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同学,化名小梅,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我清晰地记得她的笔记本,她会在课后,考试前,把知识点重新整理一遍在本子上,还用荧光笔标明重点。
但是以她一流的认真程度,总是得不到一流的成绩。
可能是对知识点的理解浮于表面,背诵所有的定理和公式,做题的时候却想不到用哪个。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想到了她,感觉是她写出来的,三段论的作文。
她读到“假如___"这个半命题作文时,迅速理解了题意,设立了一个虚拟的世界观,虚构了死神君,取了一个吸引眼球的名字,读了这个题目,完全想不到题材是什么,加分!
死神君对得了绝症的男主说,我向你提供一向交易,让一样东西从世界上消失,然后你能多活一天。
然后,小梅用三段分别讲述爱情,友情和亲情,层层递进,告诉我们要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爱情:假如电话消失她先是描写了一段美好的爱情,女主因为打错电话而认识了男主,男主害羞,在约会时话很少,但是在电话里却能轻松又随意,讲很多话,总是煲电话粥到太晚,以致于白天约会的时候,坐在电车上就睡着了,仿佛白天的约会的目的就是为了晚上在电话里聊天。
然后,死神君让电话消失了,电话这样东西从始至终就没在世界上出现过,因此男女主也没有相遇。
女主想看陌生人一样看着男主。
友情:假如电影消失亲情:假如猫消失以上是之后两段的小标题,不想再剧透了(不想写总结,好无聊)。
最后,男主明白了亲情的重要性,选择不让猫消失,当然,死神君让消失的电话和电影都回来了,恋人,朋友和男主也不再是陌生人了,在轻快的音乐中,男主仿佛得到了新生,骑着小单车往远方去了。
思想倾向,积极向上,行文合情入理,我觉得小梅能被评为一等卷。
这是一篇优秀作文,但是不妨碍我在电影院里看得哈欠连天。
情绪,节奏,台词,世界观,全都不对。
我不明白为什么恋人看到他们两人共同的朋友死在车祸中后,说“如果我死了,谁来为我哭泣呢“,然后就分手了;我不明白,为什么男主看到他母亲在医院里痛得死去活来,医生要给她打镇痛剂的时候,他冲出去找猫咪了;有时候节奏很慢,有时候却急匆匆地切换到下一个场景;男主与父亲在母亲病床边上对话时,我想拍死配乐的,我总是觉得导演企图用配乐强行把观众代入一种情绪中,而忽视了这些事件中人物该有的情绪,比如悲伤。
还有“假如”这个设定,这根本不叫世界观。
假如猫消失了,老鼠会不会泛滥,酿成鼠灾?
假如猫消失了,父亲母亲会像朋友不认识男主一样,也和男主成为陌生人嘛?
如果父母不认识男主,也许男主从来没有被生出来过?
所以这个设定,不能成为世界观,不会让观众代入情感,注定观众像阅读作文一样麻木地观看电影。
2016.06.15 上海电影节 大光明电影院p.s. 听说几天前同一个电影院里放映《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放映厅哭成追悼会。
羡慕抢到票的人啊。
这才叫描写亲情的电影啊。
小梅成绩一般,但是不妨碍我们成为朋友,她认真细心,聚会从来不迟到,她很适应现在的工作,幸好她没去制作电影。
今天吃早饭后我路过宣传栏的时候看到了一个讣告,上面的名字我很熟悉。
仔细确认了一下,大概3个月前我还管过他,这个人是本院职工,会有告别仪式,时间我没来得及看,屏幕就自动跳到了下一个公告。
我脑袋空空的,在风口里站了2分钟,等它跳转回来,结果时间是在昨天。
我们应该还会错过很多事情。
我们存在的意义,应该是我们与这个社会所有的关系总和,但这些关系总和也总有一天会消失,所以我终将被忘记。
现在,好好地,精彩地,努力地活着吧。
画面很赞,剧情很有创意,但是国外那段没理解在干嘛,好像主要是以好友的突然离去铺垫好好活着这一点,也不是不行,但是整体剧情是在描写跟女朋友关系联结这一段里,就特别奇怪和突兀。
与好朋友和父母的这两段挺感人的,尤其是最后结局那里看哭了。
男主走进家门的时候,就像回到了最开始一家三口的幸福模样。
那是我与这个社会关系建立的最开始,也是这一刻,男主与父亲重新建立联系的开始。
如果有一天我会从这个世界消失,我希望有可供我回忆与留恋的往昔,我也希望我可以被记得。
<图片3>禁转/禁他用如果你消失,至少我相信世界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明天。
#世界から猫が消えたなら# 简单repo(严重剧透)又是一部预告片欺骗观众的文艺片。
看完后发现估计仅有的动作片段(奔跑叫喊之类的)都减进去了。
套路啊,套路啊。
本片就是一个缓慢没啥起伏偶尔流露逗比的文艺片啊。
剧情三星,配乐6星,takeru旁白声音6星(妈蛋好温柔!
