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五星。
导演里边的细节推动不必多说,电影周边,原创歌曲,导演操刀歌词,死亡与期限的艺术展真的很吸引人。
这年头还有人肯讲殉情的故事,殉情本来就有牺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家人也很倒霉,罗密欧与朱丽叶对于家人也是很大的打击,只是大家不会太注意那些,而现在大家只在乎牙医,终究是爱情贬值了。
好的电影就像一本读不完的书,当知道大体情节后,我还愿意一次次翻阅,只能是细腻的表演细节。
k和cream的谈话,k的声音,cream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以及轻啄充满试探的吻。
k被拍摄,情绪被闪光灯照的晃不开眼有点不舒服以至于情绪不好“我就是个烂人,我就是自私啊。
”那些真实的感觉最后一张合照也很感人,刘以豪的眼睛好漂亮。
这个被嘲笑的爱情故事一段爱情会变老会失去,人生太长,爱情啊,有太多意外结局,死是最安全的保鲜方式。
如果我们注定不能天长地久,你和我,只能活一个。
剧情,台词,一模一样,关键词都是一样的,这其实没什么毕竟是翻拍,但是韩国人拍的时候考虑到有些会让电影看起来很蠢的东西,林孝谦都加进去了,完美触到大批雷点。
我承认我哭了,是一种叫“刻意的台词音乐和陈意涵的少女哭”的东西硬把泪水从我眼睛里逼出来。
韩版里精心设计的很自然的情节氛围和权相佑精湛的演技是会让你不自觉的进入故事。
高低立判。
不是批评,只是期待已久的翻拍不但没超越原作,反而显得很蠢让我很生气。
还有,陈意涵的演技是不是就到这里了,能让人哭,但一点都不精彩。
李宝英版本精彩之处就在于,前期无知少女的形象和后期知道真相后装作无意其实一切都是为了让K安心离去的用心形成巨大差别。
最后一点,知道你林导想拍出自己的东西,但请别前面无差别复制,最后让他们死在一起,这种处理真的,好讨巧。
讨巧没理由责怪,只是会让人叹气。
well,上次给《阳台上》打了个五星,被人问“你真的喜欢这部片吗?
我身边的朋友都说不好看,为什么你会觉得好看”,窃以为这部好看的点都写在了短评里,而且的确我为什么觉得《阳台上》好看的原因有一点点私人化不好明说,想懂就懂了……然后这次《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终于在上映一周后看掉,打了个三星,然后看完韩版又改成了四星……总觉得又会被问……刚好这部就是有话可明说,那就稍微说一下好了~第一次见到《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以下台版略称为《悲伤》,韩版略称为《BLUE》)这个名字的时候,其实是去年在公众号看到推的台湾票房信息。
每年台片都有几部是想看的,去年特别少,也就只有一部《谁先爱上他的》,当时看到《悲伤》的时候也没多想,就基本只是“这名字好长啊”“哎肯定又是台式烂俗片”“又不是给杨雅喆拍怎么拍得好(?
)”之类的感想……虽然初中还是高中还是小学曾经喜欢过一阵子陈意涵,但是最近对她的印象也就是小妞电影咖,所以对这部片的期待值也理所当然地调到了中下阶段……毕竟当时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同类竞品是《前任3》,而这部去年尘嚣四起的“爱情片”是真的理所当然完全没看。
然后第二次就是《悲伤》宣布在大陆上映,当时心里其实暗暗有种兴奋。
一方面是台片能在大陆上的机会感觉不是很多,一年下来肉眼可见就只有几部,上部在视野里大陆上映的台片还是3unshine唱推广曲的《有五个姐姐就注定要单身了啊!
》,好像还是改自大陆轻小说的……另一方面是对于这种疑似“烂片”的片子,总有种恶趣味的嗜好,这几个月总觉得好像自己给所有片的分都给高了,所以还是蛮期待第二部《爱情公寓》的——尤其是在看完《谁先爱上他的》觉得这部基本就是台湾《驴得水》可能还真没《驴得水》完成度高的情况下来说。
于是开始四周问评价,有的时候也倾听。
一个台湾朋友是这么说的——“大概只有青春期的女生或過30歲女生才會覺得好看”,然后另一个朋友是这么说的——“恶俗!
