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这群无知的人类,其实你们都没有理解导演的良苦用心,看看这个弱到爆中译名,环形使者,简直是战斗力只有5的渣,完全没有领悟到影片所要表达的精髓。
撸者(looper)这部电影,完全就是一个大龄女屌丝的逆袭啊!!!
它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女淫,不管你年龄有多大,皱纹有多少,只要你能扮文艺范儿,常去小酒吧,多吃路边摊,总会有一个大叔级的型男,手持微冲,身缠金条,对你死缠烂打,不离不弃,直到你死了也会哭着喊着不要忘记你,并且为你穿梭时空,对抗全世界,只想让你相安无事。
亲,还有比这更励志的吗?
这简直就是大龄文艺女青年的弥赛亚啊!
神马?
你说你不仅只是大龄女青年,还是个未婚麻麻,带着个十几岁的危险属性小正太?
那更没问题了。
撸者(looper)告诉我们,只要你怀有一颗仁慈的心,对小正太不离不弃,总有一天会有一个身穿夹克,手持重型武器的潮男嫩草降临到你身边,就算你打他骂他甚至拿枪崩他,他都不会离开你,他会守在你的门口,保护你的安全,送你只小青蛙,随叫随到为你解决生理心理的各种问题。
如果你还带有一点女王属性,那就更好了,当你躺在床上舒坦地抽着事后烟的时候,你还能欣赏型男嫩草幽怨瘦削的背影。
还等神马啊亲,好评啊亲,包邮啊亲,只要998啊亲!!!
有鉴于此,本人强烈要求将环形使者这个弱爆了的中译名给撤下广告牌撤下大荧幕,这会造成受众定位的不准确,造成真正需要这部逆袭宝典的广大大龄文艺女青年的误解,以为这是一部无聊加无趣的科幻片。
不是这样的啊亲!!!
毫无疑问,looper的最佳翻译应该是大龄剩女也有春天,或者一个大龄文艺女青年引发的血案...
从一开始本片就带有些略显诡异的气氛:干热的玉米地里,化妆古怪的约瑟夫·高登·莱维特(下称囧瑟夫)手持大口径便携武器对着地上的一块塑料布发呆,一边练习法语。
后来的一些动作戏更是带有cult风,*剧透提示*比如布鲁斯·威利斯刚出场时殴打囧瑟夫,用远景来拍就像是一场儿戏;布鲁斯·威利斯脑袋都分不出正反面了,但还是站着不动扫光敌人总部所有人包括一直很吊的Boss;囧瑟夫对着柏油路扫射溅起尘埃隐藏自己再把骑在很傻的飞行器上的长的很像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一个呆逼干掉,这些桥段不知说2好还是cult好,也许是导演想追求的独特风格。
那个牛逼的孩子,在楼梯上滑一跤就拆一次房子,不知道他们家每年的装修费几何?
再者,未来的天朝可牛x了,带有某人头像的纸币全世界黑市通用,上海外滩甚是牛x,东方明珠旁边建了座吉隆坡双子塔,最大特色是满眼广告,居然看到了京东360buy,那个出现次数最多的“东莞松山湖”是什么玩意?
而许晴的出场把仅有的一点科幻感都拖入狗血池,个中种种,难以名状。
她和布鲁斯·威利斯来电率为0,那一段或许是本片最高的cult境界。
时间旅行的科幻片,逻辑一直是个问题。
有如广大爱情穿越剧罔顾一切逻辑的,有如《午夜巴黎》走文艺范儿的,有如《土拨鼠日》每日reset的,有如《死亡幻觉》走神棍路线的,也有如《无极》走向奇葩的。
《回到未来》和《12猴子》算是其中比较顾及逻辑的,而《环形使者》的做法算是谨慎的,穿越的人通常在到达的第一秒钟就被爆头,以免引发过多矛盾。
不过本片也很好的运用了一些时间旅行的设定来制造戏剧冲突。
奉命杀掉未来的自己,但是能拿一大堆金条过剩下30年,你会怎么办。
30年后大限已至却又反悔,逃回30年前想把30年后要杀自己的狂暴的雇主在儿童时代干掉,但这样30年前奉命杀人的自己则因任务失败而被追杀,于是有了追杀未来的自己而未来的自己怕消失而不敢还击的好戏。
有趣的是年轻版做的任何事情老年版都能第一时间知道,因为那是自己的“记忆”。
而那雇主则是因为在儿童时代见证自己娘亲在被前来杀自己的老年版杀手干掉,才变为狂暴人士…… 那最后怎么才能了断这些孽债,应该也不难想到了吧?
剧情框架设定的不错,但是细节处理的太粗糙。
比如许晴和布鲁斯·威利斯的牵强感情,比如那些可能是有意为之的粗糙动作戏,但是看起来这仍是国庆档唯一能看的电影。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很显然,小弟想说的是国内版权的环形使者。
先分清一下人物谓称:年轻的Joe/小囧/Joseph Gordon-Livett年老的Joe/老布/Bruce WillisSarah/布朗特/Emily BluntCid/TK能力神童/唤雨师/Pierce Gagnon同一个人有同一个目标,就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
只是在30年的差距下,两个人选择的方式不同。
年轻的选择在体制内好好活下去,而年老的选择去破坏这个体制。
我*。
这个作为电影最大的矛盾也太苍白无力了吧。
你们一起去追求同一样东西不好么。
为什么非得要事倍功半的方法呢?
回头看看两个人原有的生活。
年长者:农妇山犬有点田,有空滚床单。
年轻人:杀人存钱卖朋友,有空下夜店。
年长者说,你命即我命,逃吧,你要好好活下去。
年轻人说,你回到过去不就是为了你的夫人么?
我找个别的妹子不完事了?
至于布朗特和神童两个人物庙宇似乎更为简单。
她只想给个好的环境给小孩成长。
而他只因为老妈抛弃他去城里生活,他就变成了毁灭世界的大恶魔。
……我……跪了……等等。
先看看国内版与北美版不异同吧。
出自百度贴吧“北美票房吧”。
——Joe小时候被母亲卖掉换毒,留落街头,被黑老板受容养大。
他这个背景,在三四个地方不同方式展示:他老板逼问他朋友藏身处时,他在街上看到孤儿的反应,他要给跳舞女友/卖笑女一半银子让她养女儿,最后给Sarah讲他母亲的故事,当然还有他最后的选择。
——他的母亲把他抛弃了,是他当杀手为生的直接原因。
小Joe除了杀人,消费,攒银子,就是他的全部人生。
他在为了银子出卖了朋友后,是有一个危机,就是他要给舞女一半银子让她养女儿。
从舞女一口拒绝接受他的钱,可以看出他在她心里多不被信任被尊敬。
在原来的“杀了老Joe”的loop里,退休后头几年,他过的是纸醉金迷的生活,新上海是个花钱的好地方。
到了第六年,他满箱子的钱(毛爷爷!
