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德惠翁主

덕혜옹주,末代公主(台),The Last Princess

主演:孙艺珍,朴海日,罗美兰,郑尚勋,金所泫,朴珠美,安内相,尹宰文,金材昱,白润植,高洙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日语年份:2016

《德惠翁主》剧照

德惠翁主 剧照 NO.1德惠翁主 剧照 NO.2德惠翁主 剧照 NO.3德惠翁主 剧照 NO.4德惠翁主 剧照 NO.5德惠翁主 剧照 NO.6德惠翁主 剧照 NO.13德惠翁主 剧照 NO.14德惠翁主 剧照 NO.15德惠翁主 剧照 NO.16德惠翁主 剧照 NO.17德惠翁主 剧照 NO.18德惠翁主 剧照 NO.19德惠翁主 剧照 NO.20

《德惠翁主》长篇影评

 1 ) 高级政治筹码们的悲剧和伟大

想回家的德惠盼了38年,受尽煎熬的又何止是德惠。

不知为什么,吸引我的倒是两个次要角色的性格和人生。

李方子,李银在病床上陷入弥留之际,方子照顾在侧,还牵挂着朝鲜小姑子的归国愿望。

第一次德惠从饭桌上愤然离去,方子惦记小姑子,叫侍女端去宵夜。

小姑子相亲,虽是政治联姻,方子也要陪着。

策划逃亡,逃跑路上一直惦记丈夫的安危,(此处李银也表示:我若流亡,方子必随我同往)计划失败,能理解德惠去国怀乡,帮德惠争取逃跑时间。

历史上真正向朴正熙提出接德惠回国的也是方子。

身为战胜国皇室亲王女儿,嫁战败国质子,温柔善良而不骄横傲慢,成婚后主动冠夫姓学习朝鲜文;虽为贵族,命运半点不由自己掌握,即使如此,也要竭尽自己微弱的力量保护家人,何等伟大。

宗武志,历史上真人真是英俊得出乎意料,选金材昱来演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被迫结婚,但他那句台词“我知道你是被迫的,但对我来说你既非朝鲜人也非日本人,只是我的妻子”应该是出自真心,知道德惠思乡情切,为妻子准备朝鲜饭食,家里总放着德惠喜欢的朝鲜唱片,德惠走后认为是德惠抛弃了自己,但还保存着她的东西,“多年来我视你为至亲,真心待你,你怎么还是要弃我而去呢,故国家园就那么重要,比不过你的丈夫吗?

”心寒甚于心痛,如何能不怨呢。

史料记载宗武志对妻子照顾关爱有加,二人的合照上居然可见德惠的笑容,宗武志面容平静,眼角嘴角皆有笑意,55年被天皇强迫离婚重组家庭,72年他还去首尔看望过德惠,也有诗集作品出版,也是一个伤心人。

李方子,宗武志,哪个不是牺牲品,在他们眼里并无朝鲜人李德蕙/李银,只有妻子李德蕙和丈夫李银而已,战乱年代,即使是王族后裔,苦苦支撑只求家人安稳而不得,结合同分离皆身不由己,说到底,都是悲剧。

全员演技在线,而且相貌与原型多少都有些相似,孙艺珍是我最喜欢的韩国女演员,演技毋庸置疑,惊喜的是配角能看见安内相,尹帝文,高修这些演技精湛的戏骨,而他们演绎的是一段失败者在屈辱和希望中苦苦挣扎的历史。

ps:不是五星的原因在于有几个部分的节奏太慢,过于着重大特写慢镜头固然能凸显演员精彩的演技,不过如果情节上能紧凑些,应该会更吸引人吧。

 2 ) 视尔不臧,我思不閟——观电影《德惠翁主》

前言:“视尔不臧,我思不閟”语出《诗经·鄘风·载驰》,为我国春秋时期的爱国主义诗人许穆夫人所作。

意为看到你们行事不善,而我对故国的思念却不能停止。

大历史中小人物的命运是我喜欢的一个主题,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艺术,相关故事都会引起我的极大兴趣。

因此,历史人物传记片常常是我的热爱,特别是那些在波云诡谲的历史时代里奋力抗争的弱势人物,虽然经历波折,命运不由自己主宰,比起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缺乏振臂高呼的力量,但那些呐喊和挣扎,为生命之哀流下的眼泪都更能震撼我心,更真实更有力。

