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轻描淡写的十二年,在屠宰场的地下室,一双子承父业的屠鹿手练成了方圆百里最快的吉他手,一个寡言的图书管理员能听riff识曲出口即诗身兼贝斯手设计造型师,鼓手一身机械肌噎死仍能打节奏,主唱狮子吼威慑四方驯鹿减产更能虎口夺食……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别以为北欧发达国家,生活便有多容易,人生不是电影,人生艰难多了。
生活是吉他手父亲摇滚手势上断了的两根指头,是帽子青年最远只去过铁岭的无奈,也是边防女上校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担忧和终于等到你还好没放弃的喜悦…… 可生活能打垮你吗?
谁说端屎盆子拖地的人就不能玩摇滚甩头发,谁又说绞肉机带不来音乐的灵感,艺术本就源自生活,谁说没枪头就捅不死人?
反倒是道貌岸然的流行伪君子,西装革履摩丝头,实际上是个会走路的生殖器…… 尽管不懂北欧重金属,但是听完插入直肠的演奏后,确有种菊花一紧喉头痒的感觉,仿佛重燃少年时代摇滚的激情。
电影通过嬉笑打闹的剧情传达的依旧是最简单淳朴的信念,这信念叫做——坚持信念。
他们练了十二年,换了小马哥得说四遍:我等了三年,就是为了等一个机会!摇滚不死,抬棺上路!
这不仅是给重金属爱好者的电影,原来也是老少皆宜的,同行妈妈也看的很开心,妈妈已经记住北欧芬兰不仅极光和驯鹿还有重金属摇滚。
故事是相对老套,芬兰的几个小镇青年(现实生活的loser)组了一个乐队,在保守封闭的镇上坚持练习自己喜欢的重金属摇滚十几年,然鹅一直没上过台,经过他们的执着和努力第一次的正式演出登上了挪威的音乐节舞台,期间引发了一连串有趣且荒诞的故事 故事挺简单,虽然大部分桥段都能让你猜到,但意料之外的那几个情节真是让你惊喜,不夸张的说北欧人幽默起来真是让人你留着眼泪的的狂笑。
偷了车挖了坟带着伙伴的棺材一路欢乐的去音乐节;超速用监控拍乐队海报,不得不说挺有创意[捂脸]。
内核十分重金属,但描述故事的方式轻松诙谐,不懂重金属摇滚的观众也能很容易的投入其中。
很愉快的观影体验。
ps:最早接触重金属乐队是芬兰的Nightwish 每次听到重金属都挺想去学打鼓,那种双踏一直踩真是能量爆棚
一说到重金属,自然会想到摇滚。
对于我这个音乐的门外老头来说,分不清楚其中的区别。
只有从外观上来区分,半长不短头发的叫摇滚,长头发的是重金属。
摇滚听国内的多一些,崔健啦,唐朝啦,许巍啦,最喜欢的还是轮回,吴彤主唱的《我的太阳》,现在听来仍然令人无比激动和震撼,和美声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重金属的听的少,有《愤怒》、《磁性的死亡》以及郎朗伴奏的《一个》等等。
无论是摇滚还是重金属,它们的特点就是极端的宣泄,用低沉狂乱猛烈的演奏表达反叛一切的情绪,重金属尤为甚之。
那种原始、粗糙的声音,听惯了传统音乐的人在一开始很难接受。
有人这样评价重金属:“为了达到强力,无私,虚无主义般绝对自由的氛围,放弃以个人、社会为中心的事实;金属乐游弋于个人意识观与世界观之间,以个体为主宰。
制造一种集喧闹、暴躁和美丽、合理于一体的卓尔不群的音乐,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结构是干净整齐的。
给金属简单的下个定义,他是一种通过充满跳跃性的、跌踏起伏的美妙节奏所产生的共鸣来获取和谐的音乐。
”我很同意。
还是聊这部电影。
算是一部励志片。
讲的是芬兰的一个小镇上的四个青年,他们的职业是屠夫、清洁员、图书管理员。
因为对音乐的兴趣组成了一支重金属乐队,自娱自乐。
四个人清一色的长发飘逸。
生活中的他们并非是那么愤世嫉俗,对人谦虚有礼,工作敬业,主唱图罗甚至还有些内向羞涩。
只有在音乐中,他们的情绪才能得到发泄。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挪威将举办一个音乐节。
为了获得这次演出机会,他们决定出征上路。
