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了这部电影看 原因是我觉得男同性恋在一起真是美丽的事情可看完我就难过了我更加的痛恨战争记得刚看完《辛德勒的名单》时 我的感觉没有这么强烈因为这其中有爱情 亲情 记得有一次被点名 说我的愿望是什么我说 世界和平 这真的是件太好 又太难实现的愿望我在想 如果我有一天遇到了一对同性情侣 我要祝福他们真心的祝福 我完全接受他们并把他们当做我的朋友可惜现在大多数人都还不能接受同性恋 没关系 迟早的事 不是吗
看过《生命中不可承受之情》之后,再来看这部电影,实在是令人心疼。
于纳粹阴影下的爱情与亲情是那样的令人心碎。
“你们可以阻止我们进去,但你们永远无法阻止我们怀念!
”愿没有战争!
愿没有伤害!
愿这世间充满人类之爱!
愿那个黑暗的时代永不重现!
愿一切真爱都不用隐藏!
1.直到2001年 法国政府才官方承认了同性恋遣送 德国同性恋遣送始于1933年 当时正值纳粹势力抬头 其后波及各德占国家及德附属国 根据美国大屠杀纪念馆记载 1933-1945年间,有100000名同性恋被捕 有10000-15000名同性恋死在集中营 1942年通过的反同性恋法 在法国解放后继续有效 直到1981年才被废除——来源于《隐藏的恋情》片尾字幕2.法國首度公開追悼遭納粹德國殘害的同志受難者【葛列格諄瓦特 Gay.com / PlanetOut 2001-04-30╱同志新聞通訊社PC編譯】法國終於公開追悼在二次大戰期間遭納粹殘殺的同性戀人士。
就在法國政府首次公開承認在二次大戰期間有同性戀者慘遭納粹毒手後,巴黎的GLBT團體首度出席了一場公辦的悼念會,以追悼在二次大戰期間慘遭殺害的猶太人,以及其它被納粹德軍從法國遞解至德國的受害人。
過去的法國戰爭紀念日(National Day of Remembrance),向來以祭悼納粹德國時期的猶太人與政治受難者為主,而人們也多在這一日,回顧反省法國政府在納粹德國佔領北法期間,協助德軍將猶太人與政治犯遣送至德國的往事(這些人後來多被送往集中營)。
GLBT團體多年以來不斷請願,要求法國各追悼會的主辦單位將同性戀受難者列入悼念者名單,但總是遭到斷然拒絕——警方有時還出動拒馬阻擋。
追悼被遞解至德國的受害人今年,GLBT團體應官方邀請出席了週日(4/29)於巴黎《遣送紀念碑》(Memorial to the Deportation)前舉辦的悼念儀式,這座紀念碑豎立於巴黎聖母院後方,是為紀念被遣送至德的猶太人及納粹大屠殺而立。
這場公辦追悼儀式向當年所有被遣送至德國的受害者致哀,卻未指名追悼特定受難團體,但是在主要的祭禮完成後,翻領上別著粉紅色三角領章的GLBT成員,上前獻上花環,向當年被遣送至德的同性戀者致悼念之意。
獻花者中包括法國退伍軍人協會的一名代表、市府官員、幾位同志政治家還有皮耶‧席爾(Pierre Seel)——他是因同性戀被送至德國的人裡面,最後一名還活著的法國人。
「許多人停下腳步看我們的花環,」當天在場的一名人士告訴法國Gay.com說:「他們很好奇,有些還發問。
」「不該有誰被遺漏」根據法國解放報(Liberation)報導,法總理約斯平在上週的談話中說道:「這個紀念儀式,不該有誰被遺漏,很重要的是,我國要正視在德軍佔領期間遭到迫害的少數族群,如西班牙難民、吉普賽人、或是同性戀人士。
」官方隨後下令將同性戀受害人列入今後悼念活動的名單,官方同時承諾將成立一個由歷史學家組成的委員會,調查大戰期間同性戀者在法國遭受迫害的情形。
同志團體同時也參加了在里爾(Lille)、里昂和利曼(Le Mans)等地舉辦的追悼活動。
在蒙特利埃(Montpellier),同運人士獻花環時一度遭到警方制止,經市長弗瑞西(Georges Freche)出面使化解對立情勢。
弗瑞西說服了公家的主辦單位的人員,讓同志團體順利完成他們的悼念動作,還主動提議要為遣送至德的同性戀者定一個紀念日。
同運人士在獻花後,默哀片刻,最後一起合唱法國國歌《馬賽進行曲》。
從1933年到1945年,有約10~15萬名的同性戀者遭納粹德軍以刑法第175條的肛交罪逮捕,其中有1萬5千人被送去集中營,後來僅有1/3倖存下來。
也由於刑法第175條直到1960年代都還沒廢除,因此有許多僥倖未死的同性戀者戰後多年仍身繫囹圄。
公元兩千年的11月,德國政府終於對在大戰期間及戰後遭到迫害的同性戀者作出官方的正式道歉。
——来源于台湾性别人权协会http://gsrat.net/news/newsclipDetail.php?ncdata_id=9363.2001年或许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离这些历史不需要再被记起的时候还要多久?
