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Noah,挪亚:灭世启示(港),挪亚方舟(台),诺亚

主演:罗素·克劳,詹妮弗·康纳利,雷·温斯顿,安东尼·霍普金斯,艾玛·沃森,罗根·勒曼,道格拉斯·布斯,尼克·诺特,马克·马戈利斯,凯文·杜兰,莱奥·麦克休·卡罗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诺亚方舟:创世之旅》剧照

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1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2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3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4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5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6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13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14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15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16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17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18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19诺亚方舟:创世之旅 剧照 NO.20

《诺亚方舟:创世之旅》剧情介绍

诺亚方舟:创世之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诺亚方舟》根据圣经故事改编,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亲自创作剧本和同名漫画。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世界,没有雨、没有粮食,军阀和野蛮的游牧部落统治一切。诺亚是这个残酷世界的一个好人,一个久经沙场的战士、法师和治疗师,他只想和家人过上安宁平静的生活。然而,每天晚上他都会被一个噩梦所折磨,梦里整个世界被一场大洪水吞没。久而久之他意识到,这正是造物主给他的讯号,上帝要惩罚人类,把他们杀光……但他给了诺亚一个机会,让他得以保存地球上的物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跳跃的爱情红警殊途同归第一季西杜夫人调查实录小林家的龙女仆品味巴黎越狱第五季小龙虾游山庄超级望望梦想的面具战神沃土仁心橙红年代甜蜜恋人萝莉的时间极限速递铁扇令兜风双世异闻录我的简·格雷见鬼十法爆裂少女文豪野犬第二季我为养生狂羊在火炉前走失了金色黄昏美女上错身第六季利迪策大屠杀飘落的红丝线凤凰谷

《诺亚方舟:创世之旅》长篇影评

 1 ) 创世之旅

这个故事作为神话寓言我还蛮接受,走写实路线就完全让我反感它的三观,即便最后落脚点放到个人选择还算不错。

单说电影,时间飞逝和讲故事等段落很迷幻很达伦,但主体故事的表达方式太平庸了蛮荒大地上,人类恶贯满盈。

造物主决心以一场无尽豪雨,让一切罪恶及人类从此淹没;唯有受命于天的挪亚才可独善其身。

正当争分夺秒打造方舟求生之际,挪亚儿子Shem和Ham却同为恋上养女Ila 而兄弟反目。

Ham不惜阴谋勾结挪亚家族的世仇Akkad。

为争夺方舟和逃出生天的唯一机会,Akkad、Ham和冥顽不灵的罪人向挪亚发动洪荒灭世前的最后激战…

 2 ) 中规中矩

《诺亚方舟:创世之旅》星光熠熠的中规中矩。

在这个被信徒熟知的故事中,找不到我熟悉的那个达伦!

如果就论这部电影本身,我觉得完成度还是挺高的,主题的表达、故事的完整性和每个人物的饱满程度都是足够的。

不过缺失了达伦之前那种鲜明的个人风格,虽有豪的演员阵容,但依然显得平庸无奇!

6分!

ps:原谅我对圣经的无知,品味不出故事内核上的深意!

 3 ) 论极端主义是怎样进化成的

打着宗教旗号干着杀人的勾当才是最大的罪恶!

影片里的诺亚就是活脱脱的杀人凶手。

他打着上帝的旗号,杀人像杀得很有理,杀得很伟大。

可是除了他之外,谁又见到是上帝叫他做的呢?

只要说一句这是上帝的旨意,然后他就有权去judge全人类?

只要身为人类就是有罪的,无论他/她有否犯下罪行。

人类为了生存去猎食就是有罪,动物同样的猎食就是无罪的,纯洁的。

wtf?!

所以最终他带领家人费尽所有的心血,就是为了保护这些动物,而人类就无权上船,都得要死,包括他的家人最终都要死。

不禁让我想起了当年小布什出兵时说的,以上帝之名。

在这些人的眼中,‘上帝’这个词恐怕只是一个好用的工具而已吧,反正历史最终是由胜利者去编写的。

这部片极度三观不正,强行依着‘争议性’去吸引眼球,说是要引发人类的思考,确赤裸裸的体现出导演的自负与自大。

难怪上帝总会告诫人们时刻谨记着要谦卑。

最后,这个故事千万不要当圣经的故事去看,圣经真的不是这样记载的,要传达的思想要截然不同。

那些打高分的人们,真的不觉得主角做的行为有问题吗?

