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法外之王

Outlaw King,逃犯国王(港),不法国王(台),无法之王

主演:克里斯·派恩,斯蒂芬·迪兰,亚伦·泰勒-约翰逊,弗洛伦丝·皮尤,丽贝卡·罗宾,比利·豪尔,萨姆·斯普卢尔 ,乔纳森·菲利普斯,邓肯·拉克鲁瓦,卡兰·马尔韦,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法外之王》剧照

法外之王 剧照 NO.1法外之王 剧照 NO.2法外之王 剧照 NO.3法外之王 剧照 NO.4法外之王 剧照 NO.5法外之王 剧照 NO.6法外之王 剧照 NO.13法外之王 剧照 NO.14法外之王 剧照 NO.15法外之王 剧照 NO.16法外之王 剧照 NO.17法外之王 剧照 NO.18法外之王 剧照 NO.19法外之王 剧照 NO.20

《法外之王》剧情介绍

法外之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讲述罗伯特·布鲁斯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他昔日是战败的贵族,后来不情愿地当上国王,然后在曲折离奇的一年成为法外英雄。为了拯救家人、人民和国家,让中世纪的苏格兰脱离英格兰的暴虐佔领,罗伯特被迫投入战役。他夺得苏格兰国王之位,并召集一批乌合之众,抵抗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而率领这支愤怒的军队的,是凶残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和他喜怒无常的儿子威尔斯亲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军人使命身旁的人兴安岭上我未成年接招吧!那边的女孩或者乌托邦Re:创世主们面目全飞五味人生简单的婚礼鲛在水中央每个人都喜欢着某个人悭钱家族超时空大玩家索勒斯角高墙边的混乱第三季别无选择花火大宋惊世传奇癫狂之旅第二季秘密夏天女神的教室~法律青春白皮书~无眠觉醒触碰的双手第三天神奇女侠:血脉荣誉谋杀无名当铺奈何少帅要娶我阴宅瓦德马尔

《法外之王》长篇影评

 1 ) 从《勇敢的心》到《法外之王》:每个人都会死,但不是每个人都活过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作者:女神的秋裤转载请注明出处1995年,一部电影让梅尔·吉布森走上人生巅峰。

他自导自演的《勇敢的心》横扫奥斯卡10项提名,最终拿下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5项大奖。

梅尔·吉布森手握两座小金人,图片来自variety.com影片以英国历史上伟大的失败为结尾:领导苏格兰人民独立的威廉·华莱士被凌迟处死。

他最后一句撕裂心肺的“自由”呐喊,成为许多人心中多年挥之不去的声音。

《勇敢的心》他死后,发生什么?

1305年8月23日,威廉·华莱士被长腿爱德华处死。

他的头颅被挂在伦敦桥上,尸体则被分成4块送往英格兰和苏格兰的4个地方,以警告那些试图造反的人。

威廉·华莱士的手臂被挂起示众但这并没有起到长腿爱德华设想的镇压效果。

相反,这更激起人民的反抗情绪。

就在此时,历史上另一个重要人物出现——罗伯特·布鲁斯。

而在现实中,他才是“勇敢的心”的原型。

这部无缝衔接《勇敢的心》的电影,就是《法外之王》。

一、“勇敢的心”原型罗伯特·布鲁斯(Robert Bruce)是谁?

一句话概括:他是领导苏格兰独立的人,他是历史上开明的国王。

罗伯特善用战斧图片来自heritage-history.com2在《勇敢的心》中,他背叛了英雄。

由于历史上背叛威廉·华莱士的叛徒后来被罗伯特重用,所以一些人猜测罗伯特背叛了华莱士。

《勇敢的心》但在现实中并非如此。

他和华莱士的恩怨充满争议,但他仍是苏格兰历史上最重要和最有威望的国王之一。

是他完成了威廉·华莱士的遗愿,击退了英格兰人的入侵,取得民族独立。

英国斯特灵城堡外的罗伯特·布鲁斯雕像图片来自stirlingcastle.scot他是个虔诚的基督徒。

生前他希望自己的心脏能被带到圣城耶路撒冷。

《法外之王》他死后,心脏被做了防腐处理放入银制琉璃骨灰盒。

由他的挚友詹姆斯·道格拉斯携带踏上征途。

罗伯特·布鲁斯和詹姆斯·道格拉斯,《法外之王》不料一向骁勇善战的道格拉斯陷入埋伏,被敌人包围。

突围无望,传说他取出盒中罗伯特的心脏,扔向前方,并高喊:“冲啊!

勇敢的心!

就像以往汝惯常的那样,道格拉斯将追随汝或战死!

”Forward, brave heart, as ever thou were wont to do, and Douglas will follow thee or die!

最终道格拉斯战死,这个传说被后人称为“勇敢的心”。

《法外之王》《勇敢的心》为塑造英雄将这个传说嫁接在华莱士身上,《法外之王》则比较客观的呈现了罗伯特·布鲁斯这个人物。

这次的电影版权被Netflix买下,可以说是导演大卫·马肯兹(《赴汤蹈火》豆瓣8.0)和Netflix的强强联手。

片中不仅有长达12帧的派恩全裸镜头,开头长达9分钟的长镜头足以让人惊叹强大的场面调度。

相信我你啥也看不清高潮的战役场面宏大,现实且残酷。

Netflix放开了尺度,什么开膛破肚、爆头断腿都被一一再现。

《法外之王》如果仅仅是为了羞羞的尺度和血肉横飞的画面来观影,那可真是暴殄天物。

因为《法外之王》不仅制作精良,更呈现了英国历史上鲜为人知又跌宕起伏的英雄故事。

二、在苏格兰拍摄的成本最高电影《法外之王》是在苏格兰拍摄的成本最高的电影。

为了呈现最真实的中世纪景观,剧组来到位于苏格兰古城爱丁堡。

单在克雷格米勒城堡(Craigmillar Castle),他们就花了整整3周的时间进行修复和改造。

拍摄中的克雷格米勒城堡

拍摄中的克雷格米勒城堡大到石墙草屋,小到木柴牲畜,全部实景搭建。

而这只是其中之一。

《法外之王》除了景观,在习俗和服装上片子也非常考究。

在苏格兰,每当有重要的节日就会在地上铺上一层稻草,虽然至今也没能搞清这个习俗的意义,影片还是将这个小小的细节还原。

地上洒满稻草

地上洒满稻草当时平民衣着朴素,以黑白灰三色为主,且必须长至遮住屁股(贵族不受限制)。

一般的战士多以皮衣为铠甲,能穿金属铠甲的都不是一般人。

朴素的衣服

罗伯特着皮制铠甲和少量金属铠甲

长腿爱德华儿子着重金属铠甲《法外之王》比《勇敢的心》更忠于历史,许多场面在历史上都有记载。

比如长腿爱德华的儿子曾对着晚宴上的两只天鹅起誓。

《法外之王》

图片来自bookpalace.com全片在人物的塑造上让探长印象深刻,几乎每个角色都个性鲜明,短短几个镜头、几句台词角色就能立住。

比如许配给男主的伊丽莎白,面对蛮横征兵的英格兰军,别人都吓得不敢动,她却跑上前去,一把将士兵推开。

安静温柔外表下的独立、勇敢与无畏展露无遗。

悍将詹姆斯·道格拉斯勇猛到有些癫狂,打起架来有时像个疯子。

当他回到故土复仇时,几句画面感极强的台词,就让人感受到他狂傲笑容下隐藏着的思念与悲伤:“我记得我的父母曾站在这个院子里,我的父亲在我母亲耳边细语,我不知道他说了什么,但一定很有趣,因为我的母亲笑个不停……”

