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白宫杀人事件

The Residence,白色官邸杀人事件(台),白宫往事,白宫谋杀案,府邸杀人事件

主演:乌佐·阿杜巴,吉安卡罗·埃斯波西托,兰道尔·朴,苏珊·卡莉奇·沃森,巴雷特·福,埃德温娜·芬德利·迪克森,朱丽叶特·杰弗斯,阿·米切尔,布雷特·塔克,乔迪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5

《白宫杀人事件》剧照

白宫杀人事件 剧照 NO.1白宫杀人事件 剧照 NO.2白宫杀人事件 剧照 NO.3白宫杀人事件 剧照 NO.4白宫杀人事件 剧照 NO.5白宫杀人事件 剧照 NO.6白宫杀人事件 剧照 NO.13白宫杀人事件 剧照 NO.14白宫杀人事件 剧照 NO.15白宫杀人事件 剧照 NO.16白宫杀人事件 剧照 NO.17白宫杀人事件 剧照 NO.18白宫杀人事件 剧照 NO.19白宫杀人事件 剧照 NO.20

《白宫杀人事件》长篇影评

 1 ) 多样性,是我对这部剧最好的赞美之词

这部剧绝对是我看过最为少数群体友好的电视剧之一,不同样貌的女性角色被刻画,她们不是一面的好也不是一面的坏,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展示着他们最令人厌恶且又令人喜爱的一面。

而且总统是同性恋这个设定,并不是为了多样性而增设,他和伴侣也参与在剧情中,而不像是一个脱离于剧情框架外的角色。

并且结局对于凶手的揭露方式,为剧情添加了一些扑朔迷离的感觉。

谁懂看到最后一集我还是没有一个具体的猜想,感觉每个人都很有嫌疑…剧里对某些顺直白男还有政府高层多是男性的讽刺更是一绝,而且少有的這部劇呈现了一个人的话语可能是有所隐瞒或者修饰的,他们的观点绝对不能全部相信。

流畅的剪辑让我几乎没有忘记如此繁多的人物,是一部及格的群像剧。

还有看到剧里讽刺资本主义富人也很惊喜,有钱人对于钱的欲望,是不会因为他们已经拥有大量钱财而停止的。

p.s. 作为一个在酒店工作过的人觉得很能和里面基层人员感同身受啊哈哈哈,看工作人员那么匆忙地准备真的很佩服,无理的要求,被泄愤式地责骂真的使人身不由己

 2 ) 剧中白宫建筑的描述和管家团队的描述跟真实情况是否一致?

一、白宫房间、楼层和通道的描述是否符合事实?

剧中描述根据剧集介绍和相关评论,《白宫杀人事件》强调了白宫的复杂结构,提到“132间密室”“楼上、楼下和后楼梯”等描述,展现了一个充满隐秘角落和复杂通道的权力中心。

剧集还特别提到制作团队建造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白宫复原模型”,包括实景图、剖面图和俯视图,以展示白宫的内部布局。

真实情况1. **白宫的建筑结构**: - 根据公开信息,白宫(The White House)位于华盛顿特区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是一座占地18英亩的建筑群,包含主楼(Executive Residence)、西翼(West Wing)和东翼(East Wing)。

主楼有132个房间、35个浴室、6层楼(包括地下室和夹层)、412扇门、147扇窗户、28个壁炉、8个楼梯和3部电梯。

剧中提到的“132间密室”与白宫实际房间数量一致,表明在这一数据上剧集是准确的。

- 白宫的楼层布局包括: - **地下层**:包括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设有情况室(Situation Room)、白宫食堂、储藏室等。

- **一楼(State Floor)**:用于正式活动,如国宴厅(State Dining Room)、东厅(East Room)等。

- **二楼(Second Floor)**:总统及其家人的私人居住区域,如林肯卧室(Lincoln Bedroom)、黄椭圆厅(Yellow Oval Room)。