不幸的是正在此时,乐队的鼓手车祸丧生。
他们在悲痛之余几乎放弃了。
之后,他们在小镇居民的鼓励下,劫持了医院里的一个精神病人充当鼓手,偷车上路。
一路上,费尽千辛万苦,闯过边境,和军队对抗,终于到达了音乐节现场。
音乐节主持者本来没有安排他们的演出,却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对他们说:“一个越过边界的芬兰金属乐队,绑架了个病人,带着一个死去司机的棺材,几乎在战斗中被拦下了。
这才是金属的态度。
”终于同意了他们上台演出,并大获成功。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里,除了养家糊口为稻粱谋的无奈之外,还会有许多的精神追求。
游玩、喝酒、写作、欣赏艺术等等都是。
这几个年轻人,是重金属的机缘使他们聚合在一起的。
这是他们共同的兴趣。
这种兴趣,要比工作中的所谓企业文化团队精神和凝聚力要浓烈的多。
他们可以通过音乐去向别人向社会去展示那种不可名状的情绪,去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在重金属中,他们去破坏人们久已认可的规矩,渴望实现对社会的反叛。
他们的这种情绪是很难对人言说的。
往往在声嘶力竭大汗淋漓之后,他们才能感觉到自我的存在。
而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所受到的压抑无处不在,作为一个社会人,没有人是完全自由的。
你留了长发,就要忍受被别人讥讽为“基佬”的屈辱,你想自由的驾车飞驰,也就要做好命丧黄泉的准备。
你想找到心仪的女友,必然就要挨准岳父的呵斥和情敌的敌视。
而只有这种鼓声和贝斯声中的反叛,才是唯一被允许存在的。
才能在嘶叫中吐出胸中的闷气。
如同图罗的主唱,没有歌词没有韵律,只有发自肺腑的张狂。
也如同那个吉他手,任由他在崭新的电吉他上缠裹一层又一层的胶带。
他说:“如果我不做这个,我就感觉不像我了。
”音乐为他们在这个不满的世界中打开了一道缝隙,使他们微小的渺茫的希望成为了一种可能。
影片叙述了他们去参加演出中的囧途。
图罗的性格本来就内向,想到即将参加的演出,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
其实不仅是对音乐,人们在日常中还要做其它的事情。
可是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一帆风顺的。
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
尤其是当这种阻力不仅来自于外部,还来自于你自己的内心时,你应该怎么办?
影片借助那个疯子的口这样去告诫图罗:“孩子,摆脱你的恐惧的唯一办法就是面对它。
在非洲有个部落从狮子口中偷东西。
他们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轻人。
他们走到狮子面前,就像他们是丛林之王。
当狮子看到有人不怕它时,它震惊了。
勇士们就在狮子面前拿走它的战利品。
我们都有自己的狮子需要面对。
”这个疯子就是这样形象具体的阐述了一个人应有的担当和责任。
这也是重金属音乐人应该具备的特质。
更是每个男人在这个社会上应该具备的特质。
实际上,我们中间的许多人并不是这样,稍微碰到点事,彷徨、退缩成了他们的第一选项。
事业上是否成功倒在其次,这种畏缩不前的性格使得他们永远生活在阴暗中,他们的人生永远是失败的,对于他们,世界也永远是阴暗的。
这个世界始终衷情于那些勇往直前的人,碰到困难硬着头皮也要上,哪怕碰的头破血流。
影片中所说的“囧途”也正是指的这个。
即便他们的演出没有那么圆满,他们走过的“囧途”却使得他们成熟。
重金属的特点在于反叛精神。
图罗他们的囧途也印证了这种反叛。
然而他们的这种反叛也是不能脱离社会的。
人们所有的行为、观念、意识都在受着社会的制约。
他们去参加演出,以及之前的不安、恐惧,除了对音乐的热爱之外,不是也来源于一举成名的俗念吗?
