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尴尬和笨拙,放在轻巧灵动的眼光下,可以如此动人。
错放在别人车顶上小金鱼终究还是因为一个刹车掉下地面。
之前女主角把车开到别人前面,“护送”着后面的车子匀速行使,好让金鱼稳稳呆在车顶上。
那个时刻我觉得她像个天使。
独自生活的男子,在家门前遇上放学回家的两个十七岁少女,高兴地和她们打招呼调笑。
之后每天在朝街的墙上写些调戏那两个女孩的句子,等有一天两个女孩子拍他的家门要跟他见面时,他却慌忙躲在墙上不让她们看见。
他的内心,一定是又害怕又兴奋吧。
两个女孩找男主角十二三岁的儿子做评判,谁的嘴皮功夫更厉害。
男孩听话地做了测试对象,结果;“我分不清你们两个。
”像是儿童之间简简单单的一场游戏比赛,眼里只有事情的本身,再没有其他。
这就是心无杂念的单纯吧。
男主角离婚后回去看前妻,却看见她穿著一件大大的睡裙,上面写着“I'm a precious wondrous special unique divine rare valuable whole sacred total complete entitled worth and deserving person.” 一长串的形容词竖着爬满了整件衣服。
失恋的女子,和网友在网上聊着自己的身体,约出来见面,却发现对方是个六七岁大的小屁孩。
她惊愕地吻了他一下,匆匆离开。
这个尴尬成了她的数码设计创意,意外的灵感和解嘲。
还有好多的细节我都想记住。
平常情景进入了电影之后,便比它的前身可爱得多。
如果不能像电影一样生活,至少可以用电影一样的眼光看生活吧。
换句话说,就是,想法比较新鲜,表现也算良好。
从普通人普通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用巧合和偶然将本不相干的人连为一体,再混入一些诸如现代艺术DV女青年的实验艺术火花之类的点缀,可以说是有不错的构思,只可惜怎么看怎么眼熟。
表现上还有些粗糙,人物性格的圆润性不够,衔接比较疏松。
总觉得还是一个地区艺术馆展览作品的水平--就象片中女主角送去地区艺术馆参展的录像带似的。
寻求感动和带入感的话,可以看看。
要求稍微高点的可以免了。
我个人的意见是,小制作电影有小制作电影的拍法,可以再收拢一些,求精一些,这个片子要展现的有点把握不住了,暂且认为是资金的问题吧。
Miranda July非常自我,非常有意思的作品。
每一个人物都鲜活而奇异,节奏灵动,情调温暖,独立电影的web2.0时代向每一位工薪/学生小资推荐。
如果说我看过的电影中有奇特的作品话,这部应该是其中一部。
一个没有明显主线、主角庞杂、故事平淡的电影竟然能够让我心情浮动、忽而开心忽而失落甚至于笑绝甚至于黯然神伤。
我不明白一部如此委婉而简单的电影竟然能够轻轻松松让人莞尔,笑得既温暖又平静,这部电影是下了魔咒的电影,一定是。
对于这部电影,我没有介绍剧情的必要,但是我忍不住诘问我自己在哪里被吸引,又在哪里被打动(不是感动),或许只是某个小小的表情,或许只是句简单的台词,但是一切都是那么刚刚好,在无心间打入你的心房。
让我开始大笑的那一刻,莫过于小孩子那句“我把大便拉到你屁眼,再拉回来,再来回去,直到永远——”这是句多么肮脏的话,但是孩子的眼睛是清澈而真诚的,即使是这么不堪入耳的话,却让那个“Forfever”结束得那么震撼。
这个小黑小子是个宝物,我佩服他的演技,更羡慕他那颗不着灰尘、单纯的心。
让人愉快的莫过于女主角和男店员的淡淡爱情,没有低俗的暧昧、没有干柴烈火的激情,只是一次次的试探和对话,让一切都那么小心却又美好。
当然,那句“请你下车”也一定伤透了大家的心,有时人心就是这么奇怪,在追逐中较量,在衡量中犹豫,如同那双写着“YOU”和“ME”的鞋子。
但是结尾的团圆并不重要,只是有过这样的煎熬和美好,人生即使残缺又有何遗憾呢?