- **三楼(Third Floor)**:主要是客房和员工宿舍。

- **西翼**:总统办公室(椭圆办公室)、内阁会议室、罗斯福室等。

- **东翼**:第一夫人办公室、访客接待处等。

- 白宫确实有复杂的通道系统,包括服务人员使用的后楼梯、地下通道和隐秘走廊,用于员工快速移动或避开公众视线。

这些通道在白宫的日常运作中至关重要,尤其是为确保总统及访客活动不被干扰2. **剧集的艺术加工**: - 虽然剧集在房间数量上准确,但“132间密室”的描述带有戏剧化色彩,暗示白宫内部充满神秘和隐秘空间。

实际上,白宫的房间多为办公室、会议室、宴会厅和居住区,所谓的“密室”更多是艺术夸张,用于营造悬疑氛围。

- 剧中提到的“楼上、楼下和后楼梯”反映了白宫的真实结构,尤其是服务人员在后楼梯和次要通道中穿梭的场景,与白宫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方式相符。

白宫的员工(如管家、厨师、维修人员)经常使用非公开区域以避免干扰正式活动。

- 剧集的“白宫复原模型”表明制作团队在视觉呈现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参考了白宫的真实布局图。

评论指出,剧集展示了白宫的剖面图和俯视图,这与现实中白宫的复杂结构相呼应。

[](https://www.sohu.com/a/880496050_122149163)真实性评估剧中对白宫房间数量(132间)和楼层、通道的描述在基本数据上符合事实,基于《白宫往事》一书的研究基础,制作团队显然参考了白宫的真实建筑结构。

然而,为了剧情需要,剧集可能夸大了某些区域的隐秘性或神秘感,如将普通房间描述为“密室”。

此外,白宫的某些区域(如地下情况室)因安全原因严格保密,剧中可能通过虚构细节填充这些未知区域。

总体而言,剧集在物理布局上较为真实,但在氛围营造上加入了戏剧化元素。

---二、白宫内部管理团队的运作与剧中描述的相似性剧中描述《白宫杀人事件》以白宫工作人员为视角,聚焦于行政、餐饮、维护等幕后团队的运作,展现了他们的复杂关系和利益冲突。

剧中提到:- **核心角色**:白宫大管家A.B.温特(由吉安卡罗·埃斯波西托饰演)是行政人员的核心,负责协调所有工作人员,几乎所有人都向他汇报。

他被描述为“稳定平衡者”,试图调和各方利益,但也因此树敌众多,最终成为谋杀案的受害者。

[](https://c.m.163.com/news/a/JST05HLL0525B035.html)- **团队动态**:剧集展现了白宫内部的等级制度和权力斗争,如副招待员因升职受阻对大管家不满、厨师因理念冲突产生矛盾、服务员因个人问题被警告等。

评论指出,剧集通过这些冲突揭示了白宫内部的“腐败和混乱”。

[](https://c.m.163.com/news/a/JST05HLL0525B035.html)- **荒诞与幽默**:剧集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呈现白宫运作,强调外交危机与琐碎事务(如洗碗工失踪、衣帽间口红渍)同等重要的荒诞感,凸显了管理团队的复杂性和混乱。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SPIKR740550A0OW.html)真实情况1. **白宫管理团队的组成**: - 白宫的幕后管理团队主要由**白宫行政办公室(White House Domestic Staff)**负责,包括管家、厨师、清洁工、维修人员、花艺师等,人数约90-100人,远少于剧中提到的“157名嫌疑人”。

这些员工负责总统及第一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国宴等活动,确保白宫运作如“瑞士钟表般精准”。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SPIKR740550A0OW.html) - **首席招待员(Chief Usher)**:剧中的A.B.温特对应现实中的首席招待员一职,这是白宫行政团队的最高负责人,直接向总统和第一夫人汇报,协调所有幕后工作。

历史上,首席招待员如尤金·艾伦(Eugene Allen,原型启发了电影《白宫管家》)确实是核心人物,需平衡各方需求。

- **等级与分工**:白宫工作人员有明确的等级制度,首席招待员之下有副招待员、厨师团队遵照《白宫管家》中的真实案例,厨师团队分为行政主厨和宴会主厨,分别负责日常餐饮和国宴。

