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看了两部,平平淡淡的苦日子,中间有哈哈大笑、惊心动魄 、也有咬牙切齿、更有让我鼻子发酸眼泪流下的。
胖胖的奥斯曼真的好有喜感啊,后面的稽查员也很可爱,还有顺发在厕所唱歌也很是搞笑啊。
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大女儿总是得不到父母的宠爱,甚至是被当作一个看护弟弟的保姆,一个父母的出气筒,招弟打素婷时说,你这个大女儿怎么没有看好弟弟,招弟也是大女儿啊,但是阿坤被养的好吗,素婷问妈妈,我是你亲身的吗,招弟背过身去哭了,虽然我自己不是那种处境,但是却看出了在那个时代,一个个大女儿们,戴上了重男轻女的枷锁痛苦的生活。
招弟周围的人一个个被她感动,虽然过程艰辛,但是结果是好的,可是现实就是另说了。
招弟辛苦一生,只为了家人能过上幸福生活,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的好人了,最后她去世那一段,是我在看整部电影时,哭得最惨的部分。
想到了父母都是辛苦打拼,只为了家人能好好生活,我的父母也是那样辛苦打拼过来,才有了如今的生活。
试想换成我自己,当我未来有了自己的家庭,需要肩负其父母与孩子时,我该以何种姿态打拼,我会如同他们那般吃苦耐劳吗,我会像他们那样永远富有耐心葆有信心吗,我可能做不到,所以我还是需要再磨炼啊。
喜欢电影最后黑幕上的那几句话,虽然在很多地方可以看见类似的,但是看了这部电影以后,又对这几句话有了更好的理解。
有些幸福,是因为有些人,默默的付出,感恩之余,请珍惜。
本片以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本地家庭为主轴,通过成员的际遇,带出早期的甘榜生活以及后来的组屋生活,剧情横跨数十年。
电影也将体现新加坡如何从一个以方言为主流语言的社会演变成华语到现今英语的过程,从中回顾流失的方言。
它也会融入导演的许多亲身经历,并将安插多首怀旧歌曲。
After the 1969 nationwide floods, Zhao Di takes over her father's family farm with the help of reformed gangster Ah Long. As Singapore's economy prospers, the Singaporean mindset is also forced to change with the times. Osman catches his teenage son, Ahmad practicing with his rock band. As a conservative man, Osman believes rock music will have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Ahmad. Father and son argue over their different opinions, causing Ahmad to run away. Meanwhile, Ah Hee and Rani decide to get married. But their traditional parents disapprove of their marriage. In 1977, the Government begins expropriating land for redevelopment, forcing villagers from their kampongs. Licensed farmland owners, such as Zhao Di, are financially compensated for their land. Ah Kun, Zhao Di's greedy brother accuses Zhao Di and Ah Long of having an affair to tarnish her name in fro
有些幸福是因为有些人 默默地付出感恩之余 请珍惜作为有大姐的人看这个电影真是太有感,之所以这么说不是对这种教养方式的赞同,而是在那个特定时代特有的思想,大姐为了整个家为了孩子的付出。
同时让我重新思考了家人的概念,不因他一时自私一时糊涂而放弃任何一份子。
同时也需要思考一下多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该避免的要避免,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这里的大姐不是完美的,也不总是对的,但还是被她感动。
如果将来做父母,希望能够孩子均衡的爱、让孩子们彼此关爱,彼此付出。
一位朴实的华裔妇人,集勤劳、宽容、和善、坚强等诸多品质于一身。
养活四个子女还带着一个家族从时代的洪水里生存下来。
她身上有些旧思想,也有些隐忍的品质。
但是弹幕里有太多声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不知为啥人们总喜欢自我代入受害者身份,比如《奇葩说》里面一提到“老大应该让着老二”就判定老二以后吃定老大。
这样戾气的人也许受过委屈,但是不会享受付出,对他们最要紧的是及时回报。
坏人变好远不如现世报。
不巧是《我们的故事》刚好是以德报怨的故事。
