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实在不忍吐槽,到最后也没明白人都哪去了。
尼古拉斯凯奇全程心不在焉,白瞎了。
女主指挥她爹飞机降落的时候有了看柯南的感觉,好像怪盗基德指挥小兰,让警视厅的车围着路停了一圈。
最终飞机安全降落,女主不去拥抱作为机长的老爹,而是抱了只在机场搭了几句话的记者,我也是醉了。
照这么拍,有续集是肯定了。
毕竟全世界那么多人一瞬间就全不见了。
晚上去了两家超市,终于在快要放弃的时候找到了糯米粉,高兴。
是老王约我的,去吧,她也没谁出来玩了。
晚上又送她回的家,本来是不想的,但感觉她想这样。
得了,送吧,花不了多少钱。
虽然这么说话有点过分,但就这么想的。
嗯,她要是请我吃顿饭就不这么想了。
对,就差一顿饭。
1发生了什么?
所有小孩和信基督教的人被上帝带去了天堂。
2为什么被上帝带走?
因为人间太邪恶了(邪恶你妹啊,这么负能量,三观直接判负)。
3为什么飞机上的头巾男没有被带走,他的那本书是什么?
头巾男应该是信伊斯兰教的。
书应该是古兰经。
4教堂神父为什么没被带走?
因为他心底里不信教。
5女主妈妈人物的设定?
女主妈妈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却被人当成神经病,灾难来临打了其他人的脸,有反讽的作用。
6没被带走的那些角色都有哪些特点?
头脑简单(矮子),异教徒(头巾男),淫邪(机长和空姐),吸毒(幻觉女),臆想(手枪女),虚伪(神父)。
7本片想表达什么?
基督教至高无上,信教者得拯救,不信教的都活该在地狱中,基督教是至高无上的信仰,不信教的人都有各种恶习,没有基督教的世界如同地狱。
8如何评价本片?
叙事粗糙,逻辑混乱,还有几处B级恐怖片的镜头,主旨和艾利之书差不多,但是表达得是那么生硬。
9会有第二部吗?
不会的,已经扑街扑到没朋友了。
昨日闲来无事,去电影院看了《末日迷踪》。
其实在之前,我在《博人传》和《末日迷踪》之间徘徊了很久。
最终我还是选择了《末日迷踪》,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主演是尼古拉斯•凯奇,我非常喜欢这个演员,同时本人对末日题材的影片也小有感兴趣。
我依稀的记得,上次看末日题材的影片要追溯到《神秘代码》,依旧是尼古拉斯主演的影片。
近年来,末日题材的消费逐渐增多,许多电影都或多或少的加入了一些末日题材。
毕竟在《2012》大火之后,许多导演和商家发现末日题材非常对大众的口味,这也是近些年末日消费增多的主要原因。
影片一开始从非常平常的父女隔阂开始,出轨的父亲,信教的母亲,导致了克罗伊家庭的破碎。
克罗伊万里迢迢坐飞机回来给父亲过生日,发现父亲雷假借工作之名,和情人凯蒂去伦敦偷情。
影片前十几分钟几乎都在讲述克罗伊家庭是如何四分五裂的,导致我一度忘记了这是一部末日题材的电影。
随着影片深入,重点逐渐回到了主题,克罗伊的母亲信奉上帝,相信是上帝将自己的女儿带回家。
而记者卡梅隆也在机场遭遇宗教狂热粉丝的刁难,末日氛围逐渐浓厚。
在男主雷开飞机没多久,剧情的高潮就来了。
随着一道白光和一股震动,数百万人同时消失了。
由于本片采取的是双线平行叙事,所以影片一直在飞机和城市之间切换,分别展示灾厄发生后人们群众的反应。
不过都是一样的,大部分的人都疯了,而灾厄的发生让重来不信上帝的雷和克罗伊首次产生了对自己想法的质疑。
这里说一下灾厄,根据影片的线索,可以知道消失的人是被上帝带到了天堂。
当然这个结论也只是雷自己推论出来的,影片里面并没有任何证据直接证明了这点。
刚开始在飞机上,一个印度人说国防部开发了一项最新科技,可以让飞机从美国到伦敦只要6分钟。
看到这一段时,我还一度以为是某项高科技可以让人瞬间消失。
灾厄的发生在影片最后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到底是谁带走了数百万人,还有把他们带到哪里去,全都没有具体的答案。