垃圾!
台味浮夸!
韩版神作!
”……于是就特别特别特别开始恶趣味地期待起来。
然后昨晚就刚好有契机,直接买票进场,就这么看完了。
看完之后我反而是震惊的。
脑海里出现的同类电影,一部是《遇见你之前》,一部是《爱的成人式》。
《悲伤》跟《爱的成人式》的相似点,其实就是最后一幕戏的完全反转,让你想看第二遍,而跟《遇见你之前》的相似点,就是关于“死”的态度。
不过其实还有一个相似点,是三部电影共通的。
《悲伤》的故事其实很老套,男主角因为身怀绝症而为心仪的女主角奉献一切,为女主角找爱人,为女主角赶跑她爱人的未婚妻,为女主角承受一切本该不应在生命最后几个月承受之重。
其实基本就是一个有点理所应当、又有点大男子主义的想法。
而在电影里面,男主角和女主角的关系又没有那么单纯,因为双方都几近父母双亡,所以在16岁时就开始同居相互依靠——没有跨过男女之间的那条线。
他们两个的关系像是父亲与孩子(尤其是陈意涵的大眼睛真的时时刻刻让我怀疑我是不是恋童癖),又像是哥哥与妹妹,唯独是情侣这点——其实在整部电影的暧昧温情气氛中,有一点点弱化。
那就这么说好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听起来好像很美好,但这个故事表面上实际上根本没有想要给女主角选择的机会和方法。
然而中后期有一次反转,实际上女主角是知道这些的。
前面说的这个故事好像都是男主角推动,但实际上女主角都有在默默打配合,这才形成了这部有点悲哀又拐弯抹角的故事,也是为什么所有人都说三观不正牙医(男二号)真惨的原因。
这就让这个故事变得有些有趣起来。
《悲伤》里面有三个主要的女性角色。
吴映洁扮演的“猫娘偶像”,被男性大老板捧起来的外围女,歌唱不好萌卖得差,但幸亏细悉人心,在预告片中就有的那场重要的女主角求咨询的戏其实就是在向她咨询;陈庭妮扮演的“狂野艺术家”,是女主角看中的男主接班人的未婚妻,似乎是开放关系的实施者,曾在男主角向她求助时一语戳破直接男主角的父权思想肥皂泡;陈意涵扮演的“女主角”,其实算是男女主角这段特殊关系的主动方,也在最后做了一个特殊的抉择。
这三个女性角色看似都是弱势,但又似乎都紧握着主动权,这些细节在观影过程中就一直在提醒我似乎这并不是单纯的爱情故事,特别是艺术家的那段话让我醍醐灌顶:“你要我跟他解除婚约,我有一个条件,你死后所有的东西都给我……(男主角回答不行都要留给女主角)……如果都留给她,你还说什么想让她忘了自己?
你不觉得你现在的这些行为有些自私吗?
”——居然真的有角色在认真思考,而这个想法在接受了剧情设定后还真的有一点点道理。
到最后,女主角终于做出了那个特殊而大胆而又老套不出意外的抉择——“自杀殉情”。
她用自己的行动、和最终选择反抗了铺垫了大概4/5的男主角“大爱”行动:如果你觉得为我安排下一任是为我好,那我就用行动告诉你我其实并不想这么做。
观影之后,我仔细思考了一下为什么女主角这么做我会觉得有些震惊,可能是近年来这类殉情系“纯爱”剧本越来越少了吧——其实当今的社会是不会鼓励“自私地死”的,相反都是在向往人人都向往但就是无法做到绝对的“自由地活”——为什么我们会向往应该无法达到的东西呢?
就好像其实这电影里男主角和女主角的关系一样,虽然老套,虽然不现实,但是就是会被他们的温情时刻打动,转而向往起这种虚假而又美丽的关系。
但是反而女主角选择了“自私地赴死”,又是对这种虚假关系的逆反,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纯粹且令人向往起来。
毕竟每个人都老套地希望着得到“纯粹的爱”,不是吗?
