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殍遍野的世界,人与人会为了生存自相残杀。
母亲为存活下去,终于束缚不了心中的野兽,将儿子扔入了火中。
阿修罗为存活下去,放任心中的野兽一路肆虐,化为杀人鬼屠戮村民;村民为存活下去,打开枷锁放出心中的野兽,变卖子女、相互屠杀、抢夺食物。
这些没有人性、泯灭人心的事虽然不可原谅,但却完全可以理解。
因为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野兽,平时都被人们用【理智】这根枷锁牢牢地绑死在内心深处动弹不得,但如果在自己生命受到威胁之际,【理智的枷锁】就会被兽性砸破,枷锁将无法再束缚野兽,当野兽闯出牢笼,人就成了【阿修罗】,【阿修罗】即恶鬼,好斗、凶狠、无慈悲,但【阿修罗】只是恶鬼,并非【畜生】。
在与若狭的相处中,阿修罗慢慢拾起了人心,收起了暴虐,学会了用筷子吃饭,学会了语言,学会了笑,学会了依赖,也学会了嫉妒...僧人是一个已经有了相当高觉悟的人,度己度人。
用自己的一只手臂指引阿修罗拾起人心,阿修罗这只原本的野兽,在一步步成为【人】的同时,更开始有了觉悟——度己。
当在大雪之中,阿修罗看着七郎运着若狭的尸体时,大颗的泪水流了出来,我们再也看不到他的獠牙,因为此刻的【阿修罗】已经彻底蜕变,拾起了人心成为了一个完全的【人】。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野兽,拾起人心便是人,拾不起便是兽。
偶然的机会看老师放映了一部佛教题材的动画片《阿修罗》,并且从阿赖耶识种子善恶的角度帮我们理了一下片子的逻辑脉络。
趁着刚看完有印象,写一点自己的观感。
刚开始片子在交代阿修罗降生的背景,饥荒年代,一个分不出是人是鬼的丑陋女人,在寺里艰难地生下了阿修罗。
破败的寺里,佛只是冷冷地注视人间的苦难,看这人间悲剧一幕幕上演。
观众的视角其实是佛的视角,都是作为局外人在旁观。
母亲因为饥饿,一直接近疯狂地在喊着:肉,肉。
对生存的渴望,对死亡的恐惧,都化成了眼中代表贪婪的绿色。
最后无奈连奶水也没有,将儿子抛弃到火中。
而或许是天意,下了场大雨浇灭了火,而阿修罗死里逃生。
影片下一个镜头,直接就是八年后——野人阿修罗出场了。
心理学老师以前提到过有个“圣人无父”说,大意是说从古到今的很多圣人,强人,都是没有父亲的。
因为没有父亲,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依靠和支撑,是没有安全感的人。
这个丧父的孩子就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才能生存下来,活下去。
比如孔子。
没有父亲,就逼迫自己成为自己的“父亲”,造就超乎常人的坚毅人格和志向。
而如果失去了母亲,孩子则容易变得冷酷,没有温情。
阿修罗相当于是一个孤儿,在无人支撑的环境中长到了八岁。
在恶劣的环境中,他变成了野人,像狗一样奔跑,像动物一样猎食——只不过猎物是人。
片中有几个意象尤其值得注意,下文简要分析重要意象的象征:肉片子开头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饥饿的母亲不停的喊着肉,肉。
肉在树林里仿佛会发光。
肉代表生存下去的养料,也象征着人间就是对“肉”进行争夺的修罗场。
而肉是血淋淋的,也代表着作为食物的不洁。
阿修罗吃的就是人肉,嘴边淌着血,眼睛放绿光,完全是茹毛饮血的原始人状态。
而片中象征着善的法师和女子,都是给阿修罗洁净的饭团和水。
从食物的不同,反映出人的不同选择,也为后文女子即使饿死也不吃以为是人肉的“救命粮”埋下伏笔。
人对食物的态度,反映的是对人性的试探。
法师为了教化阿修罗,断臂来向其证明,人是有心的,和野兽不同;这种舍身的精神是佛教慈悲之心的体现,有点禅宗二祖慧可断臂求法的味道:“将心来,与汝安。
与汝安心竟。
”舍己为人,这是上品。
女子对阿修罗很好,救助他,教化他,给他食物。
在采蘑菇的时候,成功劝服阿修罗放下屠刀。
但是这种好是有条件的好,条件是你要乖。
当你不乖,不可控的时候,女子则产生了恐惧和厌恶之情,信任也不复存在。
饥荒来临后,女子将要饿死,阿修罗拿马肉给她吃,她也坚决不吃,认为这是人肉,吃了哪怕活下来也会余生良心不安。
有点像孟子说的舍生取义的决绝。
但是女子为了自己心中的道义而死,却只是一场误会。
她看不到阿修罗改过后的真心,被伤过一次后则再也不相信阿修罗的话。
女子对肉也是着了相——人们只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而不相信别人说的。