韩国八月上映的电影《德惠翁主》完全符合我对这一题材的偏好,更让我在熟悉的年代感里看到了不熟悉的人生。

我历来对韩国历史兴趣贫乏,自然也就了解不多。

可以说,在电影开篇时,我是抱着好奇和一无所知的心态进入剧情的。

当李氏国王穿着中国明制服饰坐在高位上,面对底下清一色燕尾服的朝臣,服饰的强烈反差让我有种时空错位的错觉,总觉得这两种服饰所代表的历史在衔接上出了问题,中间似被生生减掉一节。

然而,对朝鲜历史的无知并不能妨碍我观影的热望,剧情流畅的发展,朝鲜日据时代与中华民国的时代重叠让我很快抛掉了陌生感,完全融入。

尽管德惠翁主仍旧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熟悉的年代,中韩两国曾共同经历过的屈辱遭遇并不会给中国观众太多隔膜,相反,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回顾历史的视角。

德惠翁主是李氏王朝的末代皇女。

按照李氏宫规,嫡出称公主,庶出称翁主,德惠是侧室梁贵人所生,因而称翁主。

她出生时,李氏王朝衰微,变成了日本人的傀儡。

德惠的哥哥十一岁就被送往日本,名为读书,实则成为人质。

德惠虽为翁主,依然未能幸免,尽管父亲对她千般宠爱,也曾为避免她走哥哥的路而做过努力,但他终究未能拗过历史赋予德惠的命运,在他被毒死后,女儿被送往日本读书。

历史上的德惠境遇悲惨,在日本患上早发性痴呆症,整个人如同行尸走肉,憔悴支离。

她没有恋爱过,被迫与番主的儿子结婚,最终又被迫离婚。

常年被关在疯人院里,被人遗忘了。

直到1961年朴正熙访美路过东京时才从她嫂子口中听说她的其人其事,并安排为她办理归国手续。

德惠翁主离开故国三十八年,最美好的青春做了政治的牺牲品,她的身体曾享有锦衣玉食,但她的灵魂却任人欺凌。

在动荡的历史中,德惠的名字那么渺小,小得唯有亲人才记得她的存在。

如果后人不时常提起,知道她的人会越来越少,她的名字就像照片上苍白的面容,人生像一张纸片,随风飘零。

但电影给了这个女人新的生命,不但还原了她一生的遭遇,更丰满了她的灵魂——对故国的爱与思念,无论命运如何捉弄,无论历史怎样变迁,她对祖国的深情都不能磨灭。

三十八年的囚禁也无法改变她生命的血缘,她就是韩国的女儿,富贵不能改变她的心,蹂躏也不能摧残她的家国情怀。

历史无温情,我们常常为被其抛弃揉碎的弱者而叹息。

但电影和文学却可以为历史的冷漠填补空白,发挥合理的想像,让人物拥有灵魂,让情感得到慰藉。

电影中的虚构人物金章汉是整个故事的推动者,他的出现让德惠翁主悲惨空洞的人生增添了脉脉温情。

历史上,德惠的父亲为了阻止女儿有朝一日被迫嫁给日本人,曾打算将她嫁给一个大臣的侄子,并已择定了最佳人选。

然而,正如电影中表现的那样,此事被日本人破坏,那个择定的驸马也不知去向。

但电影抓住了这一历史细节,让这位消失的驸马留在了德惠的身边。

当她被迫前往日本后,他也前往日本入读军校,并成为了一名军人。

以侍卫的身份再次回到德惠的身边,以自己所能保护她的同时为在日的朝鲜抵抗组织提供一切援助。

金章汉,这位历史上消失的驸马,不但给了德惠生的希望,并参与了德惠与兄长流亡上海的计划。

然而,事情被韩奸破坏,最后关头终成泡影。

金章汉重伤流放,而德惠被嫁给番主之子,生下一个女儿。

两人本应是夫妻,但历史破坏了这段姻缘。

他们本可以拥有爱情,但叛国者却将爱的岩浆冷却。

逃跑的最后关头,两人在静岗地下抵抗基地遭遇日本兵的伏击,金章汉要德惠从地道先走,给他十分钟的时间与日本兵周旋,他一定会追上她,在海边会合。

德惠答应了,但当她跑到海边时,面对的是苍茫的大海和荒凉的沙滩。

海的那边是上海,此刻却看不到一艘可以渡她到达彼岸的船。

当金章汉设计炸死日本兵后匆匆赶到,他们等待的小船终于到来,然而这条船早已被韩奸操控,成了劈开两人的利刃。

金章汉再也没有见过德惠,而德惠被迫结婚又被迫离婚,当日本终于投降,她兴匆匆带着女儿赶回祖国时,却在海关被拦下,她已被韩国政府列为禁止回国人员之一,李承晚担忧王室成员归国后会夺取政权,对他们永远关闭了归国的大门。

几十年后,金章汉已成为韩国某报刊的主要负责人,但他始终不能忘记德惠翁主,终于在日本的疯人院里找到了她。

她已苍老、疯癫、身体佝偻,风华不再。

电影没有表现爱情,我们只看到一段岁月的流逝,一场历史的沧桑变幻。

但爱情却并未消匿,德惠的记忆又回到海边,金章汉说要她等自己十分钟,他一定会找到她。

今天他又坐在自己对面,她问他,十分钟都已经过了,你怎么还不来?

