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只是因为由依的缘故,想在别的地方看能不能找到三笠的影子。
而且挺喜欢看轻柔风格、治愈系的番,葬送的芙莉莲很多人说吹过头,但是看完后余味悠长,在个人评价里能跟进巨相比。
紫罗兰则是看第一集就被深深吸引,还是第一次刚看就能完全看进去的,哪怕简介都没翻过,也丝毫不影响薇尔莉特的个人魅力。
一个毕生都在苦难中生活的人,一个不知温情为何物的人,一个只会机械式执行少佐命令的14岁少女,一个失去双手的并且在残酷的战场上奋战多年的小女孩。
由依还真是不愧女武神角色专用户。
看的番其实不算太多,这是看的第一部这样的人设作为主角的番。
前面几集的时候,一直都蔓延着淡淡的哀伤,比我还孤独的女孩,但是比我强大太多了,强大的让人怜爱。
但是薇尔莉特开始出差那几集,其实有点刻意煽情了,着墨点都放在了一个个跟薇尔莉特无关的角色身上,能理解导演是想展现薇尔莉特逐渐褪去机械成色的找到真我的过程,而且眼泪是真的赚足了。
最后几集薇尔莉特得知少佐已经死去的时候,最后还能走出漩涡,继续前行,已经是强大意志的极致体现了。
特别是最后一集她说出“我已经不需要命令了”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人能伤害到她了。
拥有了爱的人,难道真的仿似戴上了盔甲。
无所谓我是多么不合时宜,我无所谓我要走多艰难的路。
既然这是他临别前对我说的最后的话语,我就要确保这份心意传达到我的心底。
鸢尾花漫山遍野开放,紫罗兰在默默无闻处生长。
她在花开遍地时来到,我在炮火纷飞中被找到。
花一样的名字寄托着多少愿望,“你将不再是道具,而是成为人如其名的人”,即使是这样平凡的语句,我也必不辜负他的期盼。
在我眼中那些荒诞的借口,我无法理解。
但我心中对那个爱的执着,似乎将让我触及到最终的答案。
原来这本是需要巨大勇气的话语,那我怎么忍心让他说出临别前这样郑重的宣言。
我愿在窗边见证他们月色下爱的宣言,藉此沉思那个他曾经对我的爱恋如果有一天我能和她再次相遇,我必不会忘记彗星星光下的那个晚上。
我将背负从她身上受到的感召,去践行早该开始的我热爱的事业。
就像所有的战争一样,曾经至高无上的信仰在结束后一文不值,所以,茫然的我要用什么让生命继续燃烧发出光芒。
真诚的谎言,善意的欺骗,强忍的泪水,不解的孩童。
我无法陪伴你七天,但一定会陪你度过剩下的每一天。
我无法在身边看着你成长,但无论相隔多远,我一定一定永远守护你成长。
雪山阻挡不了我的使命,枪弹无法结束他的思念,炸弹炸不了他们每个人心中对和平的渴望,军事化的体制无法抑制爱的生长。
就如同我自己,尽管困难重重,也最终懂得了你当初的涵义。
活下去,这算是我接受你的最后一道命令,生死两隔后,硝烟散去时,我终于准备好,用平等的方式,守护这份永恒的爱情。
京紫完结了。
violet酱从一张白纸变为了一幅惊艳的水彩,从一个"不懂人心"的耿直少女,变成了"人如其名的人"。
从一无所有,到手提打字机和伞,项带法斯(串戏了_(:з」∠)_),胸口别上人偶徽章。
从只有少佐到拥有中佐,大姐,本尼,露库莉亚,爱丽丝,艾丽卡……京阿尼真的很棒。
虽然石立还是那个石立,但情感画质之细腻,BGM之惊艳,已经将京紫划入了艺术品的范畴。
上一次为动画的音乐欢呼还是在六等星的夜。
最后,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薇尔莉特见到了少佐?
