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港片不好看?!
这片子让我看得心酸酸的,眼睛湿湿的~从看到女主角“离开”,就大概想到了会是个很不好的结局...快乐其实可以很简单,幸福也是一样~!
陈奕迅不光是个好歌手,也是一个好演员:)好喜欢他们搭建游乐园那段,好温馨好温暖~感觉志宏真的有家了~就像志宏外婆在医院,她的病友讲的“你的儿子和媳妇都不错,经常来看你”。
是不是大团圆结局不重要,重要的是电影真的很好看~
最早吊起我胃口的是导演那篇像粉丝气十足的博文,写陈满堆这角色如何非eason不可,在两人那个看起来相见恨晚的会面中,eason又是如何表现得对堆这个角色百般默契,甚至把这部片子列为07年与演唱会同样重要的事。
那不看怎么行。
故事里的陈奕迅友善得永远有点笨拙,《野·良犬》如是,《每当变幻时》如是,就连903的广播剧《来不及听你说爱我》也不能例外。
港片里总要有这种死小孩,孤苦伶仃,被古惑仔带大进入帮会,看起来浑噩乏味,心底却有善的信念在等,等到kidult遇见kid。
他哄他开心,教会他致敬,救他出水,为他做骄傲的铁皮木马,将他的完整当作自己人生的完整,为此作出第一个自主决定。
甘愿为了他的歌声变成记忆里一个似真非真的虚幻记忆。
——他可能也未必甘愿,但我们善良得笨拙的人无从计算此间的成本。
不管怎么说,以我们大大咧咧的程度,只要朋友会开心天会晴,那就此长眠也不是了不起的事。
最近见了两部成长片,一中一日,一小男孩一小女孩,很凑巧片名都是带狗字。
其中一部就是下面要说的《野·良犬》(另一部是竹内结子演的《挎斗摩托车里的狗》)。
《野·良犬》这名字又是2007年度华语电影流行的带点或带其他标点符号式,多了这么一点,反而就使人困惑了。
表面上它像是导演要留给观众的问题,可事实上,加了这一点,离黑泽明那部《野良犬》似乎更远了些。
不过在真正看完时倒也发现,片名属于离题千里的那种。
土土的解释,大概就是指好与坏的狗吧,就是同样有着不幸童年的两名主人公,陈满堆就是供人使唤,自知走上不归路的古惑仔,他要阻止少年重蹈覆辙。
更多的联系,可能是有跟老片中强调的天气热一样,气候变化带来的人生瞬息万变,毕竟香港导演中推崇黑泽明的不要太多。
我是在不少赞许下开看此片,故事进入还算不错,小标题也取得比较新奇。
林间奇遇尽管有些人为设置的斧凿痕迹,不过居然联想到了《潘神的迷宫》。
最重要的一点,讲述的方式不错,两条线索齐头并列,完成交合。
影片加入了很多值得玩味的元素,不说话的小孩,满天的纸飞机,多出来的东西,抓不住的想象,都是合适而且还能吸收的。
滤镜处理的镜头、花了心思的布景都是近期港片中难得的气质。
类似卧底身份、互相敬礼等段落,特有小男孩式的幻想成份,应该说一直这么下去,影片都是值得鼓掌的。
不过有了“闪电之前”,小标题就此丢掉,没了之后。
后半段不再像前面那种情况,急转直下,从温情变得俗套而有些煽情,尤其几个主要人物的身份转换,一下子暴露了影片的弊病。
刚在疑问女老师转身之间就没了消息,后面又该如何收场,电影又狗尾续貂地加进了贴身保镖身份。
一身在《国产007》中狙掉周星驰的袁咏仪装束,想了想,真是失败。
因为早在她出现的那一刹那,我就知道了回头的陈满堆要死在谁手上——果然如此。
