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Tea: Story of the Leaf

主演:方亮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3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剧照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剧情介绍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茶,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千百年来,茶文化几经传承、历练、蜕变,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和魅力。本纪录片寻访了云南、福建、四川的产茶重地,记录下小小的一片那嫩叶是如何历经风雨被采下来,并经过复杂的工序和手艺焙制称清香四溢的坐上佳品。跟随摄制组的脚步,观众走访了中国、日本、印度、泰国、肯尼亚,领略了千百年来茶叶在亚非各国落地开花,所滋养出来的不同的文化底蕴。茶叶何止滋养了一方水土,更联络其从东方到西方、从远古到现代全人类的灵魂与情感。 它本是一片绿叶,当与人类邂逅之后,它走过漫长的旅途,最终上升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信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戈壁母亲小蓝战士第一季跌打婆与辣妹假装我是美羽小姐2:1人类警中警煽动者田禹治乘客迷失第六季爱无痕浴血记者八月的雾最近有点烦大象之歌状态:未知灼热岁月风云冰雪极境怎敌她千娇百媚集体降职十万伙急化时为机天堂岛疑云第八季魔镜奇缘2恶魔烟筒2:烟筒之王布莱克威尔的幽灵2女子高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长篇影评

 1 ) 关于茶

第一次出关于茶的纪录片,无论情节多么糟糕,思路如何混乱,我都顶了。

总觉得,只有中国人才有资格出关于茶的纪录片,甚至比美食更有资格,更能丰富。

随便点选什么都是精华,都是一贯中国的博大精深。

本片总体拍的思路稍显乱和仓促,各种穿插有时有些突兀。

缺少了些许元素,如煮茶泡茶的器具,泡茶的水等。

但仍然是不可多得的好片。

拍摄的画面,如此精美宽广,看到茶叶在水中沉浮,看到茉莉花蕊的绽放,看到少数民族的祭祷,看到英国精美的下午茶,看到日本繁复严格的茶道,都生出无限感动。

从最粗糙到最精细,那些带给人的震撼都是一样的。

这是一个爱茶的人,对一部关于茶的纪录片生出的无限感动,无限遗憾以及无限希翼。

希望真正的茶文化,重新兴起。

在中国,在内地。

 2 ) 关于茶的宏大叙事

看了很多遍,很喜欢的一部纪录片,无论内容、画面、配乐、解说都是高质量的,而且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拍摄了很多外国茶文化,没有过多的站在茶文化发源地的高处俯视世界,也没有表现出为现今茶产业不如历史上的地位而灰心丧气,正如一杯最普通的茶一样,淡然的诉说茶的前世今生,这种包容、平和、思远不正是茶的文化核心么。

整部纪录片选择了宏大的叙事,从茶的历史到如今的发展,从中国的茶到世界的茶,从普通的茶到稀奇古怪的茶,充满自信、娓娓道来的描绘出了茶的大脉络,但又都适可而止,不做过多的纠缠,所以对于想要深度了解茶,尤其是想以我们熟知的六大类茶来深入了解的话,会觉得这部纪录片逻辑混乱,没有把茶说深刻,但我觉得这部纪录片选择的方向还是挺不错的,尤其是国外的茶,虽然因为缺乏背景文化显得有点干瘪,但画面、音乐、旁白都有所弥补,总的来说既在大层面上了解了茶文化,还猎奇了时间各地各色不一的茶文化,还是挺饱眼福的。

