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网上对小时代的骂声一片还是阻挡不了电影院里汹涌的人潮。
于我来说,去看这一场电影不是因为想去看电影场景是否奢华,不是想去看帅哥美女,不是想去看有情人是否终成眷属...好像只是去完成一个仪式,只是去和朋友消磨一段时光。
自从和另一朋友去看了小时代之后,总觉得之后也要延续这“仪式”。
这仪式不为电影,只为和朋友共有的记忆,往后想起来,我们也有自己的小时光,虽然是无聊的确是开心的回忆,所以小时代4我应该还是会去看。
或许不是和同一人,但我们却有着同样的记忆,不是很好吗。
另一方面是,常觉得有些故事开始了就不想结束。
那为什么是小时代呢,除了小时代里吵不散打不断的姐妹友情,还有什么能比拟我这“借别人的小时代塑自己的小时光”奇葩念头呢。
3里面一直关注的好像不是电影怎样了,多烂不好说反正没那么好,太多臆想的场景,仓促的情节。
一片子下来,我就只关注杨幂的肚子到底多大了?
不是怀孕了吗.....在罗马众美女在雪地里穿得清凉拿着烟火(那叫什么囧)来回嬉闹时,只有杨幂穿得暖暖的坐在长凳上,就在想真照顾孕妇啊;越往后杨幂穿着越宽松,就想如果在电影里她怀孕了,你们看不出来吗...最后杨幂认出路烧就是周崇光时穿着礼服貌似光着腿穿着细高跟鞋跑下楼梯在雪地里哭喊时,就想这样情绪波动对孩纸没影响吗....虽然整场我都在神游这些有的没的,但我还是在过程中哭了哭了哭了了...化名为路烧的周崇光在对林萧承认身份并道歉解释时,林萧哭着说,我知道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我一直努力去理解你的世界......而你呢,你一句话没说就把我踹出你的世界....在这个时候,眼泪瞬间涌出,两个世界的人可以走在一起吗?
让我羡慕的是他们是彼此相爱的,所以他们努力把自己的世界展现给对方,相互融入。
而在有些人的世界里,你却永远都好像活在影子里,光一亮,你就没了。
原来,我只是在羡慕那一段众人皆知的相爱故事,但其实又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一首时间煮雨好像都比电影精彩,之前的《我好想你》,这里的《微光》、《不再见》都也不错,这两天一直把陈学冬的《不再见》单曲循环,当成晚安曲,你说他唱功多好那不见得,就是简单的小曲,不空明不悠远不高亢没有什么深刻意义,或许很快就会被遗忘,只是觉得有丝温暖,就像茶杯里飘来的热气,雨伞上滴落的一滴水珠,微小却又带有片刻的欣喜。
愿有天有一人也会对我说,哪怕走下去的希望就如黑暗里的微光,我们也一定要不说再见,好吗。
好了,该醒醒了。
其实电影最后的角色互换搞笑片段不也是想说,哎,好了,闹闹而已,何必当真。
有一些话憋在心里很久想说出来。
大便不用吃也知道是大便,何况我已经吃了两次。
第一次完全随大流,以为有这么多人捧的电影一定是好电影;第二次以为矮四的导演风格会改。
这两部给我的总体印象是无病呻吟拜金装X。
细说:①矮四不会拍电影。
一般来说,电影会有主线剧情,但这两部我没看出来什么个主线剧情,一群穿着光鲜亮丽的人在浮华的背景里走来走去就算完事。
这不能叫“电影”,叫做“几个片段加在一起”。
第二部讲席城和顾里上过床你他妈一句话就讲好了,像我这种没有看过原作的怎么看得懂。
②有人说我只会说别人不会拍电影,有本事我也去拍。
这是很明显的“你行你上啊”的思维模式,特点是一个人说一样东西不好,这个人非得搞出比这种东西更好的。
比如说你觉得食堂的饭菜不好吃,一般人会认为要找机会去外面吃,而这种思维的人觉得我一定要亲自做饭菜比食堂更好吃。
③人物空洞无灵魂。
退一步讲,就算没有剧情,还得靠演员精湛的演技和细腻的情感把握撑场面。
比如今年上映的《归来》,后半部分基本没剧情,但是陈道明和巩俐的演技太强了。
④这部电影的类型是剧情 / 喜剧 / 爱情。
剧情就不用说了,喜剧主要是喜给少女看的。
爱情?
