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不错,悲中有喜,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的现实,我觉得所有的喜剧若想有深度,像卓别林的电影一样成为永远的经典,就必然要根植于现实社会,像莎士比亚的喜剧一样,让人能"含着泪地笑",这就像我当年看喜剧之王一样,心里面酸,脸上笑。
顺便说一句,不就是内容与经典有重合么,那也不是抄袭啊,那叫学习和借鉴,那些经典是丰碑,就是让我们学习的。
徐峥的电影怎么老是一个模式?
看泰囧的时候到后半段已经很让人不舒服了,看到这部就真的是20分钟就关了。
为什么一个小孩子会可以捣这么多乱,然后主角还真的就拿她一点办法都没?
这种一个人无尽地被另一个人折磨拖累,通过主角不断的悲惨遭遇体现出的病态幽默,一部真的就够了。
20分钟后面的剧情想想也知道,主角如何被真情感动然后重新找回正确价值观,幸福快乐地和女儿生活下去,拖了一下进度条发现果然还是泰囧模式。
真是让人半点继续看的欲望都没有。
总而言之,烂片。
不推荐非脑残粉观看。
豆瓣5.6分,看完之后觉得还是很客观的。
本身就没抱有太高的期待,实际跟预期差不多,挺拉跨的。
开头就感觉塑造了一个骗子形象,怎么说呢,挺离谱的,这么轻松就把人骗到手的吗?
花言巧语这么厉害?
(没经历过,无法理解。
也有可能是酒吧,本来就不太正经?
)。
后面,最莫名其妙的就是,孤儿(张子枫),看了杂志,直接就能找到住处???
主角(徐峥)不报警,不找孤儿院,就这么被一个小女孩耗着???
离谱!
还被陌生小女孩反锁?
看着怪恶心的。
中间还有个更离谱的,明明是打车去的机场,小女孩是怎么准确找到,还能这么快跟过去的????
满头问号。
亲子鉴定也不会做??
感情转变也太突兀了,父女情和爱情都是,不太能接受。
女主也挺白莲花的,虽然说这么个好工作吧,还是艺术总监,但是很明显上司对自己有想法的。
这为了money,不跑路也就算了,后面陪酒为什么不甩袖子走人?
再不济最后陪睡也可以走人。
为了姐妹???
你顾得过来???
自己都管不好,自己积蓄才4W多,你管这么一大票人???
所以自己其实是没有真才实学再去找另外的工作吗?
纯靠身子吃饭??
最后结尾的那个魔术,自己做了两个猜测:1. 主角小时候差点被淹死一次,真的觉醒了“特异功能”:憋气能力异常强大。
在反派以为他死了打开玻璃的时候把他拉下去关住。
2. 主角死了,后面的都是想象。
更倾向第二个吧。
因为如果是拉下去的,没有一点声音?
反派的狗腿子还在鼓掌?
反派明显有点身手,搞得过?