难道不是见到了观众吗(ー̀εー́)"亲爱的基尔伯特少佐 您还好吗 别来无恙吗 您现在在哪儿呢 有没有烦恼呢不论春夏秋冬 四季轮转 唯独有少佐的季节迟迟不来我起初不懂 我一点都不懂少佐的心意 可是在少佐赐予我的崭新人生中我能稍微感受到一些了 通过代笔写信 通过我遇见的人们我相信着 少佐一定还活在某个地方所以我也要 一直 一直活下去即便不知道今后会遇见什么也要一直活下去如果还能再见 我想告诉你我现在 对“爱” 也有所理解了"
大家好,我是拖延症晚期患者张生。
今天我垂死病中惊坐起,终于看完了本季度(也有可能是上季度)大热的《紫罗兰永恒花园》,特来做一点推荐。
以下内容没有关键性剧透,请放心食用《紫罗兰》长处非常明显,那就是画面效果过于爆炸。
虽然只是一部TV动画,但是我认为已经能代表当前业界最高水准了。
关于这一点,无需我文字多说,你只要登录B站,点开第一集,然后渣渣辉的名言就会成为现实:挤需体验三番钟,里造会干我一样,爱象节款作品其次,《紫罗兰》的音乐既没有尴尬突兀,也没有喧宾夺主,可以说和画面配合默契。
到底有多默契呢?
我家妹子看完说,《紫罗兰》的OP和ED她一次都舍不得跳过。
我想这样的评价,应该很能说明问题了《紫罗兰》公认的最大问题在剧情上。
不过好在剧情本质上没有崩坏,也没有烂尾,更没有向什么令人不适的方向发展。
追番的过程中,很多人因为原著小说的历史问题,一度对京紫剧情的走向表达过担忧。
我没有看过原著,仅从动画的表现来说,《紫罗兰》是成功着陆的豆瓣上热爱军事和科幻的朋友有一些关于细节的吐槽,比如说动画中类似一战的科技水平,却能做出比肩钢炼的义肢,以及关于战斗场景的描写显小家子气等等。
对我来说,这倒不是多么重要的问题。
毕竟《紫罗兰》第一集就开宗明义了:这是一个在战争中受到伤害、且不懂人心的少女最终感悟到什么是爱的故事。
就像我们不需要批评武侠小说中的六脉神剑违反了众多物理化学定律一样,这种煽情治愈系的作品,追着科技设定和战争细节的漏洞不放也没有多大意义要我说,《紫罗兰》剧情上的主要遗憾,是一种资源分配上的错误:单元剧的形式,13集的篇幅,能讲的东西是其实是有限的,然而制作组意图鱼和熊掌兼得,结果可想而知首先,单元剧这个形式在动画界是出过众多神作的。
比如说《虫师》和《冰菓》。
《虫师》《冰菓》《紫罗兰》从某个角度来说是惊人的相似:他们都有当时最高水准的画面,以及相得益彰的音乐。
之所以《虫师》《冰菓》是神作而《紫罗兰》仍有缺憾,关键在于前者做出了取舍比如说,《虫师》为了讲好每个故事,基本上放弃了对主人公的刻画。
银古虽然是名义上的男主,但基本没有喜怒哀乐,也看不出喜好追求。
有个容易得罪部分粉丝、但确实是事实的情况是,银古这个角色是完全可以被替代的,比如说把他换成工藤新一(当然了,需要阿笠博士发明一套能看虫和处理虫子的装备),这个故事也能大差不差的发展下去。
说到底,《虫师》之所以有银古的存在,只是需要有这么一个人方便串联剧情而已《冰菓》则是走了另一条路,为了刻画主人公,放弃了对每个故事的渲染。
《冰菓》中的每一个谜题存在的意义和月老的红绳差不多,只是为了让折棒太郎和好奇宝宝能更加走近一步。
在二人联手解谜的过程中,千反田的身世、性情、喜好、特长愈发清晰,而折棒太郎也逐渐被千反田感化。
最后俩人情投意合树下告白,我等阿宅自然是露出老父的微笑,挥下慈母的眼泪,然后捧起满满的狗粮一饮而尽了反观《紫罗兰》,它既想让每一个小故事足够煽情,又想让女主角薇尔莉特完成心灵上的成长,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薇尔莉特心路历程的转变缺少足够的铺垫,读者很难产生共鸣。
我经常看着看着就怀疑起了人生:卧槽,怎么少佐突然就爱上她了?