说到茶,作为农耕文明发展的副产品,中国人必然带着天生的亲切感,这种亲切感也促使我去查了不少资料,看了不少豆瓣上的评论,填补了一点我贫乏的知识,虽然不少网友例举了很多数据,比如:出口量早已不是世界第一,世界第一茶企立顿是全国千家茶企的总和等等,言之凿凿以证明中国的茶在世界上以不复往日荣光,看得我也是有点垂头丧气,一种败家的感觉油然而生,但细看却值得推敲思考,一是如今的局面也是西方殖民扩张残存成果(茶叶贸易逆差也是西方殖民扩张动力之一);二是目前国家的发展目标是高附加值的高科技工业商品,国家也从几千年的农业国向工业化大步迈进,虽然茶产业也需要工业化,但可能是排在次要位置;三是茶所附着的文化才是核心价值,历史上西方也是因为饮茶是高雅的象征(和如今中国人喝咖啡相似),先有中国文化地位才有中国茶的世界地位,而这一地位也会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复兴,回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再说回到我自己,我也是从喝可乐、喝咖啡到喝茶,从喝啤酒、喝洋酒到喝白酒,这种历程让我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宿命感,也有一种文化回归的归属感,如今,这些饮品我都不排斥、都喜欢,但是唯有茶和白酒,喝的时候总觉得喝的不单只是一种饮品,他们似乎向引力一样毫无察觉的绵绵发力,让你带着欣喜不自知的就坠入其中,去品味他们的前世今生,从中去探寻与你千丝万缕的联系,带你找到独属于中国人的社会、文化、价值位置和认同。

我始终认为,饮食始终是外人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条捷径,也是中国人自己触碰文化核心的一条密道。

 3 ) 笔记

“人生如茶,苦尽甘来” 拍的真好,镜头,音乐,故事都好。

吾爱喝茶,所以必要了解茶文化 随记:1土地和手掌的温度。

“喝下苦涩,回甘迅猛”,杭州龙井村,四川长嘴铜壶,“杨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武夷岩茶大红袍,白毫银针“入水根根挺立”,六大茶,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

2路的尽头。

新疆昆仑雪菊,广东凉茶是非茶之茶,云南普洱,辛苦的背茶人,蒙古族的奶茶,虫茶,藏族的酥油茶,藏民的等身长头朝拜方式。

3烧水煮茶的事。

日本茶道,唐代茶道,湖北恩施玉露茶,浙江余杭径山寺,日本镰仓“流镐马”,武士的故乡,丰臣秀吉制作的黄金茶室,织田信长。

潮州的凤凰单丛茶。

4他乡故乡。

泰国的拉茶将奶茶进行拉扯,印度的阿萨姆红茶,英国女皇命名大吉岭红茶“东方美人茶”,印度是现今世界第一大茶叶出口国,印度街头的奶茶摊,土茶碗喝完摔碎,土中来土中去,安徽祁门红茶是世界三大高端红茶之一,独有的“祁门香” 5时间为茶而停下。

关于英国茶的故事,并不产茶,下午茶的发明者,人均饮茶最多的国家,1840年鸦片战争也可以称为茶叶战争,飞剪船茶叶贸易后被蒸汽时代取代,安徽的松萝绿茶,英国下午茶的发展历史,三层的点心盘,大卫和她已故妻子的故事,伦敦唯一一家五星级酒店的茶舞会,“茶是人类享受午后阳光最好的伙伴”。

6一万茶汤见人情。

一般的茶只有一个茶季而铁观音有三个茶季,四川峨眉山的竹叶青茶,云南香格里拉的茶人。

 4 )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传统茶文化博大精深!

茶道修身养性,净化心灵!

一些摘抄与体会第1⃣️集 土地和手掌的温度 ➕第2⃣️集 路的尽头茶史起源于 能够治病,绿茶抗癌,同时茶🍵也能能够提供维生素昆仑雪菊,可以降血压云南普洱茶蒙古奶茶🥤,藏族人对茶很热爱虫茶🐛寺庙 酥油茶,还是咸的勒第3⃣️集 烧水煮茶的故事日本🇯🇵茶道,点茶,会庆祝茶季到来,日本的茶是僧人在中国学的?

日本禅宗出自径山寺香港,玉露茶四川省白玉县 酥油茶剑道可以通过茶道来修炼茶道作为精神寄托广东潮州工夫茶❤️凤凰单丛茶,泡茶-养心-气质!