这些历史不应该被忘记。
看过这部电影,对西医更加恨之入骨了,什么脑前叶白质切除术,还获得诺贝尔奖,整个变态的行为,太不人道了.
就说几句哈。
看这部电影最喜欢的就是三个人在一起,特别是一起骑车的场景。
让我想到了《午夜巴塞罗那》。
就是因为爱,因为艺术,简单地疯狂着。
把同性情谊搬到战争的背景下在我看过的相关题材里还是第一次,而且战争还是比较突出的矛盾。
是啊,什么是正义?
纳粹逼害犹太人是罪恶,德国入侵法国是罪恶,那法国人净化种族迫害同性恋者呢?
受害者伤害更弱小的同类,这是我以为视角最独到的地方。
所以每个被捕的“同志”都会或惊慌自语或大喊着“为什么抓我?
我没有伤害任何人!
”
单纯讲电影,从哥哥被抓开始,剪辑节奏越来越怪,各种莫名其妙的跳,在特别需要表达感情的镜头上,苍白的像张纸,特别是jean死的时候,就这样给一个全景???
bgm都没有一点?
这个女主的演技?
一路让我联想到各大国产流量女星,而且她一个逃亡到别人家,明明是寄人篱下,我怎么觉得她才是这一家人的老大?
对所有人都这么冲真的活得下来?
我反倒觉得弟弟jacques是最丰满的一个角色,有爱有恨,懂得怎么在乱世生存但不太过,特别是最后上吊自杀让这整个人物一下活起来,然后他大小算个主角?
自杀的戏呢??
还有男朋友这么聪明怎么也被抓了??
倒是给个理由啊?
三星真的是打给前二十分钟以及这个沉重的题材,最后我还是要吐槽,这女主的人设谁写的,这个性格能在那个时候活下来是真的命大。
本来美好的故事,最终却在最后变成了悲剧,美好永远定格在那一瞬。
我们每个人虽然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从事着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职业,但是却和时代的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
大的时局动荡引起了小家庭的矛盾,虽然结局看似是注定的,但是有爱总会让人感动。
电影讲述了一个惨遭灭门的犹太姑娘Sara,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找到了儿时的玩伴Jean,Jean和相处了四年的男友Philippe收留了她,并帮助她伪造了身份。
Jean的弟弟Jacques与他感情很好,但是一向不被父亲看好,从监狱出来之后,他看上了在自己家洗衣店打工的Sara并努力追求她,而Sara却早就爱上了Jean。
在Jean的生日会上,Jacques心中的不甘或者愤恨,被激发出来,利用自己与警局的人的特殊关系假意举报Jean,没想到却弄假成真,Jean同性恋倾向的证据被警局发现,被送往集中营改造。
之后,在法国光复之后,Sara与Jacques已经结婚并育有一子,Jean才被放回,但只剩下几个月的生命了。
电影名为“隐藏的恋情”在看完之后,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Jean与Philippe的恋情,在同性恋被视为“变态”的日子,同性恋只能是被隐藏的;另外是Sara与Jean的“恋情”,Sara是如此喜欢Jean,以至于她说“我不在乎你是否完全属于我……只要我爱的人一直在我身旁,即使他爱的是别人。
”在面对Jean爱恋着Philippe的情况,她的爱也只能隐藏起来。
在这“隐藏的恋情”的背后,影片折射出来的个人之间的“爱”与大时代纳粹统治和战争的罪恶。
电影中处处显露着“爱”这一主题:Sara对Jean的爱,无论是小时候天真无邪的爱,还是耄耋之年的思念,这种因爱而生的包容和坚持令人动容;Philippe对Jean的爱,与Jean相恋四年,冒着极大的风险收留了Jean儿时好友,他包容了Sara对Jean的爱;Jacques对Jean的爱,在得知哥哥是同性恋的时候,最终选择,“‘只有死亡能将我们分开的定理’仍然成立。
