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天时间刷完了《苍穹之昴》,成片的画面质感实在太棒了。
看到有颗粒感,但就像油画一样。
暖暖的打光,衣服上的金线闪瞎眼,布料的暗纹也亮锃锃。
虽然是和《甄嬛传》一个造型团队的,但感觉此剧的整体造型和妆容都比《甄嬛传》好看太多。
慈禧养的狗真的像是她养的,经常出现在画面里面,这个细节太暖心了。
(对这狗印象深刻是因为两个镜头,1:戊戌变法期间老佛爷在颐和园喂鱼的时候狗狗就扒在一边,2:有一幕散步,狗狗被拉着一起走。
)至于有些人说和大河剧比较什么什么的,我没看过大河剧,不知道不对比不清楚。
这个故事,按照电视剧表现出来,其实感觉还是有些地方不太对路的,BUG也没少。
印象中还听到“康熙爷十八岁登基”云云的台词……还有“糊涂”打成“胡涂”的字幕。
最后光绪驾崩的日期也有点问题,应该是把农历当公历了。
李春云这个角色很圣母,虽然不讨厌,但还是掩盖不了他的苏。
所谓高端基片,算是感受到了,但全剧大部分时间还是很正,没什么好歪,只是要歪也很多可以歪的细节罢了。
状元公真的独白帝啊,被群众截图了状元的表情变化之后,我再也无法直视他的演技了……玲儿还真的是人肉背景,剧里基本处于一个可有可无的状态……珍妃不喜欢,一直在作死,智商不在线。
青筠也是个很酱油的存在。
可能被剪得太狠,从41集剪到剩下28集,青年慈禧的戏都全部没有了,还有不少地方感觉衔接少了些什么的感觉。
最后结局,几乎所有人都分开了,总感觉还没完结的样子。
今天顺手在豆瓣翻了下原著的评论,电视剧貌似改编了还是很多的。
整体来说,感觉故事似乎不应该是我会喜欢的类型,但居然看下来了,有点不可思议。
真的单纯靠美人美景美衣之类的能留住我吗?
说不清楚,就这样吧。
偶然发现这部剧,两天时间连续看完,很美的一部作品,精美的布景,独特的视角,还有亦魔幻亦现实的手法,让我想起了《大明宫词》的感觉。
春儿和梁文秀两兄弟,一个心善,一个志坚;一个在后宫,心系小家,一个在前朝,心怀天下;
也是通过这两兄弟,展现两面的慈禧,一个是春儿看到的,爱美爱玩偶尔有点任性的女人、老妇,一个是文秀看到的,把持朝政固步自封心狠手辣的政客,一个对她又爱又敬,一个对她又恨又怒。
哪个是真实的慈禧,哪个都是,就像盲人摸象,与她打什么交道,看到的她就是什么样儿的;同样的,慈禧与什么样的人打什么交道,她就展现什么样的样子,面对纯真善良的春儿,她不想让春儿看到自己的阴暗,在兵变的时候,特意支走春儿,并叮嘱晴雪,不能告诉春儿,为的也是保护他的纯。
这部剧也并不是什么正史,历史上的慈禧也未必真实的就是这样子,但仅从电视剧的艺术性来讲,在人物刻画上还是很客观的,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慈禧,有慈有狠,有心机有手段,铺张奢靡包容腐败,但又懂得权衡朝政,复杂的人性里还含有一丝丝对亲情爱情和平凡温暖情感的向往。
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家的覆亡,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不是一个女人能祸乱的,是从根儿上就烂掉了的,而拯救,也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力挽狂澜的。
荣禄李莲英之流的污腐小人,顺桂之流的莽夫,康梁之流的纸上谈兵,梁文秀之流的有志无运,还有像光绪皇上这样的有心无力……乱世将这一群人围在一起乱炖,个人的命运裹侠在时代的洪流里,功过对错,不能言说。
记住了田中裕子的演员,一笑起来好美,还有周一围和余少群,演技很好,赵丽颖还是青涩时期更有灵气更好看。
最后附一首歌谣春来春去云聚云散至坚至脆龙隐龙飞玉兮石兮莫能测得兮失兮莫奈何
【英子】她是张夫人,也是寿安公主,但其实她的本名叫英子。
但是其实我是来吐槽这个人物身份的--我很能理解编剧塑造这个角色的用意,她的双重身份为了方便她在两条线游走自如,牵动故事的发展;她的传奇性为了衬托这段无果爱情故事的绝望和无奈,也为了与相似命运的老佛爷相互陪衬和对应。
但是编剧想的太理想化了,人物也就为了成为什么而成为那样,并不是她应该成为的样子。
至少我觉得最不能合理解释的便是英子能用双重身份抛头露面却不走风声。
如果她在作为张夫人时完全不动用作为寿安公主的资源,包括不能动用亡夫的资源,光凭一位酒吧老板娘在北京城混得如此风声水起,各路消息、各种资源都一网打尽,我觉得不大可能;可是如果一旦动用了,她寿安公主的身份不会保护的那么完好。
退一步说,即使她纯粹凭借酒吧老板娘的身份再加上个人魅力和能力,这样一位传奇和神秘的女性,没有人打听她的身份?
