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电视剧《天道》之后,不由得搜索王志文主演的其他影视剧,于是就有了《幸福还有多远》。
剧中吴天亮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笑,就像他的名字,明亮、爽朗、亲切、温暖。
但他也的确是不懂女人,不懂李萍也不懂靳英。
该剧我看了好多遍,也看了小说,小说与电视剧还是有很多出入的。
但感觉电视剧改编的比小说更能让我接受。
每看一次我都追问自己:“幸福是什么,什么是幸福?
”如果继续延伸追问下去:剧中李萍到底在追求什么?
她的幸福是什么?
她自认为不幸福的时候是真的不幸福吗?
她自认为幸福的时候是真的幸福吗?
剧中李萍不经意间说了这样一句台词:“……当初也是很幸福的……”
幸福是一种感觉,没有是非对错之分,只有对幸福有感觉了,才会觉得幸福,否则只有痛苦。
每个人对幸福的感觉又千差万别,不能说在宝马里哭的人就不幸福,也不能说在自行车上笑的人就一定会幸福。
这也就是为什么李萍要离开吴天亮的原因,因为她感觉不到幸福,即使人人看她都觉得她应该很幸福,可她自己感觉不到,get不到幸福的点,吴天亮就算有一万个将她留下的理由也是留住人留不住心,终归是灯草搓绳,烂板搭桥白忙活一场。
正因为看明白这一点,吴天亮才选择放手,给李萍自由,不是不爱,而是他太爱李萍,不舍得她受委屈,只有委屈自己。
同样,幸福的到来,也是不期而至,无法预期,无法苛求。
如李萍再次遇到王小毛,如孤儿寡母的李萍一筹莫展时吴天亮给以援手。
危难之际,李萍受到吴天亮的照顾时,李萍的幸福实远似近,雾里看花、醉中逐月;善良的靳英间在其中,内心无比的痛苦煎熬。
剧中的结局与小说不同,小说里站台上是三个人,吴天亮看到李萍牵着靳英的手走来;剧中站台上只有李萍和吴天亮。
导演设计如此开放的结局,很是高明,留给观者很多想象空间。
吴天亮、李萍、靳英他们的幸福在哪里,他们距离幸福的感觉到底是远还是近,在二维或N维的世界里是无法界定,无法说清的。
如果非要说出个所以然来,只能说他们自己感觉有多远,幸福就有多远……
这部剧很小的时候和爸妈一起看过,现在重温。
每当片尾曲《爱就足够》想起来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觉得整个人都是心潮澎湃,激动而向往的。
可能是回忆在作怪,也可能是真的对这部剧动了感情。
这个剧的主角,李萍,争议很大。
有人说她自私自利不懂珍惜,有人说她勇敢为爱追求。
我觉得是因为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经历带入剧中,用自己的生活作为一杆秤来衡量剧中人物的价值和得失,所以会有不同的判断,对人物有不同的理解。
剧中的人物李萍一直用浪漫的想法追求、实现幸福生活。
从始至终,这部剧看完,我都想说,李萍是个复杂而又有追求有想法的女性!
她不是简单意义下的小女人或者安于现实的平凡女人,我很欣赏她。
我能感觉到编剧向我们传递的能量,他心里的李萍有血有肉,她温柔善良,在大山的日子里守着吴和孩子给尽了他们家的感觉;她勇敢自爱,当生活逐渐磨去自己的精神和意识时,她选择尊重自己的想法,离开安逸的生活追求幸福;她高贵浪漫,剧里的李萍绝对不是一个物质的女人,物质拴不住她,和小毛的生活没有和吴来的安逸太平,但她心里的安宁和幸福全写在了脸上。
试问这样的一个女性散发的魅力,现实中又有多少人抵挡?
李萍是一个典型的形象美好与人格魅力相结合的女青年形象,从女性角度看来,她代表了很多女孩的梦想。
可是骨子里的诗书气和浪漫想法,还是没能逃过现实生活的残酷,李萍没有后悔过自己曾经的选择,可是最终小毛的死算是对李萍幸福生活最大的打击,再难过再难过也只能叹一句:命运造人!
