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毕业

졸업,Graduation,The Midnight Romance in Hagwon

主演:郑丽媛,魏嘏隽,苏珠妍,申柱协,吴万锡,李圭成,徐正妍,张素妍,尹福仁

类型:电视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4

《毕业》剧照

毕业 剧照 NO.1毕业 剧照 NO.2毕业 剧照 NO.3毕业 剧照 NO.4毕业 剧照 NO.5毕业 剧照 NO.6毕业 剧照 NO.13毕业 剧照 NO.14毕业 剧照 NO.15毕业 剧照 NO.16毕业 剧照 NO.17毕业 剧照 NO.18毕业 剧照 NO.19毕业 剧照 NO.20

《毕业》长篇影评

 1 ) 毕业

韩剧《毕业》看到第6集。

男主设定:帅气、聪明、有钱(家住江南)、毕业了在大公司上班、男主的父亲甚至愿意出钱再送对大公司职场厌倦的男主出国留学。

男主故事的走向:男主高中在某教培补课成功从垫底的八等级学到一等级然后考到SKY 读大学毕业大公司入职、辞职、想挣钱、笔试面试、加入补课机构。

女主设定:女主家贫貌美能挣钱,大三就在校外补课兼职努力活着,工作以后每天工作超过15小时,被同事嫉妒、被老板提防。

女主的故事走向:女主非常努力工作成为了机构的顶梁柱,可以登在机构投放在大街小巷的广告上。

日复一日培养学生,送入他们理想的大学,为了学生和公立学校老师据理力甚至差点儿挨揍。

男女主故事的走向:男主一入职就和女主一起登上广告、和女主合作开班。

开班前女主男主一起开免费试听课(女主毫无开免费课招生的必要,为了男主和老板的利益被迫牺牲,女主虽然说是有利益获得,但相比较来说获得很少),只有一个人来听课。

机构老板认为这是严重的工作失误(决策开女主男主试听课扩大招生市场的人包括老板、男主、女主)。

承受这个工作失误的人是女主且只有女主。

女主的高二班级被分给男主、和男主同时入职的女配。

试听课程的学生是全校第一,在学生中很有影响力,因为女主专业有趣的讲课决定换到男女主所在补习班且同时能带来很多同学。

在发生这一戏剧转变后,老板感动到拥抱男主、对男主极尽溢美之词。

与之对比的女主勤勤恳恳工作许多年才得到老板一句骗她的:徐老师比几个学生珍贵。

老板在认识到女主不可替代以及价值后回过头找女主半威胁半施恩求报地、虚伪地道歉,惹毛了女主。

老板喝醉酒深夜打电话喊女主去找她且道德绑架女主续签合同。

男主跟在旁边,帮女主送走老板。

男主趁机给女主表白,说女主是他的初恋然后强吻了女主。

——一方面,很佩服韩国人,什么行业都可以拍(比如《检察官内传》还不错),这个剧在咱们这儿肯定拍不了; 什么都可以强行爱情 ; 另一方面,韩女6b4t 不是没有理由的…… 电视剧反映地韩女生存现状可能还不足现实的百分之一。

但凡编剧正经打工几天,就会明白打工的人恨不得杀了全世界,绝对不可能和同事谈恋爱。

但凡编剧知道师德,也不会编写已毕业的学生和曾经的老师谈恋爱。

但凡编剧有认真观察生活,就会明白职场上不劳而获、霸占他人劳动成果、挤压同事升职空间的人多遭人嫉恨(和男主同时入职的女配也和男主的设定对比鲜明)。

以前更小的时候看韩剧真的看得是男帅女美甜甜的恋爱,现在发现,不论什么剧都经不起细看。

还是长大比较好,有分辨的智慧。

 2 ) 徐惠珍的10年

徐惠珍对着挂满墙上的考上SKY的学生名誉榜说:“我不留恋了”。

10年间,从大三挣钱的补习社兼职老师,成为王牌名师,满墙的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从李俊浩开始,代表实力和名誉的真实成就;10年间,从需要帮家里赚一大笔医药费的穷学生,支持弟弟考公务员,从老板提前给的车子,到自己挣的小房子,解决了很多压力;10年间,待在一个补习社,打拼过,信任过,感谢过,努力回报过;也知道那些竞争潜规则,职场利益江湖,家长学生的微妙利益心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步一步闯关到现在。

10年间,韩国的补习产业回报很高,体制筛选和排名体系;阶层现实和说法如同大山;更加成熟的商业运作,比如那面名誉墙;工资,名誉,广告,口碑,家长焦虑的询问背后的需求和渴望,和学生接受的家长期待、未来前途提示、自我在竞争中的安全感和意义感环环相扣。

10年间,从国文的底层能力培养,学生从兴趣到能力再到自己发挥潜能的教学过程;转到大班课上准确高效的答题方法、押题、帮助学生快速拿高分,这就是所谓成功的关键。

一个拷贝了徐惠珍教研资料的硬盘,转给别的老师,也可以威胁徐惠珍。

敢为了学生对试题答案的争议,去和公立学校出题老师做辩论,既是有实力,也是为了进一步有名声,肩膀被按肿了,自己贴个膏药。

敢拒绝对手补习社更资深的社长名师,为了新学生对自己教学的认可,既是有实力,也是为了自己真正认同的教学价值和意义。

敢帮助李俊浩提升自己,适应行业,敢承受恋情公开的结果,直到声誉和地位被冲击,既是有实力,觉得自己的能力比别人短期流言蜚语更重要,也是:暂停学业,在白天做清洁,晚上做补习的日子,看上去扛住了家里和自己学费的压力背后,自己也很想死,确实因为和李俊浩这个学生相处,可以开心一些。

10年后,才和闺蜜承认这一点。

这次流言案中的徐惠珍,确实被“抛弃”了。

窝里斗的副社长和对手搞事情。

家长带着学生转补习社。

年轻一点,又有实力潜力的老师也出现了。

要出钱帮公司度过难关的咨询室长,提出让新老师成为补习社力捧的名师,代替徐惠珍。

10年积累,到了这里,也会变成鸡肋:年龄,体力,关系,价值。

或者,认同。

或者徐惠珍也可以就此投靠对手补习社,按照“白发魔女”说的,在一片略带鄙视的氛围里,重新开始师徒授课第二期。

这个追求权威的前辈,才是能帮自己东山再起的大靠山。

这个转折点,徐惠珍选择了:认同自己。

认同自己的优势和能力积累。

激烈的行业竞争里,别的老师拿到自己的资料,意味着自己会被超越。

而这一次,徐惠珍认为,这十年的资料的拷贝,别的老师抄了,也不一定会让自己失败,失去学生。

认同自己对教育的反思和价值点。

阶层、父母期待、自我价值和未来安全感,韩国学生补习是为了名校、专业、地位和父母老师的认可。

这一次,徐惠珍认为,教会学生对国文学习的底层逻辑,能力,也给他们探索自己兴趣的空间,包括对学生个人的点拨,作为更广阔的人生连接。

额外告诉学生,她是能独立思考的人,以后可以自己做决定。

认同自己的价值观,即便是身边最近的人和自己手段不一样。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做这门生意就会涉及名利回报。

徐惠珍明白地和对手补习社长“白发魔女”说了,我和你不是一样的人。

权威感并不重要。

赚钱之外,想要更多的作为人本身联系的意义。

用评价污蔑打倒对手,用人内心的匮乏、压力、贪欲、虚荣心这些阴暗面来鼓动别人互相伤害,用偷窃、违反职业道德、操控他人的方式来达到竞争胜利的目的或结果,都不是她想要的。