因此,还是认为最后是主角死了做出的幻想。
总结:全程看的面无表情,甚至有点恶心。
男主老骗子,小女孩小骗子,女主白莲花,反派有点黑社会的感觉,都怪恶心人的。
强行煽情。
勉强算是一个完整的无厘头故事吧。
看完整部电影,我觉得最后徐峥是死了,而最后那也只是小孩对结局的一种渴望,她从小就一直幻象着她的爸爸是有魔法的,当她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爸爸的时候却招到迫害,所以她从内心的希望她爸爸能够用魔法逃出来,也希望他爸爸能用魔法来对付坏人,这也是为什么最后拉帘子的是小孩自己,而结局那里整个空间包括声音都变得迷离,也正是因为这只是小孩幻象出来的。
而这样的话也就能说明为什么当魏建被放在水箱里面的时候他的那些打手们无动于衷。
而最后三人在沙滩上的画面,也正是小女孩所渴望的美好的幸福的家。
最后小孩问徐峥是怎么逃出来的,是因为小孩在慢慢长大,慢慢已经不能用幻象来欺骗自己了,所以才问了徐峥,希望能从徐峥那里得到答案。
《摩登年代》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在大时代里的无奈故事,用感人真挚的亲情来烘托现实中无数的谎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方面用荒诞和幽默的手法来表现徐峥这个倒霉的魔术师所遇到的各种离奇事,一方面又用张子枫扮演的小女孩对父亲的渴望和情感,来反衬亲情的可贵。
徐峥饰演的魔术师内心善良但是却不得不满口谎言,以求得糊口,虽然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徐峥也演出了他的可恨、无奈,让人深深同情。
张子枫的哭戏也让观众看得十分动容。
而两人在电影中的配合默契度也相当之高,搞笑起来可以十分癫狂,煽情起来又能十分投入,成为影片的一大看点,让很多观众看得有笑有泪。
本来觉得还不错的,但是看了影评再思考一下之后,觉得确实情感扭转上有些刻意,比如那个胖老板为什么被徐峥打了没有报复他,徐峥之后和他孩子老婆之后又是怎么过上幸福的生活的,虽然说这是电影的留白,但是有些地方就是没有交代清楚,没有去显现社会的现实。
另一方面,也不能把什么都往社会现实里面套,电影没有交代的,也许只是导演想让观众去思考的部分而已。
而且这个电影在底层小人物的刻画上,非常的写实和深入,但是刚开始看这几个人,其实觉得都不好,魔术骗子,夜总会女人,福利院的小骗子,行为都需要虚与委蛇,两面三刀,其实价值观导向不太好。
但是每个人身上的遭遇其实特别让人值得同情,一些奇怪的缘分,这几个人就演绎了一系列生动又奇怪的故事,莫名其妙的结婚领证,莫名其妙的领养凑成的一家人,真的是很无厘头,当然反派也特别反衬出人性,那些仗势欺人者对弱者的欺辱,以及最后的下场,其实挺戏剧化的,一笑了之就好哦
古有烽火戏诸侯,今有摩登年代!
孩子与孩子的差别,这部电影是描写最大的一部吧!
有社会层次感和温馨的电影才会留史于未来吧!
一个人安静的看完,很受冲击,不同人家的孩子,有人住豪楼,有人如蝼蚁!
最后的画面不知是幻想还是希望,但感觉温馨之极,无能无力,只有希望与想象吧!
有笑、有哭,有思考才是好电影吧!
首先,电影的结局,绝对不是我们所见到的那样,欧大卫,毛娜和小女孩幸福地过着在沙滩上其乐融融的生活。
片子在之前的一个场景中已经埋下了伏笔,欧大卫被魏总的手下揍完以后,回到家跟小女孩大吵一架,那时小女孩说了一句:“你不是我爸爸,我爸爸还在夏威夷。
”说明了一点,小女孩有精分症,或者说有选择性失忆症。
她可以忘记自己真正的爸爸是个未知之人,忘记自己的妈妈是风尘女子,然后选择性去失忆,去臆造一个“爸爸”出来,因此片尾部分一家三口的美好生活,其实是小女孩臆造出来的自我想象空间。
实际情况是,当小女孩冲上前去拉开布帘时,看到的不是欧大卫逃了出来,而是欧大卫的尸体,然后精分发作再次失忆,就看到了我们看到的所谓“结局”。
这样推理是有根据的,首先,之前有一个场景,魏总骂欧大卫是下三缆,欧大卫想揍魏总,结果反被揍,于是可看出魏总的武力在欧大卫之上,所以即使欧大卫真的可以从玻璃箱里脱逃出来,也绝不可能把武力在他之上的魏总塞进里面,就算退一万步,欧大卫逃脱出来之后从后背偷袭把魏总打晕,再塞进去玻璃箱,这样似乎说得通,但是片中可看到魏总在水里是清醒的,因此排除了击昏后塞进去的可能性,于是这个变成了不可能事件。
也许有人会说,这就是欧大卫在生死关头潜能激发所完成的魔术吖。
呵呵,魔术,只是障眼法,再怎么潜能激发,最多只能顺利从水箱逃脱,如果魏总不是魔术助手,他是不会乖乖脱光衣服把自己装进去玻璃箱的。
倘若一句潜能激发就能完成不可能事件的话,那不叫魔术,叫超能力。
但是,如果把小女孩拉开布帘后看到的画面理解成是她自己再加工后的想象空间的话,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魏总的手下看到自己的老板被封在水箱里不去搭救,反而鼓掌的镜头了。
这就有人问,为什么要把精分后臆造出来的美好世界做成结局那样呢?