哪怕是无谓的牺牲,也觉得死得其所。
毕竟是凡人,辨不明真伪,而死于对信念的忠诚,也算是“君子不于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这是中品。
片中还有一群小人物,姑且称为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里也有明显的区分,女子的男友怕女子饿死,而去偷同伴的粮食。
被发现后同伴都很气愤,强调这是“我的”,不可以动。
哪怕是救人一命,也不行。
完全是动物世界的你死我活。
大部分人在饥荒年代都是只顾自己。
而人性的滑落也是一步一步的。
比如女子的父亲,在开始别人提出“卖女儿”的时候,还会驳斥。
后来居然因为没卖女儿而后悔。
所以当阿修罗带来肉的时候,女子的父亲则是毫不犹豫的扑上去。
哪怕是人肉,也毫不在乎,只想活下去。
父亲代表的村民,是大部分人的真实写照。
在没有触及核心利益的时候,都可以是个好人,似乎可以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然而情况危急之时,则“道义丢两旁,利字摆中间”。
对阿修罗追捕围杀的也是这群人——盲目的群体,被利益驱动的火焰,位高权重者手中的刀子。
悬崖阿修罗两次被追赶,第一次被地保追赶,最后跌入悬崖,落到层层白骨之上,但是活了下来。
第二次被村民两侧夹击,阿修罗在吊桥中间,前后都是火焰,最后从桥上跌落。
禅宗讲“悬崖撒手,自肯承当”,就是在濒死的一刻最易见道。
人都是想活的,不到最后,总是不舍得。
但是从悬崖掉下去,再站起来的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了,是一个对生命有新的体验的人。
这样的人,是不大会再走老路的。
乌鸦乌鸦总是和死亡的讯息相勾连。
那种暗黑嗜血的气质,让人不寒而栗。
哪里有死亡,乌鸦就落在哪里。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里也经常出现乌鸦这个意象,比如《海边的卡夫卡》。
阿修罗身上有乌鸦的影子:阴冷,残酷,血腥,但是又和乌鸦不同。
阿修罗身上有人性,当乌鸦想去吃那个晕倒在地的小孩时,阿修罗冲着乌鸦扑了过去,把乌鸦给吃了。
雪雪的场景也是出现了两次。
而两次有雪出现的场景都是明媚的色调,也是片中为数不多的暖色。
第一次是女子照顾阿修罗,让他体验到生命的温暖和美好。
远景是下雪的小木屋,冬季的森林静谧安宁,阳光下一只熊缓缓踱步。
这里出现雪景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暗示,代表季节更迭,阿修罗和女子已经度过很长一段时光了。
第二次出现雪,是女子出殡那天。
一群人推着平板车,草席里裹着女子的尸体。
女子死亡的时候表情面带微笑,很安详。
而阿修罗从路上经过,雪花被放大成一片一片,闪着金色的光芒,阿修罗脸上淌满了眼泪。
某种程度上说,女子也是用生命教会了阿修罗生而为人的善良,她是他生命中的光,也是指引他皈依的方向。
看完这部片子,不可避免地想到了哪吒魔童那个动画片。
可以说哪吒的形象和这个阿修罗很像,尤其是黑眼圈,和丑丑的,愤世嫉俗的样子。
哪吒生气的时候连累大水淹了陈塘关,而阿修罗愤怒的时候洪水淹了村庄;哪吒被人误解,想救小孩而被百姓认为是妖怪,阿修罗好心想救女子,给她马肉,而也被误解是杀人狂魔。
可以说两个形象都是叛逆的,不被世俗认可的边缘化人物。
但是他们亦正亦邪,对心中的道义有坚守。
在人魔共存的身体里,是两种力量在较量。
所以六道轮回不在外面,在人心中。
一念之中就有天上地下,一念之间就是反复的轮回。
片子最后的结局,我猜想说的意思是人难免遭遇劫难,会失去亲人,会痛失所爱,会被逼入绝境,但是人总能找到出路。
最后在牺牲了一些沉默的故事后,回到生命的起点,与佛陀相视而笑,对自己的人生之路,也可以从容旁观。
终点是起点,然而生命已经走过一个轮回,不再是闭合的圈。
感觉若狭收留阿修罗也许是有点因为他曾经无意的帮了七郎虽然至此杀死了小太郎。
对于阿修罗的疏远也只是因为他伤了七郎,虽然他只是为了一种名叫占有欲的东西。
真是成也七郎败也七郎。
其实小孩子都是这样,被抢了心爱的东西大多都不会给好脸色看,何况又是有着一身武艺的阿修罗,怎么可能看着好不容易得到的温暖轻易的到了别人之手。
这种不被认同,有个人出现给了温暖,发生变故,至此看开,好像很多故事都是这么的叙述。
于是各种委屈、被误解、下大雨的天,总是可以戳中泪点。
作者想表达的若狭是个什么级别的善良不得而知,我反倒觉得这种善良是种钻牛角尖的善良。
有时的坚持也许只是无法撤退的义无反顾。
她深信着自己的属性是善良,那么自己就不能做出违背设定的事!