反而在灾厄发生后,影片更多的表现了人们在灾厄发生后的表现。
社会失去了秩序,到处都有人抢劫、破坏,整个城市陷入了疯狂当中,人们的表现犹如世界末日到来了一般。
俗话说,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就先让他疯狂。
灾厄发生后人们疯狂的表现,就如上帝让他们自我毁灭一样。
从影片里可以看出,在灾厄中消失的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信教之人,另一种是小孩。
信教之人不用说,他们信奉上帝,自然也会得到上帝的救赎。
而小孩子大多不信教,上帝为什么也带走他们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是无罪之人。
在西方宗教中,只有两种人是无罪的,一种是死人,另一种则是孩子。
在消失的孩子中,也有不少婴儿,孩子什么都不懂,自然也不会去信教。
所以唯一的解释是他们是无罪的,上帝自然也要救赎无罪之人。
而剩下的人,要么就是无神论者,要么就是身负罪孽的。
这里的罪孽,并不是指具体的犯罪,而是指每个人,尤其是成年人,在一生中总会做错一些事。
因此心里对做错的事怀有内疚,产生罪恶感,就像雷找小三,克罗伊对自己母亲的顶撞,都在事后对自己行为耿耿于怀。
这样一来,由于内疚,就在无形中自己套上了罪人的枷锁。
连自己都认为自己有罪,那么上帝怎么可能救赎你呢。
而在飞机上,也表现了一些乘客身上的罪,墨镜女吸毒本身就是一种罪。
而老商人只管挣钱,甚至在灾厄发生时也只想着生意,这种冷漠的家庭观最后也让他内心产生了罪恶感。
黑人妇女和丈夫抢女儿,认为是自己让女儿不开心。
影片后面就进入了典型的好莱坞情节,靠个人一己之力拯救众人。
克罗伊一个人帮飞机请出了条跑道,而雷独自开飞机让众人无伤落地。
最有意思的是,飞机在天上飞得这么高,雷竟然可以用肉眼看到狭小的跑道。
不过作为好莱坞电影的典型特征,我相信大家早已见怪不怪。
影片结局皆大欢喜,众人得救,也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
克罗伊最后那句“末日才真正开始”,揭示了人为的祸乱比天灾更可怕。
虽然结局很开放,但我觉得应该不会出第二部了吧。
书早就看过,当时就觉得不好看。
看到Nicolae那本,就没有再看了。
福音派里面,尤其是五旬节的,超爱这套书。
大熊甚至听一哥们说,他看了这书之后,觉得这是对启示录的唯一正确诠释。
大熊愕然。
前千禧年主义,圣徒被提,这都是老传统了。
大熊要不是折腾了一段时间的启示录,也不一定清楚这些源流。
当然,现在也不敢说特清楚。
希腊教父里,初期颇有一些千禧年主义的,Irenaeus啦Justin Martyr啦。
我家金校当然是一如既往的寓意解释启示录,属于无千禧年主义。
奥古斯丁受了Victorinus影响,但是不接受他的前千。
奥古斯丁和Jerome跟着金校,属于无千派。
Tertullian是拉丁教父里比较早的了,他风格想也想到了,必然千啊。
教父意见不统一,后来人们就再构建自己的传统呗。
福音派里面,很多人是时代论,没办法,十九世纪以来的美国货。
前千几乎是王道。
这书这片自然也是。
凯奇大叔近来总接神剧,这个也不例外。
不知道怎么想的。
这片除了福音派里会有人喜闻乐见,其他人要么看不懂,要么被冒犯,要么(比如大熊)觉得这就是可疑的神学写成不太好看的书又拍成无聊的片。
片里出现的基督教行话那么多,你不能期待观众都是福音派,对圣经特熟吧。
手表上John 3:16大熊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马上背诵出来,可是不能期待观众也都知道吧。
飞机上的穆斯林虽然虔诚,但是没有被提的份---这也太政治不正确了……总之就是一个差片。
不知道还要拍多少集,但是希望别拍太多了。
福音派都已经被猪队友(or 这就是队友常态?
