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刚看了Clive的《The International》,压抑得要命。
同样是有Neomi,同样有黑帮,有黑幕,可是比《东方的承诺》,还是不够出彩。
Clive 的演技离国王还是差了点儿。
这次看《Duplicity》是出人意料的轻松。
大家都先想到《偷心》, 其实,这两个故事根本不搭界。
《Duplicity》是一个商业的无间道,人物关系非到最后不能揭幕。
导演选择了轻松路线,除了杜拜,罗马,纽约等等风光,两位俊男靓女也是养眼非凡。
加之两个人的唇枪舌战,和跳脱的剪辑,演员和观众都很放松。
特别适合减压。
最经典的:朱莉亚审问克利夫衣橱里的女内裤那一段, 以及两次重逢时重复台词的使用。
但是最搞笑的还是两个大牌特工放下中东问题,严肃讨论靠夏威夷比萨饼商业谍战谋生的那节。
原来,特工们也是需要柴米油盐的!
意料之外的是,CIA和 de的间谍比起商场老手还是略输一筹,可见商场如战场。
再牛的特工,最后还是老板的工具。。。
搞了半天,两个人不过是棋子,真正幕后的主使者让事情按照预定的轨道发展,最后两个棋子恍然大悟,噢,原来我们被耍了。
一开始,用插叙的手法让我们知道他们正在密谋做一件大事,我还以为他们要分别进入两家公司,然后当双面间谍,获取双方利益。
最后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看似精明的两个人落入了一个大大的圈套。
对白有些让人晕晕欲睡,情节稍显冗长。
各个城市的特点没有完全体现:罗马,迪拜,哈瓦那。。。
張愛玲小說《色‧戒》裏頭有好幾句雋語,我可能道行不夠,始終弄不明白。
尤其是「特務不分家」。
「特務不分家」或許是「廠衛不分家」這句古話的翻新。
但是廠衛同屬皇權的偵緝組織,其不分家之理顯然。
特務背後的組織通常敵對(例如小說中的重慶與南京),這和廠衛不同,憑什麼也不准分家呢?
最近看了Duplicity,當Julia Roberts 說道「Do you have any idea how frustrating it is to know that you are the only man who could ever possibly understand me? Look, I know who you are, and I love you anyway.」的時候,我忽然覺得自己懂了為什麼「特務不分家」。
還連帶懂了很多事,包括自己可能也算個特務這回事。
再一思量,連「到女人心裏的路通過陰道」這句話也懂了。
Duplicity的男女主角,論能力與心機都是男不如女,而他竟然仍能讓她傾心相愛,恐怕還多虧了那英俊的儀表和花言巧語,加上三天三夜的實力。
假設兩人之間只是(假)惺惺相惜,恐怕不能長久。
再回頭一思量,《色‧戒》的情節弱點也明白了。
是不對稱。
女主角太嫩了,輕易上鉤就範,所以她和那鼠相男主角間的鬥爭,總覺得張力不足。
還是學生之戀。
好情人,必須曲逢知音,更要棋逢敵手,非過來人未易為言也。
祝大家戀愛快樂。
张雨生的歌,最喜欢是这首,最后的这首 。
歌词哀痛,是当年的我喜欢的调调。
“口是心非”,本来也算我改不掉的习惯之一。
再加上大嘴姐姐茱莉亚.罗伯茨,所以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也仿佛是理所当然的。
谁说的,这是另一部《史密斯夫妇》。
未必有那么剑拔弩张的对立和挑衅,但充满试探的交锋倒是连场上映。
男女主角的气质本来就不同。
同样的性感,但一对张扬外露,一对含蓄低调‘所以注定一场戏是刀枪火炮硝烟弥漫,另一场戏却是唇枪舌剑辞锋连连。
茱莉亚.罗伯茨,这个大嘴妞,《风月俏佳人》里面,她就只是个可爱的美国甜心版傻大姐而已。
怎么到了《洛丁山》,她忽然连衣襟鬓角都笼了一层光,举手投足,一颦一笑,说不尽的风流动人。
当她一出现,Elvis Costello的《she》就随之响起。
she,she,she,伴随声声叹息。
谁能不爱她呢?
