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单就片名来看就是一部充斥着爆米花的电影,一定程度上似乎说明本片并无亮眼之处,但小编看过这部电影之后还是觉得本片值得推荐给大家,首先本片如果单看片名可能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但好在本片全程和前男友没有太大关系,整体是围绕双女主的设定,前男友的出现不是被打就是被杀,所以本片可以说是一部间歇打渣男的双女主特工电影,喜剧和动作在本片中各有侧重,笑点不俗,动作戏也是拳拳到肉,并无任何偷工减料之感,整体剧情的节奏把控和发展都有着出人意料的亮点,一部简单的喜剧片,却确确实实的做出了令人惊艳的成绩,一部电影除了精雕细琢之外,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亦是其可傲立于世之根本,一味投机混迹于世者,可能会跟随着潮流分一杯羹,但其势不长,其运不济,终将被时代抛下。
就本片而言,也许并没有多么大的设定和剧情做支撑,但本片就是在一个平凡的题材之下,将其仍然演绎的有声有色,化腐朽为神奇才会更被世人称道!
穷尽一生追寻的那一抹虚无,死神面前的那一丝不惧的从容,奋不顾身的背后,是一颗无所羁绊的狂妄,奋不顾身的决绝,是否少了一丝该有的迟疑,也许已经是时候回头,毕竟,漂泊并非终点!
以上内容转自微信公众号《诗词里的影院》
诗词里的影院
上映第一天我就看了。
当然,是冲着毒sir的推荐去才去看的——即便之前毒sir信誓旦旦推荐的《西虹市首富》和《李茶的姑妈》,让我接连上了两个大当。
看完电影一周了,今天想起来,倒不太记得电影怎么样,也不太记得双女主中很女主的那一位。
反而想为稍微不那么女主的那位写写观后感。
先说我的感觉,影片真正迷人的角色,其实是摩根吧。
影片整个出发点是奥黛丽,结局也是奥黛丽。
如果一句话概括,可以说是奥黛丽从一个自卑loser,成长为一个大女主,不仅顺手拯救了世界,还收获了一个超帅男友的励志故事。
而摩根不过就是她身边的二货闺蜜。
对比一下,最终对决时,奥黛丽已经是这样。
▼棕发变成金发,俨然是传统美貌的女特工。
如果我没听错的话,有一句她特意喊Sebastian为伊森(碟中谍阿汤哥的角色)
而摩根呢?
是这样▼金发变成棕发,还穿着膨腿儿可笑的像小丑的服饰。
(抱歉,我都没找到这个造型的全身剧照)
但我却觉得她是片中最有味道的角色。
对她的第一印象。
金发碧眼,拥有一个超级律师老爸,人生赢家的感觉;戏精、中二,胸大无脑,仿佛时常帮倒忙的那种存在。
But!
我从散落在电影里的各种碎片,却拼凑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她。
比如,经济状况奥黛丽好歹是超市收银员,算是有份正经工作的。
而摩根呢?
虽然影片没有她干啥的。
但有一幕Sebastian对她说,“你已经3年没交税了”什么人能不交税呢。
要么就是收入5K以下(手动微笑),要么就是1分钱不赚。
我估计是后者。
比如,异性缘奥黛丽虽然失恋,但是交往的是阳光帅哥。
而摩根说,她把程序员斯诺登迷得死去活来?
在爸爸朋友家避难时候跟奥黛丽的对话中,也可以看出,经常什么叔叔、亲戚、老师一类的喜欢她。
不是孤僻宅男,就是变态老男人。
再比如,个性摩根“威胁”奥黛丽男友Drew的那一幕。
我记不清她具体说了什么。
不过可以参照这句来体会:“我就抓住苍蝇挤破它的肚皮把它的肠子扯出来再用它的肠子勒住他的脖子用力一拉,呵--!
整条舌头都伸出来啦!
我再手起刀落哗--!
”对,就是这种调调,再加上点儿下流的感觉。
然后Drew说了句:“你不觉得你有点儿过了?
”这个评价很有意思。
什么叫“过了”?