就算身边有人这么做,有愤怒有伤害,她选择用自己的方式。

认同自己的情感和重要关系。

师生恋的传闻并不好,在别人的评价,外在的环境压力下,否认、放弃,会是更容易的处理方式。

徐惠珍没有回避,或者隐藏。

李俊浩早已不是青春期男孩,徐惠珍也不再年轻。

双向奔赴的两个人,知根知底,又经历了时间考验,个人自立成长后的探索,各自承担责任。

徐惠珍选择了面对,李俊浩选择了成长——自己和老前辈副社长对阵,和同事周旋,给徐惠珍支持和关心,共度难关。

认同自己缺乏了什么,这个没完成的需要仍然重要——她还没有毕业的大学学业。

或者说,从一开始对补习社老板想要分散自己学生的小算盘不满,对“白发魔女”的副社长待遇动心的时候,她就开始在认同自己的需要和价值。

比起过往的忠诚和人情恩惠,不再觉得内疚亏欠而限制自己,想要有自己的自由空间。

徐惠珍对李俊浩说:“你上大学那年,金贤卓院长给我买了一辆二手车。

”“我记得。

你都还没考到驾照。

就先有了车。

”“才这种程度就让我开始自豪。

我在朋友之中明明是最贫困的孩子。

突然感觉身份进阶了。

所以兴奋不已地工作。

后来连赚钱的理由都忘记了。

因为我的目的变成赚钱这件事。

原本是为了赚学费才开始这一行,却本末倒置荒废自己的学业,好不容易才勉强合格。

而在一下子,失去那么多学生之后,眼里才看得见其他事物。

想起了我赚钱的理由。

”离开,结束;来到,开始,都是经历了失控、失去、考验而留下来的认同。

徐惠珍对着挂满墙上的考上SKY的学生名誉榜说:“我不留恋了”。

不留恋过去这些外在标准如何驱动自己前进。

不留恋这种利益价值运作体系,带来的光环。

不留恋这10年的已经固定下来,无法改变的成本,成就。

徐惠珍的转变只是到了旧自我的脱离,新自我的建设,剧本没有完全写出来。

“但我无法保证结果,也不知道要花多久才能走到终点。

但是如果到时候我实现了什么目标,你就颁发一张耀眼的毕业证书给我吧。

”“可是不管结果如何,你要同时接受我的后援和照顾。

我会等你的回答。

”这句话不只是李俊浩说的。

重新上路的徐惠珍,也会对自己承诺做到。

徐惠珍会珍惜自己努力投入,产出的结果。

10年里的主动,勇气,付出,效能。

会珍惜经过起起伏伏,陪伴在自己身边的人。

会珍惜在难关里,没有落井下石,而是尊重他人努力,也尊重自己努力的同事。

她不再年轻,也不再匮乏,珍惜的是,自己和他人努力生活,善待他人,真实面对世界而行动的自由,韧性和对选择负起自己的责任的承诺。

过去过去都要过去。

过去对现在的影响,不是出身和阶层,而是当下资源分配的局面,正如徐惠珍完成的照顾家庭,积累自己的资源。

过去对现在的影响,不是社会标准,而是人的惯性选择,基于已经付出的成本,对得到过的收益的预期。

正如徐惠珍下班后一个人对着学生荣誉榜休息;“白发魔女”用一套权威教学法用了20年;李俊浩走出了SKY毕业后大公司职员的路线,知道延续惯性不能积累更多收入。

过去对现在的影响,不是宿命,不是命运,而是人没有处理完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流程,完成自己选择承担的任务目标,就会重现这个课题任务:你要补上的功课。

正如徐惠珍为了赚钱本末倒置的学业学习;正如徐惠珍到最后还是想要毕业。

徐惠珍对着那一面考上SKY的学生名誉榜说:“我不留恋了。

”会让她留恋的,不是过去的成绩,背后的惯性;而是,每一个过去里,体会到的共通人性:在具体困境里的人,复杂多面的情绪感受,对现实的反应和寻找行动,走出困境的过程,或早或晚,或失望或超预期的满足。

正如走过十年,依然双向奔赴的李俊浩。

正如在学业排名压力和期待里,选择转报辅导班的希元高中尖子生。

这是她在过去的需要,过去实现的价值,带来的对于现在的意义。

国文里,有成为“人”的部分。

不是一个人的天马行空,而是理解另一个处境里的人,有哪些反应,感受,行为。

丰富自己对他人表现的理解,也增长自己面对不同处境的处理经验,或模仿,或反思,或增加自己的特别方式。

这也是洞察力的核心。

徐惠珍并不是那个冷眼旁观别人在某些瞬间行为的人。

在白天做清洁,晚上做补习赚钱,很想死的日子里,在10年的补习社成为资深老师的投入里,感恩老板对自己的好就加倍努力工作报答的持续行动里,在顺应补习社生意竞争要求里,学生的互动里,她一直在深刻体验,而不是一种围观和猎奇。

自己深刻体会到的,连接的,付出的,和那些经典一样可贵:不是为了展示个人魅力用修辞、大词和结构来填充组装,而是用恳切的态度来观察,描述,理解,行动与可能性,呈现现实与人经历的复杂度和层次。

用围观的角度看,她是一个补习社老师的职场人故事;用猎奇的角度看,她是一个背负家庭责任的女性在付出中成功又失去的故事;从她自己的角度看,她的人生剧本到了修改阶段,她负责到底,经过时间和经历留下来的人们,陪她度过。

徐惠珍的第二季,感恩告别过去的资源和惯性带来的“被保护感”,从当下的需要和价值实现出发,还有经由过去但经过考验和自主选择的承诺的陪伴,重新开始。

 3 ) 她是他的初恋,他是她的初心

随着剧情的深入,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故事慢慢铺开,感情也一步步升华。

这爱情太不容易,我们千呼万唤始出来;这爱情还有些娇羞,惠珍犹抱琵琶半遮面。

从俊浩来的角度来看,他更加积极主动和“胆大妄为”,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耐心已经用完了”。

这是因为,在他“不学无术”又情窦初开的年纪,惠珍陪伴在他的身边,除了给他辅导功课,在知识上面浇灌他的土壤,这“平平无奇”的女大学生更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温柔坚韧的鼓励,在情感上滋润了他的心田。

对于俊浩来说,惠珍是老师,是恩人,是朋友,是姐姐,是女神,也是他的初恋。

惠珍改变了他的成绩,改变了他的性格,也改变了他的人生。

所以他为了她毅然放弃大公司的工作,来到她所在的补习班,以便每天可以看到她,崇拜她,照顾她,疼爱她。

而惠珍对俊浩的感情,除了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有男女之间的喜欢,但我看到的并且想强调的是她那份对教育的初心所产生的影响。

俊浩是她的第一个学生,这本身就意义非凡。

一个菜鸟老师可能经验欠缺,但对于第一届学生的那种投入感、那种责任感、那种亲近感,是她后面整个职业生涯都难以复制的,即使她日后成为名师。

而像俊浩这般优秀和争气,更是奠定了惠珍教育事业起步的基石,树立了她能做一个好老师的信心。

因此,她会看着学院俊浩的牌匾幸福地微笑,她会多年来把俊浩的手机号码备注为“我的骄傲”。

惠珍选择留下来,不是因为校长下跪,不是因为俊浩挽留,而是因为体验课唯一的学生时宇,那个为了她改换学校的时宇,那个想听她讲课的时宇。

惠珍仿佛看到了当年的俊浩,也想起了自己的初心,她干这一行是为了金钱、地位和名誉,可她爱的是讲台,爱的是学生。

她对俊浩的感情,很大程度上源于她对教育事业的初心。

 4 ) 你我皆凡人,活在人世间

道义放两旁 利字摆中间多少男子汉 一怒为红颜多少同林鸟 已成分飞燕 ......问你何时曾看见这世界为了人们改变有了梦寐以求的容颜--李宗盛《凡人歌》理性说着“ 利字摆中间 ”,却被真心支配着“ 一怒为红颜”,可真情也耐不住悠悠岁月,惨淡收尾“ 已成分飞燕 ”。

世界不会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我们又是否能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看完安导的第十集,就想到李宗盛的凡人歌,歌词下一句常和上一句矛盾,频频转折,说的也就是咱凡人的世俗现实,以为自己高尚,其实未必;以为自己卑劣,其实也未必。

本集点题句来自闺蜜在临近结尾时,和丈夫的对话中。

作为旁观者,她一语中的。

嗯,她就是导演找来的托,说的就是导演想说的:“你真的能正视自己吗?

这句话既是说剧中人惠珍和俊浩,何尝不是在点我们戏外看客人是一片森林,活久了,森林里的树会越来越多,有些地方太阳经常照耀,葱郁美好频频展现;还有些地方昏暗潮湿,我们羞于示人。

可生活在变化,一场火灾、一场地震就足以破坏森林规则,使得那些荒凉匮乏的地方被迫暴露在外界中。

整个第十集,许多人物都在经历着内心的地震,暴露出他们本不愿示人的某一面。

“多余人口”崔胜奎的真实心声,你get了吗?

先从男主的男闺蜜崔胜奎开始,白天里,他找俊浩要清美的电话,未果。

EP10 右边这位男同学说自己要退出历史学院,去考医学专业,胜奎夸赞说:“想得好”,并建议一起喝杯咖啡庆祝。

到了晚上,好不容易终于遇到女神,清美说她很擅长也很喜欢教古典诗歌。

胜奎对清美说出了久违的真心话从白天到黑夜, 胜奎总算找到了一个能让他说真话的人,他开心地讲出:他喜欢读书。

白天他对同学在说假话,或者说半真半假。

祝福同学过得好是真心,但对于考医学系的选择他是否真的抱持完全赞成的态度?

