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第一次的离别

第一次的离别,第一次告别,A First Farewell

主演:艾萨·亚森,凯丽比努尔·热合米图力,艾力乃孜·热合米图力,穆萨·亚森,亚森·卡斯木,乌古来木·苏吾尔,塔杰古丽·海麦尔,热合米图力·克然木,克然木·喀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维吾尔语年份:2018

《第一次的离别》剧照

第一次的离别 剧照 NO.1第一次的离别 剧照 NO.2第一次的离别 剧照 NO.3第一次的离别 剧照 NO.4第一次的离别 剧照 NO.5第一次的离别 剧照 NO.6第一次的离别 剧照 NO.13第一次的离别 剧照 NO.14第一次的离别 剧照 NO.15第一次的离别 剧照 NO.16第一次的离别 剧照 NO.17第一次的离别 剧照 NO.18第一次的离别 剧照 NO.19第一次的离别 剧照 NO.20

《第一次的离别》剧情介绍

第一次的离别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地大物博风景壮丽的新疆,艾萨是一个从小到大都在这里长大的土生土长的新疆男孩。艾萨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之中,母亲的患病让家里的经济条件雪上加霜,母亲的病不仅让她丧失了语言功能,还常常会离家出走不见踪迹,因此艾萨必须在上学之余格外小心的看护随时都会发生状况的母亲,因为艾萨深深的爱着自己的母亲,所以这点苦他从来都不放在心上。 凯丽比努尔是艾萨虽好的朋友,艾萨遇到了什么烦心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和她倾诉,两人还共同养育着一只小羊。人生海海,每一步都是两人相互扶持着走过,一路上留下最美好的回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极道青年ICHU偶像进行曲八名失踪者马普尔小姐探案第三季布朗神父第二季老鼠危机:塞纳河之乱无懈可击之美女如云最强狂兵新九品芝麻官七尺男儿最高任务毕业之前说再见影子美女洛杉矶无人行走凉宫春日的消失地狱天使美国豚鼠2:血腥冲击浪花一朵朵守护者联盟肖邦:爱的渴望猫王与尼克松地狱乐帝一之国我是余欢水私人诊所第六季熟女梦工厂无为大师第一季不法之徒约翰尼·布莱克脑海深处疯狂熊孩子

《第一次的离别》长篇影评

 1 ) 我想以孩子的视角呈现这部新疆沙雅生活的史诗

本文为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竞赛入围影片《第一次的离别》主创团队映后交流实录。

*古涛,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复审评委,《第一次的离别》映后交流会主持人*王丽娜,《第一次的离别》导演*李丹枫,《第一次的离别》音效

7月25日,《第一次的离别》映后交流会现场古涛:我比较好奇片子是怎样成型的?

王丽娜:我从小在新疆长大,4年前,我特别想回到家乡做一部纪录片,纪录孩子们的成长史。

经过一年多的纪录片调研和拍摄,我整理出60万字,和那片土地的人镶嵌在一起,最后由纪录片改为大家现在看到的《第一次的离别》。

古涛:在审片时给我非常强的印象是,我从中见到了儿童电影的魅力。

李丹枫:拿到导演粗剪后的片子,我觉得那种简单、真挚,在情感上非常动人。

只要孩子们的脸放在荧幕上,已经足够感人,我们声音设计更多的是还原空间,隐蔽地藏在后面。

以及爸爸妈妈的每一张脸、每个人物的情感,去掉所有的痕迹,我们去感受它简单真诚的一面。

王丽娜:小孩子不知道摄影机是什么,也不觉得它很重要。

拍摄过程中比较难的是,怎么在情境中让小演员们得到最好的发挥、做自己。

我们给小孩子营造一个真实的环境,让成年演员去引导。

我们关注他们的性格,然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非常感谢这三个孩子,他们是这部戏的灵魂。

7月25日,《第一次的离别》映后交流会现场Q:我觉得这部片子温暖有力量,我很好奇它如何从一部纪录片观察的素材中慢慢融合成一个关于离别的故事。

王丽娜:这片土地和生活都在滋养我,我身处其中会非常感动。

片中爸爸的角色会说,“无数个夜晚,我仰望着星空,我在想我的老婆怎么办。

”这样的语言就是生活的真挚和诗意吧,包括故事本身也是。

Q:想问丹枫老师,把喇叭拿掉播音的考虑是什么呢?