首先,是为了通过审核,这好歹是喜剧片,结局如果太灰暗的话,恐怕会被封;其次,欧大卫在回光返照之前,脑海里闪过了许许多多个镜头,其中有一个镜头,是他和小女孩背上都长了翅膀,手拉着手在空中盘旋飞舞,这是个极好的隐喻,暗示出“我欧大卫即使要为了正义而死,也要为小女孩撑起一片乌托邦,在自由的天空里飞翔”,说实话,在他进去酒店的房间揍张总的时候,我就知道大卫要死了,但是我仍然要在内心替大卫叫好。
那个张总,在KTV的时候我就想大卫当场揍他了,无奈大卫当时还不能彻底的硬起来,后来看到毛娜被抬上车,总算是男子汉了一回。
在今天这个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社会,潜规则现象成为了社会的一种阴暗面,我们都像小女孩那样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胆小怯懦的人,像毛娜那样,选择了妥协,内心倔强的人,像小女孩那样,变成了偏执狂精分症患儿,内心善良吊儿郎当的人,像欧大伟那样,一开始选择了同流合污坑蒙拐骗,后来被小女孩感染,变成了为她撑起心灵乌托邦的英勇就义者。
如果这三个人都没有交集,也许他们的人生会一直平淡无奇,但是命运把他们拧在了一起,就产生了这么一部闹剧。
看了前面的评论,有人说宁愿看小时代也不看摩登时代,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所揭露的社会阴暗面还是挺写实的,现实中确有这样的现象存在,这片子也许跟喜剧二字有所抵触,但是我更愿意看到人性的光芒在丑陋的社会黑暗面前璀璨地绽放,而不是看一群衣着光鲜的上流社会人士争风吃醋。
合上眼睛,联想起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一次次地问自己,如果我是欧大卫,我会去做小女孩的爸爸吗,我会去救毛娜吗,即使,以生命为代价?
虽然说病态的是这个社会,不是我们自己,但我希望更多的人,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像张总那样喜欢潜规则的所谓成功人士,能看一看这部电影,看看张总那副好色的嘴脸是多么的可恨,以至于即使是以生命为代价,也会有人站出来揍妳一顿。
这个片名应该是在想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致敬吧。
可惜,徐铮并没有成为像卓别林那样的喜剧大师。
这是一个看似喜剧,其实是悲剧的电影。
没错,徐铮是想让所有的观众都这样认为。
但其实真相是,这部电影真的很悲剧。
前半部分虽然有点不知所云但是勉强还挑不出说明大毛病,但是后半部分的逻辑简直让人无法直视啊:电影的结尾到底算什么东西嘛?
魏总带领着几个手下要将徐铮溺死在水箱里,嗯,这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情节设计啊。
但是,在那么多小朋友面前表演杀人,就算魏总损失了两个亿的单子脑子不清楚,难道他手下不知道杀人是犯法的吗?
难道魏总真有杀人还可以避免法律制裁的手腕?
如果手腕那么强悍,怎么可能就为了两个亿去杀人?
还有,魏总是怎么被一个快要被溺死的人脱了衣服关进水箱的?
退一万步来说,你可以不告诉我们你到底是怎么逃出来的怎么把魏总衣服脱光弄进去的,可是,你总得告诉我,魏总都被关在水箱里了,他的那几个手下还在那边鼓掌是什么节奏?!
告诉我i,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唉,累觉不爱!
好吧,说两点值得肯定的:魏总的演员表演很加分!
毛娜在桌子上跳舞的那一段,徐铮和毛娜用酒来灌醉自己,来麻木自己,来对这个真实世界投降,他们在对镜头大笑,却让银幕前的我们笑不出来。
影片里欧大卫说,欢迎大家暂时告别真实世界的平庸和悲哀。
其实他深知,自己只不过自欺欺人。
逃脱不掉真实世界的平庸和悲哀,才是这个真实世界最大的悲哀!