观众们在欣赏这部影片时,不是也在为他们的成功欣喜吗?
没有人不在乎他们的举动,也没有人不渴望成名。
那么这还能称做真正的反叛吗?
话说回来,能做到有意识的反叛已经不易,咱们还是不要去追究这反叛是真诚的还是略显虚伪吧。
毕竟能参透生活的人并不多,毕竟我们还要吃饭穿衣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毕竟我们已经欣赏到了一个美妙的故事和美妙的音乐了。
本人评分:7.0。
(文/杨时旸)或许每一个摇滚乐迷都会对这部《重金属囧途》会心一笑,或多或少,这四个呆萌又坚韧的大男孩都会让众多乐迷照见自己的影子,回想起自己的青春。
这是一部喜剧,关于一支小镇上的重金属乐队的故事,实际上它更关乎于梦想与现实,险阻与坚持,你看,这些内容不过都是老生常谈,甚或陈词滥调,稍不注意就会沦为令人避之不及的鸡汤,但换一种方式去书写,一切焕然一新。
把主角置于困境,然后逆风翻盘,是这种故事的典型讲述模式,《重金属囧途》也一样,它的优秀之处在于刻意不强调这几个主角在被误解和嘲讽之时的反抗,这些人看起来甚至没什么反抗,不过自顾自地坚持排练,聚在一起讨论自己的小小世界,他们不沮丧、不气愤,只是在一直继续进行自己喜欢的事,并且没有对这些事赋予宏大意义。
明白了吧,这种对于梦想的书写,最怕的就是强制性拔高和不停地提及意义,《重金属囧途》一直只本分地叙述事件,意义自动涌现,反而感人至深。
四个小伙子在北欧的这座小镇上算是绝对的异类,他们留着垂腰长发,穿着皮衣,演奏暴躁的音乐,但平时,他们都是温和的普通人,主唱在一家精神疗养院做清洁工,贝斯手是一个博闻强记的图书馆馆员,吉他手子承父业地在家庭作坊里做驯鹿屠夫,鼓手总在吃东西,热情过头。
这四个人都有着莽夫的外型,实际上都是标准的“社恐患者”,不善言辞,内向又羞赧,这种攻击性极强的音乐有时像是他们的发泄渠道,有时又像是锐器和盾牌,用以维系自己纤弱的内心。
这支排练了12年的乐队,决定自己写歌,机缘巧合之下,他们遇到了一位大型音乐节的承办人,让他们开始燃起勇气想走出小镇。
《重金属囧途》其实埋藏着众多丰富的细节,那些细节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细密观察和深刻理解,它们有时负责担当搞笑,有时也用于自嘲或者嘲讽那些世俗的力量,吉他手的父亲被电锯切割掉了中指和无名指,伸出手就自然变成了金属礼的手势,鼓手一次次超速行驶被摄像头抓拍,最后,干脆用那个摄像头为自己拍下了乐队的定妆照,既挑衅又幽默,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共同奠定了这部喜剧自然生动的底色,而如果拨开这个搞笑、励志故事的表层帷幔,还能拆解出更经典的故事模型。
它的母题其实有关于困局与逃离。
这乐队中的四个成员,生活在这个小镇,周围的人们喝着啤酒、看着无聊的演出,以逗弄这几个玩乐队的年轻人为乐趣,这四个人想借由音乐完成逃亡——从精神上的脱离于当下,而肉身也想借由去往音乐节而奔赴更大的、更包容的、更包容的地方,除此之外,和主唱暗生情愫的花店女孩,那个被关在精神病院却被重金属救赎的男人,都在努力或者不经意间完成着自己的逃亡之旅,逃离于父权的管辖,逃离于病院的监护,说到底,这故事打动人的内核与基底就是对自由本能的回应与追求。
这故事在欢闹和感人之外其实也写尽了荒诞,甚至还捎带着把北欧如今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以及人们对于此的各式反应都用欢脱的手法写了进去,这一切没有喧宾夺主,反倒是应和着故事的推进,顺畅的完成自己的功能。