 4 ) Blessed are the pure in heart, for they shall see God.

刚才的一分钟,想起来这部电影,好几年前,在飞机上看的。

为何评分如此之低?

在我看来至少该片很好地诠释了基督教的一个核心教义:Blessed are the pure in heart, for they shall see God.诺亚是上帝使命的忠诚执行者,对上帝的托梦深信不疑。

在片中,他起码做了两个梦(已经五年过去了,我的记忆可能不准确)。

他把它们看作上帝的指令。

第一个梦:洪水将至,造一艘船,可以载动物,不可以载人(除了诺亚一家)。

第二个梦:诺亚自己在罪恶的人群之中抢食物,如禽兽一样披头散发。

做了第一个梦以后,诺亚倾尽全力打造了方舟,只装动物,不装人类。

第二个梦是在方舟就快要完工的时候做的。

诺亚惊醒,不断向上帝祷告:主,我做错了什么?

我没有完成你的指示么?

上帝的指令,往往是模糊的,就像权力的游戏里面红女巫梅丽珊卓能看到光之王的幻象,却不能准确解读。

很显然,不存在直接的准确无误的指示,主要取决于你怎么解读。

诺亚认为第二个梦是说,人类绝对罪恶,包括他自己和家人,必须完全灭绝。

他允许儿子和儿媳在一起,是因为儿媳无法生育。

而诺亚的父亲赐福了儿媳,让她恢复了生育能力。

儿媳怀孕以后,诺亚非常不安,觉得儿子儿媳违背了上帝的旨意。

事已至此,诺亚的打算是,如果儿媳生的是儿子,就作为最后的人类老死;如果儿媳生的是女儿,他要亲手杀了孩子。

儿媳在方舟上生产了。

非常不幸,是一对双胞胎女儿。

诺亚追着要去杀孩子。

看到孩子的那一刻,却下不了手,放下了刀。

就在此刻,一直下着的雨突然停了,天空放晴,一缕阳光冲破云层洒在甲板上。

这才是上帝的旨意,爱战胜了偏执,雨才终于停了。

这里就有一个很好的逻辑:如果人类都是罪恶的,包括诺亚自己,那么他就会毁了孩子,这的确是上帝要灭绝的人类。

而诺亚没有下手,说明良知尚存,这种自证行为本身直接拯救了人类的未来。

Blessed are the pure in heart, for they shall see God.

 5 ) 《诺亚方舟:创世之旅》切除原作癌,“忠于”成浮云

好莱坞最终还是把严肃的宗教片沦落成了商业娱乐大片,一系列的魔幻作品可以让观众看到现代人自行脑补的《圣经》番外。

对于非宗教人士而言,这不过是场秀,对宗教人士而言,这或许就是场灾难。

“世风日下”正在弥漫向各个领域。

不过,就电影本身而言,时至今日的观众已经习惯了各种颠覆,把恶搞视作了当下最流行的审美趣味。

否则,也不至于让众多雷剧成为市场上的票房黑马,吓坏一群影评人。

此般局势下,《诺亚方舟:创世之旅》成为了圈子里很奇怪的存在。

严肃对待这部电影,其中有许多会被视作不恰当的因素,注定要让宗教人士连番攻击;将其视作一笑了之的娱乐片,其实影片本身并没有笑点,甚至可以说严肃得有些晦涩。

显然,这不是爆米花群体会看得上的片子,反而会让文青们追捧。

从电影中可以看出,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并没打算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极端虔诚的宗教徒,诺亚的故事对他而言,并非宗教信仰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可以好好利用的素材。

他讲宗教故事无非是在批判他所不认同的丑恶面,那些被利益熏染得贪婪、愚蠢的群体。

而无意于对《圣经》进行巨细靡遗的解释和宣导。

影片能在某个领域中掀起议论热潮,无非是关注者对话题本身的敏锐性,很多时候其实与作品本身没有太大关系。

就像《诺亚方舟》,其实早就不是典故中的那个寓言,那些纠结于故事是否忠实于《圣经》的观众,多少看来显得有些执拗和无趣。

在电影工业商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创新的匮乏迫使导演也好,编剧也罢,不得不在老题材上打主意。