在她公布的信息中有一条便是寡妇,只要能打听出她的亡夫,她寿安公主的身份就不攻自破。
而对于一个不是凭空出现在北京城的人来说,打听一个寡妇的亡夫我相信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看起来,宫内宫外隔着重重的宫墙,同时见过张夫人和寿安公主容貌的人不多,英子的双重身份似乎就不是那么容易被人识破,但是她的亡夫及婆家是她双重身份在宫内宫外的一个连接点。
她只是死了丈夫,又不是死了丈夫全家,她不需要出入自己的婆家吗?
即使她肩负为老佛爷打探洋人消息的责任,她在宫外并不是就一点不需要以寿安公主、亡夫家的媳妇的身份生活的。
两个身份都是北京城有头有脸的人物,一旦张夫人用了寿安公主、亡夫家媳妇的身份,她的真实身份就一点不难打听了。
李莲英和荣禄以为寿安公主是个“平时不大出门的寡妇”,李莲英是生活在宫墙之内的,但是荣禄是生活在宫外的,即使是因为他们对寿安公主没有戒心,不曾打听。
但是在宫外与张夫人有所接触的宫里人,比如泽公爷对她的身份毫不知情也毫不怀疑却是非常说不通的。
1.我入宫快四十年了,那些不中听的话听了数不清有多少,句句都只能往自己肚子里咽。
2.全天下的人都可以怨我恨我。
3.他们不敢承担的责任,让我来承担吧。
4.别想吓倒我,我不害怕。
5.昴宿座命的女子多是秀丽的美人,可是性格却十分的刚烈,她的能力和胆识都胜过一般的男子。
6.我可不能辜负了我的天性,这是我的命啊。
7.四十年来,我只学会着一种活法,只要我活着一天,就绝不让人欺我,辱我,害我。
8.倘若面对敌人刀剑的那一刻我会跪下求饶,那我就不是我了。
9.如今的大清国强敌环伺,皇帝又还那么年轻,里里外外就我一个人扛着,没人帮我呀。
10.我为大清操劳一辈子,连寿终正寝都不让。
11.明月团圆了,可人呢?
都走了。
12.我曾经是大清朝的顶梁柱,可如今却成了我儿子的绊脚石,或许,我是应该死了。
13.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让他一辈子不痛快
这部中日合拍的电视剧,听说被日方大刀阔斧地剪掉了很多,所以阚清子扮演的青年慈禧的戏份都没有了,没有了。
小小的失落,毕竟看了阚清子的剧照,觉得她很适合年轻时慈禧那种野心勃勃的样子。
老年的慈禧是由日本殿堂级女演员田中裕子阿姨扮演的,居然毫无违和感,或许虽是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但同属亚洲人,且一衣带水,她就是慈禧。
以前看《走向共和》的时候,吕中奶奶扮演的慈禧很精彩,也看到有豆友把她们俩放在一起比较,并说她们演绎的精彩程度不相伯仲。
但我更喜欢田中裕子老师扮演的慈禧,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苍穹》里的慈禧更接近于一个人,而不是《共和》里那个神佛一样的大清国掌权者。
《苍穹》里的慈禧是我看过的电视剧里为数不多的具有多面性的一个人物。
从前看tvb电视剧《凤舞香罗》里学到了一个词——活色生香。
一个人只有鲜活才动人心。
《苍穹》里的慈禧就是这样鲜活的一个人物。
外国报纸说她和荣禄有私生子的时候,她气得大发雷霆说外国人乱写,她没有和荣禄养私孩子。
这很可爱,很不慈禧。
当寿山公主用洋人的礼节吻她的手的时候,她吓得缩了一下手。
这也很可爱,很不慈禧。
荣禄和李莲英挑拨她和光绪母子关系的时候,她隐而不发,私下里一个人的时候,却相信光绪不会不知感恩。
更表示,她把一个母亲可以给儿子的都给光绪了。
其中有两个画面特别打动我,一个是打雷的时候,慈禧一把搂紧幼年的光绪;另一个是慈禧口述追忆光绪登基时那件小龙袍是她亲手改的。
这些与我以前认知里的慈禧不一样,很不一样。
慈禧不再是那个狠毒甚至于恶毒的老妖婆,她和光绪之间并非只有权力,把他们联结在一起的还有亲情。
要笼络一个皇帝绝不是仅仅靠给予他荣耀,把他推到龙椅上就可以的,还需要以情动人。
从来情都是最打动人心的,因为权柄冰冷,而情却温暖,即便它只是披着一层温情面纱的遮羞布,可依旧不能否认人们需要它,即便是坐在龙椅上的那对母子。