),画面4星,喵星人演技6星,主题曲4星。
一个有“如果”的世界,邮差少年被宣告绝症随时会死亡。
回家的当晚一个和自己长一样的脸的人出现说自己是”恶魔“(takeru的自攻自受play!
可以有可以有!
)然后恶魔说只要让一个东西消失就能让邮差少年多活一天,也就是所谓的等价交换。
消失的东西由恶魔来定。
恶魔选择了:电话、电影、猫。
这三样东西对应三条线路,分别是爱情、友情、亲情。
爱情线宫崎葵占海报那么大一个位置结果实力酱油,而且……宫崎葵也老了岁月感太强了。
然后爱情线路莫名其妙,完全是套路啊!
打错电话听到对方正在看的电影配乐然后剧透然后聊起来了然后成了恋人,这套路单身狗真的不懂啊(摊手)。
特别是海外旅行那段和瀑布那段,真是强行拉出主题。
宫崎葵的「生きてやれ」倒是喊得撕声竭力的。
不过友情路线特别萌。
喜欢电影的好友叫たつや,因为一直借碟给男主看所以被叫成つたや,这梗好萌好萌。
好友一直按男主的喜欢给他推荐电影。
男主问好友如果死前前一天只能看最后一部电影的话,你会看哪部?
好友回答“死前一定要看的电影什么的,根本选不出啊!
太多了!
我想我大概会在挑选电影中结束生命吧。
”感觉基友这话某种意义上真是说到心坎上了。
亲情线才真是催泪弹!
母亲绝症什么的,都是套路啊!
电影里好多人都哭了呢!
捡到的猫因为装在レタス的盒子就被取名为レタス,后面捡到装在キャベツ盒子里的猫被取名为キャベツ,这两名字笑晕我,太可爱了。
电影里面妈妈那句台词“不是人在饲养猫,而是猫在陪伴人”。
最后妈妈给儿子写的遗书里的那句「あなたの素敵なところは、ずっとありのままでいられますように。
」真是又把泪点戳爆了。
憋着没哭,结果看到那张父亲给母子拍的那张最后却因为手抖拍花的照片,还是没忍住,冷血星人眼睛也湿润。
每一个事物消失后,这件事物所产生的回忆也消失了。
生命延长了几天,却不在是自己想活的世界了。
最后男主人翁还是选择了死亡,而不选择让这些消失。
“如果我就要死了,我还有很多事没做,还有很多想后悔的事,可能没有人会因为我的死而为我哭,但是我相信我死后的明天还是不会一成不变的。
”最后在主题曲中静静等待结束。
主题曲也挺好听的,回来一查居然是个16岁新人唱的。
听着干净的声音,想想takeru逗猫的那些镜头,也就释然。
电影基本剧情沉缓,具有我厌倦的文艺片的一切元素。
不过其中偶尔穿插的一些笑点,也很让人会心一笑,吐槽此片为”脑癌绝症少年的脑洞“也是情有可原。
takeru的连着两部电影我都get不了太多点。
《BAKUMAN》和这部《世界猫》都让人觉得编剧不够给力。
只能期待下今年10月上映的《何者》了,希望能是一部超越剑心的力作。
哎……什么时候上个剧啊……<图片1>↓没拿到世界猫的宣传单,顺手拿了张《秘密》的宣传单……被颜值吸引的我……OTL
1、“恶魔”应该是不存在的,只是男主的想象或者梦,伏笔有两处,一是女主说过男主总是喜欢假设,二是男主问过大叔假如要死了会选择在哪里。
2、很多人说电影结构混乱,情节拖沓。
我觉得大部分的穿插比较合理,比如大叔那段也是为了引出对死亡的思考。
3、假如是我来选择,也不会让猫消失。
猫是活物,跟手机、电影、时钟能比吗。
阿根廷伊瓜苏瀑布电影的立足点应该是“消失”消失,就是不见了。
又从男主角突患脑癌引出“如果我明天死去了,有谁会为我伤心流泪吗”。
前面慢慢消失的 手机 电影 钟表,到后来(我误以为那天猫咪会消失)猫咪没有消失却出现在邮筒上……我当时想出来的解释是,猫咪是作为有真实生命存在的生物,不似手机电影钟表这类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存在的身外之物。
可能死神魔鬼也在生命本体年前低了头。
事实并非如此。
落脚点还是在,一种平和的心态吧。
之于人生,之于生命的终点,非违天命能够肆意苟活的。
但是,换个角度,猫咪联系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关系。