鬼知道原来所谓的厉害杀手们最后其实只有一人,实在不妥。
直到上演完传统港式黑帮仇杀血拼,本来不错的《野·良犬》算是有些弄砸了。
多了这一点,编导郭子健又是何苦。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837224/
有一些浪漫,值得冒險。
阿堆為了讓小宏志勇敢地歌唱留了下來,不顧自己安危;他不知道,最終小宏志等到了假花的盛開,也不知道,張老師在游樂園的舞臺上等待著他;阿堆只是,為了完成每個人的夢想,做了親情、愛情、友情的犧牲者,只是,這一切別人的幸福,令他至死也無憾。
那一段保護別人,讓小宏志、張老師、宏志外婆和爸爸看到夢想實現的天真,也許,只有像阿堆那么傻的人才會相信,才會認真實行吧。
很傻很天真,然而,很美好。
看电影名字《野.良犬》就知道又是一个深受黑泽明影响的导演,《野良犬》本身就是黑泽明的一部同名旧作,不过内容上肯定是没有关联的,不知道导演想借黑泽明的片名引出什么东西,或者只是单纯的致敬. 没办法知道这个答案,因为没看过黑泽明的电影.虽然知道有不少好评,但是也许现在太多喜欢动不动就标榜自己非主流,喜欢黑色电影,就没事喜欢把自己当作很清高,然后在网上随便写得半文不白来显示自己有深度的电影观众,所以,我反倒内心有点抗拒去刻意寻找黑泽明的电影来看. 有意思的是,这部野良犬的中文名相同,但是英文名却不相同,为什么不一并把前作的英文的引去呢,就是因为导演想在片名表达的意思,在中文上表达到了,但是英文上却不适用,所以换了一个.那么分析下这个英文名也有助于对主题的理解吧. 英文片名叫《The Pye-Dog》, 黑泽明的野良犬英文片名叫《Stray Dog》. 前者Pye-Dog意思为无主的野狗,后者Stray意思为迷路的,离群的漂泊游荡的,虽然两个片名都有流浪狗的意思,但是现在的这部《The Pye-Dog》的就更强调”无主”.片中三个主要人物,都是无主的人,陈奕迅与自闭少年都无父无母,女杀手的爱一厢情愿却没有得到对方的认同.正是他们这个共同点,他们之间隐约组成了一个临时家庭,这个临时的家庭除了温暖之外,还很浪漫. 之前看了《出埃及记》,现在看《野.良犬》,不知道为什么,总对这种电影特别有触动,相比之下,我会认为野良犬更出色.前者以荒诞为主,后者以浪漫为主,残情为线,单调为景,隐隐带出一丝励志的味道.我从来不看浪漫爱情片,但是这个以蛊惑仔,自闭少年,杀手,江湖仇杀交织出来的浪漫片,就让我深有感触,尤其陈奕迅与林志辉(饰演自闭少年)的”父子”情的表达,比当年郭富城的父子更加贴近生活容易理解. 电影涉及黑社会,江湖仇杀,但是片中没有激烈场面,寥寥几下零星的子弹,都要装上消声器来把子弹声隐去,虽然没有了砰砰的枪声,但是这些装了消声器的子弹,在片中更加给我冷酷的感觉,就像片中的命运一样冷眼执行着它定下来的安排.的确,命运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尤其导演安排的点睛处更加让人深刻:在茶餐厅,陈奕迅order东西吃,然后很快,东西就做好弄上来了,陈奕迅问,乜咁快嘅?伙计回答,整定嘎嘛.这句话放在当是茶餐厅的环境下,就是说东西预先做好的,但是放到整部电影来看,尤其看完后会想到伙计这一句,不由得让人想到其意思就是说人生其实是整定的(粤语文化里面,”整定”一般被用作对命运的自我安慰,就是”天注定”的意思). 