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原著党,改的我都快不认识了(不,已经不认识了)……没有原著那么悲惨,邢娜老邢都活了下来,梁泽昊那个原著中的废物居然成了暗河案的boss也是太美化他了,陆家村场景中没有那时候看原著时候的震撼,感觉如果加入陆海涛剧情会发展的更好。
顺带吐槽,结尾梁四海独白那段真是……大哥你确定你是恶贯满盈的恶霸???
教化场案删掉了杨锦程和他儿子,直接把陈哲升级为boss,杨芸说成曲蕊,而且我居然最后在陈哲身上看到了 城市之光 中江亚的影子……杨芸这个角色不好评说,本以为是代替了原著中的杨锦程,结果发现除了他们俩都姓杨外好像没什么关系了。
作为原创角色蛮喜欢她的。
然而,整体来说,教化场案感觉改编失败了,教化场是教化场,城市之光是城市之光,你非要让教化场去做城市之光,唉结尾那段方木越狱那段倒给了我一个小小的惊喜8分好评……作为网剧真的很喜欢,比很多电视剧好的多。
剩下两分致敬原著。。。
其实我是看完心理罪1后开始追原著的,所以事实上在看书时我心里的方木和邰伟已经定型啦……哈哈,就是他们俩啦↓
两年前看了《心理罪》,觉得不错,最近突然想起来,才发现出了《心理罪2》,于是三天连着看完。
看完以后心里有些不舒服,不免啰嗦两句。
《心理罪2》是根据雷米的《心理罪·暗河》和《心理罪·教化场》改编的,说实话,我没有看过原著,但从网剧的成品来看,改编得并不好。
前十三集节奏缓慢,叙事混乱,1、2集是讲主播被杀案,扯出三个主播一个同学一个男友,人物本来就多了,还加入了猥亵阴影和“味道”暗示,让人摸不着头脑。
第3集更加混乱,邢局和卧底会面、邢娜同学被迷晕、邢娜被绑,邢娜绑架案应该是《暗河》的故事,主要是讲四海集团私底下的人口贩卖的事情。
邢娜被绑这样的剧情本身就够紧张了,偏偏还在这十几集里插入了N个《教化场》的人物,催眠师和各个试验患者纷纷登场,以及各色被害人,太多了。
剧情塞太多,可是办案节奏并没有加快,所以前面几集还可以看得出邰队对邢娜的担心和紧张,到后面看着他们办跟《暗河》无关的那些人员的案子的时候,就完全看不出那个紧张感了,所有人都好像忘了邢娜生死攸关,仿佛的确知道她掉入人口贩卖集团,毫无生命危险似的。
身为观众难免要问一句:咋的,你们还管不管邢娜了啊?
13集之后,节奏提上来了,看着各色人物,也就能梳理好剧情了。
可惜因为之前太多漫长的预热,导致接下来的几集反转,淡而无味。
这些反转完全在观众的意料之中,远没有达到它应该有的作用(反转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毛骗》),令人惋惜啊!
几个配角的创造也有点失败,天使堂周院长、心理师杨芸、网络调查员唐悠、失忆少女米楠,这几个人的性格和行为逻辑都有猫饼。
周院长说当年心怀抱负,所以要做斯金纳箱子实验,那么就要问了:被实验者是如何挑选的?
有参照数据吗?
有跟踪观察吗?
助手只有一个,你们是怎么锁定被实验者并且跟踪观察的?
实验数据需要从哪方面采集?
该实验预计多少年出结果?
心理师杨芸说自己整了容改了名,那么就要问了:你是怎么整的容?
怎么改的名?
家里人同意吗?
为什么警察得到的资料里没有她改名后的数据,还将杨芸和曲蕊分作两个人呢?
单纯地因为她是黑客吗?
说到黑客,杨芸受PTSD折磨多年,她在哪里学到的黑客技术?
唐悠和米楠这两个角色,花费了大量笔墨来描写,结果一个只是黑客,一个只是被拐少女,这两个角色不觉得画面场景太多了吗?