如果一见钟情还不够,那么试试重逢在罗马。
这样的女人做间谍?
天,难怪人家说间谍需要经历非人的意志考验。
中情局间谍、商业间谍,反商业间谍的间谍,都不算什么。
如果她恰好是爱情派来的间谍。
很无厘头的突然想到C10的《特务J》爱情间谍需要什么素质?
要养成随时细心观察周围所有细节并牢记于心的习惯。
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警惕性和怀疑一切的态度。
要有泰山崩于前也面不改色的心理素质和张口就来的撒谎技能。
要有藐视威尼斯、羞死金棕榈、气死奥斯卡影帝影后的精湛演技。
她和他不厌其烦地互相怀疑,彼此试探,她别有用心地给他下套他信誓旦旦地睁着眼睛撒谎真累不肯相信,无非是自己一开始已有所保留。
像faye在《将爱》中唱着“我们的爱情像一场战争”“我们没有流血,却都已经牺牲。
”磨折了温柔磨折了耐心差点磨折了一场来之不易的爱情。
到令人一拍三叹,比无间道更无间道的商业谍战终于结束,精疲力竭的男女主角跌坐在椅上喝着香槟,无奈地商量去罗马休养生息。
我愉快地笑出声来。
也许终于再也没有机会去证实了,3千5百万美元能不能买来那一句“值得,完全值得。
”只要记得那印花的裙摆飘过罗马的小巷,高跟鞋在安静的夏日午后踩出动人的声响,你只是无意识的路过而我却犯了这辈子最美丽的一个错误。
故事讲的是A公司借用两个内鬼之手将假配方送到竞争对手B公司处。
说白了就一好莱坞版《群英会蒋干中计》。
所以为了鼓励老外多读读我们中国的名著,我给了2颗星。
之所以没有给更高的星是因为这个群英会拍得非常之差,首先就是我最为反感的时空错乱的叙事手法又在此片中出现,是不是要拍的一部分观众看不懂就算你编剧智商高了?
其次就是一些细节问题问题1. 男主角的配方被搜出来了,后来怎么又拿出一份?
问题2. 假设男主角有足够的时间再复印一份然后藏起来,老朱为什么要把男主角咬出来?
他们不是一伙的吗?
有必要弄得这么复杂吗?
直接闪人不就完了吗?
编剧在这个时候还要掩饰他俩是一伙的吗?
问题3. 将一张纸传出来,有必要动用复印机吗?
手机拍张照片不就完了吗?
事实上老朱是拍了,当我看到老朱把手机放在桌子上的时候,我想这是编剧的讽刺吗?
当大家想到的时候,编剧说我没想到,当大家以为编剧没想到的时候,编剧说其实我早就想到了。
很难想象这样的情节会出自于《谍影重重》,《世界末日》的编剧之手,看来是黔驴技穷,江郎才尽了。
emmmmm因为茱莉亚找到这部然后看的,虽然这部最大的让人不好接受的就是时间线跳跃的插叙,不过,如果理清这个来龙去脉的话,还是非常非常精彩的,不过比较费时间,so,如果第一次看的话,会感觉很绕很烧脑,感觉看不下去,which 很正常,这个多次闪回插叙,搞得人闹不清谁是猫谁是耗子了.1. 出场人物和所属阵营公司"Berkett&Randle" (B&R) (蓝方)
Claire (茱莉亚) (蓝方雇佣的咨询,实际是红方派过去的卧底)
B&R的CEO: Howard Tully(汤姆威尔金森) (蓝方CEO,幕后总Boss)
Ned和Jeff(蓝方CEO直属 ,配合演戏)Ronny Partoz (蓝方CEO发掘的"天才",也是蓝方CEO直属,配合演戏)公司"equikron" (红方)
Ray(克里夫欧文) (红方雇佣的咨询,实际是Claire故意安插在红方的)
equikrom的CEO: Richard Garsik(保罗吉亚马提) (A.K.A. Dick)
Duke和 Dale(红方团队的头和副手)Pam(凯思琳查尔方特) (红方团队的员工,实际是直属蓝方CEO团队的员工)2.主线剧情(按时间顺序,记结尾Dick股东大会为T=0)a. Dubai 2003,最早的时间点 (T - 5 year)
此时的Claire是CIA探员,而Ray则是MI6探员,双方各自有各自的任务,但是显然此时Claire是猫.Ray是老鼠.而天真的老鼠以为自己是主动出击Ray看到漂亮的Claire主动上前搭讪,并且毫无戒备
此时Ray可能真的就是奔着撩妹去了,报上的是自己的名字,而Claire此时用的假名而结果就是,Claire下药搞了Ray,拿走了机密文件. (感觉两个人应该是ML了.....)