电影的刻意回避了很多景物来让人忘掉繁华烦嚣,尽量将背景简化来凸显某些事情事物的浪漫.他们可以一起经历与树妖搏斗,可以看草地的点点繁星,可以自己动手构筑圣诞舞台.尽管树妖可能只是对流浪汉的幻觉,草地的繁星其实是一团团纸屑,而圣诞舞台,也只是一些废弃的雪糕筒,煤气罐堆砌而成的.但是浪漫的感觉却让我感到好像要溢出屏幕一样浓厚. 营造出这个气氛,身兼编剧的导演肯定功不可没,从剧情的安排,以及场景的设定都不流于俗,还多得于陈奕迅的沧桑嬉笑,林苑的清纯脸蛋,还有林志辉的因自闭而含蓄的微笑的表达.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背景音乐,全剧背景音乐很多,这种片子除了要对画面上下很大功夫之余,音乐肯定必不可少,如果说这部电影是一锅名叫”浪漫”的中药,那么引导一个观众去投入导演营造的气氛所用到的音乐就是这味中药的药引.在此向前辈级音乐人泰迪罗宾,也是本片的原创配乐人,致敬! 当然,再浪漫,再温暖的父子情,男女情,都敌不过冷酷的命运安排.就是这么越是美好的东西,让观众越是充满希望与安慰的时候,人生最大的敌人命运,开始无情地继续执行它的安排了.陈奕迅与林志辉的”父子”之情,因为林志辉的亲生父亲的回来而略显尴尬,而林苑与陈奕迅的爱情,更加因为前面林苑对林子祥的放不低而一直拖着,到后来竟然被命运安排到林苑亲手把子弹打到陈奕迅身上而大家还互不知情.当子弹从陈奕迅的肚皮穿过的时候,还有什么比这一幕更能控诉命运的冷酷无情. 当然,这部色彩还算是明快的电影,不会像一直灰暗暗的狗咬狗那样走悲观路线的. 命运虽然安排不好,但是陈奕迅会放弃着草,回来保护林志辉的亲生爸爸林子祥,让他听其亲生儿子唱歌.剧中三人虽然最后走不到一起,但是大家都是微笑的去面对.陈奕迅会说”一阵会好天嘅”,林苑也抬头看渐停的雨天,而林志辉肯定不会忘记这个圣诞. 本片导演郭子健,身兼编剧,是曾志伟与泰迪罗宾发掘的新晋导演.作为一名香港导演,对命运的理解,应该是最深肯的.回归10年以来,香港所经过的种种天灾,香港人都不屈服.陈奕迅在片中对曾志伟说,我一辈子都是听你安排,我想自己揸一次主意.就是这种不向命运屈服的心理正正是导演要表达的,当不屈服所做的行动都失败的时候,也不要垂头丧气,正如结尾的纸巾开花了一样, 希望永存,”一阵会好天嘅”! 附: 熟悉的名字 又见邵音音,在片中饰演自闭少年的婆婆.还有摄影师柯星沛,导演很多浪漫的构图都是敬他的手拍摄的.之所以提及这两个,是因为彭浩翔以前做新晋导演的时候拍得第一部片,也是我迄今自喜欢的片,也用了这两个人.当时看《买凶拍人》,尤其听了导演自解说音轨,说邵音音是很专业敬业的演员,可是《买》中戏份少了些,现在得见这么多戏份,果然演出精彩. 张国强,哈哈,真的很久不见了,以前在TVB拍很多片的,最近2年几乎没有音讯,现在又见到他,还是在大银幕中,比TVB好多了.大家不记得他吗?就是陈浩民版《天龙八部》里面的那个慕容复. 泰迪罗宾前面致敬过不说了,关宝慧,楼南光这些经常做客串大临记的也不说了.李丽珍却不得不说,一开始见到这位金马影后,以为可以欣赏到影后的新作,岂料两下就跳楼死了,原来是客串的.不过那仅有的几下露面都真的诠释得很到位,真为她以前拍过露点三级片而觉得可惜.
