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为什么会有电视电影的感觉呢,原来真的是从电视剧剪成的电影,我没看过电视剧,电影既然是独立存在的,评价电影也就不必看过电视剧。
电影在战略、战术、战斗方面都有所呈现,战略和战术上讲得比较清楚,这是优点。
缺点也很多:1.部分素材的画面质量和整体相比有很大差距,起初我还以为用的是历史素材,后来发现这种镜头至少大多数都不是历史素材,是不是因为后期没钱或者没时间了,就像《暴裂无声》里山体塌陷那个镜头;2.有些地方追求慢镜头的感觉,但拍摄的时候没有升格呀;3.轰炸汉城的镜头非常明显是用微缩模型做的,模型本身非常逼真,但尺寸太小,镜头横移的时候前后景中房屋的遮挡关系变化跟正常拍摄是明显不一样的,给人一种移轴摄影的感觉;4.前半部分的近身肉搏动作实在太假,根本没法看,拿来跟手撕鬼子电视剧相比的话确实有点过分了,但就是让我产生了这种联想;5.大多数情况下,好的配乐不应该让观众意识到它的存在,但这部电影大多数音乐起得都很突兀,音量有时候干扰台词,另外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声源定位在左侧,虽然我在银幕正中间偏左一两个的座位,也不应该听起来只有左声道有配乐啊。
2021年,一部《长津湖》赚足了观众们的喝彩和眼泪,宏大的战斗场面,细腻的故事情节,以及不畏强敌的精神,将爱党爱国爱志愿军的热情推向了一个高潮。
不少生长于和平年代的年轻观众,也由此对抗美援朝战争这一段峥嵘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除了长津湖,抗美援朝战争还有哪些代表性战役和战斗?
我军开赴朝鲜前,面临着怎样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
战前敌我军事力量对比有多悬殊?
一线战场到底惨烈到何种程度?
中国人民志愿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凭借的是什么?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到底指什么?
别急,首部“全景式、史诗性”展现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作品《跨过鸭绿江》正在院线热映中,上面提到的问题,都会在影片中找到答案。
可以说,本片是一部珍贵的抗美援朝影像文本。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首部故事片,《跨过鸭绿江》兼具史实性、艺术性、思想性,从国际视野出发,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视角讲述,从中央领导的战略思维、志愿军将领的战场谋略、前线志愿军战士的浴血奋战等多个维度,再现了东西两线和五次战役中一场场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战斗,全面还原了抗美援朝战争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历史,全方位呈现出我们为赢得这场艰苦卓绝、震撼人心的伟大战争的最后胜利所做的牺牲和努力,弘扬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权霸权、敢于斗争的钢铁意志和顽强品格。
影片刚刚登陆院线,便收获了无数盛赞。
对于影片的真实性,观众表示沉浸感十足,战场还原逼真,战场上的压迫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对于艺术性和史诗感,战争场面恢弘、人物诠释饱满,观众犹如亲历一线战场领略历史;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大批志愿军战士视死如归,血染他乡的大无畏精神也感染着新一代的观众。
让不少看过影片的观众,无不动情拭泪,了解了历史,升华了灵魂。
时代已变,精神未改。
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了71年,但志愿军战士在战场上淬火成钢锻造出的精神,依然是新时代奋斗路上的精神灯塔,值得我们每个当代人学习。
2021年是红色百年,我本年度的最后一部电影当然也是红色的!
对于这样一部由电视剧剪辑而成的电影,说实话我是不抱有什么期望的,纯粹来接受红色血与火的洗礼,没想到,还是比较惊喜的!
最近两年,相关题材的电影也出了几部,最出名的莫过于今年火爆的《长津湖》,而我觉得的这部片反倒比《长津湖》好看!
本作中也有关于长津湖的故事片段,说实在话,除了制作体量体现的视觉效果和大牌演员的现代电影感外,无论是节奏还是情感烘托,叙事还是战争感的体现,我都认为本片的水平要高于《长津湖》!
虽说本片也是更重面的快速推进,有一点点流水的感觉,但节奏的把控与叙事的层次感很好,而且人物刻画也不错,尤其是彭老总和几位将军、将士的刻画也是非常具有穿透力,至少观众看到了期待会看到的,并且还挺走心的给打动了,好几次泪目!