或许,在许久以后,我已经忘记了这部平淡的小品,但我相信,当我再一次虔诚地观看这部电影时,收获的一定是再一次的温暖,如同那个在钱币敲打中缓缓上升的红日带来的温暖。
Rarely have I come across films have electronic music as the backbone for their acoustical component. So when I watched Miranda July 's Me and You and Everyone We Know, it was for me some kind of pleasant surprise. You may remind me some other films feature quite a lot of cool music, but I think there are not much equivalent to the tranquility effect the music created here. Too often people employed electronic music in their films the ones they chose are quite up-beat or I will just simly put it as the "cool" category. Though I should admit perhaps this kind of romantic comedy seldom triggers my viewing impulse and that makes me fuss here.Me and You... can not be appreciated if you are looking for some big stories or abstract allusion or fancy jump cut or whatever characteristics would increase a certain kind of people's adrenal secretion. It has no grandiose thesis or ambition, but the aspiration to explore the ambiguous distance between me and you and everyone we know, if to say, everybody is an island.Its moments of cuteness might remind the audience films like Amelie, but Amelie's extraordinary imagination is replaced by a sense of reality, which creates an intimate distance to the audience. Btw, I could not care less Yann Tiersen's music.The first set seized me is when July was driving her cab with her customer, they found that a goldfish ( in a water bag) had been forgotten leaving on the top of its owner's van and they tried to save the goldfish's life. Theoretically speaking, the only way to save the fish is keeping the vehicle a steady speed. But it come out they could not make it despite the effort. Why this scene caught me, with such a seemingly hypersensitive cutesy tone? Because I know July! The woman show a terrible lost look when their effort was in vain. Not much girls act in such an eccentric way, which you could examine again and again throughout the movie, and they are my friends.To apply Michael Andrews's music is quite a smart move. The first artist got in my mind is Michel Redolfi, who is addicted to making "underwater music". And at the very beginning, the actor burnt his hand intensionally (and mistakenly), the world was mute and the music got start, which appears to me just as something happens underwater or, otherworldly. Andrew's music has an ambiguous atmosphere, which in line with that of BOC or my recently listening Freescha, is something you could call isolating and bleak and attracting and warm all in the same time. They are in one, so are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 film tries to present.
人总觉得生活就是得忍受各种痛苦,比如被鞋子磨疼的脚踝,你说是你脚踝偏低,你不觉得在忍受这种痛苦,你认为这理所应当,但这些疼痛其实并不应该。
所以,如果从现在做些改变,人生其实可以更美好。
我们的生活普通、平淡、乏味、甚至无聊,你和我都知道,也许你并不甘心,你想做些什么,但又却害怕做出改变,因为你担心所有的事情会变得不可预料,变得更糟糕。
你不会傻到用酒精烧自己的手来拯救生活,因为那不会有用。
也许你觉得偶尔变坏一下,可以帮助你成长,但最后你被自己的这个念头吓坏,落荒而逃,刹那间,你觉得事情很滑稽,原来变坏不是成长的唯一途径。
而此时,长大却又是这么不知不觉。
也许你自以为是地认同着自己的骄傲,用厚厚的冰冷外壳将自己包围,但内心却那么渴望一些意想不到的激情,但当被现实狠狠嘲笑之后,你是不是会对自己的以前嗤之以鼻?
也许有些怪异的事情一直让你失眠,睡不着,但你却害怕走进黑夜去看个明白,但当某一天,你鼓起所有的勇气去查明真相,却发现面对其实并不那么可怕,甚至还有更美好的意外收获,你会尝试么?
也许你几十年都跟一个自己不爱的人一起生活,但你们相敬如宾,平淡温暖地相守直到死亡将你们分开,然后你是否会在以后的时间里,去享受已经陌生的爱情?