胜奎家境好,从男主和胜奎母亲金主任的聊天中可以知道,胜奎爸爸能出资让自己老婆当老板开补习室,因此胜奎和男主俊浩一样,被父母期待很高。

胜奎没有进入名牌大学,在研究生院,主修历史,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胜奎母亲金主任至今依然会比较他和俊浩,记得俊浩辞去体面工作来应聘补习老师时,她可是暗地开心,觉得自己儿子总算靠谱了一回,老老实实待在研究生院没出什么岔子。

胜奎警告他母亲不要想这些。

人的失败感,有时不来自于客观事实,而是亲近之人的看法。

胜奎是一个品质好的善良男人,但在家庭影响下,他自我认同感不高。

第九集他们初次见面,胜奎的表现就能看出他的自我诋毁。

EP09 胜奎认为文学、哲学、历史等人文类学科,补习班不需要深入教学,只需要填鸭式教学,应付考试学习技巧拿高分。

第九集胜奎和清美老师的争吵,极为精彩的一段,胜奎不建议他面前三位补习班老师,深入教孩子们学习和感受人文之美,他自嘲“混成现在这样子,是多余人口、社会负担”,由此被清美老师义正言辞教训了一把。

(此处清美还用了韩国2013高考中,阅读文来自卢熙京《世界上最美的离别》,当时考场哭声一片,借此来表达文学的力量。

)胜奎这个角色,充满矛盾,一边给现实下跪,一边在卑微着追求。

当他的同龄人在社会上打拼,结婚买房,获得社会认可,他一事无成。

历史能带给他什么呢?

当他对别人说:“我在学历史。

”别人会回以什么眼光。

如果他说自己是医学生,那倒好极了。

干脆在迎接别人同情、诧异、轻视的眼光之前,他先自我降级为“多余人口”,省得被人多舌。

我热爱的事情,恰恰就是我的不堪。

是什么样的罪过。

不仅不能对世界昭然公示:我喜欢读书、我喜欢历史,还要对世界上那尊贵的医学生、高校精英等身份俯首称臣。

可他真的认可医学生的全部价值吗,或者说“医学生”就是读书的唯一价值吗?

胜奎内心在被拉扯,对于“学历史是好是坏“没有确切答案。

他说喜欢读书是真,但读历史能支撑他的现实生活吗?

他不知道。

做喜欢的事情,只需要被自己批准,至于世界会不会接纳你的喜欢,还需要世界去验证。

再强的个人信念,都要被强大的外界左右。

胜奎的个人矛盾,落脚在读书的价值上,所以读书到底是为了现实世界的六便士,还是精神世界的白月光。

我认为这大概也是全剧的题眼。

如果你能接受,人是在矛盾中生存,人面对生活没有确切答案,人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日复一日挣扎,第十集的许多内容,将会引发我们对生活更深入的思考。

安导的剧不提供答案,生活也不提供答案,答案在碰撞中由自我产生。

不必问标准答案,更不必问答案是否唯一,问了,也是白问。

回到本集的主战场- 表相燮 表相燮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惠珍的天使和恶魔

EP10 表老师说在惠珍的第一次公开拜访后,那种挑衅点燃了他的斗志,他希望向补习班展现公共教育的力量我母亲是一位教书三十多年的中学语文老师,师范毕业,年轻时很努力工作,带课成绩也很好,到最后十年,随着人生阅历积累,教学水平愈发炉火纯青。

眼睛害了眼病,不能批改作业,也不妨碍她带的两个班是年级第一、二名(第一名总是重点班,第二名是普通班)。

她开始进入享受式的教学生涯,既会教应试技巧拿高分,还能对孩子们进行人文熏陶,似乎可以兼得。

她的学生都喜欢她。

她和我分享在课堂中和孩子们一起共情的温馨时刻,我认为那是莫大的幸福。

她从未开过语文补习班,不是因为富有,而是违背她的职业操守,二是她觉得做题式的补习班根本不能提升学生素养,如果40分钟就能教会的东西,为什么要再额外花40分钟呢。

我母亲接受过的人文教育,在课堂上收获到的心灵感动,都可以解释为“公共教育的力量"。

但我母亲说现在教育环境大变样,不是以前的样子,还好她要退休了,不然也晚节不保(容易被拖入课外班的漩涡中)。

韩国的教学体制和国内不同,但我十分理解表老师说那句话的决心,他新被调到这所重点高中,来到江南这个权贵是非地,遇到的挑战不容小觑。

可表老师过去的20年生涯,不是一个坏老师,我认为他可能就和我母亲一样,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十分认可课堂40分钟的价值。

他提到的只考教材范围内的知识,也是我母亲曾经提到的,即教材涵盖所有,一个老师教好教材应该教的东西,一个学生学好教材要学的东西,就是完美。

包括后来,他的出题导致孩子们分数较高,分不出级别,另外两个女老师在问答题上开始吹毛求疵找答题的不足,他却认为孩子们对了就给分,他本来就是希望孩子们学会该学的东西,而不是一定要给孩子们分出ABCD的差别来。

可是人们没有理解他。

没有人喜欢他的古典式坚持。

太土了。

整个外界都觉得他老套。

国语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

表老师过去20年信奉的东西,仅仅是被惠珍毁了吗?

当然不是。

惠珍就工作在江南是非地,服务江南有钱人和他们的孩子,她没有同样的疑问吗?

她不是也曾在时宇身上再次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吗?

而那种契约式的缔造,绝非来自权贵压迫或是教学填鸭式的做题技巧。

当俊浩走进会议室,试图安慰惠珍,给惠珍打气时,俊浩代表的正是江南教育大环境的看法和态度。

俊浩是大企业出身,大企业的高效工作方法论,在俊浩这里表现为爽快的工作态度,很酷,也是当下许多年轻人喜欢的。

把一切变得简单些,不要搞复杂,不要把别人的失败归结在自己身上,不要把工作搞得情绪化。

可是我要说,教育,和企业工作是两回事。

是的,需要盈利的补习班和企业工作是一种本质,可是语文教育不等于补习班教育。

老师在教育中放入了自己的精神和内心情感,学生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了人文精神之美。

怎么能说简单高效就完事呢?

其实不止语文,数学、物理的学习也一样能领略科学之美。

如果惠珍当年也简单高效地教俊浩,俊浩会对她恋恋不忘吗?

时宇曾有一句点睛之笔的话:国文,让人像人一样活着。

意味深长。

俊浩看不上表老师,认为他能力一般,惠珍却说:他是一位抱有哲学和信念的人惠珍在此处对表老师的维护,已经暗示了,她和表老师看起来是敌人,但在教育上,他们真的是两个阵营吗?

真正和惠珍分属不同阵营的是白发魔女,魔女要的是个人权威。

其实惠珍很早就提过表老师是一位保持信念的人,从表老师将出题限定在教材内容,向她第一次宣战时,她就知道。

她为什么知道?

因为她也有信念。

她不完全认可自己后面的技巧拿高分的教育方式,虽然外界让她那么做,虽然她那么做也取得了成功。

换言之,如果惠珍不必为家庭辛苦挣钱,如果惠珍也在公立学校教书,遇到了补习班老师上门来切磋,她也极大可能和表老师一样,做出反击,捍卫教育的本质。

俊浩曾经被惠珍阻止过,感到惠珍对自己的职业并不自信惠珍对自己职业身份的不自信,和前面提到的胜奎处境是类似的。

胜奎学历史,选择了白月光而不是六便士;惠珍做补习班老师,选择了六便士而不是白月光。

胜奎无法合理化自己热爱的历史,惠珍无法合理化令自己挣钱的职业。

他们都在困惑。

所以观众也困惑。

这就是生活的困惑。

当我们选择了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某一种时,另一种所代表的立场就会在生活中冲击我们。

或许我们能偶尔兼得,但不可能时时处处兼得。

惠珍会见了白发魔女后,在车上对俊浩的自我剖析

惠珍的话,暗暗回应了闺蜜对她的判断家境使然,惠珍必须挣钱,所以她必须强大。

在江南补习班这种弱肉强食的丛林中,她有俊浩工作时果断干练的冲劲,俊浩说的那些她早就懂得。

不然她不会成为明星讲师,该有的手段她都有。

她可能只是不那么享受光靠手段变得风光的一面。

她想看到的那一面,自然是光鲜的,而且是既能挣钱还能收获时宇、俊浩的“既有又有“时刻,是钱赚了,课堂灵魂互动也产生的时刻。

是她笑歪头的时刻,是她觉得自己做对了选择时,轻快小跑,仰起头撩起刘海,意气风发的时刻。

EP07 她拒绝了白发魔女,为了俊浩、时宇,为了自己,她做了顺应本心的选择但,这怎么可能是常态。

时宇、俊浩是天赋型选手,不常有。

江南区的妈妈们有多厉害,权贵们有多极端。

她为什么会去找表老师质问考题?

是受制于学生妈妈的压力。

那位妈妈直接在会议室情绪爆发,大喊:“我女儿心态已经崩了!

”言外之意是她等不了下一次考试再提升成绩。

这才是生活的常态。

常态是不能只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不能只带着孩子们感受人文之光。

惠珍懂得表老师的辛酸,也懂人性。

国文教得好,一定要懂人的情感。

表老师只想要钱吗?

