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最后快结束的前几分钟,这部电影在我心中还是五分满分的神作。
我想破头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最后罪大恶极的人甚至被原谅?
为什么那个精神极度扭曲的人,反而成了一种对于探索深渊精神的解读和旁白?
为什么普鲁修卡,娜娜奇,还有小机器人,可以突然从普鲁修卡被做成弹匣,到看着满地的狼藉,以及没有被彻底杀死的神经病,继续满心欢喜的开始他们的大冒险。
我不明白作者设计这个结局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我只是想抒发我的第一感受——恶心,极度的恶心。
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罪大恶极,甚至可以说是变态扭曲到超越任何东西的东西,最后还可以放任他继续活下去。
你如果说他是为了后面的剧情做铺垫,我可以理解,那么请你做的有逻辑一点,让人能接受一点——可是你却说只是主角团把他放过了。
我真的无法理解,我无法与之共情,我无法理解作者的想法。
我只感到了满满的恶意,我感觉到自己被狠狠地喂了一坨恶心的大屎。
本来快意恩仇的想,这个傻逼终于被一炮轰死了,主角团怎么说心里也被画上了一道沉重的伤疤。
我是万万没想到呀,万万没想到,他妈的,主角刚刚还哭的撕心裂肺,下一秒就被普鲁修斯变成了白笛他妈感动,甚至还妈吹了一下。
然后就是娜娜奇对他莫名其妙的心里疏导,导致她居然就接受了普鲁修斯变成了白笛,她就还竟然就这么理所应当地佩戴上了。
强行为了煽情而煽情,那么你也可以让普鲁修斯这份死的有价值一点。
而不是看到女主角,前一秒在飙泪,后一秒扑到娜娜奇的身上喊娜娜奇。
怎么?
普鲁修斯的死就让你们这么充满信心,充满勇气的去挑战下一层吗?
他的死就这么微不足道吗?
那个傻逼神经病做的事也就那么微不足道吗?
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了你们继续打着爱呀,冒险呀的精神去探险吗?
真的,这个结局我只是感觉被作者喂了一坨充满了深深的恶意,让人感到作呕的屎。
我真的没想到。
本来让我感动到落泪的电影,在最后的几分钟,让我感觉到如此的难以理喻。
对这种架空式的奇幻冒险真的没有一点抵抗力,来自深渊这部作品里有许多概念化的意像和有趣的设定。
例如阿比斯深渊本身,仔细看阿比斯的地图,类似于女性的子宫,亡骸之海是羊水,有去无回之都便是子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象征着大地母亲的概念。
而莉可前往深渊寻母,母亲生下子女,孕育出生命。
这就暗示着莉可的行为包括整个深渊的探索行为都一场人类追根溯源的行为,而追求本源本就不是一件平平顺顺的事情,可以参考《异形前传普罗米修斯》。
另外奈落=母亲,但母亲不代表“慈爱”,母亲既然代表着“创造生命”,那么也代表着“毁灭生命”,可以参考在许多文明神话传说中对于女性造物主的描述。
例如希腊神话中的盖娅,起源于混沌与无序,不仅仅创造众神与人类,同时也是许多恶魔与邪神的先祖。
具体可参照:b站up主视频在第一季里莉可表现出了对深渊极强的探索欲。
这不仅仅是寻母心切,也不仅仅是自身的愿望,也有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这也是我觉得深渊最有魅力的一点。
故事里整个世界都陷入到对奈落的追逐中,从普通平民小白到诸位白笛大神,乃至世界各国。
作者描绘出了一个有关探索的舞台,每一个对深渊都有着发疯般的狂热,奈落之底有什么秘密?
又有哪些奇迹般的遗物?