员工之间可能存在竞争或摩擦,但公开信息中较少提及公开的激烈冲突,更多是专业化合作。

- **运作特点**:白宫的幕后团队以高效和低调著称,员工需签署保密协议,避免泄露总统或访客的隐私。

他们处理的事务范围广泛,从国宴布置到日常维护,甚至应对突发事件(如管道问题或安全警报)。

虽然工作压力大,但公开报道中很少出现剧集 karate描述的“集体发疯”或“关系户”富二代社交秘书莉莉·舒马赫的受贿行为。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UE346UJ05569VS1.html)2. **剧集的艺术加工**: - 剧中对白宫内部运作的描绘带有明显的戏剧化夸张。

例如,A.B.被描述为几乎无所不能的管理者,引发了广泛的矛盾和冲突(如受贿、酗酒问题、政务秘密泄露),这些情节更像是为了剧情张力和娱乐效果。

现实中,白宫员工的工作环境虽然高压,但更注重纪律和保密,严重冲突(如谋杀)是极端的虚构情节。

- 剧集中的“集体发疯”氛围和荒诞事件(如外交危机与洗碗工失踪案同等重要)是喜剧化的夸张,现实中白宫的运作更注重危机管理和专业分工,而非 such chaotic personal vendettas.[](https://www.163.com/dy/article/JSPIKR740550A0OW.html)相似性评估- **核心角色的真实性**:A.B.温特作为首席招待员的角色与现实中的首席招待员有一定相似性,负责协调白宫的幕后运作,但剧中的夸张权力斗争和个人动机(如谋杀因受贿或升职问题)是虚构的,旨在营造悬疑和黑色幽默效果。

现实中,首席招待员更多是行政管理者而非 a figure entangled in personal scandals.- **团队动态**:剧集放大了白宫内部的混乱和腐败,突出员工之间的竞争和怨恨。

现实中,白宫工作人员确实有等级和分工,但公开信息(如《白宫往事》)描述一个更 collaborative 和专业化的环境,强调团队 loyalty 和 duty over personal gain. 剧中的社交秘书莉莉·舒马赫因受贿而杀是典型戏剧化情节,与现实中的高度 vetted 和 scrutinized 白宫 staff 行为不符。

- **运作的荒诞感**:剧集通过荒诞情节(如国宴谋杀、毒药和伪造遗书)创造娱乐效果,与现实中的 tightly controlled 和 highly secure 白宫 environment 相比显得夸张。

[](https://c.m.163.com/news/a/JTGREEE90525B035.html)[](https://c.m.163.com/news/a/JST05HLL0525B035.html)真实性评估剧集对白宫管理团队的运作有一定基础,例如首席招待员的协调角色和员工在幕后忙碌穿梭于不同区域,但整体情节高度戏剧化。

现实中的白宫团队更注重 protocol 和 efficiency,鲜有剧中描绘的公开冲突或谋杀这样的极端事件。

剧集利用这些夸张元素来构建引人入胜的故事,而非完全反映真实运作。

---综合结论《白宫杀人事件》在白宫的物理布局(如132个房间、后楼梯等)上与现实较为吻合,尤其是得益于原著《白宫往事》的研究基础,但对房间和通道的“密室”描述和某些隐秘区域的呈现带有艺术夸张。

白宫内部管理团队的运作在剧中被戏剧化处理,突出混乱、腐败和个人动机,以增强悬疑和喜剧效果,与现实中更专业化、低调的团队运作相比有较大差异。

 3 ) 一场酣畅淋漓的推理

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如此酣畅淋漓的推理喜剧了,严格意义上讲前段时间我刚看完迷探路德维希,唐朝诡事录一二部也是推理喜剧,但显然没有这部酣畅淋漓。