卧槽,怎么她突然就爱上少佐了??
卧槽,怎么她突然就文曲星附身,一夜之间学成出师了?
卧槽,怎么她突然就化身基拉大神,立志干翻全场的同时不杀一人了??
当然,其实这些也不能全怪剧情,也有画面和音乐的锅一个学生,语文60分,数学60分,英语70分,大家会说他英语考的不错一个学生,语文95分,数学95分,英语70分,大家会说他英语考砸了《紫罗兰》就是后面这种情况,因为画面和音乐实在是过于出色了,大家自然而然希望它的剧情也是顶级的水准综上,我的结论就是,《紫罗兰》瑕不掩瑜,是值得一看,应该说是推荐必看的优秀作品最后还有一个坏消息,B站不知道在想什么,目前除了第一集以外,《紫罗兰》已经不能免费观看了→_→当然了,都混了这么多年了,我想这点困难压根难不倒大家,23333————题外话的分割线————到底有没有作品能鱼和熊掌兼得呢?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这个单元剧要足够长,长到足够刻画每一个故事的同时,把主人公也塑造的足够立体。
比如说《名侦探柯南》和《多啦A梦》。
不过这种作品嘛,首先完结是有生之年,其次像我这样的拖延症患者,看完更是有生之年了。。。
这部动漫给了我很大的感动和启发,剧场版更是采用了很高明的叙事手法,观看时感觉满满时代感的同时又好像是在品一段跨越时间、有年代的伟大爱情故事。
虽然信笺永远成为了那个浪漫年代的回忆,但人们之间动人的爱永远延续。
爱从不仅仅局限于爱情,紫罗兰描绘了人与人之间最纯洁、最朴实不加修饰而又最让人感到内心震颤的人间真情。
紫罗兰带领每一个读者探寻了深埋心底的一方净土,进行了一次跨越光年的浪漫之旅。
如题. violet对Gilbert的感情完全是因为见得男人少,其他男人(Gilbert哥哥)都把她当机器,只有Major怜爱她。
但是救助她的正确方式是把她训练成机器吗?
不教她有感受,不带她体会感情?
不教她社会化,让她的世界里只有自己一个人,享受这种崇拜?
死前莫名其妙跟她说我爱你,有没有想过我爱你对一个不谙世事的只知道听命的女孩是多么沉重,那叫爱吗?
你们俩平等吗?
她懂吗?
最后女主懂得爱也不是Gilbert教的,是她作为一个doll(什么鬼doll,他们那个大陆没有人会写字吗?
作家、公主都要打字员?
)在旁观别人的亲情爱情友情里面学来的,Gilbert给她留下的全是不解和痛苦。
要是战争中他没有MIA战后他们两个还在一起violet永远不会成长,永远就是听命于他的宠物,这种爱是怜爱和控制。
满屏满脸都是精神控制8.9分我吐了
在两天还是三天前,一条“京阿尼纵火案四周年”的话题被推上了b站热搜,刚刚看完《紫罗兰永恒花园》的我,知道此刻才感受到了那场大火的痛,虽然晚来了四年。
和薇尔莉特·伊芙加登一样,在四周年京都动画悼念直播上,我才真正的感觉自己在“熊熊燃烧”,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这篇影评。
2018年的京阿尼,凭借《中二病也要谈恋爱》、《玉子市场》、《吹响吧,上低音号》等等作品,以它独特的温柔走向了自己的巅峰,《紫罗兰永恒花园》在此时应运而生。
京阿尼放弃了自己擅长了青春、校园、恋爱,转而选择了一个更大的话题:爱、战争与创伤。
一名从在战争中走出的孤儿,一个战争机器,薇尔莉特·伊芙加登通过成为自动手记人偶寻找“什么是爱”的故事,感动了2018年的东亚文化圈。
有人醉心于紫罗兰精美的画质,有人感叹于紫罗兰深刻的内核,有人倾心于薇尔莉特·伊芙加登美丽的外表和温柔的心,也有人为少佐和薇妹的爱情而落泪。
不同的人可能被这部作品不同的优秀之处所吸引,但所有观众都殊途同归在紫罗兰关于“爱”的深刻讨论上。
在薇尔莉特寻找什么是爱的漫漫长夜中,观众也和她一起理解着爱的真谛。