他想要尊严,想要凭自己的能力教好语文,是本来朴素的愿望。

可现在表老师的走向,可能带来自我毁灭,他的信念感强,自尊心也强,一旦在白发魔女那里幻灭,他该何去何从?

他会被从内心深处毁掉。

不只没有了退路,也没有达成心中所想。

这种毁灭轻则抑郁,重则......人过刚,则易折。

惠珍没选魔女,绝对不仅是因为时宇,留恋俊浩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白发魔女。

她俩风格很难共存,这个预判,惠珍当然有,可她不能直接这么对白发魔女讲。

白发魔女不会像现在的社长一样对她下跪道歉,惠珍的社长狡猾,但也圆滑,可以包容惠珍自由发展,可魔女未必会。

惠珍认定,表老师也很难适应魔女的强势风格。

尤其魔女选择表老师的初衷并不善良,是为了对付惠珍,维护魔女在补习圈子里的权威,言下之意就是在圈子里放话:跟我魔女对着干没好处。

她不会在乎表老师的死活,也不会在乎惠珍的死活。

虽然很多人认为表老师咎由自取,觉得他不合时宜,可他如果被毁灭了,惠珍就未来光明了吗?

表老师的不幸,难道不是惠珍的不幸吗?

他们面临的不是一样的困境吗?

人是环境的动物,表老师和惠珍的不幸,根源是江南权贵们变态式的成功心理和大环境单一价值取向带来的压迫。

单一价值取向就是考名校、读医学、成为权威(代表人物就是白发魔女)。

这种单一压迫了学生,如胜奎;也压迫了老师,不管是公立学校的表老师,还是补习班的惠珍,他们的良知让他们痛苦。

相反,如果在这种环境下不痛苦,不反抗不改变,才无疑空心人。

时宇的改变就是在说他不是空心人,他能感受到些什么,虽然不能马上言明,但他知道哪条路在成为人。

这是人的本能。

安导要讽刺表老师吗?

不,绝不是。

他的剧一向不喜权贵们的虚伪和精明,但不会失去对小人物的怜悯,包括表老师,我不认为安导要将表老师塑造为一个小人嘴脸,即便 表老师 不是个宽容的绅士,不是个亲和的老师,可他的信念目前看起来没有问题。

rookie俊浩的成长之路,还远着呢俊浩和惠珍的爱情,来自于惠珍一对一教学,俊浩在惠珍身上感受到了人文之美,是惠珍给了俊浩对月亮的渴望,俊浩十年后的追爱让他收获了月亮。

可是追着月光的俊浩也想买大楼,对么,且看看现实给不给他六便士。

惠珍的闺蜜提到过,俊浩和惠珍一样,也有不愿正视自己的一面。

是的,这两位都很喜欢耍帅,惠珍喝醉酒时曾自我坦白自己喜欢展现帅气的一面,俊浩也是这样的人。

虽然第十集俊浩在南清美的教导下,短暂解决了危机,看到了女神惠珍在现实中也会脆弱,但他的理解暂时还很浅显。

他无法看清惠珍背后的心理动机。

因教学年限尚短,他也很难理解惠珍对表老师的态度,那是一种带有愧疚、敬重和心酸的态度,那也是惠珍的可贵之处,她没有失去良知和善意。

不过最危险的是,从第十集结尾来看,他将惠珍掩藏在衣帽间的下意识举动,也暴露了他没有做好承担的准备。

他享受既要有要的感觉,既有惠珍在怀里,还不被父母打扰的无负担感。

他没有正视和惠珍一起后来自家庭的阻力。

他以为自己在帮助危机缠身的惠珍,却没有想到他的危机以一种无知无觉的方式,迅速到来。

敌军已达到现场。

父母思维早就形成无法更改。

俊浩不问他妈,就知道妈妈对自己和惠珍的关系是什么态度。

所以他选择了隐瞒,他的潜意识特别干脆直接。

惠珍不难过吗?

以为是安慰自己的男人,结果呢......结果她躲在衣柜里。

难解的题啊。

还是宗盛大哥唱的好:多少男子汉 一怒为红颜多少同林鸟 已成分飞燕果敢前进的李俊浩,为了初恋,辞去了稳定的大企业工作,也算一怒为红颜。

可他也把她藏在衣柜里了。

难怪下集她要吼他,怎么能不委屈。

更别说李俊浩信誓旦旦对父母、对老师说的:我要赚钱买楼。

我看他都没活明白,还买楼呢。

世道艰难,让表老师变成那样的就是世道,他却不明白,以为自己厉害得要死,绝不会成为表老师,还觉得表老师40多岁跳出体制是做了英明选择。

他何来资格,去评判他人。

俊浩的成长之路,恐怕才刚开始。

既没有获得六便士,恐怕连月亮一般的老师也要守护不住了。

惠珍是他的老师,心智成熟,尚且艰难,事业、爱情都面临挑战,何况rookie俊浩。

你我皆凡人感谢安导将生活暗流下的抗争带到了银幕上,许许多多喜欢文学的良善之辈,都在生活大大小小的困境中前行。

仿佛自己困在笼子里,即使生活表面上在推进,即使不乏拥有幸福的时刻,可在某一部分,依然真切感到了想要不能要的落差。

凡人的生活也潜藏着无穷的故事,别去问结局,别怕黏糊着,且走着吧。

 5 ) 徐惠珍失控的一年

徐惠珍说,这一年和李俊浩的互动发生的事,有很多失控的地方。

从大三就休学,为爸爸治病还债,也让弟弟完成学业并考了公务员,自己对家庭的照顾在她的掌控里;从大三到补习社的王牌老师,大头像明星一般挂在公交的广告牌,挂在大楼的广告幕布上,这样的口碑、形象、重要性,和公司如何使用她的形象也习惯了;拿着比俊浩的组长类似的高工资,存款上涨,在江南外别的区买的二手小房,虽然暖气没修好会冷,还有车,这样的物质积累也早已实现;她阻止俊浩考入补习社当老师,当他入行后,马上告诉他这个职业的另外一面:付款的是家长,学生考得好,是你应该;学生考不好,就怪你教得不好;有的学生很难应对;你的同事其实是你的竞争对手,补习老师的高收入之下,每年的学生数量就那些,甚至逐年减少。

她一路做到一家补习社的王牌老师的位置,知道这个过程会经历什么,一个老师背后的利益链条如何操作,相关的人际关系网络如何运转。

有的老师台词也抱怨了,手腕和声带都是消耗品。

甚至俊浩在后面才领教到:金牌老师对补习社是双刃剑。

为了避免你出走带走学生,可能一方面给你高工资,另一面准备分割你的学生人数,把别人扶起来。

降职常常以升职方式来表现。

补习社里做着教育学生的工作也会是这样。

老板许诺给徐惠珍一个江北小组的领头人头衔,徐惠珍立马知道这是伎俩,并且压抑了很大的愤怒。

甚至这个剧本到了后面,当师生恋的传闻和对手联合来搞徐惠珍,李俊浩作为30岁不到的年轻人和五十多、自己也当管理多年的副院长私下会谈,明面上气势不落地心理战了一番,结束后手抖了。

徐惠珍开始出现了一些失控。

但是,她也意识到,自己并不想回到从前。

她当然得到了还家里债的钱,自己的小房子,自己的银行存款。

补习社合作了10年的中年男院长说要分开徐惠珍的学生,这次不是他约她到以前吃饭的小餐馆,请客,道歉,说起自己借钱给大三的徐惠珍就能搞定;徐惠珍直接表达她很愤怒,很伤心,自己在十年的时间里加班加点,周末工作十几个小时,也付出回报了很多;最后院长一边和副院长商量,这次还是得稳住徐惠珍;另一边喝醉酒和下跪。

徐惠珍感到愤怒的同时,也收到了竞争对手最佳补习社老总白发魔女的邀约——更高的工资,更高的职位——副院长,更宽裕的条款和足够安全的后手。

她甚至找了同样是大学读法律系的闺蜜看条款,以前老板的条款能看到一些限制条件,这次白发魔女的邀请条件确实不错。

徐惠珍也是在合作了10年后,第一次甚至对英语组的同事说了想走的决定。

最后,徐惠珍又选择了留在原补习社——不是因为老板下跪和跌进溪水里的生病,不是因为习惯了这些套路,而是新来的希元高中的学生,是她想教的学生——勤奋,聪明,明白自己在语文学习的短板,面临压力和期待是考名校的医科学生,但还是想深入一点,学到语文的兴趣和探索能力,或者说学科素质的系统能力。

一个老师,出于对学生的尊重和欣赏,对于自己教育更深刻内容和方式的价值的寻求和实现。

其实,徐惠珍在李俊浩入职后,就建议把自己头像的广告撤下,换成对方,想再帮这个学生快速建立起名气,用名校逆袭+教学成果案例故事做宣传;不过李俊浩并不只想要实现自己的欲望,他后面想出了师徒同框的方式,目标在吸引希元高中学生的报名——徐惠珍以前做讲座、试讲招生也没达到目标的新群体。

他受益,也希望她受益。

徐惠珍曾对俊浩说“教书一段时间后会有很喜欢的学生” ,表现得像传授自己的职业经验。

但在和闺蜜喝酒,一边说自己对于曾经作为学生的李俊浩的情感,很不一样。

她哭着说,你们在读书、法考、谈恋爱,自己休学的时候,白天做清洁,晚上到补习班上课,心情差到想死。

但会有心情好的时候,也不是因为有钱了,而是和俊浩相处。

徐惠珍除了感情这条线,俊浩和来自公立学校的表尚燮老师的教学想法和方式,也在让她接受另一种失控。

包括在第一集,学生答错题而哭泣,徐惠珍直面公立学校的表尚燮老师,指出出题的问题在哪。

虽然对方出于面子的愤怒把她肩膀抓肿了,她也没有让步。

徐惠珍也知道,自己不只为了学生的成绩,也是为了自己可以拓展名气。

但后面,徐惠珍又在表尚燮开了公开课之后,去听课,欣赏对方如何从文学史入手教学。

这是她适应竞争,10年耕耘没有继续进行的部分。

当副社长拿着徐惠珍10年的出题备课资料,献给对手白发魔女的时候,徐惠珍的末日会到了吗?