那里面包含的情愫太绵长,太隐晦,也太难割舍。
也可能是在经历一天天失去的东西(关系纽带)时之后的,心痛如斯!
明白,人生来此一遭,会有痕迹留下,会有人为你哭泣,会感念自己来过。
对主角,或者作者传递的价值观而言,这部电影还不赖。
具体手法情节台词啥的,还有待提升。
最后,快结尾的地方音乐不错。
电影《假如猫从世界消失了》中男主人公时生本来每天看电影、喂猫,每天理所当然的迎接每一个清晨。
但是因为脑瘤晚期而即将死去, 无法面对即将死亡的厄运的他和恶魔做交换,决定以牺牲某件事物为代价来多活一天,以某些东西的牺牲来收获。
而消失的事物是由恶魔所规定的。
最开始消失的是电话。
那么说你每天都看手机,但是他它只会给你带来很多烦恼。
电话是他和前女友的连。
最初前女友因为打错电话而和他结识,然后因为电话他们开始畅聊书籍、音乐和电影,开始相知、相识、相恋。
电话勾起他和前女友的感情过往。
在电话消失的最后一天,他决定给前女友有打电话。
前女友见了他,说你还是像以前一样,喜欢通过编故事来逃避问题么?他们一起回忆了过往,然后分离。
失去了关于电话的一切记忆,前女友不再记得他。
紧接着消失的是电影。
恶魔对他说,没有电影人也不会死去,电影没有什么可重要的。
男主人公反驳道“但是有些东西只能靠音乐和电影传播,它代表了我们的艺术和文化”尽管如此,主人公仍然不想死去,他还是默认了恶魔将电影消失。
电话联系的是爱情,而电影则象征着友情。
男主人公一开始和达也相遇,是因为电影。
达也曾经说过,电影是无尽的,只要电影永远存在,他们的关系也会永远联系。
达也会每天给他看一部电影,最开始推荐的是卓别林的《舞台春秋》,他说这部电影没有激烈的打斗,也没有炽烈的感情,是令人难以忘怀,非常适合你。
在电影即将消失的前一天,他要求达也跟他介绍一部在临死之前可以看的电影。
达也一开始是拒绝的,认为电影是无限的,没有任何一部电影是死之前要看。
并对他说《海上钢琴师》的经典台词——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和好的听众,你的人生就永远不会结束。
之后消失的是钟表,表和流浪的人以及他的父亲相联系。
流浪的人曾经说过,他流浪是为了逃离时间,他认为只有人类会把时间分割成分秒来束缚自己。
他和主人公情侣之间度过了美好的一段时间,但是最后却死了。
他的死对女友打击重大,女友认为即使是一个人死去,这个世界仍然会运作。
女友在瀑布下大声的哀嚎“我不要死,我要活着。
”爸爸是一个钟表修复师。
因为一些原因他始终没有和爸爸和解。
最后消失的是猫。
猫身上藏着很多和母亲一起的记忆。
回想到生菜和卷心菜,他不愿意猫消失。
到了前女友寄来的母亲的来信,心在信中表达了他对儿子的爱以及对儿子优点的认同和夸赞。
母亲对他说“你总是自己思考,然后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这些都是你的优点,我希望你的优点可以一直存在”,同时母亲表达了他是美好的存在。
然后他顿悟了,并且感谢恶魔,他对恶魔说,其实你就是我吧。
谢谢你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这多么的美好的事物。
他开始对生死有了自己的理解,认为他死去的世界仍然会和有他的世界有所不同,即使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但是那是他曾经活过、痛苦过、挣扎过的证据。
他开始平静的面对死亡。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海伦凯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同样是为了珍惜生命。
