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离开非洲之前看的一部电影,前几次看电影,包括阿凡达,电影厅里的人都很少,十几个人,这部电影放映的几乎坐满了人。
如果你是没有信仰的人,如果你对伊斯兰存在一些误解,如果你想单纯的爱一个人,如果你遇到了人生难以逾越的痛苦,我想请你看一下这部电影。
关于信仰,关于爱情,关于执着,这部电影的主题很简单,风格有些印度,但是内容很感人。
前半部分你会笑,后半部分你会哭,结束的时候你会感动。
以前我对伊斯兰教存在抵触情绪,认为他们攻击性太强,但是看完这部电影,看到男主角KHAN的礼拜,古兰经的经文直达我的内心,非常震撼。
我在迪拜转机的时候,来来往往有很多穿着阿拉伯长衫、包着头巾的穆斯林,也许我们不能理解,但是真的很美。
这个时候,我觉得那些喧嚣的城市里走过来的都是俗人,唯有他们依然美丽。
关于信仰,这是一个太厚实的人类宗教哲学问题,我没有任何资格,也不具备任何学识去讨论与比较有关话题。
起因在于昨天一个基督徒好友给我讲述了半天有关宗教知识,而且今天又恰好看了一部《My Name Is Khan》,影片就又以穆斯林宗教问题而展开,有关9.11以后穆斯林在美国的歧视与迫害。
所以一时难以释怀,想用一些粗陋的文字进行简单的梳理,仅此而已。
世界几大宗教,基督教21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30%;伊斯兰教将近16亿,占23%;印度教+佛教+藏传佛教也得15亿以上吧,占近21%,外加一些其他的宗教信仰。
这样一梳理又发现,世界总人口只有20%多是无信仰人群,中国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13亿多,而世界无信仰人士大概在15亿左右。
中国文化断层始于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思想学识的进入,随着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文化断层越发加剧,待到MAO时代,已基本全盘西化,彻底断层。
所以当今中国人是五千年来最把祖宗的东西丢得最彻底、最坚决得。
大陆简化了汉字,又是切断了与古人沟通的一条纽带,中国的汉字是智慧的符号,是祖先的智慧结晶,如“錢”,就知道“金”是旁边两把“戈”;说到“德”,能看到人是十方四时一心定而天下从;诸如此类。
所以我们现在看不懂古书,也懒得去啃。
PARTY提倡“无神论”,打倒一切“怪力牛神”。
同时因文化断层失掉了自己的根,因此我们在世界无信仰的人口中占了极大比重。
在没有信仰的国度,我们过得如何?
我想任何宗教的出发点都是让人朝着真、善、美的根本去追求的,而且基本都反对偶像化,正如基督教所说“神是无形的”与佛教所言“佛无所住相”吻合。
提倡一种自身的修行,来更好的面对欲望,面对伦理,面对环境。
有信仰的人,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去”之类的基本问题不存在疑问,反而我们这些人没有生活的目标,没有目标地生活,走不上人生正确的道路,没有正常的人生规律,认不清了人们自身的道路和规律,认不清人类自己的使命……净空法师说中国人到了该认祖归宗的时候了,现代人面临的所有人生问题,都能从古圣先贤的书中找到答案。
南怀瑾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关于儒道释,有这样的比喻: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
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现代人需要精神食粮,需要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去汲取营养。
而不是被社会的一些畸形价值观所摧折,诸如成功学之类。
想起了昨天基督徒朋友跟我们讲的热巧克力的故事:一群事业有成的大学毕业生在一次班级聚会的时候议论他们的生活。
他们决定去探访他们现已退休的教授,他总能赋予他们灵感。