吴天亮,是个男人,更是个英雄。
但是从家庭的角度来看,他实在太不合适了。
他有种把小爱化作大爱的能力,他是爱李萍的,却不懂得尊重李萍。
正是因为他爱李萍,他把李萍看作融为的自己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个人,他要牺牲小我成就家国大义,就让李萍也一起卷入这场无声的牺牲和奉献中去。
却从来不问李萍是否心甘情愿。
剧中观众说,吴天亮这样的男人打着灯笼都难找,是,从人格和品质上来看,他的无私,大义,有责任心实在让人动容,无论何时何地,他的男子汉气概都像立于天地之间的一炳剑鞘,光芒万丈。
可这样一个大人物,他却偏偏没有意识到如何做好一个丈夫,如何疼爱除了同事战友以外为他牺牲最多的家人!
王小毛,我不能理解观众中以异样眼光看待他的人。
他的内心纯洁干净,真诚善良,热情勇敢,他的爱不是那种想要故意破坏别人婚姻的爱,他只是非常尊重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人不能骗自己。
就像他自己所说,从来也没想过他们离婚,希望李萍幸福就好,他的初心只是喜欢只是一种祝福。
可是喜欢没有错,却不能不分场合不分适宜的随便表白,没有克制的爱和喜欢,会给别人造成一生的影响和困扰。
现实的生活往往离罗曼蒂克的东西,差的太远太远。
从婚姻的观点来看,王小毛是噩梦的开始,从爱情的观点来看,他却是浪漫的开始。
很多人说,年轻时选王小毛,老了就选吴天亮。
我却不这么想,要选就选王小毛,不是因为他是王小毛,而是他的懂你信你理解你,确是人这一生中不可多得的幸福。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小毛的死是我一直以来的意难平。
剧里还有太多太多的人物要说了,靳英,李岚,于大路,李元,还有那个一出场就让人泪目的李金才老父亲.....每个人的生活交杂在一起,编织成一张酸甜苦辣咸的大网,连同这现实生活的无奈,意外和惊喜,将人生生困于网中,你我皆为网中鱼,唯愿手中一盏希望的光,能洒向网外,照耀幸福的海洋。
吴天亮确实像他自己讲的一样,粗粗拉拉的,不懂女人心思。
他是好人,却不是好丈夫。
他总是格外照顾别人,对自己家里人却疏于照顾。
做他最亲密的亲人,就意味着要和他一样奉献自己。
他的精神世界已经很饱满了,就像王小毛说的,他胸怀很大。
他唯一留有遗憾的就是一个圆满的家庭。
权利是老男人的春药,这话是俗了点。
李萍嫁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官大,换个普通士兵王小毛就算接到了这张纸条也娶不了她。
脱下了军装,不能站在舰艇上,又不照顾女生的小心思的老男人都不可爱了。
李萍嫁人是受现实原因的逼迫,她因为现实逼迫远走他乡,又要向现实乞求浪漫,注定是不太可能的。
李萍嫁给吴天亮解决掉了物质上的困境,但是精神世界未能获得满足。
国剧就是这点不太好,女主生命中来来回回就这么几个人,圈子太小了,离了他转过头还只能是他了。
要我说,离开吴天亮未必就是王小毛。
她可以寻找到别的爱人啊,出场的男人来来回回就这么多。
女主真可怜,在这几个人里面打转,好桃花真是太少了。
李萍要找的幸福估计是海市蜃楼吧,是真空的吧。
文艺女青年的浪漫情思为现实所不容,很难快乐起来。
但文艺青年是以忧伤为营养的,如果不经历点戏剧人生,文艺青年的生命力就会停歇。
所以她只能不断在追求的路上,如果停止追求了,这对生命力是一个扼杀。
靳英这个人,没什么不好的,做闺蜜做朋友做老婆都不错,就是一开始也被浪漫冲昏了头脑。
人总要撞撞南墙才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
没有人一开始就懂得人生的大道理,知道怎样过好这一生。
她是一个成长的人物。
她知道自己当下想要什么,勇敢选择,外界困扰她的因素其实很少,她是一个真正勇敢的人。
王小毛的事情实在令看官唏嘘,如果他懂事一点就不会在本子上写下自己的种种情思,也不会实名写下这些事了。
王小波写小说就从不透露真实的人的姓名,他怕授人以柄。
小毛很浪漫,但不够理智。
如果他理智一点,就不会靠近首长年轻貌美的妻子了。
如果他理智一点,就不会让自己的感情发展到无法收尾的地步了。
可是这就是人啊,这就是青年人不是吗?