学测和教育选拔制度成为公立学校老师出题的风向标,补习机构的老师更是要研究公立学校如何出题,帮学生争取到每次考试的好成绩——徐惠珍精心研究备课,如何押题,如何模拟出题思路,如何找到答题技巧,甚至笔记的重点,都一一为学生准备好。

当徐惠珍在10年的补习老师路上越来越熟练,原来一对一教李俊浩的精华方法也放弃了,帮学生取得高分,进入名校,跨越阶级,是这片补习宇宙中心的现实生存要领。

拿到这些资料的老师,会不会更容易超越徐惠珍?

徐惠珍也纠结过。

但最后,也觉得,不害怕了。

她要转向更多教高中学生夯实基础,才能真正安心答题的方式——阅读的方法,词汇,表达方式……真正的学习,是可以迁移到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能力,而不是“按照别人给的、外界要求的固定方式写答案,拿到一个数字”。

《82年生的金智英》小说里也提到,高中补习的金智英考上了大学,但大学之后,她并不觉得自己会学习。

因为有了要升级的,更重要的,更有效的做法,徐惠珍也可以说,这10年的资料,可以不重要。

最大的失控,还是发生了。

徐惠珍和俊浩的师生恋传开了。

一开始是英语组长的同事说要开会,对之前的俊浩开课安排表示质疑;然后传到家长那边,添油加醋八卦越传越离谱,也让家长觉得不放心,来上课的学生很少,退课的家长很多。

虽然惠珍和俊浩说好了一起面对,也和社长聊,直接面对了副社长和白发魔女的布局。

一轮轮的挖人,议论发酵,还是走向了严重的局面。

徐惠珍的补习社主力名师地位,基本是保不住了。

结局也是如此。

咨询室长给社长出钱度过难关,迎接下拨学生之外,也提出了把南清美老师作为名师去塑造。

除了是形势,也是因为这是儿子想结婚的对象。

幸运的是,南清美老师没有落井下石。

她曾经也犹豫,一定有很多人来抢徐惠珍的学生,自己放着利益不要太可惜。

最后,也是她选择不做价值观不符合的事情,拒绝了作为诱饵的徐惠珍的资料,拒绝了传绯闻。

你想要我的情报?

那一换一,而不是我对你交代全部。

还包括徐惠珍的助教珉智。

没钱而休学的兼职人,副社长说要给她一笔奖金拉拢她做间谍搜集资料。

她动过念头。

回去的路上,当徐惠珍曾经的学生和她打招呼,说起对徐惠珍的感谢,肯定自己是能做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人,对珉智的喜欢。

珉智回过神来,和徐惠珍说清楚情况。

恋情的公开,谣言在人与人的猎奇和添油加醋中变相,家长不信任投票导致学生流失,名师地位也失去,甚至还会被持续挖墙角……徐惠珍都擦了好几张纸巾的眼泪,觉得一定要反击了。

徐惠珍看着那面写满补习社考进SKY获得奖学金的“光荣榜”。

第一集里,有很多个夜晚,她就是一个人加班后看着这面带来成就感的墙。

这次,她看着这面墙说:“我没有留恋了。

她又双叕走进白发魔女的办公室,不是去博得新就业机会,不是去表达心意,而是去用语言回应敌人这次的攻击。

她的局设计得怎样?

有一些重要事情,都没有按你的剧本进行。

徐惠珍不是来找我要办法了吗?

我只是问你,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连出题人意思都不了解,哪有洞察力。

我和你真的相似吗?

和你走相反的路才是我自己。

这样的自证清高的语言是精神胜利法吗?

得不到的权威就是次一等吗?

真正的权威不在一间房子里。

你和副社长的联手,可以说是双胞胎。

没有羞耻心地制作绯闻来打倒对手。

转眼这两个人猜忌起来,抓头发打成一片,学生拍到了视频。

惠珍看到这一幕,既惊讶,又疲倦。

她病了一场。

当俊浩听到社长说,是他拖着惠珍,错过了法考。

俊浩哭了,说心疼惠珍为了补习社,没有毕业。

俊浩第一次听到这一点,没有觉得他是根正苗红SKY之高丽大学毕业的优越感,不是觉得她有多么热爱工作,不是她为了工作有多么勤奋,而是体会到她当时的处境里,各种条件,或者压力,或者引诱,让她选择了放弃自己的学业。

惠珍醒来,让李俊浩去买雪糕。

自己走过书桌,清理,找到了以前的法学课本。

是因为俊浩而前功尽弃吗?

这些失控背后她自己的动力是什么?

她自己走到现在,欲望的一面是什么?

以及,她的新决定是什么?

她一一说起。

“我想,我该离开补习社了。

你上大学那年,金贤卓院长给我买了一辆二手车。

”“我记得。

你都还没考到驾照。

就先有了车。

”“才这种程度就让我开始自豪。

我在朋友之中明明是最贫困的孩子。

突然感觉身份进阶了。

所以兴奋不已地工作。

后来连赚钱的理由都忘记了。

因为我的目的变成赚钱这件事。

原本是为了赚学费才开始这一行,却本末倒置荒废自己的学业,好不容易才勉强合格。

而在一下子,失去那么多学生之后,眼里才看得见其他事物。

想起了我赚钱的理由。

很好笑吧。

”“不好笑。

”“虽然你说是你害我前功尽废。

但不是的。

我不这么认为。

应该说是长久以来。

遮住我眼前的帘子终于被掀开。

因此才能重新看见。

打从很久以前,就该完成的我的学业。

但我无法保证结果,也不知道要花多久才能走到终点。

但是如果到时候我实现了什么目标,你就颁发一张耀眼的毕业证书给我吧。

”“可是不管结果如何,你要同时接受我的后援和照顾。

我会等你的回答。

外在的失控≠徐惠珍的错。

外在的因素不是徐惠珍的努力就能完全控制的,策略也不一定有效。

成功/失败,和对/错一样,都是一种外在评价。

对徐惠珍这一年而言,要追问的是:我的目标达到了吗?

如果没有达到,怎么调整策略?

如果有了新的目标,怎么行动?

赚钱,照顾家庭,保住工作,从实习到金牌讲师10年的经验和能力积累过程。

她达到了。

在绯闻中挽回学生家长,她的解释策略没实现。

李俊浩,或者白发魔女的策略都是:绯闻会过去,人们只是就自己一时的猎奇而做决定。

等待下一届学生报名时。

徐惠珍是个有10年积累的老师,影响力受损一时,长期家长和学生还是会为好老师的教学方式和产生成果买单。

对教师这一行来说,影响力和名誉是个放大效益的杠杆,教学方法和个人讲课特色才是根本。

徐惠珍看着满墙曾经的荣誉学生榜说:我不留恋了。

不留恋过往的“成绩”:她接受了反思,自己教答题技巧和押题的教学方式过于功利,而没有给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基础的培养。

不留恋过往的“荣光”:自己明明是朋友里最穷的,因为补习老板给自己买了车,就觉得自己阶层跃迁。

只记得赚钱,而忘了赚钱的动机:交学费,继续上学。

那种荣光,是为了对抗羞耻感和压力而要让自己去进入新的评价体系,因为“资源、荣誉、社会观念中更高级”,所以显得阶层跃迁的荣光“很高级”。

但依然是来自外界的评价体系。

和之前的评价体系一样,都是外在的。

那些让她休学赚学费的经济压力,解决家庭经济危机的付出,在补习社的宇宙中心的竞争中建立名师地位,老板的奖励和防备,这些外在评价都是或明或暗存在的压力。

她内在的评价方式,在失控的这一年,显得很模糊。

也许还有,不留恋这样的赚钱方式。

熟悉,有了很多经验沉淀的方法论。

现在她已经看到方式的缺点,竞争的消耗,甚至对她自己的危机。

徐惠珍在真正的毕业后,还会遇到工作的选择:行业,能力,优势,关系,可能性,实操性。

外在的因素并不是徐惠珍能改变的。

但她如何应对这些因素,有可以改良和探索的空间。

也许她会带着新的反思,去做到她新阶段的新方式。

竞争是个好东西。

如果为了竞争,却失去了这个利益链条里的关键对象的连接,失去了一个组织经营的持续成本和收入发展,那就是恶性竞争。

 6 ) 南清美老师为什么这样站队?(十四集观后感)