)所剩不多了,就又去当杀手挣快钱。
我看的版里,除了他认得了中国美女,和老Joe讲述她“救了他”,没有把怎么“救他”演出来。
总之,Joe是相当不可救要的。
——然后就是Sarah这个母亲。
她的故事里,她抛弃了儿子回到城里去过放浪生活,所以儿子根本不认她。
所以她和小Joe的母亲是一样的人。
只是她是一个忏悔回头的母亲。
但她虽然回头了,儿子还有没有救并不清楚。
小Joe在她身上看到一线希望,也看到他梦想的有母爱的生活的可能。
电影并没有许诺,说小魔鬼就一定会长大成好人。
但是有一个关爱他的人,至少他有可能不长成大魔鬼。
这就是社会延续的一个基本的原则:父母不能为儿女的未来负责,但是至少父母努力了。
所以未来还有些希望。
——所以,虽然这是个科幻电影,穿越,TK这些虚玄的事,根本上,是让人思考:我们对未来有多大的负责。
现代美国社会,黑人有父亲的家庭比例就很低。
如果整个社会都这样,looper的世界也就不远了。
一个不关爱孩子的社会,就是个要走到末路的社会。
——北美版和国内版的世界不同:北美版的上海虽然繁荣,但和其他地方一样有毒品交易犯罪黑社会。
北美版和国内版的老Joe不同:北美版的老Joe基本延续小Joe的生活方式。
除了晚年有个好女友退休了过安逸生活,一生基本是个混蛋。
北美版和国内版的小Joe不同:北美版的小Joe夜店买笑泡舞女,用毒很厉害,是个junkie。
在农场时,因为犯瘾呕吐。
北美版在对话里详细解释了他的童年的被卖和被黑帮收养。
国内版基本删掉了舞女这个人物。
她的女儿是三个小孩之一。
(因为小Joe有要给她银子养孩子,不清楚孩子是不是小Joe的。
)所以这两个版本虽然故事基本一样,人物的来处去处和心理动机解释相差很多。
——我说的删的大多是对话。
比如小Joe说他妈妈的事是和Sarah的对话里。
(Sarah先讲了她和Cid的原由,然后小Joe就讲了他的。
)也许删了是因为怕国内观众看太长对话觉得闷。
也许中方要求剪成动作片的。
现在这样,少了剧情背景但更像是动作片,不还是有人说闷吗?
所以除了为和谐的理由,也可能是以市场口味考虑的。
北美版里这些人物背景细节,都是低调的轻轻带过,没有煽情没有渲染。
没耐心,不常看剧情片的,有也不一定关注。
所以不喜欢国内版的,多了北美版的那些对话,不一定就喜欢了。
好吧,讲一下Looper的世界观。
在2044年的故事里,只出现过两种人,一种是贫民,另一种是黑帮。
前者为了生活去夜店打工,后者当了Looper杀手。
贫富极为悬殊。
前者开着破破烂烂的汽车,后者却可以开涡轮发动机车。
整片没有出现过纸币,不知道是不是都用作冥币了。
只出现过金条和银条。
在未来世界通货膨胀严重,春哥都不可信了?
而金子在地球上是有限的。
可以长期保值,一条金子就够一个成年人逃命了。
杀一个普通人两条银子,杀死三十年后的自己有N条金子。
当然,电影没有涉及紧茶、政府和其他权力贵族。
相信电影处理太多不同集团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件好事。
TK能力么,电影里讲这是一种mutation,一种变异。
突然之间多了个儿童版的万磁王我有点不习惯。
小囧和老布之间两个人互相化妆成对方就不多说了。
但是小囧在前半部分模仿他说话的语气和声音,模仿他的表情动作——这萌卖得神驰了。
小囧,你把虎胆龙威看了多少遍了?
我也不禁想起余文乐也模仿过梁朝伟的表情动作。
之前看过布朗特的《命运规划局》,她在里面出演白淅苗条的芭蕾舞演员。
如今却是个结实红黑的农场妹。
不禁感叹,拍电影也要牺牲啊,那个英国口音去哪了。
对了,她和小囧干一炮只出于性欲,对剧情没有任何关系的。
(她事前在摸她的大腿内侧)。
这是一部久违的需要用点儿智商去接受创作者给出的逻辑而不是需要结构性分析才能显出深奥的影片。
但遗憾的是,这部被北美影评人吹得神乎其神的片子,整体却很难称得上所谓的神片,而且该片所创建的逻辑,并非毫无破绽。
如果你像我一样抱着去找当年《盗梦空间》那般酣畅淋漓的心态来看《环形使者》,很大可能,你会多多少少带着一定的心理落差走出影院。
影片的主要逻辑要素如下:未来紧张的时局:未来由于警力的震慑,想要完全无痕迹地消灭一个人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犯罪组织非法采用时光机器把要处理掉的人(受死者)传回到过去,由已经安排在过去的人(Looper)负责消灭。
Looper:专门负责在当下处理未来送回来的受死者。
受死者:未来的时间里,犯罪组织要处理掉的人,当中包括Looper未来的自己(这是为了彻底消灭组织的犯罪证据)。
当下Looper管理者:未来犯罪组织安排传送回当下的专门负责管理当下所有Looper行动的人。
TK:有控制物体能力的普通人(占未来人口10%)。
唤雨师(Rainmaker):“the mob boss in the future”,残忍暴虐,神出鬼没,单枪匹马。
有一个人造下巴,幼年亲眼看见母亲被打死。
未来他出现后,第一件事就是封环,封所有Looper的环。
并用6个月的时间完全控制了5大经济集团。
同时操纵着帮派斗争(证据见文末所列细节[3])。
从唤雨师过去的小孩真身可见,他是拥有强于其他TK控制物体能力的TK中的TK。
关于Rainmaker到底在未来扮演怎样的角色:原本“封环”是一个到固定时间后,未来犯罪组织才会安排进行的行为。
但是从未来犯罪组织被Rainmaker掌握开始,由于Rainmaker的童年创伤给他带来的对Looper的憎恨,使他决定提早(关于“提早”二字的证据见文末所列细节[12])封闭所有Looper的环,这一决定开始展开执行后,使所有Looper对Rainmaker闻风丧胆!
