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不是“Family”之类的主题了,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迪士尼都是找爹找妈家人和解这种东西比较多……这个主题还算新颖,而且——虽然他没有做到——讲得好的话可以比肩心灵奇旅之投胎还是不投胎这样的问题。
掰扯了一下似乎可以把主题分成两块,第一点是《人一定要有一个心愿》,第二点是《这个愿望要靠自己去实现》。
但是这两点编剧都讲得不够好,两个主题模糊地混成了一团,分不清楚……第一点看起来应该更接近于影片主题,毕竟全片都在做这个事情,但是这未免太偷懒——说教式的语言没能说服我这种毫无理想的一个死人,万一我就是和国王一样认为忘记了愿望——因此也没有因此而心碎的风险是件很好的事情呢?
你要把我的愿望还给我,还要我去承担这种心碎的风险,我可不行——况且这一开始是我们所有人都心甘情愿地要忘记的东西,为什么一下子又觉得心愿必须得回到自己心中了?
——有两条路走:1.人有理想会比较有精气神,尽管有痛苦但是C'est la vie!痛苦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只要死不了大约总能实现一些2.心愿被统一管理这种主题完全适用于反乌托邦题材的创作,那这可太好玩了,一下子就能讲很多东西出来……上面两条路都若隐若现地出现在影片里,但是完全没有进一步的讨论,只有结论——于是不可避免地干瘪。
第一点可以做成很精彩的Asha和国王对峙(话疗)的内容,话疗总比唱歌来得好,两个一起也完全不是不行(参考小马宝莉各类季终Boss战💦)第二点似乎更适合教育儿童(但是显然儿童都已经开始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了),成年人大约都已经知道想要啥东西就得要钱和时间,所以这一点几乎是不用被说服的——不过依旧可以挖出来让大脑施展拳脚的空间——保有一丝丝《心想事成》的念想是不是可以接受的(这甚至涉及到全部魔法的合法性)?
但凡是个人大约也总会这样想,说白了就是白日梦到底能不能做,这个要讲也会是很好的主题……而且关于第二点最迷惑的是Asha接受了魔杖,这几乎意味着电影自己推翻了第二点,故而显得极为迷惑——或许是想表达《白日梦还是可以做一点》的想法,但是缺乏基本的一点点让他充实起来的内容……除此之外人物的单薄与莫名其妙的歌舞(我不是那种受不了电影里唱歌跳舞的人,但是这次这种我不好评价)就不多说了……如果是我讲?
我可能会倾向于:1.人们为了不让愿望毁灭,同时也抱着买彩票的心理去找国王,让国王托管心愿。
2.国王托管心愿,实际上是为了让愿望被遗忘从而实行一种温和(大约,反正不是暴政)的威权统治,各类进步革新的愿望都与rosas无关,那么各种风险自然也是如此。
3.但是如此的后果就是人们总会觉得——有什么珍贵的东西消失了,不见了,会有点空虚4.主角觉得这种空虚是不可容忍的,因此向国王发出挑战5.国王黑化,开始走向暴政(对不满意的愿望直接进行毁灭/暴征横敛/权力欲膨胀到想要进行扩张统治),rosas的“revolution”才更有铺垫6.主角进行挑战与对峙,与皇后结盟,剧本中的“灵魂黑夜”到来,国王占上风7.主角采用女王提供(或者是提出获取方法,帮助获取的)某种魔法(可以是某种类似于魔戒的关键道具)击败国王,释放出了愿望,与国王进行对话,反驳国王的保守立场,但是当然也很清醒的认识到愿望潜在的毁灭力量——只是不是靠没收愿望来避免,而是通过别的方式——国王被收监8.主角认为任务完成,却没想到很多人根本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愿望回来。