这部电影如此用心,是因为Netflix想把他打造成一个三部曲。

威廉·华莱士之后,罗伯特·布鲁斯的战绩更加辉煌,故事更加曲折。

第一部《法外之王》只是讲述了罗伯特的崛起。

三、从《勇敢的心》到《法外之王》我们先从英国国旗说起。

众所周知,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它由北爱尔兰+苏格兰+英格兰三部分组成(还有个威尔士),国旗也是由三部分组成。

但北边的苏格兰是个扛把子,千百年来,它都没有被“驯服”。

2014年,英国就苏格兰是否独立而进行公投,最终投票反对55.3%,赞成票44.7%。

苏格兰独立失败。

@谷歌地图而700多年前,苏格兰独立迎来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时光。

1286年,在去探望新皇后准备造人的路上,苏格兰国王亚历山大三世因天气原因坠马身亡(一般猜测)。

他没有可继承王位的子嗣,苏格兰权贵为争王位乱成一团。

他们脑袋一抽,竟然请英格兰国王长腿爱德华做仲裁人。

《法外之王》中的长腿爱德华(中)

《勇敢的心》中的长腿爱德华(左)爱德华可不甘心只仲裁一下,他趁机建立傀儡政权。

在13名王位候选人中他淘汰了所有对他不利的人选,其中就包括罗伯特·布鲁斯。

他选中约翰·巴里奥尔(John de Balliol)为苏格兰王,但约翰敛财暴政,不得民心,常有暴动。

爱德华火速出兵暴力镇压。

《法外之王》中亮出爱德华的战争神器:“战狼”War Wolf1297年,威廉·华莱士的妻子在英军的行动中被杀。

华莱士爆发,攻城屠将,一呼百应,罗伯特·布鲁斯也一度支持他。

《勇敢的心》但最终,在复杂的实力角逐中,华莱士被俘虏。

1305年,华莱士遭凌迟处死。

《勇敢的心》这就是《勇敢的心》中的故事,紧接着,《法外之王》的故事开始。

苏格兰的反抗势力不得不向爱德华低头,罗伯特也只好对他俯首称臣。

《法外之王》爱德华将华莱士的尸体挂街示众,以警示民众。

结果,苏格兰人民反抗情绪不降反升。

华莱士向往自由的星星之火,在许多人心里燃起熊熊火焰。

《法外之王》

《法外之王》表面屈服的罗伯特终于下定决心反抗爱德华。

他迅速得到一些贵族支持,毕竟,无论看血缘还是资历,他都是最合适的国王继承人。

他曾被亚历山大三世指定拥有王位继承权罗伯特先是在争吵中手刃了约翰·康明(John Comyn)。

他是罗伯特最大的国王竞争对手,而且得到爱德华支持。

还原罗伯特用匕首刺死约翰,《法外之王》

图片来自historyextra.com然后,1306年,罗伯特在斯昆石上(Stone of Scone, 又称命运之石,加冕石)自行加冕为苏格兰王。

爱德华闻讯后立刻宣布将罗伯特逐出教会。

罗伯特因此成为不法之徒(outlaw),即任何人都不会向他提供庇护和帮助。

《法外之王》

图片来自inhistorytoday.wordpress.com成为不法之徒的罗伯特屡战屡败。

现实中,他的三个兄弟被屠杀,妻女被抓去囚禁。

罗伯特军队遭偷袭

妻子被囚禁,片中还有他兄弟被开膛破肚的露骨镜头,探长没胆放罗伯特远没有华莱士一般的勇猛,在爱德华的镇压下,他只有逃命的份儿。

最惨的时候,罗伯特身边只有40人。

四、从40人小队到苏格兰王>>>>蜘蛛结网片中罗伯特后来领导人们和爱德华军队对战前,一个雨中的蜘蛛网镜头一闪而过。

这是对在英国流传百年的感人典故“蜘蛛结网”的致敬。

1306-1307年间,罗伯特在历史上消失。

传说他躲避在山洞里(一说为茅屋),七战七败让他精神颓废(一说为六次,总之很多次)。

一个雨天,他忽然看到一个蜘蛛在结网,每当蛛网快织好时,一阵风雨就将蛛网吹破。

图片来自ancientpages.com而每一次,那只蜘蛛都从破的地方接着开始织,直到最后织成一个漂亮的蛛网。

罗伯特受到启发,他决心重返战场,和英格兰血拼到底。

>>>>劳登丘战役·Battle of Loudoun Hill罗伯特带领部下打游击战,洗劫了英格兰控制的城堡。

苏格兰人民再次看到希望,他们慕名而来,只为跟随罗伯特为苏格兰战死。

1307年,罗伯特的军队在劳登丘迎战爱德华儿子率领的英格兰大军。

传说在10年前,威廉·华莱士曾在此击败英格兰军。

长腿爱德华并不是像电影中一样在参战前死亡,实际上战后他才亲自出征,在路上染上痢疾病逝。

《法外之王》中的劳登丘

现实中的劳登丘图片来自heritagelandscapecreativity.wordpress.com但这次,罗伯特的军队只有600人,英格兰军足有3000人。

他的军队中,甚至有人赤脚上阵。

这一战,是整个苏格兰和英格兰局势的转折点。

至于怎么打的,探长不剧透,在这里探长只想说,这一战被呈现的可圈可点:

镜头从全景到近景,从整体到局部切换自如。

中远景浩浩荡荡,气势如虹;近景血肉横飞,残酷惨烈。

每个镜头都真实到叫人不禁发问:演员们还好吧?

罗伯特的挚友詹姆斯·道格拉斯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猛,人称“黑道哥”(Black Douglas)。

这一战也能见识到他有多么勇猛与疯狂:

600人对3000人的劳登丘战役燃到让人心潮澎湃。

但这还只是大战前的一个小会战。

7年之后,罗伯特统帅的军队约7K-1W人,他们依旧食不果腹,赤脚光膀。

罗伯特和爱德华二世相遇在班诺克本(Bannocburn)。

此时,来讨伐罗伯特的英格兰军超过1.7万人。

图片来自ancientpages.com战役耗时两天,罗伯特在第一天就用斧头将英格兰军大奖亨利·波鸿(Henry de Bohun)砍死。

最终,英格兰军伤亡9000余人,是英格兰700多年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此后的10多年,英格兰再无力入侵苏格兰。

罗伯特砍死亨利·波鸿,图片来自britishbattles.com1320年,罗马教皇承认罗伯特的地位。

1328年,爱德华三世与罗伯特签订《北安顿普条约》,正式承认苏格兰王国独立主权。

此后的400年里,苏格兰一直独立。

1329年,罗伯特去世。

他的一生印证了那句话:每个人都会死,但不是每个人都活过。

罗伯特死后,关于他的“蜘蛛结网”和“勇敢的心”的故事,流传至今……文/女神的秋裤(更多原创影评,微信搜索ttyingtan,或保存图片,然后扫描识别二维码关注,后台回复片名,一起来看片儿)

 2 ) 克里斯派恩电影里偏中下之作

勉勉强强七分吧。

动作戏,战争大场面都不行,这点雷得利斯科特是真的牛。

本片导演比不上他。

开头八分钟左右的长镜头不错,非常考验剧组,摄影,收音,而场记剧务都得躲远,导演的协调调度能力还行。

文戏武戏爆破戏一起来。

克里斯派恩我是很喜欢的,但这片里他的角色可真够蠢的,对方说周日不战,他居然真的就听信了,也不安排警戒,侦察。

防止敌军偷袭,却跑去跟娶来还没圆房的老婆行房。

我也是第一次看他这么祼,后面有场河里出浴的戏,更是直接露出升职器来。

女主甜美漂亮而又表现的智慧忠诚善良,演的是个完美角色,果然衣服一脱,熊型也不错。

两人行房那场戏也很投入,演的跟真的似的靠!