在访谈中,话题转移到抱怨他们在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上。
教授招待他们热巧克力,他从厨房拿来一壶热巧克力和各式各样的杯子。
有瓷器的、玻璃的、水晶的。
有的看起来普普通通,有的看起来昂贵高级。
教授让他们自取巧克力当他们每人手上都有一杯热巧克力的时候,教授娓娓道来:所有看起来好看的或贵重的杯子都被你们拿上了,剩下的都是些普通的便宜的杯子。
为你们自己挑一个最好的杯子是很正常的做法,但是这也正是你们的问题和压力的所在。
你用的杯子并不提高你喝的巧克力的质量。
在大多数情况里它只是比较贵而已,而在有些时候它还隐蔽了我们在喝的东西。
你们每个人其实想要的是热巧克力,并不是想要杯子。
但是你们却有意识地想要一个最好的杯子。
并且很快你就开始留意别人手里的杯子。
生活就是那巧克力,而你们的工作,金钱和社会地位就是那些杯子它们只是支持和承载生活的工具。
你所持的杯子即不能说明,也不能改变你活着的生活质量。
有些时候因为我们太关注于杯子,而不能享受上帝共给我们的热巧克力。
要牢牢记住:上帝酿制热巧克力,他并不选择杯子。
我认为在如今欲望被不断放大的社会中,物欲被满足后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
正如你拿一个好看的杯子和挑一个更漂亮的杯子实际对于你的满足感而言已经相距甚微。
但是人们往往用一生的精力去追求这些细微的差别,而忘了细细品尝的上帝给你酿制的热巧克力。
如此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钱财与权力不是人生的全部,也许能以一时的得利堆砌出让周围人艳羡的高台,自我陶醉在脆弱的物化的根基上,但是浮华过后心中会泛起更大的落寞,唯有找到自己的心灵皈依,构建自己的精神体系,才能更好的善用资源,协调好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一个既得利益者去帮助更多的人,接受更多的新事物。
在看这部片子前,看到一句评论,说是感觉像印度版的阿甘。
阿甘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人物之一,于是满心期待。
一开始的时候以为是讲一个弱智不断坚强的故事,可不是的,Khan很聪明,他还有着一颗最最纯净的心。
在Khan不断的对Mandira说merry me的时候,我看到了幸福,那么明媚的幸福。
我以为故事就到此为止了,Khan答应了他的妈妈,他幸福了。
我多么多么的希望,这个家庭就这样一直幸福下去,Khan在回忆的时候我真的很害怕会有什么灾难降临到这个家庭头上。
可是,不幸还是发生了。
sam死了,一切都变了。
我记得让我忍不住感动的是,Khan在教堂说的话,他说sam有个缺点就是爱足球鞋,甚至要抱着鞋子睡觉,他说sam从来不把不好的东西告诉他们,在他最喜欢的球队输了球后sam也没有告诉他,我听到这里真是忍不住想哭。
然后教堂里的人们一起唱起歌来,那种力量,真的可以感染人。
还有一幕救是Khan在知道曾帮助过他的jenny妈妈的小镇遭受飓风连夜冒雨赶去,他看到一个孩子死的时候说,jenny妈妈说的对,有些东西是我修不了的。
那个时候我真的感受到了他的无力。
然后jhon喊着看外面,当大家冲出教堂门外,很多人还有穆斯林拿着物资涉水而来,是Khan感动了美国人,美国政府没有管这个受灾的小镇,可是人民来了,他们带来了自己!
我当时看到这么多人淌水而来的时候,真的太震撼了!
他不是阿甘,当时他和阿甘一样坚强很善良!
题外话:我看电影一定要吃小食,不吃的话再好的电影我都看不进去,导致我一直挣扎在减肥与暴饮暴食之间。
比如电影看了一半东西吃完了,那除非再被我找到什么吃的来消遣的我嘴巴,否则我宁可不看这部片子等下次有了吃的再继续。
这次也是一样,可这片子特别长,我看到前四分之一的时候,零食就吃完了,甚至为此我还不得不去楼下买了冰激凌,可是也没有撑多久。
但是后来发现不知不觉的,剩下的电影我竟然就一直坐在硬邦邦的凳子上看完了,没有吃东西,没有干别的,只是看电影,只是看着Khan!
真正的好电影,可以吸引你的整个灵魂!