用力过度,或者说做得太满。
当这个社会流行说话做事7分满的时候,像奥黛丽那种畏畏缩缩只能做到4分的人是loser,但像摩根这种横冲直撞想做到10分的人,就是“过了”。
这样的人,嗯,怎么描述呢,可能很 “边 缘”。
一定程度上来说,奥黛丽这种小loser是幸福一点儿的,因为至少能被社会接受,获得社会评价。
而摩根这种比较“边缘”的人,可能获得评价的机会都没有。
电影中摩根唯一伤心的桥段,是她跟奥黛丽说世界上只有3个人接受她,爸爸妈妈和奥黛丽。
这可能才是她中二外表下的心声吧。
我反而有点儿理解她的戏精。
不是她选择,而是她无所选择。
金发碧眼听上去人生赢家般的长相,对她来说反而是一种束缚。
她用戏精与夸张,获得了毁容的效果。
不夸张的说,全片最靓的造型,可能是她通缉令上面的那张照片。
其他时候我印象中她都是这个样子的▼
这时再回过头看影片开头,摩根像一个导师教奥黛丽演戏,说得头头是道,还会觉得是两者之间更强的那个人吗?
其实,故事的开端,她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勇敢。
当奥黛丽第一次开枪,摩根脸上的表情,是惊喜多过欢喜。
Maybe她心里想的是,奥黛丽能突破自己,是不是我也可以?
片中有几次摩根鼓励奥黛丽的场景,我觉得她更像是在鼓励她自己。
当时看电影的时候就深深感觉,摩根让奥黛丽继续作下去,更像是她不顾朋友死活的“一己私欲”。
现在想起来,确实是。
难怪她会说:这个星期是她人生中最开心的时光。
(大意)这一周她终于抛开了过往,勇敢去追求那万众瞩目的高光时刻。
即便最终回合,穿得像小丑,也在人前坚定的举起双臂,尽情接受众人欢呼和掌声。
所以,就我来看,这不是塑料姐妹花拯救世界的故事,也不是奥黛丽屌丝逆袭的故事,这就是摩根小姐一个人的冒险旅行。
影片的结尾,奥黛丽抱得美男,而摩根只是电话告诉爸妈她实在太爽了。
这就是她,不用给她什么外在东西。
经历过,即是自我升华。
加油吧,摩根!
那天我记得刚刚结束师门组织的会议,会议准备工作做的不好,结束后被大家被师姐和老师狠狠骂了一顿,我再次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那段时间住在医院附近,舍友去美国旅游,外面刮着大风,我在路上走着买了张电影票,心情不好去看个电影是我日常的排遣方式。
当时去看电影还要坐6站公交车,就为了那个电影票便宜一点。
贫穷的大学生哎。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以为是个俗套爱情剧,谁知确实挺俗套,即使它有悬疑、恶搞因素,看着依然很疲劳,没什么新意,但是确实是个爽剧,看着结局很欢喜,算是如愿以偿了。
就这样吧,这个电影三颗星
在大男子主义的间谍片里由两女主当道,剧情完全不输之前看过的间谍片。
戏精摩根真的太可爱了,虽然奥黛丽跟摩根性格看似南辕北辙,但是却拥有这钢铁般的闺蜜情谊,对对方毫无保留,把彼此看做家人的存在。
作为旁观者,开始还觉得这闺蜜有点闹腾,看下去才发现她们性格很互补,果然这种友情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奥黛丽也是发自内心地喜欢摩根,摩根可以完全放飞自我在奥黛丽面前做自己,真的是神仙般的友谊。
如果有这样的闺蜜还要什么前男友!
比较少见的双女主模式,那个叫做猪肉的特工前男友刚出场十几分钟就被打死,不过后边穿插倒叙很多次又出来晃悠,最后几分钟甚至死而复生翻转剧情扮演反派,两个好姬友充当段子手讲了很多笑话,作为天朝观众本狼大部分的笑话看不出有什么好笑。
把优盘藏在音道里好羞耻的赶脚,还要来上一句可以适应。
也对啊,这年头,把东西放在鲁勾里都不稀奇了,要稀奇点就放音道里。
总评一星2分,搞笑的地方还是有一些的,整体剧情比较扯淡,一般人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自己面前被打死都要吓坏了,哪里还能智商在线的跑到欧洲去干特工该干的事,况且两个女人根本不靠谱,从没受过相关专业训练的人根本做不到。
多年前看过一部经典性喜剧《欧洲性旅行》,今天再看这个电影,感觉完全不是喜剧电影。
毕竟心目中的喜剧不是靠嘴炮,而是靠表演,大段屎尿屁嘴炮我们中国观众接受不来。
只能看做邪典间谍片了。
一开场的节奏和剪辑就很糟糕,剧情没有什么逻辑可言。
斯诺登的梗看的真尴尬。
既然已经是R级片了,为何不把体操女塑造成《王牌特工》里的那种女体人形杀手,玩玩cult血浆风,一定会更成功。
可惜了体操女这个很带感的演员了,她的气质很适合cult片。
后半段要优于前半段,两位女主都完成了人物弧光。
反正我也不要求逻辑与合理性了,两个男主该死不死我也不追究了。
彩蛋要比正片搞笑。
高贵冷艳的女狙击手问:目标?
