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开幕,我还把《夏洛-特烦恼》理解为《夏洛特-烦恼》,我承认我孤陋寡闻,不知道这是开心麻花的首部电影。
居然是国产片!
就带着这样的心情开始了。
开场还是恶搞,但整部剧拍下来,要我给个评价,还不错啊。
大鹏的处女电影《煎饼侠》我直接给负分,完全没有办法看,我不明白那个10亿票房是怎么造出来的。
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勉强可以看,但情节生硬,转折过于神奇,唱歌唱到美国也是醉了。
开心麻花的《夏洛特烦恼》是一部合格的国产喜剧电影,可以打到80分。
后来一搜索,原来这是把舞台剧搬到电影院,怪不得,演舞台剧的演员演技就是不一样啊,再夸张也有演技,我觉得演“马冬梅”的马丽演得最出彩,不过火。
沈腾演的“夏洛”有些地方收不住,没有控制好整个人物的性格。
反而是演“大春”的艾伦淳朴可爱。
嗯,适合演演小品的大鹏直接拍电影,过于夸张的风格只能吸引小学生。
内心文艺的筷子兄弟更多是在致敬自己青春的电影情节,还没有真正成长为有自己想法的导演。
也许正因为是从舞台剧改编过来,所以整个电影情节设计很流畅。
不过情节上也有很多多余的败笔,比如袁华打电话被秋雅拒绝漫天雪花,这一幕假,而且不懂让人家孟特娇出镜是干嘛?
在病床前张扬突然成为夏洛干爹的梗居然来得突然又没有交代,感觉是为了戏份而戏份,还有很多场景安排孟特娇出镜,他对剧情没有推动,他对冲突也不构成张力,出镜目的是为了刷脸?
最后得说说为什么选择了这部电影。
是我12岁的女儿选的,女儿在我培养下早就学会了看电影前先搜口碑的习惯,她说:爸爸,你看这部电影不像《港囧》那么多宣传,但是口碑打分还不错,应该是真的好看,我们看这部吧。
这让我比看对了电影还欣慰,一个会搜索的妹子将来被坏男人骗的概率低很多啊。
更欣慰的是,看完电影女儿和我都探讨了一个问题: 女儿说:我以为夏洛梦醒了,认识到老婆好, 就应该努力找工作,赚钱让老婆更幸福,没有想到他变得更加吃软饭了。
我说对啊,你以后一定要找一个肯努力工作的男人。
你觉得我会让别人吃我软饭吗?
女儿很生气的回答。
嗯,那样我就不会有什么烦恼了,烦恼是夏洛这样有点才又没有什么出息的男人的。
于是我们一家人愉快地回家了。
多久没看到一部能让人痛痛快快笑一场,走出电影院回头想想其中的某些片段还是会忍不住笑起来的喜剧片了?
想想,真的好久好久了。
记得当时看《人在囧途》,并没有感觉到多搞笑,很多明显的笑点看着更像冷段子。
后来的《泰囧》,在电影院里笑的痛快,但是,出了电影院后想想,觉得也就那样。
甚至觉得有些尴尬。
对于那些通过否定自己,恶搞自己,或者恶搞别人而刻意制造出的笑点,总是觉得尴尬无比,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刻画别人或者自己的庸俗与愚蠢来制造笑料?