One, two, three, fourHey we shall overcome, we shall overcomeWe shall overcome somedayDarlin' here in my heart, yeah I do believeWe shall overcome somedayWell we'll walk hand in hand, we'll walk hand in handWe'll walk hand in hand somedayDarlin' here in my heart, yeah I do believeWe'll walk hand in hand somedayWell we shall live in peace, we shall live in peaceWe shall live in peace somedayDarlin' here in my heart, yeah I do believeWe shall live in peace somedayWell we are not afraid, we are not afraidWe shall overcome somedayYeah here in my heart, I do believeWe shall overcome somedayHey we shall overcome, we shall overcomeWe shall overcome somedayDarlin' here in my heart, I do believeWe shall overcome somedayWe shall overcome someday
这是一部聪明的政治电影,将价值观通过一个好的故事输出。
这是一个看似容易其实很难的活,这种类型所有拍的好的电影都在强调一点:爱才是人类的一切的基础,没有任何一个组织/宗教/党派/社会能够代表这种爱。
恰逢赶上美国史上第一位非裔总统的产生,本片天时地利人和全了。
Khan说,之前美国人把历法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以后,会变成911前和911后。
或者,我们的历史也会分为8()9前和8()9后,我只是个大学生,我不是恐怖分子。
此片似乎一夜之间横扫祖国大地。
豆瓣上与时光网同时给出了高分。
虽然看完之后,我觉得那么高的评价是否恰如其分仍然有待商榷。
不过它依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关亚斯伯格症患者的电影,让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有三部《莫扎特与鲸鱼》、《玛丽与马克思》然后就是这部《我的名字叫做罕》了。
亚斯伯格症的表现为沟通障碍,无法正确地从别人的表情动作等理解其意。
讨厌黄色,对于一切新的人和事物感到恐惧与不适应。
经常不能自控地背东西。
对数字高度敏感。
通常他们,还有一颗单纯的心。
片子的开场很吸引人,从男主角那句经典的自我介绍铺展开来。
我们不禁想要了解眼前这个男人背后,到底拥有一个怎样的故事。
此片从最初,就展现了大片通常具备的人文关怀,睿智与幽默。
里面那句母亲所说的话,简直和阿甘妈妈的巧克力理论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也成为了以后这个男人一直秉持的信仰。
同时也暗合了影片的主题。
种族的冲突,很多时候缘于恐惧。
因为恐惧所以憎恨。
然后就有了一系列的冲突与争斗。
虽然片子还是有偏说教的嫌疑,但的确放下仇恨,宣扬爱才是唯一的救赎之道。
此片随后以罕作为千千万万在911后遭受不公正对待的穆斯林的代表,投射放大在美生存的每一个穆斯林尴尬甚至屈辱的生活状态。
电影的视角也随之宏大起来。
虽然最后有向美国示好之嫌,脱离不了成为大众英雄的路线。
但是,宣扬这样的一部片子,依然有其很正面的意义吧。
尤其是对于那些感同身受的人来说。
不知道看完此片的恐怖分子心里会作何感想。
不过结尾,虽然在意料之中,还是觉得太流俗了。
所谓的经典,肯定是因为里面的某些情节,某一句话,某一个动作。
如微风般不经意间就触动了我们的心。
而这大概就是此片无法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吧。
看到熟悉的宝莱坞男主角,看到背景是美国,还有这个很伊斯兰的名字Khan的时候,我确实没有对电影的内容非常期待。
印度是一个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之间矛盾很大的国家,我没有想到宝莱坞会大手笔的来宣扬伊斯兰教。
美国,911之后,西方媒体的话语权,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下的极端恐怖主义放大了。
不仅是受到创伤的美国人民对穆斯林产生了恨,全世界都开始以有色眼镜看到穆斯林,看待伊斯兰教。
Khan作为一个human being, 是一个简单的有着纯粹信念的人。
