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边吃晚饭边看电影的习惯。
像往常一样,我又遇到了一部不太多人知道也没铺天盖地宣传的电影《红海龟》。
AcFun上该篇标题有“全篇无对白”这几个字,立刻就吸引到我,没错!
我就是这么不走寻常路。
故事并不复杂讲得是一个遇难的年轻人,漂到一个满是竹林的荒岛上,这座岛四面环海,没有人烟,甚至连一艘船都没有航行路过此地。
出于孤寂,他拼命想要逃出去,重返陆地。
影片中并没有将年轻人之前的生活,无非是和生活在陆地上的我们一样,不过我猜他可能是一位艺术家,因为当他被困在岛上,濒临死亡时出现了幻觉,他听到一阵音乐声,看到海滩山坐着几位正在拉着大提琴的艺术家。
人都是群居动物,到一个陌生环境都要适应更何况是荒无人烟的孤岛。
他频繁出现幻觉,多次用岛上的竹子制成竹筏,想要逃离一望无际的大海。
可谁知道,他三次出逃计划都被海里的红龟打破,他出于愤怒和怨恨,竟然把爬上岸的红龟虐打一番,甚至把它翻过背去,终于被晒死了。
可能是出于孤单、自责,抑或是他觉得在这荒岛上没人陪伴有一只大海龟也终是好的,于是拼命想挽救。
结果,一天下雨龟壳破裂,从龟壳中爬出一位少女。
于是,年轻人和少女相爱了,一起生活在孤岛上,过着和陆地上普通人一样的生活,他们自力更生、采摘野果、野菜来过生活。
没过几年,有了孩子,一家三口经历过快乐,也饱尝生死离别。
最后,孩子长大,出海开阔眼界,留下两个老人坚守在孤单上,红龟姑娘一只陪着当初的那个年轻人直到他死后,才变为红龟潜入深海。
故事不复杂,甚至过于平静,就如同一杯没什么味道的白开水,也难怪弹幕上总是出现“节奏好慢”“看不下去了”等字眼。
故事总基调是令人窒息的孤独感,深海、孤岛、荒无人烟、以天为被、以地为床……这些都给观众深深的寂寞、无助和凄凉之感。
看这部影片刚开始让我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一度猜测是不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动画版,也有评论说有《瑞士军刀男》的感觉。
看到一半我就抛弃了这两种观念,它就是《红海龟》,看似讲得的是幸存在荒岛中年轻人的一生,实则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
荒岛中的年轻人是不幸的,他形单影只;而他又是幸运的,在自己的国度有爱人、亲人陪伴终老。
还有人说看到了《大鱼海棠》的影子,不敢苟同。
这部是吉卜力工作室与法国、荷兰联手打造的,获得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奖的电影。
说相似《大鱼海棠》,我建议那些同学多看几部吉卜力工作室的动漫电影。
还有人说完全没了吉卜力工作室的味道,我也不甚赞同。
从该片中观众仍能看到吉卜力电影的味道:人与自然、爱与奉献、生与死等深刻话题,这不正是宫崎骏大师制作电影的主心骨吗?
据悉,这部作品构思了10年,制作8年,倘若你耐心观看,定能从中悟出一定哲理。
我也很理解那些觉得这部电影无聊的同学们的心理,在这个追求快节奏的浮躁社会,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没有搞笑、没有所谓的“高潮”……它平淡如水,但正是这平淡如水,才愈发珍贵和深刻。
正如你我的生命,旅途过程虽平淡,无非从生到死,但组成这一段旅途的每天又不甚相同。
来来往往的看风景人,各自安好,就好!