我想结合这几部一起来谈谈,第一是故事背景。

背景可以悬浮,可以脱离实际,有的时候让我能忘了现实会更好。

我一直不太喜欢现代都市背景,因为闭着眼睛都能想象到一群打工人在光鲜亮丽的摩天大楼里苦命的奔波,看这种剧怕它太还原,会感到无聊,上班已经够累了,下班我不想再看别人上班;但我又怕它太不还原,“普通打工人”开着豪车住着豪宅有着总裁父母,这种完全悬浮的设定看得人如鲠在喉。

所以我往往更喜欢古代或者奇幻背景,这样的背景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难以考究的完全悬浮,设定上的相对悬浮程度便大大减小,但这并不意味着,情节设计就能完全的天马行空。

最好的例子就是唐朝诡事录第一二部,唐诡第一部是以案子本身情节的诡异而出彩,故事没有跳脱出古代背景,虽然古人的生活我们无从考证,但基本的行为逻辑和能出现在这个时代的物种观众心里还是有点数;第二部却是以物种的诡异为主基调,案子本身都很无趣,漏洞百出,物种却已经千奇百怪脱离现实,带着剧走向奇幻背景了。

我能接受古代能接受奇幻,也可以接受古代奇幻,但我不能接受背景突然由古代变成古代奇幻,举个例子这种转变就好像许三多第一季勤勤恳恳的练兵当兵王,第二季忽然能单手举坦克,左脚踩右脚上天了。

而白宫杀人事件的故事背景就十分的巧妙,它的背景是二十一世纪的大都市,可发生地却是在白宫,一个绝大多数普通人都难以接触到的地方。

故事虽然现代背景,但白宫里豪华的装潢,成群结队西装革履的管家,各国总统觥筹交错,第一先生第一夫人把酒言欢...这些与普通都市生活大相径庭的元素,让背景悬浮起来,

 4 ) 喜欢这剧的节奏

虽然沾上了悬疑,实质上是黑色幽默喜剧(政治讽刺剧?

),观影过程如沐春风,一如今天广州5月意外的秋高气爽~类似英剧《大楼谋杀案》的故事模式,开篇就死人,然后围绕这个案件展开调查。

但比《大楼》更好玩一些,因为发生在白宫,情节更为戏剧化(澳洲被黑得好惨哈哈)。

很喜欢片子的剪辑,尤其各人讲述事情发展经过恰如其分的插叙,节奏把握得太好了,音乐也很完美(比如众人提醒瑞士人厨师背上的巧克力印时没有放出声音只给了背景音乐,等到最后恍然大悟时才放出来)。

观影流畅是最大优点,编剧的幽默感也是值得表扬。

当然你要细究线索多少会觉得有些乱,但瑕不掩瑜啊,很久没这么酣畅淋漓刷剧了。

因为时间线太多以及各种罗生门版本,很贴心的给每人拍了特写,时不时还放出来让我们这些观众熟悉一下(拯救脸盲观影者!

)。

印象最深的是讲一堆人冲出门口的那个,一会五人、一会3人,一会一群人,然后AB一会跟男的讲话,一会是吵架一会是开怀大笑,哈哈哈,头要笑掉了。

(不过女主厨持刀怒吼镜头有点多了,可以删去一些)女主非常非常有魅力,怼人简单粗暴,思维快捷如闪电,对任何细节过目不忘。

不仅是观鸟狂热爱好者,对小侄子也非常贴心,那个童年找袜子故事讲得又温馨又好笑,顺带也交代了她的个性由来。

嗯,我觉得给女主加上这个观鸟的元素确实很有看头,我们总是喜欢有点怪癖的人。

而AB的个性,则是要到最后下棋时才轻描淡写的展示缘由是父亲早年的离世。

其次喜欢的是亚裔助理Edwin Park,这个角色意外的出彩呢,跟女主一唱一和就像是哼哈二将。

那个白宫对面的有名片的小男孩也是人才,伏笔一直到了THE THIRD MAN那里才用上。

倒数第二集的爱情故事也算是一个小温馨吧。

结尾我觉得有点弱。

最后凶手是谁?