他所有的信念都是从小到大Ami对他的谆谆教导。
他只知道,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
所以他对待每个人都是从最原始的目的出发,就像Ami画给他的两个小人。
一个拿着棍子对着他的是坏人,一个拿着糖对着他的是好人,他们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不分国籍。
所以他帮助funny hair Joel和妈妈Jenny 的时候义不容辞。
不在乎他们是黑人,是基督教徒。
他只知道,他不应该说谎。
当他做推销员的时候,他会很诚心的告诉顾客产品的优点,该买多少,保质期是多少。
所以他的诚实换来了更多顾客的信任,也换来了Mandira的爱。
他只知道,他应该说到做到。
当他答应了他的妻子直有见过总统,跟总统说完自己要说的之后才能回家时,即使在获释后看到近在眼前朝思暮想的妻子,也没有追去,只为遵守自己的诺言。
所以他坚持不懈,一路追踪总统,一路帮助别人,一路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所有接触过他的人。
Khan作为一个穆斯林是一个虔诚的信仰者。
他时刻谨记着安拉的每句箴言,谨记着穆斯林的责任和义务。
不论是在周围人不解和厌恶的目光下,不论是在艰辛的野外的旅途中,不论是在饱受折磨的监狱中,他记得他要祈祷,他要礼拜。
他恪守着作为一个穆斯林的责任。
当那个医生攒动清真寺里的穆斯林信众“沸腾”起来时,他站起来,用一个简单的古兰经里的故事说服了这些信众。
伊斯兰的本质不就是如此么。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作为一个拥有11亿信徒的世界第二大宗教,伊斯兰教始终是教人向善,倡导爱和宽容的宗教。
所谓的那些恐怖主义,为伊斯兰献身的自杀性爆炸事件,都是严重的扭曲了伊斯兰教的本意,没有那个神会让自己的信徒因为仇恨和罪恶而去做各种会产生伤害的事儿。
更何况自杀性的献身。
看这部电影时候,我手边的抽纸都已经抽了大半了。
旁边用过的纸巾也堆出相当的规模了。
我一直在鸡皮疙瘩不断,一直在流眼泪。
因为我是穆斯林。
我不知道一个非穆斯林看了这部电影会有什么感想,对我来说,片中熟悉的穆斯林的问好方式,熟悉的祈祷的语句,甚至一些用语都让我很亲切。
然后才是主人公的坚持不懈,故事情节的感人至深。
记得上一部让我也稀里哗啦的电影《追风筝的人》,也是讲述穆斯林的故事。
当阿米尔的父亲过世了,葬礼上阿訇念起了熟悉的经文的时候,我眼泪决堤。
现在已经是父亲节,我想起了父亲的葬礼上的种种,想起了看爸爸的最后一眼,白布裹身,表情安然。
想起了每次去爸爸hamir【墓地】时的诵祷词,想起了每次在家为爸爸做诵祷时的情景。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人。
只是被不同的文化影响了,不同的信仰约束了。
我们的肤色会有不同,我们的语言会有不同,但是我们的感情都是一样的。
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好与坏的最纯粹的概念,也有为了爱付出一切的信念。
不要再标榜我们的不同,请少一点仇恨,更多的宽容,用心去对待每一个人。
谢谢豆瓣谢谢片方不为别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这部片子让我在下班之后急匆匆赶来觉得值的【不过,对于这次拷贝的字幕质量,我表示严重怀疑】【而且,如果是原版,效果会更好吧】Khan所患的是阿斯伯格综合症起初被配音和字幕给误导到了自闭症的方面专门查了一下网上的资料,阿斯伯格这种病主要的体现在于:交流障碍——一路上写出自己的心里话缺少建立友谊的能力——他没有握手呆板单调的语言——他说“我们做爱吧”某些方面极强的接受能力——万能的修理技师笨拙不协调——走路的奇怪姿势非正常发音现象——??
念《古兰经》算么??
=====================转性分割线======================即使你的外在再如何残缺但是总会有一个瞬间你所发现的美是别人不曾看到的如果有人愿意与你分享那么就要祝贺、道喜了总有那么些不公平的事让别人以一种特殊的角度看你这种偏见甚至会影响你的全部你是执着的去抗争还是默默地接受呢?
就算全世界都要与我为敌谁又知道我心中的那一丝丝兴奋呢?
悲伤难过不应该是一个人的默默承受多一个人在身边就会多一份希望如果明天还在为远走的人而伤心落泪那么后天呢?
关键是,在你伤心落泪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有人为你而难过呢?
难道你所希望的就是一个由这种悲伤情绪形成的循环小群体?
最重要的是诚实很重要,否则小心警察叔叔抓你!
======================================================不得不说,沙鲁克·汗一如既往的给力啊!
《宝莱坞生死恋》《阿育王》男人,还是要到40岁以后才有味道!
