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Hiromi的配乐去电影院看的,看完感受:动画电影抛开动画不讲,音乐还是挺好听的…故事走的是热血漫套路:平平无奇的小天才男主,一个要成为爵士王🎷的男人先是三句话把房东pua成自己小弟(兼队友🥁),再用一年把他从零基础鸡到顶级jazz club演出。
真就鸡娃不如鸡房东…钢琴手男二,开场狂言“爵士乐队就是互相做垫脚石”。
乐队3人,预言命中率高达2/3,剩下1/3只因不但没有石头给他垫脚,手上反倒绑了块石膏…乐队有主角光环,演出很自然场场零差评,观众无一例外涕泗横流,光看画面会误以为表演的是灵堂爵士。
乐手们挥汗如雨,让人感动之余还想混进去卖矿泉水…洛杉矶angel city jazz fest 10月13到29有一系列演出,有兴趣去现场卖水的友邻们可以冲
爵士主题电影看过几部除了海上钢琴师,剩下的都没有震撼的感觉而即便是1900,男主的传奇才是主线,爵士只是线索而蓝色巨人不同,死死的盯着一个主题(就和其他日本的动画一样)all in 爵士,all for 爵士,all about爵士就目前我的段位,充其量也只能说爵士是一种态度(也就是心灵奇旅里面提到的jazzing)今天之后,也许我会说爵士是一种能量,是一种我渴望拥有的能量这种能量,和曾经的灌篮高手注入给我的一样或者说和灌篮高手注入给曾经的我的一样豆瓣8.2,当之无愧,觉得还可以更高让人感到震撼的通常有两类电影一类是看完之后久久无法平静一类是看完之后内心无比平静无论是哪种,都希望这样的时刻和感受可以再久一点而蓝色巨人,是一部可以兼具两者的绝佳之作今天刚好看到两句话如果全世界都在下雨,那一定有人在唱歌跳舞什么是热爱?
热爱就是不给钱也会去做的事,以及无论有多少钱还会去做的事结合今晚观看的蓝色巨人,着实应景如果全世界都在下雨,还有人为我们制作和呈现出这样的佳片什么是热爱?
热爱就是不给钱也会去做的事,以及右手断了右眼废了也依旧会去做的事联想到昨天的找到爵士根据地就更觉得奇妙(且深夜听完爵士出来看到一人在桥边钓鱼,太jazzing了有木有)这是不是上天的安排,不得而知却依旧会被这样的力量以及神奇所感动PS: 开了个脑洞,如果爵士充满着各种随机和变幻带来的美妙,是不是请AI来写会有意外惊喜?
而后我就请它写了一个小红书影评(下图),看来,还是不太行
被爵士乐吸引,并被震撼到,很长时间没有看到这么热血,这么富有激情的音乐主题动画电影了,当然,不是全新的领域,但萨克斯为主题的乐器是第一次见。
主角大其貌不扬,口气不小,更难得的是他有着巨大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动力。
除了这些,勤奋和天分同样重要,没有懒惰的天才,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
回首过去我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巨星云集。
当今,好像许多明星都是人造与速成的,这些明星为什么会成为明星,好像显得不再重要,他们一夜成名,在社交媒体上出没,完全就像是从虚空中走了出来,他们的作品无法触及心灵,更不用说拿来跟经典对比,没有可比性。
当下并非稀缺巨星,而是过剩,没有基础廉价的通讯,成名的成本非常高昂,并且一定要有确实的吸引力和过硬的实力才行,没有几把刷子根本不可能红。
而现在,宣传成为了最主要的因素,有了低成本的移动互联网,有了互联网平台,甚至瞬息间就能红遍全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都要低阶,由此便出现了网红经济。
一个人,一部手机,整点活,拍个视频,你就有可能一跃成为流量明星。
现在可能是最好的时候,各大平台上都有数之不尽的节目,人们可供吸收的信息完全过饱和了,每天迎接的都是海量的信息,现在重要的是做信息的减法,需要可以提供更智能服务的助手,帮人们处理这些信息,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应运而生,这一切一环扣一环,逐渐演进,并飞速变化。
人们对娱乐内容的需求却有些跟不上技术的进步,更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消失之虞。
爵士音乐应该属于小众音乐,它对听众的要求可能相对较高,对表演的场所和现场感更有特殊的条件,也很少被宣传,更难以在电影等主流传媒渠道所见。
但它却有着更自由和即兴的表现力,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我觉得不论其受众规模如何,我们都应该珍视和推广这一重要的音乐形式,保护和传承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义。