时下流行的名著改编、童话再造正是典型的例子,用心的观众都不难从片中看到导演改造原作的兴趣满溢难收,新瓶旧酒霸占了院线大部分的时段。

暑期档更是大片云集,各种漫画改编横扫票房。

改编宗教题材,严格来说也算原作改编的一个类型,但与改编畅销小说或经典漫画不同。

宗教作品牵涉到个人精神层面的追求和信仰,把宗教作为人生观的教徒们用真整个精神世界容纳宗教带来的思想,是神圣不可亵渎的。

作为电影,如何让故事变得好看,让戏剧冲突更剧烈,吸引观众为之叫好并心甘情愿走进影院掏出荷包才是它的最终目标。

这无关导演的品味和知识,既然进入商业化、工业化,电影就必须尊重发展壮大的游戏规则,否则再精彩的内容没有赚钱的能力,最终也只能沦为压箱底的材料。

当然,这也不能成为导演不尊重原作的借口。

有些导演纯粹为了讨好观众,而将作品改动得面目全非,这无疑是把自己扮作了小丑又没捞到半点好处。

《诺亚方舟》从这一层面来说,却没有可以取悦观众的意思。

导演很自我的把诺亚塑造成自己喜欢的形象,把周遭的人变成了他塑造诺亚的素材。

似乎对于达伦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有趣味的事情。

严肃、严谨,却也不乏味可陈是他想把诺亚改变而成的样子。

为此,导演在剧情设计和拍摄时,采用了大量的纪录片手法,力图让人物更具说服性。

影帝罗素•克劳、安东尼•霍普金斯的倾情加盟,传神表演也是在赋予导演想象中那副骨架丰满的血肉。

所以,与其说这部影片叫《诺亚方舟:创世之旅》,不如称作《诺亚传》更确切一些。

就像《黑天鹅》,《诺亚方舟》里充满了压抑、冲突、矛盾和痛苦,而全部这些都是为了伊甸园之子改造世界所做铺陈。

导演最终想要的,大概只是一个纯粹好的人。

“诺亚”或许已达成了他的愿望,又或许是一次深入的尝试。

 6 ) 崇拜谁?这是个问题

中外神话体系之中,均存在着灭世传说。

相信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后,都会为上帝的神威所震慑。

祂让你生,则生;令你死,则死。

神威如狱,天意难测。

然而很少人会想:上帝创造了万物,便有同等的权力去毁灭万物么?

——我们暂且假设上帝存在,并且同样假设祂创造了万物。

对于这一点,我们的祖先和西方人的祖先得出了相反的答案。

基督教认为,上帝既然创造人类,就也有权力毁灭人类。

因此诺亚在面临灭世灾难之时,选择了逆来顺受的态度,欣然接受了自己完成庇护其他物种的使命后也和家人一同走向灭亡的命运;当然,最后人类还是延续了下去。

但另一方面,从反面人物土八该隐身上,我看到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

诺亚太过超然,超然得已然不像是个人类。

人类从诞生伊始,所能倚靠的极其有限:刀耕火种,茹毛饮血。

先祖们艰难求生,与天斗,与地斗。

即便是剧情中,经过数千年发展(从亚当算起的第十代,最长的一代有九百多岁),也不过是刚刚步入铁器时代而已。

人类能够生存至今,靠的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自己的求生意志,是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向天地屈服的斗志。

人类凭借短短数十万年,从弱小的猿猴攀登到食物链顶端,其中不知积淀了多少先祖的血泪。

可以说,我们如今的优越生活,正是建立在先祖血肉筑成的基石之上。

人类难道愿意为恶吗?