封环:当下的Looper会在某一天接受到传回的未来年老的自己,他需要把这个年老的自己杀死来防止谬论的产生,这也是犯罪组织在清除犯罪证据。
杀死年老的自己后,会得到大笔金砖,然后舒坦得度过接下来的30年,30年后,由犯罪组织派人把年老的自己送回过去,被过去年轻的自己杀死,算是一个循环的结束,此为“封环”。
失环:封环失败,当下时间里出现两个活动的相同Looper,谬论产生,环形被打破,此为“失环”。
编剧的想法肯定是足够有新意,但是这种新意从第一次配角的“封环”失败开始,就逐渐减弱了。
我们即便预测不了最终的结局,但也大体猜出了后面会发生的相互追杀。
年轻的乔为保当下的自己,必须杀死那个被传回到现在的老年乔。
老乔,为了破除掌控自己命运的现在跟未来的老大们的势力,一边与小乔斡旋,一边先是杀死所有现在Looper部门的人,然后锁定唤雨师在当下的真身,绝地反击。
这一部分的内容,虽有起伏,但是总感觉缺乏惊喜,好在结局还算是“不走寻常路”。
只是《环形使者》的结局其实可以有无数种,而且哪一种结局都可以继续往下拍续集,因为有这个电影的逻辑,就够了。
所以,即便我们猜中了过程,也不可能猜到结局。
总之别惹孩子生气就是了,只是每当这孩子生气的时候,我都担心他一下变成绿巨人了……另外,关于电影的结局的理解,有人说有一种理论是历史就是历史,即便老乔没有杀死Rainmaker的妈妈,幼年Rainmaker今后也会因为其他原因成为Rainmaker。
这个问题哪怕是在电影的逻辑里也很难下定论。
老乔在要被传送回来受死之前,解决掉了犯罪组织派来的人之后,原本可以逃之夭夭,只可惜所有相关人,包括自己最心爱的女人也已经被杀害,或出于贪心(他已经得到了30年的幸福,应该要守规则)或出于失去心爱的痛苦,最终决定冒险回到过去,30年前双方和平达成的协议(只有老乔当初完成了封环,接受享受30年后被处死的结果,才会有老乔),被他撕毁,拒绝接受30年前为自己安排下的结局,扰乱了规则,必然开始混乱。
这样一看,或许《环形使者》不只是包含一个为心爱冒险回到过去来改变现状的循环,更像是包含一次次逃离体质约束后的因果报应。
呃,我在说什么,一身冷汗。
片中的中国部分,许晴虽然淡雅美丽,最终却还是只有昙花一现的戏份量,即便她在故事里是很重要的角色,不过此等露脸,稍微差强人意。
上海外滩未来的景象完全被创作者意淫成星球大战般眼花缭乱的楼林。
最逗的一句是:你应该去中国,将来你会相信那里是值得你去的。
这是植入性国家形象广告么。
另外一处“植入性广告”强制性告诉你,未来国际流通的国币,是人民币!
不过,《环形使者》终究是一部有趣的片子,除去所有寄托在片子上的奢望,它到底还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对这种片子,暂且可以不去挖它的内涵,即便它有。
这片子是用来玩的,是用来认真地带着尊敬玩的。
或许它有一些漏洞,有一些连编剧也说不清也不会说清的来龙去脉,这是它的不完美,也是它有趣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点遗憾的是,音乐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这多少有些意外。
最后,近来没时间写代码,哪位大神试着写个这个电影逻辑的伪代码贴上来,我是真心觉得这个逻辑用伪代码表示出来会挺好玩儿的!
========================我有一条微博,是一张高清大图,上面是三条平行时间线,描述《环形使者》电影逻辑主干。
平行线的基础是平行时空的理论。
链接:http://weibo.com/1992769421/yFe6Baw18===========================2012.10.07看第二遍主要是补充细节,更新在此,一些也用作前文的证据:1.整个电影第一次提到“封环”的地方是在酒吧里,小乔听说有人要给自己封环后的反应是:“不可能”。
2.当“封环”密集发生时,酒吧里有人感叹:“这是怎么了,这个月有四个了”。
3.老乔跟许晴在乡下隐居的段落,电视里有一则这样的新闻:……这个神秘的唤雨师在西部的帮会斗争中继续他的战争……4.老乔对小乔说:未来的新雇主,他很恐怖,他要封掉所有人的环。
5.乔是个吸毒者,包括小乔的多次呕吐,还有闪回的老乔在许晴怀里痛苦挣扎,都是毒瘾的表现。
6.老乔在杀第二个可能是Rainmaker的小孩时,遇见的那个女人就是小乔那晚在酒吧里叫住但被别人包了的那个舞娘。
所以他才痛苦。
7.未来的唤雨师有个人造下巴,但是影片最后幼年唤雨师嘴部受得伤应该不至于坏掉下巴,这个人造下巴为何被编剧安排到唤雨师这个角色上,不得而知。
时间旅行问题一直以来,时光旅行的可能性在科学上是被禁止的,而其产生的悖论,在逻辑上也是被禁止的。
后来好事的科学家松口了,说是有可能达到的,科幻小说家则坚持科幻就是对科学的幻想,无所谓禁止不禁止。
即便是如此,逻辑上却永远无法消除悖论,除非你拍的不是一部科幻片,而是一部神经病片。
悖论就是,你在一个不开心的世界里成了一个不开心的人,于是你回到过去想要把不开心的世界变成一个开心的世界,于是你也变成了一个开心的人。
那么,那个不开心的你是哪里来的?
如果没有那个不开心的你,谁去把这个世界变得开心的?
