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尽的北野武,想要尝试,又浅尝辄止,你要思考自己回家思考去,拍成《恶搞过往短篇52合一》来恶心观众就是你不对了。
崇尚暴力美学而又极具个人主义风格的北野武同学,独具匠心的拍出了又一部烂片。
自恋到极致的出现从天而降的《Glory to the Filmmaker》几个巨型大字时,我知道,北野武,你以后不会再有上佳之作了。
万岁不是皇帝的专利,被喊了万岁他(她、它)不一定真的就万岁,也可能是自嘲。
自嘲也可以不笑,但不自嘲也许会被爆笑,这句话的前半句是给北野武的,后半段送给中国的第五代。
自嘲是一种境界,放眼望去举国上下除了星爷,再无人自嘲,是吧,于是才会有我等这些匹夫担起指桑骂槐之重任。
北野武自嘲了,这不是他的第一次,以往,当这位半边面瘫大叔不自主抽筋的时候,那幽默是可以送到你心里的,但多数时候,他一次次在镜头前表演北野武杀死北野武,也粉碎了不少视阿司匹林为救世灵药愣头青的梦想。
我听过对北野武的各种评论,也看过北野武30(《导演万岁》里说12部)部电影中的大多数,说他是大师,在他之前,他的偏激还无法超越黑泽明看人性的深度;把他说成巨匠,分明有那爽朗而干净《菊次郎的夏天》为其辩驳佐证,我们先不急于给北野武划分阶级,好莱坞尚能容活伍迪艾伦、迪姆波顿,整个亚洲也应该有个北野武。
北野武万岁了,在中国宣布自己万岁的人要嘛是自我膨胀的弱智,要嘛就是在娘胎里就膨胀好了的天生弱智。
我不知道北野武的智商是多少,也无须判断,彼得武的潜台词就是说自己很傻,向自己致敬是表面而顺便的,仅仅是看到海报的那一刻我就预感到他会恶搞自己,只是没料到他会将自己的收山作搞到故意粗制滥造的程度,我当然不会把那句“拍完这部我真的不行了...”当真,一个导演为了宣传可能什么都做得出来,此前有个吕克贝松前言不搭后语地也说过类似的话,万一是真的,我们这次倒是有可能笑着笑着就坐过了终点站。
这会是一次机智的告别?
若一个人在死前开类似的玩笑,笑过的人在其死后过很久人们才会觉察到悲伤,那是悠远而深刻的,因此也是轻易不能抹去的,彼得武会这样吗?
我们是不是该再把《导演万岁》看一遍,去发现潜藏的彩蛋?
片子很搞,但是我没有笑。
不是因为不好笑,而是我看到北野武把自己的木纳用一个木偶代替得入人三分,他在告诉我们--你们看我杀掉自己,扒了皮,里面就是你们膜拜的木头人。
就这么一条线索,足够让碳酸饮料变成烧酒。
北野武并不高深,他的“武功”甚至不如“张纪中”。
他俱备市井流氓的蛮横,他在当《大佬》的时候身上也会潜藏《座头市》的侠骨;面对《菊次郎》也会闪现《花火》的奔放;也有《明智小五郎对怪人二十面相》的多重性格,他就是北野武,一个不会惺惺作态的男人。
导演也有疲惫的时候吧?
这次北野武是拍烦了,于是开始恶搞起来?
大概就是一个导演想拍各种类型各种题材的片子,结果拍出来屡屡不满,于是他把所有元素都揉在一起,拍成了一部集科幻、武斗、搞笑、黑帮、伦理、爱情、能乐、童年、古代、恐怖、灾难于一身的电影—一部根本就什么都不是的无厘头电影。
本以为这是个歌颂导演的电影,结果一阵乱斗下来,怎么看都是用来自嘲和反思的。
导演可谓掌握电影的命脉,每当发生乱子的时候,北野武就化身成硬邦邦的人偶逃避责任,任人踢打责骂毫无反应。
当人们发现电影中的种种BUG时,一定会将罪行推到导演身上,北野武大概的一边觉得无奈,一边反省导演不够严谨。
现在很多导演为了赚票房迎合观众口味,拍出来的东西毫无新意,不伦不类。
北野武,你看透了这点,却也没有办法吧?
于是产生了这部电影。
内容是用来kuso的,用里面的台词概括一下就是——北野武:“医生,我的脑子怎么了?