感情大过天,其他的暂时想不了那么多。
我很同情李萍,她的一些精神上的需求是要比其他人高的,她敏感,多情,浪漫,文艺,对生活有坚持、有目标、有希望。
随军生活让她精神世界愈来愈枯燥乏味。
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更高层次上的精神交流对一个人有知识的人来说很重要。
就像她说的,她感觉自己被社会抛弃了,她作为一个曾经有过工作的,参与过集体劳动的人,如今就只能憋在军属大院里,孤零零的做着一些日复一日的家务活。
她渴望拥抱集体,她渴望灵魂展开翅膀自由翱翔,渴望一些智识的交流,这有错吗?
她的丈夫每天都和战友待在一起,有自己的事业,当然体会不到这种痛苦了。
不管是李萍,还是靳英,按照现代女性的看法来说,支持他们追求自己幸福的做法,但也许我们应该走的更远,不应该仅仅沉溺于一些表层的浪漫,还要找到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的价值,与这个社会链接的真正的价值。
还有,请多关心关心伴侣吧,他们是来和我们分享生活的,这生活,不只限于物质层面的,不只是说吃饱穿暖,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就好了,还要分享一些精神层面上的东西。
好吧,我承认我绞尽脑汁为了向标题党靠拢...这其实是将一部现代浪漫爱情剧的发生时间往回倒了20年,可这一倒回就折了命运,王子灰姑娘没能厮守到老,前半部对未来的因朦胧而美好的期待在后半部重重地栽进现实的泥沼。
且看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李萍为典型的小资的浪漫思想如何展开:对看大海的执着情怀,爱屋及乌而生出的要嫁个海军军人的天真念头;将求偶的纸条塞进专供海军部队的烟盒里,终身幸福悬于一线,托付给美好的未知;为了某种虚无缥缈的理想不顾环境一片反对依然故我从不放弃。
每个人生转折的关口,众人饱含不解甚至隐约鄙视的问询,被她冷冷掷出的一句“我不幸福”全部挡回去。
在当时,李萍的浪漫心思绝对称得上超前,就是搁现在也能做好一阵子人们茶余饭后各抒己见的嚼舌材料。
个人追求个人的幸福是没有错,可是也没有强硬到应该理直气壮,过五关斩六将非要杀一条血路直奔这路尽头时明时灭的幸福光亮。
你的幸福是幸福,那别人的幸福就不是幸福了吗,人是不是应该在不损害别人的前提下施展自己呢?
我相信,就算全世界的抽象概念都有了包含多维度的测量指标,幸福也是最后剩下的那个无法量化的。
关于幸福,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与别人达成共识。
你的变不成我的,我的你也没法体验,那些揣度别人幸不幸福并与自己比较的人,说穿了,根本原因在于觉得自己不幸福。
你介意什么其实就是缺少什么。
最后再说说演技,对于第一女主角扮演者梅婷,你说她有演技吧,可是觉得她演什么角色都是一样的状态:善良、带点羞涩、老受委屈、暗拧着倔强。
你说她没演技吧,她那善良劲被人欺负的无辜和无助看着又真叫人心疼。
可能她一直就是本色出演,褪不去自己性情的真实痕迹。
第一女主角的表演不温不火,可这戏还能勾着我一直看完,功劳全在其他所有配角上,他们的演技绝对是支撑本戏引人入胜的关键。
靳英——女主角的闺蜜,是每部灰姑娘戏里必定出现的角色:外在条件一定比女一号差,以充分发挥绿叶衬红花的作用;内心一定无比善良和热心肠,最好是心里只装着闺蜜,就给自己留一点可以忽略不计的小缝,从而能够在女一号碰到风吹草动触动了敏感小神经掩面而泣之时充分发挥抚慰以及出谋划策的作用;此外,如果俩人爱上同一个男人就更完美了,毫无疑问,绿叶绝对是一边牵线搭桥一边眼泪往肚子里吞的角色,而红花则半推半就占了便宜还卖乖一点不懂得珍惜。
以上特点本片全部云集,正中我辈下怀。
其他的配角就略说吧,隐忍而总是能对妹妹的决定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的哥哥李元(题外,熊一直对这样一名优秀男性缺少戏份而惋惜不已),撒泼添乱的姐姐李岚(更衬托出李萍的乖巧懂事),以及那三个爱李萍又对她充分尊重的男人,也只有他们的理解,李萍对幸福的追求才能显得可贵而非胡闹。
——给这部出于旅行中每晚宾馆消磨时间目的所启动、而在归来后欲罢不能的电视剧
我觉得这部剧我印象最深的是李萍对幸福的追求,就像一只向往大海的自由的海燕,无论现实是怎样的,她始终相信爱情会带给她幸福,为了幸福,她可以一夜之间选择去部队结婚,后来也因为爱情选择和王小毛结婚,不去管任何人不去管现实怎样。
她漂亮,善良,温婉,她可以让很多男人喜欢她,所以她有选择的权利。
最后,我感觉她可以幸福了,有王小毛给她的浪漫和孩子,有吴天亮的陪伴。
另外就是缘分和第一印象的一见钟情吧,就像王小毛让给参谋长的烟,他把李萍也让给了参谋长,但是最后终究是爱,终究是在一起过。
靳英第一眼对吴天亮的好感让他们也在一起了。
他们都是勇敢的,不逃避自己的感情。
他们又是自私的,眼里只有自己的爱情。
那个年代啊,可以为了一次见面的好感而结婚?