我认为,一切都是生产力的问题。

在生产力极度不发达的远古,就连国王也无法享受到舒适的生活。

为了生存,不得不将有限的资源在人群中进行分配。

如果一味奉行平均主义、仁慈、善良,结果就是不用洪水,大家早就一起饿死。

由此而产生的“恶”,尽管不能否认其为“恶”的本质,但也无法避免:这是历史的必由之路,正是有先祖们的前仆后继,才有我们的今天。

人们费劲一切力气生存着,忽然有一天,他们得知,上帝不喜欢他们,所以要用洪水把他们都杀掉。

而上帝只把消息提前告诉了他的死忠,诺亚。

就如同你去上学,本来一般的同学已经学得很努力了,但是因为不会像班丑那样拍老师的马屁、打小报告,不招老师的喜欢。

这天,老师上课时突然宣布提前进行期末考,考题不仅知识面超纲,题量又大,而且还特别难,全班都要挂科。

只有平时爱打小报告的班丑不仅提前一周知道要考试,老师还给他划了重点,留了参考题。

你会是什么心情?

人类几千年的血汗,好不容易生存到现在,就因为我们的祖先是你造的,就得引颈就戮?

而且你对我们的祖先又不好,只是因为吃了一颗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吃的果子,就被钓鱼执法,强制拆迁,赶出家园。

——你既然创造了人类,就必然知道,你越是让他不要干什么事,还不告诉他原因,一般都会起到反效果。

非但如此,就连想要帮助人类的天使,也被变成了石头人。

就因为上帝创造了他们。

就像国产电视剧的一句狗血台词:越是薄情寡义的人,在别人背叛他的时候,越是会说一句,“我待你不薄。

”上帝应该也是这种思路。

这颇为类似中世纪西方对待私生子的态度,对于当初不负责任的一夕之欢的产物,用得着了就叫过来使唤,用不着了则每每后悔当初留下野种。

如果假设圣经的剧情成立,那么后来活下来的人,则是以显性基因遗传了斯德哥尔摩症候的诺亚后代。

上帝的顺民。

拼搏求生的古人类失败了,被扣上“恶人”的帽子。

对于灭世的危机,华夏的祖先选择了反抗。

靠自己的双手杀出生存的空间。

谁不让人类活,我就杀谁。

天有十日,天不叫我活,那我就射日。

终于,还人类一个朗朗乾坤。

所以,中华民族崇拜自己的祖先,胜过任何神灵,直至今日。

最直接的体现之一,就是至今仍奉行”百善孝为先“的信条。

通过尽孝,把敬仰之情一代一代传递给无穷远方的祖先。

并且,将这种精神再经由自己,一代代地传下去。

那些指责说”现在的中国人没有信仰“的人,简直数典忘祖。

宁可去崇拜神灵,而且还是西方的异教神灵,也不敬仰自己的祖先。

尼采曾经很跟瓦格纳有着深厚的友谊。

他们都力求复兴德意志文化,重建德国的精神支柱。

但最后他们之间产生了分歧,瓦格纳向上帝屈服了,向神权投降了。

(例如《汤豪瑟》。

)于是尼采恨铁不成钢地狠骂瓦格纳。

想起来就骂,毫不留情面。

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

——————————————————————————————说一点关于电影本身的话。

罗素·克劳的演技很好。

导演力图拍出老式宗教史诗片的感觉,已经尽力了。

赫敏既不好看,演得也一般。

 7 ) 中文译名比较多余,这又不是旅游

电影开头使用了大量的象征,对白也非常的一板一眼,让人觉得这就是部说教片,而不是一场电影之旅。

大概也因为如此,开头演员们看上去也毫无演技,非常的生硬,实在没什么动力看下去。

但坚持到两只鸽子逆流而飞的时候,电影就精彩起来了,然而随着诺亚方舟起航,编剧和导演的脑袋再次被门夹了,看得是相当的莫名其妙大概很多人选择看这电影并不是想看诺亚方舟这个故事能改编成怎样,而是因为预告里那华丽丽的特效。

就这方面来说,很不赖,不像某些电影精华都在预告里了。

而且电影里介绍到某些场景变化时使用了纯图像快速切换的方式来展现,非常的棒,随便暂停都是无拖影的高清壁纸,对电影不感兴趣的同学也不妨可以看看是否有喜欢的壁纸至于想看出什么道理来的话...电影版倒不觉得有什么东西可以学习,导演试图升华主题,效果也不怎么的总体评分:3.5/5.0(开头和结尾实在不给力,只有中间的部分相当精彩)娱乐指数:2.8/5.0(故事比较平淡,尤其是后面莫名其妙的剧情,但方舟建造和战争前夕的节奏都不错)票房表现:那么给力的画面表现(地形较为单调),成本自然不低,有1.25亿。

