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屿上的煎熬
Pacifiction,天堂幻影(台),太平洋危险人物(港),Pacifiction - Tourment sur les îles,Bora Bora,岛屿上的折磨
导演:阿尔伯特·塞拉
主演:伯努瓦·马吉梅尔,帕霍·玛哈戈法努,马克·苏西尼,玛塔赫·帕姆布伦,亚历山大·麦罗,塞尔希·洛佩斯,蒙特塞·特里奥拉,迈克尔·瓦特尔,塞西尔·吉尔伯特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西班牙,德国,葡萄牙语言:法语,英语,波利尼西亚语,葡萄牙语年份:2022
简介:共和国高级专员De Roller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大溪地岛工作,他是一个举止完美、极有心计的人,能通过官方招待会之类的场合,精准地把握怒气可能随时爆发的当地民众的脉搏。此时,人群中流传着一个谣言:有人曾经看到一座潜水艇幽灵般的身影,这很可能预示着法国即将重启核试验。详细 >
#12th BJIFF# 前入围2022戛纳主竞赛。今年北影节的头号王牌节目了吧,不过看得真是有点煎熬……还真是非典型塞拉,虽说这么点事儿也可以说这么长,不过这个“阴谋论成真”的故事反过来想一下还真是很有意思(还有“非专业间谍”+“一点都不政治惊悚”),全片反类型写法反流畅叙事,其实也带出了政治的“行政”层面议题。当然大溪地真是美啊,美到肝颤……
小岛风光不错。
塞拉可以上黑名单了。
4.5 结构、节奏和具象/抽象的界限都把握得很好,相比起来台词和导演没那么出彩,有些遗憾
北京电影节。年度十佳!逐步陷入焦虑、迷幻、沉醉、忧虑的幻梦中!摄影机像是自然的游魂,不断游走在岛屿之中,去探索那些政治、那些神秘、那些情愫。随着最后消逝在引爆核弹的火花之中,变成即将毁灭一切的噩梦和传说,足够疯狂,也足够浪漫!
#12thBJIFF#
一个冗长的寓言故事……一切都是混沌焦灼与潮湿无望的。一步步螺旋式向黑暗中下沉。可能导演想传递的是他对这个世界状态的感受?也可能他本身可能并不是这么想的,只是无意中表现出这样的感觉。我这么想他这么想。
岛屿上尽是天堂一般的热带美景,德罗勒完成的却是地狱巡游。前2/3约莫是在用犹疑的态度缓慢带领观者切入这座岛屿的方方面面,囊括自然、风俗、经济、政治。又以核试验的悬念引发焦虑的渲染,不掩人心的躁动。最后1/3大概从车中德罗勒的倾诉开始,诗歌一般言简义丰的场景构建一重接着一重出现,非常令人陶醉且极易代入政治讽刺的光彩。而冷嘲热讽后,德罗勒依旧进行了一番徒劳的拯救,可暗夜大海上始终找不到登舰的那群人们,这更是将人拽入悲观的漩涡。褪去外衣,身份不再,一切都无力挽回。红光照耀的水波中,故事远去,但是故事中的末日焦虑与闹心政治仿佛从未离我们而去。
拍的挺好的,就是不知道他要拍什么
海浪,无尽的波涛。声音不好听,太多了。其实完全看不懂剧情,但是我喜欢这部片里没人说话的那些时间。
一份“对人类状况的随机观察”手册。恰到好处的电子乐如心脏一般在电影里跳动。这是一部看完会感受到自身匮乏的电影,想去学习更多政治哲学、电影语言、拍摄艺术,从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它。而不是仅仅像现在这样,感觉到它很好,具体又说不出哪里好。导演在采访里说:“我想要一种“轻触”(a light touch),我认为这本身就会形成一种叙述。一旦你习惯、接受了他,你就会想要知道更多。”他的确做到了。
(12thBJIFF8.20万达)看似以流言(海军与核试验)和譬喻为刀的母狮子(trans)指向当今地缘政治与殖民语境,实质用身为蓝眼镜的鬼影的黄眼镜和葡萄牙人(英文段落与隔着玻璃的对视解释其中缘由)与叙事段落锁扣里的无调性音乐(神秘主意倾向)纯粹昭示一种身处岛屿(美丽却暗流涌动)的情绪“沉沦”。
困到掐胳膊
导演把握非常精准乃至狡猾,那些偏单调冗长的谈话片段是真让你体验主角之“煎熬”,但足够多的对远景的滞留却又引诱你对这个环境的好奇,构筑出一种反复在”体验“与”超脱“间横跳的互动机制。人物都轻言细语,动作都优雅从容,在散漫地移动与展示过程中非常节制地抛撒了一些情节,也是来自对该机制的自信。最特别的是,故事的神秘感不仅来自凝视、奇观、光影,还来自人物话语的某种临界状态(意有所指但欲言又止,漫不经心又心思重重),给观众留足了想象。可惜的是本可以一路神秘下去,到结尾却很直接地回扣了情节,那铺陈的那些情节之外的想象与神秘算什么呢?此乃本片形式系统的唯一败笔。形式与意义的不对应,才是诗意的诞生。
北影节观影之3: 理性告诉我,这个片子不错,人物塑造的很成功,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甚至是背景性(或许不应该用这个词?)人物都不是工具性的,真实感很强;营造的煎熬、焦虑的氛围也很成功,塔希提本地人的视角呈现也很有新意。但感性告诉我,这个电影太长了,观众就像电影后半段男主角车里副驾上的那个胖子,似听非听、似看非看、睡的像个baby!
够煎熬哈
既無形式美感,也缺乏敘事熱情,只有攝影機堅定地對準虛無,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如何討論情緒?最後一段艇上演說宛如迷離的飛行終於落地,在給你更清晰的現實指涉同時,卻也終於露了怯。
我坐进电影院开始算我几点跟朋友一块儿吃晚饭才意识到这部电影长达165分钟!所以是电影院的煎熬!关键是,我和我朋友吃饭的时候竟然1句话没提这部电影,哈哈哈哈哈哈,绝了。看完以后,就是一些海浪、慢摇给我留下一些深刻的印象,以及那个谁?我看陀螺特别喜欢特别推荐,我得抽空问问他。我记得电影节刚开始的时候,陀螺用黄轩今年北影节宣传片的那个表情包故意做了一个“不要抢岛屿上的煎熬”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对这部电影的推荐,所以我还挺期待的哇。所以,这部电影肯定还是有一些点值得get的。另外说一下,我发现吧,就是非英语电影在语言上的巨大隔阂的确会造成很强烈的理解无能,这点确实很影响对于电影的审美和判断。
4.5
#bjiff#第十二场,确实煎熬,一度以为自己看的是穆赫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