说到底,这几个主角不过都是青春期比常人更要漫长的男孩,默默守护自己的梦想,面对死亡,追求自由,收获爱情,冲破禁锢,重整旗鼓,直到最终大放异彩。
《重金属囧途》中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反面人物,所有人都很善良,即便平日里嘲弄他们的那几个年轻人,得知他们可能会去往音乐节演出时也表达出真诚的敬意与羡慕,而花店女孩的父亲,那个警察只不过想让女儿有个安稳的生活,最终也摒弃了偏见,而乐队主唱的小小谎言不过为了维系自尊,更何况最终也兑现诺言,所以说,这仍然是一个大团圆的故事,连意外去世的鼓手的棺材都被队友们搬到了演出现场帮他完成了心愿,这种团圆一点都不甜腻,反而让人心心念念盼望着能快点迎来一场圆满。
与其说这故事写音乐人追梦,不如说写每个人的成长,它告诉每个普通人当面临逆境和陷入偏见时该有的态度。
“这音乐太糟糕了,就像在杀猪。
”这是《重金属囧途》的一句台词,也是像我这种小白第一次听重金属音乐的感受。
战争、死亡、反基督、撒旦崇拜、后启示录......听上去就中二无比的主题,配上噪音一般的音乐,让外行人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何在。
直到看完这部影片,才发现重金属乐队虽然造型奇异、离经叛道,却也有着普适性的内核:自由、不屈、友谊、爱情。
影片的主人公是四名生活在芬兰小镇的年轻人,他们组建了一个重金属乐队,练习了12年却从未获得过登台演出的机会,还经常被其他人嘲笑是基佬、娘炮。
主唱的职业是疗养院护工,工作内容是清洗瘫痪病人衣物上的粪便。
他暗恋花店里的女招待,却眼睁睁看着对方被更具人气的酒吧歌手泡走。
乐队其他成员的日子也没好到哪去,吉他手是一名屠夫,贝斯手是图书管理员,两任鼓手一个是贪吃的胖子,另一个是精神病人。
由一群loser组成的乐队,自然闹出了不少傻吊笑话:主唱严重怯场,第一次公开演出,还没开口,就吐了台下的市长一脸。
(真·呕吐唱法)挪威的知名音乐人到访,本来是乐队遇到伯乐的良机,吉他手却误把一桶鹿血浇到对方头上。
鼓手演出自带酷炫的火焰特效,可惜帅不过三秒,就把袖子点着了。
为了赢得小镇居民对乐队的尊重,主唱谎称乐队受到挪威音乐人的赏识,被邀请到挪威的“北诅咒音乐节”演出,还将登上国家电视台。
可惜这个谎言就像他们做过的所有事情一样,最终都会弄巧成拙。
谎言被戳穿后,居民们对乐队更加鄙视,乐队成员之间也出现了分歧,第一任鼓手又死于一场交通意外,可谓祸不单行。
不过就像所有励志故事的套路一样,低谷过后,就是逆袭的来临。
既然没有受到邀请,那就自己开车去音乐节,哪怕在停车场表演一次也好。
于是他们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决定:刨开坟墓,偷一辆车,带着伙伴的棺材去音乐节!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做了很多很酷的事情:写出了乐队的第一首原创歌曲;给乐队起了一个粗暴的名字——插入直肠;用测速摄像头拍摄一张宣传照,并且把照片从警局里偷了出来。
尤其这张超速掠过的乐队宣传照,还真拍出了一种亡灵般的感觉。
多少重金属党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让这群loser全都做出来了。
虽然名字有“囧途”两个字,其实影片只算是半部公路片。
前面主要讲乐队在小镇被歧视、被边缘化,直到进度条最后的三分之一,乐队的挪威之旅才真正开始。
旅途中,虽有警方和边防围追堵截,乐队成员们也要追随自由的脚步。
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勇敢的从悬崖边纵身一跃,简直帅炸!