《紫罗兰永恒花园》绝不仅仅只是在讨论爱情,那太片面也太刻板,紫罗兰对爱的定义,更像是对世界上所有美好感情的集合。
在这里我借用网友的评论,并进行精简来细数一下紫罗兰中的各类“爱”:第一集:爱是什么第二集:同事间共勉之爱。
第三集:同窗之情,兄妹相依之爱。
第四集:父母对子女的包容之爱。
第五集:虽没血缘关系,却已胜似亲人的母女相伴之爱,以及和初恋之间的青涩之爱。
第六集:少年那青涩的单相思之爱。
第七集:至亲之人之爱。
第八集:战友生死相随之爱。
第九集:收获之爱。
第十集:对未来的憧憬之爱。
第十一集:生死离别之爱。
第十二、十三集:对少佐的释然之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京阿尼在“爱”这一主题上依旧延续着自己独有的温柔,每一集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都有着感人至深的爱。
亲人、爱人、朋友……在描写他们的故事时,折射出的人性光辉是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深深感动观众的。
而薇尔莉特·伊芙加登作为这些故事的旁观者、参与者和亲历者,在见证他人故事的同时不断成长,理解了何为感情,也理解了爱的真谛。
从一个机器成长为人,薇尔莉特·伊芙加登也对应了故事中的那句台词:“你将不再是机器,而是人如其名的人”。
关于战争和创伤,在日本文学和日本动画中本来是一个相当敏感的问题,写成反战被本国民众喷,写成反战败被世界民众喷,总之就是两头不讨好。
之前宫崎骏的《萤火虫之墓》、《起风了》都是鲜活的例子。
《紫罗兰永恒花园》通过架空历史的方式,很好的规避了这个问题。
在战争中,一个惊为天人的少女失去了她的双臂,不得不使用金属的机械手来进行代替。
这种缺憾也成就了薇尔莉特·伊芙加登独特的残缺美,和林黛玉的病弱美来自同源。
从第一集开始,观众就能意识到,身体的残缺并不是薇尔莉特·伊芙加登真正的问题,真正的战后创伤并不来自于身体,而来自于心灵的空白。
一个无法理解感情的战斗人偶,才是最让人感到遗憾的。
而动画解决感情问题的途径就是“信”,正如台词说的那样:“没有一封信是传达不到的”。
语言文字的魅力也就在此,通过帮别人写信,薇尔莉特·伊芙加登在把别人的感情转化为文字的同时,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感情。
从一开始对少佐的“战斗报告”式的信,但最后一集里对少佐最长情的告白,紫罗兰这部动画对“爱”的诠释也到达了巅峰。
紫罗兰的花语是“永恒的爱”,而薇尔莉特也是英文violet的音译。
感谢京阿尼,在最好的时光中把一部最好的作品带给了最好的我们。
四年的时光过去,京阿尼虽然遭受重创但从未倒下,我们依旧在等待着你从烈火中归来。
就像《紫罗兰永恒花园》里对创伤的描写,我们也在创伤中,但我们从未放弃,京阿尼。
紫罗兰永恒花园,这部动画算是现象级的怪物了,在开播前仅靠几个PV就未演先轰动了好久,在中文网络上,B站买入独家版权之后也是一阵狂推.可是现在播出7集之后,客观来说,和预期"人类圣经"一类的吹爆相差甚远,后面的观看数下滑很厉害,在网上还引起了一定的争议.直接说吧,在现在国家队和京紫的霸权之争中,我是站国家队的.骂国家队媚宅还好,胆敢贬京紫的话恐怕还得冒一定的风险,有些人把京紫捧到"京紫元年"的地步,似乎这部作品开创了新时代,代表了未来的新趋势什么的.京紫的问题主要出在人物和剧情上.影视作品的编剧工作,都是有一定定式的,动画当然也不例外,成功的剧本中,人物的原型,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束都是要按照基本法来的,从荷马的古希腊时代流传下来的讲故事技巧到今天仍然通用.