副院长在“卧薪尝胆”多年后终于等到了背刺的时机,她忽悠、利用几个组长兴风作浪,在补习班老师内部制造对立,在外面散播谣言,把徐惠珍、李俊浩和金院长逼入绝境。

徐惠珍的眼泪着实让人心疼,还好在这天崩地裂的时刻,南清美选择留在她的身旁,陪伴她,给她安慰。

南老师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第一,从能力上看,她本人有过硬的本领,在教学上已经崭露头角,不管她何去何从,都不犯愁养家糊口的问题,所以她有资本不做违心的决定。

第二,从前途上看,在追逐学院最艰难的时候她选择留下来,假如补习班能够起死回生,她的地位就从新兵变成了功臣,一定会受到重用,加课加薪不成问题。

第三,从性格上看,南老师是一个自立自强的人,她辗转多个补习班,从来也没有依靠或者刻意攀附于谁,不容易被拉拢和动摇。

第四,从情感上看,南老师来到追逐学院后,徐惠珍给予了她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也包括生活上的关心,比如留她过夜。

和那些点头之交的同事相比,南老师当然更亲近徐惠珍。

第五,从影响上看,南老师从徐惠珍那里除了学到很多教学的技巧,也被她和李俊浩的爱情所感动,从中受到启迪,即使工作再忙碌,即使会面对很多困难,也要努力地去爱啊!

所以,南老师的站队选择不是豪赌,而是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后的最佳、同时也是必然选择。

 7 ) 期待值150,看完80

这是我见过的最有事业心的恋爱剧。

直到第六集,才看到两人关于情感上的明确推进。

而到了第12集,这种事业心被放大到极致。

剧中一位老师为同学们讲课的片段,虽然对全剧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能做到毫不敷衍、认真专业地将一段课程戏以近乎写实的细致程度搬上镜头,让观众仿佛真的在听一节精彩万分的文学课的剧集,还是很少见的(因为难度太大了,这意味着编剧要做大量的功课)。

安畔锡真的很会拍这种伪禁忌色彩的爱情故事。

这系列三部气质非常统一,都是夜晚的戏多于白天的,而且明显故事推进基本都是在夜晚。

氛围感也是夜晚最好。

对人物塑造的完整度也丝毫不因主配而区别对待,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女同学,在剧集开头听了试听课后是否要报班,还需要问过母亲。

但在剧集快结束时,她已经完全可以独立做出判断了。

系列共同点:男主都不是开挂的人生赢家,也没有有钱的爹妈。

他们在自己或者女朋友遇到困难时,没有金手指,只靠自己的经验智慧去面对。

反而就是这种反常规(没有偶像剧霸总男主随随便便把事摆平,却也较为圆满地解决了问题)的操作,才更令人心动啊!

当然话是这样说,即便是这样的设定,如果放在现实世界中,那也属于是人间妄想男友类型。

说到这儿,我要稍微扯远一些,三部中,丁海寅演了两部,安导是真爱没错了。

前面说到的这类型的男主,我个人最喜欢《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中的徐俊熙。

完全姐狗恋天菜!

外形奶到爆,行事风格狼到爆——我就是为姐姐而生的,你只管作,没事,有我。

啊啊啊啊!!!

相比之下女主人设简直照着人品缺陷范本长的,要不是孙艺珍演,我真的…说回到这部剧,也延续了从普通人视角出发塑造人物的风格,令人感觉这个系列的剧并不是飘在空中的偶像剧,而是有些微实感,并且能较容易代入角色,与其共情的作品。

两位妈妈在《春夜》里贤淑、令人心疼的形象在这里全部被颠覆,都变成了干练的职场女性,其中一位还腹黑阴险。

总体来说,在没有看剧之前,我对整个创作班底和二位男女主的期待值大概有150分(满分100),看过后80不能再多了。

首先是两人的感情线,水准不是很在线,有些潦草。

其次,整部剧最大的看点,也就是危机——恋情公布后周遭人的反应和社会给两人的压力,这部分还不错。

但也正是因为这部分比较好,就显得最后两人解决危机的方式有些敷衍。

Ps.男主的造型是怎么回事?

魏嘏隽演过那么多部剧的男二,光彩都不逊于男主,以至于我非常期待他主一部,既治愈一下因他总当炮灰的那些惋惜,也想看看他放开发挥,演男主到底有多精彩。

但不论是造型的别扭不适(甚至有弹幕说男主丑),还是和女主的对手戏,都让我觉得差点意思。

背景音乐真的好听,这三部作为一个系列,Bgm都是最大的亮点之一。

 8 ) 原来是探讨教育的初心

讲补习班的卷和窒息的剧不少,还触及正统高中和补习班的观念和利益冲突的是第一次见。

第四集好绝,用四分多钟的现实和回忆交叉就讲清楚了男主会爱上老师的原因和老师果真很擅长一对一辅导,郑丽媛在这段绝地反击的免费课戏里太有魅力了,弹幕都是我都认真听进去了。

这段戏非常能体现韩剧的巧思和功力。

但男主真心一般,单恋的眼神戏太不足了,对角色的理解不够,女主被院长发配,即使强大稳定也难免委屈懊恼地手撑课桌垂下头,男主的肢体语言仅是跟过来隔着几个人的距离同样懊恼?

隔壁小未知单恋哥格的弟迪捂住嘴也从眼睛里跑出来的爱意你不参考一下?

原来是在讨论教育的初心,安导的戏太文学了。

第13、14集的职场戏太精彩了,我要耐心看女主怎么摆脱困境,职场精彩到爱情戏毫无魅力,男主不行,缺乏魅力,前一秒一个盟友都没有,后一秒女二帅气地伸手站队呜呜。

 9 ) 《毕业》9-10集剧作深度解析:回扣首集炸弹爆发,教育者的矛盾与出路?

(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

)9、10集甜蜜之余,教育主题上升到了意想不到的深度。

上周还欣喜于“猜中考点”,这周就遇到了难度等级超高的试题从剧作角度看1到10集,其中10集无疑是最难“阅读”的,不仅有大段大段对白,教育和感情还爆发双重矛盾,故事氛围不免多了一些凝重···

不知道大家追这部剧时,觉得哪部分最难呢?

相比轻松的喜剧或甜甜的恋爱剧,《毕业》确实有较高的观剧门槛。

也许难在理解教育主题?

职场环境?

还是师生恋?

又或者只是画面太黑了······我觉得第10集看惠珍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是最难的——那种幽微而尖锐的责难与羞愧,在故意克制的平静对白中形成了更强烈的戏剧张力。

还记得第1集从讨论“矛盾”开始的故事,重要人物表尚燮老师,在10集再次成为“炸弹”。

表尚燮来补习社见惠珍,说他决定辞掉学校教职,去白发魔女的最佳补习社。

他一副义正辞严,说了很多自己的反思,但是话里话外的中心主旨还是为了向惠珍表达——我辞职,都怪你。

如果他只是来说这个的,我们还可以把他简单归类为“坏人”,或者“敌人”。

但显然不是。

从他的自白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自以为被害的、满腹辛酸但无人问津的失意者形象。

或许他真的是被害者,但加害者绝对不是某一个特定的人,不是惠珍,虽然惠珍看起来像那个诱因,但真正的“加害者”如果存在,那便是他所投射毕生信念的公共教育。

在剧中描绘的韩国应试教育环境下,表老师真的能展现他所信仰的公共教育的力量吗?

凭他那死板地遵循文法概念的出题方式?

还是凭他那固执而老旧的自尊心?