海边目睹金章汉被叛国者打伤的一幕一定是她脑海中最深的创伤,这些年她以为金章汉已经死了,她亲眼看到他身中数枪倒地。

此刻,两人白首相对,爱情好似未曾来过,爱情早已与家国相融。

它不是单薄的情思,而是厚重的思念,思念中承载太多的期许和绝望,人如炼狱中煎熬,而家国却在遥远的彼岸,永不可触。

韩泽秀,剧中的韩奸,卖主求荣的投降派,不比我们熟悉的汉奸更显善良。

丑恶的嘴脸和一次次对同胞的欺压令人恨入骨髓。

然而,电影却以非常客观冷酷的手法展示这一人物的结局,他并没有被抵抗组织暗杀,也没有遭受历史的审判,而是摇身一变又成了韩国新政府中的大人物,在海关巧遇不能回国的德惠翁主时得意洋洋地笑道,我早就说过,你这辈子都别想回国去。

那丑恶的嘴脸转而得到美国人友善的接待,而试图抗争的德惠则如风中残叶,跌倒在地,只能任风雪摧残。

叛国者的丑恶是爱国者心灵上的毒药,却毒不死一颗思念祖国的心。

就算被抛弃被践踏,被阻拦被磨折,对家国的思念不可磨灭,也许这是德惠活下来的全部支撑,直到金章汉终于找到她的这一天。

十分钟已过,故人姗姗归来,回家的路已然铺开,路之彼端是儿时的记忆,年迈的亲朋,是新的人生。

德惠翁主的一生没有传奇,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更没有参与到政治势力的角逐中去。

她是一个因出身而被胁迫和蹂躏的普通人。

如果她生在平凡人家,也许一生就不会这样悲惨,也许历史少一则故事就是多福惠一人。

她是历史中的小人物,像那些一同为抗日而牺牲的同胞,临终前不忘掏出怀中浸透鲜血的国旗盖在身上,却无人记得他们的名字。

感动我们的不是凯歌,不是口号,不是主义也不是理想,只是最质朴的情感,是一个人对他出生成长的国家怀有的最原始的依恋。

国人重利,为利益格局而将家国情怀玩弄于鼓掌之中,其结果是糟蹋了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种。

我们的历史复杂而曲折,面对同样的敌人遭受过同样的伤害,为什么我们却以爱国为笑谈,演绎历史如儿戏,难道不值得思索么?

 3 ) 末代王女

祖国沦陷被送往日本充当政治人质的13岁小翁主,远离熟悉的宫廷,远离母亲,在敌国的控制下生活。

内心有多少悲凉外人不可知晓。

好在翁主身边有金章汉(高宗在世时给翁主挑选的驸马)守护,不管这世间如何风云变换,章汉都能找到翁主,唤醒她已经错乱混沌的神智,守在她身边带她回皇宫。

乱世中的爱情永远最具魅力!

豆瓣上的评分并不高,好多人没有那么喜欢它,估计是虽然历史人物是真的,但是情节上和真实的历史有很大的出入。

也许是少了那份历史的真实感,这部电影终究是差了那么一点意思。

撇开真实的历史,《德惠翁主》还是很值得收藏在电脑里的一部韩国电影。

韩国人可能没有那么擅长拍历史,但是绝对擅长拍爱情啊!

真实的德惠翁主,13岁被送往日本做人质。

17岁母亲梁贵人病故的时候,日本当局也只给了她15天的时间回国参加葬礼,作为亡国的翁主,来不及释放母亲去世的悲痛就被匆匆送回日本继续当人质。

回国后就患上了“早发性痴呆”,19岁,病情刚有些好转,就被安排了婚事!

嫁给日本对马岛藩主的儿子宗武志。

在她迷迷糊糊神智不清的状态里,这个世界发生了很多大事,日本战败投降了,祖国内战之后分裂成南北两个国家。

41岁时,她被安排了离婚,被抛弃了。

德惠唯一的女儿早早的看破红尘出家,后又出走消失的无影无踪。

结局成谜!