80分钟,没有一句台词,海、孤岛、一生只足够爱一个人。
遇难的男人被海浪冲到了一座孤岛,绝望,孤独,夜里梦到现世的召唤。
电影的前30分钟都在无声讲述着男人内心的挣扎与孤独,总是试图逃离孤岛却又一次次被“神秘”的力量破坏,他想要放弃却又在梦里时常梦到回家的路,现世的迷幻。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里总是忍不住联想自己,感觉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孤独,内心十分挣扎的日子,想要打破现实的束缚,却又一次次被残忍的“海浪”打回,又孤独又迷茫,一无所有。
可是生活总会有转机,比如遇到爱的人。
觉得电影正真开始的时候是红海龟变成红发女子的时刻。
看到这里突然有点莫名的感动,原来是她一直不想让他离开啊……他们互相小心翼翼地试探,他害怕她会离开,在某天清晨发现沙滩上只留下龟壳的时候疯了似的跑下去找她,顺着她的足迹,在海的不远处,四目相对,他留下上衣后踌躇着离开,突然发现自己似乎不那么想离开这座岛了。
于是他最后也把没造好的木筏推向了远方。
遇到自己爱的人,或许真的会觉得能和她平平淡淡的一直在一起,比起现世的斑斓,放弃了又如何呢,与君相伴余生足矣……看到这里真的忍不住哭的稀里哗啦,室友问我看一个无声的动画片为什么会哭成狗,我说我可能是傻吧,因为我所能想象出最美好的爱情莫过于如此,不在于我放弃了什么,而是在我放弃的那一刻就决定我剩下的生命里最珍贵的,值得我一辈子去拥有.....觉得故事讲到这里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故事了,它是一个梦境,永远不会醒来的梦。
一座孤岛,一片海,时间足够漫长,漫长到一起养大一个孩子并看着他离我们远去,漫长到我们一起牵手走过每一寸沙滩,漫长到一生只爱你一个.......生活一直这样下去该多好,但是生命都有尽头,梦也会醒来。
昨晚还和你在沙滩上漫步,你拉着我的手和我轻轻地跳一支舞,第二天醒来发现你已离去。
整个电影最戳中泪点的无非是红发女摩擦着男人的手最后变成了红海龟的手,(在这里简直要泪奔)认真的道别后默默地转身离开,回到那片大海.......这也正是这个片子最有韵味,最迷人的地方。
你可以尽情的想象,或许这一切是男主的南柯一梦,也可能是红海龟的前世记忆。
可是,我更愿意将它幻想成红海龟是就是这座孤岛的神灵,她如此孤单,每一个来到这座岛的人她都不舍得他们离开,希望可以有人一直陪着她,但是始终未能如愿,有的人来了,走了,有的人在追逐现世的过程中渐渐迷失了自己,总之没有一个人愿意留在孤岛,他们都渴望回到现实,因为那里有他们所谓的梦想,有心中所渴望的一切,而孤岛只是一座孤岛。
直到男主的出现,红海龟还是会尝试留下他,没想到真的留下了他。
于是她用尽自己的修行变成人形来与他相爱,与他厮守终生......在生命终结的时候,她也用完了她的法力,回到大海继续度过漫长孤独的岁月,等待下一个轮回,等待前世的爱人来世与她再来相爱......也许这是海龟设定的初衷吧,代表无尽的生命,等待,孤独与忠诚。
这部作品在整整86分钟内,没有一句对白。
所有剧情全部通过镜头、画面,以及人物的动作来表现。
对白对于一部电影的意义,有时至关重要,很难想象没有了台词的《狮子王》或者《千与千寻》还会像原来那样精彩。
但是,在《红海龟》中,尤其会用极简画面讲故事的迈克尔·度德威特,加上吉卜力为精致的画面保驾护航,创作者们用冷静又温柔的方式,在仅有的80多分钟内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和惊喜。
观看动画的整个过程可以称作“享受”,导演迈克尔·度德威特大概是一名强迫症患者,《红海龟》中的每一帧都美得像是插画大师作品,极简的画风,低调又精致的配色,小趴看第一遍的时候强忍了好多次暂停截屏的冲动。
为了保持画面粗粝自然的质感,背景先由动画师用铅笔在纸上完成线稿,再导入Photoshop上色。
为了保持风格的统一,保证画面质量,二维动画团队的人数非常精简,制作周期也比普通团队用时更长。
由于没有台词,人物的喜怒哀乐只能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来传达,极简的画风恰好让我们的注意力安心放在画面要突出的元素上。
再搭配恰到好处的音乐,悠扬恬淡的舒适感瞬间洒遍全身。
(本电影无对白,所以为了让称呼更加方便,我会以我名字的首字母命名男女两位主角)电影没有对白,只有画面与声音,但这并不会对电影的剧情有丝毫的阻碍,手法可谓古典,悠长而浪漫。
关于电影究竟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以我个人观点,实际上就是在表达人生的境遇与爱的挽留。
L可以类比为每一个尚在路上之人,他被暴风雨卷到了一处孤岛,暴风雨是他累积的经历与过去,这座孤岛就是他当下所处的环境。
在电影一开始,L不停的想要出海,不带物资,甚至连水都没有。
他如此急切的想要逃离孤岛的目的是什么?