b. 1 Rome 两年前, 分离后的第一次"相遇"(T - 2 year)
此时两个人是各自机构的探员,执行啥任务不知道,不过实际就是,Claire来找Ray,而且成功又钓到了Ray
而这时候的Ray的对话应该是毫无设计修饰的,这一段对话相当精彩
以我个人的理解,Claire这会是她应该猜到了对方说的真心话,笑到了, 可怜的Rayb.2 Rome两年前,Claire 表明找他的原因
大概能推理的是,Ray发觉自己被set up,去找女主,女主发现了但是不知道原因,推测是复仇报复,所以主动出击.....其次女主觉得一直这样虚假的生活没出路,而男主是一路人,所以主动试探,合作谋出路. 结果男主就和女主待了3天不出门......然后双方坦白
而此时双方只是达成合作共识,但是要合作干什么还不知道不过就是在这一轮博弈中,Ray又败了c. London 18月前 ( T - 1.5 Year)
应该是在这半年时间里双方约定都从各自机构辞职,结果Ray就真的辞职了,而Claire没有,不过"利用"这次机会搞了一些"便利"
不管女主这次有没有辞职不干了,不过之后某时间点应该是辞职了,不过在这一轮双方考虑的过程中,还是claire更有所保留,她还是在测试Ray,而Ray真的是一心奔赴没保留d. 至少早于 T-1.2Y (推测)蓝方CEO Tully安排Pam进入红方阵营 e. Miami 14月前 (T - 14 month)
Ray找到了一个目标双方竞争公司的计划,不过是关于Pizza的.而Claire也找到了这个目标公司,即我们看到的.
而Ray找到了但是还没决定,想和Claire商量,而C则是直接接了offer,而Ray之后应该也是接了pizza那边的offer.毕竟有两个计划嘛,倒是在抉择也不迟, 尤其他们都是要有backup plan的人.不过两者来说的话, C这个决定没商量考虑Ray,而Ray是考虑Claire
f. Cleveland 3个月前 ( T - 3 month)
Claire来劝说Ray来她这边的计划两个人一起合作,因为突然出现了something big而理由很简单,Claire现在明面上是红方安插在蓝方这边的员工,而对蓝方这边动向并不清楚,安插Ray去蓝方,这样他们俩商量,几乎就是打明牌了.此外Claire又开始测试Ray
可怜的Rayg1. 纽约,10天前 ( T - 10 day) C&R的公寓
此时Ray已经安插在蓝方干事了,而这次两个人开始练习他们"偶遇"发生的对话,而选择的对话则是之前男女主遭遇的对话g2. 纽约. 10天前, 蓝方总部蓝方CEO Tully监听Claire,发现机会难得,决定实施他们的计划这是最妙的一处,蓝方知道 Claire是红方派来的卧底,但是也许当初提议将她招进去的就是pam呢,蓝方才是老狐狸,一直以来扮演老鼠受害者的形象,其实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h. 纽约,(推测9天前)女主翻垃圾找到蓝方CEO Tully演讲草稿,并约定contact给红方交货i.1 纽约,(推测8天前)男女主纽约"相遇",即开头
我推测C&R当然知道红方不信任Ray而监听Ray,这也是他们之前练习的对话的目的,就是想在这么短时间得到红方信任从而明牌.i.2 蓝方CEO发表演讲,红方CEO Dick进入团队专心研究盗取商业机密
这个红方CEO还专门找个自己的替身,企图迷惑蓝方,而自己专心和团队一起.h. 纽约,6天前 ( T - 6 Day), 红方发现旅行机构的漏洞,安排 Ray去渗透
Ray去酒吧勾引并成功拿到门禁密码, 由他的搭档拿到旅行资料i.1 不知道的某地, Bahamas赌场酒店 (推测5天前至2天前) (T - 5 TO T -2)拿到了旅行资料的Ray出去外勤,先是去探了"天才" Ronny的上一处住所,无果 (p.s. 房产中介是蓝方的人)然后去了Ronny隐蔽躲着的赌场酒店,此时被蓝方Jeff和Claire栽赃陷害,两人将Ronny带走i.2 不知道的某地,第二天红方团队的Duke和Dale将他们握着Ray的把柄告诉他同一时刻, 蓝方CEO独自和Claire谈话,巩固她的重要性
h.1 纽约, 1天前 (T - 1; day) ,早晨蓝方获悉旅行资料的漏洞,委托Claire去审问那个人,这段对话之后我才感觉,这是claire嫉妒了,至少很不开心.Barbara句句都是踩着Claire的雷点.