对于慈禧的误解,除了她本人,她和光绪的关系,还有她和大清的关系。
从前,我把她看成一个只知道自己享乐,玩弄权术的女人。
其实不是的,那种看法太过片面和肤浅。
慈禧绝不是这样肤浅的一个人。
她也真心希望大清朝能够锐意进取,能够不再受洋人的欺负,能够重新取得乾隆朝时的辉煌荣耀,尽管这真心里有她叶赫那拉.兰儿的私心。
一个人站到了那样高的地方,除非她是外国派来的间谍,否则她绝不可能故意搞垮大清,即便为着她的身后名着想,也绝不愿意遗臭万年。
对于大清国,慈禧或许谈不上多大的功劳,但苦劳她是有的。
记得念高中的时候,历史徐老师说过这话,我赞同。
印象中,历史课本里,关于慈禧过六十大寿这件事,几乎是一片倒的批评,连历史老师也如是。
但《苍穹》里我看到了故事的另一面。
慈禧依旧有她虚荣与享乐的一面,但一个六十岁的老太太,还能再过几回整寿,从前四十大寿和五十大寿她就没过好。
而七十大寿呢?
慈禧心里必然是期盼的,却未可知,所以,她想好好过一过六十大寿,这无可厚非,人之常情。
并且,她最后并没有按照原定计划大过,而是去掉了很多点景。
我还记得她命春儿烧掉那些点景图纸时,她站在台阶上的模样。
这个心中还是有遗憾和不甘的,被晚风吹着的老太太就是慈禧,帝国真正的主人。
她到底是委屈了自己,顾全了大局。
感谢这部剧,不仅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作为人,一个活人的慈禧,也让我学到了如何去塑造一个人物,特别是历史中真实存在过的人物。
我们看人不能只看他的一面,而不看他的其他面,这样必定有失偏颇。
看待事物也是同样的道理。
现在才真正明白了柴静的话,一个人做一件事一定是有他的理由的。
除非是个精神不正常的人,否则绝不会没有任何理由地去做一件事。
即便是兴起而为,那么兴起便是原因,为了快乐这就是原因。
所以,要塑造好一个人物,他必定得是鲜活的。
怎样才鲜活?
真实而全面,面对不同的人和事物,身处不同的场合,他会表现出不同特质的自己来。
这便是全面和真实。
《苍穹》里失败的地方也有,还不少。
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这部戏的慈禧这个人物塑造得简直登峰造极,台词也好,色调和布景道具俱佳。
会再刷。
看《苍穹之昴》的时候,本来并不想写什么,但是直到看完最后一集,觉得应该写些什么。
不得不说,这部剧的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慈禧。
以前看《走向共和》,里面的慈禧是一个实打实的政客,对其生活和感情并没有过多描述;而《苍穹之昴》里的慈禧,除了给我们展现一个充满权力欲、心狠手辣的政客外,更多的给我们展现了慈禧的生活和感情,用剧里的话说,她就是一个爱美、爱玩、又任性的老太婆。
而且,《走向共和》里对慈禧矫枉过正,把她塑造成了一个高瞻远瞩的优秀政客(甚至是政治家);《苍穹之昴》里的慈禧则更像一个女性政客,有不少短视、狭隘的地方。
在最后一集,慈禧放过了要围园杀后的梁文秀,放走了自己的干女儿,更让我吃惊的是,她给了春儿自由,并说春儿是她为数不多的真正关心的人,这把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慈禧演绎到高潮。
接着,是慈禧一个人走在深宫里的独白,又把一个孤独、与世界潮流格格不入的慈禧演绎地淋漓尽致。
结合之前的剧情和表现,难怪有人说,这部剧的慈禧是最像慈禧的。
当然,谁也不知道真正的慈禧是怎样的,只不过每个人都有一杆秤。
但无论如何,慈禧都是悲凉的,生不逢时注定她要背负太多,假如生在太平盛世,即使成不了武则天,也是冯太后、孝庄一类的人物。
在整部剧里,慈禧是矛盾的。
她想做一个宽容仁爱的母亲,可是对权力的欲望又使她走向了光绪皇帝的敌对面;她也想大清国富强,可是对新事物的抗拒又使她走向了保守的一面;她也想退居颐和园,可是局势又使她不得不重新掌权。
最后慈禧放弃了龙玉,也意味着她从顽固不服输慢慢地向现实低下了头。