说到文化意义,可能需要插入我对爵士音乐的相关了解内容,它的历史背后也有着一个故事,爵士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特别是新奥尔良这座南部港口城市。
爵士音乐的根基来自于蓝调(Blues)和繁音拍子(Ragtime)等音乐形式的融合。
蓝调音乐起源于非洲奴隶的工作歌曲,表达了他们的情感和苦难,而繁音拍子则是一种早期的爵士音乐形式,结合了黑人旋律和切分音法的特点。
爵士音乐最早是在社区中的舞厅、酒吧和街头巷尾的乐队中演奏的,它强调即兴创作和个人表达。
特点包括复杂的和声、丰富的节奏变化、即兴演奏和独特的乐器演奏技巧。
它不仅吸收了非洲音乐的元素,还受到了欧洲音乐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在20世纪初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音乐形式。
它对后来的流行音乐、摇滚乐、乡村音乐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爵士音乐的诞生是在美国黑人社区中,通过融合不同音乐元素和个人创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它代表了黑人文化的独特表达方式,也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的重要一章。
印象中,最早接触到爵士是《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中的1900身世设定精彩,也很符合爵士的历史定位,又融合了天籁般的琴音,更是把海上的奢华邮轮画面深植于我的脑中,造成脑部宕机的体验,此处也要一同推荐这部电影,不可错过。
这部动画电影以爵士乐为背景,展现了主角们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成长和友情。
宫本大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努力,逐渐提升自己的演奏技巧,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其他音乐家的竞争和挑战。
他们在音乐的世界中相互激励,共同成长,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通过精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将爵士乐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它不仅是一部励志的故事,更是向观众传递了音乐的力量和情感。
通过这部动画,我们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魔力,以及追逐梦想的勇气和决心。
无论你是否热爱音乐,这部电影都能够触动你的心灵,让你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力量。
整体画风真的粗糙到好笑的程度 男二第一次出场弹钢琴那段3D模型真的给我看笑了…我有心理预期但没想到这么烂 现在日本是真的穷了还是怎么的?
这种小学生的制作水平也能当上院线真的让我觉得日本动画业界不仅是💊而是差不多尸体腐烂的程度(欲扬先抑本人)第一次的Livehouse演出就很惊艳!
男主的萨克斯真的强 怪不得自学三年就让弹了14年钢琴的男二感到无比汗颜…再是参加Jazz Fes 再是男二帮忙临时替演的钢琴演奏的突破 每次演出场景的作画水平和表现手法都是一流的 真的非常无敌之抽象+意识流 简直太喜欢了!!!
好难用语言描述😭话说影片里的So Blue!
不就是现实生活中的Blue Note嘛!
场地座位都一样!
“爵士迷的Tokyo Dome” 于乐手而言观众而言都是圣地啊!!!
四月初就要去圣地看LIVE的我好激动wwwww男二!
我真的好喜欢男二!
被SoBlue老板拒绝的那段真的看得我好绝望 自己坚持努力这么多年一直心心念念的梦想之地 却完全被误解还被狠狠痛骂😭那话说的直白的连我这个外国人看了都觉得心痛 在日本这种山路十八弯般委婉的文化语境里简直和开口就说杀你全家没什么区别…男二也是十分SHOCK 遭遇重大打击 但他并没有放弃且在替演时成功突破自己!!!!!