”医 生:“坏了。
”P.S:出场的名演员N多……
2007年的这部作品,确实真是展现了北野武的困惑——当他的作品因暴力表现而受到推崇、当“北野蓝”成为固有名词,也同时限制了他更多的可能性。
依照惯性去继续拍片,显然不是北野武所想要选择的结果。
因此才诞生了这样一部肥皂片式的电影,把它当作北野武的作品,感受不到其中的趣味,却会有一些错愕。
但这些,也从侧面说明,北野武并不擅长于拍摄那些更依赖剪辑技巧的电影。
影片通过一位导演思考“拍什么样的日本电影”,而以分段电影的形式展示了日本电影的多个世代,如模仿小津安二郎风格、平静漫长,喝酒喝茶的长镜头就可以有三十分钟,“令人着急”的电影;追寻纯爱浪潮的电影《追忆之门》;展示昭和30年日本贫苦阶层人民的《柏油力道山》;顺应恐怖电影风潮而拍但失败的类同搞笑片的《能乐堂》;近年来颇受关注的新时代剧、运用大量特技的古装忍者片《苍鸦忍2》;又或者受观众欢迎的科幻大片……北野武作为这些电影的介入者,让这些电影无法成型地叙述故事,而旁白则更似多一层注解。
与其说是电影,这倒不如说更像是一本书,作者北野武考虑着“自己改拍什么样的电影”,并且一一罗列自己会怎样拍摄各式类型片——而这就是思考结集,无非用影像表达的方式,反而令人感到奇怪。
无论什么类型的电影,总会出现一些言不及物之处,在大框架之下却总有一些古怪的疏漏。
在《导演万岁》之中,北野武逐一指出各种类型片的无聊之处,而又不忘自己加上些沉闷的恶搞场面,比如拉面店打架、空手道馆闹剧、甚而不忘记恶搞齐达内、骇客帝国以及E.T.外星人。
人物造型也不忘记一番乱来,铃木杏手持一只鹅的样子颇有趣味,而北野武自己更是请出一个木偶来做替身。
最大的恶趣味当属最后一幕:整个电影的结束却仅是另一个电影“导演万岁”的开头——就是说,全片只不过是另一部电影的引子而已——这个手法或许有趣,但未免让观众有些被冒犯感觉。
虽然时代已不接受“情绪”与“暧昧”,但是“没品的富人与穷人”,也会想要看一场好电影的。
北野武是谁?
说到日本影视品,除了小的时候曾追过一段时间的日本动漫,和长大后看过几部有口皆碑的日本动画片,这部《导演万岁》就是我所看的的第一部日本真人电影了。
而对这第一部的观感,我就只想在看完之后说一句:什么鬼?!
我把电影分为两层故事:第一层:坏了脑子的导演第二层:一部一部的故事电影从一个荒诞的镜头开始,这是第一层故事,一个朴素的人形玩偶躺在核磁共振机上,被大大的机器扫描来扫描去,医生仔细的看着观察屏,试图寻找病因。
朴素的玩偶从仪器上下来,来到医生面前。
医生试图和玩偶交流病情,朴素的玩偶不发一言,医生用控制着愤怒的声音和他说,“让他自己来见我”。
这是我所理解的第一层故事,北野武本人的精神自语。
然后似乎是转到了北野武他对本人多年来做拍摄电影的简单回顾,也是第二层故事的开始,以吐槽为主,讲故事为附:先是他早年间拍摄黑帮电影,内容就是狰狞的嘴脸、毫无人情味的扣动扳机、不堪一枪的人命,然后,导演说,这个类型太无聊,我不要拍了。
接下来是小人物的爱情故事,帮大叔找记忆的少女、等待公主的司机、爱上服装销售员的骗子,然后,导演说,这个太无聊,我不要拍了。
接着无敌的忍者登场,可是无敌的忍者为什么会身陷困境呢?