这一点在看《欢乐喜剧人》里面的贾玲的小品时,感觉更是特别的明显。
每次看到这些尴尬无比或者说教意味浓重的喜剧时,就忍不住的怀念以前的那些经典喜剧片,那些不管什么时候看都还能让人畅怀大笑的作品。
《夏洛特烦恼》的出现,总算让我又找回了对国产喜剧片的信心。
每一次的笑点都让人猝不及防,没有低级的贬损,也没有多少故意的煽情,让人笑的特别舒心畅快。
作为一部喜剧片,这就足够了。
至于有些人说的其他的东西,什么中年危机,什么屌丝心里,看片的时候,没有去想那么多也不想去想那些东西,看喜剧片就图个开心,真想看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去看文艺片灾难片等其他的片子吧。
第一次写长评还是比较紧张,但是由于这部电影的分数与我心中的分数相差甚大我觉得还是不得不写一篇。
这部电影无非是讲了中年男人因为曾经的女神要嫁人而大闹婚礼现场,而其老婆的出现让其丢尽颜面。
他为了逃避出丑躲进厕所,在厕所里面做了一场梦。
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达成,所以梦都是有其目的的。
而我想分析的正是夏洛所做这个梦的目的,从电影的开头看,主角身为一个中年却一事无成却要老婆养的人,自然为人所不齿,更何况他刚在婚礼之中更是把脸丢尽了。
也就是说他自然认为身边的人对他是怀有恶意的。
梦的前面部分是很合理的进行的,也不过是幻想着回到年轻的时候,靠着剽窃得来的才华得以收获成功,成功泡得女神,自然顺便把自己的老婆给抛弃了。
然而当主角在获得其想要的一切之后,剧情开始崩坏。
很多人可能觉得后面的剧情有点太魔性,十分不合理,但是假如从梦境学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就很合理。
因为自己的梦是可控的。
正如弗洛伊德说梦等于愿望的达成加上梦的改装。
此时主角在梦里已经获得了他想要的一切,但是这跟现实是完全相反的,现实中的主角是一无所有的,但是既然是梦,终究是要醒的。
这就不得不提主角做这个梦的目的是什么了,我个人觉得是使得自己能够接受现实。
所以有了梦的后半部分剧情的崩坏,背叛富有的丈夫劈腿的女神,与自己同学乱伦的母亲等等不合理的情节,但是出于这些情景之下的主角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而这些情景无疑是主角刻意制造出来的),就是还是原来是生活好,还是原来的老婆好。
所以有了主角后来的要用一切跟大春换回老婆。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主角拥有的一切都是假的,老婆却是真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主角最后的醒悟其实不是真的,他最后发现原来大家都在利用他,只有他老婆对他好也并不是真的。
整个梦向着这个方向发展是因为他现实之中只有老婆,所以选老婆其实是他唯一的选择,这不过是他知道梦快醒了然后用来使得自己接受现实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整个的一场梦无非是一个屌丝制造出来为了使自己接受自己一无所有生活的一场意淫,他假设所有的人对自己的都是怀有恶意的,他假设他即使拥有亿万身家其实也是不开心的(其实他根本没有过),他假设即使得到女神女神也不过是个婊子,而最好的只有他老婆(他现实中唯一拥有的),所以这个梦是不值得感动的,而且是极其恶心的。
而其醒来之后终日抱着老婆更是令人生厌。
这部电影的内核无疑是非常低级的,无非是迎合了很多屌丝的仇富意淫心理。
甚至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极力为直男癌洗白的电影,然而这部电影却受到了极大多数女生的喜爱,在我看来是不可理喻的,更有部分女生宣称被感动哭了,更是极大的讽刺。
我喜爱的豆瓣是一个能够给电影客观评价的一个地方,而现在豆瓣正在失去他的魅力。
很多人宣称是自来水,我不能阻止你们喜爱一部电影,但是是否请你们容忍一个大家给你们喜爱的电影一个客观真实的评价,而不是恶意刷高分数。
对比豆瓣的绝大多数同分数段电影,无疑比这部电影优秀太多。
这部电影我可以给三星但是为了平衡我只能打一星。
倘若之前我尚且相信该片没有请水军,现在却是不信了,从评分人数上依稀可以看出水军活动的轨迹了,然而我真正让失望的是很多知名影评人都给了这部电影极高的评价,对于他们的鉴赏能力自然从未怀疑过,只是既然清楚他们的能力又见其立场,不免发现那腔热血终将冷却,而豆瓣,也似乎已经不再年轻了。
坦白来说这片子挺恶心的,打着传递正能量的主题把所有角色和他们代表的人群都侮辱了一遍。
主角夏洛:活该一辈子屌丝,人生都活在意淫了。
回到过去后选择利用信息不对称优势来获得成功很正常。
既然选择了光鲜亮丽,选择了女神那tmd就别怂,别回头,他看到袁华和秋雅躺在一起没爆发,对未来的周杰伦发火乃至回去找马冬梅就是因为他认为他配不上成功,对自己的成就还感觉不切实际。
按片中时间已经经历了很多了,但最后还是怀念所谓的那个家,不是因为温暖啥的,就是因为老鼠不习惯待在聚光灯下,老鼠始终是老鼠。
马冬梅:无底线无条件的喜欢一个人就是主创对女性的要求,人不自爱真的没人会爱你。
更何况她也完全称不上什么温良贤淑,真喜欢一个人那也别接受其他人,和人结婚后那个倒贴劲,把她当时的老公置于何地?