说实话男主的性格让我又爱又恨 说疯狂也疯狂 说理智也理智 理智到毫无人性的感觉 不达目标死不罢休那种 特别以自我为中心 真的让人喜欢不起来…但又不得不承认他那惊为天人的才华与天赋以及最后表现的东西确实也只有他这样的人才能做到...❌❌❌❌❌以下有非常影响观感的大剧透❌❌❌❌❌演出前一晚男二突然出车祸那里也太离谱了吧?
我他妈直接心脏骤停WTF出声…瞬间想到「重启人生」里女主勤勤恳恳辛辛苦苦活了九十多年 在三周目里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创作出来的第一部电视剧 却在On Air播出前几小时又被车撞死了…他妈真的是气得我想摔手机砸电脑的程度 这些编剧仿佛有大病 非得学韩剧那个套路吗???
但不得不说真的很虐…我看到男主倒在血泊里转头看向自己血肉模糊手指扭曲的右手的那一刻真的他妈的心碎到爆炸 这无与伦比的绝望 共情度一时间达到MAX🤧 换我的话我真的会想死…最后的最后男二还负伤逃离病院打着石膏来现场给男主完成最后安可一曲的表演 哭得我稀里哗啦Again😭 因为情感的表现简直太强烈太爆炸了!!!
终曲的表演给我的感觉就像「Odd Taxi」(奇巧计程车)最后那段月下飞车的感觉 那镜头语言看过的懂得都懂!
各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年度最佳的神来之笔!!!
BLUE GIANT 最后皆如是 神级镜头语言和表现手法 真的是太震撼了…只能说Impressive 我一个滚人就是跟着眼泪稀里哗啦的流 仿佛此生只为爵士而生一样🆘总结:特别像爵士乐迷版的「孤独摇滚」 相信所有热爱音乐的朋友都能明白 不需要我再来赘述孤独摇滚的牛B之处。
但比小孤独更强的是视觉表现手法吧 独特画风的描线和阴影(写到这里突然好奇去搜了下导演…他的作品有:死神、一拳超人、灵能百分百、命运石之门…好吧怪不得!
这对他来说真的小菜一碟)以及演奏部分都是一次比一次更惊艳 写实的手部动作也好各种韵律也好 说真的如果画面制作更好些经费更足一点 我觉得完全可以成为新一代的音乐神作!
光听音乐的话也觉得值回票价!!!
喜欢音乐的朋友 尤其是喜欢爵士的朋友 千万不要错过这部影片(记得带包纸巾)😭😭😭😭😭
看到了很多《强风吹拂》的影子,同样的杂牌军式散装组合,同样的具体的“变得强大”,同样在最关键的“演出”前出了毁灭打击式意外。
人物形象给我留下的印象都挺深的。
喜爱这种把人物心路历程、经历写得很具体的群像剧,虽然我脸盲。
常常像雪祈、雪彦那样下意识开始思考“应该怎么样”,而不是自己想怎么样、能怎么样。
虽然觉得大、灰二他们那样“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观众面前死几万次”式的“演奏”的炽热、勇气与生命力也很美。
一开始没被剧情触动到,直到So Blue负责人指出雪祈演奏的问题那段(如果不是一个资历深的音乐家,很难给出那么犀利又不像PUA的点评)。
一个充满恐惧、看不清自己的力量的人,也很难真正看清他人吧。
最感动的是代理演奏那次,雪祈的演奏终于放开了,具有了他自己的灵魂。
最终他也以独臂的演奏帮助童年时的伙伴和自己实现了梦想和救赎。
“蓝色巨星,意思是温度极高,超越红色,闪耀蓝光的巨星。
”
这次是在International Village后的二刷了。
因为开场前有爵士乐表演所以这场的票全部售空,开场前半个小时门口就排了很长的stand by line。