本片有一个我拍手叫好的地方,就是对美军的刻画,尤其是李奇微将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多了英雄电影你会发现,基本的英雄电影都会有个优秀的反派,而本片你就能发现美军是真的强,李奇微将军的指挥完全不亚于我军统帅,实事求是,强强对话,这才精彩!
不过,美军除了几位将军以为,其他人的演技可谓差到出戏…太业余了…我觉得至少从期待上,这部电影达到了我所期待的一切,历史、画面、战争、情感、惨烈、强敌等等,找回了很多在《长津湖》没找到的那种胸中炙烈与家国情怀…足够了!
值得一看!
原版电视剧也是好评不断!
《跨过鸭绿江》这部影片应该算是电视剧的剪辑版,演员基本上就是同名电视剧的班底,电影版时长虽只有150分钟,但和电视剧版还是有自己的特色,相得益彰很好看。
影片剧情不用说,还是讲述全景式伟大的抗美援朝时所有的大小战争,高度较真实还原历史,场面宏大,画面清晰,主题突出,唤起观众爱国热情。
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特性展示无遗。
虽然明星不多,但全员演技都在线,个个有血有肉,真实,不做作,神似。
人物形象很丰满,故事情节虽有紧凑,但紧张,扣人心弦,但也展现了彭老总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宏图伟略!
也体现了志愿军战士铁骨铮铮,视死如归的昂扬斗志!
个人觉得不亚于《长津湖》震撼力,对历史既有客观的评价,又能真实地体现战争的场面。
整部影片犹如一本“影像”历史,我们需要记住这段历史。
如果你不清楚那段历史,你应该去了解他,如果你正淡忘那段历史,你应该去回顾他!
记住革命先辈的付出,记住这段苦难和英勇!
英雄前辈们的血和生命,铺就了我们今天的繁荣和安定生活,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这伟大的历史!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看这名字就不是我爱看的题材,但还是推荐年满18的都看看。
40集电视剧精剪成2.5小时虽然少了电影的质感,但作为记录片演绎没有太多煽情和戏剧化,每个人名和事件都真实可考。
节奏紧凑时间跨度长,把历史的来龙去脉交代的明明白白。
小时候总是不太理解为什么要抗美援朝,近一年也接触过88岁经历过5次战役的老革命(15岁参加第一次战役)。
作为不能太多感同身受的80后非常需要这部电影了解真实的历史。
除了美军给冻死在长津湖战士敬礼这个环节有待考证,整体没有硬伤,是好看的,也是需要看的。
我只是太难过战士不是死在敌人的炮火下而是死在供给不足上,战争,从来都是综合国力的博弈。
只可惜票房惨淡,吃了题材的亏。
但我以后一定会给孩子们看,让他们了解历史敬畏历史,让他们知道在50年代初,我们的先辈多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是他们的英勇牺牲换来了今天的繁荣。
荣获“万岁军”称号的38军,曾是国民党旧部的50军,邱少云,黄继光,还有到死都隐姓埋名的“刘参谋长”毛岸英。。
都值得后人铭记!
“二营长,这不是车轮战啊!
这是轮流牺牲”“对,就是轮流牺牲,但可以耗住美军,值!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缅怀先烈,铭记历史。
《跨过鸭绿江》把将近3年的战争浓缩到2个半小时里,非常不容易。
泪点真的很多,从头哭到尾。
电影有所取舍,着重讲了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以及首次开城停战谈判前决定战局的五大战役,从彭德怀的视角、从战略高度去讲述这场战争,辅以激烈的战斗场面、我们熟知那些冰天雪地和炮火连天里感人的故事!
决策过程非常艰难,阻力重重,关乎几十万战士的生死和国家的存亡,毛主席的内心有坚定有纠结,电影虽然列出了现实的困难,但是把毛主席艰难的决策的过程拍的略微有点胸有成竹。
对于战术的讲解配以生动的图示,特别直观,让观众不仅从每个人身上去理解战争,更深一层了解志愿军指挥将领的智慧。
浓缩的电影中列举了很多震撼人心的数字:看到什么样的速度才能一夜行军140里!
什么样的勇气和信念才能3万人对抗9万装备精良的美军猛攻,坚守阵地13天!
什么样的视死如归能让黄继光毫不犹豫地堵枪眼!
什么样的纪律能成就冰雕连!
在“饥无食 寒无衣”的条件下,战士们以坚强的意志一次次以少胜多,不辱使命!