在跟朋友聊的过程中,一方面是她一直在极力推荐我看“情感更加细腻的《BLUE》”,一方面我也开始思考,其实这些在《悲伤》中看到的闪光点,是不是只是起源自韩国的舶来物而已?
于是看完《BLUE》,我大舒了一口气。
如果说《悲伤》是一部佳作的话,《BLUE》在我的眼里其实算是佳作未遂。
《悲伤》的改编力度还算是大的,把《BLUE》的男二号戏份进行了删减,再增设了许多台词让艺术家和猫娘偶像的形象丰满化,让内容偏向于男女主之间设置更多温情时刻蒙太奇而不是时刻聚焦在男主角的脸上……甚至连第一幕开头+第二幕结尾出现的明星与小跟班也都更改了性别,相关情节设置还更加合理……在看《BLUE》之前,朋友也说了一句话“原作都09年的片子了,肯定会有不一样的啦!
”我想其实根本性的不一样,就是随时代发展而出现的变化吧。
老套和经典其实就差不多是一个意思,区别只在于前者不符合当下的价值观、而后者有过于超前性的观点。
《BLUE》其实有一些地方都是有一些意思但又迫于影片氛围没有做出来,反倒90%的如上亮点内容,都是通过《悲伤》改编出来的。
就这点来说,我总觉得《悲伤》特别可贵。
旧的骨肉换上新的思想,味道反而比满嘴流行语抖音神曲的某些片子来得纯正甜美。
那最后还是希望随着票房爆炸,业内不要着眼于什么营销手法之类的(不太可能)……还是能促进有更多这种“老套”的作品出现吧~!
电影的前40分钟,我看到的是对女主种种行为的不解.抽烟,主动搬进男主的家同居,和猫女打架,仿佛这个女孩就是一个叛逆不自爱的缺爱的负面形象.男主的性格是非常平静的,真正被抛弃过的人,反而会更加不动声色,因为他们害怕再次被抛弃,所以会小心翼翼.如果我是男主,我也会选择不告诉女主,男主对女主的爱是无私的,我不能给你一辈子的幸福,那么我,祝你幸福,那么我就找到那个能够让你幸福的人代替我,即使我心痛,我不舍,我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事.在我生命消失之前,我都会尽全力让你幸福. 而女主,一开始我真的认为女主有点喜欢男二,毕竟现代人的爱情,真的是爱来得太快.让我感动的,真正落泪的是女主对男主的爱情.女主应该是打从一开始就决定和男主一起走向死亡的.她早就知道了,所以,为了你,为了能让你能安心得死去,我愿意,我愿意违背良心,去和一个我不爱的人做爱结婚,假装自己爱上了他.如果还有更多的时间,我想女主是不会去牺牲男二的.十几年的感情,自己生命的唯一就要永远消失了,女主要控制自己的情绪都需要拼尽全力,我是真的没有力气去管别人的死活了,爱情本来就是自私的,女主对男主才能无私,每个人对于自己所爱的事物才能无私.你先走吧,反正我随后就来了,我不知道有没有下辈子.但这辈子我要的那个人,一直都是你.所以,没有你,我的人生也停止了.是男主和女主教会了男儿和女二什么是爱情,告诉了女二这世上是有爱情的,是有以爱情为首位而活着的人的,教会了男二,如何长久得爱自己的所爱,爱不是简单的东西,是为对方拼尽全力,乃至耗尽生命的东西. 这世上哪里都有爱情,但这世上有太多自己为的爱情,祝愿你拥有爱情,哪怕死亡都无法将你们分开.