一种解决办法是,你无法改变未来。
或许是因为你只能作为一个观察者(例如《无极》里昆仑目睹雪国的覆灭),或许是因为你所有改变世界的努力却最终促成了那个不开心世界的形成(《哆啦a梦》所有时间旅行的故事都是这种弄巧成拙。
)另一种解决办法是,你可以改变未来,但是你改变的未来自成一个世界,开心的世界和不开心的世界是平行的。
世界——用博尔赫斯的话来说——是一个小径分叉的花园。
改变世界的人们不是改变了他所来自的世界,而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如同从一条路拐进另一条路,从一个故事进入了另一个故事,前一刻还是南京城里孤独无助的伪神父,下一刻就成了歌谭市威风凛凛的黑暗骑士。
这样悖论就消除了,我回到过去杀死了我的祖父,不过是从一个祖父活着并生下我的世界来到一个祖父死了然后没有了“我”的世界而已。
事实上,所有声称可以改变未来的电影骨子里都是平行世界的,包括《龙珠》里的沙鲁篇。
但是我对这个提法一直不满意,一是因为它太过牵强和无奈,仿佛为了应对悖论强迫故事自洽而存在的。
二是因为,我们认为重要的是我们来自的那个世界,而那个世界的不幸已经注定了,并且没有被改变,我们只是来到了一个更好的世界,这个世界不是我们热爱并想要改变的那个,因此这是一种逃避,一种作为美好愿望而存在的东西。
所以我非常不满意。
今年有一部片子让我感到耳目一新,就是《黑衣人3》,里边有一个可以预知未来的外星人,他不能预测未来是什么样的,而是只能预测未来有多大的可能性是这样,有多大的可能性是那样,而什么样的行为又会对可能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未来是不确定性的,而又是可测的,把概率论引入了预知未来,这个方法多聪明,建议大街上装瞎子算命的人都来用这么科学的理论武装一下自己。
《环形使者》则是把概率论引入时光旅行电影的一部神片。
影片中最让我惊愕的一段对话轻而易举被绝大多数观众错过了,当布鲁斯威利斯和囧瑟夫讲述自己时间旅行的经验时,他说,来到过去,他的脑子里是一片混沌,记忆中有无限个可能性,只在囧瑟夫采取某个行动之后,某一个可能性才实现,他的记忆才清晰起来,他才记起来年轻的他做过什么。
假如囧瑟夫采取的是另一个行动,那么另一个可能性会实现,他所记得的就是年轻的他做了另外一件事情。
世界仍然只是一个,然而却有无限的可能性,当一种可能性实现的时候,另一种状态就坍塌了,也就如同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这于是就和平行世界完全不同了。
更加重要的是,在平行世界理论中,穿越时空的人士被决定了的。
也就是说他是由原来那个世界所形成的,他的一切在他穿越回去之后都不会随过去世界的变化而变化,他是永恒不变的,而在《环形使者》中,这个人不是被决定了的,他会随着过去世界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为世界只有一个嘛。
过去的他和现在的他不过是同一个环的两个点而已。
在这个框架上我们来重构《回到未来》的故事,马丁改变了未来,并且回到未来,他并没有意识在未来被改变了,因为在改变未来的瞬间他自己也被改变了,他回到的未来就是他来自的未来,那个决定他现状的未来,他的记忆,性格,人际关系,都是和那个未来相关的。
就像曾经的他和那个曾经的未来相关一样,只不过那个世界的可能性已经永远消失了,也就从未出现过。。
这是这部电影当中最牛逼的设定,在我看来可以完全改变时间旅行问题的讲述。
只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它应该。
超能力与爱的代价影片中比较让人诟病的一点事引入了超能力概念,据说这大大降低了影片科幻的内核。
我先不说有没有降低科幻的内核,我感兴趣的是编剧明知道超能力和科幻格格不入,为什么还要费力不讨好引入这样一个概念?
我有我的解释。
因为一个人太过牛逼搞不定,就穿越回过去搞定还是小孩的他,这是什么电影?
是《环形使者》也是《终结者》。
但是这两部电影有什么不同?
不同的是,《终结者》的小孩是个正面人物,邪恶的人要来杀他,正义的人来保护他;而《环形使者》的小孩是一个反派,最终boss,布鲁斯威利斯来杀他是出于正义,或者起码要让观众认为他是出于正义。
任何一个故事都不会出现一个自认为是坏事还去做的人,除非这是一个烂故事。
我们一看到《终结者》里的小孩,如此柔弱,就同情,就站在改造好的t800一边,想让他拯救这个小孩;假如我们也以同样的理由站在少年rainmaker这边,布鲁斯威利斯这个人物就成了一个扁平的坏人,这个故事就立不起来了。
怎么办?
第一个办法是渲染这个小孩成年时候多么的邪恶。
也就是影片中不断闪回被枪杀的许晴(说老实话,她真美啊。
)第二个办法是,让观众意识到这个人即使是孩子时期也是令人讨厌的,构成威胁的。
一个孩子再暴躁,再狡猾,人们也只会当做可爱而已吧,因为他完全构不成威胁。
小孩的智力,体力完全和大人无法抗衡,如何才能让人相信这个孩子是危险的,并且站在布鲁斯威利斯的角度上,除掉他是合理的呢?
当然是超能力。
一发怒就把人升起在空中然后爆掉的超能力。
所以在看到电影里一个突兀的元素的时候先不要忙着喷,因为它极有可能是撑起故事的关键,不然这么突兀的东西,好莱坞有的是老油条编剧,怎么会比你还傻逼?
最后说一下影片的结尾。
我想无论如何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结尾。
我记得曾经看过一部短片是这样的:全都是纳粹时期的映像资料,一队阅兵加上希特勒特写,然后画外响起枪声,那组镜头倒放,意味着希特勒死亡历史回过去,然后又一组镜头加上年轻一点的希特勒特写,画外响起枪声,那组镜头接着倒放,就这样一直回溯,似乎所有不愉快的历史都回去了,这样的镜头越来越快,枪声也越来越快,希特勒也越来越年轻,最后一个特写是婴儿希特勒,这时候镜头静止了,枪声久久不响起,淡出,结束。
意思是不忍心杀死婴儿希特勒,因此历史还是要重演。
我有一个同学说她看不懂《三体》里的程心。
我告诉她说程心就是人类的一个良知,在人为了生存可以突破各种底线的时候,她是那种反对,或者至少是一个迟疑。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
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诚然如此,程心也告诉我们说,为了人性失去的那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所以她如此的拧巴,如此的弱智,如此的不讨人喜欢。
这个片子我刚看完的时候觉得有硬伤,只能打3分、后来我又想了想,觉得只能打2分如果这个片子不是作为科幻大片来宣传的话,我觉得也就凑合不过作为科幻片的话,这就是坨翔我个人认为,我不能要求一部电影完全没有硬伤,这个要求有点太高但是电影的剧情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在你设定的世界观之下,一切事情必须是合乎逻辑的,最起码你偶尔硬伤一下就算了,不能整部片子完全建立在硬伤之上简单的说,你可以设定这个世界是科幻或者魔法世界,甚至设定这是个未来科幻世界但是又有超能力或者魔法什么的,这都可以但是你不能超越人类的逻辑和拉低片中人的智商先说整个片子的架构吧,基本上就是时间穿越外加环形时间线问题是这个导演完全没有一点科幻知识,一会想用那种会产生外祖父悖论的时间线理论来解释,一会又想用多宇宙理论来解释最后的结果就是完全解释不通谁敢说能解释的通的我抽肿他的脸电影开头就设定了未来世界是不能随便杀人的,所以才不计成本把人送回到现在来杀可是主角在未来居然是个杀手啊!!!
杀手啊!!
还有开车扫射的镜头啊!!!
难道是在扫射兔子吗???
许晴居然随随便便就被杀掉了啊!
既然这么方便为什么还要把那些人送回到过去啊!!
难道不要成本的吗???
还有一个是主角智商超低的证据结局的时候老年主角和女主面对面,幼年造雨师在逃跑,老年主角居然要开枪射杀女主才能去追小孩子啊!!