这种矛盾,使慈禧从一个老妖婆变成了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一个可怜而又可憎的母亲,一个能干而又顽固的统治者,一个仁爱而又毒辣的老太婆。
这么多面目,也难为田中裕子这个日本演员的精彩演绎了。
田中裕子的演绎,既把慈禧的多种面目演到位了,而且言行举止也不失雍容华贵,很像一个高高在上的贵妇人。
这一点,其实是演绎慈禧最难的一点,连《走向共和》里的慈禧扮演者吕中老师做的也还不够。
这部剧的其他人物也可圈可点。
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对理想忠诚不渝的梁文秀,淳朴善良的春儿,机敏睿智的张夫人,老成谋国的杨喜桢,勤劳能干的玲儿,知书达礼的青筠,性格鲁莽的顺桂,爱玩任性而且很作的珍妃,忠心耿耿而又市侩的老德子,嫉贤妒能的李莲英和贪财奸诈的荣禄,一个个人物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不过唯一的缺憾就是这不是历史正剧,不少人还是避免不了脸谱化,除了几个主角外,其他的人好人坏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点就比不上《走向共和》,《走向共和》作为一部历史剧,里面的人都是复杂的。
但难能可贵的是,这部剧极好地处理了历史真实性与情节虚构性的关系。
在真实历史的背景下,虚构的情节和人物都比较合情合理,包括日本小说不可避免的魔幻化(龙玉、乾隆爷的献身、昴星下凡、),对剧情的发展也起到了大作用,这一点,甩《走向共和》几条街。
《走向共和》在历史的真实性上处理得不错,不过后半部加入的虚构人物和情节实在是败笔,有画蛇添足之嫌。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当得起豆瓣8.5的评价,值得一看。
希望以后能有更多中日合作的电视剧,这不仅可以促进文化交流,更能给中国电视剧带来新的血液。
前几天刚看完了《苍穹之昴》,一阵阵心酸涌上心头。
说实话,就是为了载湉才看这部电视剧的,心里一直担心,怕那里边载湉的形象又是无能懦弱,怕饰演载湉的演员不会把握他的感情,怕自己会失望。
可是,当我看完这部戏时,才发现心里的担忧纯属多余。
张博对载湉的诠释,超出我的想象,我想,他是懂载湉的。
之前的精彩表现毋庸多说,只看最后一集,那个慈禧所做的梦。
虽然是一场梦,可谁又能说那不是真的呢?
张博与田中裕子那一段近乎疯狂的对白,看过之后,心里是一种说不出的难受。
“小时候,我总以为自己是翱翔于九霄的雄鹰,所以我一直飞呀飞呀,到后来我才发现,我虽然一直高高地挂在天上,可我哪里是什么雄鹰?
我只不过是一只五彩斑斓的大风筝!
而风筝的线,就在皇额娘的手里,我能飞多高,飞多远,完全要看皇额娘愿意把手中的线,放得多长。
”这一句,说的人心如死灰,听的人肝胆俱裂。
这句台词,写得太精妙、太完美,这一句,道出了心酸无奈,道出了载湉内心,最最凄楚的隐痛。
载湉,你可曾知道,你就是雄鹰,你的万丈雄心,你的爱国热忱,你的执着不舍……你的光芒,何止盖过了雄鹰?
“朕用了十年,证明自己不行。
可你看看如今的天下吧,圣母皇太后,你用了四十年,一样证明自己不行!
你以为自己掌有天下,可你真正掌握的,只不过是紫禁城这一亩三分地!
当面对着天下时,你比我更加无力。
至少朕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可以堂堂正正地坐在前面,而你,永远只能在朕的身后!
”说得多漂亮!
载湉,你永远是堂堂正正的大清天子!
不管是大清臣民,还是后人学者,你永远,都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光芒。
而她,只不过是那段为你而生的历史中扮演的一个跳梁小丑罢了。
“朕现在不怕对不起大清的列祖列宗了,或许,这次朕输了,但,朕没有丢尽他们的脸。
至于你,皇额娘,就再也没有机会赢我爱新觉罗家的下一个人了!
