患,生在这样一个岛国,地震频发,生命随时受到威胁,如果能有一个广阔的领土,能够让他们发挥,他们一定能创造出怎样怎样的文明。
在选择避难国的时候,毫不犹豫的是美国和中国,这期间,美国还无视诺言,轻易反悔,中国,没有太多提及,只有在需要轮船协助炸断板块的时候,还有运送寺庙文物的时候有提及。
我想看看书里是怎么写的。
看的时候,的确是有感动的,因为地域的问题,生命随时受到威胁,这点的确值得同情。
但是,我感觉这是小日本的一部教育片,教育后人随时要关注领土扩张问题,否则毁灭也许就在这一代。
所以,任何时候不要忽视日本人,侵略和占领的意识已经深埋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和平年代可以和平共处,一旦被抓住机会,就会像抗日战争的时候一样,让你措手不及。
配乐真的不错
前年的那个生日在电影院当做黄片在看!
基本在全睡眠狀態下看完.除了因爲看的是配音版以外,其實我當時真的很困.
挺不错哒……
这部改编自畅销的预言式小说,投资超过20亿日元的电影在视觉效果上绝对是亚洲顶尖水平,只可惜往往亚洲的大投资电影在故事上总会让人诟病,败笔所在。
...
日本人果然有危机感。
无法坚持看完,真是很无聊
真尼玛是浪费原著了 算了 当动画片看吧...这演出和动画片的差不多粗糙...
反正我觉得不错,不必苛求强烈的真实
哈哈 日本沉没了 !@@@
感人!想看73版
好有危机感的民族
比73的版本差太多!
相比老版,特效很值得一看,相比小说,这影像就是渣。相比同类型亚洲电影(超强台风等),本片是个教科书式的典范,相比同类型好莱坞电影(后天等),本片需要进步的空间太大了。
沉没吧沉没吧日本,反正你们也不敢正视。
假不啦咭的
日本人在是日本人之前首先是人,也有为人的权利与希望。但为何到了中国人身上的时候就没有这样的标准了呢?
如此大的灾难果然不是能简单呈现的。虽然剧情方面有很牵强的地方,但是对于有如此强烈危机感的表现者,我不想苛责。
灾难片拍成这样不容易。。你丫懂节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