女王跳反,试图取代丈夫实行先前那种温和的威权统治——但是是为了慈爱(帮助人民避免痛苦而行),主角发现事与愿违了——这一切并不是她想的那样简单——她应该获得一种成长,理解愿望毁灭的痛苦,但是人还是得支楞着,毕竟这才是生活9.主角对人民进行教育——女王的威权也被推翻,她自己也接受了心愿的回归(某种意义上的洗白——她的愿望其实就是和国王恩恩爱爱)10.许愿星给出魔杖,主角在许愿星的魔杖前动摇,决定只实现一个愿望——女王和国民都很希望先前的国王摆脱黑魔法(本来大约要实现爷爷的愿望,但是爷爷已经自己找到了实现愿望的路径,而国王那种情况必须得用魔法打败魔法了),于是夫妻俩双双洗白,决心出海去寻找新的魔法帮助rosas(or去创办魔法学校也可以)11.主角拒绝了魔杖,但是开放了魔法的使用权,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学习魔法实现愿望结束(大约凑合吧)(似乎凑合,你多唱点歌也可以)
我昨天参加的是太平洋影城14周年庆,又是一个周年庆。
当时的观影电影就是《星愿》,该说不说,这个片子当做纯粹的献礼周年庆祝找不出一点毛病,但是你也找不出一点夸的东西啊,哪怕不是以迪士尼的标准,而是以一个非常非常普通的动画片的标准来看,也找不出什么夸的东西,反正就那样了。
看完之后,我觉得正片那90分钟还比不上电影开始送的那个米老鼠号召大家一起拍大合影的短片。
这又让我想起了《我本是高山》,虽然这一个星期热度非常高啊,总有人说我一定要去或者我一定不去,至少大家会关注到这个作品,有的人也会因此进入电影院。
《星愿》也确实是非常女性主义,不如《芭比》,虽然都是唱歌跳舞,不如人家芭比确实有很多好歌,大家也是集体起来跳舞跳的比较有趣。
而且政治正确的buff叠得有点高啊,仅仅从赏心悦目的程度来看,我们可能更加愿意看到金发碧眼的像芭比那样完整身材的小姐姐跳舞;而对于非常普通非常拉丁裔一头脏辫满脸雀斑的小姐姐,跳舞接收度可能没那么高。
不是说普通人唱歌跳舞就不行,《寻梦环游记》就很不错呀,小男孩也是普通人,但是人家那个运镜的方式,动作的流畅度以及嗓音的清澈程度远超过这部《星愿》——而且我甚至觉得《星愿》该不会是抄人家的本子吧,你这个叙事结果好相像哦。
说到底就还是那个话,没有争议就没有热度,没有热度票房就会很难看。
虽然整体感受,还是细分聊一下,有很多我觉得很怪的地方。
首先,我感觉这是《冰雪奇缘》《疯狂动物城》的金牌团队最遭黑的一次了,真的。
从画面上看,许愿星的画风和整个电影的画风完全不一样,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突出一个莫名其妙,逻辑上完全衔接不起来。
从音乐上看,这几首歌非常平凡,好多台词没有办法摘出来当金句,而且整个段落我觉得唱的画面和声音不太贴,女主那些歌曲其实远远比不上,后来许愿星赋予了这些动物可以说话的能力的那两首,一手是在森林里面所有动物一起唱歌,另一首是在小鸡棚里面游山羊瓦伦提诺(山羊和瓦伦提诺是分不开了),指导这些小鸡一起跳舞。
从故事上看,整个罗伦萨的逻辑讲不通,前情提要不够清楚,功能性人物太多。
国王为什么要建立这座城市,以及他为什么要帮助其他人保管心愿,这个故事感觉有点怪。
禁忌之书的出现,也不知道是为啥,怎么就有这本书了,这个也不清楚。
王后怎么突然之间就倒戈了,就是因为小动物的传话,所以就动摇了吗?
当然这个心理动线还是说得过去。
女主的一大堆朋友也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主要就是起到一个背景板,最关键的场合其实就是他们几个人一起把那个门,天花板的门全部打开了。
女主最好的那个朋友,看起来特别像是一个有刻板印象的华裔,怎么都画成这样呢?