看了《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这部电影。
我只想说,比《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更悲伤的故事,是这部电影还在票房榜名列首位。
这个电影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男主因为患白血病,母亲抛弃了他(父亲之前已因白血病而死);女主因为家里人出车祸,成为了孤儿。
他们彼此喜欢,住在了一起,但十几年中,男主的病一直瞒着女主。
在还有不到一年生命的时候,男主帮助女主找了个牙医老公,想让她逐渐忘掉自己。
女主其实已经知道了男主因为生病不和他在一起,但是为了满足男主想让女主幸福的设计,而假装不知道,和牙医结了婚。
后来女主又反悔了,离开了牙医,在男主死了后,服毒自杀了。
为了把男主塑造成一个孤儿,把男主的母亲描绘成一个抛弃未成年儿子的女人,这个设定还是有些勉强,不过与其他的不合情理比起来,这个还算凑合。
两个人彼此相爱的少男少女,在同一个床上睡了十几年,却没有发生任何关系。
他们成功的定义了“同居但不交往”这种新型恋爱关系。
最悲惨的其实是男二号,就是那个牙医。
人家招谁惹谁了,凭啥被你们俩玩来玩去的?
男主把人家的女朋友弄没了,女主又把人家弄成了离婚的男人。
你俩是主角了不起吗?
配角的爱情不是爱情吗?
还是说患严重疾病的人就可以为所欲为?
再说说这个剧情设定,真是太狗血了。
两个彼此相爱的人却不能坦诚相见,还要猜来猜去,你猜我的心思,我再猜你猜我的心思后的心思,然后美其名曰“我这可是为你好”“我这可是为了满足你、不让你担心”。
其实,如果你真的爱她,你就应该知道她真正想要的是啥,不是吗?
如果说,伟大的爱就是要为对方去牺牲。
那你也应该知道对方真正想要的是啥之后,再去牺牲吧?
你难道不知道你的设计,并不是她真正想要的吗?
你觉得你的爱伟大,你就能剥夺对方也同样深爱你、想为你付出的权利吗?
对我来说,全剧最大的亮点可能是女一号和女二号都还比较好看。
这个电影实在不推荐,大家别花冤枉钱了,否则就该成为比“比《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更悲伤的故事”更悲伤的故事了。
台湾省的导演水平有待提高呀,建议多向我们山西省的导演贾樟柯取取经。
被王一博采访安利了然后看了,明明就是很平静的故事情节,可是不管看几次,到了最后总是忍不住落泪,总是会为他们之前的感情所感动,从互相陪伴提供正向情绪价值到后来离不开对方,再到后来为了让对方幸福狠心离开,最后又一起离去,好像他们本来就应该是一体的,他们的相遇就是为了互相救赎,下辈子我想做一个拉链,一个发卡,不论是什么,我都还想在你身边,很久很久
感觉豆瓣变了,还是现在的观众审美真的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境界,虽是翻拍的电影,但是演员都是演技在线啊,剧情老套却不尴尬。
有的人会说,绝对不会有这样超越生死的爱情存在,只是你没有遇到罢了。
还有的人竟然在说如果一个女孩在一个男孩身边睡10年,男孩不去碰是有病。
爱情是什么?
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它的含义?
男女主是两个孤儿,虽然都是孤儿但是性格却不一样,男主沉郁 独来独往,女主阳光 活泼开朗,两个孤独的人成为了相依为命好朋友 更是亲人!!
理所当然的以为会在一起 可是男主却患有先天性白血病,他爱她,所以更不想她孤独的一个人 瞒着她 想让她找到一个可以照顾好她的人,但其实女主早就知道他的病,因为她爱他,装作活成他期待的样子。
两人都因为爱对方 互相替对方着想 真的很悲伤
观众眼睛是雪亮的,见到各位的回复很是欣慰,身为爱电影的影迷又写了一篇2千万元制作的不及格故事,恭喜取得好票房突破3亿元请问豆瓣啥时候可以打负分呢?
那些打5星的评评语,好明显呀,都是统一免费看片被要求打5分的吗?
记得台湾电影在大陆上映的,多数是获过奖,或者取得什么荣誉,得到业内一致好评认同的,才在内地上映。
实力证明过自己有才华的导演,数数还是那些导演前辈和近几年来的电影《那些年》《少女时代》《大佛》《血观音》《再见瓦城》《谁先爱上他》等等,没对比真的就没有伤害,导演、编剧有没有才华,一目了然。
看过韩版《悲伤》,太旧的爱情,好奇台版的改编会有什么新视角。
韩版娓娓道来,一步一步带着观众,倒叙随着两人的为爱隐忍的悲伤情感陷入漩涡,各主演们均以自己对爱的理解和表达成全对方,细节拍得细腻,节奏掌控的很好。
可台版的改编,我咧个天啊!