秋雅:主创中学时期一定被女神鄙视过不然不会那么损一个人,女神就一定是势力爱钱,爱红杏出墙?
她们没有主见、没有爱好、甚至没有心,只是有钱有权有势有才男人的附属品?
这大概就是主创对女神的印象了,你用物化的眼光看女神,女神就用物化的眼光看你。
夏母:本文里面夏母应该是往高大全来塑造的,初期的设置也确实是这样的。
但最后那一出把我恶心的,不是她没有追求爱情的权力但是为了制造笑料在儿子临终的时候告诉他给他找了个爹,还是她朋友,真的蛮颠覆的。
最后为了营造他孤身一人的场景还把夏母赶出去也是挺造的,作为一个母亲,真的,不可能离开垂危的儿子身边的。
全文唯一的有感触的是,袁华说:我陪你去小树林。
还真的有点感动。
但遗憾的是他被塑造成一个虚伪的装逼犯。
本文主旨就是,人就是不应该追求物质的满足和幸福,就要和老婆挤在40平米的小屋,天天粘着老婆。
学习好表现佳的男生就是虚伪懦弱的装逼犯,女神就是爱钱就是男人的附属品。
如此虚伪苟且恶心的价值观。
1.这道题太难了,太难了…我不会!
---尹正2.阿姨,其实我特别能理解您,我爸叫马东,我一出生,我爸就没了,所以我叫马冬梅 ---马冬梅3.夏洛:“我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咱俩结婚了,你第一次做饭就是给我做的茴香打卤面,你说茴香的味道,能让我在将来厌倦你的时候,多去回想你的好。
” ---夏洛4.其实我还挺欣赏你的,男人又老又丑没关系,重要的是有才华。
---秋雅5.秋雅:你知道什么叫东施效颦吗?
马冬梅:东施是谁。
他为什么尿频?
---秋雅6.你说茴香的味道,能让我在将来厌倦你的时候多去回想你的好。
---夏洛7.夏洛:一直以来,我都是在虚度光阴,但是没想到上天又给了我一次重生的机会。
所以,我要感谢天,感谢地。
校长:你要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感谢你们班的楼层不高。
8.咋的呀?
让你滚你迷路啦?
9.马冬什么?
什么冬梅?
马什么梅?
10.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自己这么多年都活在他的阴影里。
《夏洛特烦恼》是开心麻花2012年首度推出的话剧,由闫非和彭大魔联合编剧、执导。
该作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在穿越重回到高中校园并实现了种种梦想的不可思议的经历。
一直在说开心麻花,开心麻花是什么可能有些人都不知道。
北京开心麻花娱乐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为人民娱乐服务为宗旨,把智慧与快乐拧成舞台剧。
开心麻花于2003年首创“贺岁舞台剧”概念,并在此后13年时间里,陆续推出了26部舞台剧,逐步形成了独有的喜剧风格:精彩故事、动人情怀、智慧犀利盘点热点、新颖独特的喜剧风格这些已成为了开心麻花的个性标签。
so,开心麻花是搞舞台剧的,开心麻花居然能认真的拍电影了。
话剧演员的表演功力还是不错的,难怪本片成为15年最好笑的大陆电影。
不过一群在不是青春的年纪拍青青的场景还是挺尴尬的,少年,你几岁了?
真的不是留级了十几年吗?
