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尖酸刻薄也好,说我吹毛求疵也罢,之前看过《南方周末》强力推荐文章的我面对杨导的唐朝兄弟,仍然陷入了无奈的沉默。
据说这片子是要向黑泽明致敬:从整个故事上看,是在模仿《七武士》;从姜武刻意摆出的造型上看,是在模仿三船敏郎。
当然了,文化这玩意,你学了我我仿了你,还不知道是哪朝哪代的事了。
日本蕞尔小岛,竟然精致了泱泱华夏的文化细节,饕餮了泰西欧美的电影知识,生生捧出个电影界的莎士比亚,这事实不但令华人牙酸,更令华人尴尬。
于是,不甘落后的中国导演们,开始奋起直追,开始向谁谁谁致敬,于是,有了《我的唐朝兄弟》。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胡军是北方汉子,喜欢在对白里说“炕”,于是他在片子里说的那个笑话,也有“上炕”这个动作描述。
可片子里这村子,浸在一片“方圆数百里”的竹海里,家家户户都是竹门竹窗,连那卧榻都是竹子的——真不知道那帮没见过“炕”的村民们,如何瞬间对胡军的北方笑话产生由衷的认同感,竟然能笑得死去活来。
看得出,导演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是一个有想象力的人,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不过,跟大多数中国籍导演&编剧一样,他仍然是一个很不注意细节的人。
胡军、姜武们能顺着官道溜进村子,为啥就不懂得再顺着官道逃走,而偏要一头扎进“方圆数百里”的竹海,去自寻死路。
啊,我想了一会,有点明白了:因为不注意细节这毛病,不但是中国籍导演&编剧的通病,也是上下五千年以来中国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们从来没有改掉过的一个通病;于是,中国籍的强盗们根本不去研究逃走路线,偷到哪算哪,迷路了也无所谓;于是,中国籍的导演编剧们也根本不去研究剧本里的前后呼应,拍到哪算哪,穿帮了也不在乎;于是,中国籍的影评人&观众们也根本不去深究这电影里那些令人发指的大裂缝,看到哪算哪,看傻了也没关系。
我又注意到一个被某些影评人盛赞为亮点的细节:李白鬼魅一样的登场及离场。
他突然间来了,带着一个喜欢打瞌睡的童子;他突然间就跟两个强盗称兄道弟地一块喝酒了,也不问什么来龙去脉;他突然间就自娱自乐地吟了一首诗,还乐颠颠地向那两个文盲炫耀自己官宦商贾中的无耻境遇;他突然间又在喝到半醉的时候,拉上那个打瞌睡的童子,就在深更半夜里莫名奇妙地走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知道导演明不明白唐朝那当儿,人烟稀少的程度;不知道导演懂不懂,在人烟稀少的“方圆数百里”都是竹海的地界儿走夜路是一种什么样的自杀行径;不知道导演晓不晓得,喝了那么多米酒之后,在微凉的夜里吹冷风走夜路,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当然,也许导演他自己根本就不喝酒,或者说不喝米酒。
他只是拿米酒这玩意当道具,当成个衬托强盗与诗人以及导演自己伟大形象的随手可扔的道具;反正我大概明白,米酒这玩意,喝少了没劲,喝多了,你非得睡一觉,天亮了再赶路,那才合乎逻辑。
所以我想说,如果您非得向谁致敬,干嘛不学得地道点,学得仔细点,把所有的细节都研究透了,再向观众聒噪?
像这样,不伦不类,非驴非马的一部电影拍出来扔给人看,真替您说的那句向谁致敬脸红。
如若要向日本导演学习且致敬,先得学学人家对细节的变态追究。
想起宫崎骏的动画片《天空之城》,里面有个小细节:男孩帕苏要带着女孩西塔出远门,临走前,男孩想起要把笼子里的鸽子放出来,让它们自由觅食——其实这个细节可有可无,但导演想到了。
说句刻薄的话,中国籍的导演们恐怕顾及不到这样的细节。
他们只顾及名声和钞票。
昨天晚上看完了这部心心念念的电影,在中国能看到这么先锋的电影也是一种不容易啊!
