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 互聯網把全世界連繫在一起,其壞影響似乎也遍及全球。
《斷了線》(Disconnect)也是從青少年一代在網絡世界的行為切入,卻不僅把青少年當「問題」來治理,藉此鞏固成年人的既有權力。
「下一代」總是在「上一代」的主導下被塑造出來的。
《斷》指出的其實是社會裡的信任問題,而牽涉互聯網的問題只是表徵。
《斷》裡有一家人同枱用膳,兒子只顧盯著智能電話的場面。
《斷》的兒子詰問:「爸爸也在做一樣的事情啊!
」父親辯說那是工作需要。
可憐兒子在網上交的唯一「朋友」卻是惡作劇,使他萬念俱灰而自殺。
比「網癮」更深一層的是面對面的人倫早已分崩離析。
按社會規範而「應份」的人際關係裡──父子之間、夫妻之間、同學之間,以及記者和資料來源之間的信任一一瓦解。
那些人(不只青少年)渴求跟他人互相了解、互相關心、互相信任,最後卻被出賣和遺棄,對信任和認同的需求只能在互聯網上尋求,那怕那會冒更大的風險:洩漏私隱、受騙、成為別人洩慾的商品,或成為出賣別人的另一個騙子──讓人際創傷延續下去。
《斷》對社會最強力的諷刺,是它所描寫的幾個失信於人成年人角色,分別是律師、記者和警探/偵探這些在其他電影中通常是英雄的人物,是社會規範的標記;這些職業讓他們比其他人掌握到更多別人的私隱和信任,但電影卻把這些形象摧毁,最後只能訴諸暴力,意味著其所代表的社會規範也在瓦解之中。
(原載於am730,2013年07月18日)
以为已经标记这个电影了,原来还没有!
想给四星半,因为很感动。
如今虚拟生活不断丰富,只需要有网络(和VPN)就能联通世界。
现实生活却因物质的匮乏而骨感得可怕。
难怪人们都藏身于网络中寻找归属感。
因为内向,渴望与人们交流渴望得到认可却很难说出口。
从21岁到24岁我曾一度沉迷网络聊天,网络中的我幽默风趣,开朗坦率,差点就骗过了自己。
那时的我以为网上的人事物才是我的生活,喜怒哀乐全靠那根网线连接。
但是后来因为和太多人聊天,他们不知道我的外表,有喜欢我的有不喜欢我的,有正常的有奇葩的。
渐渐地我的自卑和讨好型人格好像被治好了一些但是也更为社恐。
开始工作后,生活丰满起来了便渐渐disconnect了。
几年的友谊只要短线一个月便不复存在,这就是网络的江湖。
网络随时都在却无法不离不弃;亲友不离不弃但无法随时待命。
虽然我现在断线了,但感谢网络陪我度过了我迟来的青春期,还带来了我的老公,这也算是从网络走向现实的延续吧。
很喜欢女记者和男孩的线,还因此喜欢上片尾那首曲子,Jónsi的Tornado和钢琴部分,反复看了结尾部分很多遍。
结尾反而是全片的高潮,让人回味无穷。
断线是一个网络诞生后才有的词汇,可以引申为失联,但影片本身所表达的主题并不是与网络断线,而恰恰是因为与网络的连线,才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疏离,断线。
影片以一种多线叙事的手法推进剧情,看似杂乱无章,其实别有用心,三个故事里的人物生活中难有交涉,通过网络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社交网络”线里的舆论压力压垮了一个年轻的生命,“网络色情”线里究竟是谁利用了谁的思考,“聊天交友”线里网络的沟通比现实更有效。
网络,顾名思义,宛如一张巨大的网,可以牵动社会所有细微角落的情感,而忽视了近距离交流的方式,影片里将这种沟通的缺乏造成的后果刻画的深入人心,我们在利用网络优势的同时,不觉间也在间接承受着它的缺陷,而这种缺陷,是无法挽回的。
故事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与生活断线的情况,有在学校里特立独行,与友情断线的男孩;有在生活中因一段悲伤而渐行渐远,与爱情断线的夫妻;有忙于事业,疏远子女,与亲情断线的父母。
这些现象无一不是再平凡不过的事,影片真正的有力不在于对沉稳的叙事,而是情绪爆发后的冷静。
在这个网络覆盖,生活麻木的世界,我们只有在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时,才会真正罢手,无论是欺凌,背叛或是愤怒,我们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只在事后才会后悔和反思,而这已经不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趋势,一种人情逐渐冰冷的趋势。
几条线纵横交错,虚拟世界的空旷与真实现实的失控,对比拿捏的十分精准,从事态正常到逐渐升温,从网络背后的虚假渴望到社会的贪婪欲望,比起犯罪,更似一场救赎,明白帮助与利用的差别,懂得克制与收手的,学会放手与宽容。
或许故事承载着网络,依附着网络,主旨仅是生活中情感线的缺失,深层面挖掘了人性的复杂与卑微,而社会组成的基础就是人们的相互交汇与沟通,这一连接的淡化才是痛苦日益增生的罪魁祸首。
以各种小事彰显一个复杂的世界,从底层触发所有阶层的悲哀,使得影片显得真实可怕,而观影后可以令人深思现状,也是影片的精髓之处。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蔚蓝深影”,有经典,有冷门,有高分,有热门,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分享!