在这段对谈中惠珍的台词不多,但她说的都是重点,“课程跟出题是能让教导学生的人自我怀疑,不,自我验证才对。

”如果表老师当时稍微放下他那固执的自尊心,即使是输了也不会闹得那么难看吧。

其实惠珍和表老师相似的部分,除了对教育的初心很纯粹之外,还有他们人性上的矛盾感。

这种矛盾感使他们都很难把错全然地怪罪到别人身上,当他们基于人性本能地去想要怪罪别人时,他们自己也不会因此变得轻松。

就像惠珍去怪罪白发魔女给表老师递出橄榄枝才导致他辞职,结果发现“无赖”竟然是自己······表老师说话有一种“噢,我很抱歉,但,都怪你”的矛盾感,他没办法很纯粹地释放攻击性,他那十分礼貌的责难甚至也无法激起对方的攻击性,而只会让对方难堪到哑口无言。

同时又可以感受到他的那些责难是出于自身痛苦无法承受,而必须投射到外界才能活下去的需求,带着某种类似殉道者的尊严。

这里可以注意一下在大段对白中俊浩出场的位置。

讲到传闻时惠珍想起了以前俊浩对传闻野心勃勃的态度,那正是她当初受潜意识驱使去做的事,制造传闻、引起权威者(学校老师)的愤怒,带来关注与无限价值,那个价值包含学生、名声,还有钱。

俊浩就在这里端水敲门进来,稍微打断了两人的谈话。

相当于帮助我们标记重点了,他出现的位置恰恰就是,她不想让他看到的那个连自己都很厌恶的一面。

闺蜜和老公的对话就是编剧在借他人之口,从一个旁观者角度“提点”出惠珍和俊浩之间的本质矛盾。

如果说在感情关系中伴侣就是自身的一面镜子,当你看到美的部分自然也会感到愉悦,而当你看到丑的部分则不免会产生厌恶。

在伴侣身上照见那个不愿面对的、厌恶的自我,在冲突矛盾中接纳真实的自我,是惠珍正在面对的事。

惠珍和俊浩很像的一大原因,是他们曾经是师生关系,如在惠珍的教导下俊浩学会了阅读的方法,那么肯定还有一些潜移默化的观念上的影响,正如他们对传闻的态度有着令她不快的不谋而合。

回到表老师和惠珍的对话。

他们的对白实在是太长了,没有一句废话,信息量爆棚···需要非常集中注意力。

而且这种表面平静,实则剑拔弩张的场面,看的人也非常紧绷。

竟然在这里回扣第1集开头。

虽然已经夸编剧夸得很累了,但是还是要夸。

看完第10集可以再回去重刷第1集了。

惠珍不止一次坐在“名誉的殿堂”前面看着那些她送进好大学的孩子们的名字,她分明也是对此认同、有成就感的,结果在这里听表老师说名誉的殿堂,只感觉到一种讽刺。

虽然俊浩没听到全部对话,就急着说要打败对方是“年下男的耻辱”(感觉俊浩是T人,女朋友都说受到惊吓了,不先安抚一下,还说“我倒觉得兴致勃勃”,真是······)但认真说,作为听到全部对话的观众,就事论事我确实觉得俊浩是对的。

从上帝视角看,表尚燮老师的辞职和惠珍没有直接因果关系,还有他和学校其他老师理念有冲突等,种种复杂因素影响才导致 他决定辞职,根本怪不到惠珍头上。

看到这里我觉得惠珍虽然不是有意识地贬低自己的职业,但她似乎不知道她自己也是相当有信念的人,可以让俊浩和时宇着迷的“阅读”的信念,有着难以定量的影响力,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这样的惠珍一点都不比20多年教职的人缺乏什么不是吗?

还有她担心表尚燮老师无法在丛林般的补习社生存下去,也想到当时她干涉俊浩,不让他进补习班工作。

也算人设的一致性吧,她觉得自己有义务或有愧疚的时候,就会想要出手干涉别人的选择,而忽略别人其实都是能独立做选择、并为自己选择负责的成年人。

而白发魔女最后点出了这点,虽然很讨厌但并无虚言,选择权始终都在表尚燮老师自己手上,他做了决定。

也许惠珍也该学习,对她学生之外的人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

表尚燮老师的辞职事件让冲突全面爆发,补习社与学校所代表的公共教育之间的关系矛盾刻画得十分深入。

还有对教育和教育者的矛盾,有信念的教育者如何在濒临崩溃的教育环境中自处?

又能走向各方?

其实我总有一个预感是表尚燮老师最后会和惠珍站到同一阵营,很可能最后和惠珍、俊浩,以及南清美老师一起自立门户开新补习社。

因为他们都是对教育,尤其是对语文教育的本质有着相似信念的人。

虽然可以理解他长久以来对教职的信念,但是学校教育的环境已然是如此日薄西山,即使表老师继续撑下去,也很难撼动什么?

那为什么一定要抓住已经腐朽到快断掉的麻绳呢,如果他有想坚持的教育信念,以自己的方式去做,即使力量微薄,但几个人合力去创造一个小小的、理想的教育场域,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吧?

霧風誌

 10 ) 感谢The Restless Age和李南妍创作的OST,完美传达了剧中人物的心境

作为《< Graduation>的原声带,来自纽约哈德逊的三人乐队“The Restless Age”与音乐总监李南妍共同创作并作词,以增强完整性。

在这次 OST 中,“Don't Forget About Me”以其温暖的原声吉他声音脱颖而出,而“Catch Me”是一首带有老流行感觉的乐观歌曲。

原声带《Now and Then》描绘了明星导师徐惠镇(郑丽元饰)和他的学生李俊浩(魏河俊饰)作为新教师出现的故事。

摘自tvn官网(机器翻译)目前出来的三首歌: Don't Forget About Me , Catch Me , Now and Then 。

细细品读歌词,要谢谢制作团队的精心打造,邀请一支纽约创作团队,创作出了符合亚洲细腻情感的歌曲,以美国民谣的风格吟唱出了男人初遇女人的欣赏和崇拜,再次相遇时的坚定决心,还有恋人你追我赶的调皮。

《now and then》 - 再次相遇的决心 《now and then》 是第四集经典回放片段的插曲,看着讲台上的女人,自己曾经的老师,想起曾经一起去过的图书馆,坐过的公交车,曾经的暗自心动和紧张,时隔十年,记忆再次回来,一切那么真实,又那么不真实,让人心悸。

所以歌词里这么唱,有的事情虽然过去了,但也没有过去,像一个没有结束的故事Not everything is passing并非所有事情都在过去Sometimes a chance will come again有时机会会再次出还有“ teacher " 直接点题剧名Love was my greatest teacher爱是我最伟大的老师男主决心要出击的心情For once in my life I think我想这是我一生中的一次I'm finally gonna make it right我终于要改正了十年过去,我还是想回到你身边,回到老师身边,我的爱已经在这里了,只需要你走进我,只要你走进我,就好啊。

Years ago I let you pass me by几年前我让你从我身边走过,but now's our time但现在是我们的时候了You walked in my door你走进我的门,and the love I had for you before以及我以前对你的爱Came shining through闪耀而过歌词中反复吟唱的now and then 也很妙,词组是“时不时地”的意思,区别“偶然”“的意思,有点像我们总会时不时想起自己的爱人这种感觉。

另外披头士的最后一首歌也叫《 now and then》。

这首歌里的演绎则是把now 和then 拆开了。

I knew it then, I know it now我当时就知道了,现在也知道了当时男人就知道,知道自己的喜欢,也知道还无法抓住她,也知道随着自己考上大学,一切就过去了,成为某种遗憾。

直到现在,男人再次知道他依然需要她,他还醒悟了自己应该抓住时机,改变时机,因为这是最后一次机会,而现在就是他们最好的时机。

《 Catch Me 》- 嘴上说着狠话,实际却在摇尾乞求的大狗狗歌曲特别调皮,正中了预告里女主打趣男主说的那句"你好调皮噢"。

Steady as she goesIt seems like everybody knowsSo I just try and play alongBut she's running out of steamAnd I'm chasing all my dreamsThe sound of speed the lightning gleams大意:女主坚硬如石,但她早已能量耗尽,而我还在势如破竹地追梦,大放异彩。

有没有感觉和剧中人物非常吻合?

男主就是一个这么孩子气的人,他自信出场,想要大展才华。

而身在高处的女主虽然光芒万丈,但奋斗了这么多年,她已有点疲软,如果不是男主注入了强心剂,就没有力量去支持她抢占新学校生源地地图。

What does It mean what's it gonna beIf you're gonna forget meThen you gotta set me freeYou think you'll always regret meCan you catch me这段地心情来自于一个爱而不得、死要面子的男生,他冲着心爱的女人喊着一些自相矛盾的话:“你要是忘了我,我才自由了呢!

你觉得我会因为你后悔吗?

切,你能抓得住我吗?

” 很明显啊,全部都是反话,实际上女人早就抓住了他,只是他跪求女人不要忘记他,不要给他所谓的自由,那样才是真的让他后悔。

超级调皮噢Chase me down the hallThen never answering my call在大厅追我,又不接我电话。

就像女主一开始频繁约男主见面让他不要辞职那样,既然你那么关心我,为什么不继续和我坠入爱河呢?

Make me feel small I don't understandWhat I gotta doI think I'm crazy over youWhen worlds collide it feels that IDon't want to try and ever love again这一段已经被女人撩拨到直接承认自己要疯,你让我感到如此渺小,让我崩溃到简直不想再爱了,心被搅得七上八下要疯了。

最后,歌词里反复吟唱的是男主调皮的挑衅:“你追得上我吗?