政府在政权不稳定的时候,拒绝流亡在日本的朝鲜王族回国。

直到朴正熙当权时,1961年,49岁的德惠翁主才终于回到韩国,在昔日的乳母的照顾下,神智才渐渐有些清醒!

1989年在皇宫中一隅中过世。

末代的王女,眼前尽是伤心事,又何必清醒呢!

迷迷糊糊何尝又不是一种幸运!

 4 ) 影评

感触很深,孙艺珍把德惠的不屈、孤独和悲伤演绎的淋漓尽致。

我看到了德惠对故乡的思念,看到了她对母亲的想念,看到了她对周围同胞的关心,看到了她独自一人面对所有的孤独和悲伤。

两个小时的电影我哭了很多次,当她看到父亲被毒死时,当她为母亲洗脚时,当她临去帝国所有人下跪哭泣时,当她在敌国演奏钢琴与章汉重逢时,当她演讲为同胞发声被打后,当梁夫人去世德惠也未见上一面时,当福顺被遣回国德惠哭泣时,当章汉被枪打伤德惠被强行拉走时,当祖国独立她要回国被拒绝时,当她认出章汉后说我们时间不多了,当她被章汉带回国与福顺等人三十八年后相会时,当在王宫门前看到闲人免进回忆过去时。

父亲在她小时候死了,被迫离开祖国,在敌国土地上被敌国人监视着生活,身边一个个亲信的人都离去,一直心系祖国但祖国拒绝让她回去,回来时早已物是人非,当年有着父亲母亲快乐玩耍的王宫前已写着闲人免进,父亲母亲早已不在人世,几十年的痛苦、悲伤、孤独一个人承受,章汉说她的悲伤又有谁能懂呢。

孙艺珍的每一哭每一笑我觉得都很触动我,带着这个人物触动我的心灵。

她,就是德惠翁主。

 5 ) 请停止流亡

“我想加入,我想去上海流亡。

”她眼睛发亮,语气坚决的说道,带着说不出的破釜沉舟,还有几乎要满溢出的期待。

她开始了她一生的流亡。

德惠公主是朝鲜李氏王朝第二十六位国王高宗李熙的小女儿,也是他唯一长大成人的女儿。

作为朝鲜王朝的最后一位王女,她生于乱世,不曾享受过正统奢华的皇室待遇,却因为这个身份,而终身颠沛流离。

德惠翁主幼年的某一天她见到了一个年长她几岁的男孩,稚嫩的她坦率的开口询问对方的身份,男孩回道,“我叫金章汉,文章的章,汉子的汉。

”原来是自刚刚年满13岁的英亲王被日本人强制送往日本后,高宗就一直担心自己唯一的在女德惠也会被送往日本,或强行婚嫁日本人,于是为防万一,先定下自己的亲信之子侄金章汉为驸马。

但不久,因为高宗一直对日本的干预采取强硬态度,在德惠7岁那年,高宗遭人毒杀,于是,婚约一事也不了了之。

时间来到1925年。

金色的日光洒映进客厅,少年好奇的观察着客厅一角的钢琴,少女轻声向前,双方久违的问好,德惠径直走到钢琴凳的一侧坐下,示意少年坐于另一侧,熟练且轻巧的弹奏了起来。

“这是我自己编的,叫鼠的曲子,好听吗?

我教你吧。

”于是少年缓慢的抬起右手,跟着少女轻巧的手指,笨拙的弹动琴键。

一侧的侍女在角落里偷笑。

也许这就是德惠少年时仅有的所谓青春的美好时光了吧。

刚刚拔苗的德惠(金所炫饰)生于乱世,年纪虽小,却将一切看在眼里,思于心中,也许该说她不愧是高宗最为疼爱的女儿,她继承了父亲的风骨和强干,有别于哥哥纯宗的软弱,面对靠卖国求荣来博取前程的韩泽秀,她也不曾退让,她将送来的和服让自己的贴身侍女穿上,而自己身着一袭常服,就这样出现在了民众的面前,狠狠的扫了日本人一耳光。

当时日本对于朝鲜的统治并不稳固,反对势力丛生,民众也都持仇视态度,德惠的所为更是助长其风气,出于惩罚,也是为了进一步稳固日本统治,日本政府要求将德惠送往日本留学。