首周票房为4372万,比较优秀,可惜的是被华丽丽预告片吸引去的观众不怎么买账,次周票房大跌61%,最终依靠2亿5800万的强力海外票房使得全球票房达到了3亿5920万,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动物进入诺亚方舟第一次和第二次都很不错,第三次就审美疲劳了。。。

原本这个圣经故事很短,没有什么争议。

把它扩充成剧本后,问题就来了,尤其是导演还提到了选择的这个问题后。

动物们能上方舟的答案在前面已经给出,是因为它们仍然按照伊甸园的方式去生活,那么人呢?

人有好有不好,怎么去判断有没资格上方舟?

判断一个人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更不用说上万人了。

原版里是因为诺亚一家的人品很好,所以可以带着他老婆儿子和媳妇上船,但并没提到媳妇是什么时候找的。

电影就不同了,除了老大全部单身,而且在战争前夕找老婆,这么短的时间,要是找了个坏蛋,怎么办?

这时可以有个解释,就是上帝让他儿子掉进坑里遇到真爱,这样可以解释公平和审判的问题,但新老婆被夹子夹住的那个桥段是怎么回事?

诺亚的形象和那些人完全没有不同之处!

连试都不试直接推走儿子,至少也尝试一下吧,不试也背着走吧,电影的这个桥段简直无法说通。

假如她是一个路过时见到的陌生人,走了也没事,但她是自己儿子誓死守护的新朋友时?

简直是无情!

整部电影最失败的改编就在这里。

至于自我审判,诺亚如上面所说的,差。

救回来的女孩,一恢复生育能力就马上玩推倒不理会走丢的兄弟了,差。

大哥,不理会弟弟的感受,甚至不去找弟弟了和女朋友在森林里翻云覆雨,摸了还开开心心地拖着手回家,人渣!

最小的弟弟有说什么话吗,他就说了句动物们依然按照伊甸园的方式生活着吧,此外有什么戏份表示他是阿谀奉承吗?

这样就被扣上看人脸色生活的帽子了。

不听诺亚话就是反叛,听诺亚话就是看人脸色。。。

最无辜的就是他老婆了,诺亚说出发,她带上孩子出发,诺亚说建船,她忙个不停,最后图个啥,被人扣帽子。

诺亚举的例子根本就不正确,为了孩子会去杀人,但得看是什么情况啊,要是别人先侵害你,你当然有权利去反击了。

她有一颗主动去害人的心吗?

她为了孩子会去杀无辜的人吗?

诺亚没提,他老婆也没反驳。。。

或许导演想把电影拍得深刻一些,但这种不是很负责任的剧本实在差评。

话说诺亚方舟花了120年建成,期间动物们吃什么呢,片中用烟雾熏了它们,大概是进入了冬眠状态,这个解释还不错,只是方舟在海上漂了几乎一年,而冬眠一般只是一个冬天...电影中的人类生育能力还真是猛,一天不到就已经开始有怀孕迹象...(土八该隐这时腿上的绷带依然是鲜红色的)总觉得从下雨开始编剧的脑袋就被门夹了。

我还以为诺亚跑出去是为了救人,因为他说那些人都白白牺牲了,谁知道是去下决心。。。

电影里米国人心情低落后就要喝酒,哪怕是在超级原始的时代,诺亚上岸摘了葡萄就酿起酒来了!

然后在海滩边天天买醉!

整部电影里就没见过酒,土八该隐也说了,土地已经枯竭,吃饭都成问题了,诺亚是怎么学会的酿酒?

伊拉最后对诺亚说的马后炮,看似是安慰诺亚,实际上是加深了他的罪孽,“上帝让你决定我们是否值得拯救,而你选择了仁慈”,这个句子中的“我们”,伊拉指的只是他们一家子,但实际上,这个”我们“同样也适合于那些被淹死的人,对于他们,诺亚选择了无视,对于自己人,诺亚选择了”仁慈“...这种试图去升华主题的做法反而弄巧反拙。

要是编剧没有灌诺亚酒的话,大概他就会抱着头大喊”Oh, No! what have I done!"