h.2 纽约, 1天前 (T - 1 day),下午傍晚 (推测,镜头未表现)Claire因为那个审问, 提前取了她和Ray保留的她那一半h.3 纽约, 1天前 (T - 1 day), 晚上Ray和Claire对峙, Ray在经历多次的测试后终于这次不是义无反顾的相信Claire了,而是选择给自己找后路
h.4 纽约, 1天前 (T - 1 day) 晚上 Claire被紧急电话要求立刻到办公室去, 实际上是蓝方Jeff(CEO直属的)演戏,故意给机会让偷走机密(不然没时间了.....)
h.5 机密窃取这就是正片临结尾时最惊心动魄的了,找办公室, 扫描打印, 打印两张 (Ray自己之后找机会又复印了一张)h.6 C和R在红方办公室互相拆台
为什么选择扫描打印复印呢,方便Ray操作自己留备份,传真没办法操作.j. 瑞士, T=0 红方股东大会,C&R卖瑞士第三方
红方CEO激情演讲,同时第三方这边也在鉴定真伪,结果则是
k. 瑞士 T+1,第二天早上C&R终于意识到自己也是被操纵的棋子根本没有所谓的miracle/cure,都是假的,股东大会上宣布这种重磅消息,之后被证伪,那岂不是股票大跌声誉尽毁,成功击败了自己的死对头
3.感情线这个部分就有点主观了,我的感觉是,其实男主早前一直是属于对女主死心塌地的相信,但是女主却一直各种留后路,一直出题测试感情男主最后时刻终于不傻白甜无脑相信了只能说,盲目爱情中的恋人真的是没啥智商,这里面的男主被测试时那种无助的表情我感觉女主蛮享受的,但是之后他被测试聪明了,有所保留了,女主才嫉妒感觉生气了不过他们这一对也不是一无所获吧,他们这样经历了,感觉收获了爱情,他们应该最后是彼此相信地告白了.The End
1)这个故事,卖点就是:始终无法消除怀疑。
以前的影片,都喜欢把“职业间谍”很酷炫的一面展现在平民观众眼前。
特别是“公派”的那种——以保护“国家利益”的名义,永远开好车,全世界不断旅行且处处诱色杀人。
Duplicity棋出反招,看中的则是间谍的职业病——他们都是不可救药的怀疑论者。
这一点,完全可以影响他们的终身大事:爱情和婚姻。
Clive Owen和Julia Roberts,《Closer》里的老对手,翻身携手出演Duplicity,年纪、“高度”以及精准度都很match,很适合“一对高级骗子搭档,且要相互欺骗”这样对人格有高难度要求的角色塑造。
但是——爱情?
是识金石?
这可真是活见鬼。
“no mater...but i love you“这类的表白,从两个间谍(骗子)的口中说出来,爱情的味道就像用微波炉加热的隔夜pizza。
这一点,令Duplicity的爱情戏份的质量大打折扣。
作为观众,我基本上也就是”将就着看看吧“。
商业见谍?
晕,这算什么马戏团演出?
以两个中老年肥男的大打出手开场的这桩间谍故事,从一开始就打消了“塑造“英雄的念头。
这种两个化妆品公司为“秃头生发灵”而high到死去活来的小case,对于两位CIA前特工来说,简直是讽刺。
然而编剧更绝情——让特工情侣却被彻底“编排”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么烂的故事结局,让观众最终只能感慨:没有学好化学啊!!