眼看着女儿就要成为下一个英亲王,德惠的母亲梁贵妃泣不成声,德惠也是直言不愿,但当时的情势根本没有他们说不的权利。

于是同年,年仅13岁的德惠在自小陪伴她长大的母亲和女婢们的哭泣中如同多年前她的哥哥英亲王一般踏上了去往日本的路途。

一定要回到朝鲜,这是她临走时母亲叮嘱她的话,也是她下的决心。

位于日本的英亲王府邸(如今的赤坂王子饭店)迎来了一个面生的新客,据介绍是安排给英亲王的部下和真英人(朴海日饰),是一名朝鲜人,英亲王及王妃对于他的到来都表示了欢迎,唯独德惠,她对日本人没有好感,对于亲日的朝鲜人更是痛恨。

但这名陌生的朝鲜人在四下无人时竟然敢擅自阻拦她,差点动火的德惠在听见“章汉”二字时不可思议的瞠大了眼睛。

因为跟随侄子李隅了解到了朝鲜有志人士的光复运动,德惠也了解到了,成为一名亲日的朝鲜军人只不过是金章汉的伪装术,她开始感到漂泊的自身仿佛有了可以依靠的归处,她不再沉静在被迫离开祖国的自怨自艾中,她开始积极了解同她一般被迫来到异乡的民众的情况,组织举办韩文学校等。

但是突然到来的关于母亲病危的通知书差点压垮她多年以来一直紧绷的神经,日本走狗韩泽秀利诱她,只要到发生劳动民众暴乱的工厂进行安抚演讲,就送她回朝鲜。

到底什么是大义,子民与母亲,哪个轻?

哪个重?

她不过是个刚刚长成的少女,哪里知晓的了这么多,一直被圈禁的她明明世界也就只有这么大。

不顾金章汉的阻拦,站上了演讲台的德惠,喉咙干涉,身后是一众等待她发言结束好继续奴役朝鲜人民的日本当权者,她麻木的照着打开的演讲词念着,突然,台下一声声虚弱的咳嗽声打断了她的声音,循声望去。

那是一个正当学龄年的小女孩,脏衣脏裤,看不出本来模样,瘦弱不堪,神情和台下周围的人一般,麻木而无望,同样麻木的德惠正待继续,突然看到小女孩右手的三根断指,她想到留学生会议上说到的日本工厂滥用朝鲜童工,许多孩子被机器绞断手指,日本士兵还拿去当石子玩耍的事情。

她嘴唇干涩,胸中冒起一团热火。

再次开口,她眼眶含着热泪用纯正的朝鲜语说道,作为朝鲜的公主,她感到十分羞愧,面对大家的苦难,她却无所作为,还希望大家能带着对回归祖国的盼望,继续坚持下去。

这番发言,显然没有起到安抚民众继续服从日本人奴役的效果,反而振奋了大家。

日本政府当即取消了将她送回朝鲜的安排,并强制遣返了她的贴身侍女福顺(罗美兰饰)无法返回朝鲜,无止境的受制于日本人,再加上母亲梁贵妃的死讯传来,一直觉得自己作为朝鲜的翁主,有所使命的德惠接受了金章汉的建议。

“我想加入,我想去上海流亡。

”她说道。

一直觉得电影里的德惠仿佛就是从这一刻开始,走上了她独自一人的流亡,跌跌撞撞,总是在以为事情不能更糟时再次击垮她的神经。

有了德惠的劝说,一直依靠日本政府机构扶持的哥哥英亲王,终于下了决心,去上海流亡,寻找新的机会。

一切安排就绪,确定的时间到了,炸弹响起,各种小插曲造成了时机的延误,而日本政府的反应也比想象中更为迅速,英亲王还是服从了他惯来软弱的一面,最后关头选择了放弃,于是德惠只得独自上路。

到处都是枪眼的小木屋在连天的枪声中岌岌可危,德惠记着金章汉的嘱托,顺着木屋中的隧道,沿着小路跑到海边。

看到小船的那刻,她格外兴奋,不住的挥手,她等到了小船,回首,她也等到了那个叫她等他十分钟的男人,他们看着小船的同时,向对方的方向奔去,但在男人震惊的眼瞳中,她回头看到了船舱里出来的日本士兵和走狗韩泽秀。