因为招娣的善所以他的孩子才会从小那么懂事,所以姐姐才会钻到茅房里救出弟弟,所以一个家族命运得到改变,所以观众希望她和阿龙可以幸福滴生活在一起。
以德报怨的故事同样出现在《玩具总动员4》胡迪在被洋娃娃算计之后依然选择帮她完成梦想。
这本来就是孩子间不计前嫌纯净,评论区依然一片声讨。
和“打回去”一样,包容是一种选择《我们的故事》能打动人,有一部分原因是那个年代人们特有的质朴,每一个人都敞开自己,就连阿坤的“愚坏”也是写在脸上的,所以那个年代有人情味有安全感。
如果这样的故事让你不爽,还是转台看爽文吧。
周末看了一部新加坡电影《我们的故事》。
这部片子是以六十年代一个底层的新加坡福建人家庭为切入点,展现了新加坡在冷战年代如何实现政权建构、民族团结和经济增长的故事。
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东南亚首屈一指成功的发达城市国家,人类发展指数位居世界前茅。
新加坡的立国基础是頗不好的,资源缺乏、政治孤立、民族复杂、国民迷信愚昧而素质低下。
从这部电影中,能些许透视出一些新加坡成功的关键。
首先就是老生常谈的政府管制,其次是脚踏实地和民族团结。
治大国如烹小鲜,处世之道和治国之道颇有一些相似之处。
对于一个起点不怎么样的国家/个人而言,想要实现成功和蜕变,首要的便是加强管制,把过去不好的缺陷先控制住,使之不要出来添乱。
其次是脚踏实地,抓住每一个微不足道、甚至不体面的机会,三来一补也好,输出劳工也罢,积累便是硬道理。
最后,是一定要实现内部的安定团结,国家就是要很好地协调民族、阶层矛盾,维护内部的稳定团结。
个人则是要找到一个让自己精神、情绪稳定的方式,不要过度压抑了自己,使生活脱离了控制。
以上,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认知。
但是对于真理而言,我认为要年年讲、月月讲、每天都讲。
世界是残酷的,人性是恶劣的,我们要合理地控制并且应对它。
当然,这电影还是有感情太满太饱的毛病,没有脱离拙劣的政治宣传的范畴,所以给三分。
无意间翻到这部电影,因为自己是一个九零后,面对比较现代化的当前,还是比较想了解这个世界之前是什么样子的。
新加坡和我们国家想着应该差不多,所以就点开了这部电影。
一开始看的时候有些看不下去,因为平时看的一些综艺节目看多了,很难有看一部电影的耐心。
然后,过几天我又接着看下去,很庆幸自己看下去了,因为这真的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以前人的生活对比现在真的很苦,作为一个女生,我比较有感触的是重男轻女这一项内容。
我觉得女孩子生活在那个时代真的很惨,对男方有很多的包容。
电影年女主的爸爸,女主的大弟弟,全都是被宠坏了的没有担当的男人。
而电影里的所有女性,都是因为吃了很多的苦没有人疼爱,而变得很独立,在后面帮男人收拾烂摊子。
可是即使自己觉得父母不公平,等到自己当上父母之后却依然把这份不公平转移到自己的子女身上。
如此恶性循环下去。
我很感恩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即使重男轻女的思想还在,可没有那么强烈,女孩子可以去读书,做自己想做的,通过读书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相信随着时代的文明,那种重男轻女的陋习一定会改正过来。
每个生命每个性别都值得尊重,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自己做错事了自己承担,不能老是依靠别人帮你擦屁股,之后还不知感恩的说你是女人你是大姐你没有我地位高,你就应该来帮助我。
之类的话。
那这样对于女性也太不公平了。
我希望这个世界能对女性友好一点,“她”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努力的成为“她”想成为的人
影片很真实,好人也有缺点,比如姐姐自己遭受家庭重男轻女的刁蛮却隐隐将这种思想转移到自己孩子身上,比如送出去的女儿没有狗血的回归戏码,比如女主跟阿龙没有在一起,比如主人公的去世。
所有的一切,极尽生活。
你会慢慢沉入到电影中,随着娓娓道来的歌声,随着人情越来越暖的发展而沉醉。
剧情很细腻,演绎很完美。
看这部电影是一种很踏实的享受。
胖胖的奥斯曼真的好有喜感啊,后面的稽查员也很可爱,还有顺发在厕所唱歌也很是搞笑啊。
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大女儿总是得不到父母的宠爱,甚至是被当作一个看护弟弟的保姆,一个父母的出气筒,招弟打素婷时说,你这个大女儿怎么没有看好弟弟,招弟也是大女儿啊,但是阿坤被养的好吗,素婷问妈妈,我是你亲身的吗,招弟背过身去哭了,虽然我自己不是那种处境,但是却看出了在那个时代,一个个大女儿们,戴上了重男轻女的枷锁痛苦的生活。
招弟周围的人一个个被她感动,虽然过程艰辛,但是结果是好的,可是现实就是另说了。
招弟辛苦一生,只为了家人能过上幸福生活,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的好人了,最后她去世那一段,是我在看整部电影时,哭得最惨的部分。
想到了父母都是辛苦打拼,只为了家人能好好生活,我的父母也是那样辛苦打拼过来,才有了如今的生活。
试想换成我自己,当我未来有了自己的家庭,需要肩负其父母与孩子时,我该以何种姿态打拼,我会如同他们那般吃苦耐劳吗,我会像他们那样永远富有耐心葆有信心吗,我可能做不到,所以我还是需要再磨炼啊。