一切越是未知,对人类那颗好奇心的诱惑就越是强烈,所以两千年以来,无数的探索家以及冒险者只身前往这无底的黑洞,进行有去无回的旅行。
试想着我们的先祖,亿万年前走出山谷的类人猿们,在璀璨的星空下,前往未知的黑暗时,也是怀着这种热切的心情前进。
这种不顾一切探索根源的好奇与冲动,从古到今,本就属于人类的本能,本就极具浪漫。
作者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份冲动,贯穿了整个故事的前尾。
可是偏偏探索未知的代价,永远不可能很轻松很容易。
只有熬过深魂的黑暗,才能看到黎明的曙光。
本剧中最具人格魅力且最具批判性的反派角色——黎明卿,便是如此。
黎明卿几乎是纯恶的代名词,现实维度中他所有的极恶他都犯过,人体实验,虐杀,饲养儿童等等,这样一个人物是应该下地狱的,但有争议的是他所做却给大部分人类带来了益处——探索了深渊深处的究竟,满足了人类总体一定程度上的求知欲。
这样一个牺牲小部分让大部分人获利的电车难题出现在黎明卿身上。
但黎明卿做这些事情可不是为了大部分的利益,而是他那变态般的精神信仰——对深渊探索的着迷。
为了探索奈落之地他可以不顾一切,他虽然爱着他的孩子们,虽然也清楚地每个孩子的名字,但是深渊对他的诱惑显然超越了一切,他不惜把自己做成笛子,这点也是他从科学家突破到疯狂的科学家的界限。
他泯灭了人性,把“爱”作为“工具”把孩子作为“弹药包”,以至于专业获得了“深渊的祝福”。
他甚至在“死”之前,他那颗探索之心都在和莉可共鸣——“你用了所有的力量,所有的知识,才让这场演出是如此精彩,我真是难掩感动。
你们的祈祷,迫切希望前进的勇气,都胜过我的所有。
虽然很可惜,身体被你们杀死了,但和你们相遇,是无可替代的喜悦,你们继续前进,才是我所有的愿望。
对于黎明卿这样的人不需要用单一的评价标准去决定,他说白了就是个疯狂的科学家,在他身上你可以看到最纯粹的探索欲望的呈现。
相信在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探索冒险都是如此,都无可避免地要丢弃人性,而知道这一切都是必须经历的,却选择主动踏入那里变成恶魔的黎明卿,这个塑造实是太有魅力。
弗洛伊德说“人的意识就像是漂浮在水上的冰山,能让人看到的也只有露出水面的那一个小角落,更大的部分是隐藏在轻易看不见的水底下。
”用这段来概括这部动画片的内容,我觉得非常合适。
这部动画不太适合喜欢温馨治愈或者想放松娱乐的人观看,虽然主角的画风都特别可爱漂亮,但它的剧情太阴暗晦涩,有人评论这部动画是猎奇,也许它隐晦的表达了虐童、性侵和恋童癖,但这种想法就比较局限于主角们的外形条件,这个故事里的世界本就是虚拟的,儿童和成人的区别有可能是欲望的深度而不仅仅是自然人理解的年纪,如果感到是猎奇而已,我觉得有些小看人性的复杂性。
这部剧好看的点在,深渊是欲望的象征,深渊又黑暗又美丽,下去挖遗物的人又快乐又痛苦,一直在隐喻凡事的两面性都是捆绑给与的,所有的选择也都是自愿的,从深渊来的就要回到深渊。
这部番外的主角(我觉得这部剧不存在反派)黎明,认为他疯狂也好,禽兽也好,罪恶滔天也可,一般的作品可能会批判他,如果世界观更邪恶的也可能会暗搓搓的认同他的献祭精神,主创没有表达他的立场,用冷静旁观者的视角在描述发生的事,如果联想人类历史,人类自出现以来疯狂罪恶的事没少干,踏着人类的尸体和鲜血走到今天,只是中国文化喜欢表达美好和正面,但黑暗从来就没有消失过,能看到的只是露出水面的一部分吧。
这部动画让人期待再往下走,人性会扭曲到什么地步,也幸好它只是一部动画,我们能用想象的世界去理解人性本善也本恶。
米蒂太善良太有爱,希望她和娜娜奇能再相遇。
我第一次找到和我的其中一个深刻人格如此接近的角色。。。
在看到她第一次被ボンドルド的手下发现躺在手术台上到处流血 整个头骨都充满各种凹陷 血管都能清晰出现双目突出 发出来自深渊无明的尖利哭叫时 我便认出了自己。。。。
第二个想说的是这部动画的性暗示 柔软与沉甸 色情得天真 小孩的天真无预警的与整个世界观形成超乎想象的反差 一直会处在一种强制性的不愿接受的氛围里 这种反差就导致幼童的显性 所以片的气氛是非常奇妙的 尽管难以入戏 还是顾不暇接地成功跌进一个个深渊 (尽管每一个都是陷阱