好在剧本还不错,不然。。。。。。
不过剧里的一些三观的确挺恶心的。
作为一个自认为笑点不是非常高的人,我现在看国产喜剧电影是越来越笑不出来了。
一个个要么是上窜下跳乱喊乱叫(典型如《分手大师》),要么就是向春晚学习吃网络段子的剩饭(典型如《前任攻略》《有种你爱我》等等),导演和演员恨不能跳出屏幕掐住观众的脖子咆哮:你笑不笑!?
笑不笑?!
抱歉,真的笑不出。
私以为近30年的中国喜剧电影,能称得上会做喜剧的只有三个人(标准是他们能持续生产喜剧,偶尔冒出一部此后就痿下去的不能算):周星驰、冯小刚和宁浩。
周星驰早年的作品绝对算得上开山立派的经典,可惜自从《长江七号》起就一路下坡,很难重现当年风采;冯小刚的北京串子式幽默,一旦脱离老北京胡同的背景设定,好像味儿就不对了,尤其当冯导步入中年之后,总有点江郎才尽的感觉;宁浩是后起之秀,黑色喜剧做得让人眼前一亮,不过最近两部作品《黄金大劫案》(此片拍摄于《无人区》之后)《心花路放》却让人觉得趋于平庸。
那么中国喜剧还有谁?
赵家班?
郭德纲?
小品相声演得不错,但是他们二位的电影……洗洗睡吧。
前段时间碰巧看了开心麻花的这部片子,虽然是没有最终调色的版本,连特效都还没做,但还是让我看到了些不一样的东西。
当时就特别有感触,今天正好看到他们在上海电影节的宣传,就来补一些当时的感受。
我一直是开心麻花的粉丝,近几年在北京演的戏我都看了,也花了不少钱(必须吐槽一下麻花的票价真心高,而且我看上座率还不低,帝都有钱有闲的人真多)。
喜欢开心麻花的戏的原因很简单,笑点来得多,给得直,又怪又爆,就算买票的时候有点心疼钱等到看完也就不心疼了——只看过开心麻花春晚小品的人在这一点上没有发言权,演出比春晚小品好看多了。
扯偏了,不然还以为是给人家打广告来了。
最开始听说这是个穿越回高中时代的青春偶像喜剧,我都想吐。
这两年不知道跟的是什么风,呼啦啦全是这个。
有可能是80后现在到了最苦逼的时候,结了婚的得还房贷,没结婚的又得还房贷又得找老婆,可是工资却低得看不到盼头,所以特别想逃避现实:想象一下未来走上人生巅峰吧,自己都觉得不切实际反而徒增悲伤,那干脆就感怀一下过去,至少那时候除了考试没有什么负担和压力。
可是之前那些青春片都是什么玩意儿,日韩范儿的校服,上课像放羊,男生发型酷炫女生披肩长发,我觉得90年代的中国中学,能是这个场景的恐怕两只手就数清楚了吧?
丝毫没有共鸣,真不知道怀念的是谁的青春。
所以,这部片子,在还原真实这一点上做得就很好。
木头课桌,墙上的标语,麻袋校服,还有一堆一堆的参考书,这才是我们的真正经历过的十八岁!
虽然说真实的还原过去,在美感上确实差点,可是要说怀旧,这个片子是真的可以唤起一些回忆的。
笑点挺爆,和之前看的开心麻花演出的好玩水平基本相当,还加了不少新料,感觉还是费了些心思在做的。
王老师的形象听说保留下来了,我很意外,本来以为是不能通过的,印象中这算是中国电影中最真实最有血有肉的老师了;校长和夏洛妈妈在办公室撕扯的戏太太太棒,老戏骨的实力不是盖的;麻花的演员表现也挺好,一般来说有舞台剧演出经验的演员都是会演戏的。
基本上看的时候笑不断,小细节的小包袱也挺多,有的不仔细看可能get不到。
另外,隐藏在这里面的感情线,我觉得很有启发,而且是现在中国电影比较少关注的,那就是你曾经没追到的女神,和一直陪着你的糟糠之妻,你究竟要哪个?
你要不要心里一直揣着女神?