两个强盗,一个叫薛十三,另一个叫陈六,到苦竹林村打劫,这是个不能再普通的故事了。
而这个两个强盗的故事虽然小,但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我还清晰地记得这么一段。
当苦竹林的里正被十三揍傻后,真的,大家都傻了。
村民们好像没有了主心骨。
没有里正的日子里,百姓的生活真的是可以用不能自理来形容。
人们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从来都是里正安排的生活没有了支撑。
以至于后来,当里正出卖了全村人的时候,长期被奴役惯得村民 们居然还被蒙在鼓里。
还有一段,当两个强盗在这个看似安宁却又不安宁的村里生活时,村里来了个诗人。
可笑的是,接待他的依然是刚刚开始接待马四。
可能真的是压抑的日子过惯了,连接待个过客也不敢自己来。
到了晚上,十三问李白:“先生, 你们这些诗人靠什么活着的呀,你们也不种地,也不经商,也不当兵,也不打劫。
”李白:“我们卖诗为生。
”六:“卖身太辛苦了”唐朝的百姓们,或者说封建时代的百姓们,你们除了经商,除了种地,除了打劫,除了当兵,真的是什么也不能做了吗?
虽然说现在是现代社会,但是人治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
看过蜗居的很多年轻人都明白,现在除了找关系,除了做小三,除了潜规则,我们还有什么出路。
我们就是电影中的诗人,当知识不在能改变命运,我们需要吗?
当我们每天研究这研究那的,到头来 你还不是和住在这个城市里市井小民一样,一样要为柴米油盐斤斤计较,一样要为水费电费煤气费而烦恼!
而我们学到的知识,多少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
所以我们与其做个清高的,苦于卖诗的诗人,还不如去种田,去当兵,去经商,去打劫!
我们肯定会比现在混的好!
最让我感慨的是,村长里正的震惊一戳!
到了最后,里正还是那么的忠于官军,说好只是去抓那两个军官们,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而是大开杀戒。
自知是被军官们放了鸽子的里正,只能是有苦说不出!
他没有把气发在了军官身上,在烧的只剩下残木的屋子里,我们看不到里正多官军的抱怨,看不到里正的体恤自己的百姓,更是看不到对保护村民的十三和六的感谢,相反的是,是他断送了那十三的性命。
到死他都认为是他们两个强盗给了这个村不幸!
是他们剥夺了他在这个村里的威严,悲哀!
我的唐朝兄弟,我的末路前程,迷茫。。
十三:你们这些诗人靠什么活着啊?
又不种地,又不经商,又不当兵,又不打劫。
诗人:我们,卖诗为生。
阿六:卖身太辛苦啊。
“床前明月光……”看傻了,李白么?
准四星,个人认为很赞的片子。
整部片子都有点小小的黑泽明风,包括服装风格拍摄风格影片风格还有表演风格,像一路小跑,扎堆的方式和握刀的方式,还有意味深长的表情。
包括名字,十三,阿六,马七……十三和阿六是强盗。
到了苦竹林马七家借讨水为名抢劫,遇官兵欲强暴马七的女儿罗娘,杀官兵引发的一系列事件。
整个村子很逗,掌事的叫赵里正,言语必及自己是常山赵子龙之后,每天村人全靠里正安排工作。
赵里正有一儿子叫赵四,文弱书生。
全村就一小孩,还是傻的,叫长寿。
一堆野性子的姑娘。
阿六喜欢上了罗娘,强了人家,死乞白咧的赖人家那儿不肯走了。
里正一心抓强盗报官,良民不与盗为伍的思想。
而官兵呢来了就认为村民与强盗勾结,大打大杀。
一堆傻傻笨笨的,简简单单的人的故事。
所谓强盗一点也不强,所谓律法也不见得真为正义。
冲三个老戏骨看的《我的唐朝兄弟》。
本着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的江湖道义,虽然是从网上看的盗版,可好电影还是应该帮着吆喝一下。
当然,电影的好坏向来淫者见淫,贱者见贱,豆瓣网上的评分是6.7分,朕就认为本片被严重低估了,也有不少人把这部电影骂的一钱不值。
话说回来,电影这东西和观众还是有一定关系的,喝三鹿长大的孩子你要端给他杯雀巢,他也喝不惯啦。
反正朕对《我的唐朝兄弟》的调调是喜欢的不得了————贼比兵好的乱世,万物皆刍为狗。
打打劫,采采花,偶尔英雄救美,有什么职业比做贼更过瘾的?
抛开无聊的正义感,天大地大,爽字最大。
什么?
教坏小盆友?