不重要啦。

重要的是你观影乐趣。

出现在剧里的鸟:https://www.shondaland.com/shondaland-series/the-residence/every-bird-mentioned-in-the-residence-in-order那本书是Birds of the World

 5 ) 影评

《白宫杀人事件》是一部以美国总统刺杀为背景的惊悚电影,导演是奥利弗·斯通。

影片讲述了1963年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后,刺杀者李·哈维·奥斯瓦尔德被警方追捕的故事。

斯通导演在这部作品中展现了他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

首先,影片的剧情紧凑,节奏紧凑,让观众在紧张的氛围中跟随剧情的发展。

影片通过对刺杀事件前后的各种细节进行再现,让观众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影片中的角色塑造也非常成功,包括肯尼迪总统、刺杀者李·哈维·奥斯瓦尔德、警察局长鲍比等,都让人印象深刻。

其次,斯通导演的导演功力和演员们的表现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

在视觉效果上,影片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和慢动作,让观众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细节。

此外,影片中的配乐也非常出色,为影片增色不少。

最后,我想说的是,《白宫杀人事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历史惊悚片。

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肯尼迪总统遇刺事件的真相,还让我们看到了斯通导演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

如果你喜欢历史片,那么这部电影绝对不容错过。

 6 ) 阿加莎爱好者表示,还挺喜欢的!

But 我看完一本阿加莎只需要 2 小时,这个剧整整八集看着可真累啊。。。

但是能把真凶藏到最后一集还是挺厉害的!

特别古典的推理探案剧,因为设定在白宫,没有查监控,指纹,DNA 那一套,纯靠聊天找漏洞推理!

出场人物巨多!

每个人看着都有嫌疑!

配角之间有真爱组合!

真的太阿加莎了!

就连聪明的侦探身边,都配了一个清澈愚蠢的黑斯廷斯(FBI 探员)以下有剧透看推理小说 or 剧有个很大的 bug就是,眼瞅着进度条还没到最后,就知道肯定还有反转。

看到最后一集的时候,我几乎要认定凶手是女首席了,因为她的伏笔埋得最早,加上出场戏份多,有点联想到罗杰疑案。

结果很快就排除掉了(因为进度条还剩很久呢)接下来又指向了总统老公,我在屏幕前忍不住摇头,阿加莎从来不会刻意掩盖凶手的信息,让凶手藏在幕后。

果然很快又否定掉了,直到真凶开始声泪俱下的表演,哪哪都透着不对劲,这才水落石出。

作为一个喜剧,把真凶按在最让人讨厌的角色身上,就让观众很满意。

侦探的形象有点像之前看的英剧谜探路德维希,都是性格略古怪,加上一个非同寻常的爱好。

观鸟被拍得好酷啊!

画画水平也是一流!

包括 BGM 那种诙谐的感觉,都挺像的。

但是谜探路德维希一集一个案子,这个 8 集的长度真的让人有点疲惫,只能穿插着观鸟和听证会的戏来调节节奏。

休杰克曼的梗真的出来一次笑一次。

至于集体挪尸体给侦探造成那么多迷雾,有点像科恩的血迷宫。。

说白了推理文学和电影发展了这么多年,很难有新鲜的套路,之所以喜欢这个剧,主要就是因为浓浓的阿加莎气质(无穷无尽的 talk&从人性出发找动机) 而且表演的趣味性也很强,尤其是看到布鲁克林 99 分局出现过的 CJ 局长又演了一个不太聪明的角色,而且又有火线演员出现(大都会局长一说话那个口音立刻召唤 shiiiiiiiiiiit 的回忆,我看美剧就是在火线宇宙溜达)真的很满足!

要说漏洞的话,就是真凶在侦探离开后,竟然没想办法处理掉下毒的杯子,凶器和死者的日记,有点牵强了。

以及凶手属于临时起意杀人,尸体怎么处理难道没想过?