)把名声搞得够糟了……转念一想,大灾难还没开始上演呢orz,还有得可拍的……地震海啸,民攻打民,国攻打国……天啊,凯奇大叔,您悠着点,毕竟不是洛奇。
感謝主,在這樣的世代裡,我們迎來了一套難得以基督題材內容的電影《LEFT BEHIND》末日迷蹤,描述了聖經中啟示錄7災開頭的那一個場景。
為何一開始就盛重感謝,因為廣電局也通過了此片在各大院線熱播,這不得不讓我們各肢體為之振奮,要知道這要通過廣電局的體制,還要在各院線出現,那是多麼不容易,可以讓我們信主的與非信徒都可以一起共賑這最後一幕的曠世警示模擬。
這就發生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裡,在一個時間段裡面,大部分人忽然都消失失蹤,小孩子們都消失了,連部分成年人都也隨之消失,主角瑞福德·斯蒂爾機長為了操控失控的飛機,帶著忽然消失的人們的疑惑,然後覺悟了消失的人其實是被上帝提升走了,最後在大西洋上空操控著受損傷的飛機返航著陸化險為夷。
故事主線是如此簡潔,但是內容表達卻非常屬靈的,在片中引用了多方的聖經經文,部分不信的人所遭受到的景況,都很明顯表達著末世要警醒的響鐘。
拿開頭說一下吧,開頭一個身為記者的巴克·威廉姆斯要出差公幹要上飛機,登機前因厭煩信主的母親卻口角起來,主角的女兒克洛伊·斯蒂爾卻“好打不平”地上前說了一番屬地的說話提記者解圍了,這一幕,其實很多弟兄姊妹們都很熟悉的,我們平日與家人、朋友、同事和客戶們傳福音的時候,他們總是帶著拒絕福音的心態來對待我們,出於上帝的愛,也給我們的愛,也許很難被激活,時常讓我們很急切中的頭疼⋯⋯ 但是藉著神給我們的信心,又於神求得智慧,總有一天會激活人們心中對神那份渴慕的愛;片中出現的基督符號的又如片中克洛伊·斯蒂爾回到家中,發現有pray字樣的裝飾以及白色的聖經;在飛機中消失了的副機長的遺留的手錶,印著:JOHN 3:16字樣,也就是聖經中的「約翰福音 3:16」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 他們 ,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因為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 ,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神獨生子的名。
片尾那段聖經經文,『馬可福音 13:32』:「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
」而今不再隱約地表達那日末的到來,而是直接警示大家時間真的不多了,唯一能信靠的,就是主耶穌基督,唯一的道也是耶穌基督,唯一真正來自神的愛也是耶穌基督,信者得救!
amen!
真的要用心信靠,不信靠是不是也能呢?
如表面工夫,這肯定不行,片中的信靠耶穌基督的和所有兒童的人都被提升了,但是還有唯獨表面信神的人沒被提升,其中有牧者、青年和其他信仰者。
例如那個牧者沒有被提升,為什麼?
因為他多年雖然在教會布道卻心沒有真正信靠神,我們的主替我們死了,受埋,三天後復活,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大家一定要讓自己的靈,切實地信服,這是得救的基石。
在片中的暴亂,有很多人瘋狂搶奪,也有人在知道真相後切切實實懂的神的大能、神的忿怒轉而合手祈禱,但願不會太遲吧,也願主憐憫⋯⋯ 信要從心信服去依靠,才能得救!