麻烦跟我念一遍:【天地不仁,万物皆为刍狗】。
看完电影你会懂,愚民真是害死人。
很凑巧,本片与《麦田》都有种浓浓的日本时代剧味道。
不过《麦田》显得大而空,本片虽小,却很实在、有趣。
虽然宣传上强调影片是喜剧,而片名更容易和《隋朝来客》联系到一起,其实本片最多算有些黑色幽默味道,称不上地道的喜剧。
影片围绕兵、匪、民三者展开,一副完全不同于我们想象中的乱世唐朝情景。
在主题表达上,还是有国产电影常见的表达不清晰的毛病,显得过于散乱缺乏重点。
不过影片很接地气,得到了黑泽明电影某些精髓:对世情的描绘相当真切有趣,似乎导演很顽皮也很恶毒地在冷眼旁观,暗自叹息——不过,《七武士》中菊千代这个角色联系起了武士与农夫,比之本片的表达还是要出色得多了。
不管怎么说,在国产电影看似热热闹闹,实则乏善可陈的2009年,《我的唐朝兄弟》还是值得关注。
其实这部电影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可是为什么有一个人说很烂,大家就都说烂。。。
一句话评论里排在第一位的总是些尖酸的讽刺的话。。。
还能说什么呢,看完《我的唐朝兄弟》给我最深的感觉就是闹剧一部!
不过,闹的有点可笑。
姜武我一直喜欢的一个演员,长得很憨厚,很实在,在这部电影里也给人这样的感觉,还傻乎乎的,挺有意思的。
我很喜欢他演这样的角色,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话说胡军,我还真有点接受不了他演这么闹哄哄的,又有点没头脑的角色,他在我心里的硬汉形象一下子荡然全无了!
杯具呀!
纵观整部电影,我觉得就是两个强盗(姜武和胡军分别饰演),我都不知道能不能称之为强盗了,因为他们毕竟是善良的,在某些事情上要比那个里正看的真切的多。
他们这两个强盗反而更能看清当时的社会有多么的浑浊,多么的腐败。
从一开始的抢劫到后来的保护村民,两个善良的强盗。
迂腐的里正,提到他我就生气,真是顽固不化,认死理,不会变通。
连两个强盗都能看清的社会现实,他却看不清,就会说他那点家史,还动不动就报官。
以为官府能抓住两个强盗,他们就能恢复往日的生活了。
更让我看着生气的就是那些愚昧的村民,两个强盗劝他们离开,还给他们讲道理,他们居然不走,还觉得两个强盗可笑,我当时那个气呀!
更让我吃惊的是,电影里居然还有李白,两个强盗还和李白饮酒、聊天。
真是让我无语呀!
原来,他们是和李白生活在同一时期呀!
不过,闹归闹,还是有爱情戏的。
两个强盗一个和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了,另一个和喜欢的女人都死了。
也算是个圆满的结局吧!
虽然,电影总体我觉得闹哄哄的,但是,电影前半部分闹、可笑,后半部分动情、感人。
你看,那些狗,却扮着人的模样像人一样去耕作;你看,那些匪,却穿成官的模样;你看,那头犟驴,却是墨守成规最终害人害己的奴才模样;你看,那两匹野狼,却像成为家犬最终被驱逐猎杀的模样。
而这个畜牲没畜牲样,人没人样的社会,正是当权者乐见的模样,千百年来至今依旧没有改变的模样。
村民无思想,盲从,不辩是非,只听发令,是为狗;官兵无法律,肆意妄为是为匪;里正,墨守成规,不辩是非,最后害了一村百姓,依旧执意杀人是为驴;两个强人,本该挥手离去,却留恋乡里和思情,是为弃野寻宿之狼。
片子虽学的黑泽明,学的姜文,也算是有人生百态,有自己的语言。
只是,张力不足。
在下不是什么所谓的托,也不是什么五毛dang,也不是什么学院派的专家在下只是草民一个。
说什么抄这个仿那个的的所谓技术论的也别进来,读到这里就别往下看了,浪费时间在下看这片子的时候想起一个“混乱”的人和事儿来,这个是本人读书不深,瞎联系的,说出来这些事和人来也没有实在意义,这里且不提这片我给了五星,不是因为技术,不是主要因为什么三位明星的表演的什么理由在这个电影重新定义的今天电影不再是一个就TM那一个玩意儿那么简单。
要不不会有那么多人士花大把时间来说“赤壁”不合常识,常识已经和真实不再划等号了。
说我是赤壁dang的人别骂我,我是拿赤壁来说事儿能斗胆说这部片子看明白了的,可以进来读我这篇拙文。
如果说能和我一样,看明白了电影里有自己想说的而却不能用语言而表达出来的某种力量的话,如果更能感觉是有呐喊的冲动的话那么我们紧握一下手来,一起喝一点旱稻酿的好酒,撞一下我们的胸膛,然后默默的各走各的``那我就会很会意的明白至少我知道我的兄弟们满天下
南周那个版忒大了,大得不记住这电影的名字就好像对不起它家那么大的版一般,所以终究是看了,不过是下载的。
重庆这样大,去了电影院一看,满眼红红绿绿紫紫黄黄的三枪,哪怕给一个场子一次播映呢?
没,这片儿,没有地方,所以只好下载了,真的想看,别无他法。
以后要补个DVD版的,不然怎么成呢?