茶人-茶道第4⃣️集 他乡,故乡祁门红茶 三大顶级红茶英国是世界上喝茶最多的国家,下午茶文化第5⃣️集 时间为茶而停下飞剪船英式下午茶:绿茶到红茶红茶的包容性强第6⃣️集 一碗茶汤见人情人生如茶茉莉花茶种茶 采茶 制茶 饮茶 茶人铁观音有春夏秋三季 安溪竹叶青日本茶道 ❤️最后的总结升华:解毒 佛 游牧 日本 丝绸 生活信仰 英国礼仪 —————————————分界线———————————————茶分六大类一,不发酵的绿茶,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的鲜度。

二,轻微发酵的黄茶,比绿茶更多了一份柔和。

三,不炒不揉的白茶,最多的保留了自然的原味。

四,半发酵的乌龙茶,创造出千变万化的香气。

五,发酵时间最长的黑茶,曾经是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

六,全发酵的红茶,兼收并蓄,是当今世界消费量最多的茶。

 5 ) 茶香文化 忆其根源 ——浅析《茶,一片叶子的故事之土地与手掌的温度》

古有陆羽《茶经》中提到‘茶者,南方之嘉禾也’。

让世人明白,茶之性及其好也。

而今,生活在快节奏的当下,大部分人已无心在静心品茗,领悟其中韵意,茶对他们来说不就是提神醒脑的工具罢了。

但是,茶文化对有一部份人来说,不仅是信仰,也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由导演王冲霄执导的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是茶人茶语为主线向观众展示出关于‘茶’的内涵,将古茶文化融于动态之中,向全世界人展示关于茶的故事。

纪录片第一集以《土地与手掌的温度》为名,不仅是对茶生长与茶艺的展示,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品味。

在长镜头下保持了茶文化其原有滋味,给观众以真实,贴近之感,从而叩问观众内心深处的想法。

在影片中,通过长镜头唤起观众,对于茶文化的记忆,折射出对‘茶’的敬仰。

云南泉迈山里,有这样一群布朗族人,他们将茶视为沟通天的生命,通过无剪辑的手法,将布朗族人的茶祖节最真实的体现出来,又让观众感受到茶文化的深远持久。

跟随着镜头,族长苏文国将茶园文化介绍给观众,在长镜头下他告诉观众,布朗族人每年开辟一片新的茶园,种的第一棵树叫做茶魂树,树桩把它栽起来,就代表他的魂,魂守着他的茶园。

十几秒的镜头通过茶人茶语,向观众展示出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但这决不是布朗族一个民族的信仰与坚持,是所有人们应有的传统坚守精神,从而不只是对茶文化的敬仰,还是对中华文化的敬仰,更是警醒生活在快时代社会下的人们应守住信仰,谨记中华文化。

真实是给人最直观的感受,而细节的展示,进而给茶如人生的主题起到锦上添花之用。

来自意大利的客人,唐云爱上了中华的茶文化,更是独爱龙井,在品尝龙井时嘴角的笑意由衷的表达了对茶的热爱。

正所谓:“扬子江水心,蒙顶山上茶。

”所属黄茶蒙顶茶,顾由此而来,在蒙顶山上有一位老人叫成先勤,他不仅是“龙行十八式”的创始人,更是手工蒙顶茶的制作传人,从采茶采“1.5cm-2cm的黄芽”到烘焙时试温“锅底离手心一尺二的距离”到最后的“用纸包裹”,在种种流程中,可以展示出蒙顶手工茶,之所以即将失传原因,也通过影片中的细节描写,将人生就如一杯茶,刚开始的时候是浮在水面上的,但随着知识的增加,阅历的增加,便会沉下去,将这一道理传达给观众。

相较于黄茶,白茶的制作自然简单许多,只需晾干或阴干就好,但在晾晒的过程中,观察入微,对天气的把握无一不展示出,茶工艺的成就。

在种种的细节下,观众不仅看到了茶艺,更看到了人生漫漫路应该不浮于世的道理。

特写镜头下,传统与工业的碰撞,更加精明的将传统工艺、文化,传入观众的内心,从而引发保护传统文化的共鸣。

影片中,苏州的龙井,四川的蒙顶,武夷的红袍,江苏的银针都是中国名茶,然而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化生产逐渐替代了手工,然后手工茶也逐渐淡出了社会发展的这个舞台,但是影片中特写的镜头下,手茶的制作,用最直观的感受,传入观众的脑海之中。