人类学家施特劳斯在探访研究了各国古代神话后发现各国的经典神话有惊人的相似性,即使是地理上非常隔绝的两国之间也是一样(不要以为灰姑娘的故事只在德国有哦).这里可以做两个假定:1 文化的传播渗透力比想象的要强,特别是一些形成思想定式了的剧本提纲的传播2 这个是施特劳斯华丽的假说:人类的故事的背景各异,但核心剧本提纲的数目是有限的,不同地区的人在时间的大河之中最终都会淘出相同的故事和人物核心来.现在还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作剧本,即创作是针对有限经典原型的重组(经典人物原型45种 (豆瓣)),国家队也是按经典动漫套路制作的片子.我并不认为施特劳斯的假说完全正确,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人性和故事应该也都会被挖掘出来,但我们看京紫的剧本则实在说不上有多少新意,这是一个典型的"拥有"--"失去"--"找回" 的原型.如果对这种原型很陌生,可以回想一下星爷的电影,大多数都是这个路数.京紫中薇尔莉特一开始作为战争机器而存在,没有接触过正常的人性温暖,因为没有学习模仿的对象与环境,使之对基本的人情世故完全无知无觉.战争结束后其走进正常的人类生活,从代笔写信的工作中感受人性,在与不同人的交往中领悟爱是什么,虽然平淡了点,但这个故事作为文艺片题材完全没问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注意这个故事原型要成立的前提是主人翁本身应该是能够做到"拥有"的,要不然也就谈不上"找回".星爷的电影一般会把"拥有"--"失去"--"找回" 三个阶段都完整的展示出来,而京紫主要表现的是"找回"这一个阶段,但另外两个阶段作为水面以下的底座性存在是必须要有的.京阿尼在表现薇尔莉特的"拥有"的能力的地方出了问题,使得这部戏的戏根空了.我们来看一下另一个著名的三无形象绫波丽是怎么塑造的.凌波的无口无心是她真的不会表达,因为作为克隆人培养完全没有正常的人类家庭和社会经验,她受伤的时候会痛,得救的时候会感激(但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绝望的困境中有求生欲,临死的时候会掉泪.总之她的身体是正常的,就像一粒种子,不发芽是因为落在石头堆里,如果环境适宜,她的人性自然会成长起来.病态的不是她,而是她所处的环境.薇尔莉特就不一样了,对她来讲,人性好像真的是可以从上到下单方面学习来的,她本身不但无知无觉,甚至好像没有身体的感觉.要知道,无论什么高尚的感情和想法,起点来源都是我们身体的感官,如果一个人连寂寞的感受都没有,那当她问起"寂寞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谁都无法回答.可以学习来的只是表达力,感受力如果都不拥有的话则很难形成可代入共鸣的人物形象.而且薇尔莉特所处的环境和绫波丽完全不同,和平时期的大陆并不存在扭曲人性的环境.这就像虽然有很好的培养槽,但如果观众感觉落进去的不是种子而是一个小石子的话,最后人性从中长出且开花结果就有点缺乏说服力了.为什么第五话好评最多,除了剧情甜蜜,还因为这话薇尔莉特显得正常合理的多,而第六七话又有点缺乏感受力的味道了(或者说感受力游离,和我们大部分人不一样,给人的感觉就是不接地气).这里是举例说明的分割线举几个例子吧,第六集薇尔莉特和里昂一起看彗星的时候,里昂问薇尔莉特和少佐分开后是否觉得寂寞,薇尔莉特的回答是:"寂寞,是种怎样的心情,我无法理解,即便知道那是种怎样的心情,也不清楚自己是否怀有这种心情".虽然后面她承认自己会想念少佐,里昂告诉她这就是寂寞,但给人的感觉是薇尔莉特对于感情的学习是纯粹外来的,缺少自发的感觉.