准确地说,我是从Sigur Ros开始好好看这部电影的。
当整个社会变得浮躁,慢节奏的电影很难脱颖而出。
很庆幸在2015年盛夏,我坐在餐桌前,没有顾上吃我好吃的芦笋、黄花菜,看了这部电影。
叙事手法普通的三段故事:记者和网络色情工作者,律师儿子和警察儿子,日渐冷漠的夫妻。
初看以为DISCONNECT是要讲述一个断网后的误会故事,直到Ben自杀,擅长梳理逻辑和事物联系的律师父亲在看完儿子的脸书后,问妻子:"Did you know that his favorite book was White Noise"?这句话让我伤心。
这个世界上有数十亿的父母亲,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喜欢吃辣还是吃甜喜欢穿红色还是蓝色喜欢早起还是晚睡喜欢打游戏还是逛街,这些显而易见的东西。
如同养狗养猫知道它喜欢几点起来尿尿,喜欢吃什么口味,喜欢趴着睡还是侧着睡一样。
他爱读的书,爱听的音乐,爱看的电影,他的好朋友,他的梦想……这些区别于动物的内心的东西却无人问津。
中国的媒体通过电影、电视剧甚至综艺节目数次反映网瘾少年的故事,无一不是批判网络和年轻人本身。
是不是我们的社会已经害怕将问题归咎于可怕的人际关系?
我曾经见过无数次中国父母认为多个人多双筷子的教育观念,以及大量年轻男女为了按部就班甚至有一部分人只是为了给自己错误过的父母和亲戚朋友一个交代而毫无准备地结婚生子。
千百年地循环下去。
我们丝毫不为自己的自私和不负责任结婚生子而羞耻,我们将这美其名曰为“正常”。
律师父亲沉醉于找到自己儿子自杀的原因,找出那个导火索。
直到母亲愤怒又伤心地问他:"What? So you have someone to blame? And then, is he gonna wake up?"他静静地坐在那里,他知道除此以外,他什么都做不了。
It's too late.发现Ben自杀的姐姐在父母讨论Ben的朋友的时候,陷入了崩溃。
她意识到自己在过去对Ben的伤害,在同一所学校的姐姐,和其他人一样,认为自己的弟弟是个怪物,疏远他,甚至嘲笑他。
"Who gives a shit about Jessica! All you care about is making yourself feel less guilty! I'm the one who cut him down! And I knew that he didn't have any friends! I didn't do anything! And people made fun of him!"沉默寡言的少年,背着吉他,带着头戴式耳机。
在这个冷漠的世界感受不到爱,在家里感受不到关心,他甚至认为自己是收养的。
直到他选择在激烈的音乐声中上吊结束自己的年轻的生命。
这是我们见过的所有年轻的悲剧共同的原因。
女记者对失足青年Kyle经历了接近-利用-认识-拯救的心路历程,直到最终她认为放弃了工作和社会地位,前去救他。
年轻又单纯地Kyle想和她在一起,而她说你太年轻了。
他问那我不年轻就会不一样吗。
你看,最单纯的人往往最容易看到事物的本质。
我们本来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你一直都只是想利用我,到后面也只是同情我,从来就不是爱。
而我要的,是爱。
哈维开车载他离开,他伤心地对她说:"You're the one who exploits people! You exploited me!"这不正是成年人世界对每个孩子的欺骗、利用和伤害吗?
我们太容易找到一个伪善的理由来逃脱自己的责任,我们难道不知道自己这是这个残酷冷漠世界的有力帮手吗?
因为我们想要保护自己,因为我们希望自己爱的人过得好,因为我们想要快乐,因为我们想要不付出获得更多……这些真的可以成为我们割舍掉自己柔软心脏的理由吗?
