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星半。
比起家族系列,山田洋之的母亲系列我倒是都没看过。
吉永小百合确实是能让儿子同学连生气都一直念念不忘的“漂亮妈妈”呀。
剧本太细啦,抽丝剥茧层层推进去建立人物。
大泉洋出场时只是西装革履谨慎行事的人事部长,手下小姑娘稚嫩得都不会帮忙打马虎眼;然后又成了邻居眼中久未回家,是因为功成名就的大人物;但是镜头一转,你才知道这卸下面具的大人物私生活有多不如意,老婆女儿跑了,家里能说话的只有一台脑子不太好的扫地机器人,日常只能叫酸辣拉面外卖充饥。
在久违的“回家找妈”过程中,大泉洋从各种一惊一乍里软化了下来,终于找回本心,也终于抛掉了社畜的外壳。
社畜看这种片子未必会赞赏他的选择,但无法不共情,以及无法不好笑。
一种奇特的明朗,就像台词说的,反正不会再糟了。
小百合的恋爱插曲戛然而止,是让人意外的一笔。
本来大家都跟孙女一样磕到了,好好的把人家老牧师扔到北海道去干嘛。
但继任牧师是外国人这个细节仍然很好笑,小百合(小小声抱怨):听不懂了!
孙女是扮做叛逆酷妹的甜妹!
给父亲洗洗脑挺好的。
同学就,专注拖后腿一百年呀喂!
有点记不得了,导演是每部都会加反战元素?
45年那场东京大轰炸到底带给90岁的老先生多深的阴影啊。
这一部学的新词汇是“佃煮”。
能很明显的看到山田洋介采取了小津手法的空镜,小津的空镜意味在于延长了主人公的情感长度,在笠智众凝视酒杯后的灯罩的七八秒的时间中,观者感受到了在未来恒久的孤独,既是未来又是永恒;山田洋介对于空镜的使用更多在于时间动态的促进和接下来会发生故事场景的预告。
隅田川的河流与桥与每每切换到都市场景前的幕墙形成明显的对比,山田强烈表达了自己对都市的态度,当片名出现在隅田川的桥与河流上,那么在观看最后的结局中也对大泉洋的选择毫不意外。
都市的建筑总是不断切换,玻璃制外墙棱角分明切割着画面,车辆的流动打破了都市间过于冷硬的态度,故事的发生当然在此刻展开。
长相突出的官九奋发在演员的赛道上和室毅成为日本演员间闪耀的窝囊废双子星,甘草配角和灵泉一样的编剧生涯在他的身上交相辉映,作为日影日娱的老熟人当然明白他的登场当然不只是为打个酱油,在大多数时候官九都以低垂的眉眼和脑门朝向镜头,情感和动作都被藏起,眼泪还得去厕所擦拭,甚至堪称懦弱,突如其来的奋起也是错手造成的失误,笨手笨脚的,连带着在工作中与朋友的交往都不分明,粘丝拉糊的动作和情态让人在心中崩溃“千万不要遇到这样的同事”。
城市白领的矜持和学生时代需要人照顾兼并,这是山田洋介在克制的情感中故意造成的冲撞,都市与故乡在官九的身上发生纠缠,开始与结束都需要他,一个稍微人格强烈的演员都达不成官九的完成度,当故事的刻意发生在官九身上时,他本身的黏糊感都让人觉得刻意变成了合理。
当大泉洋在影片中第一次回到家的时候,山田将返程简化成片段,晴空塔的全貌和局部以及常见的街景在空镜中被动构成时间的流动,与故事重返都市时线条强烈的构图相比更加的温柔。
而隅田川的河流是多么明显的隐喻,河流在地理中带来泥土与生机,在电影里带来古典的感情。
山田只进入了客厅,这是传统的待客居所,大部分家庭的争吵都在客厅发生,卧室是私人的场域,在大部分故事片中进入卧室便代表进入隐秘纠缠的感情。
在官九找到大泉洋的时候,争吵只传来声音,虞美人会的目光和向上的楼梯视角只是观众的探寻,官九和大泉洋的争斗只特写展现了几秒就滚下了楼梯,连卧室的全景都没展开,我想这不必展开,我们早已听够了中年人的抱怨。
话语的表达更多的是情绪的滥觞,气氛被烘托,心情被压抑,镜头反复的摇动,前额叶皮层早就被过度刺激,疲惫的眼睛早就需要眼药水缓解,所以请减少对人生的抱怨,让观众休息一下。
我们只需要从愚拙的扫地机器人上共感那一刻的挫败。
山田在前期和后期使用了同样的机位表达了儿子和母亲的不同情感,当大泉洋在与永野芽郁的争吵后,被母亲留在家里,喝多了的他躺在客厅的长条沙发上,山田将镜头放在客厅的门廊,高度降低到了榻榻米上,门框掩去了大泉洋一半的身体,唯一的光源打在大泉洋的屁股上,甚至停留的七八秒,这在电影里是漫长的七八秒。
这是毫无美感又被强烈设计的一幕,观者被迫直视在前半段山田对大泉洋的态度,看这个人的中年危机就好像看他窝囊的屁股,很丑。
而同样的机位被用在吉永小百合与永野芽郁倾诉自己的激越的爱(与影片中其他时刻相比。