电影看得一脸尴尬!
请问编剧是不是觉得自己将剧本,改编解构得老厉害了,爱情里是可以不讲道理的,但这也太不讲道理了吧!
添加的人设立不住,还破坏掉原本两个可怜的男女主人设,变成两自私鬼,更不提行为动机了,叙事不合逻辑,生硬的转折,尴尬的台词,观点空洞肤浅,剧情缝缝补补变成狗血,期间翻了几次白眼,「人一旦陷入了爱情,就很难逃脱出来」拜托!
时下连16岁的年轻男女们,都知爱情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别给年轻人瞎传递这种幼稚过时的观点参考。
最后强行煽情悲伤,哦不!
是恶意煽情催泪,全靠陈意涵哭戏演得好,有被她的哭感动到,但绝不是被这部电影感动到,好吗!!!
最后殉情意图想上价值赞美他们的爱情,但你们的剧本却生生上演了一场一点也不值得被歌颂、三观错误的爱情,还不如直接照拍韩版得了。
请问导演是不是觉得自己拍了一部很特别的、非常不一样视角的爱情电影?
蒙太奇运用的也太差了吧,导演功底还不如刚毕业的。
最大的问题是这样的剧本,也不拦一下编剧,还达成一致拍完这电影。
三观问题,为了成全自己爱情的私念,拆散牺牲他人,把无辜的对方推向黑暗,这样是要显得你们拍的爱情独特很勇敢,别人不敢拍吗?
「人一旦习惯了孤独,那才是比悲伤更悲伤的事」啥!
导演平常是不看书的咩?
这样的观点低幼、完全谬论!
孤独是一种精神气,并非人人都能达到的境界,与孤独相处享受孤独的,领悟到孤独中滋养萌芽出的那种爱,是大爱,爱自己才能懂得更好地爱别人。
可能吧,编剧和导演可能是不懂关于孤独还有这种更高境界的层面,才会浅止于孤独情绪表层,认为被爱冲昏头脑,就该被爱蒙蔽,不然电影也不会拍成这样。
好奇查一下导演,哇!
佩服!
过去还有一部车祸电影《回到爱开始的地方》,其他几部都是没听说过的台剧,好吧,事实证明导演也就如此水平…几年一直都毫无进步。
有些导演编剧,很执着,能力一部比一部进步,用票房或者奖项,证明了自己实力与才华;当然也有一些导演编剧也很执着,用一部又一部的电影,向大众证明着自己没有实力也没有才华……某些导演们编剧们制片人们就别装睡了,别执着了,该醒的时候就醒吧。
看过韩版好奇台版,看完电影对于我来说,这真的是一件比悲伤更悲伤的事情(T.T )不过没关系,作为观众应该宽容,好片差片都看,看了才能分的出 有多差和有多好。
但日后还是尽量少看差片(⊙x⊙)
“人一旦习惯了孤独,那才是比悲伤更悲伤的事。
” “我不喜欢永远,因为两个人其中一个人不在了,就不是永远了。
但是下辈子不一样,听起来就像是个约定。
” “直到遇见了你,我才明白两个孤独的个体,只要彼此陪伴,也能够有幸福的权利。
” “有些话你再不说,就来不及了,还是你想就这样毫无痕迹的消失在这世界上。
” “爱情如果能够解释,世界上就不会有人因此而痛苦了。
” “K跟Cream都是k的发音,你不觉得,这样子我们听起来就像是一家人了吗?
”
比悲伤更悲伤的是把伟大的爱情建立在男二的痛苦上
难道不是少年K哥最帅,吉哥游大庆最惨,Alin最跑龙套的连一首歌都没有唱完?