信其他的假神和偶像,必被留下⋯⋯我們不要錯過救贖的機會,天父已把獨子子和一切白白都賜給我我們,這莫大的恩典,什麼時候我們都要警醒,還要相互祝福主內各大肢體力上加力,願主加添我們的智慧,讓我們用愛與時間賽跑,讓更多人得救,但要注意,沒愛的布道也是枉然,愛的布道也要靠智慧去行,也不太害怕過程的攪擾,我們的主早已替我們得勝有餘了,願主賜信心給大家,amen。
時間不多,片中雖然還有很多地方還需要拍攝成熟,但是不是批判本片的時候,而是要我們盡快得救。
最後再引用聖經一段『羅馬書 8:35-37』:「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
難道是患難嗎?
是困苦嗎?
是逼迫嗎?
是飢餓嗎?
是赤身露體嗎?
是危險嗎?
是刀劍嗎?
」; 如 經上 所記: 我們為你的緣故終日被殺; 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
然而,靠着愛我們的 主 ,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
amen,thank you my lord,god blessed all,hallelujah。
我觉得不信主的观众看完之后最愤怒的应该是这个电影的结尾并不是一个结尾……以及每个人看完都有不愿意相信的心情。
哈哈 不就是和电影中的女主角一样吗,她也在发生事情之前觉得扯淡,就好比 现在观众都是以观众的角度在看这部片子,请注意,这就是一个提醒,不要说什么宗教不宗教。
相信耶稣不是相信基督教,相信耶稣为了我们的罪被钉,圣经启示录说的末日灾难是事实,只是人们不愿意相信。
愤怒什么呢?
说剧情拖沓 毫无逻辑?
看完圣经再说话。
什么是有逻辑的?
这个世界的婚前性行为?
同性恋符合逻辑?
以什么为原则标准来的逻辑呢?
《末日迷踪》居然在大陆公映了。
在无神论国家引进信仰色彩如此浓厚的一部电影,看上去简直是一个神迹。
不过,神迹背后的现实,恐怕是凯奇的巨星效应和电影的灾难悬疑片的定位,外加今春档期几乎全被国产片霸占,各大院线急需一些美国“大片”来丰富品种。
如此这般,《末日迷踪》就神奇地空降中国了。
要集齐以上条件,对任何一部宗教电影都非易事。
所以,想支持这部电影的人要赶紧的,否则你们下一次在国内的公共大荧幕上看到它们,多半要等到下一个猴年。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剧情简单,叙事缓慢,拍得远称不上精彩。
它唯一值得一提的内容,就是向国内介绍了基督教的末世观。
准确地说,是基督教末世观的其中一种。
如果电影的初衷是要布道的话,那么它还有一些背景没有交代清楚,所以把国内观众看得疑窦丛生。
显然,它原本是拍给西方人看的,偶然获得了登录亚洲的机会,想必制片方也很意外。
至于凯奇大叔,更是没想过会在这种情况下和中国观众见面。
这种灾难素材的电影,有了凯奇压阵,制片方居然没有做3D版,可见当初就没想着拿这片子赚钱。
《末世迷踪》在国内公映后的反响,可谓是“四分五裂”。
有人喜不自胜,有人怒上心头,有人不明所以,有人五味杂陈。
这种情况也不奇怪。
外表一片祥和,内心四分五裂,本来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
往好了想这是多元,往惨了想这叫混乱。
要做到化零为整、内外和合,第一步就是动用自己强大的悟性,去尝试理解西方人以为我们理解不了的世界观。
这部电影的世界观大致是:宇宙是上帝创造的,天堂和地狱是真实的,而总有一天上帝要清理整个世界,到那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收场。
在这个背景基础上,电影尝试展示出,在世界末日的时候都会发生些什么事。
首先是一大堆人会被上帝带走,即“被提”(Rapture)。
在电影所代表的这一派基督教思想里,被提事件是世界末日的开端,它的发生,标志着人类正式走入了历史的尽头;在被提事件发生之后,会有七年的大灾难;七年将尽之时,基督会第二次降临,在地上建立千年国度。
整部电影的时间节点,就是被提刚刚发生、整个世界即将进入七年灾难的时候。