首先,我得承認我並不是一個好的觀影者和讀者,有些書看了不足三分之一就被我安靜插回書櫃,有時假如電影悶的話,我可能會3年之後再拿出來重溫未看完的下 半段,,譬如岩井俊二的《情書》,也可能如空置在抽屜的工具,扔進去就一直躺在暗無天日的櫃子里。
幸好,野良犬並沒有被我擱置很久,我還是拿出來看了。
作 為郭子健初出道的電影,這一部電影是一部非常私人化的創作,裏面的故事有很多導演個人化經歷交匯融化在電影中,所以,電影擺了很多導演個人的私貨在裏面, 還記得《低俗喜劇》裏面那個“黑仔達”,開始說的是《官人我要》,就在杜汶澤飾演的監製暈倒之後,導演又開始陽奉陰違地拍他自己最喜歡的《阿爾蓋達》,有 時候,創作是很私人的東西,但怎麼在商業和個人之中找到平衡點,我想只有杜琪峰才是個中翹楚,但他在進行私人創作化的同時也拍了很多商業電影。
當然前提是你是大導演,當你擁有一定的話語權和聲望,你可以說很多自己的東西,就像斯皮爾伯格,當他名成利就,理所當然就不是在跟你簡單講故事,他可以拍他自己想感 興趣的故事,而後反饋觀眾。
故事中的主角陳奕迅是個江湖的小混混,父母雙亡,居無定所,朝不保夕,穩朝唔得晚,靠在一個“大哥”曾志偉的門下,做一下接應,賺兩個快錢,以求養家糊口,是的,我們存活於世間就是想辦法怎麼生存下去,而生存的先決條件就是利用自己身上的資源去換取物資,片中的陳奕迅如同野狗一般爲了生存地在生活。
一天接到“大哥”的命令,潛入學校,找尋一個林志宏的小孩,(他父親是二十年前殺了陳奕迅幫派的大哥,現在想要綁架他來報仇),而 這個小孩也很奇特,不講話,經常就是和班上同學打架,成績也是一塌糊塗,連最基本的乘法表都不知道。
而就是因為一次無意間,陳奕迅潛入教務室被林志宏看 見,然後就謊稱自己是臥底,是進來抓壞人的,兩人的信任就這樣建立,一樣的身世,一樣的遭遇,特別容易使兩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產生認同感,他們很快就建立友誼,成為朋友。
觀影之前,由于一直有听郭子健電臺訪談节目,聽他講起當年會考放榜的往事,当中就有講起了這個故事與他的聯繫,當年中五的郭子健,原本一個語文作文滿分,繪畫滿分,在中五會考的居然全不及格,會考成績極不理想,幾乎都沒有學校可以收,基本可以說是沒書可讀,經歷一段時間找學校,差到基本連野雞學校、夜校都不“收貨”, 經過一段渾渾噩噩的生活之後,終究是沒學校收容,只能每天在家求神看相,书中所言看到自己一生勞碌,貧苦一世,再加上会考成績打击,不斷否定自己,懷疑自己是不是白癡,每天都是在極抑郁的生活中反问自己:我還有什麽用?
在遊離浪蕩一段時間之後,終於還是被他的一位中學老師“大鼻”叫到他的補習班去幫忙打雜和補習,在那裡遇见一位做打雜的女孩并暗戀别人,據說這就是《野.良犬》林苑饰演那位女老師的原型,在補習学校補習自己的英語之餘,他還兼職老師幫忙去教一些小學的學生,就是在那裡,他遇見了那位和林志宏一樣的學生,只會指手畫腳,測驗不及格,而且經常撩事斗非,拿零分更是家常便飯,不知是不是有種被世界背離的感覺,郭子健在盡力教導他的同時,也經常與那位學生交流和溝通,并因此把自己本身陰霾放下,終於一次測驗那位學生得到了10分,他們兩個都非常高興,在送那個學生回家的途中兩人互相玩逗對方,而且一路非常開心,經過這次郭子健終於明白,就算命運對我如何殘酷,對我如何不公,即使是上天玩弄我也好,但是憑藉著我這一點的努力,從這個小孩身上開始,這世界會因為我這一絲絲的努力會產生些微的改變,至少,我雖說不是令他可以拿滿分,但至少可以拿到10分、20分,也是一種進步,那我也算是為世界做了一些東西,如此說來考試的事,對我又有什麽影響?