其实不论"爱","寂寞"还是"悲伤"等词语只不过是语言符号,他们里头包含的人类感情是天生就有无法学习的,能学会的只不过是把事务本身和语言概念联系起来从而更好的经营自己的感情生活而已.如果本身就是空的,只从语言概念等形而上的方向入手,无论怎么学习爱,这个形象最后都不可能坚实的立起来.绫波丽的空是外在的,而薇尔莉特这个形象最重要的问题是好像她真的里头挺空的,再举个最近第七集的例子,当剧作家说完女儿的事时,薇尔莉特是这样说的:"和珍惜的人分离,再也见不到她,原来是这么寂寞,是这么难受啊".注意她说的是"原来是这么难受啊",而不是"听到你的故事我好难受啊",她的难受似乎是被别人引导而引发出来的,由于缺少主体性,虽然这集她流泪了,但让人觉得她和剧作家并没有什么深刻的交流,剧作家也不过把她当成女儿的替代品,始终都没有走出自己的小世界.A 剧作家和拥有主体性的薇尔莉特这个人交流了B 剧作家和披着薇尔莉特的皮的自己想象中的女儿交流了这道题你选择哪个?:)除了缺少主体性显得空以外,薇尔莉特的自发感情还经常来的很莫名,再举个第七集的例子,在回去的船上那一段"没在烧","还在烧"的台词实在是很突兀,她似乎是想到了自己曾经的罪过(战场上杀了很多人)而内疚自责,但这段感情小宇宙的爆发完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观众很难产生共鸣,只会觉得这种感情凭空而来,人物不着地气.京紫作为京阿尼下大力气制作的一部动画,画面是真的棒,有些画面场景直接是拿世界名画cos的,但动画作为以时间为第一属性的影视类作品(画画是空间的艺术),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起伏,叙述的节奏是压过画面而更重要的,在这些方面(核心是人物塑造),京紫显然不是很成功,当然也没有那么差,只是和起初的万众期待有一定落差.她是一部用经典套路制作但用的不是太好的作品一定要说元年的话,一月难道不是pop子和pipi美元年么 :)?她真的带来了新东西,比如这是我第一部只看粤语版不看原版的动画233333想了一下还是加上这段吧.这里拿京紫和星爷电影相比是指大的剧情结构相似,小的局部细节还是很不同的."拥有"--"失去"--"找回" 的原型在星爷作品里,失去往往是主动的,后面的找回是改正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带有救赎性质,而在京紫和EVA中,失去是环境导致的必然,后面的找回是人性自然而然的表现,不具有救赎性.另外,星爷电影里一开始的拥有是真的拥有(虽然本人当时可能并不自知),京紫和EVA中的拥有则只是一种可能性,由于环境不予,它一直处于折叠状态没有展开,并不是完全的拥有.
首先摆出一个最简单的,所有人都能查到的事实 紫罗兰永恒花园这部作品在日本最大评分网站Anikore上9.38分,历史第二高,对你没看错,是日本动漫历史上的第二名。
事实上,在2020年年初,这部作品一度达到了9.42分,高居历史第一。
这是日本本土的评分情况,顺带一提,这个评分不完全来自于群众,而是经过复杂的算法得出的分数欧美表现如何?
虽然不如日本这么夸张,但也取得了非常耀眼的成绩。
8.63分的得分取得了2018年度新番的第二名,仅落后小南极0.01分。
并且其热度是小南极的三倍以上(当年45.6万用户人数,也是年度第二,落后于我英) 好了,在日本历史第二,在欧美年度第二,那么在国内的口碑如何呢?
两极分化。
自诩为国内最大动漫评分网站实际没几个活人的bangumi只给了让人震惊的7.1分,豆瓣也没多高,不到9分。
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国内外反差?