如果不是阴差阳错那么多人搬尸体,这个案子应该破得更轻松吧。。

最后还想说,网飞一出手,就是预算管饱的感觉,飞行视角,横切面视角看白宫真的挺爽的,虽然咱也不懂是不是真的。。

 7 ) cordelia大侦探: D

又名《不执着的观鸟爱好者不是名侦探》,大型观鸟宣传片。

每一次都在我笑点上的黑色幽默(特别是dudes joke),干净优雅且主观视角的配乐,pov转换像精巧的交互侦探小游戏,极致大与小的对比镜头转场。

节奏太好了,富有张力的戏剧,我坐在剧院座椅上对每一幕大喊bravo。

整个剧是一本tn手帐,围绕着所有人在白宫的那一晚,以各种精美方式插入观鸟、个人经历、情绪的素材夹页,有趣而生机勃勃的纷繁。

最后两集为什么要狂赚我眼泪!

群像勾勒地无比生动,迷人又天才的的cordelia和笨蛋助手edwin,一对万神庙吊坠,守序但博爱的AB。

一栋白色的big house默默见证一切,看似是享有至高地位的主体,却无法对席卷而来的乱潮做出反应,抽象的概念集合体被个人和个人组成的人们的欲望、操纵、交易塑造与侵蚀。

It was never us verses then, it was just us, and our imperfect union. That belief is what is really worth believing in。

看女性跳脱出陈规旧俗发言语不惊人死不休搅得天翻地覆太快乐,支持掀桌,cheers!

我要第二季,超想看cordelia大侦探系列!

 8 ) 我很感谢自己的耐心

当把最后一集看完,我觉得是非常完美的。

尽管之前有好多疑惑,几集的拖沓,对语言的不接受(不代表表演不优秀,相反表演是顶级的,我不喜欢的是风格);但所有这一切都在最后一集变得完美,坦白说,推理探案类型的电视剧,我从未遇到过这样的类型。

技术上的突破并不令人意外,但编剧水准绝对是一流的,观鸟者是为了纯粹的兴趣而做,女主观鸟的爱好融入了她观察所有事物并深入骨髓,这是天赋而且在结局时发挥的淋漓尽致。

 9 ) 白色官邸

The Residence,译作《白宫杀人事件》。

这片子拍的任性,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十分精巧。

有些zzzq,但很吸引人,主角沉稳,调子喜剧,场景浮夸,特点鲜明。

将谋杀案放到那个著名的白色官邸里;拿袋鼠和袋鼠国家的首脑调侃;把仇恨的杀人愿望挂在嘴边;涉及很多人很多事,但都浅尝辄止,不做深入刻画……轻松愉悦。

中间几集有点绕,本来都往前走了好几步了,又绕回来了。

有人说这是剧情拖沓,我以为是一种自信的饶舌。

片名 Residence意味深长,究竟谁是长久的居住者呢,是四年一任的那个大人物,还是让那个白色的大房子正常运转的那些小人物呢🤔我最喜欢的,是每集片头的画和画旁的文字说明~~~“无辜的台灯”、“沉默的沙丁鱼”、“希拉在这儿”、“希拉在那儿”、“振奋的希拉”、“沮丧的希拉”……

这张画里只有一个希拉

这张画里出现了四个希拉,Sheila在这儿,Sheila在那儿,振奋的Sheila,沮丧的Sheila;无辜的台灯,沉默的沙丁鱼。

还有,第六集的标题叫“第三个人”,片尾用的音乐,就是电影《第三个人》的主题音乐,Anton Karas作曲,齐特琴演奏的。

 10 ) 没有信息,全是情绪

如果喜欢《谜探路德维希》的大概率会喜欢这一部,它们的编排结构、剪辑节奏、语言风格比较接近。

我个人在尝试《谜探路德维希》的时候没有坚持到第二集结束就弃剧了,白宫这部因着豆瓣评分很不错,加上有博主大力推荐,在看到第一集的时候已经意识到不合口味,但还是抱着“可能后面会有改变”以及“可能是我的判断太过武断”的想法坚持看完了。