搞不懂。
但你又不能说他辱了,哎。
最后搞女王万岁,做别人的仙女教母也莫名其妙,怎么这里就结束了,搞不懂。
总之就是前面不行,中间不行,后面也不行。
说完这些缺点,硬要圆一些他的优点也不是不行。
注意下面是硬圆的,你觉得我说的不对,说明我圆的功力不够好。
这座城市明显是迪斯尼城嘛,结尾时候给的剪影和迪士尼动画那个logo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实际上就是在讲,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绘制出自己梦想的画面来实现梦想的能力,那创造出更多的动画人物用动画来开启人们的梦幻想象是一个深层的隐喻结构,这个所有人都看得出来。
最开头的那些前往陌生城市获得幸福生活的场景,很明显是在致敬托马斯密尔《乌托邦》。
因为我自己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做的就是这个,所以开头看那5分钟觉得太像了,我就在想乌托邦故事现在已经很难做到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了,重点不是因为他创造的场景不够梦幻,而是因为两点。
第一,起承转合跌宕起伏不好画,一直夸夸夸吗?
不太可能呀,你又不是歌舞青春;第二,现在大家的观众都已经形成一个心理预期,中间肯定有反转,这是一个表面的乌托邦,它其实是一个反面乌托邦。
该说不说,《星愿》里照应迪士尼动画的各种彩蛋还挺多,彩蛋满天飞呢。
最后山羊对许愿星说,我想要建立一个动物城,里面的动物都可以说话,还可以穿衣服——疯狂动物城终于刷了一波存在感。
但是我还是那个态度,彩蛋不是不可以找,而是你先要把故事讲清楚再去埋彩蛋。
在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明显是一本书打开之后又合上,这是在呼应最最原始的民间故事,就是从前有一个什么什么地方,国王怎么怎么样,最后他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10分的满分,如果以普通动画的标准要求刚好及格给6分;如果以迪士尼应该做出的水准,只能给4.5。
当然这部动画,它代表了一种迪斯尼的意识形态,而且是非常宽光谱的意识形态,它的核心特点就是梦幻,这个梦幻可能会导向未来,可能会回到过去,但是绝对不会留到当下。
不管是博伊姆在写怀旧的乌托邦,还是波德里亚在论述超拟像的时候,都拿迪士尼之城来进行过讲述,这个比较复杂的哲学段落,就让女主的爸爸来说吧——我也是没有想到,女主的爸爸居然是个哲学家。
简单锐评一下。
这部电影是时代的颂歌,是地球的颂歌。
它的上映,是对于即将到来的光明与胜利的欢呼。
它能上映,代表着普通大众已经逐渐被允许接触真相,即使普通人一时半会可能还并不能完全接受它所真正传达的内容,但这颗种子也一定已经被播种在了大众心中,相信在未来合适的某时某刻,灿烂的花朵终将迎来绽放。
接下来我将试着带领大家解读本片所传达的真正核心。
本片的主要舞台,罗萨斯岛,在设定上是伊比利亚地区一个与世隔绝、小国寡民的孤岛。
实际上,罗萨斯王国所隐喻的正是在宇宙中看似遗世独立、除此之外再无智慧生命居住的地球。
理解了这个设定,便能扣准解读本片的题眼。
第一个发现这片新大陆的国王,代表着最先到达地球的外星文明种族。
在人类诞生初期,人类和他们这些殖民者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和片中国王的This is the thanks I get?!这首歌描绘的情境很像,他们并没有真正尊重人类文明,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利用了我们。
在这部分如果展开讨论将涉及一些比较负面的阴谋论内容,而本文无意将一些低频内容引入大家的脑海,因此请允许我在此一笔带过。
接着,我们要谈谈罗萨斯王国最关键的转折点——主角亚莎对着星星许下了一个愿望,从而引发了民智的觉醒和反派的溃败。
为什么亚莎仅仅是对着星星许下了一个愿望,便能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呼唤各路救星一般,一颗威力无比的许愿星立马从天而降?