诚然,这决不仅此于展现茶艺制做的魅力,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让工业化脚步不断加快的今天,可以保留着原来的味道。

同时也体现出传统化,正在被工业的脚步所埋没,倘若对传统工艺置之不理也终会消失。

所以,不仅在观看时应该心存敬仰,更应该在看再看完后有所行动。

《土地与手掌的温度》这集记录片中,向人们展示了茶生长与制作的视觉盛宴,让观受感受到了来自茶的魅力。

诚然,这部纪录片的成功也说明,在未来纪录片的创作上,应该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给影片赋予更深的文化内涵。

使中华文化得以在飞速发展时代可以生动保存。

 6 ) 一部凌晨四点的纪录片

同学的安利 一直就很想知道茶叶怎么回事 等我看完之后再来评价 20200302第一集看完啦 土地和手掌的温度 剪辑确实有点问题 但是瑕不掩瑜 充满禅意的开头 明天继续

202000303第二集 路的尽头 高能画面就是川藏线的茶背子了吧 画面的消失人的离开 但是他们所做的东西总有人记得 茶和其他物质的融合其实也是生命与生命的融合20200304第三集 烧水煮茶的事 其实就是茶道的故事 每一个茶人都在修行自己的茶道

20200305第四集 他乡故乡 茶传播到泰国 印度 俄国的故事 每个地域以一个人为主题 茶的世界人来人往 茶让人停留下来或奔向远方 20200306第五集 时间为茶而停 英国茶的故事 中国和英国 茶叶与鸦片 总拼配师工作感觉很有趣 但是故事太多 听的要睡着 有凑时长的感觉20200307 第六集 这集也是听故事的一集 茶是人处在草木之间

——分割线——这是一部凌晨四点的纪录片 是不是想给那些喝过茶睡不着的人看呢?

看纪录片之前以为讲的是中国的茶 但其实并不是 6集内容里包括万象 茶是融合 是中国与世界的融合 名字叫一片树叶的故事 真的都是故事 每一集都是由一个和一个小故事穿插起来 由某个人开始讲述 历史和现实结合 故事与茶叶结合 采访者同时也是讲述者 这一方面能让观看者共情 但是另一方面有的故事过长 有煽情的成分 强行文艺美中不足的是不知道是不是时长的关系 还是怎么样 剪辑真的有点乱套 往往一个事还没说完就跳到另一个板块去了 总觉得有些意犹未尽 而且对于中国的六大茶系讲解的略微带过 希望能出一个纪录片专门讲解中国的茶系分类 最后表白片头片尾的设计 真是太好看了

本来想给三星 多的一星合格茶本身完结撒花🎉

 7 ) 形式远大于内容

看了两集,实在看不下去了,吐槽几句:1、关于茶的题材,还是要真正懂的人来拍。

2、形式华丽,内容杂乱、空洞。

就比如昆曲,舞台辉煌,演员漂亮,却听不到昆曲的真正唱腔和韵味。

或者比如喝茶,本来应该素净淡雅的茶室,墙上却挂足了字画,架子上也堆满了瓷器,让人怎么喝茶?

3、应该费了不少钱,可惜了。

 8 ) 中国茶还有很多可说

从中学起,就养成了一边做题一边喝茶的习惯。

绿茶,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间或也会换乌龙、普洱、菊花喝喝,不过绿茶仍然是我的最爱。

虽然茶喝的多,但对茶的文化历史不算了解很深。

看到有讲茶的纪录片,是一定要看的。

可是就像有人评论的,这部片子更像一篇关于茶的散文,导演思路飘到哪就拍到哪。

片中讲到中国茶、茶文化、茶生活和制茶工艺的时候,都让我很感兴趣。

可惜,没有讲很多就话锋一转到国外,差不多有三集在讲国外的茶 --- 日本,印度和英国。

不是说国外的茶不值得讲,但既然是短篇幅的纪录片,就应该把更多的笔墨放在茶的故乡。

或者索性做两个专辑,一个专讲故乡的茶,一个专讲他乡的茶。

中国茶的丰富内涵绝对是可以拍出像舌尖上的中国那样的长篇巨制的。

 9 ) 《茶,一片树叶》

《茶,一片树叶》图文版: http://bbs.bianzhirensheng.com/thread-1297506-1-1.html茶,真的就是一片树叶而来!