2)来说说怀疑的问题?
在这个主题上,我只能说我个人的判断总是很不成熟。
不断地在轻信和怀疑之间左右徘徊。
然而谁又会做得好一些?
所以,想要消除怀疑?
除了尽可能少地“发生关系”之外,也许“回避”是一种解决办法。
看,我的想法就是这么幼稚。
OVER
描写商业竞争有点太过头,描写男女情长有点太俗套;不过托尼·吉尔罗伊 Tony Gilroy的编导功力还是不减,没有冗述的情节,剪辑、画面、音乐一贯的高水准,虽然是常见的双线叙事,也还有独到之处;当然还有克里夫·欧文 Clive Owen与朱莉娅·罗伯茨 Julia Roberts自《偷心》后有增无减的化学效应,虽然后半部分显出审美疲劳,但看着两人较劲中透着暧昧还是过瘾。
在所有我看过的电影里,这部一点也不算是好看的,虽然我很喜欢Julia,但是这样的角色已经没什么味道了。
但是却由此开始思考一些有关我的专业的问题。
我的专业是“药学”,这是一个比较边缘也比较宽泛的题目。
什么算药呢?
其实防脱发洗发水的确算是,还有就是那些玉兰油欧莱雅研究怎么美白怎么防晒怎么补水怎么保湿也是药学里的事儿,甚至精油是该怎么从玫瑰花里提炼出来又该用什么溶解做成香水的也是。
只是通常我们都只关心癌症糖尿病白血病霍乱疟疾甲肝乙肝,以为这些才是正经事儿,而化妆品护肤品以及dietary supplement都是不入流的擦边球。
而同时药学又是一个逼得人很现实的事情,不像生科院的人可以花任何他们乐意数目的钱研究一只九孔鲍,only if others pay for their interest. 没有一家医药公司会白白养着一群researchers,去培养去满足他们无止境的好奇心,药品的研发周期很长,如果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有任何一个环节缺乏前景,这项研究都会胎死腹中。
在金融危机中,R&D更是最先遭受毒手的部门。
如此残忍得来的“药品”,当然要以专利为名小心翼翼地保护起来,免得旁人分享胜利果实。
因此申请专利的过程也可能是你死我活充满杀机。
已经获得专利权的上市药品更是能够以天价横行。
作为一个整天泡在实验室里从事药物基础研究的高等教育下的学生,腻到几乎绝望的时候看到这么一部电影,意识到自己从事的原来也是如此刺激有趣的行业,多少是一点点安慰。
这个世界已经任经济学洗脑了,任何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都不得不受到经济学的牵制,而我,即使是十分想要turn a blind eye to economics,都免不了假装参与到这场与金钱有关的社会竞争中。
呵呵~~~
去年看的,不错的电影。
看完以后,我只知道,这个片子很适合做教育片——教育孩子要努力学习啊,知识永远是不够的。
电影里的叔叔阿姨那么聪明能干,都是特工级别的,长得也很美,可是就是化学差了一点,看不懂分子结构啊,苦啊!!!
最主要这两位小时候光顾着练习骗人啊,没有扎实的学习化学知识啊,结果最后被瑞士人一通鄙视啊。
呵呵,不过看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在公司里使用复印机,我都有点神神叨叨的。。。
剧情乱的可以,作为娱乐片,人儿正,条儿顺就够了。噱头嘛,何必较真儿?
伤脑筋的···
喜欢那个结局,大梦初醒……
台词很幽默
挺能绕的。
果然很复杂,看得脑痛。。。
唉,恕我愚笨,努力了半天还是没有看懂!
老了啊
结果还是被骗了~
当个间谍不错。
只为男女主角
所谓姜还是老的辣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看得太累
俗片,不过硬汉的温情告白还是很容易打动人的。
亲密的镜头,让我流泪,那个太熟悉了...
两人又合作了 hooray!不过这次成了使觅思夫妇-_-bb````
前面还蛮自作聪明的,但是总得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差啦。大嘴还是很好看的~~
骗子的结局,不是骗了别人就是被骗。
Tr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