车顶上被遗忘的金鱼,在它最后的时光里,永远不会知道,虽然并不认识,但是有人在为它担心,为它祈祷,,为它哭泣,他们爱着它。
你也可能永远不知道,在某处,TA用一双鞋子或者一双手套,上面写着你和TA,你们在某个时空心心相印。
也许在别人的眼里,我们只是屏幕上的文字标点,大街上行色匆忙的身影,但总有人会把你当成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
那也是我们要认真活着的原因。
好吧,如果你们彼此相爱,一起许个誓言吧,然后每一天都像人生的最后一天那样去生活。
《偶然與你相遇》講著一群怪人的故事,卻又令人感覺他們十分平凡,像是走在在街角會偶然遇上的任何人。
他們彼此間有著一兩種簡單的相互關係,她是他的前妻、他是他的弟弟、他們是不太熟悉互有利益的鄰居、而她們只是他搭訕過一次的陌生人。
看完電影之後驚覺我竟記不住任何一個角色的名字,很顯然的,借用這群人彼此與各自的故事,這部電影試圖營造一個非特定的寓言,一如原文片名一樣,Me and you and everyone we know,以自己為中心出發,和最靠近的人之間,到所有認識或深或淺的人之間,樹枝狀蔓延展開的人生構圖,他人在你我的故事裡是他人,但在別人的故事裡我們則屬於那個他人,就是這麼實際的相對存在。
這部電影的主軸是情感議題,但不僅止於男女或女女或老少之間的愛情、友情、親情,回歸簡單而基本的眼光檢視,它說的是人際之間最純粹的互動。
女主角(恕我真的記不起任何一個名字)穿上那雙象徵愛情的粉紅鞋幽幽起舞,右腳寫上的Me和左腳的You相互閃躲嬉戲、依偎靠近而後若即若離,在這個簡短的鏡頭裡作出了對人與人的最大隱喻。
面對離婚處境,試圖用自焚左手來拯救人生的他,以及平日以接送老人為業,不得志的前衛業餘藝術家的她,是片中兩個最大的非比尋常之人。
在那一段賣場往停車場的人行道上,他們把這段路途喻為有彼此存在的人生,iceland是這段relationship的中繼站,太榮街則是生命終點,他們並肩而行只有短短數分鐘,卻美好得比其他人花一輩子所追尋到的更多。
然而他左手繃帶包上的除了自焚的疼痛之外,還有他自己的懦弱傷口,不能勇敢的讓她走進他的故事。
但我似乎能體會他的困惑,當他在賣場和鄰居對話時,突然間抬起頭直視攝影機,卻不知是對著誰問:what were we done?當下我全然被震懾住,也許是因為他彷彿能穿透屏幕盯著觀眾的眼神,或者是因為那一句充滿疑惑的話:我們做了什麼?
他就像演出到一半的舞台劇演員,突然意識到上演的一切是多麼荒謬,我幾乎以為下一秒鐘他就要中斷演出從舞台逃脫。
當然他還是電影裡賣著鞋的演員,但我卻被那個有點玩弄意味的鏡頭和問題給困住,the answer is nothing?在這些思想特異的人中,美術館長才是最扭曲的角色,內心過度壓抑,始終對外界維持疏離,當女主角帶著作品到美術館時,館長卻要求她郵寄到辦公室,就算在一個手臂可觸碰到的距離,也不願伸出手,看似是被過多毛遂自薦的藝術家干擾多次產生的不耐表現,實際上是她軟弱的自我保護。
於是她只能轉而藉由虛擬的網路來抒發自己心中小小的叛逆念頭,她可以拋去所有身分束縛,化身為untitle,在那個虛幻的世界裡實現每個人心中都會有的惡魔。
而片中對何謂藝術也做了小小的嘲諷,一張廢棄的漢堡包裝紙被誤認為是藝術作品,而創作的馬克杯又讓美術館長懷疑那是自己的,何以泰迪雄和愛滋病患的幻燈片可以傳達digtal art?
想起以前逛美術館總會說,看不懂的東西才是藝術,看來真是這個樣子。
於是最後男主角和女主角給了左腳和右腳相互依偎的可能性,關係既競爭又曖昧的兩個女高中生對貼佈告性騷擾的男子作出報復,小女孩和小男孩平躺在地板上勾勒著用希望之櫃拼出來的未來的家,而小小男孩終於在清晨曙光來臨之前發現了不知名聲響的真相,解開了心中長久以來的疑惑。
因為有時候人生缺少的只是一個恍然大悟和勇往直前的小小瞬間。
這部片最重要卻一直沒說的事,就是距離導演用了許多劇情來討論呈現了現代人際關係的距離尤其是網路時代之後,人們透過msn、email和世界遠方的人有了親密的連絡卻慢慢的失去了和人真實的的接觸,甚至我們害怕和人真實的接觸這部片裡人與人的互動,幾乎都不是真實的觸碰鳥在照片裡 自然不是真的售鞋員的手不能摸到顧客的腳無聊男子對花樣年華的少女只能透過窗子上的淫穢紙條調情但真的女孩找上門時卻害怕躲起來活在未來想像家庭世界中的女孩偷偷屯積給未來自己的嫁妝卻在同伴面前絕口不承認男女主角粘鏡子的時候手靠的好近,卻隔了手妝盒的兩端沒有碰觸孩子們透過網路虛擬卻火熱地和素未謀面的人聊天男孩臉貼著電腦上的宇宙星河可望不見真的天空有滿天星斗寫著〝you〞 〝me〞 的左右腳永遠也踩不在一起 像是跳舞一樣前前後後明明走在街上假裝人生就要走到盡頭和來生談的這麼開心但坐進車子卻感到害怕要將她趕出車外明明人已經到了藝術館,拿著作品就站在館長面前卻還是得郵寄作品也許就像館長(?