首先,这是因为外星文明(以下简称ET)出于对于自由意志的尊重:在人类个体没有进行请求之前,是绝对不会出手干涉个体选择和个体所必须经历的功课的。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当前地球外围已经密密麻麻围满了一圈ufo,但他们却迟迟都没有正式和地球人见面的原因(当然也很快会到那一步了)。
与之相对应,反派国王则是完全剥夺了民众的自由意志,不允许民众拥有许愿并让愿望实现的主动权。
在许愿星看来,既然亚莎已经明确地在This Wish这首歌中表明了自己的请求,这便是一个下凡渡劫的好契机了。
当然,仅仅是呼求其实还不够。
当前围观着罗萨斯这个王国(也就是地球)的ET朋友群体中,还是以正面ET居多,所以,只有当个体发出的是正面的请求时,这些正面ET才会出马。
那么问题来了,正面,以及与之相反的负面,应该如何定义呢?
于是就要谈到所有个体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都必须涉及的两条道路的选择了。
在这个宇宙中,所有个体和文明都会选择以下两条道路:服务自己,或服务他人。
上文所提及的“正面”,实际就是指的“服务他人”这条道路(显而易见,电影中的反派国王,则是走在了“服务自己”这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上)。
我们当前的地球,整体而言还是走在服务他人这条正面的道路上的,因此,在这个地球即将迎来类似于电影中罗萨斯王国中结尾转变的关键时刻,地球周围也是有很多同样是走在服务他人道路上、但发展程度更高的ET朋友,正在默默地提供自己对于地球的帮助。
因此,现在再回到本片之中来看,亚莎所许下的愿望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帮助罗萨斯的所有被反派国王夺走了愿望、遗忘了自己本来的能力的民众们(这也是当前地球上的一批被称为星际种子的人所在做的事)。
于是,在罗萨斯王国外持续观望的许愿星当然就一拍即合般飞奔到了地球上,开始提供自己的帮助。
然而,本片中最关键、也是最直接有力地揭露真相的一首歌,其实并不是上文中所提到的亚莎角色歌This Wish,反而是紧跟其后的I'm a Star。
如果大家忘了这是哪首歌的话,我来描述一下:当亚莎遇见许愿星后,在疑惑中,许愿星赋予了森林里的动植物们说话的能力,于是这些小动物和花花草草们异口同声地告诉了亚莎这首曲子的标题中的讯息。
这首在一般观众看来欢乐闹腾、过耳即忘的热场曲目,实际隐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真相,那就是——We are all stars我们都是星星。
本次的中文字幕将star译作“明星”,其实模糊了这首歌所要真正传达的内涵。
从物理的角度而言,我们人类的构造其实来自于宇宙中的星尘,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就是星星;从人类历史演化的角度而言,人类的DNA中其实含有诸多其他星球种族的成分,诸如大角星、昴宿星、仙女座、天狼星等等,因此,作为物种来看,地球上的人类其实也和其他星星上的种族一脉相承,人类还有诸多潜能未能被大家所发掘。
I'm a Star这首曲子试图通过以一种充满童趣、载歌载舞的百老汇风格,告诉我们大家:我们即是一,宇宙就在我们每个人自己之中。
从而,我们才能在本片中正邪对抗的最终高潮、也是This Wish(Reprise)中看到:仅凭亚莎作为觉醒个体那势单力薄的力量,要去对抗反派,其实还远远不够;只有当每个民众都了解自己的真正面目,从内在发掘自己的真实力量之时,浪潮的转变才能到来。
当前全球各地对这部电影的评价,都不算太高,大家看到的只是一个表面上致敬了无数迪士尼经典电影、紧密扣题When you wish upon a star这首歌的工整却又有点无聊的迪士尼王道音乐剧电影,实则却忽视了背后的创作团队所想要传达给大家的喜悦讯息,那就是:欢呼吧,民众们,胜利终将到来,我们用这部电影预演了一遍未来所可能诞生的美好,愿你们在自己内在的带领下亲手迎接这个即是结局又是开始的时刻。
(我应该也是被某个许愿星驱使着在半夜三点从床上爬起来写完了这篇文章。
如果有任何疑问,请你去找星星许愿,许愿星会想发设法变出渠道帮你答疑解惑的)
一首歌,一段剧情,就足以诠释这部动画电影。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星🌟所以,我仰望穹顶那星辰聚集的远方…祈愿着每一颗星都能绽放出光芒…我们本应照应在彼此的近旁,这羁绊的力量亦能胜过所有邪恶而高深的魔法🪄于是我许下了这个心愿,于是她许下了这个心愿,于是我们都许下了这个心愿…让所有人都点亮梦想,绽放出光芒!