这不应该那么随意了,我们现在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太多了,结婚是承诺,是相伴与厮守,嫁给爱情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李萍还是倔强地和吴天亮离婚了,靳英为此而悲痛欲绝;在别人的婚姻悲剧中哭得撕心裂肺,乍一看好像很傻很突兀,但贯穿李萍和吴天亮整个婚姻的始末,一切又都彰显的行云流水,真情难捱.靳英是无私的也是懂得珍惜的.她把友情和爱情都掌控在最合适的尺寸,但当这两种情感在顷刻间都崩裂的时候,这种绝望也会让她崩溃.靳英骂李萍自私,骂她不懂得只顾着自己幸福从来不想吴天亮的感受,并因此决绝地和她断绝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朋友和姐妹关系;同时靳英也骂了吴天亮,骂他太傻太无私只顾想着别人幸福,却从来不为自己着想.从旁观者的角度看,靳英没错,李萍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也没错,吴天亮大爱无边也没有错.李萍的倔强和自私才更突显了吴天亮的无私,吴天亮为了自己深爱的人接受离婚也成全了李萍的自私.每个人都没有错,甚至这两集中不怎么出现的王小毛.最多只能说情感或良心上的有没有愧疚和不安而已.因为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的权利,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想法和梦想,而每个人对于幸福和梦想的定义又不尽相同.从内心里我也不赞成李萍离婚,只是因为觉得大丫好可怜.当大丫对李萍从敌对到慢慢接受再到依恋的时候,李萍却选择了走出这个开始温暖的家.这种痛苦大人能够理解和承受,大丫能吗?没有李萍阿姨,对大丫来说也是她人生中很大的缺憾吧.期待接下来的剧情...
除了看不懂为什么要让王小毛牺牲,其他都蛮好的。
现实生活中,确实曲折,但是在那个年代,离婚还是很稀有的,剧中在那个年代出现这些勇敢追求幸福的人,看的我直掉泪,甚至现代的我们都没他们勇敢,不敢真正面对自己想要的…人容易在别人的眼光里过生活,甚至在别人的眼光里过一辈子,却从没想过自己和自己爱的人是否幸福偶尔看到一部老剧,还是蛮好的,看过之后让人若有所思,感触颇多就是好剧。
这部片子这么多毒竟然也能通过,不像广电总局的作风啊。
爱情方面我就不说了,结了离,离了结,三角恋,什么的,太不严肃了。
关键是……关键是这里面还有很多反映社会主义的肿瘤的东西,突出的就是领导意志、人情社会,权力大于一切,关系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主要方式(在这部片子里几乎是唯一的方式),具体我就不举例了。
1)了解对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才能给对方幸福。
2)怀揣着希望,才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演员演得都很好。
刚刚看完的26集电视连续剧,有我喜欢的王志文演的老男人,以及不算反感的佟大为再次出演对感情执著、简单而冲动的年轻人。
梅婷拥有中国人传统审美的那种漂亮五官和贤淑气质,即使一直穿着臃肿的棉袄也不影响她的出众。
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故事,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怀旧,对于80后90后的年轻电视观众来说,讲述的则完全是他们父母一代的情感和生活,所幸爱情故事,无关时间和地域的差距,而对于幸福的定义,更是因人而异,老祖宗千年之前就说过“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所以幸福完完全全是非常个人的感觉,是一个人内心对生活的期望与现实的契合度问题,如果感觉幸福很遥远,常常只是一念之差,有时候只要把期望降低一些,面对现实就会满足一些。
梅婷此次演绎的角色注定是个与众不同的女人,不仅因为她拥有美丽的容貌,更因为她满腔的浪漫主义情怀。