电影的最后一幕清楚的表现了这一点:乘客们下了飞机之后,看到世界上一片狼藉,女主角说了一句:“这恐怕只是个开始”。
基督教信仰的被提事件,在电影中是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方式和条件被描绘地很具体,但也很有争议。
影片里每一个被提的人,都是留下了自己的衣物——正所谓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清洁溜溜地去见神。
这个想法,或许来自圣经的《约伯记》:“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
不过,约伯所谈的是死亡,绝不是被提。
这种“裸体升天”的想法缺乏依据,权当是编剧的一种个人理解。
而且这样一来,催生出了许多好笑的问题,比如假牙、义肢、人造器官能不能带走的问题。
同时,被提的人都是瞬间不见踪影,与圣经里记录的耶稣被提的情形(驾云而去)相去甚远。
这种被提,其实已经不是“被提走”,而是“被消失”或“被蒸发”,以致于导演专门安排了一幕,就是让飞机上的乘客们去猜“这些人是不是隐形了”。
至于被提的条件,在电影中表现为三个。
第一个条件是真心信上帝。
不真心信的牧师作为反面教材,悲剧而滑稽地被留了下来;第二个条件是小朋友一概放行。
只要是小朋友,统统免费上天堂,电影在这方面花了不少胶片:女主角的弟弟,飞机上的儿童,医院里空空的产房,等等。
与之前相同,这个部分也缺乏有力的神学依据。
而且这一次引出的问题更多,也更难回答——多大年龄算是小朋友?
不信上帝的小朋友可以吗?
生理上是成人、心智如儿童的,该怎么处理?
最后一个被提的条件,也是引发一部分非基督徒反感的一个条件,就是你信的上帝必须是基督教的上帝。
电影里用飞机上的阿拉伯人来表现这个观念。
这个条件看上去霸道,其实也合乎逻辑——只有基督教的上帝会把人提走,其他宗教没有这个观念,自然也不会卖这个船票;谁要是想要票,全世界独此一家,当然必须找他。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部电影的立意,是抛出了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如果末日真的到来,被提的事情真的发生,而你陡然间发现自己是没有被提的那个,还必须要面对后面七年的浩劫,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
电影里的几位主角(还包括其他所有的龙套)身处的就是这种局面。
电影的原始片名是left behind:the end begins(直译是“被留下的人:末日来了”),可见电影的初衷就是在表达这个意思。
为了传递这个观念,电影的功用已经从娱乐转向了教育。
整部电影的叙事过程,被大量地堆积在飞机上头等舱的对话里,就是为了用乘客们的讨论,来展现一个从不相信到相信的过程。
这种教育意图,勉强保住了电影要传达的信息,但也削弱了电影本身的魅力。
全世界信上帝的人都被提了,没有被提的人不仅头疼,处境也十分尴尬——如果想要信上帝,地上还有谁能帮你?
面对一个多苦多难的“后被提时代”,你该怎么过活?
这恐怕是一副连基督徒都不愿意去想象的画面。
然而这一派的神学自有它的一套理解,编剧既然敢拍,心里是有答案的。
此处就不赘述了。
如果神迹还在延续,续集居然也能登陆国内,相信届时会有所表露。
(完)
这电影对于非基督教徒有点难理解,因为很多细节,导演都极力铺垫了,这部分只有了解圣经的人才能看懂,甚至触目惊心,作为信徒是有十分的确信被提的,还有圣经所说不能分辨左右手的孩子(就是还没有犯罪的),我想这片子引进国内完全意外,看到大家看完之后的反应还是蛮有趣的。
这个反应和电影当中定义的非信徒是一样的,他们极力质疑上帝,事情发生以后就都迟了。
但是到底讲了什么呢?被提之后呢?
所有人到得天堂,人间是这一番地狱景象。
被提的人已得永生,不被提的人寻找到了真相,而暗自懊悔。
自己都做了些什么,承受这其中丧失掉的苦难,再被磨练成新人吗?其一应该往好的思想,但他这样突然就没了,只是这样的方式吗?
这种猜想未免还是太粗浅了些。
牧师被职责你都没听自己再想什么,牧师其实也伤心哪,他为什么没有被提?难道他有更重大的责任?