它也让我想起了史铁生的《病隙碎笔》“生病的时候,怀念那些不生病的日子,病重了时候,又怀想病轻的时光。
”我们需要珍惜生命中的美好,并且感恩当下。
这样当我们将要死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平静地面对死亡。
一些杂记手机 电影 钟表 猫1.社恐本恐表示并没有要打电话的人...没有恋人...但是如果如果珍惜的人濒危......能有一通电话无疑是缓解遗憾的良药2.哈哈哈哈这个电影发烧友好有趣,如果我也能有个这样的朋友每天给我推荐一部佳作就好了(话说格子衫是宅男的象征吗?
哈哈哈每次都是格子衫...)当达也说和电影的关系会一直维系,(暗示他们俩也会一直好下去),然后得知好友命不久矣时真的就很着急地要找到那部可以在他最后的时光观看的影片...翻得满地狼藉带着哭腔这里真的很好哭...(他失去了朋友和生活的意义——为好友选影片)(话说似乎一直在致敬春光乍泄)恶魔每次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xx比生命还重要吗?但其实不是说电影是艺术,不是说艺术比生命重要,而是没一样东西背后承载的东西,那种情感的维系那种牵绊是最重要的。
生命的意义不就是和人产生的各种牵绊吗?
没有这些,生命只是虚空。
3.钟表篇/时间篇(在讲生命的意义。
死亡。
死去,留恋的。
死去,仿佛从未存在。
“如果我从这个世界消失了,会有人为我哀悼吗”——所以我不能这样,毫无痕迹地存在。
我不要像水痕稍纵即逝,我要,至少得像石墨吧,稍微记住我久一点点。
所以,我要有作品,漫画也好,小说也好,歌曲也好。
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得精彩!!)(那个旅人说他旅游是为了逃避时间,而男主爸爸则开了一家钟表店把时间挂满了墙,或许这是爸爸的勇敢伟大之处吧,埋在时间堆里的人一世与时间正面打交道的人。
)4.是我泪点太低了吗?
还是日本电影的音乐太入人心?还是...为什么一只喵的去世,听到“妈妈”的温柔话语“终于脱离苦海了”会一阵眼酸....喵咪生菜是代表妈咪啊。
(选择猫代表家人,是因为它是陪伴自己最长时间的,空虚的家里一直因为有这一条鲜活的生命而不那么孤独,这倒有点像马有铁和贵英...相依为命...前女友,挚友,没有和自己住在一起,有羁绊但最后都还能够勉强接受释怀,但是一直陪在身边的家人,带走了就真的像抽走了灵魂.....)(母亲的伟大无私的爱,父亲的沉默的爱)哭的稀里哗啦结果被突然切到的卷心菜裹浴巾的镜头笑到,噗哈(鼻涕没忍住就笑出来了)(卡贝仔原来是父亲带来的哇,这只小猫是代表爸爸妈妈一起啊。
)我总觉得自己有早于爸妈离开的可能,或许,对我最爱最愧疚的他们,我需要考虑写一下遗书吧。
写遗书倒不是说轻生,而是考虑到这种可能性后在还能安静面对时提前准备的温柔...而因此也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少熬夜,少给自己太大压力,能健康活着是最重要的。
假如我因为什么癌去世,那在此之前,我要珍惜这不多的时光实现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还上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债。
5.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就是心魔。
和夏洛特烦恼的自卑心魔相似,只不过这里是恐惧,害怕死亡。
当心结解开,一切又恢复正常,并且能看到身边诸多美好,珍惜身边人珍惜当下珍惜生命。
这部影片把每一个镜头的坑和细节都填得很好,很流畅。
鲜活走向落幕,生命走向死亡。
最后的终极一问:组成每个人生命链条的爱情、友情、亲情以及工作,到底对于每个人意味着什么?