李丹枫:喇叭会让时间的紧张感更强烈,我会觉得这会干扰到剪影,观众会被其他东西所分心。

主人公离别的情绪已经很强烈了,留下剪影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了。

7月25日,《第一次的离别》映后交流会现场Q:三个孩子在树上的互相调侃对话,这段非常自然,是您引导的吗?

王丽娜:这部分我们拍了很多遍,拍这一段时凯丽真的要搬家了,是事实,所以也是自然地流露;孩子们也会聊成绩,便互相问了普通话考试的分数。

Q:城乡差异成为了片中离别的动因,现实生活中这些孩子们对城乡差异很敏感吗?

王丽娜:我想通过这部片子以孩子的视角呈现生活的史诗,我故意地规避掉朴素与文明、现代与传统的这样二元对比,而孩子们对待世界的认知是纯真的,这是我想表达的。

7月25日,《第一次的离别》映后交流会现场

 2 ) 关于离别的故事

关于离别曾经写下的一段话:我一直都不怎么喜欢谈离别。

记得小学毕业那天和最好的朋友躲在家附近的一个巷子里抱头痛哭了很久很久,那是第一次觉得离开是件很痛苦很痛苦的事情。

以至于在我上了初中后很长一段时间性格都不怎么外向。

后来,读初中时,面对毕业一点都没有伤感。

那两个多月的暑假,和两个好朋友还有当时的男朋友包括他两个兄弟,五个人一天到晚地混在一起。

天真地以为我们几个人可以一辈子都不会散。

长大之后越来越能接受离别,因为你清楚地明白哪些人是在你们说道别之后依然能保持联系,哪些人是哪怕几年不见面不联系,再次见面也依然有话可聊不尴尬的人。

高中很欣赏敬佩的语文老师在高二的时候突发脑溢血过世了,记忆里那段时间几乎都在以泪洗面。

过了很多年,直到现在,12月3日于我来说也依然是个放在心里特别位置的日子。

说回去,小学那个和我一起在巷子里哭泣的女生,我们初中高中都在同一个学校,她仍然是我身边关系最亲近的人之一。

初中毕业一起玩耍的伙伴除了我前男友以外都还保持着联系,大家在假期里时不时也会出来聚聚。

高中亲近的朋友不算多,当时要好的几个现在依旧很好。

我也将站上讲台和我那位老师一样,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去给别人平淡的人生带去一些些影响和改变。

我仍然不喜欢告别,但我很喜欢现在的自己和现在的生活。

电影其实整体一般,关于几个孩子面对离别和成长的故事。

去新疆的旅行计划因为各种原因被我搁置了好几次,开头三个小孩抱着小羊在晚霞中走路的场景,还有影片结尾迎着朝霞赶羊群的画面,让我一度又燃起了对那片古老土地的向往之情~

 3 ) 《第一次的离别》:介于真实与虚构之间的新疆

作者丨香猫记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新疆既神秘又陌生,是一片“异域”,供人们投以过度的想象。

而它却占据着中国六分之一的国土,世居十三个民族,是一片不容忽视的土地。

然而因为种种原因,鲜有表现新疆故事的文学和电影出现, 大部分时候我们只能通过新闻来了解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人民和生活。

《第一次的离别》是疫情后第一部公映的电影,也是一部罕见的维吾尔语电影,展现了新疆南部的风景和人情之美。

整部电影都在一个叫做沙雅的小地方拍摄,这里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是导演王丽娜的家乡。