两个原因 一。
紫罗兰是一部干净的没有一点杂质的作品,它干净到被人称为二次元的异类,它没有肥宅们最爱的肉、基、橘、妹等等的宅臭,也没有民工漫所拥有的巨大情绪波动,它“只是”一部天花板级别的慢节奏治愈番,这在国内如此浮躁的环境下难免受众有限,注定成不了口水番。
可由于它过大的名气吸引了一批本不应该属于他的观众,这些人给出中差评并不意外二,逆反心理。
在一片叫好叫座的声音下,总会有那么一批自我感觉良好的人要通过黑一部作品来显示自己的独特,让自己处于鄙视链的顶端来展示自己那半桶水的可笑储备。
更何况开播以前被人过多的玩梗、尬吹,更是招来了一群人努力的想要讨厌它,对作品吹毛求疵恕我直言,无论尬吹还是尬黑的人都破坏了这部作品,它原本就该是一部安静的作品,安安静静的被一部分人安静的喜欢着最后谈谈bangumi这个评分网站,两个字总结的话我能想到最贴切的就是:笑话用户基数少的可怜,紫罗兰这部作品只有4000人评价,您别嫌少,实际对于bangumi来说不少了,毕竟海贼王在bangumi也只有6000人评价。
这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圈子,说直白点,b站的评分都比这有参考价值。
几千人的小圈子,聚集的大多都是老宅,弥漫的宅臭以及比豆瓣更甚的装逼风气造就了这个网站。
所以无论豆瓣还是b站上的评分都更比bangumi要有参考价值综合来讲,最大的原因可能还是开播以前过度的玩梗和尬吹给这部作品招来了太多的黑子,实际上,作为感性动物的人们就是这么容易去莫名的讨厌一部作品,喜欢和讨厌就只隔着一层纸的距离。
自古无脑吹必会招来无脑黑至于紫罗兰永恒花园这部作品到底好不好看?
MAL评分年度第二,世界最多的用户基数评分网站给出了答案。
Anikore评分历史第二,动漫之国日本也给出了答案。
这些再简单不过的事实,不是黑子们几句话就能抹掉的。
因为决定风评的不是嗓门,而是投票人数。
太让我失望了,本来以为会是很催泪的自我救赎的一部作品,没想到讲来讲去还是那些,太俗套了,单元剧的故事都很平庸,很水,流水账叙事。
2到4集漫长而枯燥的剧情铺垫,不但让唯美的画风看上去愈发空洞,更让女主在4到5集之间的成长显得极其突兀(好在后面的ova4.5话这一点完善了一些,但TV的观剧体验确实是糟糕的,女主成长的太突然了,从一个钢铁直女变成合格的人偶师中间没有过渡)。
主线的故事情节跟开玩笑似的,凡是跟主线相关的角色包括主角的刻画都非常粗糙。
结构极其套路,进度也是特别赶,三个同事的故事加俩客户的故事就让女主弧光接近完成,一点说服力都没有。
而且三个女同事我以为后面也会深刻的塑造她们,结果就戛然而止了?就花两集塑造了两个女同事,后面全程打酱油。
但是演出非常出色,有两三集的故事配合演出,呈现了非常动人的时刻,但也只是动人,能让人引起共鸣的只有第七话和第十话,我觉得这部片能看的只有第一话和第七话第一话给我的感觉是很惊艳,但后面的集数真的让我的期望值越来越低,失望越来越大,第七话让我感觉这集是全片的巅峰,比第十话还要优秀,第十话的故事其实就是很套路,后面的剧情不用动脑子就能猜到6-10话是全片最好看的一部分,这几集单元剧还行,最后三集完全没有必要,儿戏一般的政治戏,太炸裂了
有皮无肉无骨,可惜了精致的皮,原著底子烂而不自觉,京阿尼魔改也未见多成功,偶有佳回,三星半。还有,茅原实里你能不能不扯着嗓子唱歌啊,开口见鸡皮。
动画中的高中优秀作文,差不多这样了吧。
金色塑料袋包着的💩
画面确实很漂亮,但…总不能只有画面吧..至少对我而言一部作品最重要的绝不是作画,而现在看来这也就是一碗设定在战后背景的满足幻想的鸡汤而已,并且玛丽苏元素完全遮盖了第一集那微乎其微的感动。朋友们你们对文艺治愈片的要求就这么低吗?