喜欢电影最后黑幕上的那几句话,虽然在很多地方可以看见类似的,但是看了这部电影以后,又对这几句话有了更好的理解。
有些幸福,是因为有些人,默默的付出,感恩之余,请珍惜。
well today is the first day of this week, and this also is the last working week of this term, in addition the next week will be the exam week, and after that I will get my short berak.is this week very busy are not? I believe some of my collages are quite busy, I have to say that they did not pay enough time to deal with those final works, so that's why they are quite tired now.what a very interesting consequence is recently one of my essays is about the overload information, although I have too much personal feelings about this theme, but I couldn’t just put all of them into an academic essay, I really have to ask myself a question is—what do I really need to do in the university?well, all the people(at least almost all the adults) know that we cannot make a too much huge aim for ourselves, because that could be much difficult to achieve, and it also may too ideal, or too tried for people, and also some people do not believe these aims.But, I have to admit that my living is rely on this, I want to do something for our art, whatever the place, the art is so much worth that could let a people used all of his or her time to devote to it.for example this production is a quite good one, it talked about that so many things: talked about the changes happened in Singapore— we do need many people to do some valuable things to change the reality, but we also need people to find and creative the beauty, cause this could let human being’ exist get a higher step.
《我们的故事2》是2016年上映的新加坡剧情片,由梁智强执导,陈丽贞、李国煌、王雷、陈俊铭、萨米·优素夫等主演。
影片是2015年电影《我们的故事》的续集,讲述了新加坡从1965年独立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社会变迁和普通人的生活故事。
《我们的故事2》是一部温暖感人的电影,它以小人物的视角展现了新加坡的过去和现在。
影片没有宏大的叙事和华丽的特效,但它用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普通人的生活和奋斗,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影片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三个家庭展开,分别是林德福一家、李亚坤一家和陈金发一家。
三个家庭来自不同的种族和背景,但他们都经历了新加坡的变迁,并在其中成长和收获。
林德福一家是典型的华裔家庭,父亲林德福是一位勤劳的工人,母亲招弟是一位贤惠的家庭主妇。
他们的三个孩子也都长大成人,各自拥有了不同的生活。
影片通过林德福一家的故事,展现了新加坡华人移民的奋斗历程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李亚坤一家是典型的马来裔家庭,父亲李亚坤是一位皮革匠,母亲阿芝莎是一位家庭主妇。
他们的三个孩子也已成家立业,但他们仍然保持着传统的马来生活方式。
影片通过李亚坤一家的故事,展现了新加坡马来民族的文化和传统。
陈金发一家是典型的印度裔家庭,父亲陈金发是一位商人,母亲玛丽亚姆是一位家庭主妇。
他们的三个孩子也都事业有成,但他们仍然不忘自己的印度根源。
影片通过陈金发一家的故事,展现了新加坡印度裔群体的融入和发展。