导演说服不了自己,所以,他不要拍了。
那么恐怖片呢,似乎除了恶心的妆容和不合逻辑的剧情也就不剩什么了,导演说,这太空洞,我不要拍了。
既然鬼神结束不了人类,那通过外力来灭世吧。
一颗小慧星向地球袭来,不了了之。
导演说自己对50年代的日本历史再熟悉不过。
于是主人公变成了即将退休的工薪族,无趣的退休生活、无趣的家庭生活,这样无趣的故事要谁来看,导演说,我不要拍了。
于是镜头又来到那时的乡间,对准了小人物的小生活,为贫穷而苦的家庭、丈夫对妻子的家暴、从娃娃开始穷人们歧视更穷的人,导演说,这太阴暗,我不要拍了。
导演每吐槽一部片子,情节就迅速转移到下一部,但他似乎渐渐不仅仅是吐槽了,开始试图认真来讲故事。
这个故事尤其长,我不禁感觉就是这长度本身也是荒诞的一部分。
和前面几部不同的是,导演在这里面扮演的是一个渴望婚姻的仆人,在真人和玩偶之间切换,用他后来丈母娘的话说,“他一遇到事就变成玩偶,真是懦夫!
”在听主人糟糕的演讲时,他变成玩偶;在去向对手要债时,他变成玩偶;在遭遇尴尬时,他变成玩偶。
这样一个不敢面对生活不幸的懦弱的人,最后却用执着的精神感动了因为看到他贫穷境遇而落跑的新娘,这让我既感叹故事的非理性又感激导演对小人物关怀的这份浪漫。
然而这个时候,那颗不了了之的慧星终于来了。
慧星落地,毁灭一切。
电影由一个更加搞怪的情节结尾,回到第一层故事,玩偶变成北野武本人,倾向医生问他“医生我究竟得了什么病?
”,医生平静地回答他,“你的脑子坏掉了”。
对此,我只想简单总结下,生活本身是非理性且虚无的,电影又夸张了他,可偏偏这就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导演令我们睁开了眼。
如果这是他们所以为的自己的使命,那么无疑,北野武很好的完成了它。
老师在课上问过我一个问题,对北野武有什么了解。
毫无心理准备之下我脱口而出:在我印象里他是一个面瘫大叔。
此刻,我坐着,没有人面对面地问我对这位导演有什么想法,我可以冷静地考虑。
而此刻我想到最多的,还是他那张奇特的脸。
《导演万岁》,《双面北野武》以及《阿基里斯与龟》是北野武的“反省”三部曲,看完我的感觉就是尴尬。
因为北野武把自己搞得太狼狈了,就好像一个漂亮的女明星某一天把自己的整容全过程曝光出来一样,很多时候我们观众只乐意看你漂漂亮亮的一面,并不想直击那个辛酸过程。
北野武这三部电影让人感到难为情:电影大师拍片不是得心应手、如有神助的吗,电影大师们的造型不都是很酷的吗,电影大师们怎么能有普通人一样的困惑和烦恼呢。
北野武也有过最纯真最直接的时候,那时他还只是个“浅草小子”,在东京浅草区的法兰西座做搞笑艺人。
他那时的梦想来得一点都不费劲,无所事事的爵士乐酒吧里,坐着一群同样无所事事的家伙。
忽然有一个念头闪过,击中了年轻的北野武:“去浅草当一名艺人吧!
”他完全搞不清楚这个主意是怎么冒出来的,但是一旦有了这个想法,他就无法劝阻自己了,非要一心一意去完成不可。
这个念头呼唤他,指引他。
多年后成为导演的北野武,有了“日本电影殿堂级大师”头衔的北野武,却和这些念头交换了位置,他不再莫名其妙地被念头击中了,他费尽心思去找寻,去挖掘。
如果把年轻时的那次灵光一闪比作百万大奖的话,之后的北野武就像一个穷形尽相的彩民,积攒了无数个两元,一次次买来彩票,希望再次刮开那个写着“去浅草当一名艺人吧!
”的幸运大奖。
你看北野武为了拍电影居然如此穷凶极恶。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几度想要拍案而起,大声和北野武争论:大师就应该一个路数走到底,就好像小津或者沟口!
不能因为近期兴起了爱情片你就去拍爱情片!
你怎么能绞尽脑汁地取悦观众!
好电影不等于出奇制胜!
你应该首先听从心里的想法而不是考虑观众接不接受!
你应该拍你想拍的,而不是拍观众想看的!
你的自我应该在你心中,而不是在别人的评价中!
《导演万岁》太考验观众耐性了,辛辛苦苦看完,才知道这是“反省三部曲”。
我豁然开朗了,多好啊,我不必再担心了,北野武早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困惑和狼狈,为此他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反省。
他在这部电影中是彻底地无视观众的需求了,爱情片、黑帮片、恐怖片、科幻片,观众喜欢这些?