”载湉,你何曾输过?
当你说出“朕要救万民于水火,要权何用?
”之时,你已不会再输;当你说出“儿宁忍坏祖宗之法,不忍弃祖宗之民,失祖宗之地,为后世笑也!
”之时,你已不会再输;当你说出“若变法成功,朕宁血洒午门!
”之时,你已不会再输!
当你舍弃自己的权利,甚至宁愿牺牲掉自己性命而救四万万民众之时,你就是这个时代,是整个世界最大的赢家!
载湉,你的抱负,不逊秦皇汉武;你的胸襟,不输唐宗宋祖;你的才干,不亚圣祖高宗。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一个君王,能配与你并称?
普天之下,舍你其谁?
当我把这一段戏看完时,心里的痛,难以言说。
想哭,却哭不出来的感觉,出奇的难受,像把我的心,一点点撕裂,血流干了,泪也淌尽了,只剩下阵阵的隐痛,遗落在脆弱的伤口上。
真的要谢谢张博,谢谢他将载湉演绎得这样完美,谢谢他能将载湉的心和自己的心融在一起,谢谢他能告诉世人一个真正的光绪皇帝,一个可以为国为民舍弃自己的千古一帝!
还要谢谢这部戏的编剧,载湉死去时,右手攥着毒死他的那杯酒,而左手,紧握着在他身下的大清疆土,紧握着,北洋海战的那个地方。
载湉,你对国家、对子民所做的一切,已经成为那段历史永不遗落的莹星,而那段历史,也因为你不再黑暗一片。
“任往事 在追逐 命中局 谁翻覆云起处 扬几度 荣与枯” 云淡星稀,乌鹊南飞,不知天上宫阙,今夕可如人间般清凉、迷茫。
人老了,风也老了,泠泠的划过眉宇,用岁月雕刻出无法磨灭的痕迹。
这一刻,你坚毅的心是否也会生出些许凄凉,些许惆怅。
薄云微散,冷月无声,想那昴宿的宿命到底带来了什么呢,是叱咤风云的狠辣,是不让须眉的气概,还是高楼独立的彷徨……曾经的翻云覆雨换来了锦衣华服,无上荣耀,却埋藏了世事冷暖,母子亲情。
或许也曾想象如则天女皇一样青史留名,或许也曾期待如唐宗宋祖一样平定四方,或许也曾渴望师夷长技振兴民族。
然而,历史的墨迹却永远印上了丧权辱国的标签,是耶非耶,都已变成时光的尘埃,一点点沉淀在紫禁城那数不尽的琉璃瓦缝,雕栏玉砌,沉淀在后人茶余饭后的清谈文字。
一人一生,一份执念,几起几落,几度繁华。
“一厢情愿的倾慕 万人之上的孤独 最后谁才能不负 满目无情的付出”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呖呖的水磨腔磨出一位少女的心结与惆怅也磨出了红墙黛瓦间那一分欢愉和温暖。
紫禁城中奇珍无数,唯独真心二字难遇难求。
你用天赋的心机搏浪,用无穷的欲望掌控,时间磨灭了一个少女的情怀,磨尽了一位母亲的柔情。
从踏进宫门的那一刻起,你不再相信任何人,对亲王,你可以用之罢之,对朝臣,你可以任之杀之,唯独面对春儿纯洁的心时你才会开心的笑,伤心的哭。
乾隆画像前无尽的自语映射了内心的无助和彷徨,到底是自己需要龙玉还是大清需要龙玉,你分不清,更不想知道。
你留下春儿的初衷只是为了上天赋予的权利。
你对春儿寡恩春儿却不曾对你无情,在春儿的眼中,你如寻常老人般爱美,爱玩儿,也有烦恼,也会感伤。
或许正是这样纯净的情感,孩童般的言语融化了你的冰冷,唤起了内心深处那一点点温存与善念。
在春儿面前,你的眼神中可以含着如母亲般的怜爱,可以透着对已逝光阴无尽的回忆和遐想,可以摒弃那时时闪现的一抹杀气。
当你决定赐予春儿自由时,我相信你的眼泪是真诚的,亦如初春的雨水,把那一点珍贵的善念播种在宫外纯洁的土地上。
纷乱杀伐,人间萧疏,难得真情,难得善念。
“谁情深深如沧海却望而却步 谁算尽机关一叶障目 谁含笑看英雄成白骨” 一样的年少守寡,一样的没有亲人的安慰,这两个人的相处本应如寻常母女般温情脉脉,然而,你对权力的渴望打破了亲情和谐。
这位聪明的格格真正的爱过你,敬过你,她哄你开心,帮你解忧,为你带来了无数新闻消息,让你的世界不再闭塞于幽深的紫禁城。
在格格面前你也有母亲的慈爱,有对新鲜事物的惊奇,然而当你的权力受到威胁时,你的眼中又充满了帝王的冷酷无情,你可以留下一条性命,但那颗真心已悄然破碎。
整个江山就是你的棋盘,四十年来,你步步为赢走出了今天的结局,这个冰雪聪明的格格是不是也是你手中的一枚棋子,你可能从未想过。
面具带得久了,自己也分辨不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几十年的母女亲情瞬间崩裂,你的眼中是惊讶、愤怒,还是悲凉、伤感,已无法言说。
花开花谢,时光恍惚,可曾珍惜?