(请忽略最右的半个屁股)
和棺材一起漂浮到岸边,又遇到了玩cosplay的“北欧战士”,于是乐队乘着原始风味儿十足的木帆船,来到了音乐节的举办地。
乐队离奇的旅行经历打动了音乐节举办人,于是特准他们上台演出。
演出自然引起了一场狂欢,台上是乐队发泄般的嘶吼,台下是歌迷们自发的挡住警察,在人浪中传递棺材。
等到演出结束,一边是观众不断欢呼乐队的名字,一边是乐队成员们被警方拷住带走,还有什么比这种离场方式更适合一个重金属乐队呢?
据说芬兰是世界上重金属乐队最多的国家,在这个多山多湖的静谧之地,却让狂躁、叛逆的金属乐生根发芽,也许正是这里的年轻人厌倦了生活的一成不变,渴望那份热血与自由吧。
这种反差也是本片的一个独特之处,虽然背景是秀丽宁静的森林湖泊,主人公们外放着金属乐呼啸而过时,不仅没有煞风景,反而让人感到了生机和活力。
如果没有金属乐,也许他们永远不敢向爱的女孩表白,不敢向嘲笑他们的人竖起中指。
枯燥沉闷的生活,就需要这样大闹一场。
本文为《暴走看啥片儿》特约稿件,作者大海里的针。
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很喜欢那个小姐姐包扎的那束花,好像很凌乱,去真的很好看,不过搜不到照片,看来得自己动手去截屏。
留着长发的不一定是不良少年,反而是温顺的小弟弟,无论别人怎么看待他们,或者嘲笑他们,也从不反驳,带上耳机又是沉浸在那个重金属的快乐世界里。
单纯而美好的人,从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和嘲笑,因为这些不同道的人的看法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喜欢的,喜欢的人,喜欢的事,这些才是值得自己花上大把时间和精力的。
#重金属囧途[电影]#一部颠覆认知的电影,因为不懂重金属,也有误解,这次才算是略知一二。
北欧芬兰的电影第一次看,但维京人的野蛮、淳朴着实让人觉得可爱。
如果说落后的原因,那也不对、这里不穷,或越是富有越是简单。
音乐表达达到自由的极限,那就是摇滚,只有北欧的土地才可生长,事实也是如此,北欧为摇滚圣地。
切割驯鹿肉卡住时,往复的节奏,即为原味摇滚音调,让我对于摇滚开始尊重和略有理解。
剧情前半段很自我,后半段很玄幻,跳崖那一段画面极美,看得出只有北欧这般极为富有的国家,才可如此想象,并且放飞自我,不摔死当然不可能,不过是剧情嘛。
音乐如是一种梦想,爱人如是一种梦想,那都需要克服内心的恐惧,则为主旨,隐喻为狮子,必须去面对,主人公跳进浣熊栏一顿暴打,也算克服,但很无厘头。
末了,一班人戏剧般登台,俗套成功,抱得美人归,收尾,并无新意。
只是北欧电影的表达方式,太简单,太直接,还是出乎意料。
每一个人都曾有过梦想,有的人为了梦想而奋斗终身,而有的人在忙碌的生活中迷上了方向,放弃了梦想。
在芬兰,有四个坚持着梦想的屌丝,他们都长发飘飘,且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爱好:金属乐,从小就在一起玩音乐,还成立了乐队。
一位是疗养院的清洁工咆哮哥,是乐队中的主唱,他长发飘飘,总是身穿着超酷的皮衣,有些自卑,有些懦弱,还经常被镇上的人叫他娘炮、基佬、瘾君子,甚至长发拖把。