她深信着那是人肉而不愿相信阿修罗的那句这是马肉你吃吧,不吃会死的话。
这是用死来明志,我是个不吃人肉的好姑娘吗?!
马不是生命?!!
只是吃人肉有违伦理罢了!
PS:若狭姑娘的的画风总觉得和阿修罗不是一个感觉啊!
大约他们从来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吧,若狭姑娘的温暖终究只是阿修罗变身“王宝强”的一个契机。
PSS:人是生来就很苦,还是只有童年很苦。
人生就是如此。
阿修罗:说它是天神,却没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处。
说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
说它是人,虽有人的七情六欲,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恶性。
因此,它是一种非神、非鬼、非人,介于神、鬼、人之间的怪物。
在六道之中,阿修罗本性善良,也是善道之一,但因其常常带有嗔恨之心,执著争斗之意志,终非真正的善类。
这就是阿修罗,一种在佛界存在极大争议的存在,一种多元极端的融合体,就如同我们人类的存在......电影名为阿修罗,但想论述的绝对不仅是阿修罗本身,而是对阿修罗这种人性与兽性相互交织存在的讨论;且如果阿修罗代表着兽性的一面,那么影片中的阿修罗也不仅仅指其本身,当任何人被兽性控制了头脑的时候,它就化身成了阿修罗;而当阿修罗的心中涌现出人性的光辉的时候,他也就不再是阿修罗,而是成为了真正的人......人性,或者说是理性,与兽性,或者说是欲望,在每个人的体内都存在着。
同一时点,这个世界有的人被理性支配,有的人被欲望控制;在一个人的不同阶段,也有着理性与欲望交替控制的时候。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阿修罗......人的本性是兽性,我们夺走了来自大海的生命,来自山野的生命,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夺走同类的生命,但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残酷的环境中活了下来......我们的骨子里拥有兽性,我们需要它的存在,我们也无法将之去除掉......但是我们更加需要人性,需要理性来节制我们无限的欲望,不能如同修罗般拥有天神一般的神力却行着如同恶魔般的事迹了,就如同蜘蛛侠中说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兽性和人性并非是不可调和的两者,当我们了解了两者必将同时存在的必要性时,我们就不会再像朱熹所说的“存天理,灭人欲”那般的极端,我们可以让人性和兽性相调和,相统一,方法其实很简单——理性的接受欲望的存在,只有接受它,才能控制它,才能共存!
这个世界没有永远只有人性的人,也没有只有兽性的人,只是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针对某件事情,做出不同的选择罢了.....