准确地说,DISCONNECT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爱的断线,只是借助了网络这个媒介而已。
这些年,我常常想,如果人生可以重新誊写一次,该多好。
后来我明白,即使誊写一百次,也会有一百个不同的遗憾吧。
柔软而善良的灵魂已经死去了。
作为父母,应多关心子女;作为情侣,应多关心另一半;作为社会一员,应多关心弱势群体。
人类本源存在于这些相互交织的关系网,谁敢断言谁和自己就没有半点关联?
Disconnect并非指“网络断线”,应是人与人之间出现的这些断层。
也许你的孩子孤立自闭,你的丈夫正遭遇人生低谷,你的朋友对生活感到绝望;如果你不去修补,不朝他们内心深处伸出手去,那么,或许“Disconnected” 就是你现在所谓的生活状态!
电影小众却是佳作,音乐尤佳。
标题有点装逼,但是是实话。
《断线》就是这样一部电影,看完没有硬伤,让人不觉陈旧。
最近看了两部电影有这样的感觉,一部是皮特主演的打丧失的末日之战,一步就是断线。
两部相比,断线做得更好。
社交网络的题材早就被黑镜子拍得几乎没有东西可以拍了。
黑镜子第二季里那种无力感已经把现代科技传递给我们的恐惧感夸张到极致。
断线就很聪明,从小故事入手,把人物最自然的情感作为重点,展现社交网络之外的人之间的温暖与无奈。
最难能可贵的是,电影没有草草结束,而是认真地给每个故事画上一个句号。
比如男孩对女记者的话就很引人反思,比如父亲对另一个父亲动手甚至打伤孩子就很真实,寻仇的男子得知自己跟踪的不过是另一个受伤的男人的失落与无助,都用一种最巧妙的方式跟我们诉说这个世界的温暖与真实。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很害是坏的结局,因为这样的导演是不负责任的;但我也怕它为了好的结局而圆一个好的结局,这样落了窠臼。
因此断线在这一点上做到了九十分。
当然Andrea和宝拉都是我的毒药。
作为不算脑残的粉丝,必须支持。
这部影片居然不得奥斯卡 我不服 神作 不困剧情拍摄人物刻画演技音乐搭配 都是顶级的 满分作品 这部影片我给5颗星 起码是9.5分以上的影片 全片找不出尿点 从电影一开场便能沉侵在影片之中 但又始终有 能从影片中感受到很多现实的共鸣 那种生活的无奈 困惑 艰辛 。
但因为影片的尺度问题 还是建议18+观看
虚拟的社交网络连了线,真实的人际关系却断了线。
聊天室的每句对话、脸书上的一张照片一条短片,背后隐藏着人渴望与人接触的欲望,但却分分钟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
日理万机的大律师无暇与家人相处沟通,直到儿子出事才悔恨爱得太迟;一对婚姻枯燥无味的夫妇各自在网上寻求慰藉,但网络世界何来秘密;孤僻宅男网上会女神,原来一直被玩更误堕色欲陷阱;顽童网上欺凌同学,乐极生悲;女记者为爆独家猛料,故意接近未成年色情网男模,道德界线难划清。
几条故事线纠缠交错,每个荡失于虚拟世界的主人翁,只是渴望找到与人真正的联系和沟通。
每天面对面相处的亲人,却因为种种小事不自觉变得隔膜;见不到面的网上虚拟的朋友反而更加亲切,因为彼此身份未知,所以可以坦露心声。
现实中,陌生感在虚拟世界中得到消除,穿戴上的面具在面对冰冷的机器和臆想出来的聊天对象时可以渐渐卸下,每个看似冷漠的内心都希望得到温暖的抚慰,可能现实中碍于种种不得开口,只有在那个看似和自己毫无关联的局外人的面前才能寻求安慰。
忙碌的工作、家庭的小意外,无聊的虚荣心,让家里最亲近的人找不到好的沟通途径渐渐疏远。
现代人依靠网络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空虚,满足被关爱的渴望。
距离产生美,美得让人不经意放下防备。
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地理距离,却也拉长了真心的距离。
当无谓的玩笑和蓄意的欺骗混杂在网络中袭来的时候,善于伪装的人们却很容易中招,因为太自信、太不在意,所以被搅得瞬间乱了阵脚,分不清真假。
当技术越发达,人们的生存能力就越退化,懒得花心思去维系家人爱人朋友的关系,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但是一切又都朝着相反的方向向消亡着。
当那些看似都密不可分的虚拟关系网瞬间断链的时候,能陪着你支撑下来的,还是身边最亲近的人。
人情才是真正的纽带,看不到的爱的力量维系了一切能看到的真切的每个人的心。