”当然还有其他的体现,例如,Jean亲自拿给犹太妇女洗好的衣服,Jean的父亲对Sara的接纳,集中营中Jean对于另外一个“罪犯”的鼓励和“鸣不平”。
尽管在维希伪政权的统治下,人们依旧能够相互爱护和包容。
但是,当“爱”遇到纳粹的迫害时,大时代之下,人的多面性的就会显现出来:为了生存Sara不得不与Philippe结婚;为了证明自己,Philippe不得不与警局的人保持不当关系;为了生意,Jean的父亲不得不贴出“禁止犹太人进入”的标语。
大时代之下,所有人都是渺小的,但都与时代有理不清的关系,时代会影响到每一个人。
电影中的展现的是这样,我们现在也是这样。
国家社会的进步发展,亦或是倒退,都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一方面我们在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受到某些不应该受到的限制。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但“爱”是永恒的。
故事发生二战时期,纳粹党横行的时代,所有人都知道犹太人是当时受害最严重的种族,但是当时同样受到歧视和镇压的还有同性恋这个群体,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并且一步步地发展开来的。
Sarah是一个犹太人,她的家人被人出卖并且被杀光了,她逃出生天找到了Jean,他们俩是小时候的玩伴,而Sarah一直爱着Jean,但是她不知道Jean的同性恋身份。
Jean将Sarah寄托在他的男朋友Philippe家里,Philippe为Sarah弄了新的身份证,并且安排她到Jean的店里当洗衣女工,暂时摆脱她是犹太人身份。
Jean的和弟弟Jacques的感情很好,而Jacques是一个直男,而且一直做着一些不正当的勾当,他在出狱后第一眼看到Sarah就爱上了她,并展开追求。
后来他发现哥哥是同性恋这个事实,在Jean的生日会上再次被Sarah拒绝之后他失去理智地假装举报Jean并且希望用救他出狱这个方法来弥补。
但是事情却弄巧反拙,Jean是同性恋的这件事却不幸地被挖出来,Jean真正被捕然后被送进了集中营。
后来Philippe在逃避追捕的过程中被不幸枪杀,在伪装证据证明Jean不是同性恋的法庭上Jacques被爆出是他举报Jean的,Jacques无地自容,选择了自杀。
此时他已经和Sarah结婚并怀有一子,这些年他们一直努力不懈地希望找到Jean,可惜最后发现Jean已经被送往达豪集中营,据说是一个进去就出不来的地方。
直到战争结束,Jean才被放出来,但是他的前脑叶白质已经被切除,不久之后就死去了。
Jean,作为剧中最核心的人物,也是最悲情的人物。
他一直掩饰着自己是同性恋的身份并且偷偷和Philippe来往,但是他从没有想过放弃这段恋情。
在被弟弟发现他的真实身份之后他们发生了一次争吵,他说:“我一直憎恨我自己那么多年,我试着改变,和女人约会,但那就不是我了,直到我遇到一个男孩,我才知道我无法改变自己。
我没有选择,我无法选择我爱女人,就像我无法选择我眼镜的颜色一样。
”在集中营里,不断有同性恋遭到杀害,其中包括了他刚认识的好朋友被活活地烧死时,他仍坚称“我是同性恋,我喜欢男人”最终他被送进了达豪。
在等待死亡的日子里,他谁也记不起了,但是听到和Philippe一起听的音乐,他的眼神坚定,原来,他还记得自己最深爱的人。
Jean的悲剧是因为他的勇敢,因为他的身份,因为那个时代。
Sarah,她一直爱着Jean,从来没有改变,就是知道他是同性恋也从没有动摇过爱他的心,她知道这份爱是没有结果的,但是还是一如既往地爱着他。
直到Jean被送往集中营,她和Jacques结婚生子,但她依然等待着Jean,她说:“我是如此地想念他,每天都想起他,想起他离开时看着我的眼神,我就再也受不了了。
”在和Jacques争吵中,她依然坚持着爱Jean,“你永远都夺不走我的记忆!