《我们的故事2》是一部充满新加坡特色的电影,它不仅展现了新加坡的社会变迁,也展现了新加坡多元文化的融合。
影片中的人物和故事都非常真实可信,充满了生活气息。
总而言之,《我们的故事2》是一部值得一看的新加坡电影,它不仅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也是一部了解新加坡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文/几何乡
最近一个月都在新加坡,所以找来当地的片子了解历史文化。
看到1977年时,组屋配置包括电梯已经可以达到国内05年左右的水平,就能看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二三十年的差距。
从吃喝住行来看,看过一篇介绍新加坡组屋的文章说新加坡买房价格基本为一个月工资,对比澳洲也有用居民工作两三年工资买一套房子的说法。
我家在国内是二线城市的二线区县,算下来相当于四五线城市,房价差不多6k一平方,基本工资4k左右,我家乡房价整体给人感觉完全由需求控制,满足市场供需定价原则,之后只要高铁、地铁、人口、物价上去了,房价就水涨船高。
从饮食来看,新加坡真的是个很神奇的国家。
去超市看到菜价一般在一两刀一份食材,做一顿饭一般至少需要四五种食材,所以算下来一顿饭应该在五六刀左右,一个人吃比较贵,两个以上就会经济不少。
由于物价高等因素,据说这边70%的人习惯在外面吃饭,去的最多的是遍布于各种商圈附近的小贩中心(类似于美食广场)和组屋下面的食阁(类似小餐馆),这些地方一顿饭的价格一般在2到8刀,以本地杂菜饭(比如两菜一饭)、港式烧腊、潮汕米粉、海南鸡饭、叻沙、咖喱、印度烤米饭、泰餐为主。
对比国内工资水平和物价,比如同样一小包餐巾纸或一瓶矿泉水一元当地货币,这些地方一顿饭价格真是亲民到不可思议。
但餐厅价格差距又非常大,比如韩餐厅,半份炸鸡18刀。
先去吃饭,未完待续…
No.2038 每一个国家的建国之初都是一个大时代
没意思
女主一辈子没享过福,一生为了这个家无私奉献,最后竟然得癌症去世……
1.这个母亲做的也不称职,不敢针对外面,只当针对家里弱小的人2.越惯越有事,面对丑陋千万不能轻易妥协3.到老才活得明白4.越不受宠的越孝顺,不能惯这种风气,该怎样怎么样,公平公道!5.有物质了就可以克服这一点,脱离别人的掌控,独立自主6.现在的社会最好分家,不然家族矛盾很多的7.结尾值得看无限次,很感动8.罗大佑闪亮的日子bgm
想不到新加坡早期也这么苦啊,不过发展的是真快,地理位置太好了
女主纯粹自作自受应该是自己把自己气成乳腺癌 阿坤真的祸害遗千年 1看着还蛮新奇 2看就真的无语了🙄
阿坤怎么都死不了,招弟一击命中,果然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无能的男人永远靠女人养活伺候,女人还主动沿袭重男轻女,怯懦,自我洗脑,无限付出。恶心到不行,但那个时代,应该是真实写照。女性一定要觉醒、反抗、团结、站起来,不要给男人当牛做马,不要伺候这些没良心的垃圾。
视角重回小家,不可否认的是,在时代的洪流下,有些人的命运是真的足额苦涩,离世反而更像一种解脱。
没等到苦尽甘来😭
系列电影的第二部 个人认为和第一部不在一个层次里 本片仍然延续上一部的故事继续陈述 但更多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家常事 如果说第一部叙述的意义位置较高 讲的为“国” 那这部则接了一下怀旧地气世俗的讲了下“民” 只有见证历史才能够深有体会吧 也许导演其本身就是想告诫国民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今天
那个年代就是这样,女性一方面受着来自男女不平等的迫害,一方面又继续迫害别的女性。但总归是一代比一代好。这个系列电影排的非常好,把现代化的新加坡背后的故事通过一个家庭讲了出来,李光耀真是牛逼,新加坡老板姓牛逼
没有1好也
编剧出来挨揍,怎么招弟她弟还没被掐死!
新加坡的一段历史,催泪大戏。长子确实很讨厌,死了几次最后没死终于有人性了。
这个系列的电影技术含量非常不高 靠的是走心 满满都是爱
第二部依然有友邻在讨论这部电影的取名,我收回看完第一部给它改名叫新加坡往事的想法,就叫我们的故事,我们(华人)的故事,配乐都太催泪了🥹
我的天新加坡1977年租屋就有电梯和停车场。从解决种族歧视,反应重男轻女,家庭伦理,国家发展等角度,这两部电影的信息量可真大。很佩服李光耀用短短几十年带起了整个新加坡的发展。不喜欢最后大舅洗白,大姐去世这种国产家庭剧的结局。我一直觉得我们身边有很多像大舅这种人,他们一辈子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就像我也不会改变自己想法一样。思想哪有那么容易进步。每一次的社会变革都像是一次难产,要有一些牺牲和痛苦,但是最后结果总是好的。
拍得像个电视剧,却把新加坡历史串起来了。
too much sentimentalism yet fails to affect. Moralistic to the extent of government propaganda. Is it due to funding question?
第二部可惜了,过多的煽情,有些僵硬的转变,强行的主旋律。每每看到重男轻女的片子,都庆幸我的母亲生在国营工厂,我和上一代的女性都没经历过父母的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