用她的话来说,这是一部“献给家乡的长诗”。

王丽娜生于沙雅,后来在湖南读大学,又在北京读研究生。

她的经历和汉族身份,决定了《第一次的离别》既有一种外部视角,以“游客”的身份带领观众领略异域的风土人情;也同时以内部视角考察新疆,以“居民”的角度体味当地人民的悲欢。

相信但凡有过新疆生活经历的人,对这部电影的表达一定会更多一份感同身受。

该片讲述了小男孩艾萨和他的小伙伴凯丽的一段日常生活。

艾萨家境困难,父亲在外苦苦讨生活,母亲还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经常离家出走。

艾萨的哥哥想考上大学离开家乡,家里更没有人照顾母亲。

不得已,父亲决定将母亲送入养老院,艾萨不得不学会和母亲离别。

凯丽这边,她的父母经常发生争吵,母亲曾离婚回娘家,又舍不得孩子搬了回来。

但是凯丽还是为了父母的关系担惊受怕,不仅如此,因为自己的汉语成绩太差,凯丽的母亲为了让其接受更好的教育决定搬家到县城生活,她也必须要面对离开小伙伴的烦恼。

最终,在经历了一些挣扎之后,两个小朋友都体味到了离别的滋味,他们开始学习接受生命力的猝不及防…… 只有离开家乡才会更好地书写家乡这是一部关于离别的电影,也是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

从很多细节可以看得出,王丽娜对沙雅有着深沉的感情。

她很用心地捕捉到当地生活的细节,带着情感地展现出家乡父老的日常。

《第一次的离别》是导演离开家乡后对土地的回望,是她对自己童年的再现。

某种程度上说,也许一位创作者只有离开自己的家乡才会更好地去书写家乡。

只有在当地生活过的人,才知道当地人的伦理与情感。

这部电影最值得一看的地方还在于非职业演员的表演,电影本来是要拍成纪录片的,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变成了剧情片。

但不变的是电影中的原生态,电影可贵的地方在于所以的演员都是非职业的,这需要导演和演员之间的信任,调动出他们最真实的情感。

有评论认为《第一次的离别》是以个人视角书写民族志的作品,得益于王丽娜大量的前期调研。

王丽娜从北京回到家乡,重新访问自己的故地。

在朋友的推荐下,她认识了电影中的主人公,并被他们的纯真所打动。

经过一年多的调研时间,王丽娜拍摄了大量的素材,这些给予这部剧情片坚实的现实基础。

《第一次的离别》是一部介于虚构与真实的作品,而虚构的部分也来源于王丽娜对生活的观察。

在处女作的拍摄中,她一边拍摄一边学习,渐渐理解了这部电影对自己的意义,也领悟到电影创作的法门:“你知道你追求的这种纪实,并不是拍摄手法的纪实,而是重新建构生活的纪实。

”《第一次的离别》继承了伊朗儿童电影的传统

很多人将《第一次的离别》和伊朗的儿童电影相比较,不仅同样拥有对贫穷的诗意书写,对纯真童年的关注,就连风土人情都有相似之处。

伊朗电影一直拥有拍摄儿童电影的传统,以挖掘平淡生活中的质朴的戏剧性为人称道,《小鞋子》等作品既符合严苛审查的标准,又不失一定的艺术水准。

《第一次的离别》继承了这个伟大的传统。

王丽娜在自己可以完成的范围内,对这个题材做了最大可能性的展现。

电影中的孩子的命运是最牵动人心的,不论是凯丽因为学不好汉语而被责怪,还是艾萨因为弄丢了母亲而四处奔走,亦或是两个人最后分别的时候都让人动容。

孩子的天真和烂漫打动人心,任谁也不舍得孩子的纯真被侵害。

尽管有着各自不得不如此的原因,但是当艾萨和凯丽各自流泪的时候,对观众来说则产生了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部电影没有一个所谓的坏人,没有什么激烈的冲突,却将结构性的矛盾放在异常美好的景色背后,让我们思考这些小人物在大环境里的遭遇。