这个五星的评价是基于将TV动画第一部与剧场版视为一个整体来评价的,与我而言,无论是TV剧场版第一部还是剧场版,单独来说,距离“满分”都还差了一点点,但若将两部分故事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那么无论是从故事内核还是故事整体节奏观感上都无疑补上了那最后的“一点点”。
从日常生活的城镇到“不动卿”,再到“黎明卿”,最终踏上“Last Dive”绝界行之路,我们不断地下潜,不断地远离明媚的日常,不断地偏离熟悉的常识,不论是周遭的景色,还是生命的规则,亦或是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我们的道德伦理,这一切都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扭曲,越发雄奇瑰丽的世界之下,人心的诡谲更加波澜壮阔。
TV动画中,莉可面对啃食过人肉的泣尸鸟,并没有觉得恶心,这也是雷古,是我们再次正视深渊的规则——就如《黄金神威》中阿希莉帕说的,阿伊努人会感激地收下猎物的血肉,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人们尊重生命的方法就是将猎物吃得干干净净,深渊的规则或许也是相似的,死亡亦是生命的循环,请将生命的逝去化为后来者的食粮吧。
黎明卿——残酷的理智,求知欲的集合,崩坏的伦理道德,扭曲孩子意志的父亲,背靠深渊憧憬黎明祭祀——娜娜奇在接近“基地”时曾说,真的会有人在被祭祀时还心甘情愿吗?
这个问题,在最后普鲁修卡所化的白笛面前,已然得到了回应。
正如娜娜奇所知道的,她曾经最好的朋友米蒂,在面对着化为非人怪物命运的绝望中仍然选择了给予娜娜奇祝福,也因此娜娜奇能成为“奇迹”,而普鲁修卡被制成“炸药包”时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那些在遥远的过去被当做祭品,用以打开深渊之路的人们,他们又怀着怎样的心情呢?
最强烈的诅咒中孕育着祝福,深渊既剥夺,又赐予,
虽然三人组的战术部署屡屡让人惊叹,但并没有超越前作的性格展现。
毫无疑问,本片的核心角色是黎明黎明称得上是研究深渊的科学家,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失去伦理约束后,科学的结局。
纯粹,理性,疯狂,恐怖。
黎明是极度真诚的人,无论是对娜娜奇的欣慰、对孩子们的关切、对普鲁修卡的爱、对主角团的赞赏,都发自内心。
但最重要的,是对科学的信仰。
为了这个信仰,他可以对自己做任何残忍的实验,也可以剥夺他人的一切你不能说他虚伪或分裂,他言行如一宛若圣人。
不能说他阴狠,他热忱赤诚宛若孩童。
我毫不怀疑在我们的世界,科学伦理的约束下他会是第一流的科学家。
但在深渊中,黎明是挥舞屠刀的恶魔,是731,是纳粹也许科学伦理让科学家不能做很多事,但考虑到践踏伦理的可怖后果,我觉得伦理某种程度上保护了科学家——告诉他们能做什么事
剧场版优秀得委实超乎想象。
漫改动画的通病都是难以还原漫画的质感,难以比拟原作者以其特有笔触所勾勒的画风和留白。
但是此剧场版确确实实在叙事节奏同氛围塑造上更胜原作一筹,普鲁修卡与复活黎明的那一幕,原本仅是一个单纯的承接留白,没想到竟能引导情感爆发到这种地步。
说回剧情,原作的剧情爆发点在动画第一季内容之后的“黎明篇”和“黄金乡篇”,私以为其中对应的37话以及51话既为这部作品的巅峰,尤其是后者,如今我看此话的时候仍旧会狂笑边流泪。
这是原作漫画无可比拟的剧情张力,将各种思绪感情揉捏期间,然后再通过一话长且精密编排的叙事,违背常理的剧情,得天独厚留白手法,直接形成一股洪流将读者裹挟其间,不明就里地就被冲垮,情绪崩溃以至流泪。
剧场版完美还原,甚至略微超过的“黎明篇”也是同理。
为什么皆是事件与事件的集合,行为与行为的拼接,此番剧情为什么就会惹得人情绪失控不可?