让我笑了又哭的本子,多长时间没看到了?
当然,这说的是国货。
一群人在一起认真做个东西,于中国电影就这么难?
每年都有一群人一起做了个东西,鼓捣得真是风生水起,最后异口同声地说,都是血泪作呀!
结果你一看,都玛丽隔壁的撒玩意?杨树鹏他好在什么地方呢?
就是他告诉你,我做了个东西,是这样这样。
你看了这东西,也是这样这样。
这多难得啊,和明星不做虚假广告一样难得。
专业,毛几代几代导演,如今一看,皆是狗屁,且拖着港台电影下水,变着法儿指的就是你兜子里的钱,至于他的玩意儿是否值这个票价便无人理睬,你还是自愿,且不能写个状纸去告他骗人。
所以这片子那样的弥足珍贵,那样的妥帖。
人是不是那个朝代的人呢,故事是不是那个朝代的故事呢?
其实祖国故土这么几千年,祖国故土的人民这么几千年,骨子里的根性是未变的。
所以看着这些山贼村民里正你笑了,看着那些官兵你怒了,听见求饶说一家老小啊你戚戚了,看见有人死了你郁闷了,最后太阳出来了你哭了。
杨树鹏不是专业导演,专业除了从你口袋里面掏钱不会还你点啥,除了让你在办公室同事磕牙的时候不落人后,还能给你什么?
一个半道出家的导演拍了这样一出戏,不管他学了黑泽明还是谁,此片在这个时节的片子中孑然而立,已是中国电影眼下之杯具,又或者,就是一张茶几。
何等可贵的片子呀……半夜的想起六的话:卖身,太辛苦啊!
哥,咋能这么实诚?
院线都是势利眼,歪嘴诗人,他们不爱的。
大唐的风骨,在那些人眼中,已是隔世陈馊了!
模仿痕迹很明显,只能说是有益的探索吧。。
看点还是很多的
今年不知咋的,内地电影就流行起复古风来了,又是春秋,又是战国,又是隋啊,又是唐的。春秋的《孔子》虽说还没上映,但一想起说粤语的孔夫子,就感觉有点囧;战国的《麦田》,都不知道何平在唱什么戏;那个什么《隋朝来客》,简直有点污辱观众的智商;想来想去,还是这个唐朝的故事有点意思!
还是希望有更多这样的片子,所以开始给了三星。但越发觉得对不住自己的良心。一星给演员,一星希望抛此片真能引来玉。
看到死枪手的狗屎,真不爽
法大情大,还不您里正爷说了算!很黑泽明的电影。
这片一直没看,原来是跟那个隋朝来客搞混了,非常好的作品。李立群,姜武演的很好
这剧情,没完没了了
挺有意思的,就是在节奏上有点跳,故事上想表达的太多~~
说实话,没太看明白,但是风格还算比较出挑的,胡军和姜武的表演也够流氓
太垃圾的电影了,如果你很无趣,想测试自己无趣的底线,请看这部电影。
内核过于烂大街,也谈不上什么反转,只能说观感还是有一丝震撼的。整体剪辑其实很混乱,很多镜头呈现都很莫名,完全能够拍得更好些。演技的话,胡军和姜武都不出彩,反倒是李立群的角色有些木秀于林的鲜明感,可以将将给到三星。
★★★☆其实想法挺好的,就感觉话讲了一半又咽回去了,导演功力还是不够啊
真挺好的片子啊。该搞笑的到位了,深度也有了,借古讽今也有了,还带着些黑泽明的风,故事也不俗套啊,演得也都挺好。摄像、道具也不差。配乐(浮)和结局(冗)差了些,整体的气氛和节奏也没有控制的太好,沉不下去。这完全不算是烂片啊……近来的片子里面算是比较好的一部了。
导演叙事功力太差!想学黑泽明+《鬼子来了》,想搞荒诞+黑色幽默,结构搞成了不伦不类...
没有你说的那么差,没有他们吹得那么好。总之是不错!
1.1姜武的陈六演的太棒了,宽容的看这是一部搞笑电影。虽然李白那里没有出彩虽然情节上有跳空,虽然动作失真,但在烂片泛滥的09国产电影这是一部可以看看的。本里正
是够荒诞的,有点像黑泽明的风格。
即使官军对村民作恶,大唐的底级行政长官-村长-里正,还是坚定的捍卫着“大唐律法!”-“大唐律法啊!”,那么究竟是法大还是情大?答案明显,法大!可见我国远在大唐时期,已经是一个健全的法治(没写错字)社会了。老年,得了不育症的陈六回到苦竹林,回味起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感慨万千
导演坑爹——胡军和姜武拿来这样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