乐队里负责萨克斯的是一位女生,最后一首曲子剧透了电影里三人组的成名作,因为看过一遍听到这里不由自主地踮起脚尖开始跟着打节拍,live独有的能量在人群中弥散开来,音乐就是这样一种能够沟通所有人的语言。
平心而论,《蓝色巨人》的制作绝对算不上顶尖,演出时3D制作的模型甚至可以说有点搞笑,怎么看都不像正常人的样子,但是这部最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牢牢拿捏了,那就是上原广美操刀的音乐。
就像片中台词所说的那样,属于爵士乐的激情与情感在四下无光的影院里喷薄而出,那种真切而耀眼的情感甚至不需要台词和画面,就像一位朋友说的那样,这是一部可以闭着眼睛看的电影。
我也确实在最后的一场演出里像So Blue的观众一样眼泪止不住地涌出,那种不止不休的坚持,那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千百年来所有心怀梦想的人所走的大概是同一条路。
影片结束后的彩蛋里各奔东西的两人在手机两端进行联系,物理的阻隔是真实的,一年半的时光也是真实的,一起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的体验,是比在爵士乐的殿堂演出更为珍贵的财富。
回想起主人公初来东京的那一天,抬眼望去地铁站密密麻麻的站牌仿佛密密层层的迷宫,但他硬生生地用手中的乐器开辟出了一条满溢着光和热的道路。
在最后的谜底揭晓前,每一次的演奏就像是一团骤然升腾的火焰,少年的生命总是迷茫而无所谓答案的,唯一需要找到的只是一个为之燃烧的理由,一个值得献出一切的火种。
关于上原广美我还有一个有趣的回忆。
去年做中文志愿者时有一次做线上练习的女生是学音乐的,说到兴趣爱好和喜欢的音乐人她止不住地向我安利Hiromi,还说她那一周周末就要来UBC演出,可惜我当时还没看这部电影,等我去看票的时候已经没有便宜的学生票了,但我记住了这个名字。
我想人与人的相遇就是这样种种的偶然叠加组成,无所谓在一座千万人居住的城市里互相遇见的概率,《卡萨布兰卡》里说“世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上有那么多的咖啡馆,可她偏偏进了我这一家”,而这种相遇仅仅是故事的开始,乐章的第一个音符。
Hiromi
电影看多了,故事主线大致都能猜到。
为什么这部动画电影还是能打动我呢?
当然是他呈现出来的热情。
或者说激情,是一样的。
原著竟然是漫画书。
用漫画的形式讲述音乐的演绎和表演。
令人惊讶呀。
电影至少还可以有音乐和声优的配音。
所以仍然说明故事是动人的吧。
不然为什么漫画畅销,电影高票房。
虽然只能简单的分辨音乐是好听还是不好听,技巧多还是不多,但具体用了什么技巧真说不上来。
就像片中so blue老板说的,一味的炫技让人讨厌,呈现热情才是有趣的。
俗话说得好,真诚最能打动人。
所以喽,诚意一定要给到位。
一生懸命宮本大は一生懸命です。
业精于勤荒于嬉,对于自己真实地热爱可以释放足够的激情和自信,日服一日的练习和对自己梦想里坚持中流露出来的卓越技巧和自信足以撼动第一次见面的感情演奏者,和对爵士乐足够挑剔的观众。
绝对理性和目标绝对的明确性,为了抵达梦之彼岸不顾一切。
艱難辛苦沢辺雪祈は艱難辛苦です。
不管发生怎么样的困难,也会将演奏钢琴作为持之以恒的目标。
沢辺雪祈被设置为一个优秀地演奏机器,长年地练习让他像是一个演奏机器,这也是他的一个缺点,要听完美地演奏听唱片便是,现场表演时的瑕疵和即兴才是表演里的灵魂。
全身全霊玉田俊二は全身全霊です。