【人变兽】饥荒连年饿殍遍野,在一个活是人间地狱的地方,在一间被信仰遗弃的破庙里,一个女人产下了一个婴孩。
没有哪个母亲舍得自己诞下的孩子,所以只要能咽下去的东西,哪怕是腐败的尸体她也去吃,只要还有奶水,她都会哺育这个孩子。
但最终再也看不到活路的女人眼里,自己的孩子成了唯一的食物,她疯了一般把孩子扔向了火里,却被突然天降的大雨浇醒了理智夺路而逃。
前一秒还在母亲怀里吸吮的婴儿后一秒就被自己唯一的依赖摔入火堆中,撕心裂肺的哭号连同这个灼热疼痛的一起永远深深地刻在记忆深处,从此,一个人类的婴孩变成了一只困兽。
困兽的世界是简单的,对于自己与其他生物,只有“吃”与“被吃”的关系。
火烧的疼痛告诉自己,那群和自己很像的生物是充满恶意的,不用自己的利齿先发制人,自己就会被吃掉。
困兽一只这样简单的活着,直到遇到一个怎么也打不过的和尚。
【兽变人】和尚的教化让困兽第一次对人类产生了困惑,这个比他强大的人类没有吃掉他,反而给了他食物和名字。
他的困惑让他更加接近人类,接近人类的村子,绝境逢生后美丽的女孩给他疗伤,让他发觉那个记忆深处深深的灼热之痛也可以是一种善意。
他学会了人类的语言,就在越发认同自己人类的身份时,女孩否定他是一个人,这个否定让阿修罗第一次崩溃。
与和尚的重逢是最打动我的片段。
“我好恨生下你的家伙把你生在如此荒凉痛苦的地方”崩溃的阿修罗死死掐住一只孕育了后代的猴子,满眼泪水的他这次攻击不再是因为困兽的饥饿与愤怒,而是对人间更是对自己的悲苦。
“大家都是一样的他们也充满抱怨然后互相残杀他们也有吃小孩的人大家都是敌人!
”困兽因为人类有余粮时施舍给他的善意而想接近人类,但当他穿行于人类村庄的阴影里,背地看到的听到的,却尽是抱怨算计甚至相互残杀。
困兽原本只有吃与被吃的简单世界再也不见了,一个名叫阿修罗的人类孩子站在被他们叫做“人”的门前,惶惑地看着这满眼的善意与恶毒交错的疾苦,情愿只做一只简单的野兽。
做一只没有心的困兽,可以不用去痛苦与悲伤。
“阿修罗,听好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头野兽但却和一般的野兽不同心人有心所以越偏向野兽就会越痛苦你所说的这些痛苦正是你为人的证明和你心中的野兽战斗然后成为人吧“和尚自断一臂点化还想逃避的阿修罗,你已经不再是只有吃与被吃的野兽了,打开“人”这扇门,温暖的冰冷的,你必须一同接受,连同这痛苦一起,一直接受下去。
【殉道者】和尚只是将自己的一条手臂献给佛祖,而若狭则因为认定阿修罗带来的是人肉而宁死不食,这行为本身似乎更像个为自己信念坚持到底的殉道者。
可她从没想过,如果食人肉者不再有做人的资格,那么杀人者也该是卑鄙的。
而在饥荒的年月里,任何的粮食都是大家赖以为生的,她教唆自己的情人去偷食物的行为,根本是在间接杀人。
若狭是对阿修罗影响最深的人。
对阿修罗的照顾与善意让他真正感受到人类的温暖,但同时她又是对阿修罗最无情的人。
尽管教会他语言,她却从心里一致认定他为异类,至死也不相信阿修罗是作为人的存在。
不同于和尚遇到的不论是困兽还是人类的阿修罗都以佛法点化善待的真正慈悲,她更像是路边捡只受伤狼崽的一时兴起。
她可以在寂寞时把受伤的阿修罗当做宠物照料,可等这只狼恢复了健康,她就一心只想抛弃。
她亲手把阿修罗领到叫做“人”的门前,让他领略从未见过的五光十色,又在他想迈入这道门时冷冷地把他推开。
也许正是若狭矛盾的两面性让阿修罗更深的领略了人的复杂,完成了他最后的度化,就像自己与和尚的相遇让和尚大彻大悟一样:人生即苦 负罪前行
看了一部日本动画大片《阿修罗》。
片中的台词真富有哲理,很震感,音乐风格也别具一格。
虽然是个悲剧式的故事,但同小说《灿烂千阳》一样,黑暗之中透露着希望的微光。
我不明白为什么片头那个母亲将刚出生不久的亲生儿子丢入火堆中,也许一种象征的表现手法吧,象征着抛弃,象征着人性本善因为恶行的伤害而魔念丛生。
影片一开始就给人很紧张的感觉,直到看到若狭收留阿修罗的那一段,内心才缓和下来。
最印象深刻是阿修罗二次偶遇法师的对话:“我很痛苦,不如不出生在这个世界上,为何我要出生在这个痛苦的世界上···” “痛苦吗?