这个电影固然对艾萨、凯丽等人的命运保持一个暧昧的态度,将关注的落脚点放在了乡愁,而不是对社会问题的挖掘。

但它毕竟是一个不同于主流叙事的边疆故事,将发问的权力赋予了观众。

边疆题材的电影难以摆脱的“刻奇”

当然,但凡涉及到“异域”的题材,难免会有些刻奇,这部电影也无法完全避免。

汉族导演带着自己被建构出的现代性立场来观察“老少边穷”,似乎总要解决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处理本民族的生活和现代文明的冲突,并试图找到一个和解的办法。

这一方面让作品容易沦于俗套,却也说明至今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很好地被解决。

于是,《第一次的离别》的品相也出现了某种断裂,一边是残酷的离别以及本地人的真情实感,一边是大量的风景和过多的音乐铺陈,这样电影对真实的有力表达被稀释了,但这或许是导演有意为之,让电影的落脚点显得更温和更“糖水”,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作者对于家乡特殊的感情而导致的不节制。

毕竟,让这样一部说着少数民族语言的儿童电影被更多的观众所接受,是需要作出很多妥协的。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新疆电影人和关于新疆的电影作品集体爆发,涌现出一批仅在小圈子内传播的电影佳作。

尽管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是短片,可一个创作力旺盛的创作团队正在形成。

这群导演大部分有从新疆到北京学习的经历,因此可以从两种视角来考察新疆这块土地。

就以这几年的First电影节为例,不但有《第一次的离别》这样新疆汉族导演的作品,也有媒体人徐玮超《乌拉十二岁》关注的是维吾尔族足球运动员,还有维吾尔族导演伊克拉木的《拼车》等作品。

他们从不同面向展现出新疆和新疆人的独特处境。

甚至,《拼车》关注的视域已经从本土转到了北京,从现实主义题材转向了更丰富的创作。

这股风潮之下,拥有着无数故事和风景的新疆,未来在电影领域可能会大放异彩。

 4 ) 第一次的离别

千年古银杏树上孩子们谈到了普通话考试,“你普通话考了几分?

”“60.5分”“哇,我只考了20.5分。

”凯丽为什么普通话成绩一落千丈,因为妈妈去外地采棉花几个月没回家没人监督她功课,而妈妈是片中唯一表现出对孩子成绩在意的成年人(艾萨的哥哥也在意但他自己也还是个大孩子)。

而这种在意非常具体:我们不会说普通话,一辈子窝在这个地方,赚不到钱——改变不了未来。

所以是她的一再劝说,促成了他们家庭最后的搬迁,去库车让凯丽上更好的学校学好普通话。

 5 ) 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见

电影带我们领略了新疆地大物博的景观,淳朴的民风,没有明星参演,很朴实的片子,对剧情的记忆很深刻,有点纪录片的味道。

维族同胞对家庭的凝聚力很高,重要的事儿,整个家族会一起讨论,这种家族力量很能感染到观众。

20年7月在大光明电影院和朋友们看的,至今回忆起来还能记得一些情节。

可能有些话题会涉及到敏感词,不多写了,但是看完影片也确实让我对维族同胞的生活有了更多的认识,比如在教育资源和人们的幸福程度上 ,他们和大部分地区是一样的。

 6 ) 献给家乡献给情怀

《第一次离别》电影院恢复营业后看的第一场电影,很契合这大半年和情绪治疗场所的分离。

整体的画风很中亚,小女孩和小男孩的对手戏总会让我想起已经故去的一位很喜欢的亚洲导演阿巴斯,想起很久很久以前看过的胡赛尼已经火热到不行的书《追风筝的人》。

很多人都说电影里的第一次离别,是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其实对于艾萨一家来说是哥哥和家乡沙雅,其次小男孩和哥哥,再到到小男孩和妈妈,而对于小女孩来说才是和小男孩的第一离别。