可是之前你还两次非常利落的打晕年轻的自己啊!!!
你就不能受累往前走几步打晕女主再追小孩子啊!!!!
你就那么懒啊!!!
我看你之前打晕自己也就花了一拳的时间啊!!
难道耽误这一秒钟你就追不上小孩子了啊!!
你就没想过开枪打死女主也要这么长时间啊!!!
还有那个SB反派,明知道主角的枪只能打15码之内,居然还非要骑着摩托冲过去和主角近战啊你就不能停下来站稳了瞄准主角再开枪啊!!
是不是你除了自己脚这么近的东西以外什么都打不中啊!!!
难道黑社会都不培训枪法的吗???
1.果真是合拍片,就连囧瑟夫的脸妆都采用中西合璧的方式。
最明显的就是那对儿性感的嘴唇。
难道你没有看到不久前3d重映的《大闹天宫》中悟空的影子吗?
参见悟空:http://img1.douban.com/lpic/s2807713.jpg2.许晴的角色在片中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使电影主题得以升华——从前有个女的一出场就竖中指,后来她就挂了。
所以,不要随便竖中指,特别是一直竖,从开始就竖。
3.要像rain maker的妈一样学着用另一种方式出场:砍树,霸气的砍树,不停的砍树。
不光要砍一次,故事讲的不顺利时候还要继续砍。
在砍树中等待一场神奇的床戏——摸一把自己的大腿,按一下小小的青蛙,等一片碎碎的脚步,囧瑟夫就推门而入了。
二个人无须语言交流,一个热吻瞬间将“有人要来灭口”的事实抛之脑后,然后穿着衣服在凌乱的床上翻滚;一个黑幕过后,两个人依旧衣冠整齐,女主角却已经老练的点上了一直事后烟。
年度最坑爹床戏没有之一。
女主角果真是个砍树的汉子。
4.打个比方,就好像你一直心仪的对象,突然有一天出现在你面前,然后对你说:“送我回家吧!
”,送到家门口,ta又接着说:”进屋喝杯茶吧!
“,然后你就进去喝茶;然后ta说:”我先去洗个澡“,当你正在兴奋脑充血的时候,ta洗澡归来,突然问了你一句:“咦?
你怎么还在这儿”——这时你才发现,原来真的只是让你喝杯茶, 没有别的意思。
电影亦如此。
影片一开场旁白讲述着当前时代背景,looper常识。
将场面拉得无限大,让你总以为这其中有什么神奇奥义。
然后一路走来,发现遍地狗血,极为凄惨。
于是回望来路,只能留下一片尿溺方能泄愤,方知许晴为何频频中指高竖。
5.rain maker有个霸气的中文名:唤雨者!!!
你们都以为“雨”才是重点?!
大错特错!
它的终极技能居然是“唤”!
撇开他长得像康永哥这个毫无争议的事实,他永远上翘的嘴唇与囧瑟夫永远外翻的下嘴唇遥相呼应。
据小道消息得知,此片别名为《X战警声纳小伙别传之童年》,此片上映不久,绿巨人就“愤怒”一事已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6.结尾处那辆小三轮,拉着一车的金银条(真的是一车),质量真心好...7.最后小孩——母亲——威利斯的对质明显是参照了我天朝著名儿童游戏“老鹰捉小鸡”!
而且这个老鹰尼玛太业余,不知道左右迂回着跑两下吗?!!
8.我毫不怀疑这片儿还未上映前及刚上映时在豆瓣上一片好评的真实性。
因为看完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封环。
原来就是尼玛结扎!!!!!!!
这部上映之前就各种期待 于是就去电影院看了 之前百度过 基本了解世界观设定神马的 这片槽点很多啊 我看的各种欢乐(话说 我果然是银他妈看多了吗。。。。。
\^ 0 ^/ )ps:明天 10月4日 18:00 银魂第三季复播哦 长老们有空看直播啊!!!
再ps:愤青们勿要喷我 同学们不要bs我 我就是看看银魂啊。。。
因为欢乐啊 这个特殊时期。。。。
1-开场时 我就想说果然囧瑟夫这妆 有喜感 我同学不认识joe 表示不帅 其实从莎莫500天时 第一次看的此男 就觉着这孩子身上有深深的屌丝气质啊 绝对不是 美女会投怀送抱的那一种 不过此片。。。。
我想那是生理需求吧。。。。
2-看到seth的机车 还有他们的车啊 房啊 环境啊 我就觉着 你们都在30年后可以时空穿越的时代了 咋么整个世界设定 没啥未来感呢 我就看见脏乱差 stripper club (or sth. like that) 感觉很像纽约的贫民区啊 又是一部像 时间规划局的 浪费idea啊!!!
导演又编又导 驾驭不了啊!!!
3-我想知道 那个对joseph笑了一下的performer??
or stripper??
or hooker??
去哪啦 我还以为他后面还会有戏份 这就没了 还是我没注意 求教啊。。。。
4-然后 Seth就失环了 各种弱啊 被喊打喊杀的 我同学表示他有小受气质 然后呃就挂了。。。
5我觉得很二很弱的kid很有爱啊 我旁边的中学生 激动地表示!!!我家基德啊!!! 我听的满头黑线。。。。
⊙﹏⊙b汗 6后面 老年joe就出现了 布鲁斯叔一直苦大仇深的表情啊 看得我难受 然后许晴 又莫名其妙的出现 总觉得有种违和感 然后 外滩啊 明珠塔啊 长安马自达啊 360buy京东啊 壮哉我大中华!!!!!!!7-年轻的joe就逃到农场的了 我们的又一女主就出现了 然后 女主就各种外强中干啊 生理需求不满啊 然后就天雷地火了 各种违和感 床戏加的莫名其妙啊! ! ! ! ! ! 又被广电总局给河蟹了。。。。
这就是那8分钟吧。。。
8-那个刚开始 很萌 很Q的孩子 你是要闹哪样啊 后面突然就 面目狰狞了 这孩子一出来 我同学就说 这货不会就是rain maker 吧 结果。。。。
然后就各种X战警 超能啊 9最后我想说 导演大人 在您眼中 419 的魅力、价值 有这么大吗 大到我囧瑟夫 都自杀了 保护弱势的 未婚单亲妈妈。。。。
别和我扯什么 自我牺牲啊 拯救世界啊 前面还想有自己的堕落人生呢 瞬间就顿悟了。。。
这个思想政治觉悟啊。。。。
⊙﹏⊙b汗 也别说什么 不行的人生啊 循环啊 我不管 死啦就是死啦。。。。
我要咆哮一句--尼玛!!!