长久以来的期许在心中掩藏,只默然守望着它被拔苗助长。
现在的我们愕然发现,不能再维持这缄默以及无言。
不曾被实现的诺言,现下已然成为虚妄的谎言…但,我们终将醒觉,重新燃起希望,昂首…就如往昔的他许下的诺言那般!
所以,我们一起再次仰望那片本该星辰闪耀的彼方,重新描绘起对美好未来的畅想,那每个人都发自内心闪烁着的光芒,汇聚在一起会将整个星河点亮,成为战胜一切邪恶力量的无比耀眼的光亮!
是的!
所以我许下了这个星愿!
让所有人都重新点亮梦想!
所以我许下了这个心愿…让所有的梦想成为星辰中的一点光,将整片无光的黑夜,点亮!
———所以,给本片5🌟看到总体评分就知道,黑夜还长🫠
这部电影的贴片短片,那个迪士尼一百周年纪念短片,我第一次知道它的存在是看了其中那张elsanna部分的动图,但全片一直没舍得看,正如我至今不舍得看德国队2014夺冠纪录片。。
最后在巴黎迪士尼一遍又一遍排队等冰雪奇缘演出的时候,那个和迪士尼动画楼一样的尖帽子楼里在放这个短片,于是看了一遍又一遍,真的很梦幻🥺然后带着对这段奇妙经历的回忆,我开始看这部电影,虽然我期待迪士尼为百年庆拿出点更好的作品,但豆瓣评分确实也给了足够的预防针。。
这个2D3D混合的画风经常给我一种T社游戏的奇怪画面质感,关键是很多场景都空荡荡的,尤其是主角和国王在书房里唱歌愿望球飘在空中那段,给我一种有个图层隐藏了忘了取消的感觉。
啊啊啊啊啊啊我现在越想越气,你说皮克斯头脑特工队用过而且还拍了第二部的这种“闪光的球在放电影”的创意,迪士尼你真的不能想出别的主意吗?
再说愿望又没人规定它载体非得是一个球,它是什么不好啊!
小火苗小闪光小星星小水珠什么不行啊!