但感觉这片真是美化苏格兰,丑化敌视英格兰很厉害。

都一千多年前的事了,导演还这样抓住不放,肯定很激进,很愚蠢无脑的充满仇恨。

属于最易被煽动的民族主义者。

一看条目,果然,苏格兰人。

你说他会加入类似爱尔兰共和菌那样的激进巩布组织我都信。

说回偷袭那场戏,外国不了解,中国的开国君主都不用说,就连他们的手下败将,项羽,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陈友谅,张士诚,这些人,都不会蠢到男主这个角色那样。

毫无防备的被偷袭,不知道安排警戒,导致一次被偷袭就算了,后面渡湖又来一次。

军事战略的头脑简直连猪都不如。

当然,那个光头伯爵敌人未必食言,人家过了午夜十二点来偷袭,就是周一,不是周日了啊!

还是心急了点,现实中要是我,非得三四点去偷袭,并且安排包抄两翼和后路,这样给敌人造成的损失会更大。

后面的群狼战术倒是还行,但有点抗日神剧的意思,美化己方,矮化弱化敌方。

这苏格兰导演真是恨透英格兰人了啊?

历史上两军对战,肯定比这还要血腥残忍的多,无论中外,毕竟是冷兵器时代,中国历史上也动不动屠城,让对方失去反抗意志。

片中英格兰王子吊起男主弟弟时,看着就已经够狠了,哪知他还去扒开人家衣服,我一激灵,心想卧槽!

演水浒传么?

中国人都不敢拍的,你们要拍吗?

要剖腹剜心吗?

结果还真是,直接开膛破肚,内脏肠子和血流了一地。

看的我恶心的,短短几秒镜头,却拍得异常残忍血腥,不忍直视。

最后的大决战真是儿戏,混乱。

雷得利斯科特看了只怕要大摇其头。

最后,男主父亲去世前那短短的表演极佳,绝对可以拿个最佳男配的奖项或提名。

 3 ) 不是电影,是纪录片

这部影片期待很长时间了,特别是《勇敢的心》在此之前已经放映很多年了,二十年吧。

两片一对比,差距就明显看出来了。

《勇敢的心》是电影,不是史实,是为了好看,历史错误数不过来,包括男女之间的爱情,都是瞎编的。

不过,好看。

主人公好看,女主人公好看,长腿王演得好,同性恋王子也不错。

有哈哈笑,也有煽情。

《法外之王》是什么,是纪录片,史实片,不是电影。

作为资深英国历史爱好者,我可以说这部片子基本上忠于历史,没有大的错误。

可是,这就不好看了,像流水账。

历史细节太多,我可以说,大部分观众并不知道这些历史事实,他们也没有兴趣。

另外,主人公不突出,性格不明显,不招人喜欢,不如梅尔-吉普森,或梦中的法国美女。

故事不突出,人物不突出,这就不是电影了,不能给人震撼,不能给人享受。

爱情戏也不够,性戏倒加了上段,没有必要。

 4 ) 需要更多了解历史的重要性

兵不厌诈,在战场上天真就是最残忍的对待自己。

英伦血腥的镇压与殖民世界,对全世界不同地区的人民造成的苦难,真是罄竹难书。

然而好像全世界共同的人类祖先均是在一次次的战役中进行残酷的掠夺而铸就为城堡,无一例外。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光实在是恶心,焦土策略打的自己的资源补给都被断了,长线发育需要的还是头脑,要摒弃头脑发热,冲上去白给。

历史总是有着重重迷雾遮挡,如果考现代的古将是复杂的,因为真相与谎言一同在互联网上爆发,无法估量的数据流如洪水猛兽般吞噬着人们的视线与思考。

身在局中无法分辨是非,需要时空的距离感更全面的了解过去发生的事。

英国的古装电影感受上始终有着文化上的隔阂,或可以这么说,在一处发生的战争在广大的信息流聚焦下,爆发了几何级数的信息,人们无法分辨真假,或好或坏的信息呈现在我面前,太过集中,难以考证。

如果放大到时空尺度下,我们才能一窥事件的全貌。

对历史的了解越多,越有助于了解自我。

就像越了解宇宙,就越了解地球一样。

极致的宏观,一如极致的微观。

多角度的观察同一事物,所得出的结论,才是最为接近真实的。

主观上每个人观察到的事物都是不同的,所以需要客观的描绘,使得更多人得以认同,也就是标准的重要性。

拥有客观标准化的权利,等于控制了对这个世界最为基础的认知权,也就拥有了控制这个世界的权利。

神权与皇权的冲突本质上还是对民众认知权的归属冲突。

两者都是权力的拥有者,互相抢夺着对方对基础材料的控制权,这就产生了矛盾,而如果把神权打倒为辅助,那么对人民战斗力的加成将是爆表的。

 5 ) (BACKGROUND INFO)电影中的罗比特·布鲁斯(Robert the Bruce)

本文内容收集于维基百科英文版(因中文版的内容过少,如有翻译偏差,概不负责,如有补充和更正,欢迎留言,反正我懒,所以有错的地方一如既往的也懒得改)在介绍电影之前,首先介绍一下背景知识。

电影中的情节主要发生在第一次苏格兰独立战争期间,具体时间发生在公元1296年到1328年之间。

在1286年,由于当时统治苏格兰的国王亚历山大三世(King Alexander III)的辞世,随之产生了继承人的问题。

而当时的第一继承人是亚历山大三世的孙女,玛格丽特(Margaret, Maid of Norway),可是这位继承人自出生就生活在挪威并且还只是一个孩子(人家还是个宝宝),因此当时苏格兰的领主成立了一个政府性的监护人制度,以待玛格丽特女王长大成人才可以亲政。

但可惜的是,这位苏格兰还未曾见一面的“女王”在前往苏格兰的路上就得病去世了,时间是1290年的九月26日。

经此位继承人的离世,苏格兰历时陷入了争夺苏格兰王位的内战危机,因为一帮、一群、一众的苏格兰领主都有获得苏格兰国王王位的资格(这里比较乱就不明说了,从玛格丽特是亚历山大三世的孙女、第一继承人且远在挪威的状态来看,其他这些拥有资格的领主基本上算是亚历山大三世的各种各样的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

(2018年上映的另一部电影《Mary Queen of Scots》中也出现了类似的历史情节,即苏格兰的玛丽女王也是之前在法国遥控苏格兰,当她的丈夫,当时的法国国王 King Francis II 去世后,她才返回苏格兰去执政。