到囧瑟夫自杀 我就想问这就结局了??
话说 前戏太长 高潮太短吧。。。。
实在是低于预期啊!!!
我觉得也就3星吧 再给一星 为 joseph
曾经和人讨论科幻片的“软硬”,谈到什么是软科幻的极致,笔者提出一个假设,随便找一部警匪片,把里面的枪械全换成激光枪,然后打上科幻的标签,这就是一部软的不能再软的科幻片,甚至是不折不扣的伪科幻。
通俗来说,判断科幻片的软硬标准在于,摆脱了所有科幻的成分,故事是否仍一样成立。
名垂青史的科幻杰作,肯定不会只搞些激光枪、飞行船这样的小把戏,而是笼罩在自成一体的世界观下,科幻构思和故事本身是密不可分的。
大家知道库布里克、斯皮尔伯格、雷德利•斯科特拍科幻片都要找来各领域专家开会,构建一个尽可能合乎情理的未来世界,是他们拍片资金太多没处使了吗?
他们若说是,你能信吗?
大师导演们之所以舍得花这个钱,是因为他们知道,科幻片的魅力不在于一两个新奇的噱头,而是提供一种感官整体审美愉悦。
电影的本质是变魔术,科幻片就像道具繁复的大型魔术,作假的方便度越大,越需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才能让观众在两个小时里忘记这是一场秀,从而全神贯注,全情投入。
“子弹枪换激光枪”的伎俩,是在现实情境生硬的安插幻想道具,观众会觉得别扭,虽然他们可能说不出哪里不对劲,但能感觉出来虚假和不爽。
《环形使者》的感情脉络和动作场面完全达标,甚至偶有惊喜,但作为科幻片,其根基出了大毛病。
当然,没有严重到“激光枪”的程度,环形使者的职业设定与假想中科技进程和社会状况挂钩,大致勾勒出了一个世界体系的轮廓,做到这份上,世界观架构算是合格的。
但作为大众观赏的电影艺术,光逻辑能自圆其说还不够,还需要情绪上与之协调,毕竟观众不是来聆听科学假说,是来看包含了感情的故事的。
留心看片不难发现,时间旅行只是个幌子,老年乔借助时间机器回到三十年前,并和青年乔用“同体”的特征联系上后,此概念就到此为止了,可这时电影还未过半,大段好戏还在后头呢。
余下的篇幅,可以用“三方人马互相屠戮,伴随着一个孩子被杀与否的悬念”来概括,成了一个充满子弹和血浆的暴力故事,当然,这里的科幻成分仍不弱,只是与时间旅行几无关系,而搭上了“超级英雄”这趟顺风车,这个后面再谈。
因此,笔者还是品出了一点“激光枪”的味道:一个关于超能力的枪战故事,有必要非从时间旅行引出吗?
或者说,凭什么让时间旅行来当这么个平庸故事的陪衬?
再打个比方,有人把《洛奇》的剧本改改,改为前任拳王来自未来,正是洛奇在未来的自己,其余写实情节保持不变,那这出“时空穿越+自己打自己”的好戏是否也成了科幻片?
和《环形使者》的剧作理念何其相似!
其实《环》最浪费的正是这个自己打自己的高概念,完全没能发挥,李连杰的《救世主》虽然很烂,但在此处比它有想法得多。
时间旅行题材的电影历史悠久,但具体到指导理论,不外乎蝴蝶效应、平行宇宙、宿命论和肆无忌惮四种,各自有代表作品,且极少交集。
《环形使者》一开始借用的明显是平行宇宙观,编导还特地用一段对白稀少的长序列来表明这一点,小乔如何变成老乔,老乔如何从另一个平行宇宙杀过来,拍的相当简明利落。
但之后对抗双方的状态和心态,却明显是蝴蝶效应式的,现在可以影响未来,青年乔的伤势能改变老年乔的体征,最令人费解的是,老年乔想通过杀掉平行宇宙的敌人,恢复自己所在宇宙的秩序——只能说他吸毒吸多了把脑子弄坏了。
多种指导理论并用的影视不但有,而且还都是精品。
《回到未来》就是蝴蝶效应和平行宇宙的混用,但它偷换了概念,平行宇宙不是由时间机创造,而是改变了历史后自行生成,因此消解了两者的矛盾。
英剧《破案穿越记》是平行宇宙观和宿命论的融合,侦探进入平行宇宙调查案情,却无法改变历史,时间到了两者自然合而为一,也是相当睿智的解决方案。
《环形使者》也想玩“一片两论”,但显然功力匮乏,玩到一半发现loop太多,封不完了,只能放弃。
虽然时间旅行草草收场,但后半段故事引出了另一个重量级科幻题材:超级英雄。
一失控就暴走的小男孩显然很有潜力成为漫画大侠:浩克、凤凰女、哨兵都和他有同样的毛病,《超人前传》里也有类似的情节。
但那些面向青少年的爆米花作品,从未将触角延伸到本片这样阴暗的心灵角落。
凤凰女毁天灭地却未害死过至亲之人,浩克顶多误伤女友,超人的超能力失控则都是喜剧化的段子,似乎从没有编导展示过超能力者暴走后杀死了亲人的情节。
但正如本片所暗示的,从现实主义角度考量,这是多么容易酿成的悲剧。
影片结尾看似圆满,在笔者看来却比《盗梦空间》更开放式,一颗人肉定时炸弹的心理状态和人生轨迹,比匪夷所思的时间旅行更难以捉摸。
能在一部商业片中做出这种暗示,是需要勇气的,尤其是如今漫画大侠片满天飞,难免让观众唤起些许心理阴影。
文/方聿南
Looper整个电影是Joe视角,小Joe老Joe交错,但以小Joe为主。
注意这里又是一个导演以演员本身名字为角色名字的例子。
当然也可以理解成编剧的巧合因素,我这里暂排除“巧合”可能,讨论几句。
国内用演员名字直接替代角色名字的案例不多,因为我们重名虽多,也不像外国人,每个班都有一个Mary,都有一个Jane。
我印象里只有当年《像雾像雨又像风》,看当时的宣传说,赵宝刚太喜欢陈坤,特意把角色名字改成了“陈子坤”。
在Looper里我私心认为导演写了这一场戏,角色就是JGL,然而有趣的是,在电影里反而用浓妆硬要把他化成老布。
这是诟病之一,也是我坐在影院里感到不满足的原因之一。
这个电影JGL是毋庸置疑的男一,SF背景——这两条本身对于我就一定吸引力。
但要说一开始的期望值其实并不很高。
首先击倒我的是开头出乎意料的文艺风,坐在麦田边上抽烟听学法语的杀手Joe。