非得这么拾人牙慧没有创意吗啊啊啊啊啊人物造型似乎也有点千篇一律,总之给我一种“这两亿预算是被谁贪了吗”的感觉。
角色的行为动机也是完全不带深入阐述一下的,国王和主角父亲的往事我都一度以为会有更多展开。。
不过说实话虽然上述很多方面糟糕得让人胆战心惊,但可能是我情怀加持,总觉得可以把迪士尼代入成这位主角,苦涩的生活沉重的现实带走了我们的梦想,还义正言辞地教导我们不要想这些不切实际的,脚踏实地对你最好,但迪士尼却总能一次又一次地唤醒那些生命最初最朴素最简单的美好。
这么一想这还是颇为回归本心的一部百年纪念作品。
苍天啊我简直就像网友讽刺的一些苹果自适应用户,活脱脱的迪士尼自适应用户。。
它扯的什么犊子我都能在心里圆回来。。
不得不说片尾那个一百年角色走马灯真的提升了我对电影的整体印象:)迪士尼你是懂近因效应的
你怎么知道我六进六出终于看上了空中游行
文/梦里诗书迪士尼的百年巨献——《星愿》并未如人所期待的那般熠熠生辉,相反人物的苍白如纸,缺乏深度和想象力的呈现,使这部作品并没有跳出低幼的童话框架,对梦想的描绘也显得潦草而轻率。
这让迪士尼一直秉持的梦想核心在这部电影中显得是如此肤浅。
对迪士尼百年之作的期待有多大,那么对《星愿》的失望便有多大。
整个故事的构思是一个反乌托邦帮的模版。
在今天的电影环境里,算不上新颖,但也谈不上老套,由此去展开的故事,其实是有很多点都可以去做的,然而我们看到的《星愿》更像是一个赶鸭子上架的工程,在95分钟的片长里,我看到的不是妙趣横生的奇想,而是敷衍潦草的创作。
这里面最为明显的例子是无论是导演还是在编剧层面,整个故事的世界观背景是模糊不清的,同样是迪士尼电影,它并没有像《头脑特工队》或者《疯狂动物城》,那样去展现一个天马行空的魔法世界,乃至于电影最最为核心的“许愿星”的设定也没有讲清楚它的基本运作,这就导致观众在本就有效的时间里,无法去真正融入到这个魔法世界里,而只是将其当成了一个普通的童话故事。
作为凭借《冰雪奇缘》一战成名的导演克里斯·巴克,他这部作品中的表也现却未能再次塑造出如安娜般立体鲜活的女性人物形象。
相反,整个电影明显过度依赖小山羊和许愿星的卖萌与讨巧,而主人公亚莎仿佛是历代公主的拼凑,缺乏属于自己的特质和个性,导致观众难以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
电影剧情也没有给予亚莎足够的发挥空间,由始至终,她始终没有能给人留下印象深刻的记忆,剧情的起承转合俨然都是被固化的套路。
整体来看,《星愿》虽然在音乐方面有着一如《冰雪奇缘》的表现,但在角色塑造和剧情上却显得乏善可陈,这也是该电影完全无法与迪士尼过往那些经典相提比论的核心问题。
在剧情和人物双双失利的境况下,电影所刻画的努力与付出,自然也就成了无垠之水,让人感受不到为了梦想而所付出的艰辛,因为电影本身所制造的种种困难都是尤为虚假的,在这境况下去展现的“每个人都值得拥有心愿”的内核,就像是在看一篇枯燥乏味的报告演讲在电影中其实不难发现迪士尼在这部作品做出了一些致敬,但回归初心的作品不该是这样的,当原本让人快乐的歌舞变成了机械化的流程,当本该充满奇想的梦想变成了枯燥的报告,百年献礼难见新的《星愿》,忽略了想要造梦,那么首先应该有梦,这样的献礼之作,最终只是让人得见了一份低幼平庸的失望。
纪念迪斯尼百年诞辰的命题作文,完成度还不错。
尤其是片尾,看着一个个经典的角色逐一登场、不断闪耀,心里还是禁不住地涌起阵阵温暖和感动。
是啊,我们都是看着这些动画片长大的,它们给我们带来了多少欢乐和感动啊。
有些人,有些事,的的确确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光明更加美好,这样的人和事无疑是伟大的,值得尊敬,值得点赞。
Respect and love!我们来自宇宙,我们曾是星辰,万物众生都是星辰的孩子。
我们曾经无比闪耀。
你还会抬头仰望星空吗?
你还会虔诚地许下愿望吗?
你仍然相信它们终有一天会成真吗?
是的,我相信。
只要内心还有美好的期许,还有真诚的愿望,我们就能像星星那样闪耀。
我们曾是星星,现在也是,将来也一直都会是。
璀璨闪耀!
All stars in the sky, do you see me? do you hear my wishes? Yeah, I know you do. Please guide us, protect us, love us as usual, lead us to the end of the universe, to infinity, and to the very beyond.We were and we are stars! We're the children of stars and shining just now! Stars means hope, means wish, means light, means love, means everything! AND YOU ARE EVERYTHING.YOU ARE A STAR! AND YOU ARE PERFECT, ENOUGH, JUST AS YOU ARE. BE THE STAR AND BE THE LIGHT, KEEP BELIEVING, KEEP WISHING AND KEEP SHINNING!