”甚至,她坚持为自己的而且取名Jean,目的就是希望永远记得他。
Sarah的悲剧在于她是犹太人,在于她如此坚定不移地爱着一个值得去爱但是却不是正确的人。
Jacques,他是深爱着自己的大哥的,虽然他发现那个惊人的事实后一场生气,但是经过Jean的劝说后他说:“只有死亡能将我们分开的定理仍然成立。
”当然,他是爱着Sarah的,他用尽所有的方法希望Sarah能够接受他,所以一次次地向她发动攻势,但是每一次都是失败而终。
那次的生日会上他终于对Sarah的冷淡动怒了,甚至打了Sarah。
事后他选择了一个消极而且愚蠢的方法,他希望举报了Jean然后再救他出来,以改变自己的形象,但是事情却变得糟糕。
当他的行为被公布,他再也无脸面对他的母亲和世人,愧疚深重的他选择了自杀。
他终于是和Sarah结了婚,但是Sarah根本就没爱过他,对他只有感激。
而他的愚莽冲动不智造成这场悲剧,也造成了自己的悲剧。
Philippe,Jean的恋人,是一个坚定地爱着Jean的男人,他的悲剧仅仅只是因为他爱的是一个男人,但是从不后悔过。
他为他付出了所有的一切一切,他享受和他相处的每一天,他为Jean争风吃醋,为Jean牵肠挂肚,为Jean坐立不安。
他是勇敢的,直到死去的那一天。
他们都是最勇敢的人,他们从不怀疑过自己的爱,他们只是活在特定时代的悲剧人物。
整部电影的人物表现相当出色,每个演员的演出都是扣人心弦,将剧中人物错综复杂的情感演得丰厚饱满,富有感染力。
电影看罢,心中感动而悲壮。
L'amour naît d'un regard, vit d'un baiser et meurt d'une larme.爱情,诞生于一个眼神,温存于一个吻,消亡于一滴泪。
这个故事,只是为深爱的人所唱的挽歌。
我不想仅把它看作“同志电影”,如果我这样想,我的目光已经带有偏见了。
“隐藏”是这个故事的一条主线。
Sara身为犹太人无法获得自由,只能隐藏以求活命;Jacques隐藏陷害兄长的事实;Jean和Philippe互相深爱,却无法走进阳光,只能在黑暗里,隐藏着相爱。
Sara对纳粹的痛恨因为实力微薄而只能隐藏;Sara内心对Jean怀抱着深切思慕,却因为爱情得不到回应而只能隐藏; Philippe深爱着Jean,同时也害怕失去他,这种心情的隐藏;Jean在集中营所目睹的残酷事实,以及内心痛苦与纠结的隐藏。
那段时间,有太多黑暗。
在那样沉重的乌云压迫下,原本明媚的一丝阳光最终也支离破碎。
Jean和Philippe之间的爱情故事是明线,暗线则可能是那段时间的被压迫者隐藏在悲惨时局之下的故事。
电影的题材和故事渲染得十分充分,加上观众的共鸣,那种感动真的几乎把人心脏压碎。
客观来讲Jean和Philippe不是那么的帅气,但和那种养眼的同志片不同,不是他们的脸或他们的声音触动我们。
他们的爱情所蕴含的、所背负的东西,才是真正触动我们的地方。
有这样丰富的转折和起伏,影片结尾就显得有些单薄。
前面悲伤的情绪还未散开,而忽如其来的场景跳转显得突兀而生硬。
我个人认为这样没什么韵味的结尾就像把前面蓄势全部放掉一样,托不起前面过于沉重的故事,更留不下来什么追思。
这样以烘托情绪为重的电影其实用简单而不失余韵的结尾会比接着叙事更好。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假设结尾是这样的:Sara骑着破旧的自行车,一个人路过那条熟悉的公路。
蓝天依旧。
田野一望无垠,公路笔直看不见尽头。
她感到心头蔓延上从未有过的自由。
她想唱歌,哼了几句才想起已经没有人回应她的歌声。
自由的心情里又浮现几分孤独寂寞。
她不自觉地想起Jean,想起Philippe,想起Jean的父母,或许还有Jacques。
仿佛一切都那么无力,爱着却无法保护,恨着却无力报复的感受再次涌上心头。
现在恨已不那么恨了,但爱却始终发酵,它只会越来越深。
就像《我私人的爱达荷》一样,一个简单的镜头缓慢拉远,熟悉的场景逐渐变远,或许能给人更深刻的感受。
这部电影太沉重了,它所蕴含的深沉的哀伤是简单的叙事所无法了结的。
战争带来的伤害,也是一部电影无法体现的。
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这个故事,或许有恨掺杂在里面,但更多的还是爱,以及宽恕。
人们的心不应该永远被曾经的阴霾笼罩。
要走进阳光里去。
看片时就有一种疑问,为什么很多同志电影都是以二战为背景讲述的?