这是因为作者从头到尾一味在强调的一个核心。
阿比斯深渊的庞大背景,世界上最后一个秘密的。
所有的情景都在这个设定之下发生,读者亦或是观众可能略微麻木了某件事以二千余年的时间,一代又一代人,舍弃了所有,践踏了能践踏的一切甚至是不能践踏的东西,向着某样东西前赴后继地冲锋,这本就是浪漫或是摄人心魄到了极点的事情。
而动画背景音乐中不断的吟唱,便是对这种氛围的最好呼应,这既是浪漫,也是悲壮。
而土笔创造出这个“巨穴”的目的也在此处,他捏造出了一个仍旧充满未知,还未曾有人探明过的深渊,尔后这个舞台中的角色自然而然会下潜,会探查,有甚者会逾越伦常,毫不犹豫的践踏所谓道德,戳破人的底线。
而作者的工作,仅是复述其他们为了实现“憧憬”的所作所为,并且一味地强调这份“憧憬”。
换言之,他创造了一个能理所当然地挑战作为人的底线的舞台,并且将其间黑得透彻的剧情描绘出来放到你的眼前。
而正是这份理所当然,这份近乎病态的憧憬,才让这部作品的剧情近乎要命地动人。
如51话中瓦兹强,或是作者借其口所言:“无论如何寻求也无法得到的东西 已经不存于任何地方的东西 望乡 便是对那些东西脆弱又强烈的憧憬 我想大穴一定会继续呼唤 从今往后 万世之后 仍会呼唤着挑战憧憬的人们 这并非预言 是希望”这作品并非是三观不正,这玩意本就为时代,社会所限定。
作者的意图本就是直接剥离出一个设定,以此为背景同你讨论在这种情景之下人物到底会做何行为。
你可以骂角色混账,这是作者对角色塑造的成功,你也可以骂剧情黑得让人作呕,这也是其功力深厚。
但你不能直接将三观不正盖在作者头上,这是你自身不清不楚的愚蠢。
首先谴责一下b站的删减版,害我第一遍看虽然大受震撼但却懵懵懂懂。
这里不多讲这方面的问题,总之大家不要看正版就好了(正版受害者泪目)。
下面进入正题。
黎明卿这个角色真的是太纯粹了。
上一个让我有类似观感的还是《守望者》里面的法老王。
不知道作者是受了什么刺激才能想出这样纯粹的角色。
看剧的全程发现弹幕和评论都在吵架,关于到底如何评价对待这个角色,究竟是该崇敬还是死刑。
首先,黎明卿这个角色设计的既复杂又简单。
简单是因为他的行动逻辑非常纯粹,只是探索深渊,为此将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代价。
甚至制作出“炸药包”这种丧尽天良,灭绝人伦的产品。
而他的复杂性正是由这种极致的纯粹带来的,因为在此过程中必然会造成的很多行为使得他的评价不可能如此简单定义为好与坏。
我的看法是,黎明卿这个角色已经完全脱离了反派正派这种概念。
他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压根不能用善恶来衡量,因为像道德伦理之类的价值观念在他们身上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当然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当一个人抛弃了道德和伦理,那么他就已经迈向了罪恶,或者说黑暗,并不能再称之为“人”了。
黎明卿之后活着(或许可以换个词,存在?