画面之王啊,但除了画面真没什么好吹的,兵器少女不懂爱,退伍老兵再就业的剧情淡如水,也不看好单元剧的展开,圣经只是伪经而已。
3.5。打分很是纠结。首先设定和剧情不合格,我无法吞下它塞给我的故事逻辑。但画面和音乐真是美到心都在痛,其试图传达的情绪居然单靠视听冲击就撑起了一大半!溢出的情感却又因奔涌在摇摇欲坠的故事架构上而感觉十分奇怪。作为努力突破的尝试,还是值得鼓励。(女主美上天!)
我高一的语文老师说过,不要试图讲一个你自己不够了解的故事。
被军官收养之后爱上的战争机器、贫民女,知晓军官死前对她表达的爱意成为了活着的唯一追求,而再就业成为人偶为人写信的过程终于明白爱的真谛。故事感人,画风唯美,音乐讲究,战争bug一堆,虽然升华成大爱但想到是养成就觉得整个人都不好……
反正就是好看好看好看 音乐好听 女主太喜欢了 真太美了 一直追番中😁
作画绝美,仅论作画完全可以满分胜出。受不了那种在一些小事上无限放大吞吞吐吐反反复复地探索情绪和尊严的日式煽情郑重其事,一整集看下来它就没说多少事,全是情绪输出角色鸡汤。治愈番?或许公主仙女爱心泛滥看了会觉得温暖,我这种真有精神创伤的看了觉得血压高,如此在道德品性人情欲望上过度美颜抹去毛孔的故事和世界,整个剧情仅仅架构在主角有认知障碍和一个“不知情为何物”的母题上大书特书,比那些虚无主义者内心的虚无更虚无。同样是笨拙士兵,竟觉得许三多比女主可爱,我可是lsp…大概不是笨拙的问题,感觉再过几年的AI都比她更有类人逻辑。每次问答环节都要提一下我想知道少佐说的我爱你是什么意思,什么叙事手法啊,一集一个导编?
首先这是个恋童癖的问题,12岁那位最近被骂得不轻,这位有什么区别吗?然后为什么所有人在她叨逼叨两句嘴炮下都能立马朝着剧情需要发展呢?迷……身强力壮青年大兵被14岁小姑娘一揍就揍趴一个大队,怪不得你们打仗打这么久呢
“曾被我抛弃的道具,没有被吉尔伯特当成道具对待,所以,即便失去了双臂,失去了主人,他给予她的重要的东西,也不会失去。”男主角从一开始就死了,但是他存在过意义一直存在于薇尔莉特接下来的人生中。
画面很精美。可是故事剧情讲的节奏缓慢,不是很有触动。文艺范太强。
打一星是在期待一部动漫秒杀名著?
亲爱的基尔伯特少佐 您还好吗 别来无恙吗 您现在在哪儿呢 有没有烦恼呢不论春夏秋冬 四季轮转 唯独有少佐的季节迟迟不来我起初不懂 我一点都不懂少佐的心意 可是在少佐赐予我的崭新人生中我能稍微感受到一些了 通过代笔写信 通过我遇见的人们我相信着 少佐一定还活在某个地方所以我也要 一直 一直活下去即便不知道今后会遇见什么也要一直活下去如果还能再见 我想告诉你我现在 对“爱” 也有所理解了
就因为是治愈不好看没意思
实话说最漂亮的画面就在第一版PV里了,正片里摄影特效浓密,对原画质量有一定遮掩,看着起腻,爱呀爱的也起腻。能达到真情而不滥情、纯挚而不弱智的水准,业界真的没几个人。
制作精良,然而原作是软肋。观看第十话时虽然很快就猜到了套路,但是最后在煽情攻击下还是眼角湿润。
不喜这种忧伤明媚的气质
三集弃,太装逼了,画风音乐什么的是不错,但剧情实在无法感动我,你们就继续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