是不是长得好看又有钱的人才有爱情?
如果要看帅哥美女的身材和脸蛋,我不一定要到电影院去看,也不一定看郭采洁和柯震东的。
AV、GV资源多得是。
矮四知道少女的G点在哪里,相信我,你会潮喷的!
⑤小时代前两部票房近8亿人民币,这种电影只能在大陆骗骗少女,一旦到海外,票房几万美元。
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泰坦尼克》全球票房21亿美元,美国本土只占30%;《阿凡达》全球票房28亿美元,美国本土占27%。
这是世界级的价值认同。
小时代如此受热捧,大陆电影市场是不是有问题啊。
本着电影拍出来都不容易的原则,很少在豆瓣上给电影打一分,但是这真是个例外。
片头,哇,正如郭导所说,罗马真的好美好美哦!
然后,我是逗比吗?
为什么看了半个小时不知道主人公在干吗,然后郭导贴心的告诉我,别急,片名刚刚打出来。
上海永远只有外国的一面,好像也只有冬天。
不过,好像没有那么差哦,还有悬疑呢,虽然第一眼就猜出结果,还有mission impossible呢,虽然是个逗比的cosplay,所以,这是惊悚片?
不对不对,好像是商战大片。
也许是我观看的方式不对,现场观众太不配合,每次明摆着煽情的地方,全场都会突然迸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对了,全片由多少个MV组成有人数了没?
我想大概是30个。
小时代的评分,是我一直挺犹豫的一件事。
因为就我的评判标准而言,如果给了《小时代3》一颗星,那么很多之前的电影也应该少给一颗星。
就电影而言,《小时代3》一无是处。
当然除了选角还是可圈可点的。
宫洺的出场让我忘记了原来的宫洺,甚至觉得完全没有丢掉前两部的感觉。
“时代姐妹花”,四个人性格迥异,以此激荡出的感情矛盾显得不那么浮夸。
至少,对于没读过原书的我来说,谁是谁,谁能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大概也是有个数。
此外,一塌糊涂。
剧情牵强,背离世界观的状况屡屡出现。
直到现在,我都不明白南湘的“清高”:既然都已经背叛了,为啥不拿钱。
以及,为啥宛如被干翻在地,还要给顾里打电话,以及顾里来了但顾源却不来。
以及,我合理的想象了一下上海的交通后,成功的解决了为啥不叫救护车的难题。
剧情的铺设问题特别严重。
中间的剧情进展特别迅速,以至于我惊讶到小四怎么没剪成两部。
两头的剧情又特别拖沓,拖沓到不知道该看什么。
尤其是开头,竟然就口头把很多事交代了,弄的人莫名其妙。
反正不知道读过书的人怎么想,对于我而言,这种体验实在是很难受,有种话说一半你们都知道,就我不知道的感觉。
剪辑问题非常大。
小四的幻灯片已然是剪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甚至可以想象选景有一大部分都是为了剪辑而服务。
尤其是一组镜头:顾里将林萧从她的卧室拽到浴室,竟然从顶棚拍下去。
不能说有多好看,但是从承重墙上穿插而过的感觉确实挺毛骨悚然的。
有些镜头太长了,比如说林萧的呆滞片段,从冬天到春天到夏天到冬天,竟然每一圈切一个季节,简直高潮。
而且,不同于前两部的剪辑,这一步更多的还会把情感的部分剪乱,虽然不记得是在哪里,但是有几次很唐突的转折,使得刚刚沉浸在一种情感后,又瞬间被拉起来,扔到另一个情感中浸一浸,浑身不自在。
声音,包括配乐,真的很难受。
前两部看的电脑上的版本,听得不是很清楚,但是在第三部里的人物后期配音的感觉特别浓,有些本来很顺溜的句子,就会被念成特别机械的状态。
配乐的话,太多了,而且还有英文歌,除了《时间煮雨》,其他的完全就是为了过场而过场,为了在放幻灯片时无聊而添加的BGM罢了。
甚至《万花筒》放了一半还给掐掉了,弄的人好不舒服。
不过 ,终究我多给了1颗星。
如果所有的喜剧部分叠一起,然后去掉浮夸的幻灯片,我给4颗星。