80后人群里,最小的也都26岁,许多人都已经走进婚姻,也许有的已经提前遭遇到了七年之痒,这一群人看了这部片子,也会想到和我一样的问题吧。
我想,这部片子可能会让没有进入婚姻生活的人哈哈大笑,让有了婚姻经验对“爱人”和“伴侣”这个词有了切身体会的人又哭又笑。
我觉得喜剧和幽默这种东西,必须要深深扎根于文化,尤其是语言幽默,更是如此。
美国人喜欢到不行的脱口秀主持人,他说的段子可能有30%你都不知道啥意思,因为你不懂背后的文化背景。
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哈哈大笑的肯定就是大师级了。
麻花这部电影,我不确定老外能不能看得懂,因为有不少笑点都是语言包袱,对我们这个文化环境有了解的人才能反应出来的。
这部电影我觉得离大师级还有一定距离,但是的确是目前我看到的最好的国产喜剧,有笑、有泪、有爱、有思考。
我也说不出它的好笑是什么风格,不好归类,可能这就是麻花的风格。
能有自己的风格,对于一群年轻人的处女作来说,就已经是莫大的成功了。
见到有评论说“你不能因为自己没有爱情,就断言爱情尽是虚妄;因为自己一无所成,就认定理想不必追寻;因为自己追不到女神,就臆想漂亮姑娘都是婊子;因为自己是一介卢瑟,就奉劝所有的屌丝都自足地过完此生。
”说得对,但是骂错对象。
要骂的是看完电影产生上述想法,跑偏了的观众。
我觉得电影想表达的恰恰相反。
夏洛名利双收之后不幸福,并不是名利的错。
电影没有批判名利。
夏洛出名靠的不是自己真正的才华,也就没有真正的成就感。
他自己也知道那是一种对世人的欺骗,所以他的成功伴随着无法忽视的空虚感。
夏洛和秋雅在一起不幸福,并不是因为电影想说美女就肤浅只爱他的钱和才华。
是因为过去秋雅本来就没看上他,他本来就不是秋雅的菜,后来秋雅误以为他有才华而接受他,可夏洛自己却知道自己并没有才华,自己心里没底,于是觉得秋雅爱的不是真正的自己,认为一切都是虚空的。
他欺瞒在先,于是觉得得到的爱也是虚无的。
他不幸福的根源是,他自我包装,带着虚假在做人。
简单来说,夏洛就是个渣。
同样,看完夏洛特烦恼觉得还是平平凡凡过一生比较幸福的,是loser逻辑。
名利是个好东西,内外兼修的美女也大有人在,这些事情原本就是能者居之,带着酸葡萄心理的loser却无法体会。
物质和爱情不是一道a或b的选择题,他们并不相克。
幸福是一碗茴香打卤面,一辈子只能选择茴香打卤面却是可悲的。
当我们在有能力选择山珍海味的情况下,仍想要一碗茴香打卤面,幸福的意味才真实恳切。
很无厘头的一部电影,莫名奇妙的穿越,用着各种之前流行的或者现在正在流行的段子,组成的一部电影,却也能让人捧腹大笑片头刚开始的生活,或许是现在或者那个时代很多的家庭,男人不务正业,女生却兢兢业业,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生物,男人可以靠着梦,靠着理想过生活,而女人却要实际的想着现在,抠每一分钱,照顾好自己的家庭,对于家庭有天生的责任感。
一次学生时代的暗恋,或者说是明恋 女友的结婚,让夏洛进入一个梦开始这段不寻常之旅,让他真正体会到珍惜当下。
男人这个生物呢,就是会有点犯贱。
什么东西不结结实实的撞一次,永远不懂得回头。
如果没有这个梦,夏洛以后对马冬梅又会怎样?
朦胧不自知的青少年时期,以为一点点的好感就是爱情,以为追求到自己想要的爱情才是美好,却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当再次带着遗憾和梦想,重新返程再走一次,这次绝对不留遗憾,向着自己的追求,用着未来的知识走下去。。。
兜兜转转,一切却不如平凡来的自然,想要的都得到了,却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夏洛很幸运,只是用梦把人生在走一回。
人至死方知孰是真心,谁是为钱,为名,为了地位。
话说结局的时候夏洛真的把我恶心到了,懂得珍惜就好,用得着贴那么紧吗!!!