索性全部凑在一起,因为导演万岁。
话说,这部片子算是自我剖析之作,或者在创作力溃乏时期的反醒和体悟,亦可以算是向自我的致敬。
黑泽明是他的指路明灯,小津是他的同路人。
凡在电影里提到的名字,必然有点儿份量,至少,导演以为是和他有相同水平的同行。
大师牛逼哄哄地说,我不寂寞。
在现代语境下,大师多少有点讥讽之意,北野武老师一定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之黑色幽默,时时浮现,自嘲和搞笑的桥段比比皆是。
这部电影也可以算是东方哲学的阐释,所谓昨日之我非今日之我,试图通过对过往心路的总结,开辟全新的北野武风格。
其实是很久前看的片子了,刚刚看见北野的新片的新闻才想起来。
也就武大叔(不是武大)拍的出这种片子了。
我是边看边哈哈,想想其实还是比较适合我们这种fans看看,就当是陪他一起玩儿,实验电影嘛。
所以遭骂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我居然听着日文原因,看着英文字幕把这部电影看完了应该说,这是一部相当诡异有趣的电影根本就没打算催你泪下,发你深省要说故事,就是北野武开始自己跟自己玩了暴力血腥电影拍不下去了家庭温暖电影在小津安二的时候也已经风华绝代不可超越了,似乎你要是真超越了别人也不会拿正眼看你,全都满口经验指摘你,识相的至少要打着祭奠的招牌先从效仿做起,也免了贻人口实从名字就能看懂《导演万岁》,这根本就不是一部本着观众出发的电影,没打算商业,没打算好看,导演万岁,不是观众万岁其实艺术行业就应该建立这样一种理念,如果你搞得是娱乐,那就应该属于第三产业,顾客至上,如果你搞得是艺术,那就是艺术至上,好看与否本就不应该在考虑范围之内北野武在这部影片中起用了日本顶尖实力派男星江守彻、日本第一美女——松坂庆子、《花火》中出演北野武妻子的岸本加世子、《菊次郎的夏》吉行和子、曾参与早期港日合拍电影《香港之星》等的宝田明以及藤田弓子等实力派演员,还有内田有纪、木村佳乃,最后,还有我们中国青少年朋友最熟悉的《头文字D》里的铃木杏如此耀眼的阵容,拍了一部如此标榜个人特色的影片,就算不是上上之做,也算是个人总结了,从小津安二的怀旧风,到北野武长大的昭和30年代,再到日式血淋淋的长发恐怖经典,还有《座头市》里的武打,貌似库布里克的科幻原子未来还有着点点日式洛丽塔纯爱风格,北野武把这些不同元素,很自然的穿在了一起,反映了很多了日本,很多了时代,很多种电影风格,很多条心路历程,所有的片断分开来看支离破碎,但是在这其中,夹杂上北野武式的搞笑,还有那只北野武玩偶……何其完整的一部片子你说这是一部闹剧吗?
好像不是,但很多地方很是恶搞那这是一部深刻的片子吗?
好像也不是,但是医生的诊断可以适用于很多很多的人,甚至是我们这个社会what happened to my brain?Broken如果你认为它是美的,千万别想着去阐释他!
我们只是全民脑子坏了不只北野武一个这令我想起了新概念四上的一段文章,这段文章时常会出现在我的脑海中,让我觉得生命是如此美丽,虽然他出现在一部英语书上,却依然不是他的魅力But, if this world is not merely a bad joke, life is a vulgar flare amid the cool radiance of the stars, and existance an empty laugh braying across the mysteries; if these intimations of a something behind and beyond are not evil humour born of indigestion, or whimsies sent by the devil to mock and madden us, if, in a word, beauty means something, yet we must not seek to interpret the meaning.If we glimpse the utterable, it is unwide to try to utter it, nor should we seek to invest with significant that which we cannot grasp. Beauty in terms of our human meaning is meaningless.用一下何其薪的解释,让我感觉翻得比写得还好:如果这个世界不只是一个拙劣的恶作剧,如果人生不只是群星寒光中平凡的一闪,如果存在不只是对神秘事物的一阵空虚的笑声,如果某种玄妙事物的暗示不是消化不良引起的邪恶情绪,也不是魔鬼为了捉弄我们,使我们发狂而送给我们的邪恶,一句话,如果美有某种意义的话,我们千万不要去阐明它的意义。
如果我瞥见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物,企图把它说出来,那是不明智的;对于我们不理解的事物,我们也不应该去赋予它某种意义。
用对我们人类有意义的词语来解释美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说,这部电影什么意思,别解释
(故事的最后一幕)【北野武】医生,我的大脑怎么了?