影片才用交叉叙述的方式,几个独立的故事又因种种相互关联,分别叙述,时有交叉,杂而不乱。
导演很好的把握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绪表达,那种隐隐的淡淡的忧伤贯穿始终,时刻敲打观影人的内心。
电影的配乐也非常棒,主旋律用提琴徐徐带出,那种剪不断理不清的复杂情绪瞬间被带到极点,在听觉上塑造了一个阴阴的微凉的混暗场景,非常极致。
附上电影原声乐的视听网址:Disconnect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http://www.xiami.com/album/1466716006?spm=a1z1s.3521873.23310065.23.7SYuUM
放了三个故事,一个新闻编辑想搞点大新闻,然后就在网上找到了一个裸聊少年,少年为了多赚点钱,就同意视频,然后女主提出采访他,开始不愿意,后来想通了就愿意了,采访完之后,女主得到了肯定,但是男主幻想着女主能带他过新的生活,但是没有,反而被FBI盯上了,男主把地址给他之后,他们的窝点就被人查了,男主很失望,最后女主去找他,也没有结果 第二个是两兄弟,调皮捣蛋,然后申请了一个女的账号,调戏学校一个自闭的男孩还发了网上的裸照,让男主也发,然后男主发了,但是两兄弟,把照片发到学校网站上了,然后自闭男孩上吊了,虽然被救下,但是可能永远信不过来了,然后两兄弟很害怕,一个男孩还去医院看自闭症男孩,还遇见了他爸,然后聊了一段时间,回家之后自闭症他爸发现不对,男孩没有这个朋友,两兄弟准备用他爸的电脑把记录清空,最后被他爸发现了,但是他爸还是帮他清空了,最后男孩的爸爸还是查到了这个人,然后去男孩家里找他,然后两个男的打起来了,最后也没说怎么样 第三个是一对夫妻,一个在网上赌博,女主在网上和人聊天,一天男主的信用卡被人盗刷了,然后两个人就开始追查凶手,侦探把女主的聊天记录全都拿出来了,还给男主看了,男主很生气,最后找到一个嫌疑人,但是说这个人也是被害者,而且后来发现这个嫌疑人,还是女主在网上聊天的人,然后男主非常伤心。
非常一般 每段故事都似曾相识
觉得结尾没结干净,再后面呢???
线下的生活才会如此真实。
有些桥段挺老套的,不过还行,小男孩是supernatural年轻时的sam吧,这个小演员很入戏,相当有前途
“所有我爱的东西,都在这个房间里” 令人心碎而忧伤的故事。三段线索缓慢交织由破碎到毁灭,还好最后所有心结都能化解,这才是生活继续下去的意义。“爱的奴隶”男孩看的人心疼死…社交网络深似海,网上交友需谨慎。年度容易忽视的好电影。
不知何时起我们对互联网上一个个ID和头像倾注了太多热情和信任,现实世界反而变得格格不入;因为连线,所以断线。其实电影的局部大于整体,因每个碎片都很漂亮,拼在一起反而凌乱。PS:Marc Jacobs只在里面打了几个酱油就叫苦连天说这辈子再也不拍电影了~
虽然认识到了一些以前被忽略的东西, 但是依然都没有改变现状好吧.
看完电影真的觉得一般般,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且在互联网时代很常见。但越是简单的故事越难拍好啊,所以我是真不知道这电影好在哪里,故事穿插讲述一般般,拍摄手法一般般,而且每个角色都会有很多很靠近镜头的“大头镜头”,干嘛,突出人物内心啊?
boring
哭了,我爱的一切就在屋子里
这不错的题材但是后半段的恶俗真情事务所剧情真是。。。
总感觉缺少点共鸣。更喜欢类似结构的《撞车》和《迷情站台》。
各种一般般
把疏离世界看成了琉璃世界,我说看完了这缤纷到底在哪呢~我不觉得所谓多线就非得有惊艳交叉才可谓之牛逼,也不觉得非得有神来剪辑才算得上入流~本片踏踏实实滴着眼于四条朴实却波澜的被网线扯断的感情线,因为浅显所以凝练,因为生活所及所以感慨颇丰,结尾不明媚却更有味,不戏剧化却更动人~
导演: 亨利·亚历克斯·鲁宾编剧: 安德鲁·斯特恩主演: 杰森·贝特曼 / 霍普·戴维斯 / 弗兰克·格里罗 / 宝拉·巴顿 / 安德丽亚·瑞斯波罗格 / 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年度最被忽视好片!
有那么一点黑镜的影子,亮点是后面的慢镜头。
把四个悲剧糅合在一起,却丝毫没有做作或过分渲染的感情。多线叙述的佳作。
黑镜电影版。黑互联网也就这几招吧,人性本来如此怪媒介干嘛。
从始至终缺少张力
扯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