电影中的历史时间大致在 8 December 1542 – 8 February 1587 之间。

)在苏格兰即将陷入内战的危机来临之时,电影中的其中一位配角闪亮登场(可惜只是配角)—— 英王爱德华一世,其实爱德华一世是被苏格兰的贵族邀请进入苏格兰担当裁决人针对苏格兰国王的选举,这基本可以理解为引狼入室,只可惜维基百科里没有写明是具体哪帮“袁绍再世”的苏格兰贵族邀请的爱德华一世。

苏格兰和英格兰的恩怨就不一一列举了,最著名的恐怕是电影《勇敢的心》,其实《勇敢的心》中所述的历史背景跟本片是同一时期,当时电影中的苏格兰领主的各种勾心斗角,什么囊外必先安内的各种内斗历历在目。

因此按照这帮苏格兰的领主们的争夺王位的热情,恐怕即使玛克丽特“女王”没有在前往苏格兰的路上死掉,也会在未来的成长过程出个小小的意外。

(题外话:《勇敢的心》中的男主角其实帮助的那位比较窝囊废的国王就是本片中大书特书的布鲁斯,布鲁斯在成为苏格兰的国王之后被称为布鲁斯一世,名字也从Robert Bruce变成Robert the Bruce,这个the个人感觉就像“子”一样,比如孔子孟子,类似于一种尊称)就在英王爱德华一世到达苏格兰,并且在选举苏格兰国王的仪式开始之前,爱德华一世这只饿狼直接就展露了对于苏格兰野心勃勃的一面,他要求所有的苏格兰领主必须尊称他为“苏格兰的至高无上的大人”(Lord Paramount of Scotland)。

然后在之后的选举中,John Balliol被推举为苏格兰新的国王(这位国王真的是一个废物,简称 a weak king),因为爱德华一世不仅在背后鼓动其他反对这位“废物”的苏格兰新王,并且还强迫这位新国王去英国的法庭作为原告,至于告的什么就不知晓了。

(从另一方面而言,其实当时竞选苏格兰国王的王位的最有利的竞争者是布鲁斯、Comyn(下文详表)还有John Balliol,只不过John的血缘继承顺位更靠前一些可能)在1296年,这位苏格兰的“废物”新国王重新宣称他的国王地位,这次宣誓主权的主要原因是同年英法之间在进行战争(其实个人感觉英法在中世纪的整个战争,牵连出无数的著名人物,比如圣女贞德,主要的源头在于诺曼底公爵——即征服者威廉一世从诺曼底发兵进攻英国本土,进而成为英格兰的国王,以至于后面的英国国王一直认为英国的中心在欧洲大陆的诺曼底,而不是英伦三岛,所以致力于参与欧洲大陆的事务,首当其冲的就是与法国的争端,加上欧洲大陆的贵族都是亲戚,所以法王一旦离世,其他国家经常觊觎法王的王位),而这位苏格兰新国王宣布苏格兰拒绝帮助(其实更像是资助钱财和士兵)英国军队与法国的战争。

因此,在同一年,爱德华一世率领大军入侵苏格兰,并在稍后的Dunbar战役中击败了苏格兰的军队,因为材料的有限,双方具体的伤亡数字不明(维基里没写),而作为战争的结果,英王爱德华一世迫使苏格兰的这位新国王John Balliol退位(其实这个废物一直当国王挺好的,完全是傀儡的特征,没必要退位),并且爱德华一世抓了1,800名苏格兰的贵族(有一些是在Dunbar战役中被俘的,好吧,苏格兰地方不大,贵族倒是不少),至此,苏格兰算是统治在英王爱德华一世的手中。

在之后的一些年里,苏格兰面对英格兰的统治一直存在不满,时而发生起义,其中最为成功的是在Stirling Bridge(桥)战役,成功的将英格兰队的军队赶出了苏格兰,指挥这场战役的是威廉·华莱士(William Wallace),他是苏格兰的一位爱国者,好像是一位领主,但不是lord,也不是nobles,而是landowner,因此感觉像是地位比较低的地主,或者是部落的族长(感觉电影《勇敢的心》就是以他为原形的)。

在成功赶走英格兰入侵者之后,华莱士还策划并指挥了一系列的进攻英国本土的战役,但是好景不长,可以理解为被队友给卖了。

在1298年一月,当时的法国国王菲利普四世宣布与英王爱德华一世停战,同时在停战协议里没有包含英国与苏格兰停战的条款,也就是法王直接把苏格兰卖给了英王,然后换取了停战。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在华莱士与英军作战的时候,英王爱德华一世并不在前线,他应该是在法国作战,而且英国其他的贵族也没有把华莱士放在眼里,当然这种傲慢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在英法停战协定签署之后,既然两位大佬之间停战了,那么大佬就该痛揍小兄弟(苏格兰)了,在1298年的七月份,英国军队进攻华莱士率领的苏格兰军队,因为苏格兰人寡不敌众,并且受制于英国的长弓手(longbowmen)的攻击(玩过帝国时代2的应该有所了解英格兰长弓手的强悍射程,在日后的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的骑士团也深深地领教了英格兰长弓手的厉害——在莎士比亚的空王冠中有所描述),华莱士率领的苏格兰军队应该是被消灭殆尽,并且华莱士的荣誉尽失。

客观的讲,因为华莱士在之前的战役中并没有正面对过英王爱德华一世,所以经此一役,算是给苏格兰人上了一课。

(当然后面还是有人不信邪,选择与英格兰的军队硬对硬,“勇敢者”就是片中的主角布鲁斯)在1299年,英王爱德华一世迫于法国和罗马教皇的压力,爱德华一世放了俘虏的之前被迫退位的苏格兰国王John Balliol(好吧,原来他被迫退位之后,一直被英国关押着)。

同时教皇要求爱德华一世从苏格兰退兵,并与苏格兰和谈,但是英王爱德华一世没有理睬教皇的这一“无礼”要求,这里也侧面显示了那位废物的苏格兰前国王的废物之处,即使把他给放了:谅你也翻不出多大的水花,顺便卖罗马教皇个面子。

同时,华莱士被派往欧洲大陆寻求他国(主要是法国)的帮助抗衡英国,而此时的苏格兰则成立了一个算是护国性质的摄政制度,由布鲁斯和另一位苏格兰的领主Comyn把持,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布鲁斯和Comyn之间对于谁来当苏格兰国王互不相容,并且双方算得上是势均力敌(这一点在电影中也有所体现)。

1300年三月,英王爱德华一世召集英国全境(除威尔士)的骑士、领主和军队,之后率军入侵苏格兰。

在期间,苏格兰与英国之间互有胜负,但是英国的胜利居多,同时,在上一段介绍的那个摄政制度里,摄政的成员接连辞职或被他人替代,布鲁斯也是辞职的其中一员,因其在指挥对英的战争中失利。

而电影中最开始的被围攻的那座城堡(Castle of Stirling)始终是战争的焦点,期间反复易手。

电影时间点——正式开始在1304年四月,英王爱德华一世率领大军又一次抵达Castle of Stirling的城下,并且携带了17座围城器械,在电影中有其中一座巨大的投石机(War Wolf,战狼?