我就算我是一個廢人也好,命運對我一再撥弄,我這一絲絲努力的改變在這個小孩身上即使微不足道,我也算是為這個世界做了一點點的事。
我們人生很多時候都會像電影中的主角,不知道自己活著為何,有什麽作用,從小聽著社會主義接班人,祖國花朵這些看上去很美的讚歌,長大之後,我們遭遇挫折,我們明白現實的殘忍,我們該如何去找尋自己的理想,自己想做什麽,我們活的不如意、不順利,覺得生命沒有意義,我們對這個世界還有什麽作用?
這個答案《野. 良犬》給了我們一些啟示,就像最後,陳奕迅追尋自己內心的決定回去幫助林志宏而放棄跑路時對曾志偉說的那句話:從前都是你幫我決定的,今天我想自己去決定怎麼走。
當陳奕迅回到學校靜靜聆聽著林志宏唱給他的那首歌,歌詞中you light up my life ,you give me hope,to carry on。
個人的努力或許微不足道,但我們希望憑借這一點微弱的光照亮自己的生命,也可以照亮別人的生命那些黑暗孤獨的時刻。
因為一個念頭,爲了實現自己的電影夢,郭子健24歲毅然放棄收入不俗而且穩定的工作,毅然決然地投身進他夢寐以求的電影圈,由低做起,場記、編劇、副導演,終於在前輩曾志偉的賞識提攜下,執導他第一部電影《野良 犬》。
也许,世界或許不會因為我們而改變,但是我希望因為我的一點努力,而令世界有不一樣的色彩,就如同陳奕迅一樣決定了自己的路,然後微笑踏步前行。
畫面中的場景,燈光都極壓抑,如同殘酷童話物語的結局,陳奕迅無聲地死在那片草地,略顯傷感,而林志宏終於在那片和陳奕迅丟滿紙團的草地,看到紙團花開的時候,父親也如母親所說的如約歸來。
林子祥、曾志偉、李麗珍,這些配角的出色演出都很好地撐起了這部戲。
如果你瞭解郭子健這是一部非常私人化的電影,假如 你不喜歡,可能只是你不夠瞭解他。
这部片子5颗星的推荐。
很久没有看完片子不想去睡觉的感觉了,于是在这里找到了。。。。
莫名的有爱,从开头便喜欢这种风格。
可能与我一直喜欢陈奕迅也有关系,喜欢他的歌,喜欢他的人,喜欢他演这个片子的感觉。。。
于是便先入为主的有了爱?
于是便爱屋及乌了么?
要说不满意的地方可能是从林志宏爸爸出现开始,不喜欢这个角色形象,也可能是我预感到他将取代或破坏掉什么,虽然我一直觉得悲伤悲伤的结尾更有味道,但毕竟我心却终不所愿啊。。
看完仍不想睡,于是去找它的东西,才知道是07年的片子,而我却完全不知道。。。
又知道他是小成本电影。
的确可以说它拍的有那么点粗糙,完全抵不过之前看的什么朗读者,本杰明巴顿奇事来的夺目。。。
但是就是让我感动,会和陈奕迅一起笑,会看到林志宏拖着他的时候心酸的哭,会看到他说起码快乐的过一个圣诞节而欣慰,也会合着不会的唱的歌边哭边唱起来。。。
也许就是因为有那么些许粗糙,我才觉的真实,像我自己,像我自己的生活,不是那么完美的漂亮的,不像被刻意修饰的。。。
永远可以打动我的悲剧,而且这悲的有那么点戏剧!