阿修罗”“因为我不是人···”“看来你学会了很多人话,比起我第一次遇到的你看起来你现在更像人了” “我不是人,我是野兽,所以我才会长狼牙”“你是人,只是你的内心中有一头野兽,要想成为人,就必须打败你心中的那头野兽!
”“我不是人,我是野兽。
”法师接下来讲的话,既简练有意味深远: “你是人,你觉得痛苦,你有心,尽管人都有野兽的本性,但人始终不同的是有一颗心。
”“展现野兽本性,只会把人推向更痛苦的深渊”“不是每个人都想吃人肉”说完他毅然砍下一只手,递到阿修罗的跟前,送予他吃下。
食人魔阿修罗惊呆了,咆哮着离去。
片中的阿修罗多次大难不死,个子虽矮小但身手敏捷,还有恋母情结。
我觉得阿修罗这个人物身上充满了戏剧性的寓意,一个性格执着的灵魂,如何陷入生命的迷惘与痛苦,带着深重的迷惘仍一次次和命运搏斗,他不知道什么叫做死,他只知道自己在任何重要关头不能输,奋力反抗。
阅历慢慢增长,他最终学会做人。
看到最后的片段,一双年轻有力的手在刻木佛,镜头一转,是成人的阿修罗,一个年轻的法师。
最后也明白,猫和狗都是沾染了人性的动物,虽然我喜欢他们的可爱,但是却有厌弃他们受驯化的奴性。
猫和狗本来都是野兽,正是沾染了人性,才变得如此美好。
原来,因为人性,这个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
“不要恨别人,要恨就恨自己,恨自己心中那头野兽。
”我觉得说得真好。
没错,无论我们做了什么或者不做什么,那都是我们的选择,承担责任承受痛苦的都应该是我们自己,不应该试图抱怨别人抱怨世界怎么样,那都只是你推卸责任的借口。
最后一段,妹子坚持不吃马肉,弹幕都表示如何讨厌她,但我完全不觉得她讨厌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纵使她这种信念是会导致死亡是无法在自然淘汰下存活下来的,那我也觉得是值得尊敬的。
如果全人类都是她这样的人,或许人类会灭亡,但如果全人类都不再耕作不再相互扶持而以相互残杀,即所谓“适者生存”的方式为生的话,这样就能生生不息下去了吗?
如果是这样的世界,我或许都没办法出生。
人类心中的野兽我觉得是不一样的,他的贪婪是没有尽头的,直到把自己也吃掉。
另外,一直很好奇这娃到底怎么长大的,被扔火里的时候还没断奶吧??
天赋异禀呢。
阿修羅,佛教六道之一。
在黑喵的印象中,阿修羅,總是與爭鬥相關。
最早,黑喵在卡通中看到的阿修羅應該是在CLAMP大神的那部《圣傳》。
今天向大家推薦的這部是2012年的一部卡通《アシュラ》。
這部電影是由漫畫家乔治·秋山(本名:秋山勇二)的同名原著改編。
一個被自己母親幾乎差掉吃掉的孩子,變成了四周村莊害怕的惡魔。
獨自在天災人禍中行走著,只為了一個想法“活下去”,努力地、不擇手段地活下去,哪怕殺盡世人,也要活下去。
直到與到將自己手臂砍下送給他吃食的法師,直到自己可以說出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原本那張面目猙獰的臉面才露出些許孩童般的信任。
巧合之中遇到村間女孩若狹,在人吃人的社會中,若狹的堅持,若狹的離世,也教會了阿修羅,除了活下去之外,人還要有堅守的原則。
送行的隊伍和阿修羅在紛飛的雪花中錯身而過時,一切都停止了。
孩子那止不住的淚水,原本的獠牙消失,阿修羅在此時立地成佛。
整部動畫都在一個灰暗的畫風中進行著,灰黃、暗紅讓人深感著壓抑,看著畫面上那個長得很像小恐龍阿貢一般的孩子大哭時,心里頓時只想說“真是一個操蛋的世界”。
可在結尾這個野獸般的孩子卻在佛光下耐心雕刻著佛像時,明亮的畫風讓人的心境也頓時安靜了下來,眼神中透露的平淡是慈悲、是堅持、是接受、是修行、是生活。
無論何時何代,我們的人生都是一種修行。
如心經中所說,“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掛礙。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