金章汉被打伤带走,德惠被送回,按日本政府安排嫁给了日本藩主的儿子宗武志。

至此一别就是三十余年,期间日本战败投降,朝鲜恢复自治。

收到消息的那天德惠正在家中教女儿画自己记忆中皇宫庭院的样子,她立时兴奋不已,不顾征兵在外的丈夫,收好行李带上女儿就要回国,却遭到了韩国方面的拒绝。

原来,韩国李承晚为巩固政权不承认朝鲜王族,拒绝接他们回国,日本机构也不承认他们是日本人,收回了对他们的救助,从此王族们穷困潦倒。

本就多年深受苦难折磨,精神压抑的德惠彻底崩溃了,在人来人往的通关走道处,她躺地大笑,这笑声悲怨,愤怒,却又仿若是嘲弄。

最后,金章汉寻觅多年,在偏远的一件精神病疗养机构找到了她,白发苍苍,神情麻木而憔悴,如年及花甲的老妇,而那时,她才五十岁。

后来,他积极寻找机会,终于通过了对于朝鲜王族归国的申请,飞机上,金章汉看着德惠望着窗外的山河故土,她神情迷茫。

机场会面对的场景我就不描述了,很多地方都有引用。

顺着金章汉的带领,德惠回到了幼时成长的宫殿,昔日的家,如今随处都是禁止进入的标志牌,嬉闹的行人和旅客络绎不绝。

因金章汉购买饮料走来而独自留下的德惠看着曾经父亲高坐的金銮,仿佛回到了幼时无忧无虑偎依在父母亲的身旁的日子。

德惠的流亡,大概也就是在这一刻才真正停了下来,她终于可以舒适的,安静的和身边的人好好看看当下的天空,聊聊心中想说的话了。

孙仙扮演德惠是吸引我前去观看的原因之一,不负所望,孙仙的演技自然而细腻,将德惠青年时的沉郁、迷茫,对归国的执着绝望,以及老年历经风霜的狼狈表达的淋漓尽致,另外,金所炫饰演的少女时期的德惠反而是一个惊喜,总是觉得金所炫有种自带贵气矜持的气质,确实非常适合饰演这个角色,不仅展现了少女的青春靓丽,无知无畏和聪慧,还尽显身为一名王女的傲气和无奈。

影片时间叙述的节点很明确,没有多余的拖沓,除了感情内容的情节添加,大部分还是感受到一个时代对于德惠的倾轧,滚滚洪流中,我们都是里面一颗小小的石子。

以上仅仅是对电影《德惠公主》的观影回望和感想,我没有依照电影本来的倒叙时间轴做讲述,仅仅想以德惠作为主人物进行描述,韩泽秀固然可恶,但我认为,那仅仅只是作者为表达日本压迫和德惠周围环境的恶劣设置的实体化角色,所以提到的次数不多,金章汉代表着的也是德惠一生中的美好与期盼,还有为吸引观众的桥段所设置。

毕竟如果,一个人的一生真的自始至终总是孤苦一人,那岂不是太凄凉?

我们还是要在苦难中发现美好,然后坚持走下去。

 6 ) 德善翁主

这部电影是全家人一起看在家里看的,但家人要么喝茶聊天要么看一半外出,只有我全程跟着影片看,两三处的地方差点眼泪都要掉下来 ,一次在顺贵?

被拉走的时候,看到仆人忠心与翁主的感情 第二在章汉跑向德善被韩奸一枪两抢打趴下的时候 第三是德善翁主不得返回国的时候 整个影片下来眼眶都是红红的,但是最后的镜头还是神似末代皇帝的,两个影片都是重叠的看的样子,最后女主老了的妆感觉不太老

 7 ) 以小见大,厚重感和人文关怀兼有。

东亚历史悠久,为影视创作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南韩还有我国本身就有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优势,本片就是其中佼佼者。

是很工整的传记电影,基本按照真实历史人物的事迹拍的,虚构了一个守护她的金章汉,不过历史上她爸确实给她指婚过,只不过没记载姓名,这里巧妙利用了历史的空白,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挺好的。

呈现出来的已经是调暖了的,真实的德惠翁主只会比电影里更惨,她背着一个有名无实的王室身份,实际上却是被大时代深深伤害的人,更是代表着落后就要挨打。

孙仙为了这个电影形象也不要了,老年妆有点真实。

看完整体还是挺喜欢的,因为我们有和南韩一样被侵略的历史,很能共情。

这个电影选择的视角还挺巧妙的,选了战败国的上层人物,他们都这么惨了,更遑论底层民众。

看着是讲翁主,其实是在表达战争之下那些被迫远离故土之人的不幸,多少人一辈子都回不了祖国。

历史片怎么做,应该传达什么样的思想、怎样传达思想,这部片子可以提供很好的参考。

我是感觉这个片子历史的厚重和人文关怀都不错的。

 8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日本吞并朝鲜后,因为末代大王高宗不合作的态度,日本方面毒杀了他。

他去世之后,更为软弱的李王上任,完全丧失了对王室事务的话语权。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末代王族从来都是新生政权的眼中钉,一方面仍然需要给他们一定的政治地位以满足统治需要,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防范他们东山再起。