买主答:两个美国蠢女人。
杀手用枪镜瞄了整个布拉格广场,发现了至少不下于三对美国闺蜜,都属于真蠢、真蠢、真蠢那种,不得不叹口气转而用其他方式找寻。
这种美式自损幽默我没觉得好笑。
但是女导演硬是把一部乌烟瘴气的萌蠢女闺蜜亡命欧洲间谍游拍成了一部枪火大剧,顺带扯了一把闺蜜信任和自我成长的主题,不得不说,美国电影很喜欢政治正确。
当然,我也喜欢政治正确。
两位女主,一个逗比不靠谱,一个木讷没自信。
简称逗女和木女,木女是一个便利店员,沉闷呆板,两次大学都没读完,她的口头禅是:我什么都完成不了,我很没趣我很差劲。
逗女家庭中产,父母的宠儿,极度不靠谱,口无遮拦,但是很为朋友着想。
两人同样的人际关系失败,事业失败,爱情失败的败犬女王。
木女男友是间谍,留了一个U盘在她这里,被各国黑帮追杀。
木女被卷入抢夺U盘的混战,和逗女一起要将U盘送往维也纳,一路上惊险不断的过程。
当然,前男友才是反派,而且不论电影回忆了多少他们相识相恋的过程,前男友一直是否定木女的,他认为她就是什么都完成不了,极度没自信,没行动力,没用的一个人。
而在惊险过程中相识的特工小塞同学,却是用自己的角度重新解读了木女。
当木女说自己如何如何没用、什么事情都完成不了的时候,他会说,不啊,你很厉害,你能把U盘收藏得好好的,酷刑拷打你都忍下来,比一般人厉害多了!
整个逃亡和误会和反转的过程中,他们二人始终相信对方,肯定对方……当然,电影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这才是真正的爱人。
无论对方在世人眼里是多么的不成功,废柴,败犬,在他(她)眼里总觉得他是对的,有自己的优点。
我不得不想起小时候看的一个外国通话故事叫《老头子做什么都是对的》,老头子去集市卖猪,以物换物,最后不停地换,换回了一袋烂苹果,旁人都说这下你吃大亏了你老婆要骂死你了。
但是当老头子回家后老婆婆热烈的给他一个吻,说你怎么知道我要做苹果派呀!
相处真的不能用理智来平衡。
再回来说逗女,逗女就更糟糕,疯疯癫癫,但是她最后靠坚定的意志力和自信,战胜了女杀手,在自己的人生中打下了第一个哒BOSS,跨越了极为重要的一关。
其实我想说的是,第一,不要看低任何人,人是复杂的,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算不靠谱如逗比女,也有自己想要完成的目标。
第二,予人信心和爱,很重要。
整部电影欧洲之旅画面非常养眼,阿姆斯特丹的小河边的船屋,多瑙河的明净,布拉格的建筑,就如同逗女的妈妈吐槽:我不喜欢东欧,太哥特了!
全程的间谍之旅就是如下图这样鸡飞狗跳,两个蠢女人笨手笨脚,连摔带爬躲过一轮轮杀机。
关于成长,内在的圆满,这个话题永远是讲不完的,我甚至有时候觉得,蠢其实是一种淳的境界,比起大多数自作聪明的人来讲,何不蠢一点?