他们互开一枪,死掉就算了,还能欣慰的看一眼林志宏,这本可以是个英雄式的死亡,亦或让我接受的圆满的悲情,可却必须这样逆转一下么?
亲手在美丽的人和爱情上射上那一枪么?
虽然我并不那么欣赏这部片子里的爱情,虽然很多故事的浪漫都是为了一个女人,(也许是这里女主角演技让我欠缺喜爱)但我的确是更看重陈满堆和小家伙林志宏之间的细微感觉,那种信任,那种无声的大爱。
当他拼死拖住陈满堆的时候,我只能说也许只有小孩子还那么直接与真诚了!!
虽然陈满堆死时似乎惦念的更多的是那爱情吧。?
而现实的是,小男孩不知道他为什么消失了,他见到花开的笑,见到爸爸的笑,更让陈满堆死的让我难过。。
但是在主人公方面,陈满堆结束了浑浑噩噩的一生,有了自己的决定,用一种结束换来林志宏新的开始,不失为一种伟大。
我们也曾追求过这样的伟大么?
在这里看了一个热的评,(人家总是写的比我的精悍而动人,我在这啰嗦什么?
)里有一句话我很难过,“他或许会疑惑他怎么从此消失不见,但疑惑着疑惑着,也就丢失在了记忆的潮汐里。
”对于一个小孩子,他能记得什么?
或许多年后他只记得一种快乐感觉,或是一个模糊的名字,甚至连长相都不在清晰。。。。
可这仅存的记忆是一个人的终结,让我心痛,真不知是该为陈满堆惋惜,还是悲哀,亦或他实现价值而欣慰了。。。
女主角,号称环球影视新的玉女掌门。
前几个是谁我也没搞明白。
这个小女子还不错似乎。
要是长头发就更能符合我对玉女掌门的定义了。
白净倒是够了。
其实我心里面一直希望有这样一间小房子。
用破旧的木头或者车厢的后座搭起。
旁边用碎布塞的密密麻麻,还有小盆栽和绿色植物,余下的空间只够放上一张床,左右都能够到让人安心的杂物。
那会是一个炎热的夏天。
常常有倾盆的雨下在失语的童年里。
雨停过后温润的窒息。
在绝望里面常常会有,那有什么大不了的想法。
却是温暖的事物让人失却了勇气。
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懦弱起来的。
其实如果都没有希望的话。
哪里又会知道什么叫做绝望呢?
失语者的世界常常都是绮丽的,因为那些丧失了出口的句子要找到一个空间。
我也向往金色的旋转木马,总觉得那样的流光溢彩里有幸福的痕迹。
然而幸福是一把左轮手枪。
那里面有深刻的绝望倾斜而出。
我想,林志宏长大以后会成为怎样一个人呢,会变得像堆一样沉默又聒噪吗?
还是因为堆付出的生命终于可以被阳光照射?
堆懵懂地生活了那么多年,好像只是为了在最后一刻要发现自己真的活过,我那么那么理解他说起码快乐过一个圣诞节,我在他奔跑的笑容里面泪流满面。
起码快乐过××一段时间。
是经常会这样想的吧。
我没有办法敌过上帝的安排。
那么也不想挣扎。
好像这样就不需要去想未来会怎样。
肆意的快乐里面是末世的绝望。
故事的最后我在想要不要那么残忍呢,是不是那么残忍呢,堆和人同时举枪的时候我甚至松了一口气,这样充满价值的死亡,应该很美是不是,甚至在他重新站起的一度,我怀疑这难道是一个Happy Ending?