可曾后悔?
“叱咤风云穷兵黩武 换人间萧疏枉留遗恨迷烟树 黯然回首已模糊” 他是你的儿子么?
他是你的棋子么?
他是你的权力么?
四十多年的光阴里,你看过丈夫的软弱无能,看过亲子的顽劣放荡,心冷了,情也淡了,这四十多年,你无时无刻不想着把权力牢牢的攥在自己手中。
面对养子的聪慧和乖巧,你内心被唤出的是母爱还是对皇权更多的欲望?
从你深邃的眼神中,这位年轻的皇帝永远读不出它真正的含义,有的只是无尽的困惑和畏惧。
失落时,他会向你渴求的哭,无助时,他会向你可怜的求,在你的心里,他只是你手中的风筝,做着苍龙的梦,牵绊着权力的线。
王座上,永远是高高在上的你,王座下,这个年轻的皇帝亦如座下的臣工,被你捏在手中的命运是那样的飘摇。
你的理,让你觉得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但你终究没有斗过人心,那个奇怪的梦是你心底不愿触碰的恐惧,爱新觉罗的子孙永远坐在前面,而你永远只能隔着一层黄纱,威严的看着支离破碎的天下。
年轻的皇帝用十年的时间证明自己不行,而你呢,四十年,依旧烽火狼烟,风雨飘摇。
梦醒,汗如雨下,是啊!
高傲的你如何能承认,你真正把控的地方,只有这方小小的紫禁城呢。
江山日月,朝朝暮暮。
蓦然回首,风未止步。
“如何肩负 这一身荣与辱 如何颠覆 这一注赢与输 这一路 只前行 不回溯” 人生本就是一条不归路,没有绝对的赢家,也没有绝对的输者。
平凡的人走完平凡的一生,他的一切也随着时间埋没于不起眼的角落,而你注定要被历史记录。
当清冷的月光再次洒向大地,你终将独自面对一个清冷的中秋节,江山,亲情,皇权,欲望,造就了复杂的你,狠辣的背后是湮没的人情,决绝的结果是孤独的内心。
你是一个女人,却有着超乎男人的智慧和手段,你是一个王者,却又缺乏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谋略,你层渴望振兴中华,却抵不过内心奢华的追求。
无情的文字记录了你的一生,评判了你的功过,然而你终究是你,一个曾经生活在风雨飘摇中的末代太后,一个被锁在红墙之内的寂寞灵魂。
家国恩仇,一场虚无,百年归宿,只有最初。
觉得这是一部较冷门的电视剧,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之前根本没听说过这部剧的名字,一次偶然吧,发现了它~口碑还不错,于是就看了,看完之后有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苍穹,天下格局,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与地位;昴,象征着同为昴宿之命的慈禧和春儿。
龙玉,贯穿全剧的一个神秘物件。
实际上,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已,在慈禧太后的心中,得到龙玉就算是得到了真正的权利,得到她想真真拥有的天下。
一直以来,皇帝就像她的一个风筝,无论飞的再高再远,可风筝线都被紧握在她手中,一切似乎都在她的控制之中,直到最后,当她在乎的人都相继离她而去、当龙玉真正出现的时候,当所有的一切都在预想的轨道偏离的时候,她终于看透了这一切。
所有的拥有,不过是流沙,是泡沫,是尘埃~
要论播出十余年,仍然经久不衰,常年霸占豆瓣热门电视剧榜的一席之地,话题热搜不断,被观众拿着放大镜一遍又一遍欣赏的电视剧,应该只有《甄嬛传》有此殊荣。
郑晓龙:你们是真的没有别的电视剧看了吗?