在现实的社会里,拥有浪漫情怀的人面对世俗生活,总容易产生不幸福的感觉,因为她对幸福的定义,不仅仅是吃好,穿暖,有钱够花,还要有一点点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所以年轻的她说不出她要的幸福是什么,只知道她如果嫁给家境不错的电工小杜,或者前景光明的车间主任于大路,她找不到她想要的幸福。
婚姻,对一个女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婚姻代表着一种契机,一种改变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契机,所以选择嫁给什么样的男人,其实是对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的一种选择。
一个向往大海,喜欢水兵的卷烟厂女工,把她年轻而热烈的梦想,写在一张小纸片上,卷起来放进一包香烟中,从而开始了她以浪漫的方式开场,却以非常现实的方式结束的爱情故事。
我特别喜欢这部连续剧的前10集,因为浪漫的故事,总是让人愉悦的。
只是现实的阴影,从一开始就慢慢投射过来。
梅婷的梦想和现实的第一个落差,就是把前来探听虚实的佟大为当作了“疑似”丈夫候选人,满心以为自己就要嫁给一个年轻帅气的海军战士了,结果要来娶她的人却是比她大10几岁,有过婚史的海军军官王志文“首长同志”。
她退却过,跟大哥倾诉过自己的犹豫,但是,利用这个契机离开卷烟厂,离开目前的生活环境,前往大连,生活在大海边的梦想还是充满了诱惑,她最终还是决定接受王志文。
梅婷这样年轻漂亮纯情贤惠的女孩子,只要是男人,基本上都是会一见钟情的吧,曾经沧桑的王志文也不例外。
他全心全意准备与这个女孩好好开始新的生活,却不知道他们初遇后的短短24小时,这个女孩经历了失望、退却、然后又因为目睹姐姐被旧情人抛弃,欲卧轨自杀,然后又因为流产住院等一系列大事从而犹豫,并终于决定出嫁的心理历程。
他们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王志文单方面的爱的付出,可以说是先天不足的婚姻。
梅婷的梦想和现实的第二个落差,是跟着王志文来到新的生活环境,才知道这里没有大海,没有舰队,更别提甲板上的婚礼,她却已经骑虎难下,她的理智告诉她王志文是个好男人,情感和梦想只能放在一边,好好地跟这个男人过日子,就算没有工作,没有朋友,没有“幸福”。
很多梅婷这样的女人,面对梦想和现实的差距,都是这样妥协了吧。
其实梅婷很努力,她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照顾王志文,以及王志文前妻留下的10岁的女儿,她试图和周围其它来自农村的军嫂们打成一片,她压抑了自己的需求和梦想,尽心尽职做好王志文的妻子。
只是原本就是先天不足的婚姻,因为两个人都不善于经营,终究慢慢变得脆弱。
王志文总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完全忽视了梅婷的情感和精神需求。
佟大为是王志文手下的兵,王志文还因为救他而受过重伤,他对于王志文是一百个尊敬和服从,对于嫂子梅婷也是有求必应,随时候命。
他知道梅婷喜欢大海,他把大海装在一个鱼缸里,搬回了梅婷的家中。
不知不觉中,两颗年轻的心越走越近。
当王志文和梅婷在争执中失手把鱼缸砸碎之后,我作为看客,已经知道他们的婚姻从此破碎了。
对于梅婷来说,鱼缸代表着梦想,是她面对不幸福的现实唯一保留着的梦想,但是王志文终究不能了解鱼缸对她的重要性,他们脆弱的婚姻终于无法靠理智、责任和自我牺牲继续维系下去了。
可以说,从鱼缸破碎了之后,这部戏就没那么能感动我了。
或者说,从鱼缸破碎后,这部戏的所有浪漫主义色彩就全部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残酷的现实。
虽然从编剧角度看,梅婷和佟大为的再婚,梅婷的好友靳英义无反顾的下嫁王志文,在情节安排上都还算真实自然,但是对我来说,已经无法继续投入。
如果不是王志文的戏在那里撑着,我想我都不会看到结局。
他处理和梅婷的离婚那一场戏,内敛,沉重,有情有义,算是后半部戏最大的亮点。
后来当他听说梅婷和他的兵佟大为再婚,他的表演也很到位,深不可测的眼神里表达出所有复杂的内心情感。