电影看完,回味歌词发现,其实迪士尼百年,初心未改。
尤其是电影片尾,闪耀在两侧的迪士尼动画的主人公们,他们都是自己的星星。
我以为100周年献礼,女主会是位公主,结果是位仙女教母。
最后她没有王子,拿到了属于自己魔法棒。
她有一只三个月大的会说话的可爱驴,他的愿望是有一座疯狂动物城。
她爷爷今年也100周岁,正好过生日,他的WISH是启迪他人。
以为是爷爷,其实是那100岁的还未实现的初心。
影片到高潮的时候,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星。
这里面的角色,不美不帅,代表的不是观众,而是每一个迪士尼的创作者。
他们是自己的星星。
朋友说,这场电影,是迪士尼创作者们自己的狂欢节。
剧本反而变成了不那么重要的东西,这剧情仿佛是从上个世纪的废弃剧本库抓出来改了改。
观影的朋友说,她看到主人公虽然是深色皮肤,并不觉得讨厌,反而觉得进行的很自然。
我俩在看到高潮的时候,都哭了,虽然狗血,但是那坚定的歌唱起,就感到了力量。
SO I make this wishTo have something more for us than this预告片的时候,就很喜欢这句,make this wish
去年是迪士尼成立100周年,作为一家世界闻名的娱乐巨头,风风雨雨一个世纪的发展之路,在外界看来辉煌无限。
所以为了庆贺100周年,迪士尼特意斥巨资打造了一部动画大片,作为献礼之作。
为了保证该片的制作水准,迪士尼特意让执导过《冰雪奇缘》的克里斯•巴克来操刀。
配音演员阵容则包括奥斯卡最佳女配角阿丽亚娜•德博斯、艾伦•图代客和克里斯•派恩。
影片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明了,女孩亚萨生活在一个看起来很美好的国度,这个国家的所有子民把各自的愿望都告诉给了国王,拥有魔法的国王承诺会实现他们的愿望。
殊不知外表帅气阳光,内心狭隘的国王竟然把所有子民的愿望截留,只允许实现他认为有益于自己的愿望。
勇敢的亚萨为了家人和全国子民的愿望得到实现,不惜反对国王,最后她在一颗许愿星星的帮助下,推翻了国王邪恶的统治。
这部动画电影从画风和做工来说,真的是达到了美轮美奂的程度,俨然就是一部美妙的精致工艺品。
但从剧情故事来说,与迪士尼很多的动画片套路极其类似,缺乏跌宕起伏的氛围,新鲜感缺失明显。
所以这部影片即便是由克里斯•巴克执导,也断然是无法复制《冰雪奇缘》辉煌的。
《星愿》于2023年11月12日在北美上映,累计票房6390万美元,而11月24日在我国上映后,表现也是不及预期,仅仅获得4200万票房。
虽然该片全球2.54亿美元的票房,约合20亿元,看上去也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但相对上亿美元的制作成本,亏损也超过1亿美元。
不过迪士尼将于2024年底推出另一部大作《狮子王:木法沙传奇》,能否续写传奇,我们拭目以待。
【END】
这部电影我印象最深的歌是“你们就是这么感谢我的?
”太可惜了,看个开头故事介绍还以为能做到80分的电影,结果他给你做了50分。
可以说我站反派吗?
绝对不是因为他长在我的审美点上[脸红]就像他电影里面讲的,一群白眼狼,供你们吃,供你们住,还帮你们实现愿望,你们就这样感谢我?
我还以为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反派,就这?
反派简直就是在做慈善,他建立国家,对于任何外人来者不拒,供他们吃住,国民对他的崇拜就可以看出来,他日常也没有压榨人民,他是渴望权利,但一直以来也没有胡作非为。
而且他一开始也不知道心愿有强大的魔力,建立国家的初衷也是为了保护人们的心愿不要消失,维护人们心中的美好,他又没有拿刀架着脖子要人们把心愿给他,人们都是自愿的,电影最后他们又表现出哎呀,我的心愿回来了,我???