请茶友们关注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跟随王冲霄总导演的镜头从茶的故乡中国出发,走进多彩茶世界,体会国人开门七件事之茶的重要性。

《茶》被剪为每集50分钟,分为六集播出。

王冲霄介绍,为完成这部“茶经”,摄制组穿越了全球的茶叶国度,如日本、英国、印度等,“拍摄期间,导演们翻越了30多座著名茶山,深入很多不为人知的偏远山区,采访了世界茶人共100余名,探寻茶足迹。

”在这场探寻“茶脉”的旅途中,除了世界各地的茶界泰斗外,淳朴的茶农、茶地的自然奇观都将出现。

王冲霄直言,“在以往有关茶的影视作品中,从来没有这么多的茶界泰斗出现在同一部作品里面。

《茶》是第一部将他们‘集中’起来的纪录片”。

第一集,土地和手掌的温度。

从云南云南芒景山说起。

布朗族人把茶看成是生命的一部分来保护,将茶作为一种图腾来崇拜,他们视茶为祖先的恩赐,灵魂的盛宴。

布朗族茶祖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了!

茶祖:指茶的祖先。

他们坚信着每一块茶地都有茶神。

世界茶文化在中国,中国茶的祖先,神农也。

在云南,孔明被视为茶祖。

在蒙山,第一个种茶的吴理真被视为茶祖。

在日本,荣西禅师被尊为茶祖。

从包括云南在内的我国古茶树衍化而去,茶树已经成为农业中一种主要经济作物!

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近代调查研究材料,不仅能确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而且已经明确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

但对这个问题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

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

只是在1824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勃鲁土(R·Bruce)在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Sadiya)地方发现有野生茶树后,于是,国外有人以此为证,开始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了异议。

从此以后,在国际学术界开展了一场茶树原产地之争。

现在,无论是远在云南古茶园的普洱,或是遥远北方的北京茶馆里的龙井,还是大茶馆里小成都的龙行十八式,都是我们中国茶文化的演绎。

本集从芒景山古茶园到龙井再到蒙顶,第二段开始逐渐展开白茶、绿茶、黄茶、乌龙、黑茶、红茶,这条按照发酵程度不同的茶叶种类,接下去就将重点讲述其他类!

第二集,路的尽头。

漫漫茶道,实为路!

从喀喇昆仑山脚下的克里阳乡,维族牧民寻找野生昆仑雪菊,以为祛病,更为利益;到传统的广州凉茶,实则中药。

代茶使得茶在中国,确实形成一个更包容的概念。

很多饮料原本并非是山茶属植物制作。

如菊花、水果、中草药等等,但都在用茶的方式沏泡、品饮,被划定为代用茶,也是非茶之茶。

对非茶之茶,人们更看重它们的保健功能。

http://list.tmall.com/search_product.htm?q=%C0%A5%C2%D8%D1%A9%BE%D5&type=p&vmarket=最让人感叹的不是马帮贩茶,而是四川的“茶背子”。

茶马古道大致分为两条主线路,分别是从四川和云南出发的川藏茶马古道和滇藏茶马古道,其分支较多,但大部分最终到达西藏,并从那里穿越喜马拉雅山的沟谷,远涉印度、尼泊尔等地。

雅安,作为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从此地出发的藏茶,到达藏区的康定,一路翻山越岭、茶马难行,只能依靠背夫运输。

而运茶的背夫被称为茶背子。

走一趟需要半个多月。

后背是三百多斤的份量,脚下是仅容一人的小路,一不留神就会跌入万丈深渊。

这一条茶马古道,不是马蹄踏出来的,而是靠人的肩膀背出来的…茶背子都是为求生存的穷苦人,他们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就背茶。