)的特写。

这里介绍一个侧面知识,在中世纪的欧洲,一般而言,围攻城堡的主要选择是围困,而不是直接攻城,一方面是因为直接强行攻城的话,进攻方的损失会非常巨大,比如防守方的兵力众多且一般中世纪的城堡的位置的地理位置都是十分的易守难攻——在城头扔一个苹果都能砸死人,而包围城堡的进攻一方的主要获胜的途径其实是围死对方,让防守方弹尽粮绝(主要是粮绝),或者就是谈判,用利诱换取守城方的投降,再者就是耍阴招,比如派细作给城里下毒、偷开城门或者刺杀守城将领等手段。

所以在没有大型攻城器械的情况下,一般的围困更像是走个过场,进攻方真心实意的包围一下——在城堡外建立一道木墙(像城中城一样),防守方故作姿态的防守一下——在城头唱唱歌顺便高声嘲讽一下攻城方,大家一起等天时地利人和的变化,等待出现获胜的机会。

因此,不得不着重介绍的是日后的(具体年代忘了)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因为当时的奥斯曼帝国率先在攻城时使用了火炮,轰击坚固的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并且打开了巨大的缺口(刺客信条在这里有所描写),才得以让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成功攻占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同时也宣告着“希腊火”式的中世纪的结束,以及火器时代的到来。

而火炮的使用也宣告了城堡(Castle)这种中世纪的产物的没落,也正为如此,在日后的欧洲战争中,各大战役基本上都是野战,少有攻城战的发生。

就在英王爱德华一世在1304年围攻Castle of Stirling的同时,苏格兰的贵族,除了华莱士以外,全部向爱德华一世投降,包括布鲁斯,这个情景在电影中有所体现。

(这里还有一个时间差,爱德华一世围攻城堡Stirling的时间发生在四月,因为在四月抵达,但是苏格兰领主们的投降发生在二月,可见真的很识时务)但是在1304的六月11日,布鲁斯与华莱士签订了一个关于友情和联盟的协议——其实差不多像是拜把子,互不伤害对方的感觉。

在同年稍晚,因为当时苏格兰领主们已经投降于英王,所以英国的议会派出了爱德华一世的侄子(Earl of Richmond)作为苏格兰的控制人,与此同时,华莱士也不幸的被英国捕捉,并在下一年的八月23日被绞死在伦敦(估计是伦敦塔)。

电影中对这一篇幅有着极大的渲染和描写,但以个人之见,客观的讲,就当时苏格兰的内耗的情形来看,会有一部分的苏格兰领主并不喜欢瓦莱士,因为他的反抗英国的行为只会加剧苏格兰内战的危险。

在1305年的九月,因为英王爱德华一世十分的信任布鲁斯,因此授予他一座城堡(Castle at Kildrummy)。

但在同年的十月份,罗比特·布鲁斯作为苏格兰的贵族,宣布他拥有获得苏格兰王位的权利。

(这里也可以理解为啥英王爱德华一世的愤怒了,简直就是跟吃了苍蝇一样的感觉,前脚刚表彰完,后脚就被对方的“反叛”打脸)虽然布鲁斯宣称他拥有苏格兰国王的资格,但是在上面的背景里有所介绍,像布鲁斯一样拥有资格的苏格兰贵族可能有一沓,反正大家都是亚历山大三世的远亲,谁怕谁。

并且因为布鲁斯在支持英国和苏格兰的立场上经常徘徊(有点骑墙的感觉),他与其他苏格兰的领主们的关系弄得很僵。

(估计大家也是想,谁知道这次他支持独立是真的还是在做戏)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上文介绍的那个摄政制度的除布鲁斯以外的另一位领主Comyn(可以同时与布鲁斯共同摄政,可见地位之高)。

在1305年的夏天,Comyn与布鲁斯达成了一个秘密协定,Comyn放弃竞争苏格兰国王王位的要求,历史没有记载Comyn是否同意了这个协定,但是Comyn转身就把协定泄露给了英王爱德华一世却是真的。

然后在1306年的二月,布鲁斯决定斩草除根,率先解决了“叛徒”Comyn。

同时还有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记载:Comyn的被杀只是布鲁斯为了争夺王位排除异己的手段而已,那个秘密协定根本就不存在。

(如果真的有秘密协定,估计知道的人应该反省一下为什么知道这个秘密)。

而在电影中,则采取了较为折中的方案——即有此秘密协定,Comyn还未将秘密泄露给英王爱德华一世,然后布鲁斯手段狠辣直接解决了Comyn,当然这种行为的代价,虽然布鲁斯没有在未来得到报应,但是他的儿子却是终其一生来偿还这个鲁莽的行为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在铲除了最危险的竞争者Comyn的短短六个星期之后,布鲁斯终于登上了苏格兰国王的宝座——史称布鲁斯一世。

在1306年的六月,电影中布鲁斯第一次被击败的那场战役(Battle of Methven),在电影中描写的是布鲁斯与英军的统帅(de Valence)商定进行一对一决斗,英军统帅假意同意,并且坚持应该在第二天,因为当天是星期日。

然后在当晚月黑风高之时,英国人不守信用偷袭毫无防备的苏格兰军队,最后消灭了大部分的苏格兰人,只有布鲁斯和小部分部下逃脱。

这里算是与真实的历史最离谱的其中一部分,也是本片分数非常低的一个原因,没有必要把英国人写的那么的卑鄙。

真实的情况是,布鲁斯和Valence在某地约战(不是一对一单挑),Valence选择拒绝,布鲁斯认为Valence的拒绝是一个虚弱的表现,因此布鲁斯在稍后的扎营时并没有在营地周边放置侦查哨,而Valence如电影中所描述,机智的选择了夜袭,结果是布鲁斯率领的苏格兰军大败。

(在烂番茄的评分中,本片只得到了63%的好评,平均得分只有6.2/10;在Metacritic的评分中也只得到了60/100的评分)在真实的历史中,布鲁斯的失败完全是因为个人指挥不当所致,自己只与很少的最忠于他的部下逃离战争,比刘皇叔稍强的是,他是带着老婆孩子一起跑的。

但不幸的是稍后他的妻儿就被英军抓到,并被关了四年,同时他的兄弟也被抓,并被处死(being hanged, drawn, and quartered)。

但幸运总是喜从天降,在同年的七月,一代雄主爱德华一世去世,接掌王位的是电影中的自大暴躁狂爱德华二世(Edward II)。

(这里也与电影不一致,在电影中是布鲁斯率军出现,然后爱德华一世率领大军征讨,在路上去世,爱德华二世狂躁的赶鸭子上架,而且爱德华二世也没有那么的自大暴躁,所以请正视对手)在1306年到1307年之间,布鲁斯并没有现身,他一直藏匿于秘密地点(具体地点不得而知)。

直到1310年他才现身,有证据表明他不是一直无所事事,在1309年他获得了苏格兰北部的领主的支持。

在获得有利的支持后,在1310年,布鲁斯致信爱德华二世寻求英国与苏格兰之间的停战与和平。

显然,爱德华二世并没有接受,然后在之后的三年里,布鲁斯成功占领了三座被英军控制的城堡和港口。

并且,布鲁斯不停的袭扰英军,却从不与英军正面作战(算是他终于吸取教训了,另一种解释也是因为军队实力不够与英军正面抗衡,这个也是当年袁绍要进攻曹操的时候,他的谋士最开始给袁绍的建议,不要集中全力进攻,光是骚扰就可以让曹操疲于应付,最终走向失败)。

直到1314年的Bannockburn战场,布鲁斯终于正面与英军作战,当然战役的起因是苏格兰军对城堡Stirling的包围(怎么又是这座城堡!