 8 ) 我始终相信人的力量

《诺亚方舟》这部电影,在叙事线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大洪水到来之前Tubalcain(反派)和Noah的矛盾,上船之后Noah和他的其他家庭成员的矛盾。

而矛盾的原由,就在于一个人究竟是相信神的力量,还是人的力量。

Tubalcain的世界观是残酷而现实,同时又充满魅力与野性的。

当Storm begins,他在帐篷里准备他的武器(类火箭筒),他有一段独白向God表示他的不屑,God let men live and let them die, I can also give birth to them or kill them(大意)。

他质疑神的存在,相信自己的力量。

当他混上Arc(方舟)与Ham(Noah次子)独处时,他告诉Ham人类是可以吃动物的(Noah一家似乎从不杀生),因为men do not serve beasts, beasts serve men. 一种现实的生存观。

而他最鼓舞人心的,用来鼓动他的Tribe的人向Arc发起冲锋的speech中,他说到:"We are men. Men make their own choice!" 又一次展现了他对神,对Miracle的蔑视,他相信:“人的命运应该在自己手中”。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Watchers们凭借他们超自然的力量,轻易地阻止了无数想要求生的人的冲锋。

他们对于自己命运的抗争都被轻易的抹杀了。

纵然Tubalcain made his move干掉了第一个Watcher(其实是他被God宽恕,被召回天界),他的同胞们最终也未能登上Arc,而是惨死在暴雨之中。

也许神灵就是这样无情,但对于命运的抗争,把自己的命运握在自己手中的执念,确是令人激动不已。

相比于Tubalcain,Noah的世界观其实非常教条化又无趣。

他认为他应该永远按God的意愿行事。

他决定建造Arc,并不是因为保护同胞或者说求生的愿望,而只是因为他认为这是God的指引。

同样,他执意不允许其他Tribe的人登船,也是因为他相信他们因为曾经亵渎了神灵而得不到他的宽恕。

实际上,在登上船之后,他认为所有人类都因为原罪而必须被God惩罚,他和他的家人的意义只是完成方舟的建造,保护物种在大洪水之后的存活,而他和他的家人必须不留下后代地死去,完成人类的灭绝和最终的赎罪。

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得知Ila怀孕后,决定杀死她的孩子,如果是女孩。

(这个故事逻辑默认,儿子不能和母亲XX;而兄妹之间似乎可以...)他其实并没有自己的决定,而只是在履行自己认为God赋予他的职责。

然而,当他真正面对Ila的双胞胎女儿们,自己的granddaughters们,他手里的匕首并没有狠心地落下,反而他亲吻了两个小女孩的额头,放弃了自己的使命,因为what is in his heart is all of love. 这也使他在上岸后非常自责,忏悔自己没有完成上帝交给自己的使命,反而让人类存活了下来。

Ila和Noah在影片结尾的一段话,点明了这个电影的精髓。

她说,上帝有没有原谅人类,其实决定权就在当时的Noah手里。

当他面对两个小婴儿时,如果他下手杀死她们,人类就将灭绝,就将受到他们该有的惩罚,相当于上帝没有原谅人类。

如果他内心被爱的力量所战胜,show mercy to those two little children,就相当于上帝也对人类表示了宽恕。

所以,人类的生存与否,决定权仍然是在人类自己手中。

这也使Tubalcain世界观的一种延续,命运在自己手中。

其实上帝不过是人类的一种信仰,一种对世界的解读。

上帝并不会化身实体,来教育或感化人类。

对上帝的解读的权利还是在人类的手中。

不管是Tubalcain所代表的"要对命运的不公进行抗争",还是Ila以及Noah妻子所代表的“爱与善良的力量”,我始终相信这种人的力量,是高于神的信仰的存在。

Men make their own choice!