作为一部用来放松的电影,在喜感营造上,确实做到了。
不知道郭导安排的梗有哪些,但是每逢他们讲段子,我都会笑——乐不可支。
对于我最近的状态来讲,笑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情。
而这部烂片做到了。
我特别想举很多例子。
但是为了不戳穿导演的安排,我觉得有必要保持沉默。
你们可以看一看,无论是电影院,还是电脑下载。
不贡献票房的话,网上下个来看,轻轻松松的也不错。
夸的不多,也就夸到这里。
下面是我自己的看法。
郭敬明,一个让我特别钦佩的人。
不得不说,他开创了一种几乎无人能达的模式。
有些人拍了十几集的电视剧,单集版权收入再多,也不会有一千万吧。
郭敬明拍电视剧,剪成电影,这收入就不仅仅是电视剧那么一丁点了。
敢在电影后面加下集预告,敢一集一集卖电影,这事情也就只有小四敢想还敢做。
尤其是他成功了。
甚至这种成功不会再出现下一次,因为同样的把戏,再玩一次就没人吃你这套了。
总之,凡事都是这样,有人不一样,然后成功了。
就会有规则开始约束这样的投机取巧,然后强制把所有人放在同一起跑线上。
总体上,机会都是公平的,而钱,就让小四赚一次吧。
便宜的蛋2014.7.19
恭喜郭敬明,触电触到第三波,终于懂得预告片的正确打开方式了。
预告片的要义在于,所见绝不能等于所得。
你在预告片看到,四小妞化身猫眼四姐妹,神出鬼没;正片告诉你,这只是发生在她们脑洞里的一场春秋大梦。
结合她们当时眼波流转、活色生香的不正常表情,我怀疑这烂计划,是集体抽了大麻之后合计出来。
不过不要紧,虽然执行起来七零八落,但仅此一段,已足够凌驾于好莱坞出品的四部电影之上,成为我心目中最合格的《碟中谍》电影。
嗯,我知道,我喜爱反讽的习惯,大家已经条件反射了。
所以这次,我要强调,上述结论是认真的。
大家知道,《碟中谍》改编自电视剧,而电视剧有一集叫“业余者”,讲一个酒吧老板无意洞悉了IMF小组的计划,自以为可以从中渔利,结果被这群专家们摆了一道,肠子都悔烂了。
我当时想,这种门外汉做间谍惨败的情节,拍成喜剧一定笑果非凡。
当然,电视剧不能太闹,但改编的电影完全做得到,可前三部没什么喜剧效果,第四部虽然挺好笑,却都是聪明人装傻的诙谐,不是傻子自视甚高连连碰壁的笑料,令我夙愿难偿,十分失望。
所以我为阿汤哥扼腕,更要为郭敬明喝彩,他做成了阿汤哥20年都没做到或压根没想过去做的事。
《小时代3》这群满脑子间谍梦的小丫头,比所有角色都是职业特工的《富春山居图》,更鲜明地点出了间谍行业的至高真理:当间谍不容易!
这本身就是一种杰出成就——试想郭敬明有了两亿美元能拍出什么吧。
我认为,阿汤哥有生之年,一定得拍一部门外汉视角的喜剧版《碟中谍》,否则他这辈子的成就,永远比不上郭敬明,顶多在奥斯卡给郭敬明颁奖,然后拿下巴顶住胸口,怒狠狠地瞪他一眼。
拍到第三部,没有哪个段落比这场差错百出的偷文件,更能一目了然地折射出《小时代》系列的本质。
主角们都是20多岁的年纪,演的却是十几岁的少年男女,他们的言行举止,思维方式,以及情感活动,全是属于少年人的。
他们玩不转一个守卫不那么森严的安保系统,很正常,那是成年人的玩具,正如这套电影注定不可能博得太多成年观众的欢心。
经历过20多岁的成年人,会觉得一切都那么荒唐,那么幼齿,但换个角度,少男少女们才不会察觉到有异样,未来对他们是未知的,充满一切可能的。
就好比一百年前的人对当代文明的设想,今天看来肯定幼稚不堪,但不能因此否定前人的智慧;同理,我们也不能否定《小时代》是某种程度上戏剧真实,它与95后们的梦兼容。
《小时代》越拍越给人一个错觉,友情、爱情都很脆弱,一点点鸡毛蒜皮的事,就可以让他们互骂粗口赏嘴巴,连续闹上几十分钟,撕逼撕得昏天暗地,要死要活自暴自弃。
然后,又仅仅是因为一点外因,他们又猛地团结了,谅解了,生死相伴了,说笑打趣了。
这看上去很扯淡,可是怪蜀黍辣阿姨们,回忆一下,许多人年轻时不也这样吗?