)只是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不断探索光明前最黑暗的黎明。
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战斗失败身体毁灭而感觉失望,相反,他怀着满心的诚挚祝福主角一行继续前行,向更深处的深渊探索,发起挑战。
我相信他说的那番话是情真意切的,很多人说作者强行洗白,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这个角色没有任何情感,也谈不上什么好与坏,黑与白。
他已经失去了全部的身体与人性,唯一剩下的只有不断探索的欲望与渴求的精神。
所以他才会如此关心娜娜奇,因为娜娜奇于他而言是独一无二,最为珍贵的实验品。
“探索深渊”就是黎明卿这个角色全部的行为动机,也是他存在的全部意义——不断探索深渊,直至失去一切。
所以,黎明卿是一个绝对理性的,非情感的,非人的存在,试图对这个角色抱有任何情感的举动都是徒劳的。
一方面,作为人类,出于人性我们不能仰慕这种行为,因为这样将使人类不复存在。
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如果我们皆赞同这样的实验方式,那么科学进步之类词汇将没有任何意义,人类社会也会随之土崩瓦解。
说到这里感觉有点像电车困境,也即是否牺牲少数人而拯救大多数人的行为是正当的?
其实桑德尔也举过这个例子,如果你认为把轨道推向一个人拯救五个人是可以的,那么你是否赞成摘取一个人的器官拯救五个人呢?
到这里已经变成一个典型的伦理学问题了。
另一方面,探索深渊的渴望又迫使人们切实受益于黎明卿的发明创造(包括探窟者食用的压缩饼干,甚至通过对第六层的非人探索发现的宝贵情报)。
其实许多现代社会科技便捷的产物都源自战争或者更残酷的事件。
包括航天计划也是源自美苏冷战,在技术尚不成熟的时候将人类送往毫无生存可能的外太空,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残酷的体现呢。
某种程度上说,黎明卿这个角色所代表的也即是人性或科技进步的双面性。
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却也禁锢束缚了我们。
信息时代大数据对人们的窥探使得推送更加精准符合兴趣,也使得我们更加丧失隐私、困入茧房,逐渐失去自我。
黎明卿这个角色或许也是一个警醒: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头顶。
最后,再次回到这部动漫。
因为漫画还没有结局。
而且作者更新的无比缓慢,下一季可能又要三五年后了。
我也不知道作者想探讨深渊的真正意义究竟是什么,但在黎明卿身上或许隐约可以看到答案:深渊代表的正是人类的两面性,黎明即是深渊,最光明也最黑暗。
深渊既代表最深沉的渴望与期盼,又意味着最黑暗的残忍与沦丧。
对于反派,就一条,黎明在做弹药包和实验的时候,不对当事人进行预先人性化筛选和告知清楚他们以后要面临到的具体痛苦,就是对生命极度的的不尊重。
不要说什么他的思想里面没有什么生命概念的鬼话。
他自己本身也还是“生命”的形式,对待别的生命还口上彬彬有礼但是实际上任意当物件摆弄,就是自私自我到极端的体现。
反而更凸显了表里不一的状态:这就是欺骗,没得洗。
把他的自私自我和其他人的自私自我划等号也是不科学的。
因为他对生命造成的伤害和他的贡献本就无法进行对比。
所以单就说他对孩子们造成的折磨量来说,不论是否理性还是感性,他就是一块思想的毒瘤,意识的垃圾。
总结起来就是:跳出人类的意识认知之外去判断世界,是压根没有任何意义的垃圾视角。
人类就是人类,自认为高于人类去看的视野,都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私欲的意淫而不自知。
这是集中于第五层,面对黎明卿的一个总集,明显能够看出动作场面有所加强,利用CG动画的优势,充分展现了快、猛、狠的打斗场面,不过对于这个垂直型公路冒险动画番来说,打斗并不是主要的,观众期待的是更加猎奇的经历以及悬疑的逐步解开不得不承认,反派黎明卿的塑造非常成功,那种接近于零度理性的变态深入骨髓,令人头皮发麻,弹药包、实验、生骸、意识移植……这些设定都极大地冲击了我们的常识认知,他就像人们面对科学的突飞猛进时对未知恐惧的投射,从古至今,那些科研人员其实也是一步步依靠实验才有了今天的科学成果,在极致追求和愿景之下,对于这些科学狂人而言,已经没有正邪是非观念了。
不过,今天在享用着过去的科研成果的我们,是否能多少心怀一点负罪感呢?