可咆哮哥只是一个不善言表的善良之人,他一直都暗恋着一位金发妹子,但却不敢约妹子出来谈谈人生。
一位是子承父业的屠夫彪悍哥,是乐队中的吉他手,创作乐曲的任务交给了他,长得有点像《权力的游戏》中的小恶魔。
一位是记忆力超群的图书馆管理员潇洒哥,是贝斯手,极具个性的一个人物,全身上下都散发出独有的文化气质,他为乐队设计图腾,还起了一个响亮的队名:插入直肠。
一位是理想最坚定、生活最乐观的胖子,是鼓手,总是面带微笑,死了两次都没死成,却逃不过第三次,那是后来的事。
他们在地下室排练了12年之后,终于决定要去演出,而要演出,他们认为必须要有自己的歌曲,于是一起创作了一首新歌。
这时,挪威金属节的筹办人来到他们这个小镇,原本是去屠夫家买血的,但却被彪悍哥不小心淋了一身血。
筹办人愤怒离开之时,胖子追了过去,并将他们录的Demo交给了他。
后来,虽然没有被邀请,但镇上关于他们会出席挪威金属节的消息快速传开,四位屌丝的人生迎来了逆袭的转机,可追逐梦想并不容易,一个充满激情且妙趣横生的故事展开。
这部新片叫《重金属囧途》,超嗨超好玩超疯狂的一部电影,看到最后笑到肚子痛,还被他们追逐梦想的坚持和勇气所感动。
未删减版观看地址:公众号大火车电影
《重金属囧途》是一部芬兰电影,在豆瓣拿下了8分,鉴于电影的精彩程度,这分数,只能嫌低。
刚开始看就会迷上这部电影,风景迷人得让人心醉,全片下来都是美的享受。
故事迂回曲折,剧情超级欢乐,越到后面情节越是紧凑,特别是当囧途开始之后,这部电影彻底玩嗨了。
抢了大坏蛋的货车,带上一个神经病,去挖墓,将胖子的棺材绑在车上,这群热爱金属乐的屌丝向着心驰神往的金属节出发。
当然,如果只是这样,肯定还不够嗨,他们还被当做恐怖分子一样被军队拦截,追逐,一段疯狂之旅嗨到停不下来,尽显金属的疯狂态度。
《重金属囧途》是一部有态度、有情怀的喜剧电影,音乐让他们疯狂,也让他们有了一个愿意付出一切去实现的梦想。
总是唯唯诺诺的咆哮哥曾经缺乏勇气,第一次演出就出糗,差点跌入人生的谷底,但胖子的坚持,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于是终于鼓起勇气,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男人,敢于直面问题,挑战自己,追逐梦想。
超喜欢这部电影的结尾,咆哮哥一开唱就差点笑死,但又被他们的狂热而感动,看到最后自己都差点要摇头晃脑了。
最妙的是他们抬着棺材上舞台,棺材在他们最嗨的时候,被震落到欢呼的人群之中,仿佛是在告诉观众,死胖子也超嗨,还圆了胖子的梦。
总的来看,《重金属囧途》是一部出色的电影,可惜偏冷门,看过的人并不多,但如此欢乐的佳作不该被埋没。
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大火车电影,关注公众号大火车电影,此片已经更新,回复影名即可观影,更多最新电影资源,资讯,美文,一网打尽,等你来看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围观 这部国产「爽」剧绝对被低估了热文 明明是大尺度禁片,偏要拍得这么文艺热文 国产电影巅峰之作,却被片名耽误成了“遗珠”热文IG夺冠刷屏,肖央上热搜,王思聪让多少人重拾电竞梦。
《重金属囧途》观影感!