可终究,导演像是上帝一般,主导了一场烂俗的结尾。
你看,被互相爱着的人,在通往幸福前的那一刻,扣错了扳机。
生活,也往往似这般的缺乏创意。
但其实,为什么要同情为什么要悲伤。
死亡。
是最最平等和美丽的事情。
这样想想,心里便充满了勇气。
他笑了。
花开的时候爸爸回来了。
他不知道他笑出来的代价,是那一个人的生命。
他或许会疑惑他怎么从此消失不见,但疑惑着疑惑着,也就丢失在了记忆的潮汐里。
这样一个黑色的童话。
精灵按住你的嘴要你不许说。
于是那渐渐成为了失语的童年的秘密,剩下偶尔闪回的片段里湿润窒息的冬季,有着强烈的存在感。
是幸福的绝望和绝望的幸福。
你辨不清,那是归属的终点,还是逃离的起点。
我喜欢这样灰暗的故事。
那里面有细碎的温暖。
我常常想我的人生大概不是它看上去那么明媚的样子。
会不会是记忆中潮湿阴暗的角落而不是明媚的阳光里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力量。
就像林志宏的十二岁。
那时候我对谁敬过礼。
谁走入我心里。
用生命捍卫过已经被遗忘的小事。
却留下了温暖伴我长成了今天的样子。
所以缺乏安全感的我。
偏偏要在电闪雷鸣的天气里。
在谁的气息里,才睡得安稳。
片名跟黑泽明的经典只差一个标点,不过全无关系,完全是原创的剧本。
野狗,在人们眼中代表着流浪,无家可归。
两个从小失去家庭温暖的人,相互依偎,就像两只在荒野中的野狗相互取暖一样。
影片的前1小时是快乐的,尽管他们失去了家庭的爱,但是他们毕竟找到了彼此。
但是,经验告诉我,快乐总是短暂的,前面越快乐,后面越痛苦。
果然,一个多雨的圣诞夜,剧情臻至高潮。
一曲“You Light Up My Life”中,所有人都有了一个归宿。
他们悄悄的出现,又悄悄的消失。
毕竟,谁又会在乎一只野狗呢?
当然,影片是给人以希望的,明天,天就晴了。
总的来说,剧本不错,就是女老师的身份编的太突兀了,为了追求戏剧效果而忽视了一些逻辑问题。
Eason在片中的表演是上档次的,他身上有香港人的特质——草根。
不变的乱发,坚定的眼神,温柔的关怀。
衷心希望他能获得表演上的肯定。
好看的电影,从海报里就给了我惊喜
我想讲的是导演,你这部片子的名字就很容易引起争议了,与亚洲传奇导演“黑泽明”的野良犬名字一模一样。剧情把黑泽明版本的警察深入贫民街头寻枪,改成了黑社会古惑仔深入学校寻黑帮头子的儿子。原版盗贼的女朋友。这个版变成了学校老师。摆明的溶梗啦。。。
普通
有时候。爱就是这么简单
B国语
没人说这个小朋友很有灵气嘛
有点玄
要不是看第十放映室还真忘了看过这电影了
不够充分的表达,虽然是比较细腻而惨淡的情感。力度又不够,故事其实算一般。最后的张老师射杀阿堆的动作设计很不合理,如果说张老师蹲点那么久都没有发现阿堆闯进来的话,那个这个画面应该跳出来,也许会比较好一点。
剧情没多大意思,不过陈奕迅演的好
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
一些不完美,一些感动。
看了这两部电影,突然有些感慨,似乎还是喜欢看香港电影一些,最近看了太多外国电影,大都没有香港电影叙事性强,看起来连贯和引人入胜。并不是说这两部电影有多么多么的好,只是依稀看到了香港电影复兴的希望,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香港电影中总是不乏很有味道的女人。
电影的细节做得很到位,好像这是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有潜力! 其中E神的表演也很不错,结局十足让人意外,我可怜的E神...
三颗星都给eason的胡子。。。。。这是部喜剧。。。。。看疯了我,每到感人情节全部笑场!!!
陈奕迅是天生的表演者。
不是有陈奕迅我才不看
导演的处女作 所以给个五星
another daydream
很不喜欢女主,蹩脚的广东话,死猪一样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