网络上可以看到很多关于《来自深渊》是否正当的争辩,其实在我看来,黎明卿的恶,就如同深渊阿比斯黑色的大嘴一样,是明显摆在那里的,你可以把它视为反派,也可以把它视为诱惑,总之,人性之所以光辉,正是在于逆境情况下,一次次克服困难、打败敌人、突破障碍、追求善良和正义,在这过程中如果表现出视觉及精神上不可承受的反人性,往往是为了凸显过程的不易及冒险的艰难,每一个观众的承受能力的确不一样,一旦接受不了这种设定,最好还是选择其他适合自己的作品观看。
冒险还在继续,越接近底层就越接近哲学末端的极致试问,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或许是原作者和观众们都在不断尝试的科研追求吧。
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哪一部作品会把绝世的大爱和绝世的罪恶放到同一个角色身上,黎明卿这样一个角色已经无法用一个词语甚至一句话来概括了。我们恨了他两集剧场版,是那种深恶痛绝的恨,但最终居然因为他真心的爱和祈祷又感动了,这种对角色的复杂情感从未体验过。《来自深渊》绝对是一部神作
我有在电影院挑烂片的天赋
快点粗第二季 续集!
作者是个变态
应该被批判的当然不是伦理问题,是小丑一样的创作态度…
斯巴拉西
小男孩放过了黎明狗比,所以是在等胖子吗
虽然看过漫画,但是看动画还是感觉好变态(。)
我觉得娜娜奇喧闹,整个team就她有点脑子推进剧情。我觉得黎明卿机械,他的言行已经不是在人的道德框架下去讨论的了,他就是个程序。我觉得整个作品都在做做作的卖弄,用着极度的纯真可爱纯粹对抗极度的残酷暴力扭曲,核心为“诅咒和祝福”的命题一直从内容延伸至形式,让我有些冷感。看下来,我觉得在看porn。
剧情一如既往的残忍 对于单纯善良的灵魂摧残和毁灭哭晕了
一般吧,没有任何波澜与触动,无论是感情还是行为叙事感觉都是情理之中,什么什么伟光正主角和变态科研爱的战士boss的矛盾也看起来不那么矛盾,就看人类命运最终的追求是什么吧
咋说呢,就是这么可爱的画风最后这么瘆人
喜歡這種兒童色情的要不就是戀童癖,要不就是沒看過什麼好作品。
只看到了危险,丝毫不觉得迷人。
以为是探索名为深渊的洞窟,结果探索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深渊,作者真的是个非常狡猾的死变态。N18,少儿不宜。
有点变态了,居然跟我女儿一起看的,看完她指着结尾的字幕说:你看看这是给15岁以上的人看的! 然后就跑妈妈那告状去了....
心脏形骨笛
只给制作加星。这个剧场版制作真的很精良,这么扭曲的东西都能刻画地这么好。剧情就不知道在干嘛,战力忽高忽低,金手指时开时不开,反派不知道要做啥,就一个劲打打打,虐虐虐。我反复想起黄金罗盘,一样的没道理般的残忍。小孩子就应该多感受自己被切碎的痛是吧,死成这样还说有痛觉,还爱,这故事里只有冲向深渊的欲望,和喜欢的人在一起的欲望,没有了。
作者有什么心理疾病
人物逻辑动机很成问题,作者眼界太窄了,像个中学狗,拉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