一包茶20斤,青壮年最多能背十五六包。

片中唯一出现的女茶背子岳秀芸如今也已经86岁了。

在她的记忆里,每30个茶背子里大约有5、6个女茶背子。

尽管她们的体力比不上男性,但为了生活,她们仍旧咬牙坚持着。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雅安每天出来当茶背子的人有500多。

如今,随着大多数老人的去世,那段历史已经开始模糊了。

茶背子,作为一千多年川藏茶马古道真正的主角,正在沉默中渐渐消逝。

及至眼下,川内不少山区或者景区,依然活跃着不少靠山吃山的当地农民,俗称“背子”或“背二哥”,他们或抬滑杆、或挑运杂物、或运输物资,是否已经摆脱了当年“茶背子”们仅生存下去的境况呢?

不知!

“追寻”最古老的制茶技艺据了解,黑茶有着各种制茶工艺中耗时最长的流程,需要对粗老的枝叶反复揉捻才能使制成的毛茶结实饱满。

在现代揉捻机出现之前,茶农都是用脚在斜板上反复揉捻来完成这道工序。

“以脚揉茶”这一流传许久的溜茶技艺目前已被现代工艺所替代,在纪录片《茶》中,这一独特工艺将被还原,观众可以一睹“以脚揉茶”的古老技艺。

总导演王冲霄透露,“这一传统的制茶技艺在世界上其它地方已经不复存在了,目前只有四川雅安名山县双河乡长沙村的茶农依旧保留着这套工序”。

此外,王冲霄直言,“片中除了还原黑茶独特的制作工序‘以脚揉茶’外,还将追寻其它古老的制茶技艺,比如贵州虫茶的制作流程以及藏式抹茶工艺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9f0cf50100xqjt.html左为金骏眉,右为雅安黑第三集,“烧水煮茶的事”本集弄清二个要素。

1、日本茶道源自中国宋代,尤其被认为由当年远赴神州求佛的僧人,从浙江径山寺带回。

径山寺创建于唐天宝年间,距今有1200余年的古刹,为天目山余脉,海拔769米,在浙江余杭径山镇径山。

径山茶宴是径山寺接待贵宾时的一种大堂茶会,起源于唐朝中期,盛行于宋元时期,传承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

宋时径山寺盛行“茶宴”,是径山僧以茶论道的一种“清规”,也是古刹以茶代酒、宴请上宾的仪式。

茶宴在布置洁净的明月堂举行,室内悬挂名人字画,摆设时新鲜花,并有专用茶具。

径山茶宴依径山寺历代祖师、住持谱系而传承。

按照径山寺传统,每当贵客光临,住持就在明月堂举办茶宴招待客人。

径山茶宴从张茶榜、击茶鼓、恭请入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到谢茶退堂,共有10多道仪式程序,宾主或师徒之间用“参话头”的形式问答交谈,机锋偈语,慧光灵现。

---另,片中展现的日本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光大,确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2、中国唐朝人煎茶喝,宋朝人创造了点茶法,当时茶之道为“吃”茶,即将绿茶磨成粉末,加以水调,并饮。

目前国内保留此风,莫属藏民的酥油茶制法。

片中讲到四川甘孜州西部白玉县喇嘛们的饮茶。

两千年来,人类喝茶的方式一直在变。

到了明朝人一改吃茶的传统,品味到茶叶泡水的清香,而日本茶人在对传统茶道的恪守中,熏陶着本民族的心灵。

第四集,“他乡,故乡”茶,源自中国,扬于印度,远至几内亚,偏可格鲁吉亚!

本集就按照这个脉络,让百年以来,由中国为源头的茶叶迁移为线索,罗列了安徽祁门、金三角地区、印度北部大吉岭山区、格鲁吉亚数地种植茶叶的人与事串联!

这是全球较早数据了,在“2013国际茶业大会国际茶人高峰论坛”会议上,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诺曼·凯利先生表示,全世界茶叶产量在过去的五年增长了20%,其中中国增长10%,远高于全世界平均增长水平的3%,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红茶生产国。

再看看中国2013年的全国量化数据!