这部电影作为一部喜剧,其实是不太搞笑的,有很多笑点很美国式,但是电影本身的完成度是很高的。
其中对于闺蜜之间的信任,对于废柴的成长,你可以在里面看到无趣沉闷的自己,可以看到哼哈二将的自己和朋友,以及那些神神叨叨的日常糗事。
题记:这部喜剧满足了普通女性对“世界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渴望,与其憧憬完美男友,还不如趁着年轻,与闺蜜疯狂一回。
文 | 口公子图 | 口娘自从国产小妞电影的主力军白百何“下线”以后,周冬雨就接过了接力棒,开始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也随之变成审美疲劳。
《我的间谍前男友》这部美国小妞电影,一部女性版的《憨豆特工》,飙车、枪战、阴谋反转、欧洲美景...这些特工片元素全都不缺,可真正执行起来却满是笑点。
毕竟大部分人的生活是如此平淡,这部喜剧满足了普通女性对“世界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渴望,与其憧憬完美男友,还不如趁着年轻,与闺蜜疯狂一回,这也算是《末路狂花》留下的精神遗产。
奥黛丽和摩根两位好闺蜜,因奥黛丽前男友的间谍身份,意外被卷入一场国际阴谋,她们开始与各位杀手斗智斗勇,在一名可疑但有魅力的英国特工带领下,实施拯救世界的计划,在欧洲大陆上演惊心动魄又啼笑皆非的国际逃亡之旅。
负责耍宝的女闺蜜角色很容易就招人烦,但Kate McKinnon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个界线,是不得志又多话的可爱女演员,总是不忘给好姊妹以最大的鼓励,有可以打掉所有离奇罪名的律师父母,关键时刻还能祭出厉害的暧昧对象。
故事前半段挺有趣,喜剧性做得很好,充满颠覆、自黑、戏仿。
两个女主的人设都很成功!
中间开始渐入平庸,从维也纳开始就完全没有间谍电影样子,而是纯粹的恶搞喜剧了。
结尾一幕可以说是故事线及角色彻底崩塌,前男友的反转毫无逻辑莫名其妙,极其生硬——拜托编剧,你刚刚通过男二号之口表示过前男友是有真情的啊!
几个反派及幕后团伙的设定还有什么U盘情报全然不管,让人有种到时间了老子要下班了就这样吧的感觉!
虎头蛇尾也是这类商业片的通病。
虽然是位新晋女导演,但影片还真有不少低成本B级片的恶趣味,这点把握得比较好,不但突出了喜剧性,也多了些新意。
说白了其实就是美国大龄女意淫欧洲片,一些自黑桥段足够搞笑。
出乎意料的欢脱,大概也可以算是《王牌特工》的姊妹篇了吧。
让女性在雄性气质爆棚的间谍片里唱双簧,居然也能毫不违和。
种种蠢萌的喜剧桥段,其实是在吃透了间谍片套路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过的反类型手法。
戏精本精凯特·麦克金农全程高能带节奏,还是要为摩根·弗里曼点赞。
小妞喜剧嫁接特工动作。
视角在直女癌与直男癌之间切换自如,同时不断对二者进行调侃、收获笑点,最终走向又挺符合新型女权风尚,不讨人厌。
导演是女性,女人果然更懂女人,而令人意外的是,动作场面并不含糊,不输钢铁男导。
至于拿斯诺登编段子,玩笑开到R级,这创作尺度,国内的喜剧从业人员比如李诞他们,多少会有点羡慕吧。
鼓吹是女性主义,可是还是老套的王子公主剧情;加上少数裔群体在这里要么蠢要么邪恶,可以说非常白人优先了。
虽然够无聊,但一想到在这个月上映的片子里已经算是质量过得去的了,还要啥自行车?
本文为口电影原创,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联系。
如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
全世界热爱电影的人都在这儿,关注这个最有趣的电影号。
本来不抱太大的期待,结果出乎意料的好看。
和闺蜜临时起意,去看的这部片子。
不过也是想吐槽而且片子的译名是认真的吗???
抓重点好吗?
一个烂名字毁了。。。。
但是电影内容真的超级棒!
飙车戏太爽了,各种笑点还有骚骚的黄段子,哈哈哈全程没有分散过注意力笑的前合后仰,也不知道这算不算剧透,嗯。。。。。。。。。
这是一个俩逗比闺蜜躲避追杀最后反杀成为特工的故事最重要的说三遍,男主太帅了,太帅了,太帅了,最后的吻戏那叫一个看得我脸红心跳,男演员身材满满的荷尔蒙偏偏又有一张让姑娘心迷意乱的脸。
忙了一周之后可以全身心的放松一次,在电影院肆无忌惮的笑,因为前面的姑娘们(看到的)和后面的(听到的)都笑的那么开心,前面的姑娘和我一样笑得前合后仰。
故事情节很紧凑,稍微有些(几个?