观众:真没有!
每每剧荒,大家总要祭出嬛嬛以打发国产剧摆烂的日子,但真的有这样一部剧,是扎扎实实的可以与嬛嬛较量的沧海遗珠,有人曾评价她是《甄嬛传》“平替”,“慧眼识珠”者竟将他的地位置于《甄嬛传》之上,它就是——苍穹之昴
之所以可以代替甄嬛,一解大家观看良心好剧的需求,首先是因为,在视觉上《苍穹之昴》和《甄嬛传》皆为“一母同胞”,在服装布景道具上有着惊人一致,都是出自陈敏正团队。
而《苍穹之昴》的导演汪俊,后又曾执导出自《甄嬛传》原著小说作者流潋紫之手的号称《甄嬛传》续集的《如懿传》。
看起来两部同样取材于清朝背景的古装片,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甄嬛传》作为银幕宫斗剧的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以甄嬛的两段爱情为主线,通过后宫女性之间的权谋,极致刻画了一群生动丰满的女性形象。
而《苍穹之昴》是以清代末年甲午战争至戊戌政变这一段动荡时期为大背景,演绎了封建朝廷最后一位太后慈禧以及身边人物的宫廷故事。
比起单纯的后宫权斗,争宠吃醋,爱恨嗔痴,《苍穹之昴》则将立意直指皇城政治漩涡之中的女性是怎么生存的。
要论,在看《甄嬛传》以前,没人知道这样一位雍正的后妃,乾隆的太后,倒是情有可原,但是,慈禧太后,这一搅动清末国家政治局势,垂帘听政的历史人物,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即便如此,我们似乎很少能见到一部用心的介绍慈禧太后背景的清宫剧,原因很简单,狂妄自大、追求权势、奢靡浪费、攻于心计、故步自封、心狠手辣......
这些所有的“恶毒”早就是我们脑海里对这位中国最后一位太后的刻板印象,然而,一个好的人物从来都不是单一扁平的,《苍穹之昴》中的慈禧同样如此。
她周旋于权力之间,在朝政之事上不可一世;
而在私下生活中,她又有着寻常女人的可爱之处,爱美、爱玩,威严中也透露着慈祥。
她是一个女人,她曾教育公主说:“一个女人连打扮自己的心肠都没有了,那活着还有个什么劲儿......”
她是一个权利集团的中心,曾想撤帘归政,又伤及其他暗处势力的利益。
她是一个养母,在政治浑水下的“母子情”,终将是时代的祭品,面对光绪先人一步的软禁计划,她也会为此心寒。
这样一位处在时代风口浪尖的人物,我们很难站在宏大的历史叙述下,看清她掩藏权利与面具下的真正的人性。
能塑造出如此立体细腻的角色,演员田中裕子功不可没。
虽然是一部中日合拍的制作,但是由一位日本人来饰演中国太后,不禁让人产生疑虑,她能演好吗?
中国演员演过慈禧的很多,上到刘晓庆,下到米雪,但是能立体丰满的展现慈禧,演出了慈禧作为女人作为清朝最高统治者的多面性,田中裕子演绎的十分到位。
《垂帘听政》刘晓庆饰演“慈禧太后”田中裕子不仅身体力行的打消了观众的疑虑,更是无论是外形还是表演,都被冠以“还原度最高的慈禧”,网友看过直呼,“这就是慈禧在世,也会认为是亲姐妹的程度吧?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王道成在看完《苍穹之昴》后告诉记者,田中裕子确实和慈禧很像,而除了外形相似,神似更是难得。
“作为政治人物有多方面,一般情况下慈禧都是比较平易近人,但是斗争激烈的时候她还是决断性的人物,因为她的经历不一般,处在那样的复杂环境下,只有温和宽厚不行,光残忍也不行。
”王道成解析道。
除了慈禧的表演如此出色以外,剧中的其他人物配置也同样堪称豪华。
同样是慈禧这一角色,虽然扮演青年阶段的阚清子在日播出时惨遭“一剪没”,但是光是定妆照就将慈禧心思缜密的性格完整的展现了出来,一张素净稚嫩的脸,却透露着无尽的欲望。
前段时间因《人世间》火爆网络的殷桃,十几年以前的她更加富有魅力,她演绎的是风情万千,传奇一生的,既是慈禧最宠爱的干女儿也是游走于上流生活和市井商铺的张夫人。
播出之后还被日媒誉为“中国美人”,还成为不分老幼的日本男人之梦中情人。
同样,如今可以一人顶起数部“大女主”剧的赵丽颖,在《苍穹之昴》中,可谓是贡献了最青涩的脸庞。
这是赵丽颖首次出演古装戏,距离她凭借《新还珠格格》中的晴儿一角,开始为人所熟知,还要早上一年。
说到光绪,人们不得不对珍妃的演绎抱有和慈禧有同样的期待,张檬的珍妃也确实给了我们另一个惊喜。
这个珍妃,很可能是这么多年来张檬最好的角色,看似最简单,其实最复杂,既聪慧又狡黠,既跳脱飞扬又野性难驯,既心机单纯又野心深沉……《苍穹之昂》播出的同一年,张檬还在宫廷剧《美人心计》中留下那惊鸿一瞥。
《苍穹之昴》一展晚清朝堂的众生相。
里边的每一个人物都被困在这盘晚清残局中,人人都有自己的桎梏,各个都是局中人。
生来就是局中人的光绪,何尝不愿体验一把寻常人家的母子情?