为金属党量身定制却适合所有人观看的励志电影
刚刚看完《重金属囧途》回来,绝对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看的电影之一,没有辜负一名金属党对它的期望!
芬兰+挪威两个重金属国家联合打造的,还能差得了!
我到现在还在激动中!
影片的大致走向跟常规的“小人物的梦想之旅”没什么区别:主人公生活在乡下小镇,做着微不足道的工作,要么忍受着别人的非议,要命就默默无闻毫无存在感。
最终在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偶然契机下,凭借对梦想的热爱,从失落到复出,历尽千难万险,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感动众人。
这样的电影我们从小到达看了不止100部,但为何这部《重金属囧途》仍让我心潮澎湃,甚至在观影过程中被某些场景感动得热泪盈眶,源自于这真是一部懂重金属音乐的、为了重金属乐迷所量身定制的电影,里面的众多细节、搞笑的梗、乃至最后煽情的情节都非常符合金属党的心理。
为了照顾很多还没看过的朋友的感受,我就不过多剧透了,更多的说一些感受吧。
影片里的主人公所在的是芬兰一个小镇,我们的主人公在生活中的真实角色分别是:主唱是疗养院(兼顾养老院和精神病院的功能)的清洁工,吉他手是驯鹿屠夫(子承父业的家族式作坊,他爹是个“狠角色”,看完你就知道了),贝斯手是图书管理员(绝对理论派,并持续不懈地向所有来借书的萌妹子推荐极端金属唱片),鼓手职业不明(信念最为执着的一个,鼓打得真不赖!
)。
这个由从小到大的玩伴们组成的乐队,虽然成立了12年之久,但从未演过一场,所排练的曲目也都是翻弹,没有名字也没有自己的作品,因为主唱不管唱功多么牛逼,到了大家面前就会紧张地张不开口。
主唱虽然长发翩翩、颜值担当,但在生活中却是一个腼腆到不行的人,被镇上几乎所有的人都diss过(娘炮、基佬、长发拖把,瘾君子、怪胎……)见到自己心爱的姑娘也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来,就连镇上一个酒吧驻场歌手(当地人还视为大明星)当面羞辱自己也不敢回嘴,每天骑个快要散架的二八自行车,过着家、疗养院、屠宰场地下室的三点一线的生活。
其他几位也都如此,只有在地下室排练室,才会在音乐中完全释放自己的激情和能量。
这跟我自己和身边的金属党的现状简直太一致了。
很多人误以为金属党跟他们想象的“地下文化”一样外表张扬、性格狂放,纹身穿环、要么大光头要么披肩发,完全一副“负能量”的样子。
可只有我们自己才会清楚,真实的金属党是什么样子。
绝大部分的金属党是放到人群里压根看不出来的,简单而普通,腼腆而内向。
也只有在金属现场才会将自己的能量随着音乐爆发出来,音乐结束就变回温顺小绵羊了。
甚至前一秒钟冲着台上乐队大喊“牛逼”,下一秒演出结束乐手下台从身边经过,都不敢上前打招呼那种,更别提在场地里相互交流了,彼此偶然间的眼神交流,都急忙躲开。
回到电影中看着主唱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害羞和尴尬的表情,真的太感同身受了。
我觉得金属党才是一群有着严重社交恐惧症的群体,哈哈哈。
所以整部电影前半段,我是在又憋闷、又无奈的心情下看的。
前半段的情节也在平淡中进行。
情节的转折来自于一个金属音乐节主办的偶然造访(当然绝对不可能冲着他们来的),这给了乐队成员们一个美妙的幻想,认为自己可以跻身于邻国挪威的大型金属音乐节演出。
而故事从这个时候也开始有趣起来,成员们开始筹备自己的挪威之旅,在小镇中因为这场即将到来的演出,所有人各种美妙的误会也在不断积累,并最终积攒到无法收场,让乐队直接面临解散的崩溃边缘。
后来又因为一个意想不到的事件,重新点燃了成员们的激情,真正开启了他们激情四溢的挪威之行。
抱歉,为了不剧透,我只能写这么笼统了,因为后半段的情节真的太精彩了,我真的希望你们能自己去感受这里面的每一个笑点和梗,包括几场非常非常非常METAL的热血桥段,真的让我泪奔。
最后当然是圆满的大结局了!