PS:为什么一个公司办的活动要一个艺术总监来垫钱?!
那个张总的小千金也太脸谱化了吧,能不能不要这么俗套!
开始的时候看到徐峥眼角的褶子,就想着应该是最近的作品。
后来查查资料,还真是2013年。
在《泰囧》中赚到一辈子钱的徐峥,在那以后有些蛰伏,有这样一部小品性质的玩票或者再试水之作也不足为奇。
他明显有着向卓别林致敬的意图,电影的名字很雷同,角色的职业也走了魔术师路线,卓别林在影史的地位,或许是徐峥人生的方向。
故事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客观来说,拍得也不算太烂。
笑点没有第一集的[人在囧途]那么多,难能可贵的是,没有太多教化的成分。
不太满意的是大团圆的结局,或许,最后一幕,应该出现在已经在水中窒息而忘的他的最后梦境里。
最心碎的一刻,是那姑娘为了迎合肥头猪脑的老板而被迫上台跳舞然后在强颜欢笑的场景,所有人的无奈,都在那狂乱的笑声和酒精里。
开始就被高冷的女主角震惊到了,这身段(挤挤还是有的)、装束和做派,完全是要干掉[非诚勿扰]的巩新亮啊。
可惜这个叫王宣予的东北姑娘,要么就是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打了四年酱油,要么就是韩国医生下手太狠,全片整个就是没有表情啊,浪费了这张无懈可击的脸。
哪天蹦出来一如此聪明伶俐的姑娘死心塌地叫我妈 我绝对100个乐意 一直以为这是个魔术电影。
最后那个魔术实在是不懂。太不现实了也不符合逻辑啊。不过片子还行。一群快要作死的文艺青年的自以为是批判看得我快吐了。能正常点么?能说句人话吗?说比小时代好的你也身高一米四吗?
2.5很soso,重点是,连吐槽都无力啊
挺好看的啊
烂片。不过王宣予漂亮。多一星
虽然是温情脉脉,但是我想说能不能别为了冲突而冲突,也别为了结局而结局呢?
完全出乎意料的剧情发展,从预告方式上看一直以为是部喜剧来着。。虽然还是有故事性不足的毛病,女主也完全不知所谓,可我愿意为这个着眼点加分,最后的主题升华能再接地气一点就更有说服力了~!
真捉急,徐峥至少得要2亿的收成才能抚平这种羞辱
还是。。后面崩盘了!
有种长江七号的味道就是。换个更癫疯的人而不是徐峥其实更好。我在徐峥身上看到了德普的模仿痕迹。
徐峥演中年危机男肯定是非常合适,但再加个种马的设定就感觉不符了,而且后面人设各种狗血崩塌,只能靠演员表演硬撑着。张子枫真是从小就是个好演员。这反派打男主打的太有压迫感了,又比你有钱,还能一拳秒杀你气不气啊,可惜最后直接被写成神经病,后面实在是各种烂尾,连最关键的反杀魔术原理居然都直接含糊过去。
老徐有些刻意,但老徐尽力了,比着一堆烂片来说,这部还算不上烂
为什么对这样的电影如此的苛刻,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电影已经不错了。逃离现实的世界的悲哀,多好的话。
喜剧拍的一点也不好笑也是赢了,主创把一辈子吃的苦,都吐槽在了这部戏了?
我不怀疑演员的演技、但因为题材和剧本的关系、加之主题模糊没有重点,怎么看都像在撒狗血、用力过猛。唯一的亮点是和警察叔叔的那场戏、可惜还是有点假。
有笑有泪,故事完整!无雷点!推荐!
多点感情分,加一星
麻麻说徐峥每部戏都有个狗皮膏药似的角色贴着~话说能标注一下该故事属于童话咩......
人物设定的不好,戏剧冲突也不够,桥段粗糙的都能看到骨架了。但如果没有徐峥的话,也许这部片子一点影响力都没有。也多亏徐峥那么努力,才让这部片子好看一点点,也只是一点点。
徐铮的演技没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