直到看完结尾时才知道答案。
同性恋,一个在那个时代为人所唾弃的名词。
法西斯,残酷与死亡的象征。
二者融为一体,便能发挥出具有催泪弹般震撼的能量!
说实话,影片的后半段几乎是在泪水中看完的,可能是我的感情太丰富,不过不可否认这部电影确实有很多触动人心之处。
Sara的承受能力绝对是常人所不及的,身边最爱的几个人接连离她而去,而她则一直守着一份对Jean亘古不变感情,怀揣着等Jean回来的信念,无论经历了Pillippe还是Jacque的死,始终隐藏着自己的身份坚持到了最后。
看之前就预料到这部片的悲剧结尾,就象是当初看Bent一样,自己的承受能力其实真的很差,但就是抵制不了这类剧情,我想我也许也是无药可就的那一类了吧~在这个年代我们所能做的,应该就只能深深缅怀这些在战争中无辜死去的同性恋者和犹太人了吧,并且以此为惊醒,永不再犯历史的错误!
电影的后半部分,很惨!
践踏人性的恶魔死一万次都不足惜。
还没看完
勇敢承认自己的所爱,因为它可以令生命的意义永恒。Ps:美丽的Sara很棒!
你的母亲不管你爱上什么人 都一样爱你
五十年后韶华已老的女子献上的那束紫色花朵 是许多年前 在一个清晨 他为了哄她吃饭而放在餐盘里的那束 她爱他 他也宠爱他 但他们没有在一起。 那日临上火车 他破碎的望着所有他爱的人 而与之目光相对的人里 有一个人的眼睛有着和他一样的颜色。 所有人都让人难过 弟弟英俊却有着最丑恶但平凡的人性。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几位主角了,男主的微笑,男主弟弟的眼睛和颜(吼~~),女主充满灵气的眼睛。三个人一起骑车的镜头很催泪
和Bent并称两大二战同志苦难史诗
难道只有我萌男猪脚的男盆友?看到后面滴了几滴泪啊....
不喜欢虐身BE的。。。太苦逼了
虽然以几个主角故事为主,但是电影是在回顾那段历史,其实是个截取社会的横断面,还有家庭对儿子的接纳。
当战争引爆人性恶本持,挑动灵魂深处的恐惧和绝望,爱,是唯一让生命与真情延续的永恒武器。怀念你,那个生于1915年10月3日,巴黎第三市区永远的Jean Lavandie.,那对乡间小路上骑着单车欢笑高歌的Jean和PHilippe。五星++!
啊感觉讲那么多乱七八糟我一点都看不进去 后半段稍好
其实前面本身就是很完整甚至完美的故事了,现代部分多多少少突兀了些,可能导演还有更高的价值诉求吧。//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亲兄弟(更严格的说,和同一个女人)的儿子就延续Y染色体(家族特征)而言是几乎没有区别的。。。
不能停止的怀念。同性题材中深沉又优美的一部。家庭的认同是感情的至高点。
我不在乎你是否完全属于我...只要我爱的人一直在我身旁,即使他爱的是别人。
二战时期纳粹犯下的罪行令人发指,恨不起来弟弟,因为每个人都是受害者,有的人羡慕西方国家目前对gay宽容的环境,可是就在不到四十年前他们却过的是一直被迫害的生活,希望几十年过后这个社会更加宽容和开放。
想法是好的,但电影拍得不如人意,颇有点主次不分。
到头来最心疼的却是弟弟,可是也都是他咎由自取。年少气盛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十字架背负了一生,而哥哥到死都带着对自己的误解。以后看电影要认真看简介了,我只是想在睡前看部gay片暖暖床,结果居然心塞成这样。
个人感觉评分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