“哈哈就像恋人你追我跑Can you catch me 言外之意就是歌名《catch me》,是一个祈求句,男人像狗一样乞求女人,要一直一直抓住他不放手啊。

《 Don't Forget About Me 》 - 明确崇拜,委婉暗恋《 Don't Forget About Me 》是ost 1 的第一首歌,也是本剧的主题曲。

如果说《now and then》深情像恋人心灵深处的私语, 《catch me》 活泼可爱像大男孩的调皮告白,这首歌则比较庄重,抒发的感情更多接近与一种崇拜、尊重、欣赏,是爱情开始的前序乐章。

《 Don't Forget About Me 》 它完整叙述了一个男主视角的故事,传达了男主在学生时代的爱意。

对比来说,《now and then》 是此时此刻,男孩已经成为男人后的情感表达, 而《 Don't Forget About Me 》 则更像一种委婉的暗恋,一种明确的欣赏,以及对于老师智慧的无止尽拍马屁。

Open to page sixty four We'll study what came before 歌词首句回应了故事的开始,女人还是老师,男人还是学生,老师说:打开课本64页,我们接着上一次课,继续学习。

Books are binding but there's so much more This little schools just a race要学的还有很多,学校的竞争只是个小比赛 But I can tell by your grace History will one day know your face Cause you got the wit And you got the drive You hold the whole world between your eyes相比而言,还是老师你的智慧更加迷人。

你知道吗,你的双眸充满智慧,简直涵盖了整个世界。

我相信有一天历史会记住你。

对应电视剧女主成为明星讲师,海报被张贴出来。

Oh it's so easy to see Just don't forget about me You could sail to the moon Make snow in mid June Oh there's nothing that you couldn't do这一段在狂拍马屁。

你如此厉害,你知道吗,你无所不能,甚至可以登上月球,可以让夏天飘雪,哈哈哈哈笑死了。

可是你能看到,我如此明显的心意吗,那就是不要忘记我。

你如此聪明,一定要看到我的恳求啊,别忘了我,别忘了我们的过往。

You probably got me all wrong If I could just tag along I'd be a man you could hang your hat on Cause you got the world in the palm of your fist You could move mountain tops with the slight of your wrist Oh the greatness I foresee Just don't forget about me这一段也很好玩,男孩说我可以跟着你转,你可以把帽子挂在我身上,像一个仆人那样我愿意围着你转。

因为你的拳头里握着整个世界,你可以用手腕轻轻转动山峰,只是别忘了我。

I know that it seems far away One last year till we graduateThey say life holds many truths And I'll never forget yougraduate 点题句,还有一年我们就毕业了。

我不会忘记你。

So far as I can gather to guess My hearts an open book I profess In the face of destiny Don't forget about me我的心是一本打卡的书,你打开了它,打开了我的命运,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所以,千万不要忘记我啊。

You got the wit And you got the drive You got the wit And you got the drive You hold the whole world between your eyes Oh it's so easy to see So open to page sixty four We'll read about what's in store Books are binding but there's so much more This little school is mundane But I can proudly proclaim History will one day know your name 你如此聪明,你握有一切,你一定能看到我对你的欣赏和崇拜吧,在那书本之外的许许多多,你一定能看到吧。

我相信你,老师,历史会记住你的名字。

年少的崇拜,像一颗纯真的种子,即使没有开出爱的花朵,可是却有不容小觑的力量。

《毕业》短评

郑丽媛从此成为我最爱的韩国女演员之一!

9分钟前
  • pinkmark
  • 力荐

看到要谈恋爱了就弃。

14分钟前
  • 一滴九
  • 较差

3.5吧 想起我迷人的语文老师

18分钟前
  • SuYlla
  • 还行

最喜欢补习社和学校老师之间的对垒,很精彩的一番对话。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在东亚背景中的学习生活之中的矛盾一下展开。男女主角太有魅力了,第一集男主说叫我老师试试看的时候我尖叫得很心动。我是第一次看安导的作品,理解为什么说细腻生活化,他有韩国导演普遍不具备的温柔和冷峻,让我想起未生,我再观望一下。

20分钟前
  • anty
  • 推荐

选角真是…没有胃口。

21分钟前
  • 乌有
  • 较差

现实中的姐弟恋、姐姐也一定是像郑丽媛这样美丽并智慧着的独立存在。 剧情虽然平缓却打动人心、让人不忍心快进。 隔壁的泪之女王看了一半就弃剧了。果然最打动人心的戏剧还是来自于普通生活。 五星给安导。

25分钟前
  • geranium
  • 力荐

首先说一下选角,男主很没有说服力。其次说一下人设,男主是典型的恋爱脑害人害己的类型。恋爱线看不得一点所以我原先是打算当个职场剧看,因为前期的职场部分还是很惊人的(真实感很强),但是看到后面简直儿戏。女主支棱不起来一点,男主先是个脑子不太好使的浑小子然后后面又好像换了个人开始耍计谋。。。说真的男主还是更适合当反派吧,为啥不吃这碗天生的饭呢?最后结束得也非常儿戏,上分全靠对手降智。以及女主回去读法学也让我觉得不可理喻,因为前期完全没有看出女主对法学的热爱,对律师好友的羡慕,也没有一点愿意接触法律的素养(看合同都不愿意看直接甩给律师都不讨论的,反正我接触过的当事人都会提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律师探讨)。

28分钟前
  • HE
  • 较差

首集观感是我喜欢的话痨剧,感觉女主的职业压力好大,虽然她抗压能力够强,但比起恋爱更希望看到她多一点松弛下来享受生活的剧情,至于有一些抓着师生恋不放并冠上三观不正的名号审判的人,温馨建议少看美剧英剧日剧韩剧台剧,怕三观太炸裂你们承受不了

30分钟前
  • 阿五
  • 推荐

男的太丑 演技还差

34分钟前
  • 冰块多多
  • 很差

有细腻性和肌理感,有思考感悟,有艺术性和思辨性,有娱乐性和趣味性,现实向,生活流,氛围感,密集台词,工整扎实,每个人物都饱满鲜活,剖析人性犀利透彻,音画也抓人耳目,这类型还得看安畔锡,对人物和创作都有高度的尊重。还有,人生第一次在韩剧里上语文课~

39分钟前
  • 嵇珞疏
  • 力荐

跟三观没关系,纯粹讨厌2024年了安畔锡还拍这种美化男主对女主的利用的这种电视剧。好恶心。

42分钟前
  • Deluge Again
  • 很差

让一个全校倒数的所谓“差生”领略到文学的魅力,产生探索的欲望,好的语文课好的老师就是有这样的魔力。不管你是全校第一还是倒数第一,那一刻对凝聚了另一个人生的一篇文学作品的赞叹,对看待世界看待生活的新视角的好奇,那种澎湃的心情,真的可以由一堂课带给你。同样应试教育体制下长大的我,回想自己中学六年的语文课,这样让人印象深刻的,不会超过两节。其中一节好像是在讲李清照,实在太久远了,内容都不记得,但那种激动的、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的心情一直没有忘记。上大学后也遇到过,那节课上,老师分别讲了卫慧的《黑夜温柔》(似乎也是一个补习老师的故事),齐邦媛的《巨流河》,以及李焯雄为莫文蔚写的《爱》。

43分钟前
  • 翊璐同行
  • 推荐

拉大旗扯虎皮

45分钟前
  • 张不同
  • 较差

冲着安导看到......

49分钟前
  • fanfan
  • 还行

本来以为是师生恋的题材,最后发现其实缘分的继续在男主角大学毕业甚至进入社会一段时间之后。男主角转换赛道到了补习班,和昔日好感的老师成为了同事,开启了浪漫的故事。我不看这段罗曼蒂克,让我在意的是补习班老师和公立学校老师这一部分,补习班的老师也有认真在授课,只因为是“补习班”就被公立学校的老师鄙视甚至看不起,真的很让人生气。大家的立场都是让学生获得好成绩,凭什么因为在不同的战场就要被针对呢?

50分钟前
  • 書呆子
  • 推荐

没想到有一天我会在安畔锡的剧里说:求求你别让俩人谈恋爱了。

55分钟前
  • 울지 마라
  • 还行

第8集的那一段15分钟!就够了,今年韩剧封神 不愧是安导!

59分钟前
  • AileenEverglow
  • 力荐

想着春夜导演导的能有多难看,真的太难看了!爱情剧里两个人完全没有cp感,丑男能不能别接戏啊,完全就是韩系包装都没办法拯救的丑。职场剧里职场完全是儿戏,我真的无语。

1小时前
  • 骑上撒库马💖
  • 较差

报看

1小时前
  • 进击的丽丽
  • 很差

女主是美女,男主是丑男。没有cp感,女主是男主老师,那至少大4岁以上,然后这男的看起来比女主还老。另外补习班这背景只有性缩力,老师上课很累,真的,上完课,有个男的在你旁边各种,你只觉得烦。

1小时前
  • ASH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