身为悬疑推理剧,应当严谨一些,不要再无用的地方着墨过多,不要在无关的地方煽情过多。
衷心希望国内的悬疑剧、推理剧越来越好。
好久没见过这么甜的cp了
最近由于戒了游戏,下班回来就刷网剧。
无证之罪,河神,白夜追凶,一个月时间全部刷完,然后就瞄向了心理罪两部电视剧。
说说感想吧。
说在前面,心理罪小说四部加前传全部刷完,看了很多遍,一直想看电视剧(电影实在提不起一点兴趣去看。
),怕毁了小说。
但看豆瓣评分也没那么低,就打算认真看一遍。。
结果,果然没让人失望。
先说第一部吧,就是前传和画像篇,虽说跟原小说有点不一样,但还能在接受范围内,剧情也没那么紧凑,节奏方面都还好。
看完第一部说实话觉得真心不错。
于是就去看了第二部。。
然而,第二部是什么鬼??
第二部也是小说教化场和暗河两部小说改编拍摄,但,邢娜怎么就变成跟老邢关系不和?
还给人绑了,最后居然没死?
梁泽昊怎么就成了心机boy,机关算尽最后给人挂气球浮尸上天了?
梁四海反倒成为一个老好人,还和警察演了一出戏?
还多来一个杨芸,强行是曲蕊第二人格是吧?
关键是没有肖望,那个在警察内部的卧底,对这个人印象很深,尤其最后给方木打死后,还乞求方木把他的死解释成因公殉职,方木说了你不配三个字。
所以还一直很期待这个人物,结果压根没有。
我也是醉了,当然还有很多人物电视剧里也没出现。
就不提了。
原来两个互不相扯的案件,编剧强行把它们往一起凑,很僵硬。
而且也只有25集,剧情可以说是很赶了,很多小说里的内容基本都是一带而过而已,尤其是方木去陆家村查案时,海燕居然是个小卖部店主,和方木也只是提了一下他弟失踪了,也没交代他弟后来的下落。
小说里他弟是给打死了。
然后陆大春出现陆家村就这么一带而过了,陆大春居然还是梁四海义子,我他妈也是佩服编剧脑洞。
可能由于时长原因,也可能拍摄时间限制,总之第二部感觉就像是匆忙赶出来上映似的,没有第一部那么紧凑好看。
其次,看了剧评里有人说配乐好评,实在不敢苟同,有些地方的配乐实在是很让人出戏的,兄dei。
还有最后出现的那个出租车司机,一枪把陈哲(这个人应该是原小说里的姜得先吧)打死,我一直没懂这人是谁。
还有这个结局看似是一种神秘兮兮的结局,但其实算烂尾吧。
不行了,第二部吐槽的点实在太多了。
另外感觉方木的演员演的只有一种木的感觉,傻乎乎的。
完全没有小说里方木那种机智聪明,尤其是在小说暗河里,演的那出反间计,导致梁四海一帮和陆家村那帮人枪斗。
真的是让人看得沸腾,但电视剧真的没有那种感觉,分分钟有出戏感觉。
总之,电视剧也是有看点的,建议看过小说的在看的时候,千万不要和小说想着一一对上,否则会很蓝瘦的。
三分吧。
另外就是前面说的,第二部结尾那个人是谁,剧中一直没点出,这是不是意味还有第三部?
如果有的话,还希望好好拍吧,慢工出细活,又不是爵迹。
没有的话,就当我没说吧!
真的只能说还行。
第一部方木本身就陷在自己的心魔里,神叨叨的还可以接受。
可都毕业成为警察了,还整天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这演得太过了吧。
说到剧情,既然是一个以推理逻辑为主的电视剧,严谨应该强过其他片子,有BUG理解,但可惜BUG太多了。
PTSD,PTSD反复强调,知道了,真的知道这剧主要就是讲PTSD了。
不知道还会不会拍第三部。
/** 最爱邰伟!!!
人设好,演员帅,演技好** 画面很精致,后面的剧情挺紧凑的*/虽然我是原著党,但不拿原著说事。
以下为吐槽:1. 全剧的人都患了PTSD?
感觉稍微受点刺激就可以叫“PTSD”,比如邰伟怕鱼——然而这种病很难治,发展下去不是自杀就是杀人(周老师说的),吓尿了2. 罗家海跟女朋友在大庭广众之下看走光女主播?