)。

(谢谢下面的留言更正)电影中的最后一幕是 Battle of Loudoun Hill 发生于1307年的五月,战斗的双方是由布鲁斯所率领的苏格兰军和英军将领 Aymer de Valence率领的英军,苏格兰的人数在600人,英军大概有3,000人。

布鲁斯通过使用矛兵在下坡(地形)重创没有组织性的英军骑士,这里也可见英军对于苏格兰的蔑视的程度(完全不进行有组织的攻击)。

而最后英军付出了一百多人或者是几百人的伤亡。

另外,我看影评里存疑的一点是布鲁斯放走了爱德华二世,关于这一点,应该是假的,原因是英王爱德华二世没有参加过这场战斗,所以本片的最后一幕,凡是涉及到爱德华二世的,基本属于演绎,以增添布鲁斯的大人大量的效果,而爱德华二世的“狗吃屎”和“狂吠”类的行为至少是没有出现在本次战役中。

—————————————————————————————————————————————下面补充一些其他知识在第一次苏格兰的独立战争中,最关键的一战是Battle of BannockburnBattle of Bannockburn战役,事件发生在1314年六月的23日和24日两天,英军由爱德华二世率领,人数在15,000到20,000之间,而布鲁斯率领的苏格兰军队差不多只有5,500到6,500人左右,以矛兵为主。

至于具体的情节,可以阅读一下下面的维基百科里的词条,(因为战术术语比较多,战役的具体过程就不细表了)(P.S.看下面的地图可以看出Castle of Stirling又出现了,这座城堡简直就是苏格兰的第一次独立战争的缩影)Battle of Bannockburn打不开链接或者懒得看的,可以看下面的两个图(上面是第一天,下面是第二天),红色的是爱德华二世率领的英军,蓝色的是布鲁斯率领的苏格兰军。

在电影中的最开始的一幕,对于这座城堡的险要的地理位置有着一定的表现,通过高度可以看出,如果苏格兰军成功的攻占这座城堡,对于英国人在未来的入侵苏格兰的道路上会增添一个巨大的障碍,已故的英王爱德华一世通过使用17座巨大的攻城器械才得以攻下这座城堡的费劲过程还历历在目。

Battle of Bannockburn. First day of battle.

Battle of Bannockburn. Second day of battle.此战役的结果是爱德华二世被护卫拖走(也可能是自己主动逃跑,反正都是逃跑),而这种逃跑导致了恐慌在军队里的蔓延,最终导致被击败变成了溃败(当然这种逃跑是在第二天的战场失利后)。

(从上面两个图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英军会白痴的从那个狭窄的区域进攻苏格兰军队,因为那里有两座桥,方便英军渡河,加上地图东北方向的河滩是沼泽地带,不利于渡河作战。

)爱德华二世最后是死于被臣子谋杀,起因一方面是因为与苏格兰的战争的失利,另一方是是因为爱德华二世与英国国内的一位地位非常高的领主的复仇之战,并且还有英法之战的战争的影响,最后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爱德华二世的权利逐渐失去,最后被迫退位,然后是监禁和被杀。

最后,论本片的价值,个人认为最多是让人产生兴趣去重新了解一下苏格兰人反抗英国统治的独立战争,但是本片最多算是商业片,对于真实的历史纂改的地方太多,并且也过于丑化英国、同时把自己写的高大上,在通往苏格兰国王的道路上,布鲁斯是苏格兰得以的独立的英雄,但他的行为却也说不上多么的光辉高大。

同时对于苏格兰在第一次独立后的隐患也没有多少描写。

所以既不是历史片,也不算是纪录片,只是商业片。

也正因为如此,才体现了电影《勇敢的心》的可敬之处,虽然是个人英雄主义十足,但对于苏格兰贵族之间的内斗、虚与委蛇的勾心斗角描写的十分精彩。

再说一点补充,布鲁斯在Bannockburn战役击败英王爱德华二世之后,又赢得了一系列的战斗,最后实现了苏格兰的重新独立。

但是,结局在开始就已经显露,就是那位布鲁斯杀死的Comyn其实代表了苏格兰的另一派势力,而且这一派势力并不认同布鲁斯继承苏格兰国王王位的资格,同时也痛恨布鲁斯杀死了Comyn(估计也是痛恨他所使用的手段,而不是在战场上击败Comyn)。

因此,在布鲁斯一世于1329年去世后,苏格兰的内战危机又一次展露,而这一次苏格兰的命运就不像布鲁斯在世时那么好运了。

布鲁斯一世的儿子,苏格兰新的国王戴维二世(King David II)继位时还是一个孩子(好吧,又是一个孩子),当时只有五岁,因此苏格兰内部的反对派联合当时的英王爱德华三世,重新发动了对苏格兰的入侵(其实也算是苏格兰内战,并且反对派与英王爱德华三世联合),之后苏格兰的第二次独立战争开始,而这一次独立战争的结局是以苏格兰国王戴维二世赔偿给英国100,000merks的赎金,同时苏格兰应该算是英国的附属,其实戴维二世就算是英国的傀儡。

至于这100,000 merks具体是多少钱,一个数据可以作为参考,当爱德华三世于1377年去世的时候,这笔赎金还差24,000 merks没有付清,而戴维二世是于1371年去世的(也就是说即使戴维二世去世了,苏格兰仍旧需要继续支付赎金给英国,而这因为戴维二世的“软骨头”,使得他在苏格兰失去民心)。

之后苏格兰一直保持独立的状态,直到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签署了一个协议成立了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P.S. 查了一下merks的价值,merk是苏格兰的银币,一直使用至17世纪,大概的价值在1merk苏格兰银币等于1英国先令,按照当时的价位换算,应该等于今天的3.55英镑,依旧是100,000merks的赔偿金等于今天的35万英磅。

但是另外一个数据可以作为参考,即在1800年的英国,一个工人在纺织厂一周工作六天,才能拿到15先令。

总之在14世纪的苏格兰和英国,在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域,这比赔款是一笔巨款。

(有兴趣的可以查查英国在当时的英法战争中的花销,越详细越好,可以更好的作为数据进行参考,以后有空我再添加)最后说一下布鲁斯一世的王后Elizabeth de Burgh,布鲁斯总共有两任老婆,但在电影中那位是布鲁斯唯一的一位当他成为苏格兰国王的王后。

而这位王后其实背景也是非常不简单,她是一位爱尔兰贵族的女儿,而这位贵族是英王爱德华一世的亲密好友以及盟友,正也是电影中为何爱德华二世在俘虏她之后,强迫她改嫁,并在被拒绝后选择囚禁她的原因——按照西游记的说法,这位Elizabeth是有背景的人。

最后,这位王后在1326年七月去世,然后布鲁斯一世在18个月之后也随她而去。

(而Elizabeth在布鲁斯一开始被击败后,她和布鲁斯的女儿是被Comyn的支持者所抓住的,之后交给了英王,从中可见布鲁斯在杀死Comyn后的后续影响有多么的严重。

)下面有惊吓有惊吓有惊吓,不要去看不要去看不要去看。

参考链接如下First War of Scottish IndependenceBattle of Loudoun HillBattle of Dunbar (1296)Battle of MethvenAlexander III of ScotlandStirling CastleRobert the BruceBattle of BannockburnOutlaw KingEdward II of EnglandWars of Scottish Independence

Dunfermline Abbey, Fife, Scotland - Plaster cast of skull of Robert the Bruce in The Abbey Church此骷髅为布鲁斯一世的头骨的石膏版的模型,一直不太懂西方人是如何看待这类头骨模型的展览的定位和意义,在英国游历的时候,也曾在博物馆里见到过一些英国著名人士(主要是国王、领主、著名的骑士)的头骨模型的展览。

告诉你别看你还看,被吓到了的话别怪我,看这空洞的眼神,是不是感觉有一种会陷入另一个空间的感觉。

 6 ) 《法外之王》,想看去除了魔法与龙之后的权游不?