即便是彻彻底底半路出家,也能够投入足够多的激情去学习,跳脱出自己的舒适圈,即便演奏瑕疵颇多,但耐不住热情和每一次以进步为目标的演奏。
他被设置为一个成长标的以及和宮本大理想面的方面,感性的标志。
电影里需要的许多感性桥段都是皆有他成长推动。
这部电影实在是太精彩了,男主第一次去的酒吧老板娘,出场明明很少但却刻画得有菱有角,她曾经也站在过舞台上,开幕挑选时选了对应天气的音乐展示了她对爵士乐有着深刻的见解,得知孩子们要在日本第一的爵士俱乐部演出时背过去流下的泪水,每一个画面都把她从2D画面立体成了3D。
因为传单而来最后爱上爵士的观众、爵士俱乐部的老板、邀请JASS去参加音乐节的大叔、看着男三玉田俊二成长的爷爷、男主宮本大的亲人以及一直关注着男二沢辺雪祈,也是他入了钢琴门的小时候邻居姐姐、里面的每一个小角色,都不是多余的。
12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12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梦想是18岁的年纪,别人在过普通人的生活,踢球,逛街,篮球,而你已经选定好一个方向,一直加油。
现实是什么,是梦想明天就要实现,但是现实剥夺了你实现的机会。
打破现实是什么,是掌控自己能掌控的部分,进行到底。
日式动漫关于梦想,从不停歇,每次看都有种共鸣,那是作为普通人的我,被鼓舞了。
没法经历的人生,电影中实现了,而且把感受传达到了。
纯粹是最棒的。
除白日梦想家后,第二部作为每年回看电影
有梦想的人都闪闪发光。音乐很好,3d太拉了(拉到很搞笑的程度)扣一星。热泪盈眶了,just jazz永远能让人平静且感受到内心深处的炙热。难以忘记陪伴我那些夜晚的音乐。
剧情俗套,然而这个癫狂的作画配上爵士乐真是听嗨了。用各种颜色,线条色块表达激越心情,甚至改变焦距、透视增大视觉效果。日本动画还真是不可撼动。
剧情比较像运动番,如果音乐只停留追忆过去的练习,Jam就会很硬,像是把飞鸟关了起来…
★★★☆ 爵士,人生,爵士人生。和其他追逐音樂夢想的故事比,並無多少新意,只是,人物塑造得太好了,尤其機制地插入了配角們的採訪片段,從正面到側面,都將他們內心對於JAZZ的熱愛與堅定傳達給觀眾,從畫面到音樂皆服務於人物,尤其是最後一首歌的表演,用近乎瘋狂的畫面表現力將一切推向高潮,熱血到熱淚盈眶。然而,我還是對製作層面意見很大,2D部分可以給到80分,3D及3渲2部分則最多40分,風格切換不流暢、彼此之間不融合,甚至企圖以光污染來掩蓋這些問題,反而更引人注目到讓人出戲的程度,最令人懊惱的是,明明分鏡都非常棒,如果以全2D呈現會非常出彩,只能猜測是因為成本受限導致的結果吧。
@IFFR2024 还不错,音乐和动画协同作用,激发观众热情的标准“好动画”,不得不说日本的动画就是可以让人有一种主观地想更加认识一个职业/领域的那种冲动。缺点是诡异的3D经常出戏,还有疯狂移动的镜头有一些不明所以,在展现音乐“扑面而来”的愉悦听感的同时略显狂乱,看多了又有些重复。只能说是“好”而没有“神”。导演参与过很多骨头社和疯房子动画,有时候骨头和疯房子味会溢出(有人懂吗
本以为是个很好的题材,漫画里干货满满,王道励志的故事实在劝退;鼓手这哥们太离谱了,速成爆裂鼓手是吧;作画是最失望的,3d生硬是硬伤,演奏时莫名其妙的色彩太过冗余,写意不成反倒显媚俗
哪个傻逼建立的条目,明明看过漫画就知道blue giant指的是 蓝巨星的意思。哪怕照抄港台翻译都不会错,非要写成 蓝色巨人是什么鬼?