茶,不仅是国人的开门七件事之一,也是全球主要国家人们的一件重要事情!

第五集,“时间为茶而停下”世界上人均饮茶最多的是英国,想来中国没有谋得第一,应该是被广大中北部地区平均化了!

若以广东、福建二省而言,夺得第一,毫无问题!

放下竞赛论,本集也说到那年的鸦片战争,实质是经济战,原因是凯瑟琳王后的饮茶习惯,被放大与仿效后,恰似一幅贵族生活写照,于是全英上下齐动员,大饮中国tea!

可惜,当年远洋运输不发达,中英两国相隔万里,但在19世纪的百年间,两个国家的关系却是异常密切,联系的契机主要就是因为茶叶和鸦片这两种特殊商品。

从18世纪末开始,英国就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建立同中国商业往来的通畅渠道,因为茶叶在英国已经成为人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如果茶叶供应不能保证,则可能影响社会安定和国家的财政收入,而中国是唯一的茶叶供应国,因此英国对中国的依赖性很大。

如今看来的源远流长英伦茶文化中。

中国茶其实是直到16世纪中叶才为西方所知。

17世纪之后,茶开始进入英国。

18世纪后,茶在英国的贸易发展惊人。

具体说来:1704年英船‘根特’号在广州购买470担茶叶,价值14000两白银,只占其船货价值的11%,而所载丝绸则价值80000两。

1715年,英船"达特莫斯"号前往广州,所携资本52069镑,仅5000镑用于茶叶投资。

1716年,茶叶开始成为中英贸易的重要商品,两艘英船从广州携回3000担茶叶,价值 35085镑,占总货值的80%.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后,北欧的茶叶消费迅速增长,茶叶贸易成为所有欧洲东方贸易公司最重要、盈利最大的项目,当时活跃在广州的法国商人罗伯特·康斯登(Robert Constant)说:"茶叶是驱使我们前往中国的主要动力,其他的商品只是为了点缀商品种类。

"十八世纪,英国对茶叶等奢侈品征收重税,引发了大规模的茶叶走私。

走私茶叶利润巨大,以致不少水手铤而走险。

一位名叫罗伯特-特罗特曼的走私犯,就因武装走私茶叶被打入了死牢。

经济上高度自给自足和相对较低的购买力使欧洲产品的中国市场非常狭小,唯一例外的是中国对白银的需求。

大规模的中西贸易由此找到的支点:西人用白银交换中国的茶叶。

178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财库尚有二十余万两白银的盈余,翌年,反而出现了二十二万两的赤字。

为了弥补东西方茶叶贸易巨大的逆差,东印度公司专门成立鸦片事务局,开始大规模向中国贩卖鸦片。

不久后,令中华民族丧权辱国的鸦片战争爆发了。

这就是已经深入英国人血脉的茶!

第六集,“一碗茶汤见人情”茶人!

以茶为业者,可皆为茶人!

采茶的是,制茶的是,种茶的是,育茶的是;喝茶的是,品茶的是,玩茶的是,弄茶的是!

我想,茶和很多人间器物一样,平常普通之芸芸享受其间,为了平静也为了安逸吧!

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也努力参悟其间,为了平静也为了安逸吧!

有趣的是,居然都是为了平静也为了安逸吧!

哈哈!

看日人,丹下明月,父亲曾经担任伪满州傀儡政府官员的日本贵族之女,今愿全世界人民和平饮茶,努力从事日中友好往来、文化传播之事,出力、出钱,此应是茶人!

看台胞,李曙韵,“人澹如菊”茶书院创立者,首次将茶席、茶艺、花艺融合在一起,带领想唯美的今世之人,进入一个全新的美学殿堂。

亦是一种茶人吧!

现今,作者已经来到北京,开设晚香茶室,开启又一段茶之旅。

或许是看透高大上之首富首府吧,茶为引,器物渐深!

最后来个总结:还是第一集的那句,让人畅想,也符合目前状态自我品茶的领悟:“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茶,淡然人品!