PS这话说着说着就成告诫了就那么几个谁都明白的道理掌握的好了,再填上肉,一个圆满的故事就出来了推荐给了以前照顾过自闭症小孩的学妹不知道要是她看过之后会不会有更多感觉
幸好我没有提前看影评,没有想到这是部争议很大的影片,从2010年到现在的沉淀,还能在豆瓣上得高分,我才去看的,我觉得还是好片子,夸张是印度片的特征之一,爱情也是印度片重要主题之一,分分离离,催人泪下,这一部也是,一个自闭症的男人如何追求爱情,如何执着地要去见美国总统,有《阿甘》的执着和爱情,阿甘是有点弱智,不是自闭,也没有特异功能,有《雨人》的自闭,有特异功能,能马上说出散落一地的火柴根数,可汗能说出字母组合中的动物名称,也都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这部电影高出爱情片的地方是,对宗教信仰的维护和坚定,能结合“911”事件,澄清对穆斯林人的偏见,就像我们说的绝大多数维吾尔族人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只有极少数的彊独份子,电影对现实及时的反映,一个能吸引观众,另一方面通过深层次、多角度的解读,引起观众的思考,从而影响人的价值判断,进而指导人的行为。
影片最后能让新当选的黑人总统见他并肯定他的想法,这个想象力够可以的,把他的意志强加给了美国。
印度号称是全世界最民主的国家,从他的电影也可以佐证,另一部《偶滴神啊》是颠覆宗教信仰的,容许不同的信仰,也容许对宗教说不,或者揭露一些打着宗教的牌子,干着骗人钱财的事,看一个国家是真民主还是假民主,去看它的电影也能窥一斑而知全豹。
经过电影Temple Grandin扫盲,观影之前我对阿斯伯格综合症是有所了解的。
患者通常有语言表达障碍,对于身体上的接触过于敏感甚至过激反应,但是他们通常有超常的逻辑思维,尤其在影像记忆与空间想象方面。
这位名叫可汗的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比起Temple,仿佛更加愿意主动亲近他人与融入社会,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童话,什么都可以发生,不必苛求细节。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好人与坏人,没有其他的区别。
”现实中的区别数不胜数,除了影片中主要表现的种族肤色与宗教信仰,还有社会地位、家庭背景、教育层次、健全残障等等等等。
这些区别扭曲了平等,阻碍了交往与结合,因为所谓的“门当户对”。
我单恋过一位先天视障的男生,而且我很认真很严肃地考虑过如何长期照顾他以及可能同样受到遗传影响的我们的孩子。
我都难以对我的闺蜜启齿这段单恋;当然,后来她们知道了也如同我担心过的一般絮叨。
不管如何,由于某些表达方面的原因,我与他失去联系也许以后都不可能再见。
如果一定要说当初为什么动心,我想是他的存在让我觉得这个世界明亮得没有阴影,我以为我们的世界没有区别。
有感动到我
因为bharati的缘故在找手边有的印度电影看。阿斯伯格,相守的爱,宗教包容,我还是没法抗拒这种大俗套,这种让世界一小时很美好的梦。比较讶异的是豆瓣最受欢迎的两篇影评居然都是一星。意识形态为先也倒罢了,唯作为一个从不让宗教驾临世俗之上的民族,我们竟然比所有人都更加不宽容……
三星上
萌点不喜欢,故事讲得很过。。。还有要不要那么多长焦头+逆光啊,剪个头发都拍成那样!,像神马清晨的森林!!!
信仰,我们都需要。
前面不错,后面有点夸张啊!
额 好不错的片子 现在才看 。。。
节奏和深度 导演?
还不错,不过回想起来感觉在意淫
某种原因没看到最后,但是就前面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冗长拖沓的令人发指。歌舞烦得人死。AS≠AUTISM!
现在宝莱坞的电影不得了
电影一开始,我以为这是部印度版的【阿甘正传】,当Khan的母亲去世,Khan来到美国的弟弟家里,我猜想它是一部【雨人】,但当Khan遇到了喜欢的姑娘Mandira,【我的名字叫罕】开始俗套成三流偶像剧,它只是一部印度裔美国人的美国梦。
印度版阿甘正传
三星半
牵强,太牵强。你不能因为一个人好就说一个民族里面所有人都对,你也不能因为一部分人坏就说这个国家所有人都不对。让拯救黑人的都成为MSL演员,说当地政府忽视这个城镇的时候,编剧的行为和影片里杀死SAM的白人男孩有什么区别?
作为一个正常的吃猪肉的回民,我很有压力
导演正傻逼,剧情的推进不是没有铺垫,就是啰嗦,一堆无用的细节胡乱塞入故事之中,突兀冗长,人物性格单一脸谱化,立意太浅,YY为主,做作不堪,但最不能容忍的是他妈的还拍得这么长,浪费本大爷的时间。
看了很多人的评价觉得很可笑。质疑编剧耻笑演员 至少别人是真诚的努力为大家奉上了一个值得让人尊敬的故事。为什么那么多都笑别人演技差等等。可在我看来人家演员是是用心的在表演 难道这样还不够吗?为什么那些人不试着去抛开那些自以为是的思想。我觉得这样故事 这样的Khan 值得大家的尊重!
狗血!!!印度阿三也开始意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