起初我不清楚,后来在两次离开失败后,他做了一个梦,梦中出现了音乐的存在,随后我意识到这或许就是他的目的,他的梦想,他想要的东西。
而他一次次的远航预示着他想要用自己的方式排除万难,但终归会被红海龟从中作梗。
而红海龟的意向是非常之多的,她是爱人、是寄托、是依、也是保护和阻碍,红海龟知道此时L距离孤岛(环境)不远,风平浪静可以游回去,而一旦离开更远的地方,风浪凶险,前路未卜。
三次连续的失败耗费了L的精神与意志,却让他注意到了红海龟在他身边时的别样的幸福与喜怒忧思悲恐惊,随后他抛掉了自己的木筏,意味着他选择放弃接触梦想,愿意在当下的环境中快乐的生活着。
但他心中始终怀念着梦想,对于梦想的渴求被传递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他不停的给自己的孩子讲外界所接触到的一切,那些过去追求梦想时所经历的一切,他不想让孩子像他一样生活在这座寂寥的岛上,即使他爱红海龟和现在的处境,但他还是希望孩子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轨迹。
但海啸的意向我始终没有看懂,我只能猜测。
海啸是灾难的化身,或许意味着人生的一场大变动,它摧垮了这座孤岛(环境)的竹林,破坏了它原本的处境,也让L渐行渐远,但最终孩子把他找回了所处的地方,挽救了他的心,他们一起回到孤岛之上,烧毁了所有被破坏的竹子,完成了断舍离和死与新生。
最终孩子在自己的领悟下决定去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在离航后,只留下了L和K,L渐渐变得苍老,而K却毫无改变,那是因为K始终保持着L心中的最美的姿态。
直到自己死去,人生终结,虽然梦想未曾实现,孩子未曾归来,但他的心中一定是怀抱着幸福与喜悦的。
前天刚看完,这是我看的第一部全程没有任何台词的电影,原本是和女朋友一起看的,看了一半,她就看不下去了,我看电影一向不会半途而废,于是一直看到了后面。
一开始想到了罗宾逊漂流记,后来,红海龟幻化为女人,与男人结合,居然还能够生下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从小与海龟为伍,游泳非常厉害,经历了一场海潮之后,他越来越厌倦这个一成不变的环境,他想要出去,想去见到更大的世界,正如片头男主想要回到他的世界一样,无论有没有见过更大的世界,都想要奔去未知的远方。
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特性(奔向宇宙)。
男孩走了,岛上只剩下了男主和红海龟,后来,男主去世了,红海龟伤心地牵住了他冰冷的手,慢慢又变成了一只海龟,慢慢地游向大海。
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她一开始为什么要阻止男主,就是怕他在茫茫大海中,死去于是留了下来,陪着男主,度过了一生,生下了男主的后代,而男主的后台打小近水,游泳很厉害,所以才得以让他去更大的天地遨游。
就像我们普通人的一生,出生在一个小牢笼,总想着挣脱牢笼,在一次次失败后,与身边的那个人结婚,生子,老去,把挣脱牢笼的理想交给了下一代。
我给9分!