其实本来故事可以结束了,如果佟大为和梅婷白头到老,王志文和靳英相伴一生,对于戏中的每一个人,为爱和成熟付出了代价,曲曲折折终于明白了幸福的定义。
可是编剧的故事还没讲完,他偏偏不要让梅婷这么快得到幸福,他偏偏要让佟大为和歹徒搏斗而牺牲。
所以故事就变得越来越乏味了,最后的结局,居然是靳英选择退出,让王志文和梅婷复婚。
不过还好,编剧就此打住,让王志文和梅婷在靳英的火车离开后的月台上彼此对望,并没有强加给我们观众一个明确的结局。
靳英这样的女人,似乎注定是配角,不起眼到看完全剧我还不知道演员的名字。
作为梅婷的闺中好友,因为容貌等先天的因素,她面对梅婷是自卑的,能得到梅婷的友谊,她也是珍惜的。
女人之间的友谊,有一种就是这样的关系,她一直在付出,并且因为这种付出而感到幸福。
其实佟大为牺牲后,梅婷和王志文之间还真是没什么,她过不了的,还是自己这一关。
靳英在她的立场,痛苦地选择退出,符合她这种付出型人格一向的做法,但是这还是说明了她的不自信,给她时间,给她信心,她应该会战胜自己。
其实在我看来,靳英根本没必要退出,梅婷和王志文当初会离婚,那么现在压根就不会复婚,因为他们之间,就是梦想和现实的差距。
梅婷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当然是艰难的,但是人是情感动物,如果她尊重自己和佟大为之间的爱情,尊重她和靳英之间的友谊,那么她就算艰难,也不会选择跟王志文复婚。
而对于王志文,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当兵的出身,粗粗拉拉的,他也许不能了解女人的细腻情怀,但是他作为一个有担当的男人,对于自己的女人还是有责任感的。
对于靳英草拟的离婚协议书,他说过,他签过一份,从今往后不会再签第二份。
所以虽然靳英走了,我相信王志文还是会找到她,等待她,最终和她相守到老。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其实,梦想终究是会凋零的,或者它是会投胎再生的。
幸福,其实一点都不远,只要你的心,懂得一点满足。
虽然女主是善良,用于追求自由的人设,但个人还是觉得自私了
说实话头一次跟着我妈来看一看父辈爱情 有被惊艳到 无论是里面呈现出的各个婚姻的形态还是说每个人对幸福的诠释和追求都让我很想去研究一下 王志文的确演的很有魅力 梅婷那时候也是真的很水灵很灵 演的就好像会发生在以前那个年代实实在在存在的事情一样 让人蛮投入 幸福究竟是什么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 或浪漫或平淡或付出激情或默默守候 这些都得是自己去慢慢探索 有时其实幸福就是现在 此刻 身边。。。
绝对看过,演的什么,忘了~
好看
陪我妈一起看的,这不就是一个恋海女人的婚内出轨嘛。。。看了原来的电视才觉得佟大为演技一点都没进步。。。
本来是挺好的,苏小明那会就是最好的结局。
兜兜转转,回到原点。李萍和王小毛在一起的时候我曾以为他们俩才是注定的姻缘,吴天亮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弯路,因为那盒香烟是王小毛先拿到再转送给吴天亮的,没想到结局故人散尽最终只留李吴走到了一起。顺便吐槽一下,为什么这剧里的女人都那么爱吃窝边草啊
原来晓彤这么小就和王志文老师合作过
全片都围绕着探寻幸福,前面有多美好后面就有多无语,这片放在现在播估计5分算高。梅婷和闺蜜演技差点,别的都很好,包括童年关晓彤。
陪妈妈看的。只想说一句,佟大这个人,真了不起~
什么玩意,靳英太倒霉了
剧情老套 不过演员们的演技还都比较青涩真实
很能理解李萍的追求,也很佩服她的勇敢和果断。可能很多人都说她自私,但是她不是没有给过自己和吴天亮机会,实在不幸福难道要强撑下去吗?她和王小毛在一起之后明显开心很多尽管穷。谁知道小毛死了!为什么?我以为后面的剧情是两人结婚后做生意发财了,死的莫名了简直,就为了再让她和吴一起????
wtf这算什么鬼结局啊,为什么要让王小毛死掉哭死😭😭😭靳英为什么也不能给个好结局
他打碎的不是鱼缸,是我的梦想。
起码比韩剧有深度吧,石钟山原著应该更好看……
人的一生,可以试错多少次爱。
乱七八糟
王志文真招人爱15,16集哭死个仙人
剧情真的无语无语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