)bug也不必过于深究,毕竟好久没有遇到这么不费脑子又流畅轻松的电影了,三观还很正,励志的话也有,推荐和闺蜜一起看哦喜欢男主,Sam Heughan, 啊啊啊啊啊,完全看不出38岁了,太帅了!!!!!!
偶然的机会,和朋友一起去看这部电影,开始没有抱太大的期待,看下来觉得很不错。
以为会是美国大片的感觉,其实是一部搞笑的电影,两个闺蜜,因为前男友的原因去了陌生的国家进行一个任务,就这样参与了一场国家级的特务战斗。
整体情节比较紧凑,两个主演美女的颜值在线,在紧张的任务过程中不时还有搞笑出现,男主身材很棒。
故事设计挺好的,一些剧情是不能猜到的,甚至看到中间,我都不知道男主还有前男友谁是好人,哪个是反派…… 最后的结局很完美,两个女主霸气配合
姐妹花“欧洲攻略”,好多好笑的段子哈哈哈哈哈,女性导演拍小妞电影果然很正确~
Americans?!
看的时候脑内只有一句话: "怎么还没结束???"
真的比預期給的驚喜更多~ McKinnon姐依舊威武!我喜歡烏克蘭體操小姐姐!
预算:4000万首周末票房:1210万北美票房:3356万全球票房:7532万上映日期:18.08.03-18.09.27上映周数:8周分级:R最高院线数:3111北美最高排名:3发行方:Lionsgate
一般好笑nei
正片没有预告片精彩系列
好笑??????
金发女意外好笑。两个废柴女孩让我想起了女间谍里的两个,也是怪女搭帅哥的配置。现在的特工电影不去几个欧洲国家,不顺便黑一下中国和俄罗斯真的不可能。手指口红让人印象深刻。
幽默搞笑,笑料不断,算是合格的爆米花电影了。
本来还期望能有些桥段戳中笑点,乐呵乐呵,结果片子却超乎预期的无聊,作为R级喜剧,也只是血腥暴力一点,都没啥情色或屎尿屁的情节。剧情乱七八糟的情况下,动作戏也不给力,两闺蜜结伴欧洲历险还不如直接改成两Les情侣有亮点,毕竟凯特·麦克金农刚好是拉拉,米拉·库尼斯也演过《黑天鹅》。P.S.:“摩根·费里曼”竟然与「斯诺登」有前情,这个有点意思。
F-word全重新配音了,笑点大打折扣,唯一可圈可点的是动作戏?想知道在调侃乌克兰移民的时候身为乌克兰裔的Mila不会觉得尴尬么?K姐状态超好超姬,Sam帅我一脸血,都想看Outlander了(评分过7简直不敢相信,是没看过好的间谍片还是没看过好的喜剧…
就没有抱太大期望,出来的和预期也差不多。搞笑为主,那个金发女怎么那么好笑了,然后男主角也太帅了吧新老公了。
两个主角是自以为是的SB,而反派则喜欢装B。
动作戏部分还是挺帅的。
一看就知成本极低,衬得新霹雳娇娃都能看了
这么一个有趣的题材,是怎么拍得支离破碎,乱七八糟的。同样是动作戏穿插嘴炮,对比叙事流畅张弛有度的《王牌保镖》,可见差距。
和朋友一起去看的,有些部分挺搞笑。发现自己看的喜剧真的超级少!感觉有一阵子没进影院看纯粹的商业片了,很难转换感觉,在看片的时候竟然还在思考这部电影的主题、情节、台词、人物塑造等等,我肯定是学傻了,哎。不过还是可以让大脑放松的。以女权主义为噱头,披着间谍、动作片的外衣,本质上是喜剧片。朋友说很血腥很暴力,而且旁边座位的观众还被吓得捂着眼看,我……我觉得这部电影太“清淡”了,可能我口味重😂看来这几年,我的心理承受能力猛增啊
又烂又俗,然而梗用对了地方:美国人自黑最棒。
和表妹一起看的,美国人真行,拿自己开涮,但最后却一定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