最近的片子大家都是学习好莱坞,经典的三段式让观影体现可预期,食用久了就不免乏味,把自己的脑子完全的交了出去,换来了所谓的娱乐。
红海龟这部影片很特别,可以说很古典,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现代。
首先是它的画面,无论是近似水彩的海浪,还是油画一般的天空,配上简笔画风格的人物,大面积的留白,让人的视觉非常放松。
从音乐看,从spotify或apple music都可以搜到电影原声,我连接音箱重放了一遍,就是古典乐风格,单听倒也和其他电影原声没有太大差别,但配上画面真的是不一样,可以说是完美吻合了画面的意境,同时又补充了画面单调可能引发的观影趣味的下降。
剧情说实在的我一开始是猜不透的,看了三十分钟还是不确定故事的主旨,前期的悬疑设置还是很到位的,直到红海龟变成了女人,一切似乎就明朗起来。
影片主要呈现了人生的过程,从年轻到死亡。
剥离所有可能的修饰和人物设定,全篇都没有一句对白,没有刻意设置的情节,用动画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探讨人生的元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其很现代的地方。
影片的寓意并不深刻。
青年男子漂流到一个岛屿中,竭力制作木筏逃出小岛却屡屡被红海龟撞沉。
红海龟上岸被愤怒的男主打伤,男主不忍红海龟死去悉心照料,海归却变成了一个红发女人,女人与她从试探到情深,孩子诞生了。
短暂的快乐后一场海啸席卷小岛,此时也已青年的孩子开始思考自己的存在并离家探索未知的世界。
夫妻俩在岛上白头,死去,故事结束。
批评者或许会攻击这部片子平淡无奇,试图探讨大的概念却没有任何解决问题的尝试。
但我却认为这正是该片着力打造的意境。
观众从日常繁忙的生活中抽出两个小时,如果仅仅接受单方面的信息轰炸,却没有双方面的交流探讨,是称不上娱乐的。
影片中孩子的出走和男主最后望了一下月亮后断气,都是非常引起我个人共鸣的镜头。
人生也许就是这样,挣扎,驯服,扎根,意外,逃离,归根。
看到了这个,仿佛存在自身周围的困难和障碍都被抚平了一样,非常治愈。
不同于评价看完后觉得人的本质是永恒的孤独,我个人觉得观影的体验是相当温暖的。
全凭流连于画面中的意境美,日欧彼此结合,也真的很有特色,构画里日与夜交替,星空,海岛,夕阳,落雨,竹林,失落的海龟,变幻的人形,生命的结晶,旅途的启航,落日时告别,从开始到结束,都像梦一样她从广袤无垠的大海里上岸来陪他,他放下灯火璀璨的彼岸,在幽深静谧的海岛里,情愿做了两棵水草,扎根在池塘里,沙滩里,草地里,化出一个又一个的梦,直到他白发调零,它游回大海
时一男唤作美须公,出海遇险,至一孤岛。
斫竹成筏,欲遁,途遇一赤海龟衝筏,筏毁。
美须公勃然,待龟登岸,以竹击其首,覆其身,龟腹上壳下,动弹不得。
经日,壳裂若卒,公以枝叶覆其身,戚戚悔然。
后逢大雨,龟得水复生,幻作一女子。
公见之倾心,相交媾,泯恩仇。
经年,生一子,及长,逢大水,岛隳。
子整装欲走,公夫妇相守于岛,至白首,公溘逝,妻复变龟,悯然离去。
得闻其子,后习武功,有徒若干,自成一派,时人唤作“龟仙人”。
关于“孤独”这个主题,Michael Dudok de Wit 从来未停止过探索,他的作品总在传达着这样的一个信息:人的一生从来都是孤独的,但心里有了牵挂,这份孤独才不至于蚀人心骨。
《父与女》是这样,《红海龟》亦如是,只不过由当年的 8 分钟短片,变成了后者长达 80 分钟的完整动画。
Michael Dudok de Wit 的动画作品多为默片,不特别渲染人物冲突和角色情感,通过画面中的其他元素来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比如《父与女》女主一生遇见的路人,《红海龟》里男主所在荒岛。
主线单一看似平淡,但总能敲动人心。
有着与《父与女》如出一撤的简洁和阴郁,《红海龟》多了一份熟悉的超现实,日本吉卜力动画工作室熟悉的画风迎面扑来。
由宫崎骏、高畑勋统筹成立的吉卜力动画工作室包揽了几乎所有宫崎骏的作品,此次和 Michael 共同制作的《红海龟》保留了精致流畅动画效果的同时,也出人意料地没有冲淡 Michael 本身的风格。