喜怒无常,冲动冒失,又不断地后悔,向着前一秒还打算共度余生的对象咆哮一通(恭喜柯晨东成为马景涛、赵又廷之后台湾第三代咆哮帝!
),一赌气把戒指丢进阴沟里(我们通常是一股脑儿删除某人所有联系方式),但转眼就改变主意,厚着脸皮去和好,这不是许多人在青春期都经历过的荒唐但真实的恋爱故事吗?
这是特定年龄段情商不稳定必有的表现,不是知识或阅历可以填补的,过来人没什么可鄙视的。
我们十几岁时候崇拜的文化偶像,不照样被长辈嗤之以鼻吗,一切都在代代循环,只要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回忆就好。
像我一样能欣赏隔代文化的蜀黍阿姨们,可以有多代回忆,我觉得这是一件幸福的事。
另一件让我很欣慰的事,是郭导不再大规模炫耀男性肉体来袒露他的嗜好,借助的是更艺术化、电影化的手法。
比如那些杨幂与陈学冬秀恩爱的闪回画面,在看那一组蒙太奇时,我有个很强烈的感觉,拍那些镜头时,郭敬明一定是把自己完全代入了杨幂的位置,希望有这么一个美少年,陪自己打游戏,逛街,拍合影,淋雨,卖萌,生病的时候在床边喂药,以及做点镜头里不能拍的别的什么事。
用大银幕可以写情书,但从没有哪个导演写得如郭敬明这般含蓄而优雅;发乎情止乎礼,曾经用来指代《小城之春》,从今往后,可以换给《小时代3》用了。
《小时代3》是个慢热戏。
一开始我以为看的不是《小时代3》,而是《喜爱夜蒲3》,一直在卖色,迟迟不入戏。
后来想,估计好容易去了趟罗马,剧组不能无功而返,多拍几段国家地理旅游片才划算。
果然,回了上海之后节奏迅速明快起来了。
一句话形容整个故事,有笑有泪;但不是卓别林的笑中带泪,也不是周星驰的泪眼含笑,而是先笑后泪,泪完再笑,反反复复,直到每个观众都得在精神病院预定一个床位为止。
我曾经以为,《猛龙》、《三枪拍案惊奇》、《富春山居图》和《白狐》,是推翻一切陈规陋习,重新定义华语电影新规则的四座丰碑,如今看来,他们的成就在《小时代3》面前,真是不值一提。
所以李仁港监制的《老男孩》同档期输给《小时代3》,毫无悬念。
那些老头子们在郭导面前都过时了,郭敬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MV导演,是将正反打镜头语言运用最娴熟的摄影师、剪辑师,也是最能体现人生处处是秀场这句格言的服装造型师。
如果我有着陈学冬的美色,一定会把这篇文章寄给郭导,表达由衷的爱意,并期待赏赐一个名分。
(文/方聿南)
18日凤姐发了这样一条微博:我觉得郭敬明拍这种脑残片的原因是因为他没谈过恋爱。
凤姐说得对。
时下,”三个180“正在成为衡量男人成功的标准,以此来判断,四娘基本可以去洗洗睡了,如果他没有这么多钱,以他的身高和长相,基本就是我们每天挂在嘴边的”屌丝“、”卢瑟“。
其实不难想象,在他成名之前,他一定曾对自己的身材耿耿于怀,甚至极度自卑,那个年代,绝大多数正常一点的异性恋女生,都会喜欢打篮球打得好、高高大大的男生。
但世界之所以精彩就在于命运把大家重新归类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一两条漏网之鱼,简称“屌丝逆袭”。
不过四娘是个奇葩,他不仅“逆袭”了,还用他所擅长的技能,反过来搞了一把“空袭”,于是,那些恶俗到极致,对名利名牌、金壁辉煌的曾经奢望和现在拥有,一轮又一轮无情的砸向了下面那批已经名存实亡的中产阶级。
于是,做梦都想要却得不到的人都震惊了:怎么能这么俗?