这是一种反高潮的叙述方法,不像大部分的SF设定电影,一开始大张旗鼓描绘世界观或者直接隐藏世界观。
这个电影把这种设定日常化了,用简单、单调、重复的步骤把一个残酷黑暗超常的设定拉到了背景里。
人物就很突出。
这里要说到国内版本的删节问题,我并不是要为随意删改这种行为辩护,我只是说我看到的和我的想法。
电影开篇介绍了Joe及其生计,看他处理了日常工作以后,他去了一家night club,特地兴冲冲跑去和一个show girl打招呼——这开头无论如何都有点“我要带你走天涯”或者“这个女人是祸起萧墙的源头”等等的意味,然而之后却没有这个人物一点事情了,而我也把她忘记了,甚至后半段老Joe跑出来意欲杀她女儿时,我都没认出她来。
这是一个删节造成的情节断落,但是并不影响,反而进一步造成了一种日常感:你在生活里和人相遇,你对这个人有这样的想法,对那个人有那样的想法,你甚或喜欢哪个人,对他浮想联翩,但是也就到此为止,很快就变成一段插曲。
一个紧凑的故事里很难造成这样的印象,可是这个删节倒恰好配合了后面Joe的夜夜笙歌。
他旁观其他人封环庆祝,也思考自己的未来,但是内心独白他也只说“如果你对未来有指望,最好别选这职业”,删节的剧中没通过他的嘴说出“我是不得已”或者“我想去法国过好日子”,都是旁敲侧击甚至是通过未来回来的人来展现的。
我非常叹服这种沉得住气的处理方式。
我最喜欢的是核心结尾那段,Joe在杀死自己前做了一段定格独白,这可真是只有电影能拿出来的表现方式。
他说:于是我看到了一切,我看见一个母亲为保护孩子被杀,一个男人为了妻子杀人,一个孩子带着仇恨和恐惧长大。
他看见了这个世界的因果轮回,看破了他自己在轮回中无足轻重而又可笑的地位。
后来我在微博上看到转发导演的访问,其中有他对Joe的整体评价,他说了Joe这个人只是为了“保持”生活,他不需要救赎,他是一心一意只想把奢靡的生活过下去。
这个特质从他年轻到年老从来没有改变过。
老Joe和小Joe在餐馆里会面,小Joe说了“你个我看她的照片,将来我可以绕道走,这样不就救了她了。
”按照片中的时间线设定,这样说是对的。
(时间线我等下再说)但是老Joe坚持不给。
导演的解说是:“He just want to hold on to her”,他一定要遇见她,不能为了救她而牺牲放弃自己的欲望。
这个是Joe这个人物的基调。
所以说最后当Joe做出了自杀而拯救世界的决定的时候,反差有多强烈。
甚至有种哲学意味上“升华”的效果。
我觉得电影成功就在于它把这种概念传达出来了。
Joe的行为已经超越高尚了。
删节版里没有他自己从小被抛弃走上歧路的背景,因此我看的时候只获得一种信息的传达,就是他“看透”了世事。
他从一个“个人”,“一个人”的角度超脱出去,他站在更高的认识中看到了事情的全貌,所以他很自然做出了那种选择。
对他来说,可能根本不算牺牲。
这个“预知”的场景让我想起《哈扎尔辞典》里的一个情节。
年代久远,我就记得个大概,是说哈扎尔相关历史上有个神秘的人物,大概是个公主,所以的典籍里都没有记录她的死亡,只有一本提到过一个传说。
说她具有魔力,她能同时看见过去现在未来。
每个夜晚,她为了避免被人暗杀,让盲人咒师在她合起的眼皮上画上致命的字母,想要靠近杀死她的人只要一看到那些字母当场就死了。
然而有一天,有人将一面镜子放在了她的面前。
当早晨到来,她醒来时睁开眼睛,她在镜子中同时看到了之前熟睡的自己以及自己眼皮上的字母,又看到了之后立即死掉的自己,接着她就死了。
我觉得Looper的结尾,差不多就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多重含义的情境。
Looper的时间线,片中是这样解释的,通过小Joe对老Joe的质问,得出很朴素的一种认识,即过去创造未来。
它遵循的应该还是“What happened, happened”。
已经过去的“过去”发生的事情,对未来的影响是不可逆的,除非回到再之前的过去去改变。
我之前看过可能是discovery频道的节目,讲了一种比较有可能性的时间机器。
通过这个机器可以进行时间穿梭,但是它最早只能回到创造出它的年代,时间机器都不存在的年代就不可以。
我猜测Looper的时间机器大概也有这一属性。
Looper时间线可能存在的悖论是,通过时间旅行,被创造的未来人将能参与到创造本身的过程中。
不过撇开时间单箭头属性来看,我对这个设定欣然接受,这不就是一种 “反馈”机制嘛,由制造产物反过来影响生产过程。
一般来说,负反馈是良性的,因为它主要是抑制作用,可以控制生产;而正反馈是恶性的,很可能会造成无限放大效果,最后结果是失控。
照这个路数来理解,如果这一次小Joe没有自杀,老Joe杀死了Sarah,造就了Rainmaker,那么大概就应该是正反馈了。
但是我回头想想,恰巧觉得即使结局如此,即使导演自己说了这不过是一个Sci-fic movie about parenting,抛出的问题是黑暗的,结束的时候却是光明的开始——我还是能把它理解到“更黑暗”上去。
这也是我很喜欢Looper的原因。
试想Rainmaker的视角,他是傻瓜吗?
滥用能力的武夫,没有规划,只有报复世界的愤恨之心?
怎么会呢,剧中看到的Cid是个难以控制情绪的孩子,但是他显然智商很高。
他特异的地方不仅仅在超强的TK能力,更在他的智力。
低龄儿童智力高低很大反应在“记忆力”上,因此可以推断,他对30年前的这段生死经历中的关键人物Joe绝对不会只是“记得”而已。
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那么一切就可以翻过来重新理解。
首先,组织里的领导人是Rainmaker从未来派来统治loopers的,为什么要派一个未来的人回到过去去管理?