看预告片的时候看着一张张老脸各种生理不适感随之而来预告片本来就很烂但因为有的人说脸老是因为中年危机制作有良心好吧结果我今天一打开豆瓣8.5分嗯好惊讶全五星的短评超级多笑中带泪各种断句明白自己之前有多愚蠢各种好评再去看影评也是各种豪华夸赞不好意思我之前被某宝给骗惨了同样的逻辑被高分刷的去了影院结果中途退场看个电影都他妈被运作你们真是够了竟然这部还来短评里各种给五星的可是你去点开他们的豆瓣观影一大部分只看过一部电影你懂的写影评被点赞出现在前列的你去看他竟然毫无违和感的出现了栀子花开小时代全五星的场面哇好感动刷你妈B刷被猪油蒙住了初心吧。
笑点设计,表演,设定都没问题。成功者都充满道德焦虑,且下场惨不忍睹,最终得出安慰自己的结论。更何况沈腾回归的还不是普通生活,其实是不劳而获的伪成年人状态。
男主自始自终形象都没立起来,从渣男再到渣男最后变巨婴,所以让整个感情戏特别没说服力,女主脱离不了男性审美的刻板印象,要么圣母要么婊。时隔两年,终于明白了,是男宝巨婴才会觉得这片子好看啊,他们都觉得老婆就该像妈对吧?
很搞笑,真心好
笑点看似密集,实则全是靠段子和演员表演拼凑起来,一点都不高级。而且价值观跟对女性描写令人极其不适。
完全get不到
黄粱一梦的YY,《居家男人》的喜剧版。 由平凡(结发妻)还是成功(女神)的选择题,引申出中年男人(loser)的内心拷问。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各有各的好,选择造就了现在的自己。套路老套,节奏也有问题,但它的笑料自然纯粹,包袱会埋也会抖。虽是超现实喜剧,但扎根于现实,这是过人之处。
最近看到用一堆歌曲来致青春的电影就头皮发麻
以为是夏洛特,结果是夏洛,故意搞笑并不好笑。
完全不懂这个剧有啥好的,一个屌丝的直男春梦。。
作为一个女性看了这部电影非常不舒服,并不觉得搞笑……
怎么说呢,夏洛这个人本质上就是个烂人罢了
出人意外,居然是好看的喜剧。朋友说看这个的时候觉得莫名,看来决定是对的。很多梗铺的不错
就是说不管日子过成什么样都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是吗
故事对于我来说还蛮新颖的,轻松搞笑,很适合放松心情,当然也有泪目的地方,马丽的饰演很有感染力,情绪到位,对这部电影也算印象深刻了,马冬梅那个梗😂😂😂搞笑的地方不会太尬,有一定的自然度,比今年的羞羞的铁拳好太多了
带给了我马冬梅和一剪梅这波不亏
这电影...三观很不正啊。为什么港囧,煎饼侠这些三观不正的片子都能大卖座呢?只能说明人民群众三观普遍不正啊。但是,正确的三观是由人民群众定义的,所以,结论与题设矛盾,题设不成立。由此推出,是本人三观不正。反证法证明完毕。
三星半。笑点足。人设上有点意见:可以把夏洛设定为一个薪水很低的小职员,为增强喜感也可以是护士、保姆等缺乏男性气质的职业,总之不要无业游民。这类靠老婆吃饭的角色容易招致反感,削弱观众对他的同情或认同,“悔悟”后毫无找工作奋斗的怂样也不禁让人怀疑是不是他拖累了马冬梅。
表层上基本没有大问题,有着不让人尴尬的笑点,自己也不在那上面耽误时间,在四分之三的篇幅里,甚至可以看到一些认真的东西,这些都比同档期的港囧好太多。不过在处理戏里面的女性这个问题上,同样很直男癌。
挺喜欢,可是人生好多时候没有如果,没有重来啊!想到这里还是忍不住心情低落,很喜欢看重生文,可是越看越更明确的知道真的没有重来,活在当下就好
看一堆歪瓜裂枣演高中生我想吐,真是应了“丑人作怪”那句话了。谁能告诉我笑点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