看完片子顺便查了一下百科。
人道和天道为善道,阿修罗本性善良,也是善道之一,但因其常常带有嗔恨之心,执著争斗之意志,终非真正的善类。
男阿修罗于各道中,常常兴风做浪,好勇斗狠,于诸天中,不时攻打天王,以谋夺位。
女阿修罗貌美,时常迷惑众生,使难修行。
故此阿修罗虽然不用受苦,但死后堕落三恶道机会甚大,故渐列之为恶道。
六道为:一;天道、二;阿修罗、三;人道、四;畜牲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
如果按照剧中人物排位的话:1、天道是法师,可以普度众生,可以牺牲自我,超度别人。
2、阿修罗男主无疑3、人道是女主,在最后饿死仍然不去尝有可能是人肉的马肉,就预示了女主的结果,死亡是必然,但是能够不活在内疚的生活中,也是种解脱吧。
4、畜生道是女主的男友,生存在圈养的思维里而不自知,被迂腐的思想束缚,想象自己能够凭借努力摆脱困境,然而畜生就是活在人的圈子以外,即使再努力,也是徒劳。
5、饿鬼道是女主父亲为首的,由于饥饿和欲望,抛弃人性、善良的残忍人类,毫无道德感而言,为了生存没下限。
6、地狱道是村长,以人类的欲望为食物,永远让人在苦难中煎熬。
影片的结尾:“在你身上我获益良多,那就是不杀生就活不下去的人之本性,吃海鲜,吃野生生物,故人得以生存,即使背负起罪业,也不辜负这条上天赐予的生命,努力活下去。
世界因此而美。
”法师明白了,六道就是众生,就是实实在在的人,人的美丽在于生存和消亡,不论是完美的天道和邪恶的地狱,都是人的组成,都在闪烁的人性,活着,才是南无阿弥陀佛。
这是一个佛教故事舍身饲虎的推演。
这也是一个人性哲学的探寻。
画面,苍茫、阴暗,对比阳光明媚绿色生机盎然,画风凌厉老辣,设色素描,很见功力。
故事,是一个从畜生道到人道转身的一个过程,情节重口味,不太适合少年看。
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以物质为基础,修养为准则的。
其实文明,也是为了人类这一群体的集体利益最大化。
当物质匮乏,我们同野兽畜生一样的面临饥饿而死,在这境况下,圣人,是会为精神的高度而殉身的;勇者,是会为了改变境况而带领大众抗争的;平俗大众,只会跟风;枭厉奸诈之人,是会不择手段以至于吃人的;而智者,当然是未雨绸缪,早就在盛世时就做好了准备,不会受此困窘。
在生存死亡面前,文明崩塌,标准已不在,在群体利益最大化这一群体生存法则下,早就已经无法用文明来衡量对错了。
我愿意成为一名智者,可惜我是跟风的人。
纯文艺、重口味、哲思片,商业片粉丝请绕行。
生而为人,对不起,生而为兽,吃不饱。诡异,阴暗,压抑~~~
悲惨的命运,恐怖的画片,之所以取名阿修罗说明处于这个冷酷的世界本质就是阿修罗道。
一开始不爱这风格。。太极端了点。。但是最后还是把我整哭了。。-_-
擦肩而过?的镜头很美
很血腥很暴力~ 阿修罗的出生就是个杯具!人性的恐怖扭曲实在太恐怖!
这种画风我很喜欢。。。 but ,小日本自以为是的说教实在是叫人讨厌啊
生于苦难,无可奈何。人性之恶在乱世中更易显露。
不恨人,只恨己,恨自己心中的野兽。
十分鐘就能講完了 真的
尴尬的佛教宣传片。
真不好看,画风配乐故事都无感。
表情严峻的看完了
晦暗
除了让人着急的女主之外其他完全满分 。
剧情不是很紧致(请允许我用紧致这个词),然后然后。。。然后就是日本人又开始YY了。。。。
阿修罗的兽性在吃饱喝暖的世界被唾弃说是畜生可是看着村民为了一年的大米可以烧山杀一个孩子哪个是对哪个是错呢?人性啊
好看,比某国审查过的抗*剧好看一万倍!!!
这不就是那种变态么。看似可怜,但你一旦给予他一点帮助,他就会绑定你甚至控制你,毁灭想要靠近你的人。就是把你当成是他的“专属”的变态。
近年来看过的最好的动画片!
过于阴森低幼,整体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