每一次的离别,小男孩都会变得愈加的沉默,沉默的背后是成长。

诚如,《山河故人》所讲的,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在《第一次离别》里,有了延伸每一个人和地方都只能陪你走人生的一段路。

这部处女作,情感很饱满,有孩子的天真稚气,有成年人难念的经,有家乡的反思,有《我和我的祖国》里陈凯歌片段的扶贫,只是在这不浪漫,而是一种柔韧的压力。

曾经不理解为什么各个大学都在设立了新疆协作班,看了《第一次离别》之后有所理解,因为自己接触到的新疆朋友都已经是新疆天花板的一群人了,相对那些库车、喀什来说已经是新疆经济天花板的存在,建设兵团的人都值得敬佩。

民族特色和整齐划一一直是长期争论的议题,这部片子亦然是恰如其分的反映了这个问题,准确的呈现了维吾尔语地区的近况。

暨松太加、万玛才旦的藏语电影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后,现在又迎来了具有土地情怀的维语电影,华语电影真的在逐渐的百花齐放,也不知何时才能等来回语、壮语电影,电影学院的民族班很值得期待啊。

 7 ) 会说话的镜头语言,真实而温柔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第一次离别的剧本》,同时还有一篇编剧写的背后的故事,被文字深深吸引,“克孜勒萨的葡萄园是艾萨的玫瑰,是深染北方色调的伊甸园。

从葡萄树上留流出的经久不散的馥郁芳香是艾萨心中的夏日天堂。

每次经过这里,艾萨都会品尝美味……”关于南疆的颜色、气味甚至空气的描述,五感之间相互贯通形成的氤氲之息,让我对于那片土地充满了憧憬和向往,于是,在一个不太忙的周末,特意这部片子看了。

和看其他讲述孩子的故事一样,我是放平稳了心态并尽量让自己还原到最没有企图心的状态下来看的,如果期待她有激烈的剧情或者强烈的冲突感,我觉得是不适合看这个的,所以关掉弹幕、放松心态来慢慢看才符合这片的预期。

故事简单,人物没有刻意的设定,非常直观的视角,纪录片色彩浓郁,属于孩子的童真通过清亮而干净的眼神可以读得出来;维语听不懂只能靠着字幕去理解,但当维语的歌谣响起,字幕就显得多余了,辽阔的天地背景与维语低音吟唱的搭配实在是太唯美的组合;此外,在很多时候,镜头充满了柔情,孩子起着骡子寻找小羊的时候,雪花纷纷扬扬,孩子急促的呼吸和维语的吟唱结合,上下移动的镜头,远近之间的缓慢切换,既苍凉感伤又充满怜惜;最后小孩赶着羊群走在夕阳下,天地交汇处阳光和暗影交接,随着镜头平移,人影也一步一步走着,心情也逐渐归于平静,故事结束了,天地归于一片纯墨色,很生动的地方风情志,也让人无端地忆起童年时的故乡,某些早已遗忘的场景突然就浮现在脑海,故乡那沉寂的月夜、夏季的虫鸣、深秋的薄雾和隆冬的大雪,甚至小时玩伴之间奔跑过的田野……我想,大多数人看这部片子,应该都是觉得,对于南疆的风土人情的描绘很是真是,此外或多或少让自己对于故乡或者童年,找到了某种情绪一致的宣泄口,这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导演刚好碰上了个同样敏感多情的读者呢。

 8 ) 第一次离别

之前看过有关影片的有些报道、一直在期待上映、只看预告片就很想看这个电影了 、因为我也出生在塔里木沙漠边缘、很熟悉这种自然环境带来的快乐以及忧伤、突然想念小时候、想念小时候的小伙伴、影片景色很美、小演员表现的好自然、感染力强、希望今年在电影院有上映、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关注他们的教育问题………

 9 ) 一些获奖资讯 & 即将活动

看到音乐人何力发布的祝福信息,在此留存。

谢谢推荐用心影片。

即将活动:7月25日,17点

音乐人何力原文:#喜讯 今日,由王丽娜导演编剧的《第一次的离别》获得在泉州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影协杯“年度十佳”编剧作品。

一同获奖的还有张艺谋导演编剧的《一秒钟》,万马才旦编剧的《气球》等。

之前,《第一次的离别》 曾获得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国际评审团最佳影片,第3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州未来单元最佳影片等嘉奖,2019年第二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等。

在第4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姜文为它颁奖时说:作为处女作,它近乎完美!