脱离关系的生命,最后回归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整体而言,电影的立意鲜明,直白而又通俗的讨论了生命的存在。
脑癌晚期的邮政员在还有24小时可活的背景下,只需舍弃生活中的一些东西,便可多活一天(24小时),与此同时,与这些东西有关联的记忆和情感也会一并被清除。
从电影主题的理解和接纳成本而言,确实观影不费脑。
但就故事的连续性和深度而言,不知道是因为被某平台和谐了一部分还是电影本身剪辑的问题,有些许突兀和不连贯。
每一个小单元的探讨总是戛然而止,观众的情感还在共鸣的路上,情绪也还在酝酿中时,导演便立马投入了下一个单元。
显得各个单元之间是孤立的而又因为剪辑的原因,各个单元之间总会牵扯一些其他单元的场景,导致故事不流畅,观感凌乱。
如果单纯来探讨各个被舍弃的东西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确实值得每一个人去思考。
第一个小单元:舍弃通讯工具(手机)手机=爱情。
男主因为一通打错的电话而认识了女朋友,因为这一通电话,俩人确定了恋爱关系,在电话中俩人有聊不完的话题,只可惜电话中的聊天劲头并未带到现实中。
我想这一单元是借着爱情的壳,想要讨论的是:脱离屏幕的交流,还能剩下几分纯真和欲望?
科技产品的加持,让交流变得异常简单和轻易获得;同时,正因为这种随时随地的表达,反而导致了真实环境下的失语和无话可说。
建立在电流信号中的爱情终究败在了真实环境下。
而失败的并不是科技,而是被科技遮盖的:最悦耳动听的话只能面对面的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不能脱离真实社会。
只有面对面的对话,才能够感受到对方的最真实的情绪和情感的流动,这些在屏幕上是无法完成的。
第二个单元:舍弃电影电影=朋友。
因为电影与朋友结缘,而这个朋友不是一般的朋友,是双方拥有共同的爱好,交流起来是能够触动心流的知己。
这段关系的舍弃,不仅舍弃了朋友,也舍弃了能让生活熠熠生辉的东西——爱好。
这个单元想要表达的东西有友情,爱好,艺术。
确实艺术让生活更美好,精神文明的发展离不开艺术。
只是这一个单元想要讲的东西太多了,多了就难免没有着重点,每一个都可以拿出来作为一个独立故事的点,在这个单元浓缩在了一个故事中,故显得每个点都很浅。
第三个单元:舍弃钟表钟表=父亲。
这是我看得最莫名其妙的一个单元,只能从后面消失的物品来推测,这个单元被放弃的是钟表。
而男主的父亲是开钟表店的,一生都在与时间打交道。
通过电影透露出来的几点,可以佐证男主与父亲的关系很一般,可能已经上升到了怨恨的阶段。
在男主母亲快病危时,父亲才匆匆忙忙赶来看望,其他醒着的时间却并未来过,由此推测父亲在家庭关系中,一直都在忙于工作,分配给家庭的时间是少之又少,不仅缺席了孩子的出生,也缺席了妻子最后的人生。
或许,钟表不仅代表了父亲这种角色,同时也指代了一种循规蹈矩的生活。
在日本,一个家庭的收入来源大部分来自父亲。
作为获取养家糊口资源的角色,父亲早就已经不再单纯的只是一个称呼。
其背负的责任,让这个角色要按照祖祖辈辈走过和划定的路线来生活,在时间的分配上是基本上都是工作第一,家庭第二。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句,标准的生活轨迹,减少了每个人的试错成本,是安全的庇护港湾,按照既定的轨迹前进,无需怀疑便能看到结局。
而缺点大概就是有标准便有规则,有规则便要遵守,在这个圈里,便要守规则,要妥协。
只是不明白导演既然展示了跳脱规则的逆行生活,为何又安排跳出标准生活轨迹的驴友撞死于车下,不知其用意何如?