《红海龟》讲述了一个红海龟化成女人,陪伴男主一生后重回大海的故事。
虽然我很想把这片子叫做《人龟情未了》的人打死,但这句话确实简明扼要地讲清楚了《红海龟》的主要剧情。
也不要问我为什么海龟不是变成男人,因为我不是导演#微笑#。
影片轻描淡写地重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一生,成长、生活受挫(船难)、恋爱、结婚、生子、子女离家、老伴先逝,这是一个对生活有向往、有理想、希望逃离安全岛但最终留守的普通人的一生。
导演没有要批判平凡的打算,也没有歌颂野心的意思,只是中性地刻画了我们最为寻常的人的一生:有风浪、不甘心、努力过、伤害过关心自己的人、为了另一半留守安全范围、面临下一代想要逃脱的离别和晚景的孤单。
我们都以为每个人的路各不相同,其实大部分都殊途同归。
所有的野心都将归于平淡,所有的风浪都是日后谈资。
野心和追求,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但没有野心,也不代表我们可以过得不认真。
爱情,你可以看做是一种对野心的羁绊,也可以看做是平淡的支点。
如何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时机问题。
但即使是在当年想当然的安全小岛,生活未知的风流却仍然时有发生,而此时你虽然担心的不再仅仅是自己的安危,还有别人。
到最后的最后,你会发现,其实只要好好活着就已经足够了。
作为一部非纯血的吉卜力电影,其实如果不说的话,还是蛮难认出来的。
而如果看了导演的奥斯卡奖作品《父与女》的话。
会发现,电影内核还是更由导演主导的,毕竟,吉卜力扛把子之一的高田勋只是美术指导而已。
身为无对白电影,我认为最大的特点就是增加了它的解读可能性,而动画因为其特殊性,几乎每一帧每一个细节都是导演思想的表达,这种解读可能性就更多,以至于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了。
丰富的画面,偏写实的画风,一个多小时的时长,让电影比起《父与女》这样的短片更加难以驾驭,而在我眼里看来,《红海龟》,大概算是驾驭失败了......前面提到《父与女》,稍微一查便能知道,是导演的代表作,讲述女儿用一生的时间守望父亲归来的故事。
其中极简主义所蕴含的深刻内容,让它荣膺7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短短九分钟的观看体验却足以让人大感满足,建议有时间的话不要错过它。
而如果观看了《父与女》之后,再看《红海龟》,就会更容易理解其中一些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容,从而减少很多无意义的争论。
在我看来,《红海龟》是一部象征意义大于逻辑性的作品。
电影中有许多的剧情看似不合理之处,它们更像是为了表述一种行为或者过程而设置虽然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导演的驾驭失败的地方。
而是否紧看重这一点,我认为是电影评论两极分化的地方。
远景镜头的大量运用使电影整体呈现一种空旷寂寥的气氛。
而为了强化这一点,电影里面除了充满好奇心的几只螃蟹外,其他动物都是孤独的个体,又或者是在一个更辽阔的环境下成群,反而更凸显了其孤立。
而虽然是写实的画风,可画面中除了主人公之外,几乎都是各自单独的色块,黄色的沙滩,蓝色的大海,绿色的竹林,彼此之间的界限,从那片严格密密麻麻长在一起的竹林与沙滩之间的鲜明区分便可见一斑。
这类氛围的渲染,与其说是为了故事服务,不如说是更强烈的导演个人风格的表达。
然后说到电影哪怕为了舍弃剧情的合理也要强调的象征意义上。
电影里面有很多明显的行为,比如主人公掉入水中,然后从一条狭窄的水下通道挤出来,比如主人公孩子做的那一个梦;也有许多不那么明显的行为,但是这个就可能涉及到过度诠释,以及想法因人而异,就不作剧透。
总之,如果只看表像,那么这不过是一部空有画面而乱七八糟的一部电影,而如果细究内涵,那么这部电影将会有颇多可挖掘的地方。