2020年10月23日,日内瓦万国宫还举办了《第一次的离别》观影活动。

🌹 🌹 🌹

海报:

 10 ) 一个非常意外的,极好极好的关于新疆的影像。一部真正的影像。

一个非常意外的,极好极好的关于新疆的影像。

一部真正的影像。

新疆的阳光,新疆少数民族的生活,那里灿烂的阳光,大片的棉花田,人们在其间劳作,田间劳作时的欢笑,谈吐,小朋友们的童年,友谊,烦恼,以及,课堂学习生活……画面非常生动。

非常美。

美有两种,一种是形式主义的,故作的美。

那种美,虽取材于生活,但实际上脱离了生活。

只为了服务于某种意识形态。

让你误以为,那便是影像所展示的生活里的真实的美。

比如在张艺谋的片里,可以看到这种东东。

另一种美,是真的以生活本身为源泉,去捕捉。

它是敬畏生活本身的。

这部电影没什么故事情节。

围绕着几位新疆维族小朋友们的日常琐碎,悲欢。

采取纪录片的拍法。

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一部纪录片,但导演还是将它定位为一部剧情电影。

不过我还是有理由相信,这里面大部分画面,都是以纪录片的方式捕捉到的。

棉花田里的劳作和闲聊,小朋友们一起戏耍时灿烂的笑容和他们的互动,让我想起我自己的童年,想起我早年的乡村务农生活。

镜头像猎豹的眼睛,捕捉那些细碎的阳光,欢笑,表情,话语,让人迷醉,也让人沉浸于一片陌生土地上一个陌生人群的日常生活及所思所想,以及,他们的童年。

这部电影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摄影而不是导演,所以我看片的同时,查阅了不少摄影师的信息。

也许从艺术完成度上讲,这个片子有瑕疵。

因为基本上没有什么剧情张力。

放在影院无法吸引太多人的目光。

但从画面呈现上,在我心中,绝对是大师级别的。

可以与阿巴斯、锡兰这些大师的作品相媲美。

如果你想了解某个维度上真实的新疆人生活,这个片可以一观。

我边看边在想,哇,导演深得阿马斯、锡兰艺术风格的真传。

如果换作张艺谋这种人,会怎么拍呢?

我敢肯定,绝对是大不一样的影像效应。

会有更多的形式主义的考虑,意识形态上的植入。

最终 ,变成一个塑料花般的东西。

虽然也可以用技术专业主义把影像搞得很美。

但我们知道,塑料花是没有生命的。

甚至会释放毒素。

《第一次的离别》短评

课本里的诗人九月九日遍插茱萸,胡杨上的孩子日日夜夜学习汉语。学不好汉语就要远走他乡,忽然懂得了诗人的伤心。夺走生命很痛苦,可它是古尔邦节的祭品。恨自己不是医生,不能医好妈妈的听力。如果火车不走铁轨,挖土机把家拉走,是不是便不用告别母亲哥哥朋友小羊。如果长大了,是不是就能学会告别。

4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摄影,配乐都很美。镜头语言富有诗意,叙事风格质朴舒缓。“第一次的别离”对孩子来说虽说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但是其间更是夹杂着诸多无奈且残酷的现实,他们的生存状态值得社会的关怀。最爱三个孩子在树上“讨论成绩”段落,童趣中透着忧伤,而后镜头拉远,至只有小女孩低头失落,融入美丽的杨树林。