“知晓未来”必定是他所肩负的某项任务必不可少的条件。
我觉得是为了引导或者说诱导Joe。
两个细节提示出了Joe本身才是整件事情的集中目标。
一个是非常显眼的“你一定要去中国”(因为中国大款投资了电影XD),这个谁都看到了。
另外一个很隐蔽——这名未来人,他知道Joe的秘密,他知道Joe私藏了银块。
当然可以说他是通过核账发现的,但想想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小Joe死在老Joe给他开来的小破车不远处,那个小破车翻倒了,撒了一地的银块,存活的Sarah看见了它们,电影特地给了一个镜头,因此——她用这些钱养大了Cid这是必然的。
由此可以推导出一个可怕的可能性,也就是说, Joe杀死了自己,才造就了Rainmaker。
这里又牵涉到时间线的问题。
但是这个也是能圆上的,不如说从单一的Rainmaker角度来看,他必须根据他的记忆完成童年期的所有事件,所以他就遵循这些步骤引导和制造了这一系列的事件。
这样说来腥风血雨的大封环行动,包括30年前的Looper总部被老布一个人血洗,都是可以理解的了。
因为它们都是Rainmaker刻意安排好的。
最后我想讨论一下小Joe老Joe这两个角色互动的问题。
套用Lost的分类逻辑,两个角色分别是man of science和man of fate。
我觉得老Joe属于man of fate,他的人生到了最后产生了一种使命感,他认为自己肩负改变命运的关键因素(那个偶然得到的Rainmaker的出生时间和坐标),尽管最终他有可能或者本身,成为了这个命运的创造者。
这一点是违背他的意愿的。
小Joe相对来说是man of science,他不愿为命运说改变自己的行为,他相信1.他可以避免认识许晴阿姨;2.他接受Sarah的理论,认为通过母亲的教育可以改变Cid,避免他成为Rainmaker;3.他对未来抱有“未知”的憧憬,不管他是否主观上是一个“放弃了任何抱负”的人。
但是到了最终,一个做出消灭自己以消灭灾难未来的小Joe,他的较客观的位置改变了。
他用一种参与自己命运的方式超脱了自己的命运(当然,按我流氓的理解,还是在完成Rainmaker的使命)。
所以为什么我认为Looper是神剧?
因为我觉得它讲的不是一个世界观,不是一个事件,它讲的是一个很简介但又很难叙述清楚的命题,即一个人对自身内因的探索。
说到底,真的是封环。
有点失望,科幻的概念并未超越以往时空旅行题材。关键是节奏不够畅快,前半段的悬念也有点悬空。慢镜和闪回过于功能化,琐碎。结尾突出了爱和牺牲,却把前面营造的世界观放在一边,格局变小,这方面与当年终结者2结尾根本无法媲美。片子还算不错的片子,三星半吧。逊于第九区月球接近源代码。
不喜欢,整部片子设定有问题,摩托车电脑可以那么高科技,但其他硬件配套设施可以呢么简陋的?既然定为科幻了为什么把画面渲染的那么不伦不类的乡土气息呢么浓郁。还有我无法理解导演的世界观整个片子的概率无法成立。
就记住了那句I'm from the future, you should go to CHINA!= =
导演一直喜欢杂糅。不是视觉大片,属于靠情节和概念抓人的电影。最大的好处在于调动观众参与剧情,很好的互动。不过情节还是有不那么顺的地方,好在可以忍受。遇到艾米莉之后的情节有点闷,但结尾有反转。偏黑暗风,夜景以及开头的绝望设定都带出些压抑。最终植入的亲情与救赎是魂,三星半。
厚顏無恥的討好中國觀眾,所有的感情來的毫無理由,我是真的真的覺得化妝師能把這倆完全不搭的臉化成差不多很牛逼才多給了一顆星……(比起布叔叔的12猴子,這片不管是本子還是演技都low爆了……)
一如时间规划局,出彩的立意可以轻易地用几条trailer把观众吸引到影院,但二流的编剧和导演将注定其不能成为一部佳作。世界观的构建经不起反复推敲,导演甚至连讲故事的基本能力都把握不好...谁要看happy ending的结局啊!黑暗点会屎么?
就是觉得这个职业没什么必要,容易出岔子还不科学。还有,我是为了看某人的小囧子的
太拖沓了,也太抠门了,结局还算可以,许晴很难看,女主还不错,小青蛙才是真正的约炮神器……
嚼过又嚼的老梗了 没什么意思。
娘啊,我是看了部啥片儿,逻辑混乱,语言模糊,节奏像屎一样,应该更名为乡村时光之甘蔗地,或者魔童666,蝴蝶效应之畸变吧,尼玛我完全受不了这种伪科幻。
最后的结局有点惨烈,为了结束无尽的循环朝自己开了一枪,需要极大地勇气啊,好看,都去看吧~
今年科幻电影看来还真是略强势,都制作的相当精细,特别是故事性上环形使者没落个俗套,虽然前面文戏比较多,但是世界观设计很棒,到最后囧瑟夫的一枪还是蛮震撼的。看得出来导演是想还原一些老的做派,反派枪手的服饰和左轮俨然就是对黑白电影的致敬嘛
什么常用标签,什么动作,一个人完胜几百号人没有一点逻辑性叫动作吗!!什么剧情,乡村爱情有没有!!!什么犯罪暴力,如果不是音效好点我都要睡过去了!
所以许晴只是出来打了个酱油而已,连台词都木得......结论是真的莫惹小孩...但是我觉得那孩子还挺萌的。。。
纵然我已经将期待放的一低再低,也仍然没有预计到会看到这么一部电影,剧情混乱而仓促,许晴和上海的部分违和至极,完全可以删剩只一两个镜头,之后的每次回忆更是毫无必要,我只能期望这些缺陷都来自内地版删减和修改的剧情,或是词不达意的失败翻译,否则这将是我与烂番茄最大的一次分歧。今典5号厅
之前被吹神的片子,但后来由于各方评论,期待值不高,故而还算过得去。四点感觉。小男孩很丑,而且不是一般的丑。小囧还是没有眉毛时好一点。剧情不值得深究,这方面12只猴子可以完爆之。超能力的设定真是让人拙计到了极点。
我真心想给一颗星, 虽然感觉上比三观不正片看起来高级, 但是, 各种混搭太摇摆, 以至于乱七八糟丢三落四简单粗暴不能忍. 而且观影经历好辛苦, 斗智斗勇.
OK I know you attempted to construct a paradoxical world not unlike that of Escher's, but the effect is lame. Very bad story-telling. (instead of spending 3 hours every day on set making Joseph look like a transvestite, why not spend a bit more time on the script?)
一枚"前身"蛋可以灭了金身来阻止一只穿越鸡拯救爱,可你我就算跳10次天安门城楼也无法阻止小囧化身"一只耳"后变残的额头与法令和拯救这张渐成Matthew Rhys的脸!其后许晴老师拎着个酱油瓶羽化成仙顶着一张萧蔷的颜倾情出演(也许我们都在为自己认真的过生活!现在或未来!也或许没有未来,那么至少拥有现在
未来的自己不喜欢现在的自己,现在的自己又不想拥有未来的自己。人就是一个矛盾体。看完这部电影我就只想对自己说,好好做好现在的自己,免得未来的自己对今天做的决定后悔,也免得今天的自己只能靠自杀来解决未来与今天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