 9 ) 福音祭品

#影# 《Noah》5/10好萊塢每年例行都會有幾部星光奪目的福音片,感覺就像是娛樂至死的物慾社會獻上鮮宰滴血的羔羊,畫個十字代表了對過去一年的贖罪,然後該怎麼樣墮落繼續怎麼樣墮落,反正明年再獻祭品就是了。

諾亞方舟的故事聽爛耳,所以沒有什麼期待,我純粹為了看Emma的。

可惜啊,對人性善惡的挖掘並不適合這種被定性的”歷史人物”。

兩面不討好,內外不是人:虔誠的教徒說片子侮辱了諾亞,異教徒的我們看得昏昏欲睡,完全沒有什麼懺悔或啓發。

故事簡單得無法評論,導演編劇希望加入的家庭感情衝突太過了,讓人懷疑老天爺到底是不是在耍這家子⋯⋯如果不是幾個老戲骨,實在忍不到結束。

跑題說一下,人類很喜歡堅信前人寫下來的東西,但毫無批判地接受,歷史已經證明是必出問題的:以前有黑暗中世紀天主教壓迫,現在有慘絕人寰的ISIS。

信教信的是美德,而不是所謂的宗教代言人。

師傅可以帶入門,但修行只能靠自己。

為了簡單方便,把對世界的理解和解釋權交給別人,蠢和惡就是一線之隔。

5/10

 10 ) 诺亚是素食主义者吗

本人对基督教一向不太感冒,因为对一神教的各种蛮横最讨厌了·····圣经故事曾看了个大概,里面的很多故事都不是太喜欢,特别是亚伯拉罕杀子献祭的故事读得直让人反胃,里面的神个人真心觉得有点虚伪卑鄙·····还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好看。

诺亚方舟的故事也听说过,也不是特别喜欢。

上帝嫌弃自己造的人类太没出息了就要用洪水毁灭一切,推到一切再重新开始。

不过西方的价值观不是一向 不喜欢这种过激的翻天覆地的革命般的变化吗,不是一向推崇和平渐变吗。

我想起了以前看的《蝙蝠侠·侠影之谜》,里面的影武者联盟忍者大师认为高谭市已经罪孽深重必须推到一切洗刷一切,结果被英勇的超级英雄蝙蝠侠给阻止了。

那这么说来忍者大师的逻辑和圣经里上帝的逻辑可就完全一样咯,那为什么一个是大反派一个却是受万人崇拜的全知全能的天父上帝呢?

可能是上帝或大自然等的行为属于不可抗力范畴,我等凡人只有逆来顺受默默承受的份······但如果一个和我们一样的凡人突然以上帝的名义来审判一切就让我们不能忍受了。

当初读完诺亚方舟的故事就一直有一些疑问,神要毁灭一切的逻辑实在是理解无能就单单说下凡人的行为吧。

为什么诺亚能让动物野兽登上方舟而不让其他人类登上方舟?

为什么诺亚一家能够登上方舟而其他人却不能登上方舟?

还有其他人类为什么就不能再造一艘方舟而是默默地被淹死?

故事里上帝说除了诺亚一家外都是邪恶的都是罪孽深重的都是该被淹死的都是活该下地狱的(包括所有的老弱妇孺、所有的儿童、所有的所有的所有的都是该死的·······),而诺亚一家则是诚实善良的义人好人是受到上帝眷顾的上帝选民是注定受到上帝庇佑而必定能抵达蜜与油的应许之地的。

至于其他人为什么不能再造一艘或几艘方舟呢,因为他们邪恶愚蠢啊,因为他们只会贪图享受啊,人家诺亚造船都造了一百二十年呢,你们这些懒汉就活该被淹死咯·····不过人家诺亚一家造的船人家不上谁上啊,至于诺亚为什么不让其他人上船呢,我个人觉得他是为他一家的安全性考虑。

毕竟,帮了一个人就要帮其他人,帮了其他人就要帮千千万万的所有人。

而方舟不管多么的大都是不可能装下所有人的。

而且这些人上船后还很可能不服从你的管理,更可能搞阴谋政变之类的威胁诺亚一家。

所以我觉得诺亚才会狠下心来宁愿一个人也不帮助一个人也不许上船。

至于为什么让那么多动物野兽上船,我这个吃货一直觉得诺亚是把它们作为干粮带上船的。

鉴于我对圣经故事的非常浅薄非常无知的理解,我只能把这个电影当做一个一般的好莱坞商业大片看了,崩给我扯神圣的宗教了,反正我这种邪恶的无神论者注定是要下地狱的········电影里一开始就是人类亚当的子孙互相残杀,该隐杀了亚伯后受到天使的帮助而大踏步地迈进了工业革命,而人类另一支赛特的子孙则是继续过着采集野果的世外桃源的日子。