难道他想表达的是跳脱出去的,步步危险,是无法获得长远发展的。
(此处为我的猜测)第四个单元:舍弃猫猫=母亲。
猫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它拥有生命,它的来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男主有几次在喃喃自语“如果我离开了这个世界,会有人为我难过吗?
”每个生命都想拥有独一无二的唯一性和不可替换的100%关注度,只是自然总在用它的方式告诉每一个人,没有谁的离去会让它停下驻足,它不会为任何一个生命改变。
在无数次认识到自己的弱小和普通后,总会让人失落和寂寞。
难免会怀疑活着的重量感和必要性。
放弃了猫,失去的是与母亲的链接,同时切断的也是自己的存在。
没有母亲,不可能有男主,母亲是给予他生命的人,而他生命的重量早在出生那一天就已经被认可了,父亲对着他说“谢谢,感谢他的到来”。
找回猫的那一刻,男主找回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他的生命重量是无法简单衡量的,对于那些他爱的人,爱他的人,他的存在便是意义。
至此,假如猫从这个世界消失了,假如从来没有出生过,那么所有的友情,爱情,亲情,工作这些体验都不复存在。
现在,回过头来,便可以回答生命的本质,便是活着。
这是前提是任何一切价值和意义的前提,而不管如何假设,有一层关系是无法脱离的,便是给予生命的亲子关系,只要活着了,便有了重量;只要活着了,才会有友情,爱情,工作的故事。
看过原小说,说实话电影改编得并不符合我的期待,小说中还有些很喜欢的情节被删掉了,很多细节也不一样。
小说中恶魔的服装跟男主角并不是一样的,小说中恶魔的打扮更符合恶魔这个角色本身——男主角欲望的化身。
当然这个电影还有很多可取之处,只不过表达了下跟小说不一样或者被删掉的都是我挺喜欢的情节。
电影里个人比较喜欢的一段就是电影要消失时跟他好朋友那一段,挺触动的。
电影里有很多悲剧的场景,但是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借用了每个人之口表达了生命的意义,生命就在于体验,悲伤或者喜悦,都是人生的体验,当你站在生命的终点,能够不后悔体验过这一切,悲伤也就有了意义。
顺便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配乐挺好的,配得恰到好处。
最后附上小说中很喜欢的一段话,在小说的开始写了【每消失一样东西,我的内心都会发生很大变化。
失去以后,我才第一次感受到这样东西的意义和价值。
失去以后,我才发现自己的内心一直有个黑洞,只知向外无度索取,却从未珍视过自己已经拥有的。
值得猫要消失时,我忽然发现猫身上承载着我一直苦寻的东西。
原来我一直拥有它,却从未珍视过。
】
“如果世界上不再有我,究竟会有谁为我伤心?
你会伤心吗?
”“不是人在养猫,而是猫一直陪伴在人的身边。
对吗?
”
《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如果世上不再有猫》)开篇就像是无厘头的《死亡笔记》,“恶魔”诱导脑癌将死的屌丝青年签下了续命约定,而作为交换条件的电话、电影和猫则分别对应着爱情、友情和亲情,只要让其中的一样东西消失就能让屌丝青年多活一天,而与其对应的记忆和牵绊也会同时消失。
影片后半段的反转有一种直刺灵魂的力量。
其实一切都是屌丝青年和无法接受即将死亡的自己的深度对话。
而接下来影片的各种催泪弹桥段则将一个治愈、温馨的故事慢慢拼接完整。
(几乎是“你怎么舍得,让我的泪,流向海”的节奏)好基友的终极电影原来是《海上钢琴师》,那同样是一段懦弱而勇敢、平凡而伟大、专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有一个好故事,有一个人与我分享,那么人生就不算糟糕。
” “真庆幸我喜欢看电影。
”在旅游时和女友目睹了好朋友突发意外死亡,女友对着瀑布声嘶力竭的大喊“我要活下去!