)所說的:「我們害怕感染 恐懼體液」我們透過最冰冷的訊號 試著傳達最真摰的感情但我們卻慢慢發現再也不能接近連一句〝我愛妳〞 都要用大賣場裡電子相框的功能鍵代替這些慢慢拉遠的距離讓我們感到疏離、不安這些慢慢接近的距離讓我們感到惶恐、害怕袋子裡下一瞬間就要死去的金魚,我們的生活就像這樣隔著塑膠袋、車窗帶著距離的上演一切只是電視裡的螢幕,網路上的對話框,用文字符號畫成擬真的圖案我們,變成了個體,變成了每個人,變成了一 個 一 個 的人像是從孩子鍵盤符號裡畫出的一個一個;:...:;;;片子裡最赤裸的接觸,是連臉也看不見被枕頭壓著的口交是少女們戲謔的互吻是孩子走失時父親失控地抓住他的手我們害怕失控會發生接觸 也害怕接觸而失控老先生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和自己不愛的人,還在一起環遊世界卻沒有和他今生的最愛走出養老院過這距離好遠,遠的我們就要忘記身邊真實存在的溫度這距離好近,近的看似完全不相關的兩個人可以在網路上交換最私密的情慾那些真實的溫度,是在夜裡散步時的那些歌聲是那個給現在的女孩的絨毛玩具,躺在地板上喃喃的夢想是長凳上的親吻是終於抱住他時交疊的雙手 他終於打開的心我是我,妳是妳,卻也是我們和我們所認識的所有人嘿,你好,只是偶然與你相遇。
网友见面那个太讽刺了把...不过我还是挺喜欢那个帮助接老人的女士的..沉迷于自己的世界..
Miranda•July。
我希望说爱极了这个可爱兮兮的人。
她的思维和视觉是一种有心的生活方式。
如果说你看过她自导自演的电影《Me And You And Everyone We Know》也这样认同的话。
那么你也大概是一个用心生活的人。
影片开头的时候,出现两个背影在海边的夕阳下起誓,看不见脸。
淡淡的对话感却温馨十足。
即使我们稍后便发现,那是M饰演的女主自己对着照片录制的艺术品。
也是觉得有趣。
至少我会想,这样一个人,心里除却渴望爱相信爱,还一定有着自己的神奇世界。
所以之后在鞋店里,邂逅了作为销售员的男主,这种主动的爱情也是就此生成。
面对男主推销鞋子时候,她对鞋子磨脚这样说:“…I have low ankles.”男主回答说:“you think you deserve that pain, but you don’t.”如果生活中,有人会突然出现然后对你的生活注入新的看法和东西,更别说自己对其所带来的或是那个人自身传达出对自己的细微的关怀感。
那么那一定是一个值得感激和珍惜的发生。
即使后面女主说,这双鞋和就写没什么不同,除了是粉色的。
但是从她家的装修和自己衣服的颜色,都是粉色。
我觉得这是一种暗示,她的确喜欢。
同样后面有个很有趣的场景。
她穿上新鞋,在左右鞋面分别写上”you””me”,然后左右脚来来回回靠近分离,上演一出追逐躲避。
很喜爱的这个想法。
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其实也都这样,或距离或亲疏,却像一个人的两只脚,一起在走,一起在前进(没有说到后退,是因为自己觉得一起的时间是不会流失却递增)。
这个和之后女主去找男主,然后两人一起走路的那段对话一样,充满了想象力和配对感(如果双方能够进入到一个有别平常的对话状态,并且很享受的话,那即是一种合拍和愿意对对方投入心思时间的意思。
那么便是一种和谐的配对)。
这部电影的台词充满了意味。
同时,像是之后,女主看见男主和前妻在对话,自动补脑认为两人是在进行复合的对话。
心里忧伤,然后拿着会说”I love you”的相框对前妻说的一番话:“…the next time you need to say 「I love you」, you can just press the button…but if you’re planning on saying 「I love you」a lot, you might have to change the batteries.”当然整部电影不只是男女主角的故事。
我不能说完这些情节,但是所有的一切人物,都让人觉得充满了想象和爱意。
无论是朋友恋人间的共同冒险,私密对话,互相融入,陌生人间的理解抚慰,分享的”敲击”…我想影片有两个地方最能体会这种主题。