看这部电影恍惚间又像回到了《权力的游戏》的世界,古堡与战争,暴力与背叛,不愧是权游的原型,红色而精致的英格兰就像是掌握王权的兰尼斯特家族,蓝色而粗犷的苏格兰就像是史塔克家族,前作《勇敢的心》里的威廉华莱士就是罗柏斯塔克,最后被北方贵族背叛而死还被分尸,《法外之王》里罗伯特布鲁斯则是琼恩斯诺,继承遗志,最后以少打多获得了成功。

这里的好多配角都是权游过来的。

可惜本作的决战只不过是一场600人对3000人的小会战,如果没有续集的话还是挺遗憾的,和史诗战争片就有很大的差距了,战争场面和《勇敢的心》都不能比,更加无法和权游相提并论。

不过开场8、9分钟的无间断长镜头绝对让人惊艳,克里斯派恩的正面全裸也算牺牲很大,虽说其实并不怎么看得清,除非你想变成斗鸡眼(幸好我是男的),最后说一句女主的胸型绝对很正哦😊

 7 ) 【电影】18045[11.18]《法外之王》

苏格兰嘅伟大反抗故事被传颂得多,而细节了解得少,相对于以威廉·华莱士为主角,名声在外嘅奥斯卡经典《勇敢的心》,本片以领导苏格兰获得独立嘅罗伯特一世为主,更符合正统史实,所以莫论电影艺术效果如何,至少係普及历史知识方面係成功嘅。

电影截取1304年华莱士起义被扑灭,苏格兰贵族向英王俯首称臣开始,到1307年第二次劳顿山之战苏格兰获胜为止,叙述咗罗伯特·布鲁斯如何从战无不败,到运用游击战逐步统一全国,再到劳顿山下奇迹逆袭嘅故事。

其实战争讲到底还係生产力嘅比拼,呢个理论放之古今皆准。

最落魄嘅时候,布鲁斯麾下只剩40人,还集体成为被国王通缉嘅法外之徒;到最鼎盛嘅1314年班诺克本战役前夕,动员咗全苏格兰所有可以上战场嘅男性,人数亦只有对面英格兰2.5万大军嘅三分之一。

表面睇,两军嘅差距係人口,但根源上还係因为生产力差距,苏格兰无法产出足够嘅粮食,又山地众多,气候寒冷,所以当年罗马军团会建哈德良长城划南北而治。

但苏格兰人不愧係赛尔特人嘅后裔,硬係依靠地形同斯奇尔绰恩——一种类似于马其顿方阵嘅长矛阵,再加上英军嘅轻敌,成功用步兵重创重骑兵大军!

电影真实重现咗衣衫褴褛嘅苏格兰人,如何用12英尺长矛同短弓将骑士成片击倒,而重装骑兵又係如何被陷入沼泽失去战斗力,呢种直观感受係历史课上讲多少次文字都比唔上,称得上係一部优秀嘅中世纪反骑兵战术教科书。

最后感叹下米国嘅多媒体企业真心厉害,服饰考究,摄影复古,场面宏大,表演细腻嘅本片,头号出品係Netflix,一个以提供在线影视资源为主业嘅网站!

而由本片最容易联想到,同样制作精良嘅“权游”系列出品係HBO,一间电视台。

可以讲,佢哋都唔係我哋一向理解以拍电影为主业嘅荷里活大咖,却能拍出一部部令荷里活汗颜嘅历史大片,其中嘅专注同创新实在令人感慨。

就例如本片开篇就係一段接近9分钟嘅长镜头,少说亦有上百人参与,一气呵成,相当惊艳!

描述咗苏格兰贵族投降称臣,王子比武挑衅,道格拉斯被灭门驱逐,巨型投石机攻城四个场景,一次性将故事背景交代得清清楚楚。

更厉害嘅係,呢个长镜头係每一个场景中视觉都唔係固定嘅,意味住机位要不断移动,对摄影师要求极高,真唔係一般导演敢随便挑战嘅。

提到“权游”,同本片都係欧洲中世纪古装大片,龙石岛公爵同“黑鱼”亦係本片轮流登场,相信取景地点亦会有重合,恰逢近期“权游”推出最终季预告,藉此隆重期待明年嘅呢场古装魔幻盛宴。

精彩,原汁原味嘅历史气息令人不虚此行,推荐,考虑收藏。

 8 )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先简单讲一下剧情,剧本改编自欧洲中世纪苏格兰传奇国王的一段儿历史故事,罗伯特布鲁斯(Chris Pine饰)从败将贵族成长为苏格兰国王,经历了战败、重新赢得民心、征召士兵、打游击战,决战,最终推翻英格兰领主的过程。

影片开始于长达数分钟的英格兰胜利典礼,导演极尽所能的“羞辱”苏格兰方,其后我们能看到苏格兰内部政治斗争,因为人数悬殊选择打游击战赢回城堡,最终首尾呼应苏格兰大胜,形成剧情反转。

中间还包括喜闻乐见的谈恋爱和兄弟情桥段。

从《法外之王》中的表现来看,Chris Pine的魅力毋庸置疑,然而即使在身披锁甲头戴王冠的时刻,从头到尾他看起来都很不适应罗伯特布鲁斯这个角色:语速迟缓、神情犹豫。

不过这也是可以原谅的,毕竟Mackenzie在让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操着方言演逆袭的苏格兰国王,这难度估计跟让马特达蒙说着东北话演秦始皇一样令人尴尬(这个比喻不太好,毕竟其第一语言是英语),从当年他留着马尾辫帮我们在长城打怪兽的表现就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跟历史相关的文化是很难完成跨文化交流的。

除开这个因素,罗伯特布鲁斯的角色定位和心路历程也难以掌握。

影片开始时他被英格兰击败,于是他既要掌握从英格兰的手下败到苏格兰国王的心路历程,又要去揣摩属于人物自身的风骨和柔软的部分,这点儿确实不易,从影片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被挑衅、羞辱、结婚(?

)、战斗,他几乎没有一刻是让自己置身于这个角色而感到特别舒适的时候,倒是像某新生代偶像穿越回中世纪似的一脸懵逼。

也许是因为Chris Pine不算太到位的表演,使得配角Aaron Taylor-Johnson有时显得抢戏,他饰演的角色James Douglas动机更加简单粗暴,James Douglas是和罗伯特布鲁斯一同抗争的盟友,和罗伯特并肩为收复Douglas家族失地、为受到的羞辱复仇而战。

James Douglas带着几位伙伴伪装潜入贵族们祷告的教堂,掏出匕首怒目圆睁,大吼一声“Douglas!” (为了道格拉斯家族而战!

)喊的人热血沸腾,他在最终决战中也很突出,为了向曾经羞辱过自己的领主报仇,他跨过小半个战场砍向无能贵族,并在斩杀前问道:“你记得我姓什么么?