(你当你女朋友面看看试下)3. 罗家海杀人后继续送外卖,带人到现场(且不说浮夸的演技),逻辑说不通。
话说罗家海不是学生吗,怎么后面打扮的和钢厂的工人一样4. 失忆的米楠在床上对方木说,你想怎样都行?
(强行把米楠和陆璐两个角色写在一起,没了逻辑)5. 神探方木看到“米楠***”的布条时,居然没有好奇后面的编号是做什么的6. 方木在宾馆查案是偷偷的呢还是光明正大?
如果是偷偷的,那么他俩在楼道里很嚣张了啊;如果光明正大,那么方木为什么不敢开灯查呢?
(其实就是想让方和邰在8227打一驾,刺激)7. 方木推理的刑至森陷害案漏洞百出。。。
8. “你刚才有提到过,你是绿藤市刑警这几个字,所以说,你看到我的第一反应是,我不是你要找的人”——这段话没看懂逻辑9. 刑娜给杨芸打电话的时候,邰伟离的很近吧!
居然还被跟踪,而且还是从邰伟的方向跟过来的10. 因为巷子改造过,最近几年也没有绑架案,所以“凶手没有刻意为跟踪而熟悉整个路程”,从而得出凶手在这里生活过——引号里的结论是怎么推断出来的?
11. 第一季里,方木因为太爱陈希而有些精神分裂,我觉得可以接受;但这一季里,方木的心理就有些变态了啊(“其实我们都是一样的”)12. 蒋沛尧潜入公安局长家,而且身上还散发着臭臭的味道,这都可以成功13. 边平问方木对蒋沛尧的案子怎么看,方木说“刑局的案子务求简洁迅速”——默认把这两个案子并案处理了?
14. 边平听完方木关于案件的分析说,“你的意思是说,杀害蒋沛尧的凶手和绑架刑娜的贩卖人口团伙是一帮人”——但以前一直分析刑娜被绑是针对刑至森的报复,怎么突然成了贩卖人口了?
15. 绑架唐悠的哥们(赵旭)第一次参加行动,居然知道“笼子”的事情——编剧你是在明示方木线索吗?
16. 梁四海配合公安演戏时(都是影帝),陈哲应该只能通过木箱和电线杆上的摄像头监视吧?
居然可以有镜头切换。。。
17. 杨芸就是曲蕊这件事,以前方木怀疑过,甚至让她拿玩具熊来进行测试。
我也一直在怀疑(本着方木周边没有一个正常女票的原则),但慢慢地排除了这种可能性,她办事一直向着方木,也给陈哲使绊子,不可能再去充当教化场的黑客吧?
机智的编剧通过“精神分裂”的方式完成了矛盾的统一,真是人才// 18. 方木说,当年教化场的参与者都是警察刚盯上的人,这也太巧合了吧!
世上没有这么巧合的事,从头到到尾都只有陈哲一个参与者!
——啪啪打原著作者脸
简直是我看到过的最烂的心理罪系列之一,堪比那部恶心人的心理罪电影,全程雷点不断,剧情拖沓,台词稀烂,动不动就强行喂你喝鸡汤,各种将计就计的重复画面不断,第一,人在集装箱,方木居然能根据里面太阳分辨方位,他么那是集装箱还是海景房?
第二,去村里抓人,大壮被几个中年妇女围起来一顿挠,就算你不敢还手,至少大声的呵斥对方并且表明身份总没问题吧?
这是警察?
上门搞保险推销的吧?
第三,整个刑警队就这么几个人了?
经常单独跑现场也不管有没有后援把自己陷入可能的危险中这是一个人民警察该做的事?
放现实中这就是无组织无纪律,对,忘了,主角光环套在头上,就像破冰行动男主一样不管怎么作也死不了,第四,废弃炼钢厂那锅铁水说来就来?
你当煮泡面呢?
废弃炼钢厂哪来的铁水?
你放后备箱自带的?
然后再给这厂交了电费让它动?
第五,那小白毛这么大一个反派,能不能走点心?