所谓作家,耍耍笔杆子,所谓导演,甩甩红票子,作家也好导演也好,不过都是一个讲故事的,只不过有些人讲经历,有些人讲信念,有些人讲梦想,有些人讲幻想,当这些都被讲完了,就要有人去讲欲望。
不得不承认这种人很俗,但这个世界总要有俗存在,要不谁来衬托剩下的高贵冷艳?
很不幸,四娘就是这么个人,一个俗人。
他俗到把自己内心的欲望都赤裸裸呈现在笔下,现在更是丧心病狂的搬到荧幕上,把一群背着房贷车贷名存实亡的中产阶级完虐一遍,完事面对漫天的口水还笑嘻嘻的伸手:请把票房留下,老子还得凑钱拍4。
与其说这是一部电影,倒不如说是四娘用来回敬世人的利器,那些奢华的镜头,就像一把把利刃,夹杂着世人曾经送给他的歧视、冷漠和嘲笑,飞向他脚下的世界,刀刀要害,血雨腥风。
前几天,有人在网上写了这么一句话“男人不能生育的时候,90%的女人选择不生或领养;但是女人不能生育,90%的男人选择离婚”,当舆论的矛头纷纷指向男人的时候,有人回了这么一句“女人没钱的时候,90%的男人选择努力打拼养活女人;但是男人没有钱,90%的女人选择离开”。
两者不一定有太多可比性,但是无不印证一句话“世界总的来说是公平的”,没有谁会一直低人一等,也没有谁会永远高高在上。
我们都以为凤姐征婚是神经病,《知音》看多了的文盲,但是人家不声不响攒够了路费去了美国,那里也没多好,只不过没有雾霾,没有地沟油,没有毒奶粉而已。
仅此而已。
小时代的票房一直还算不错,但很多人觉得不值得,评价也一度不高。
为什么却能致胜呢?
就电影艺术来说,当然和大制作后期精良的不能比,剧情也偏向于狗血。
对于观众来说,制作好不好不重要,能吸引买票最重要。
一是宣传给力吧,各种片花配合炒作,不过分却恰恰抓住最具消费力的人群。
二是年轻是什么,是天马行空的放肆,是与众不同的发言,作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本身就是话题,加上基本上是俊男美女的搭配,小说迷的美梦基本成真。
看了两遍仍然觉得狗血,画面也走得奢侈PPT风,但比起剧情不够不拿其他凑的其他啊电影来说,我宁愿欣赏一场排练好的时尚片勾心斗角片。
消费者有时也就是任性的,心情好时喜剧比煽情更受欢迎。
无疑,小四是成功地,票房到手,还有其他影视策划,但难免被喷。
也算是独树一帜了,希望能好一点吧。
郭敬明真得是个很聪明的商人,他拍了小时代,既狠狠讽刺了他学生时期所厌恶却向往的富人奢靡生活,也让他完全成为了这样的人,他压根不需要什么电影情节,也不会想在导演这个职业里有什么地位,只要能赚钱就行,这种人我是很佩服的,他是感性商人,就通过电影等他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赚钱,至于有什么影响,谁会在乎呢。
林萧就是他自己的原型,其中的台词“是啊,我不能理解,我们的生活本来就是天差地别的,可是我想理解你,可你从来没有给我机会让我理解你”感觉已经把他自己狠狠掰开了。
你们不了解小四,他才是带头瞧不起这种拧巴富人的人,这种低分盛况才是他想看到的,他巴不得平民阶层都对富人有这种刻板印象,人民日报对小时代的通报批评,对于他来说就是最大的赞扬,就是在肯定他的拍摄成果。
扔下手头上的东西就跑去电影院看了还充了两百块电影卡拖着一个大概对郭敬明不是很有想法的人就去看了还挺果断的哈前面没有期待后面也没有失望一开场很好笑,笑得我肚子都疼了电影院的人挺多了,我还以为我会包场呢笑着笑着就想起了刚知道这个人没多久上他的时光论坛的那些日子那个时候每天都会写博客和自己以为会走一辈子的朋友写信聊天打电话有一个觉得应该是蓝颜知己的朋友会每个周写交换日记我都还记得我会在回家路上的公交车上看他一周写给我的东西每次都笑得前俯后仰,也不知道为啥那么好笑,大概是因为觉得很幸福那个时候郭小四也还写博客虽然还是万年坑上周说好了要写,下周又开天窗但每次都会写得好搞笑高中生活压力大,看得人很轻松就像这部电影是不是蹦出来的搞笑情节似的好神奇啊,真的超级像而且那个时候我也经常高中下了晚自习跟那群朋友在一起,开玩笑聊天笑得真的会在地上打滚,幸好经常会拖地然后剧情就突然之间好剧烈了看见银幕上面大家开始你扇我,我扇你你喷我一下,我还你一口就觉得好尼玛熟悉啊旁边跟着来看的朋友都已经哭得稀里哗啦也不知道她哭啥,不是说对这个无感吗?