难得遇上这样看不到一个正常角色的电影,主角配角都妥妥的是一群互相伤害的神经病,男二更是个带完绿帽又喜当备胎的受虐狂。女主与男主最后的相见让他们前面的闷声作大死全然没有了任何一点意义,生活中要是碰到会被这种电影感动的人,就赶紧躲远一点吧!
虽然不太一样,但还是忍不住去想《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很流畅也很感动。喜欢陈意涵和A-Lin,她们总是这么可爱。要是有行定勋的视觉和留白,再加上为了之后的揭示在前面做好更完善的铺垫,影片也许可以再上一层楼。我还挺喜欢拍照那场戏,在一个模式化的故事里加入了一点思辨,算是提升了电影,那一段就好像是侯麦突然跑到台湾拍了一个爱情短片。这也标志着女摄影师这个角色完全是功能性的,为了塑造男主角的性格而存在,与主线故事的结合显得比较苍白。当然,牙医那个角色也没比她重要到哪儿去。
年度最烂电影!左边坐着俩哥们,其中一个还已经看过一遍了,然后开场就打呼噜,睡到结束开灯。右边一个锡纸烫精神小伙带着他那脸比贞子还白的女朋友依偎在一起,看着看着,那个女的竟然有节奏的哭了起来!我当时就喊了一声:“卧槽”,还真有人会哭啊?我想这种观影体验也是十分的奇妙了,呼噜声与哭泣声交相呼应,此起彼伏,太炸了!第一次看电影看到头痛。剧情方面,已经毁三观到无法无天的地步了,极尽烂俗狗血之能事,就连前任3都不敢像你这样拍啊。我朋友圈里看哭的那些小姑娘,我们互删吧,真的打扰了,你们眼中的爱情真的是太可怕了。口区。
有点《麦琪的礼物》的感觉在里面,爱情都是为了对方,无条件付出,希望对方幸福。不过这个综合评分4.9是不是有点太低了?观众现在都这么挑了么?
这种“得了绝症就忍痛离开爱人、还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对方的幸福”的剧情也太老套、太狗血了吧。男主明明喜欢女主却不说出来,非要让她嫁给一个她不喜欢的人才开心,甚至还想给钱给Cindy让她离开未婚夫,最后还要假装有约会对象来让女主死心,简直蠢爆了。女主也很作,明明知道男主喜欢自己还要嫁给不喜欢的人,美其名曰“这样他才会安心”,结果婚都结了她还跑了。正常人的悲伤是无可避免地遇到困难和挫折,你们的悲伤是明明可以很快乐偏要折磨自己,明明不悲伤偏要刻意制造悲伤。你们两个蠢就算了,能不能别去耽误别人?牙医做错了什么要被你们这样玩?这电影的确很催泪,因为蠢哭了。
如果爱情可以解释,这世界上就没有人为此痛苦了。
这种电影拍出来干嘛?鼓励殉情吗?
回应海报的观影提示:不用带纸巾,带手机就行
父母双亡+强行CP+绝症+C位煽情,十年同居不上床柏拉图纯情恋爱不用纸巾的环保大片呵。4.2
什么时候三观成为评价一部电影好坏的标准了?这片不算好,但问题也不是什么三观不三观的,现在道德帝真的是有点多。 耀莱慈云寺
我希望世间所有的爱情都是美好的,如果不美好,还是感谢你留在我生命中的回忆。
比《惊奇队长》好看多了!台湾新生代演员比大陆强,好几个场景都是影史经典,十年前有人给我安利过原版但是我最后没有看
催泪的点还是有的
故事不好,但最好你爱我,最好我爱你。
男女主爱情很感人,除此之外……剧情不太在线,男女主三观不正,女主知道男二有未婚妻,还是约男二,男主知道男二有未婚妻,为了“女主的幸福”,还劝未婚妻和男二分手……总之,三星我觉得打的都有点高了,三星全部献给男女主的爱情吧,毕竟超过自己生命的爱情,虽然电影小说中有很多,但总是给人以悸动的。
女生哭总是让我产生恻隐之心。所以我后面那个女生都哭成那样了,至少给个三星吧。
桑心
陈意涵怎么会这么没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