大概,就像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我们看到的,与电影最后给出的解释一样的不思议吧。
作为吉卜力的粉丝,看这一部电影的起因,自然由于其有与吉卜力工作室的合作,不过,大概,吉卜力工作室在其中主要就是画画的吧,故而没有太强存在感。
整体画风因为是高田勋作艺术指导的缘故,所以虽然显得有点陌生,不是吉卜力以往的风格,但那种精细而写实的感觉却没有落下,如果是宫崎骏的话,那么就不会只有一两条虫子,几只螃蟹,而会充满着探头探脑的小生灵了。
故事方面,很明显是导演的思想占了大头,所以不同于以往的表现方式也能让人稍感新奇,然而终归剧本、分镜是经过审核了的缘故,所以那种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描绘,那种将一些看似与内容无关的生物的打闹作为过场的行为等等,都在或多或少的显露着吉卜力的身份,时不时让我会心一笑。
总之而言,《红海龟》并不算是一部看了让人觉得满足的电影,它虽然有一个相对完满的结局,然而却可能会让你初次看完之后有更多的困惑,既是对于电影所想要表达的内容,也是对于电影所遗留或产生的内容。
作为一部宫崎骏宣布退役之后的新的寻找出路的电影(虽然宫崎骏老爷子看完之后又想着再次出山,不过这位快要八十的老人时间真的不多了...),《红海龟》的意义并不是单纯的好看与否,可能更多的是为吉卜力接下来的路探明方向又或者提供选择,就目前来看,我们并不能说它是成功的,冷清的人气大概就是最好的说明。
宫崎骏,高田勋,铃木敏夫,吉卜力的顶梁柱们正在相继的老去,而吉卜力的运作模式又很难产生新的接班人。
我不知道再过几年,再过十年,吉卜力会变成什么样子,甚至是否还存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看着这位迟暮的庞然大物垂垂老去,然后分崩离析,而我们,大概会像《红海龟》里最后那样,陪他老去,等他离开,之后,再变回海龟,游向大海里去吧
缩成10分钟短篇刚刚好
结尾还是没忍住泪奔,日本吉利卜与欧式美学的完美结合,极简主义,构图满分,对于自然和生命的解构式寓言,重拾敬畏,克制抒情,浓浓的奇幻意味加筑主题平添砝码,对于生命的起始和陨落,对于时间和物质的思考,对于情感和梦想的意义,好像堕入哲思的怪圈,感同身受的领悟和清醒,疼痛和回味深长而悠远
后半段很忧伤
相濡以沫和相忘江湖的最佳结合。其间画风一度以为是几米参与创作的。故事比我想象中温暖,但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和我的爱人一起跨过大海亲吻陆地。
中年鲁滨逊漂流记
感觉像用《父与女》那个默片调调把《瑞士军刀男》《海洋之歌》这些串起来。你活得够久,就能望见人生所有的离去。A站弹幕实在消解了正剧或悲剧气氛,比如三只海龟是“您的三辆滴滴在等候”……
画风、意境挺美的,剧情、立意则有点迷惑……
看似简单却奇怪的故事,实际上是对人生的隐喻。音乐大赞
2.5 煽情煽过了。
想到[裸岛]
字面意义的甲鱼鸡汤
看不懂
吉卜力就是这种莫名其妙,总要给自己的幼齿脑洞冠一个假大空的心灵鸡汤。
虽然我没整明白这个人龟之恋到底有啥含义,动画本身我还是莫民滴喜欢,也许因为宁静感。红海龟最后又化作海龟离开时我还真有点莫民的难受,我为你付出了一生,你为我放弃了浩瀚的大海,但是终究曲终人散。
好闷,人和龟生的儿子叫......
影評又消失。只有給力打個印象裡的低分。男人女人就一定要做愛生仔,嘔心
我知道你出不去,所以我来陪你。小螃蟹简称吃瓜群众。 画面简单美好。
就这?
#美人龟#太爱这种画风了,为了体现是与吉普力合作的而不是完全出自吉普力而把男女主的眼睛画成了两个黑点,一看就是欧洲范啊。结尾有一种凄凉又有一种恍如一场大梦的感觉。
红海龟幻化做人形与人类生活,相伴到老。送别人类,包括伴侣和孩子,又回归红海龟身形,返回海洋。这一部关于生存与陪伴的故事,极度简单,因为不可思议般的自然。PS.孩子随着海龟离开父母,这个情节设定对比想想有意思。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