但是我就觉得心很痛,好像在重温旧日似的又是一个神奇的重合平凡人遇见不平凡的人这种情节真是要感谢自己这么争气考上了怪人满满的高中练就了跟各种身边死亡相遇的缘分电影里面的人还互相伤害再在一起直到死呢我就想起去年一二部刚上的时候久不联系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说看了吗我说看了啊像不像挺像的幸好我们结局不狗血不造自己在说啥。
本来以为这个是最后一部啊准备写个东东纪念纪念结果还有一部你真的多年来捞钱的习惯都不改啊养着你就养着你吧入戏略深不好意思搞得我现在还心跳没稳下来那么强烈的爱恨以前我是怎么有的后来又是怎么没有的面对那段黑历史一样的过往我是怎么走出来的又是怎么断绝跟以前一切人的来往的基本忘得差不多青春真是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让你犯二逼的时候也不觉得傻让你可以无视别人的眼光让你的脑子可以感受这么多的爱恨我真的挺喜欢郭敬明的他带给我很多东西学生时代依靠他的文字我成绩过得去大学时代因为在网络上看到一篇骂他很有道理的帖子点进去认识了豆瓣,呆到今天,豆瓣改变了我很多工作时代因为一直关注他,受他影响我知道钱很重要,知道要接地气,知道不能幻想,要用手做他坏的地方可能很多,但是好的地方对我影响真的好大感觉整个人生都被他参与了唉,脑残粉就脑残粉吧有些东西真的说不清楚,就是,装了那么多年高端犯,对于他就是,没办法不爱。。
╮( ̄▽ ̄")╭
这电影院简直是最大把妹场所你造吗?
一群十七八岁青春无敌还傻乎乎的姑娘中间衬衫凉拖沙滩裤我简直姚立郭群韩入四穴。
排队,收手机,我想着要是片子太无聊我连手机都没得玩岂不是要死?
之后发现完全多虑了,我全程关注点都是周围的白大腿白胸脯,谁管那群什么什么的在那撕逼撕啊?
大概十几分钟不知怎么就出来几个裸男模特——保加利亚妖王后宫那种——全是发油光的腹肌胸肌二头肌(我有点饿),右边的姑娘一吸气一挺胸D杯一晃我直接出戏,满脑子都是待会怎么要电话号码。
我正脑补要电话的情节,突然陈学冬就死了,然后上演教科书般的哭戏示范,大概有表达:"卧槽我男朋友是个傻逼就这么死了"的哭戏,有"卧槽你们都是傻逼快来安慰我不来都是傻逼"的哭戏,有"卧槽我就是个傻逼还是个大傻逼"的哭戏,杨幂小姐少说话多哭我还是挺高兴的,从“我们的阴经被盗了”系列开始我就觉得杨幂是开口跪派代表人。
幂幂带领整个影院陷入城门将破的气氛,哭得嗷嗷的女孩子们连妆都花了,要我怎么记得?