”
“不是人在养猫,而是猫一直陪伴在人的身边。
” 即将离世的母亲将儿子“托付”给了“卷心菜”,希望他们俩能够健康快乐的继续以后的人生。
父亲在海边给妻子和儿子照合影时手总是在颤抖,在忐忑不安和强颜欢笑的悲伤中按下了快门,一张模糊的照片道尽了父亲的辛酸和心痛。
“如果世上不再有猫,这个世界会有怎样的变化?
如果世上不再有我,究竟会有谁为我伤心?
如果我从世界上消失了,没能实现的梦想和心愿,或者是无法完成的事情、没做完的事情、还有后悔,肯定会有很多吧。
不过我相信,有我的世界和没我的世界肯定是不一样的。
或许只有很小很小的差别,然而正是他们,正是我存在过的证明。
是我挣扎着、烦恼着,生活过的证明。
”
影片最后,屌丝青年敞开了心扉,带着“卷心菜”一路愉快的骑行回了父亲的钟表店。
画面一转,母亲抱着初生的小家伙进门与父亲两两相望。
父亲将修好了的定情怀表交到母亲手中,然后轻轻的道了声“谢谢你”。
凝视着活力灵动的小家伙,父亲又轻轻地说道“谢谢你,来到世上。
”这样的处理方式一下子令人想起了《老师与流浪猫》、《借着雨点说爱你》、《横道世之介》、《向阳处的她》,虽然人生的结果无法改变,但若能回忆带笑,仍可算作一种幸福的离开的方式吧。
感谢有你,感恩生活。
若是有缘,就请期待下一个轮回吧。
电影的配乐与剧情的配合度相当高,片尾曲则是干净、轻灵但不乏力度。
这部电影讲了亲情、友情和爱情,感触最深的是亲情,因为父母才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在海边,爸爸给妈妈和男主照相,双手颤抖,拍下模糊的合影。配乐很赞,色调很美。
小葵到底还是打酱油的……
很好的开端,半小时就可以结尾的设定,收不住的张力局限。
画面很好看,清清亮亮的。故事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可是叙述的重心总感觉不太对,配乐也有点莫名其妙,昏昏欲睡。男演员一人分饰两角,很棒。
改得不好,节奏太慢
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但是父母注定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
从头哭到尾。。。
???
教育我们不能思维江化。
最喜欢基友那一段 可见有人愿意吃我安利对我来说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
无感 画面 风景挺好
其实是,我得了脑瘤,我开始忘记爱情,忘记友情,渐渐开始忘记亲情。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东西,一件件消失,要是从来没存在过,人们也能安然的生活,少了我的存在,世界或许完全不会改变一点点。但是那一点点羁绊,和回忆,就是我们来到世界上的小小痕迹。感谢每一个平凡的自己到来,组成这个世界。谢谢
以后不能看这种片子,看了导致西皮又开始念叨想要小猫orz
3.5 为什么要让我看这样的电影,感觉自己就是男主,矫情,但又走心。不仅是喵,时间,手机,重要是还有电影,让我们不散。
虽然的确煽情太过用力,但的确很棒。画面干净,音乐催泪,猫咪卖萌于无形。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与我们最珍视的事物紧密相连。
不如书讲的有意思,太温吞。不过影片最后好基友的眼泪却让人忍不住鼻酸。
烂片
假如我从这个世界消失了,会有人难过,会有人想念我么?这个命题让我想到好莱坞经典电影《生活多美好》,每个人、每件物品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我们和他人有各种各样的交集和回忆,手机、电影、手表然后是猫也消失了,那我们的交集还存在么?请努力生活p.s.影迷情结严重,喜欢滨田岳推荐的每部电影
每个人的存在都会让这个世界有那么一点点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