乱世的平民谋生都很不容易,锦衣玉食的生活似乎看起来不错。

但是别忘了,没有日本人,这些人也是锦衣玉食,现在反而要寄人篱下,这种滋味最不好受。

没有父亲的呵护,李德惠开始了风雨飘摇的一生。

首先,不顾她的剧烈反对,强行安排她离开母亲,赴日读书生活。

到了日本之后,寄居在异母兄家里,兄嫂对她还是很不错的。

她生活中最大的期盼是回到朝鲜,回到母亲身边。

而直接造成她痛苦的,就是王室长官韩泽秀。

韩泽秀各种钳制李德惠的自由,强迫她发表违背内心意愿的演说、强迫她嫁给日本贵族宗武志...李德惠的重要帮手罗美兰因为多次顶撞韩泽秀,首先被遣送回国。

另一个帮手就是幼年时高宗给李德惠安排的朝鲜人夫君金章汉,金是出色的军人,一度深得韩泽秀的信任,暗中帮李德惠做了不少事情。

同宗武志相亲现场,李王一家展开大逃亡,失败。

德惠被捉回,被迫嫁给了宗武志。

金章汉被打伤,从此成为了跛子。

其实这些地方bug满满,全是槽点。

韩泽秀是暗杀现场的幸存者,居然一点事没有。

之后的追击中,他身先士卒,第一个进了地道。

街头的枪战中,又中了金章汉一枪。

但是一点事没有,继续生龙活虎地投入了追击工作。

第二天的伏击战中,那么远的距离,一枪就将金章汉打成了瘸子。

金章汉曾经奉承韩泽秀,如果他也有机会上陆士,肯定是首席毕业。

从韩泽秀后面展现的军事素质来看,果然是大实话。

另外,金章汉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活下来的?

难道是李德惠做了什么交易,比如饶金章汉一命他就嫁给宗武志什么的。

她有这么重的份量吗?

金可是暗杀高阶军官在内的重大恐袭事件的骨干成员,这样的人恐怕李德惠、韩泽秀都没有能力庇护。

他是怎么活下来的,无法自圆其说。

之后,李德惠嫁给了宗武志。

二战结束后,她试图带着女儿回国,遭到了拒绝。

此后,就魔怔了。

五十年代跟宗武志离婚后,住进了二院。

金章汉多年来一直试图寻找德惠的下落,韩日关系逐渐正常以后,他说服朴正熙,李氏王族滞日成员终于归国。

李德惠此后在他的呵护下安度晚年,落叶归根,又有机会跟少女时期的恋人长相厮守,算得上是happy ending.

 9 ) 最后的公主

“被抢的都会还回来的。

”朝鲜用了45年来实现这句诺言,虽然中间死了太多人,留了太多血,但正义最终还是战胜了侵略。

人们会忘记曾经的王族,但是没有人会忘记这段历史,尽管它并不光鲜。

虽然没有研究过朝鲜的历史,但是电影所反映出来的日本殖民者的穷凶极恶,朝鲜卖国者的肮脏嘴脸,以及普通平民的可怜无助,无疑是事实。

作为朝鲜王室最后一位公主,她在那样一个幼小的年纪,看着自己的父亲死在自己的身旁,即使得知母亲逝世也无法回去探望,最可怜的是即使看到自己的祖国光复了也无法回到故土。

我想,面对这样的人生,精神崩溃真的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当德惠在号召被日本强征的朝鲜劳工坚持下去的时候,劳工们唱起了那首象征着朝鲜民族的《阿里郎》,就算作为一个外国人,我也能清楚地感受到那一股爱国的热情。

亡国奴不应该只有无奈,还应该有团结起来抗击侵略的决心。

二战期间,在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酷压迫时,韩国和中国人民都在奋起反击,但是韩国又和中国有着本质的不同,毕竟那时的中国依旧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而韩国却连象征着国家身份的公主也保护不了,这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战后,这种爱国之情得到了释放。