还得说人生充满惊喜,我刚想再给我两分钟让我把记忆结成冰就又发现福利——群魔乱舞之间居然有个七分素颜天然系美少女,就在D-CUP右边,嗯,要电话,必须要电话。
接下来的大型情感类综合节目可以单拍一部电影,名字就叫撕逼时代,绝对和摩登时代同水平的大作,全方面为您演绎撕逼三百法,小撕逼大撕逼对撕逼三角撕逼回转撕逼冰天雪地不穿内裤三千六百度盘旋撕逼,也不知几位主角撕得疼不疼,反正我是睡着了。
睡醒正好赶上结束,睡了一觉完全没有影响我对这种意识流佳作的欣赏,只是一群姑娘在我周围嘤嘤嘤的,我都可耻的硬了,有一种住在东莞破招待所的感觉。
最后再总结下,以前我一直不理解郭导的良苦用心,这次我总算是领悟了,你说你能去哪找到这么个合法场所把一群爱打扮爱漂亮十七八岁还蠢蠢的姑娘聚到一起?
简直是人间天堂天上人间海天盛筵好吗?
我决定正式上映时再去贡献票房,打扮成柯震东那个面瘫样子绝对可以解决单身问题。
对了,郑重提醒要小心受众的百合问题,D-CUP和素颜女牵手依偎走出去的时候我腿一软跪下了。
不是浮华梦 是姐妹情时代姐妹花 永远 不分家
渐行渐远或者貌合神离
其实习惯了小时代的画风,还是有点可爱的。各种卖腐撕逼,可是撕了半天,大家还是愿意跟土豪顾里做朋友嘛。
为100分钟左右那段戏加一星儿吧 几个女孩儿在这样的戏里满地打滚也怪不容易的 说的是替身演员啊!:).。
我反正觉得挺好,讲故事以及讲故事的容器,都好。
各取所需,我看到我想看的、~~~不用动脑子的电影哈哈哈哈哈,看美男
看的是提前点映,前面果然毁了,跟MV似的,后面情节太紧凑。。。看吵群架挺爽的,有绯闻女孩和暮光的相似镜头。。。大家可以7.17去电影院看,嘿嘿
一家人去看的。我妈看完三部曲已经总结出规律:每一集都是按照产生矛盾、掐架、和好的路线走的。
看3的时候身边陪我看的那个人已经不是他了。说好一起看完小时代系列的我们也分开了
撕逼那段好看。有张力。结尾暗示第四部的悲剧吧。导演你喜欢花美男说英文,美女穿皮草呀。女主穿着蓬蓬裙和大衣看着好臃肿。你让女演员们修身段,踩高跟跑步,穿裙子在假雪里走很享受啊。
哈哈哈哈时尚喜剧MV大片!片尾最好看。neil太蠢萌,每每开口全场笑倒一片。为30块两张票价补一星。
顶着全场异性恋们异样的眼光,我终于一个人看完了彩蛋。凭良心讲,故事当然。。不提。。国产青春时尚片的服装,演员,镜头,光线,质感拍得这么好也算第一了。集体撕逼撕得那叫一精彩,每个人的表演都做作到我心坎里。这不是一部烂片,这是一剂春药。PS,我很同情那些陪女朋友来看的直男。
套路都搞清了,先好一段然后撕逼最后和好结束。
似唔應該係殿堂人物離開之時來睇呢部戲,睇完又覺唔失禮,高倉先生都拍很多商業作品.劇情狗血少少,但拍攝手法唔錯,鏡頭構圖音樂幾好,欠資深演員避過火演繹,導演要背鍋,熒幕同監視器睇到嘅係大銀幕會放大幾倍,演員無收住來做會很浮夸,情感失真,電影導演(電影!) 會請演員收一些-除非要所有人在手機睇.
豆瓣上,很多人在此片未上映之时就给了差评。我表示看了3的预告片就知道,完蛋了,又是一部烂片~虽然片子很精美,但是内容很低俗
青春的时代,人物角色鲜明,很喜欢林萧和崇光在一起的感觉
小四傲气的站在外滩,对着全世界说:整个上海滩的貂皮大衣我全包了!!!
拍到第三部,总算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电影。广告植入没有达到冯小刚的猖狂地步,郭采洁仍然一个人挑起所有差演员留下的重担,卖力的宣传和片尾一直没有咽气儿的彩蛋。剧情依旧浮夸,可是节奏把控已经在成长的路上,撕逼又和好的戏码重演竟赚足眼泪,找杨幂也是笑不成声。四娘有进步,四娘不认输。
年度吐槽神作,最后40分钟的撕逼大战精彩得我连眼都不敢眨。
全程笑点,看后对郭敬明改观,是个非常聪明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