9分钟前
  • 戏梦巴黎
  • 推荐

就一个怀念故乡的风土人情片,你说是纪录片还差不多

13分钟前
  • 信念都还在
  • 较差

20200720 百老匯電影中心深圳店

15分钟前
  • 飛了
  • 推荐

2020.7.24北京影院正式复工第一天;安贞UME第一场!11:30(华星早11点多力特好像)疫情后看的首场商业院线电影,也是疫情后看的第二场第三部电影、还是疫情后大银幕第一部彩色电影!刚开始看就“好想再去新疆啊!”!小孩子吃馕+葡萄那段楞把我看饿了!是馋。之前听说这个片子不很好,若不是第一场要凑仪式感可能就去看别的了。看完之后觉得还可以,尤其片尾的歌儿好听!讲述的都是最朴实的故事,没有强调年代,片中人劳苦却贫穷物质简陋,甚至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全维语电影,但是亲情丰厚浓郁。导演献给自己的家乡沙雅县。片中人们的生活,也跟我10年前左右唯一那次去新疆看到的差不多。和久违的UME工作人员聊天甚欢。场内又做了秩序维护者训了全程不戴口罩吃喝的女人。with肉 安贞UME5号厅(我真是好久没这么写了!)

18分钟前
  • 西瓜大侠女
  • 还行

片中其实有很多不能说的无奈

20分钟前
  • 暮秋楚客
  • 还行

无边的忧愁徜徉的诗意无穷的生活。用细节提升情感密度。小女孩有着非常惊人的表演天赋。

24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成长就是不断告别。/影片的说教意味有点太多了。

27分钟前
  • 海姆达尔
  • 较差

评分这么高?完全看不出拍的啥,还获奖???

29分钟前
  • 1
  • 较差

中国地域的一种截面,无论是学普通话还是喊口号,过于真实。中间小段落的组合有种慌乱感,摸不着调,大人的部分过多,这一点设计失败了,看得人昏昏欲睡。不过竟然在三个小孩身上看到了很浓的孤独感,大概是导演自身的投射,那是永远回不去的故乡。片尾曲是我这一年听到过最好的国产电影原声。

33分钟前
  • 判官
  • 还行

近景长镜头中饱含着柔情,但似乎与生硬的社会指涉有些相悖。

34分钟前
  • csh
  • 还行

并不觉得诗意,而是感到悲悯。南疆生活贫苦,走出去时必经一次又一次的别离。故乡永远是说不尽的话题。电影中是离别,现实中是重逢。久违了!

35分钟前
  • Mutoc
  • 推荐

离别是与母亲,是与哥哥,是与小牛告别,在凛冽的风雪中才发现,可能是与童年告别。

40分钟前
  • V
  • 较差

影像上也許是特別的地域色彩,但文本上並無新鮮之處,非常可惜那些漂亮的鏡頭,但也許有點太過漂亮了。

45分钟前
  • LadyBlue
  • 较差

6分。作为剧情片是不合格的,人物纸片,剧情没情节。但是大银幕就有这种魔力,可以让你全神贯注去关注人物状态,一直都被带到小男孩几次离别-寻找的情绪里,也在那些人物想要“逃离”故乡的复杂思绪中。

久别重逢,我贪婪地去看他们脸上的皱纹、看眼神、看背景的花纹、看玛莎拉蒂标志的羽绒服、看小男孩穿“The girl”的衣服…若不是失去过,我无法相信大银幕对于电影比我理解中的还要重要。

希望这是最后一次离别

49分钟前
  • 杀死那个火车
  • 较差

有些戏拍得真棒,情感真挚。故事性弱,中间睡得香。

52分钟前
  • 帖拉索伊朵
  • 推荐

党的政策亚克西。(原短评被移除)

54分钟前
  • 汪金卫
  • 较差

淡如水的电影。还蛮喜欢的。

55分钟前
  • 李湘
  • 推荐

摄影师有想法。配得上院线

56分钟前
  • kulilin
  • 还行

中影百盛 疫情后第一部

57分钟前
  • Crazy Iva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