咦,这是要进行与狼共舞风中奇缘阿凡达故事的节奏啊······果不其然,先进的工业社会人为了掠夺更多的工业矿产资源而残忍地杀害了诺亚的父亲。

诺亚长大结婚生了三个儿子后继续过着采集野果的小日子。

直到工业人猎杀野兽而跑到了诺亚的地盘,诺亚英勇地杀死敌人并对儿子进行了严格的素食主义教育·······咦,诺亚原来是素食主义者,一个素食主义者

《诺亚方舟:创世之旅》短评

此片主旨宏大,卡司星光熠熠,画面精致,而且演员的表演也相当出色,不说8分,至少也值7.5以上吧?可是豆瓣跟imdb上都不到7分......

7分钟前
  • 羅睿七ETO
  • 力荐

四星给那些场景 狗血剧情给跪了

11分钟前
  • </3
  • 推荐

穿着夹克工装裤和皮靴的诺亚,潮咧

16分钟前
  • headradio
  • 较差

其实根本没那么差,故事新编得中规中矩;但可能正因如此,添加奇幻元素触怒基要派,未全面颠覆原著又让非教徒不满意,结果两面不是人。

18分钟前
  • 9 de Julio
  • 推荐

不明白为什么分数这么低,是因为看不懂里面的宗教内容?说不上精彩,因为不是爆米花。里面最出彩的应该是上帝造万物那一段吧。

22分钟前
  • 雨中游侠
  • 推荐

7/10。适应小成本的达伦这次操刀1.3亿感到手心冒汗,为商业考虑故事讲述更直白了,起码没玩抽象意识流,CG特效却只有3维动画的质感。切入了一个重大命题:对同类的罪责是该仁慈的包容还是铁血的审判—扩展开都是非常精彩的深挖思考和戏剧冲突。但有1点疑问:祖父保卫守望者时那么屌的大招后面咋不用? @2014-07-08 22:22:18

25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不作评论。宗教问题太麻烦。

26分钟前
  • 离离草上云
  • 还行

神神叨叨的

27分钟前
  • 豆萁
  • 很差

Darren Aronofsky不適合拍宏大的真善美啊

32分钟前
  • 魚仙
  • 较差

论没有一个好的剧本空有强大阵容有什么用。

37分钟前
  • 鸟小姐希洛
  • 较差

没有妹子可以艹的男人真可怕。看完这么充满爱与正义的电影,天花板上的300个砖,25个小灯,四个大灯,8个音响,2个紧急出口,还有4个禁止吸烟提示都哭了。

39分钟前
  • barossa
  • 很差

达伦对于传统故事做出了自己的解构,强烈的自我风格搭配极其惊人的特效场面,为大家带来了一部很与众不同的商业大片。比《黑天鹅》好看。

40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宗教?拍的毫无人性

44分钟前
  • 肥肥仙人掌*
  • 很差

罗素克劳和詹妮弗康纳利的经典组合,达伦大概只是想拍个商业巨制,没别的。

49分钟前
  • 推荐

后边部分毁在表演。。。

52分钟前
  • 中华剑殇™
  • 还行

英文名就叫NOAH,中文多了个创世之旅后缀,港版后缀则是灭世启示,唯有灭世才能创世,通篇在讨论人类出现和存在的意义,虽然故事是围绕圣经故事展开但是和那些劝人信教的宗教宣传片截然不同。诺亚说,造物主选择不是因为我是个好人,而是因为我是能够完成任务的人。很欣赏这个救世偏执狂。

56分钟前
  • 小卓同學。
  • 推荐

一个卫道者,几个信仰者,一个异教徒。Noah一家人的挣扎是每个有信仰的人都会有的挣扎,很真实。上帝对每个人都是有安排的,只是你永远不懂它是什么。然后会怀疑,会内心斗争。Emma这部演得有点用力过猛…

57分钟前
  • 推荐

好怪,再看一眼还是好怪,阿伦诺夫斯基是不是拍了撸到奖的片子,就要奖励自己放飞自我,拍一些奇怪的东西?

1小时前
  • 孔府小鱼
  • 较差

真的震撼到了

1小时前
  • 灵叔
  • 力荐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造只方舟。

1小时前
  • 寒狐居士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