由于韩国的这段殖民历史,以及那种小国固有的不安全感,时至今日,韩国社会的爱国热情依旧很浓厚,经常可以看到韩国青年为了捍卫民族权利而走上街头抗议的新闻。

韩国在慰安妇问题,以及与日本的岛屿之争上,态度都很强硬。

即使是韩日两国政府间就慰安妇问题达成了协议,韩国民众也不买账。

金钱可以弥补物质上的损害,但是精神上的创伤永远也无法用物质抹平。

德惠为什么愿意放弃在日本的优越生活,一心只想为了复国而流亡,不仅是为了个人的自由,更是为了国家的尊严。

 10 ) 韩国最后一名公主

纪传体在任何国家都有很大的市场,本片聚焦在李氏朝鲜王朝的末代翁主身上,虽然德惠在韩国或许知名度也没那么高,并且在政坛上也无什么建树。

但从年纪轻轻就奴役到日本,长达30余年身心遭受摧残的角度,博得了观众的同情和眼泪。

但她已经比他的兄弟包括末代皇帝,以及下一代付出的足够大。

尽管一段时期的韩国军阀政府是有意隐藏这位末代公主。

《德惠翁主》短评

朝鲜李氏王朝末代公主的悲惨人生,孙艺珍终于找回了属于自己的演技。

6分钟前
  • 鸟倦知还
  • 推荐

伪装性很强的戏说历史,将德惠翁主代入莫须有的独立运动历史叙事,真实历史人物+虚构故事的欺骗性与危害性,远远高于《宫》、《国王:永远的君主》等纯虚构之作。

7分钟前
  • lejson
  • 较差

恩一个电影大导演拍了个韩剧范儿的东西,传记片拍不好就无聊了,本片成功沦陷。抑或是找不到好的角度有趣的点,就会像本片一样平淡如水。

8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较差

过去那么多年了,她还活在离开他的那一天,重复着他的名字和他的话,那是她人生中仅存不多的温存!

13分钟前
  • 青木
  • 还行

朝鲜末代皇族悲惨的一生,被迫送去日本,二战结束后却也回不了祖国,在我看来,国家和皇族有什么意义呢。

14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还行

对于韩国人来说这段历史都已经是昨日黄花,但其特定的历史容积和传奇经历又很符合传记电影类型化改编要素,即便加入了谍战动作等要素也毫无违和之感。丝丝入扣又用情至深,将一个身负家国情感的末代皇室公主鲜活淋漓地刻画出来,当然也不能忘了爱国和批判韩奸乃至政府。真正的爱国电影,你们感受下吧

15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在同辈美女演员们不是结婚生孩子(韩佳人,全智贤)谈恋爱(金泰熙)演纯爱电视剧(宋慧乔)中,孙艺珍依旧低调地坚挺在电影圈里挑战开阔不同的角色真是可贵.许秦豪是拍爱情片出身而成名的导演这部片也没有走真实类的传记片,只是套着本来就是悲剧的历史人物壳子,骨子里却依旧是悲剧爱情故事

19分钟前
  • 留半清醒留半醉
  • 还行

切入的是韩国都忘记了的 末代公主悲惨一生(据说真人更惨)有很多细节、眼神充分展现了孙艺珍的演技,整体来说,因为真实改编,戏剧冲突、跌宕起伏不够大,后面家国故土的一生情怀,还是非常的催泪。

21分钟前
  • 天堂羽
  • 力荐

政治悲剧下的末代皇族 孙艺珍还是演技派

25分钟前
  • Entrop1e
  • 推荐

这个电影就像你临睡前,无理取闹的再让妈妈给你讲个故事一样,可以消耗完彼此的耐心和好奇。

28分钟前
  • eva
  • 还行

第219-不好看

30分钟前
  • 黄岛
  • 较差

世界上有一种委屈叫我是韩国人,你们都欠我们

31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很差

时代的悲剧,现实一定比电影更惨烈,漫长岁月中的无尽痛苦不是一部两小时的电影可以完全表达的。时间与痛苦的双重剑,让苦难在心中沉积,逐渐将人的意志压垮。生于大变革时期的人,后来人看来觉得他们的一生波澜壮阔,但当事人又如何想呢?

36分钟前
  • Paradox
  • 还行

朴海日真是长了一张让我很欢喜的脸啊!!!

38分钟前
  • 考拉赵小胖☂
  • 力荐

孙艺珍好像一直苦相

43分钟前
  • 书雨
  • 较差

不咋样

45分钟前
  • Elephant
  • 较差

韩影还是一如既往地把精力都投资在反日主题的电影上 不知道这种和史实不符的片子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除了宣扬反日情绪外就没有别的了 始终生活在反日环境下的韩国众生真是可悲

49分钟前
  • 獨逸華大
  • 较差

题材虽有改变,但委婉的爱情表达,仍一脉相承。

51分钟前
  • 骷髅船长
  • 还行

孙艺珍老了,也更会演了

53分钟前
  • TomiOh
  • 还行

总觉得磨蹭和腻歪了,温温吞吞的,或许是历史本身造成的,怪不得导演和编剧。是很棒的故事,除去暧昧的部分,也有着荒凉的美感。高修短暂出场,太惊喜。

56分钟前
  • Momo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