人有时候真该相信自己的直觉。

之前没有看过这部剧中任何一个演员做为主演的其他作品,从纯主观上来聊几个在我的视角中不舒适的点——第一,语言节奏失效。

从第一观感上来说,最为明显的。

剧中除了受害者,其他每一个人的语速基本上都非常快,且频频会被打断,都快且碎的情况下,等同于没有“重音”,所有的台词在进入观众的耳朵的时候信息重要性是等同的。

1~2分钟可以接受,8集,一共400分钟,那就是受罪了。

第二,大声量场景反复出现。

这里主要指女主厨摔刀大声诅咒、受害人和多名嫌疑人争执、以及女主厨和行政官员树林中的呻吟等。

其中,呻吟声起码出现了3次,摔刀诅咒是最为夸张的,每一集都会出现,最后一集的时候甚至反复出现。

一个场景,如果是关键性信息,在电视剧中反复多次出现是非常合理的,但是女主厨摔刀大喊:“我会杀了你。

”显然不在此列。

这段既不是破案关键线索,她也不是关键嫌疑人,起码在她不在焦点位的集数,这段的出现是无效的。

第三,背景音乐失效。

悬疑这个类目的影视作品,恰当的背景音乐对于剧情的推进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

即使是脱胎于同一本原著,《神探夏洛克》和《大侦探福尔摩斯》的背景音乐也表达了不同的气质,有益于人物塑造。

而白宫,400分钟看完没有一小段音乐是引人注意的或者留下印象,整部片子中音乐在功能性上是缺位的。

第四,没有节制的观鸟设定。

能理解观鸟这个设定的原因,为了表明“需要仔细观察”“需要有耐心”等主角的特征来源,但是太硬了。

每次都是主角自己发问,配合随机的对谈者抛出一个错误答案,或者只需要露出疑惑的表情,主角再以貌似揭露大秘密的语气以琐碎的语词讲出正确答案。

第一次可以接受,第二次可以忍受,同样的路数第三次就不再生效了。

第五,台词,包括肢体,信息量低。

最后一集在时序上留下的记忆还比较新,就举一个其中的例子。

在最后一轮盘问所有嫌疑人的时候,亚裔助理在离开大会议室时中途拿起了机械钟,在后面的逐一审问中,这个钟在行为包括台词里出现了起码3次,错误消耗观众的注意力,在后面他又莫名其妙把钟留在了桌子上,就像当时拿起一样动机不明。

对于悬疑探案类的影视作品来说,草蛇灰线设置的重要性无需明说。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被诸如机械钟此类的对破案无效,纯为了打断而打断的设置在这部剧里多次出现。

总的来说,从相对正统的影视结构评判标准来看,这不是一部优秀的工业化作品,但是豆瓣评分实在是非常高,让人怀疑是否现在流行的剧的走向已经是这样了?

还是说其中一些政治敏感的元素让它获得了不少加分?

女主角演员的其他剧目光环带到了这里面?

元素的新颖不是剧本身可以偷懒的理由,这是一部明显情绪大过信息,夸张的表演大过推理的主线的作品。

《白宫杀人事件》短评

故事讲得非常流畅,群像戏足见导演的功力。可惜的是谜底太不迷人了,竟然没有顾及到任何价值。

5分钟前
  • 火央草木
  • 还行

一点都不喜欢这种自以为幽默的人物闪回…唯一有趣的就是这个房子

7分钟前
  • ʀᴀᴄɪɴᴇ
  • 较差

猩猩队长探案

12分钟前
  • Lollipop
  • 很差

非常classic非常old school的推理,让我感到周身舒适!你知道吧,当女性在重现一些男性的行为习惯时,讽刺总是拉满的,比如当着同事的面跟别人打电话说这些人不行,还有询问的时候故意不说话让对方麻爪,还有我不在乎那些规章制度,我可是XXX,说自己名,然后你也会发现真正犯蠢的到底是谁and破案也不能阻止观鸟!