为什么小孩子都被提了?纯真可爱就是一张白纸,到了日子一切都已经成了定数。
上帝要我们这样知道他的福音,来得迅速又无影被提其实就是恩典,不被提就没有受到恩典。
如果被提的人已经去了天堂,这是事实的话,其实可以看到人们的思考,可以起到一个反窥的作用。
这是最直接粗暴的割裂。
而且没有类别的区分。
这是一个猜想。
尼玛虽然我知道最近尼古拉斯称为烂片之王,但因为休息闲得无聊还是手贱去看看。
尼玛一开始就是一个飞行事故最后亲人相逢大团圆结局的烂片节奏。
尼玛电影到半小时的时候情节峰回路转变成科幻片,就想着尼古拉斯终于要走出烂片的节奏了感动到要哭。
尼玛我坚持一直看到一个小时过去了它应该会在最后45分钟交代一下失踪的人去哪了,尼玛在影片最后5分钟我终于发现我被骗了,我1个小时45分生命都被“尼玛古拉斯”坑掉了。
现在有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影片基本都是烂片!另外,不用说中国电影在欧美水土不服,反之亦然,管你是根据什么鬼的畅销小说改编,做得跟Shit一样的西餐要给我们中国人吃?对不起,钟爱中餐!
拍的一般,但是故事值得让人反省
挺好看的,倒是个很好的提醒,不管对谁来说。是时候去思考这个问题了,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任何事情,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因为它会使你看不清真相是什么
身边的人莫名其妙就不见了。只剩下一堆衣服。。
一般
我不知道豆瓣评分为啥那么低,可能豆瓣就是豆瓣,我看完首映,凯奇也加入了这个片子,特效不错,其实这本小说我也在看,还没看完,跟小说一样,不过完觉得那些人在这是多余的...
加油。不要在烂片的道路越走越远了,把国家宝藏拍了还好点。
发起众筹求凯奇叔还债。
神棍灾难片,看完的感受大概就是如今B站年轻人最喜欢发的「啊?」。即使不谈此片露骨的传教色彩,琐碎的剧情和劣质灾难布景和迫降特效也够吐槽一番的。个人感觉诡异的是当年为什么放着凯奇其他的光逝和托卡列夫这种常见的批片题材不用单把这部电影引进了。顺便一提,时隔将近十年之后,这电影还出了一个更不堪入目的续集。
还行吧!不知道信佛的和信伊斯兰的,他们的神有没有救他们
感谢神怜悯,给现世警示
什么鸡吧玩意
idea不错,拍的不行,灾难不够震撼,想刻画人们的心里又很随意,不够感人,怎么也对政府啥的给个说法,地面上场景怎么混乱,世界怎么毁灭,都没有。最后引用圣经以及灾难的那一刻,勉强算有点意思吧,其实可以拍成经典的,可惜了。还有这片子一定不能在阿拉伯世界上映吧。。
2017.11.08 CCTV6
你敢相信?有尼古拉斯凯奇,还是科幻电影,还是末日题材电影,居然也能不好看。
推荐打五分,凯奇终于又傲娇的拍起了烂片,而且这一部绝对烂出水平了。我是跳着看的,女儿在地下的快进,傲娇开飞机的就认真的看。尼古拉斯就是要告诉你,烂片也有烂片的看头。我体会到了你们呢?
前半给四分,后半只能给1分,平均给2分半吧。一群没有用的角色不知加进片子里为什么。
纯粹为了看尼古拉斯凯奇
信基督教的人和纯洁的儿童在各自的生活中被突然消失,不信基督教的人的生活陷入一片混乱,侥幸存活下来却还会迎来黑暗世界的“大清洗”…这么赤裸裸的宗教反科学吗?
印象中原著小说至少八本,国内引进几本后烂尾了。如没有读过圣经,应该接受不了这个设定。但圣经里,的确记载了耶稣再来时,信徒将被提,至于怎么提,就是仁者见仁了,也为小说家留出了想象空间。希望能拍续集,高潮在后头,大反派还未出场呢。留下来的人还有悔改得救机会,只是要受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