他的哭戏真的好假,看的我反胃,带着哽咽的声音,眼中没有一滴眼泪,你在演相声呢?
第六,继承了国产鬼片的优良传统,剧情最后就是神经病作案,你哪怕走点心演出来一种阴险毒辣的本质也好啊,反派除了几个表情之外,完全没有把内外演出来,第七,那个不良少女,也就是局长的女儿,反派一定要拖沓那么多集之后再把她送上手术台去给人代孕?
然后又是在最后一秒获救?
早他么干嘛去了?
第八,全程剧情乱的简直让人分不清,胡乱剪辑,镜头乱晃乱切,把我看的头昏脑胀,第九,当你每次以为剧情高潮即将来临的时候,各种鸡汤直接往你嘴里灌,我他么是在看励志剧?
就不能结束以后再说?
第十,破案过程简直脑残,不是横冲直撞就是单刀直入,查案过程看过几次监控?
除了局长女儿就再没有了吧?
这么官僚主义的?
现实中警察为了查一辆嫌疑人的车可以调取全城监控,简直在侮辱警察,实在无力继续吐槽了,烂片!!
不得不说第二季真的很让人失望,第一季前20集觉得挺不错的,仅仅是结尾改编有些差强人意,可到了第二季真的感觉改编得有些肤浅甚至荒唐,且不说里面邪恶催眠师的影子太深和暗河那段的轻描淡写,一个世界级大学的心理学实验,意外导致的实验失误居然被编剧改成了陈哲一个人的变态和野心,不禁让人觉得可笑,不知道是不是编剧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以至于最后的成品有些流于表面,两季看下来编剧给人的感觉就是,好像心理学学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人都会变得不正常。
两颗星给演员和导演吧,感觉整体上制作也算是用心。
作为原著粉还是期待雷米大大亲自操刀的《城市之光》能给我惊喜吧
真…一群神经病的狂欢…因为第一部看完了第二部虽然自己觉得烂到不行还是会看完的…我也是坚挺…全剧坚持治愈pdst,每个人都有点pdst,连邰伟不爱吃鱼都有问题吗orz…我也不喜欢吃鱼,还这个病最后不是杀人就是自杀…邢志森父女也是可怜…最开始就下线二十多集才再次出现…一个绑架案查了十几集?
可怜的邢娜,就出现了几下就再也没出现过…而且一个女生家里藏着一个男人还没被发现…想想也是够恐怖的哦…槽点一堆…梁泽昊我都不敢相信,陆大春明知道之前他多不待见自己还会相信他的啊?
配角牺牲的莫名其妙…一个女生换成两个人的牺牲一点没觉得很感动…最后女生没有任何出场啊?
看完心理罪1念念不忘,一拍大腿决定续追。
前三集是有点想弃的。
但后面一集比一集精彩,堪称憋尿神剧。
一口气追完,没有日常追剧看完大结局时分的不舍和怅惘,而是在心里丰盈着一种实实在在的温暖。
没想到方木头居然变成了一个如此高情商善解人意的阳光小王子。
也或者,因为太懂每个人的内心,所以像太阳一样温暖吧。
英雄第一次遇上命运,命运阅英雄多矣,英雄必败于命运。
木心先生说,智慧是剑锋,才华是剑气,品德是剑柄。
大多数时候,品德也是英雄的试金石,不需要时刻试炼,但你能透过英雄的行为看到,它就在那里。
命运也是残酷而平等的,对于英雄,也对于大多数人。
有光明就有黑暗,就像这个社会一定是28分布,有鲜为人知的边缘群体痛楚,有披着堂皇外衣的龌龊行径,永恒的光明只存在于幻想中。
如果再放大到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其实只要了解一点世界史就会发现,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群体苦难和伤痛印记。
那些群体不幸,有些得以被人间之爱或强大意志抚平,有些则不幸地化为了永远的伤口,即使表面愈合,依然会在某个光明缺席的角落流出鲜血。
想起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开头的经典名句。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 ”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那是一种简简单单的同理心。
