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
Langue étrangère,以你的语言呼唤我(港/台),Foreign Tongue,Tandem - In welcher Sprache träumst du?(德),Foreign Language
导演:克莱尔·伯格
主演:莉莉丝·格拉斯穆格,约瑟法·海因修斯,尼娜·霍斯,齐雅拉·马斯楚安尼,贾拉尔·阿尔塔维尔,尤里·沃尔施,雅各布·迪尔,赫尔曼·拜尔,克里斯塔·罗克斯特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德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德语,英语年份:2024
简介:害羞文静的法国少女芳妮参加学校的交换学生计划,来到德国住在同龄笔友蕾娜家。蕾娜冷酷又充满防备,语言是她们之间的一道墙,芳妮为卸下蕾娜心防,将烦恼与秘密告诉对方,两人因此拉近了距离。时间一天天过去,爱情不用翻译,反倒在语言的落差中滋长。这次,轮到蕾娜前往法国交换,暂住芳妮家的她,逐渐发现芳妮的秘密似乎另有蹊跷,但更..详细 >
#74th Berlin#主竞赛 借笔友互访描绘德法两国环境之下的政治与家庭 青春两生花故事折射整合又撕裂的欧盟 地点选择有趣
戏梦巴黎+阿黛尔的生活。同样是穿风衣的父母,控制却变强了很多。喜欢Fanny爸爸跟Lena解释出轨的时候背景里的欧盟国旗。主义只是中产孩子的时尚单品。Lena解释说要做人道主义工作的时候,列了一大堆,唯独没有性少数权益,最后她和Fanny互相表明了心意。也许这也是主义从符号跌落到现实的时刻。她们要fight for的事情又多了一件。女孩们,加油吧。
云里雾里探花
政治议题很满,同性元素其实可有可无了。
3.5. 议题融合得太好了,一棵不断加速的家族/历史谱系之树。一边是叙事的加速,通过梦境与爱抚缝合了法国/德国之间的缝隙(法国之旅与德国之旅的无缝衔接);一边是虚构的加速,我们用谎言创造出一位政治的姐妹,来催促这棵树的生长——如今不仅要长出家族成员之枝,还需要一整套婚外情成员的枝条、政治枝条、历史枝条……
元素有点多,看到前半部分要一度认为没必要取这样一个电影名,直到看到后半部分。但不管怎样,整部电影的色彩调度是极美的。
……法国人矫情起来真的很矫情。这导演缺乏写长对话的能力,餐桌上的戏份大家各演各的,不过也许这就是现实当中彼此无法沟通的真实写照。试图展现一种生活,像炒一盘菜一样,各种料都齐备了,但就缺一点东西来提味。
很典型的议题杂糅,有些贪大求全,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好若干要素
是怎样温柔的人,才会在对方坦白自己撒了一个谎之后,选择用炽热的吻接住对方。
主竞赛单元的选片已经劣质到这种地步了吗?
3+几乎实时的社会议题向欧洲日常生活渗透的展示
我欣赏不来 是不是我只能看口水商业片了
一般般
年纪大了对青春疼痛文学无感了。
以法德为中心的欧洲议题大杂汇,同时混合着青春的混乱迷惘暧昧气息,可看性全在于演员,尤其是金发的那位,一颦一笑也太像陈冠希了。
似乎大家拍女同片开始进入瓶颈期,不知把两个女孩的关系放在什么框架里好,比如《伊莉莎与瑟拉》是放在历史框架中讲艰辛无比的身份认同、《圣母》是放在宗教框架中对教义进行反诘、《同心难改》是放在民族主义框架中进行共时性的文化比较、《从今以后》则偏向于意定监护人所属的司法框架,而《燃烧女子的肖像》索性放在维瓦尔第的音乐或者一幅画中,好的电影总是会对某种观念进行精准爆破。《情歌》是发达国家的女子重新罩上一层黑纱,已然是倒退;《外语》也好不到哪里去:不仅制造出了某种扭曲,像是爱的柔光穿过某种半透明的介质以致损坏了爱本身的纯粹,还几乎是空洞、因为表达乏力所产生的口号式的空洞,大呼气候变暖、减税或养老金亏空的行为只让人觉得一种过度政治化的聒噪,并没有跟人物、剧情黏合,这显然是再美的镜头也救不了的。
主线很尴尬无聊,支线的小细节比较有趣。
坚果过敏,有个同父异母的姐姐和怀孕必须堕胎的朋友,我好像爱上你了,到底哪句不是撒谎?害怕普京,害怕极端右翼掌权,害怕没有被男孩喜欢,到底哪个是真的害怕?男孩亲吻她的肚子,她却吻上她的嘴唇。火车上的人都是我编的,柏林墙倒塌,愿意陪她去找不存在的姐姐,不愿在游行照片里去放大找祖父母。
非常喜欢,阿黛尔的生活政治文化版,美到迷失在大荧幕里 @Studio/K
!马斯楚安妮与德纳芙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