至于里面的音乐,质量真的不错,肯定会出现一些著名乐队的著名片段。
尤其乐队自己原创的那首歌,相当猛啊!
不知道有没有原声带,也不知道这乐队是否真实存在,如果真的存在,绝对可以关注哈!
\m/太吊胃口了是吧,对不住,第一次写影评,真的不知道咋往下写了,剧透就不好玩了。
很多人都问这片子在哪儿上映,大规模上院线估计是没戏了,这是2018欧盟影展巡展带来的一部,北京只排了3场。
全国有七个城市。
济南,杭州,深圳,北京,上海,南京,成都。
场次大家自行搜索吧。
作为一个金属党,大学开始感觉跟周围人格格不入,目前又在求职,每天焦虑,天天听丧丧的后摇。
感觉累的简直不行了却没一点进步,就像电影里那个台词,生活就像阴帝,围着转也不确定找到了。
还有那句,我们都要面对的狮子。
一部电影给我的启发太多了。
我四年前就打算看这部电影,现在才看,是非常正确的。
我好喜欢,在我需要的时候看了这个电影,很感谢这部电影,让我找回了一部分灵魂。
抬着棺材去演出,真·死亡重金属
芬兰农村傻小伙+带着棺材road trip,阿基都要被气笑了
【2018年12月11日-北京电影学院-第13周电影教学观摩片目-标准放映厅】
驯鹿搅拌机之断指摇滚魂,超速摄像死亡专辑,挪威边境敢死队和维京海盗速递,棺材现场呕吐狂欢,失禁强于便秘!《芬兰人的噩梦》之秀发小清新也有金属梦,好评
插爆直肠是一支交响后启示录驯鹿磨具反基督极端战争异教芬诺斯坎迪亚金属乐队!PS:《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音乐救赎者》
难看
太感动了 看得我老泪纵横
还想这乐队只有一首歌怎么收场,结果让警察拉闸结束了,哈哈哈。好单纯蠢萌的金属乐队,比国内那些泡妞滥交一夜情做渣男的所谓摇滚电影好一万倍。
欣赏不来重金属 芬兰语也难听得要死 最后那一段跟鲨卷风有什么区别
欣赏不来,风景不错
尸脸男子真是太喜感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一群傻逼(。换做在上海就是一直去Inferno的(。哦不,在Inferno免费打工bartender的。
北欧死亡重金属的正确打开方式。第3400部。
一个著名的梗:芬兰的森林公园护林员,有75%的工作都是在茫茫林海中搜救因拍专辑封面而迷路的金属乐队
完成度ok,重金属电影可以拍得轻松又好笑。北欧山水美如画,乐队跳崖处简直可以修仙了,难怪死不了。
也就最后25分钟爽了一下 一堆老梗
这片我居然笑不出来……三星全都给片中音乐
“拉在自己身上总比便秘的好。”可是你为毛每次都要喷人一脸,恶心到便秘[允悲]
#欧盟影展 可以说是年度wtf了…………但看的时候想到上一场的拉扎罗我又哭了………😭😭
先看的pop redemption,感觉这个是仿版。挪威风景美如画,死了也要去挪威!
逗毁哥哥了 让喜欢黑金属的大佬们如何给两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