 10 ) 印度茶的冷知识

以前对印度产茶知之甚少,只知道他产茶,然后有著名的阿萨姆和大吉岭。

这个片子第四集里边有写到印度产茶的历史不超过200年。

印度产茶呢本来是供应英国的,但是呢印度小宇宙爆发之后,英国人的茶喝都喝不完了,然后就开始培养印度人自己喝茶的习惯,印度人呢自己又喜欢吃糖吃奶,于是茶的最佳呈现形式就变成了奶茶,现在印度产茶的70%都被印度人自己消化掉了。

茶书:如何轻松识茶、泡茶、品茶评价人数不足[日]大森正司著 王春梅译 / 2020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日本人大森正司写的《茶书》里边关于阿萨姆种的描述

Ted the history of tea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短评

以物为主角免不了放大对象突出其美而缩小并模糊了其他事物的存在。日常生活的茶大概没那么多美与感悟,更多的可能只是习惯。烧开水泡一杯搁在手边,平凡到没有太多存在感,只是不知不觉这习惯就断不掉了。。

5分钟前
  • 风满蜃气楼
  • 推荐

都是舌尖的风格 戒不掉了 太单一。没有别的现代科学的角度分析和研究成果吗?

6分钟前
  • 潮间来信
  • 推荐

本以为会只介绍中国天南地北的茶,没想到却是放眼世界,讲述了不同国家的茶和茶文化,包容之心十分可贵。无论是来自中国,还是日本,亦或是英国、印度等,人们都对这一片树叶饱含浓浓的情感,茶承载了我们的生计、文化、历史,人们对生活的那些苦楚和骄傲更是都浓缩在这茶叶里了。

7分钟前
  • Vulpecula.h
  • 力荐

太矫情了,废话连篇,相比国外纪录片差多了,没讲清楚到最后只记得废话连篇

10分钟前
  • vanilla
  • 很差

差点意思

15分钟前
  • 三乐大掌柜
  • 较差

并不想看很多人的故事,老老实实地把茶叶这片树叶的故事讲完就完了。什么都想涉及什么都搞不好。竟然看完了连主线都串不起来。附庸风雅而不得,群众路线又走得莫明其妙。越到后面越作,李曙明的茶道更是几近邪道矣。

16分钟前
  • 黑白若无其事地
  • 较差

历时N年

20分钟前
  • gash
  • 力荐

整体是很吸引我的。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做很多季都没问题。

25分钟前
  • 李湘
  • 推荐

可真心没少抄bbc

27分钟前
  • 一直在玩兒
  • 较差

每天喝,必须看。闭路电视的纪录片越来越有范和人气了。印象最深的非茶之茶应该是“虫茶”了,可以和猫屎咖啡给人的感觉一比。

31分钟前
  • 合纥
  • 推荐

强行上价值拍的索然无味

32分钟前
  • 我真的会蟹
  • 还行

民族团结世界大同的素材又长又做作,每集内部的叙述逻辑真是硬伤。

35分钟前
  • 拙愚
  • 还行

一杯茶的时间 Tea and Time

40分钟前
  • 刘皓
  • 力荐

谁能忽悠一笔钱,我们也这样去公费旅游啊

43分钟前
  • 内个死猴子
  • 较差

比较喜欢第四、五集的一些片段

44分钟前
  • icesnow
  • 还行

总感觉叙事方式和拍摄的角度和《舌尖》有些相似。

49分钟前
  • lovelily
  • 还行

虽然差强人意,硬伤不少,还是推荐。

51分钟前
  • ariane
  • 推荐

茶背子很感人,某些族裔的迷信真是令人作呕,别人是跪久了爬不起来了,他们能一边跪一边爬也是能耐。外务省还是一如既往的给力,不知道撒了多少币吹捧茶道

53分钟前
  • momo
  • 很差

下次喝茶可不能再咕咚一仰脖囫囵进肚哟~

55分钟前
  • 吴异.nova
  • 力荐

选题很好,但拍得相当凌乱,而且过度掺私货,就不能好好讲讲茶叶的故事么

60分钟前
  • Left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