感情上可以接受车祸,可以接受生硬三维建模、鼓手独奏时不合时宜的拙劣转描,甚至可以接受过于外化且疯狂做加法,恨不得要把一加到一百的演出手段(更何况立川让于此的处理方式,刚好落入老板对钢琴手雪祈的批评里),但是最后一幕台前台后对所有人的泪水的强调,无论有关无关都要被统合进统一的剪辑序列当中,在这样一个究极过度煽情的场合下,究竟还有多少还仍旧关于台上三人,在我这里变得尤为可疑。原作所定下的、以及大都市中的那一片忧郁的蓝,在最后只剩下豆瓣250的横冲直撞,还能否称之为激情,我也持充分的保留观点。
可能是对爵士没有激情吧,我是看不下去的
不断给观众呈现不切实际的幻想算不算一种诈骗。
三星半 每次看这样的片子我都想重组乐队
爵士乐真好啊,有热爱并且为之努力的事物真好啊,在追梦路上有志同道合一起前进的伙伴真好啊🥺
看完了,两星吧,我不懂爵士,所以听起来像鬼哭狼嚎的一样,欣赏不来,评论区说的热血我也没有感受到,一个没有工作而直接想一出是一出的鼓手,没有热血,没有音乐,八分。。。高了。。。
听说大陆要上映了特地赶来评价免得有人花冤枉钱,两星全部给上原广美,除去配乐整个片子稀巴烂先说电影。剧情简直乱写,女配角纯纯工具人,好好的爵士酒吧老板秋子小姐信仰从爵士乐变成三个男高中生,神经病,男人戏不把女人当配菜就不会写了吗?男配角则是先给高光再被当工具人,钢琴家被车祸那里我直接共情痛苦得有点崩溃。凭什么,配角不是人吗?有什么剧情必须得用钢琴家的手来推动啊?你们到底在燃什么啊??再说动画部分。一个音乐电影,演奏做得还不如那些TV版,你有本事做3D你有本事做得和灌篮高手一样流畅精准啊?形找不准,渲染也抽风,3D鼓手看起来巨人化艾伦观众表现也是神经,不知道的以为我在看食戟之灵……别放你那reaction了,这样让你们很像在不好笑的小品节目里用摄像机疯狂扫观众席的春晚
?这剧情我直接一个大问号,看短评说坚持下去有很大惊喜,最后远低于预期……只能说这个动画电影没带给我更多对爵士的喜欢。还有这个穿插的观众reaction,好尴尬
!羡慕纯粹追寻梦想的人!虽然过于顺滑和缺乏塑造 毕竟压缩了漫画十卷的内容 但是仍然热泪盈眶,无比向往 我也喜欢爵士 演奏部分的一些动画的展现也有再次拥抱二维的魅力 色彩的愉快 线条 韵律 节奏 等了这么久 真想在好的影厅欣赏
很老套的剧情,男主只身来到东京和伙伴们组建乐团,走上世界第一之路。三个男生的配置也非常典:热血男主+cool boy男二+傻der男三。男主是初学的天才、男二是从小就在学的努力家,就连要在大舞台演奏前一天男二出车祸、手废了的剧情都猜到了,可以说是毫无新意。唯一可以算得上是亮点的地方可能就是动画对音乐的表现方式还挺有想法的,但也感觉是动画组炫了一通技,不知道他们到底想表达啥
3d真的不行吧
+ 在未定的终点上锚定了一个佐证,它为我们带来了主角终将会成功的基石。但与同类题材中总会显得空洞的泛泛而谈不同,主角的一次次重复带着坚不可摧的信念,老成的爵士乐手不可避免地设想着受众的接受度,但主角的蠢劲在不断昭示着“只要听了就会明白”“我们一定会成功”,因为始终相信着音乐就是如此纯粹的结晶,演奏就是一切感情的集合。镜面折射出角色的复杂情绪,狂放的线条带动出所有并在最高点汇聚成一个瞬间,那是最美妙的时刻。
什麼都好,不要車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