这么舍不得,当初为什么要给出去呢?
电影大概是想表达出心愿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要靠自己实现,可惜剧本好烂,编剧对反派的塑造太扁平了,就因为女主出现干扰了他,就莫名其妙黑化,他建立国家之前发生了什么故事,他以前是怎么样的过往?
为什么他会这样?
电影这几句话就草草概括,对于他这个人本身怎么样也没有深刻挖掘,就塑造了一个脸谱化反派,这点真的太可惜了。
他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肯定也是花费了很多艰辛,他没拥有魔法之前经历过苦难的事情,他肯定也不是一开始就会魔法,肯定也是一点一点慢慢的积累,学习,突破。
跟他相比女主超级幸运好吗?
女主没有经历过任何苦难,只是对着星星唱了一首歌,星星就下凡来帮她实现愿望,最后还给她魔棒,让她成为魔法师,心疼一路摸爬滚打才有成就的反派,反感一路开金手指自以为是的主角。
是,反派后面为了自己的欲望和统治选择作恶肯定是不对的,主角作为正派,肩负着阻止反派,维护正义当然是对的,剧本也必须这样写,但是我就是看着怪怪的。
剧本也是没有什么新意,反派一开始跟女主见面就露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没有任何隐瞒,女主崇拜了他那么多年光速脱粉,就是一看就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女主和所有人被他的魔法绑住的时候,我就猜接下来大概就是要唱歌了,果不其然。
既然是100周年的纪念作品,整个团队就只能讲出这种没有深度的故事吗?
看完就是感觉就是用100周年当做噱头,拿来凑数的电影。
作为科幻片来说故事可以,美化牛郎ダメ。全集最神芝麻开门
木曜劇場 什么新型恐怖片啊
主角有种淡淡的疯感,整个剧有点九十年代野岛伸司的气质。
演得太好了,非常推荐。值得一看,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说实话男主的颜值我没有很get到,第一集总体来看就是一般般吧
38岁的语文女老师跟22岁的整容牛郎对戏,太辣眼睛了!
目前还可以,实际上老师跟男公关底层有点相似,都是真诚的人,不知道后续会如何发展,别整救赎爱情那套好么,两个人都更好生活,稍微活人就可以了
《白色巨塔》惊人的制作团队,没想到Raul的演技非常自然流畅,远超预期
睡前刷到、、啊 谁还我一双没有看过的眼睛
画面精美,场景布置细致入微,每一帧都像是一幅画,看得出制作团队很用心。”“配乐恰到好处,与剧情配合得相得益彰,进一步增强了情感渲染力,让
啊?
《白色巨塔》惊人的制作团队,没想到Raul的演技非常自然流畅,远超预期
挺好看,会一直追的
木村文乃能别再演这种馬鹿正直人设了可以吗……
這裡的影片中記錄下一個高中教國文老師在救一個被牛郎欺負夜店的學生因為他的學生的問題而再跟牛郎交友的老師墜入愛河時真實的生活是像傲慢與偏見。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其实挺好看的
睡前刷到、、啊 谁还我一双没有看过的眼睛
剧情画面节奏意外都很不错,完全超出预期,本来准备当大蓝雀吐槽素材看来着。。。本身天台那一段已经可以磕到了,没想到最后还有个小反转,男主人设相当好,看起来有点纯情有点温暖但又有点心机的牛郎,反差感有,而牛郎这个角色设计又自带性张力属性,可以说换个帅点的男主必爆人了,并且在cp设置上保守女教师×牛郎这组合的确很“昼颜”,剧里面出人意料好磕的,不过男主演员选择上也能理解,毕竟顶流男团网络数据肯定不用发愁了,但还是好可惜,这应该是今年追的几部日剧里面最喜欢的本子了
大蓝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