” 复仇与荣耀,塑造了这个角色非常有力量的部分。

不过在影片后期,当与罗伯特感情甚好的妻女被俘,罗伯特有了更加强烈的个人动机,才让Chris Pine演技达到及格之上,让他的表演不再是“古装cosplay”或者单纯民族英雄情节。

画面非常优美,拍摄地点就定在苏格兰的土地上,导演也来自苏格兰,他带领观众以“insider”的视角领略中世纪苏格兰风光,可能跟这种“从内而外”的视角有关,让剧情发展更加自然和贴合人心。

 9 ) 离大谱了

服化道可以满分,不过这剧情也太过家家了,尤其是战争场面,两军对垒没有哨岗吗,第一次战斗敌人都摸到营地跟前了还没发现,还有明明有骑士和弓箭手,不应该用骑士直接冲击吗,先让步兵交手后再骑士冲击,不怕伤害自己人?

第二次大战就更离谱,还休息了一晚再战斗,英格兰不提前检查战场,派骑兵冲不过去不知道撤退上步兵,再不济你弓箭手射箭都把这500人包饺子了,最后国王冲进去和敌人绝斗?

大军里国王没有护卫?

撤退时不管国王?

主角不接机杀死国王我理解,但是不俘虏国王还放他走了????????

战争场面我太黑人问号了,这要是写实派的,真的离了大谱

 10 ) 难得把战争场面交代明白的电影

这是一部相当传统的中世纪电影,忠于史实,没有太多的戏说,国王高贵沉雄,王后深明大义,部下忠勇无双,敌人血腥残暴,没有用乱七八糟的现代人思想代入古人言行,没有加入黑人角色。

哎,现在找一部这样“正常”的电影还挺难的呀……我最欣赏本片的地方,就是把战争场面交代得相当清楚合乎逻辑,这是很稀有的,600人如何战胜3000人,过程非常清晰可信。

对比甜茶演的兰开斯特之王,把亨利五世的阿尔库金之战演绎得乱七八糟,和历史记载完全是两回事。

英格兰3000重甲骑士,苏格兰600轻装步兵,况且苏格兰军还不占高地,在低地列阵,任谁都觉得苏格兰完蛋了。

但苏格兰正是利用英格兰的这种骄傲心理,知道骑士老爷一开战就会全军冲锋争功,不会战场侦察,也不会下马步战。

苏格兰军布阵非常讲究,正面在有一点高差的地方挖沟,这样在第一排士兵列阵遮掩下,英格兰军就看不见壕沟,第一排士兵也一直坚持到最后一刻才撤退,这样英格兰骑士想刹车也来不及了。

前面的骑士扑街了,后面的还不知道,一直涌上来,重装骑士失去速度,在泥泞地滑倒,而苏格兰军轻装泥腿子,真的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了。

两侧看似弱点,却是苏格兰军故意留下的陷阱,英格兰骑士两侧迂回,结果陷入沼泽,人仰马翻。

剩下的英格兰封建领主,眼见大事不妙,保存实力,没有死战到底的意图,撤退了,成就了罗伯特·布鲁斯以寡敌众的勇敢之心。

本片的苏格兰风光也是很加分的,不但壮美辽阔,且很写实,表现出了苏格兰的地貌特征,土地贫瘠,道路泥泞,人烟稀少,诸侯割据,从侧面体现为啥苏格兰经济不发达,兵少装备差,却骁勇善战;为啥英格兰大军难以抓到逃难的苏格兰国王,难以长期驻军控制苏格兰。

《法外之王》短评

意的一手好银 还不如拍跳下悬崖后练成了九阳神功来得靠谱些

10分钟前
  • 破越
  • 较差

单薄的主角。影片一味塑造男性的冷峻和果决。完全看不到一个国王应有的城府和谋略。也因此让故事显得小儿科。

13分钟前
  • Square Dance
  • 还行

1,这不是《勇敢的心》续集。2,《勇敢的心》虚构成分较多,本片根据真实历史记载成分较多。3,历史记载,罗伯特·布鲁斯没有出卖过威廉.华莱士。两人领导不同的部队对抗英王,华莱士在中部作战,布鲁斯在西北部作战。华莱士战败被俘和布鲁斯向英王投降,是两回事,没有关联。4,没想到本片的战斗最高潮部分,居然由英格兰骑兵的愚蠢骑士精神提供——这要换在明朝,两军开战前,双方斥堠 不知道探了多少回消息了,这英格兰骑士们则在开战前安安稳稳睡大觉啥事也不干。5,说起战斗场面,又想再看一遍“私生子之战”了,目前无法逾越。

18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竟然忘标,服化道不错,其他没了

22分钟前
  • 茫然骑士
  • 还行

也是没有不好,但也看不到好在哪里,中规中矩的就拍完了,似曾相识的一切,演员表现空间也不大,两个帅哥的扮相也不好。

24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较差

非常差,人物形象刻画失败(无论正面还是反面),情节不够紧凑也不够刺激,配乐、摄影也很一般,与勇敢的心差不是一两个档次

26分钟前
  • 明日への扉
  • 较差

不拍人民被压迫,一切战争都是权利斗争,而战争引发杀戮和仇恨。很多时候也无关乎正义与邪恶,因为胜者为王会美化历史。电影比较中规中矩。

30分钟前
  • 淇瑶
  • 还行

爱德华一世征服英格兰的故事,只是从反叛者布鲁斯的角度来叙述。战争场面尚可,故事逻辑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34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还行

日本语吹替/派派=阪口周平

35分钟前
  • 林有夏
  • 还行

战争场面惨烈,细节讲究,对中世纪影视没有抵抗力。

37分钟前
  • 空思
  • 推荐

谁说这是《勇敢的心》续集?剧情有很大冲突,根本续不上!

40分钟前
  • 西门吹花
  • 还行

期待太高

41分钟前
  • 迷人的小秃噜头
  • 很差

嗯失望。因为看了赴汤蹈火回看的这部导演和克里斯派恩合作的结果失望。

46分钟前
  • 大蹦
  • 较差

完全无亮点,平平无奇

51分钟前
  • 肯才特
  • 很差

我是来看战斗场面的,可惜,太微缩景观了!

55分钟前
  • 老羊
  • 推荐

苏格兰想留在欧盟脱离英格兰的妄想已成泡影。整个电影胡编乱造,废话连篇

58分钟前
  • 大表哥
  • 很差

剧情没有看点,设定一般!

59分钟前
  • 樱花盛开
  • 较差

eemmmm反政府,反动。

60分钟前
  • .
  • 很差

5/10 为罗伯特.布鲁斯正名,开场用一种戏剧舞台的手法拍摄的长镜头很惊艳,但越往后越下,最后大战圄于成本没拍出节奏感,就是重骑兵冲击一下就完了,翻了翻史书还是觉得单薄。看看“私生子大战”也可得知导演还是没想法,法外之王这个点没特别点出(就抛弃骑士精神用游击战术),人物塑造得不够有力。反倒是长腿爱德华,是全片最难忘的角色。过多用航拍展现苏格兰高地和渔港风景,其实有些违和。

1小时前
  • 兰波
  • 较差

华莱士被处刑产生的蝴蝶效应,战斗场面也有致敬感觉。尺度也开放,演员也很棒。不讲废话不罗嗦,喜欢这片。网飞牛逼的!

1小时前
  • 人生门外汉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