16分钟前
  • 沙加之伦
  • 力荐

真的有很精妙的时刻,一些镜头也特别精彩,表演也不错,但就是拍太长了太多装腔作势的废话了,台词太多观感有点累中间实在没忍住打盹了😴

19分钟前
  • 面包真好吃
  • 还行

DEI强度认真的吗哈哈哈哈哈哈,这个剧情四集够了吧

23分钟前
  • Ms.A扑柔
  • 还行

很久没看过这么酣畅淋漓的剧了,世上好演员常有,好编剧不常有,这个剧的编剧deserve a big applause,台词写得真好,我猜, the cast had a really good time performing,观众感受得到那种演好戏的愉悦。——呃,虽然中间几集有点儿疲沓,但是真正瑕不掩瑜。

25分钟前
  • 故园遥望
  • 力荐

政治正确得到了令人讨厌的地步,观鸟和听证会金发女议员这种设定刻意又生硬,而且太太太长,太吵了,太套路了,唯一的亮点是白宫内景展示。

27分钟前
  • 葭茵
  • 较差

太拖沓了 花了一天看完 凶手其实也蛮好猜

29分钟前
  • 西瓜冰沙
  • 还行

大主角爽剧,套路太明显,全靠破案叙事节奏推动剧情,意思不大,但还是会吊口气看完。且,最后凶手这个角色有点太随意和敷衍了!

32分钟前
  • 林带雨
  • 还行

不是咱喜欢的类型

33分钟前
  • elaineOoo
  • 较差

当介绍完总统家庭成员就说明这压根儿就不是啥正经剧,除了炸鸡叔一个人撑起了“这是白宫”的政治严肃性,其他人都是来搞笑的。但是,我真的超级爱这种戏谑和无厘头啊!!!!虽然缺点很明显,但仅作为单纯的推理剧来讲非常酣畅畅淋漓,关键结局也很好,没有好人不得不成为罪犯的苦情戏,就是简单干净的贱货给老子死,我太爱了!!

34分钟前
  • 单单几
  • 力荐

2025-04-17—2025-04-24:初看的感觉就完全是《大楼里只有谋杀》的白宫版,一样破案+喜剧路子,要更注重强推理和各种细节,但是体量实在太大了。凶手隐隐约约有猜到,而且“遵循”的也是每一个怀疑对象都不是凶手的俗套路子。内外网评分都还挺高的,看样子是会有第二季。但反正就我个人而言实在太拖沓了,缩减1/3观感会更好。(一群黄皮再给我见到一个影视作品就zzzq我真的杀人了!除了这个还敢说句别的吗?

39分钟前
  • 废话小猫
  • 还行

Margaret Truman原著改编

43分钟前
  • mATTHEW
  • 还行

很扎实的推理剧,颇有阿加莎的遗风,女版的大侦探波洛。依靠一对一调查对话的情节推进有点慢,但群像人物塑造太有趣了,并不觉得枯燥冗长。希望这个人物系列能继续做下去。

45分钟前
  • 麻绳
  • 推荐

台词不明所以,剧情冗长杂乱,并没有觉得比隔壁白莲花好看,整部剧角色塑造最好的是被杀的AB温特,其他人感觉都是编剧为了填剧情的工具,尤其是那个fbi亚男到底起了个什么作用啊?有他没他会有任何影响吗?不幽默,反转也平平无奇,感觉像是卖了个大关子,结果幕布揭开底下是条塑料蛇一样,根本吓不到人,唯一让我感兴趣的点大概就是看这部剧能学到很多鸟类知识了吧。还有作为美国总统竟然不喜欢汉密尔顿真的是罪吧……

49分钟前
  • 月神枪
  • 较差

0分!,黑人女主太装逼

53分钟前
  • Sober.
  • 很差

好看,调查了一圈,最后一集全串上了,喜欢谜底解开后侦探对大家的总结,大家都相信这个团队,只有杀手不相信

57分钟前
  • 蜡笔
  • 力荐

有至少两集过于话痨了,导致揭牌时反而显得无力,缩到英剧的长度可能会好一些。

1小时前
  • viennavirus
  • 还行

其实剧情是有点冗长的,但是我太喜欢女主角了,那种自信和沉稳的气质吾辈楷模!老太太原来才是上帝视角🤣

1小时前
  • 麦旋风miki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