【医生】坏了。
(剧终)(以下才是我说的)北野武的确是个鬼才。
他是这样一种鬼才:不仅是一个很鬼的导演,也同样是一个很鬼的演员。
他那看似面无表情的脸上,却每每能够浮现出天马行空的奇妙故事,很屌很男人。
在观赏这部2007年的新作《导演万岁》之前,我其实已经看过2005年的《双面北野武》——《双面北野武》告诉我,原来一个鬼才导演的自嘲是可以这样乱来的——而《导演万岁》则告诉我,一个鬼才导演的自嘲其实还可以更加乱来。
《导演万岁》杂糅了各种类型片的元素,情节支离破碎,以至于到最后我差点以为这导演已经精神分裂了——然而,它又恰恰用这种荒诞的手法绝妙地体现出一个处于事业巅峰的导演突然江郎才尽、思路枯竭的窘迫局面——而这也恰恰说明了真正的导演并没有江郎才尽。
《导演万岁》让我想起了美国人以前拍的经典《8½ 八部半》,但本片更加丰满,更加狡猾,也更加酷。
《导演万岁》故事的末尾,世界被小行星毁灭了,然后升起一行大大的字幕:Glory to The Filmmaker(导演万岁),我想这才是北野武真正要表达的概念吧。
北野武式狂想粗俗喜剧。
我笑了,但是我还是不喜欢
不同于以往的....
北野又自己玩儿一把,静等大作出炉
北野武:医生,我脑子怎么了。 医生:坏了。。。。。。。。。。。。。。。。。。。。。。。。
态度值得肯定,但不能称之为电影
北野武脑残了
重温。五年后二刷,就还挺好笑的哈哈。前半段是北野武的无差别开黑:小津安二郎的老年电影(谁要看喝茶聊天半小时的电影),各式爱情电影,乡村电影,民间传说恐怖片,忍者片,《座头市2》,科幻片,《黑客帝国》……连齐达内也不放过。后半段开始讲一个稍微连续的故事,外加北野武式无厘头冷笑话,漫才表演和各类恶搞元素,但显然不如之前的《性爱狂想曲》,以木偶指代自我倒是挺有趣的,基本零台词的北野武存在感都快被木偶超过去了。比起反思,其实更多还是北野武的一种自嘲和破罐子破摔式的狂欢了,也是一种「既然拍什么都不行,那就让小行星毁灭电影世界吧,毕竟导演万岁!」的傲娇了(拉面店一段七八个NJPW摔角手客串给我笑得够呛)。
求您老别用那张面瘫脸折磨我了。。。。。。
厉害的导演就是能这么玩电影,就像昆丁那样。
很喜欢北野武但是他一无厘头俺就看八懂了!
在人类所有情感中,最难得的是自我审视,就像查体,经过一大堆仪器的检索,你发现自己坏掉了,于是,大多数人都选择龟缩进自己的塑料外壳里佯装不知情。北野武用继《双面北野武》后又一次自我解构,从小津到黑客帝国的巨大跨度,无厘头,自嘲同时讽刺,如同当代互联网,面对网暴,哪怕混沌的表达,也许是通往自我和解的某种尝试。而北野式的自毁也给出了答案,一起毁灭吧。
Let's cosplay!这种大杂烩感觉没有《人生七部曲》玩得炉火纯青,但有北野武自身的投射在里面,也很难得…导演真是一个让人在胆怯和狂妄中死磕拉锯的职业啊
医生,我的脑子怎么样了?坏了。情况不妙时,他就变成玩偶,真是懦夫。这个臭老头,整天搞这些河底捞鱼,海底摸月的奇怪事。
北野武这样的表演就算得上是以不变应万变了吧~
太大师了...
小时候那种看完做恶梦的动画片
老大您向50、60年代致敬的几个镜头很有成濑的味道哇,这样的态度值得中国导演学习呢。何必都绷得那么紧呢?
吸吸,干涸的湖水
额滴个娘哟...霓虹今果然一涉及到笑的问题就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