慈禧太后并非彻彻底底的顽固封建完全反对改革,但作为一名周遭势力缠身的政客,她更希望维持希望朝中的力量达到一种均衡——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持平。
一派是激进,一派是周旋,二虎相争,无人是赢家。
最后看似获得胜利的慈禧,失去了儿子、女儿、身边最为信任的人。
她既是布局的人,也是被困在局里的人。
她是紫禁城的主人,大清国的主人,高高在上。
她以为天下尽在股掌之中,到头来却发现自己能看清的只有这脚下的一片紫禁城。
而被囚禁的光绪也看清了真相:
无论是哪一个时代,人心多从动处失真。
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
*本文作者:浅
这部剧妆容让我眼前一亮!上一次看到这么考究的清朝妆容还是电影末代皇帝!扮演珍妃的女演员可惜了,那时候多灵气!
难得的佳作。精致大气。尤其是张博的光绪皇帝特别出彩,是我见过的诠释得最好的光绪。感觉编导很克制,许多地方如果再煽情一点儿我肯定会哭的,但是他们收住了。
有zly 必属烂剧
慈禧演的真好,余少群好萌。剧情也不错。其他的就不行了。
谁让我一时不高兴,我就要让他一辈子不高兴!这就是慈禧。
田中裕子演的挺好的,不过此剧直接略过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慈禧带着道光连夜脱逃,还有把珍妃投井这些历史部分。然后慈禧和道光母子间不是你死我活的政敌关系,而是被下面人挑拨离间而导致母子反目相杀的遗憾关系,另外日本还希望道光能成功变法强国,洗得挺白的。
真没看懂导演想表达什么
就还成 周一围是真尴尬..
3星。现在看来服化道已经落伍了,老年慈禧还是日本老太太演的,有些个狠毒的眼神还是很到位的。日本编剧把恋战权利昏庸奢靡丧权辱国的老妖婆包装的励精图治心怀家国有血有肉,美化的太过头了。通篇主线是帝后如何相知相爱相离相杀,完全和历史相悖还要自圆其说,太尴尬了。前面那个龙玉和太监春云的线呢?演着演着怎么没了。周一围这个破演员怎么选的看着就恶心,还有就是为了看少年慈禧的,戏份呢为什么删了?打酱油呢。
我只喜欢史实部分
我真是厌蠢症犯了。除了慈禧和张夫人没一个能打的,后者结尾居然降智成恋爱脑。男演员长相千奇百怪,没一个能看的。梁文秀人格一点高光都没看到,莽夫之勇,就这水平大清状元?怪不得亡了。没了慈禧你们这群猪头能做点什么。这演员演技差的要命,只会张嘴瞪眼,到底这是怎么接到这么多戏的。他一家都是蠢猪!尤其是李春云,良善真不等于智力低下...整个剧立意太浅,废话连篇。
棒棒,大家都演得好好。各种服装道具都良心,为什么没红
扑
中日合资的电视剧越多越好,中方可以向日本虚心学习如何处理剧务、化妆、服装、道具的细节,以及优良耐看的剪切手法。
忧郁哲学派路线有点少年天子的味道,但春这多盛世白莲花我真的理解不了
历史戏说剧中相对出色的作品。
一般 看到春儿替罚的时候是真无语
不同视角的诠释,算是佳品。
日本人懂个屁的中国近代史,看到导演就明白了是个垃圾,《如懿传》就够说明问题了台词和色彩布局真的太低于期待了,演员们的表现也是挺差的,田中裕子一句嘴型也对不上也太没维和感了
这个慈禧塑造得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