一是,女主和老人在车上看见难逃命运的金鱼。
不仅说出爱的悼词。
在护送最后一程时,瞬间响起了背景音乐,然后我们也都和主角一起看着金鱼最后的时光,那种共存的感受…让人感叹M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同时这一刻也很接近她的文章。
车上的人一起为一条鱼有相同的付出”at least they know. At least we’re all together on this. ”算不算是一种神奇的状态?至少我被这种奇异的感觉震撼。
另一个场景就是结尾处,男主的小儿子,在之前疑惑过清晨街上的叮叮声和得到过解说后,最终靠自己得到答案,然后享受那刻答案的设定。
当然,M想要和我们分享的这种所有人的状态也有各自自得其所的巧妙,就像是在搬家后出门扔纸箱,小儿子边踢着箱子边学箱子说别踢我;男主爸爸留下的关于鸟的画,最后在树上,也有适合自己的好位置。
我不觉得M是神经兮兮,大概就是,我也喜欢这样的并认为这就是正常的应有的人生。
另外,整个影片下来,我却最记不起男女主角的名字。
不知道你们看完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
大概是,这就是我们所有人。
又一部文艺导演的“想到什么就干什么”的作品 不感性的我 觉得有些闷
故事太好太好了,不敢想象变成小说会有多好看。能感觉到女主某种坚决的东西,一看果然是自编自导自演的。比《草莓松饼》还好,有一种看《鱿鱼和鲸》的感觉,就是诺亚·鲍姆巴赫的感觉。《处女之死》在这种天赋型文本前感觉就什么也算不上了,不过《处女之死》的导演意识很强。这里没有很系统或者很随便(两头都不占)地去表达,重复的感觉像是市川准的《春天,相遇在巴尼斯百货》。可见极灵动的文本在淳朴的电影风格里面也变得淳朴甚至有些愚钝了。但是,就像热赞说的,“很荣幸能看到这样的电影”。很幸福。
清新
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
真搞笑,我只想跟你草草过一辈子,你却想跟我三生三世。想看直冲天灵盖的爱情片,不是这种疯疯癫癫。或许人家根本就不是在讲爱情,而是探讨人和人之间的连接,英文名和爱情毫不沾边。永远不要试图把自己的存在建立在别人身上,永远。文艺片劝退,十一月别看文艺片,求求了!
缘。妙不可言。爱。把握身边。
说不上来哪好
米兰达·裘莱自编自导自演,小清新独立电影,一个粉红色女生的奇思幻想。
刚开始觉得它有些自说自话,然后开始变得有趣,然后又变成了一种个人情感。还可以,但总让人觉得小家子气
太做作的情节和台词设计
那件T恤太有性格了,小儿子太可爱了,女孩子都太早熟了……我太喜欢这部电影了
全是怪鸡可爱的小细节。
我发现我严重看不懂 。。。。。。。
2008/07/17靈光﹕一尾金魚、兩個走完一條街、看天花
里面的当代艺术绝了
金鱼在车顶的“死亡之旅”拍得太美妙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豆瓣评价这么高?
sweet and wired
2018.04.06 之前在诚品看了周嘉宁的讲座她推荐的 有很多神经兮兮但是很可爱的小细节 用色彩也好大胆 配乐很可爱~ 3.5
勉强两分。没有剧情的散文电影,姑且可以算主线的是编导演于一身的女主追求偶然打动了自己的离异男售货员。电影表现了几个小镇居民有点怪异有点荒唐有点落寞有点强烈的欲望,比如跟五岁混血小孩大尺度网聊的女人、尝试口交比赛的一对儿闺蜜、暗恋混血小哥哥的邻居女童,当然还有因自己脚踝被注意到而芳心暗许的女主角。此外还有些莫名其妙的信息被重复展现,像女主那盘投稿的录像带,男主跟前妻的闲聊什么的,这些内容跟主线毫无关系,感觉就是女主把自己一些俏皮想法随意安排在角色身上了(我猜她平时有拿小本本随时记灵感的习惯),总之这片子也没有角色,所有出镜人物都像是一些美国独立电影里低气压角色的剪影或曰碎片。这种靠自己片段灵感和个人气质硬生生堆砌角色的创作方式能走多远呢?电影里多次出现的标点符号应该是比拟角色状态,但结合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