电影最后战士们的遗骸被接回家,入朝作战的志愿军部队番号一个个从荧幕上飞逝,泪水止不住!
作为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多看看记载过去的历史画面,让那段历史再现,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这一代从小到大看的正剧很多,可以说无论男女均有爱国主义情怀,民族振兴、人民安居乐业一直是我们的底线和高压线,希望年青一代能够继承和发展老一辈的光荣传统,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重要目标去实现-。
影片实在是一群外行用电视对电影本身和观众进行了一场特别的侮辱。
故事想讲的太多,不仅杂乱,反而因为减去了很多情节,导致人物刻画片面极端,彭总优秀的战略素养变成了单纯的蛮干无礼,志愿军灵活机动的战术变成了人命堆砌。
特别是大屏,把电视的漏洞、短板暴露得太充分,不说战斗场面的不专业,就连场景转换都生硬无序,人物特写镜头居然是头皮顶着屏幕最顶端。
《跨过鸭绿江》是单位组织去看的历史片,以彭德怀的口吻,讲明白了中国出兵原因、五次战役始末、各国博弈对战局的影响等,加深观众对抗美援朝的认识和理解。
作为一部教育片,大家熟悉的毛岸英牺牲、长津湖战役、杨根思黄继光等英雄事迹均有体现,展示了中国志愿军在外作战英勇无畏的精神。
不足之处在于忽略了电影的美感,比如彭德怀碰到打过仗的司令员总要问“你有什么要求”,过于生硬;有些情节比如高喊口号设置过于老套,强行煽情,这些瑕疵应该是这类教育影片的通病。
作为观众,我依然感动的稀里哗啦,触动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与以往的强调战士作战英勇的影片有所区别,这部影片兼顾了展现指战员的指挥智慧,对战局的整体把握、中方利用地形地势采用运动战、美方的磁性战术……以及底层关怀,长津湖零下三十几度,战士穿着薄棉衣作战,彭德怀给毛泽东发去六子电报“饥无食,寒无衣”,对底层士兵的苦痛能够及时给予解决;与之相反,联合军司令员麦克阿瑟不在前线指挥,办公室连越洋电话都没有,对战场的把握、对士兵的关怀远远及不上中方。
一场战争能够胜利,离不开战士们的不畏牺牲,也离不开指战员们的果敢善谋。
2.在看片过程中,旁边有观众点评“演的太假了”,比如下令白天行军,敌机开始轰炸,但是志愿军还是保持队形继续前进等等。
然而我想现实肯定比影片残酷千倍百倍,中国军队贯彻的是“令行禁止”,如在雪中埋伏那一幕,即使中弹了也一动不动,即无惊叫也无挣扎,坚毅如斯。
所以如果敌机轰炸就惊慌散开、四处逃命,那就不是中国军人,而是一群受惊吓的鸦雀。
3.要始终认识到战争是残酷的,侵略是不正义的。
中国一贯坚持“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的原则,抗美援朝中国志愿军是正义之师、师出有名,除了帮助朝鲜,更是为了自保。
然而看到影片中我们的战士前赴后继、慷慨赴死,也会心痛难抑,从而更加滋生了对于帝国主义国家肆意侵略他国行径的憎恨。
站在上帝视角,可能会觉得这是国家间的实力悬殊导致的必然结果,人类就是自相残杀的物种。
但是我始终觉得为了攫取他国利益而发动战争的行为,是应该被唾弃的,即使战胜了也是羞耻的胜利。
影片中的美国仗着武器先进、装备精良、国力雄厚,高傲感尽显,一些司令员比如李奇微甚至认为这是一场游戏,game一词多次出现。
这样的一场游戏朝鲜却是举国之力,中国的战士也是马革裹尸,飞虎山上尸山血海。
血淋淋的历史将会刻在美国的耻辱柱上,侵略他国者也必将受其野心带来的恶果反噬!
和平来之不易,战争英雄应该铭记,铭记历史!
跨过鸭绿江,讲述了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仁川战役…成千上万名伟大的中国志愿军战士马革裹尸,去往极寒的北朝鲜抗美援朝,他们打出了中国军队的气势,也打出了中国的和平!
致敬英雄黄继光,毛岸英等千千万万名英雄,烈士!!!
这剧很好看,在家一直看,看了好几遍了。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