只是,当身处和平年代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们阔步往前走的时候,经常会无意识地丢掉它,无视它。
同理心又不能写到简历里面,又不能拿着它去跟领导求涨薪,是不是。
又或者说,强求每个人都对这个世界拥有同理心本身就不现实。
《小丑》里面主角的经历,并不是完全虚构出来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深渊。
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方木说,唯一的答案是爱。
但并不是每个人生来都得到了充足的爱。
我们也不能奢望所有经历过苦痛的人都强大如曼德拉,如那个一旦坚定就始终不放弃与自己的深渊战斗的方木哥哥。
最终,一颗柔软而强大的内心是需要前提的,比如天赋,比如刻苦,比如敬业,比如时刻做好了战斗的姿势。
那些黑暗中开出的花并不少见,只要我们记得找寻。
首先我没看过原著先不说剧情,不得不说每集之后的小剧场的科普还是不错的。
剧情来看整体观感还凑合,但是感觉影片里面的漏洞还是挺多的。
1.方木在开始怀疑陈哲的时候曾经让杨芸带回诊所一个毛绒玩具,我还特意观察杨芸脸上的表情,一点迟疑或者变化都没有,但是按照之后的说法,教化场其实是没有办法治愈PDST的。
像这种对物恐惧症是不可能克服这种恐惧的感觉,装的跟没事人一样的。
拿熊2. 钢厂的时候,你们就不会拿根杆子把妹子拉上来吗,或者把你们几个衣服脱下来连成绳子救人也好使啊,当时看到这俩居然牺牲了我都惊了。
爆炸前的钢厂3. 陈哲从手机里看方木“枪毙”四海老总的“实况”,明明应该是连接的是很高位置的摄像头,包括唐悠笔记本也是连接到摄像头上方便导入视频,但陈哲手机里看到的居然和上帝视角的观众看的一样,还会切镜头的?
连接摄像头
杨哲手机画面4. 你这催个眠还带预知功能的?
以后都不用破案了,直接催个眠预知一下犯人是谁好了。
预知催眠5. 梁泽昊陆大春前面一直表现的反侦察能力各种强,包括做假的剪报纸做慈善,笼子里面换成猫等等,然后到头来居然一点警惕性都没有会被警察成功开车跟踪?
要知道梁泽昊他们可是经常年在车里面偷运绑来的人的,最不济也要多兜几圈或者多开几辆长的一样的车做烟雾弹吧,陈哲就更不用说了,这么聪明的一个人,都能判断出来方木会来诊所找他,但是最后梁陆还有陈哲其实全是折在这一块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地方的,其中包括:找到基地(精神病院),找到给邢娜做手术的医院,钢厂等等。
大概就先吐槽这么多吧,其实还有好多无伤大雅的小细节都有问题,不是特别影响观感就不赘述了。
就这么回事吧 加油
前期一度节奏混乱有点看不下去,但后期精彩异常。邰方同居后萌得戳心戳肺,第一季明明不是这样的嘛。
没有了推理,看个毛呀。
这剧的画面音乐剪辑真的很美,第一次发觉国剧也能有这么好的质感。但是情节设置上还是有些问题的,案件后期又过度煽情,希望多一点克制和留白。主角作为侧写师金手指开的太大,而且台词功力巨差,请再好好磨练一下。话说回来,方木这么严重的ptsd,真的可以当警察么?
可惜结尾煞风景
良心国产剧
一集弃
女演员怎么就不能好看点,整体剧情不如第一部。
处理有些纠结= =
国产悬疑剧能拍到这个水平,绝对是佳作了!!!
方木你怎么了?胖的都有双下巴了,不忍直视,非常不喜欢女主
心理罪系列挺致郁的。喜欢双男主。
还出了第二季,我对这样的续集持观望态度。。
改编自《教化场》、《暗河》。
一季感觉拍的冗长甚至有些乏味,这一季应该是翻拍暗河,可是让人一直想快进看完,虽然推理过程这一季有进步,但反而其他东西给丢了。
你根本就不是方木
第十集开头,犯罪组织在街头假装女警察的老公老公的兄弟婆婆强行把女警察拉上车的场景太可怕了
一整部剧的PDST…
人是人毕竟不是神,很多罪犯往往比警察聪明。 在生活中经受磨难历练的高知识分子犯罪,能让99%的警察无能无力。
没看完~弃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