)镜头凝视着吉永小百合抚摸永野芽郁的脚,对于之前吝啬到不肯给大泉洋崩溃镜头的导演而言,这充分的凝视可称为言情,尤其是突如其来夹杂着黑白的回忆,那是大泉洋的父亲为着吉永小百合的示爱,日本人总是讲究内敛,情谊都不肯轻易说出,但是比言语更炙热的是表达,脚是离心口最远的部位,丈量着脚的尺寸却仿佛丈量着心的距离,吝啬言语却给对方做了足袋,不能不说大泉洋的父亲其实很会调情。
行动的魅力在言语不足表达的时候格外体现,放胆的触摸在言语静默间更显得勾引,这也使得吉永小百合在棕色客厅间娇俏美丽神情被正确的凸显,本来就很奇怪,失去丈夫的妻子何以产生少女的神情,有了爱情的解释,这一系列的公式才成立。
牧师的牵挂似乎更在别处,导演借着牧师的传道表达了反战的观点,他的关心不被流浪汉所接受,他与吉永小百合的谈论间说到“或许他才是我的天使。
”当然这无疑表明吉永小百合梦碎。
流浪汉与大泉洋是互相表征,流浪汉象征着日本在战时的伤痛,他对于战争的伤痛更代表着导演作为战后一代的亲身经历,他不接受治愈 ,不接受国家,不接受衰老,企图用战时的精神顽固抵抗伤痛,但是处境的外化更表达了他的悲哀与一无是处。
他与大泉洋在隅田川桥上的相遇,岂不是曾经与现在日本精神的一次冲击呢?
谁都不曾理解谁,但或许借由大泉洋的选择给了答案,但这是否是一次田园牧歌式的躲避呢?
赶上了全球首映,本来是冲着永野去看的这部电影结果戏份好少,但第一场的哭戏已经足够表现出能力了。
不过虽然是家庭片却还是好多细节令人震撼,我看过的山田洋次导演的电影不多,大概三、四部,所以印象里山田的电影都是十分规整,有点老派,甚至可以直接拿来当做模板教学的作品,但是当拾荒的老头在天桥上发狂描述大轰炸的时候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气质,没有一点战争的镜头,只靠现场的车滴船鸣等等就能表现出惨烈感,神经质般的情感抒发不仅激起角色的释放,对观众也是一种心灵上的震撼,像给空荡荡的心脏打上兴奋剂一般。
最后是烟花,剧里出现了无数次7.29的烟花大会海报,还以为会是一家人重归于好,穿好浴衣参加大会的俗套剧情,结果是妈妈在自家的二楼、在故事的发生地,而且是烟花已经绽放后才看到了烟花,就像那句名台词“我们所过的每个平凡的日常,也许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
所以最后在都市楼房中绽放的烟花是份礼物 是山田洋次导演给每个观众的礼物。
没想到这部电影是日本导演山田洋次90岁高龄的作品。
《你好妈妈》是他“母亲三部曲”的最终章,真实的再现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在面对人生危机的时候,我们会如何寻找自我呢?
这部《你好,妈妈》很简单的故事情节却笑中带泪,导演用细腻勾勒出祖孙三代在混沌的生活中努力寻找自我,迎来明天的勇气。
在大公司担任人事部长的昭夫,面临必须裁掉昔日同学的窘境。
另一方面,中年男人婚姻貌合神离,父女关系也频频触礁。
他久违地回老家探望母亲福江,却发现家裡已经没了自己的位置,而失踪的女儿居然理所当然的在奶奶家蹭饭吃,和福江的亲密程度更甚於自己。
或许是为了夺回母亲的关注,昭夫开始频繁地回老家刷存在感,却发现母亲似乎变了许多。
甚至和邻近的教会牧师发展出了暧昧关系,让他倍受打击。
女儿舞倒是乐见其成,赞成奶奶恋爱。
福江和孙女小舞聊天,慢慢地打开了记忆的匣子。
她第一段婚姻,是不顾父母反对勇敢追爱换来的。
尽管那段恋爱故事,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非常不可思议,但至少这是她凭自己的意志做出的选择。
儿子成年后,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和教会牧师走得很近。
福江如少女般陷入了爱情烦恼中。
没想到当她打算鼓起勇气告白时,牧师临时决定回到故乡北海道的教会传教,这消息对福江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也让她正视起自己的心意。
吉永小百合所饰演的福江,在丧偶之后独居在邻近隅田川河岸的老房子裡,守护著丈夫所创立的足袋店。
在外人看来,他们是一对神仙眷侣,直到在福江和孙女的谈话中才发现,身为女性,很难从严肃寡言的丈夫身上获得一些精神上的支持和慰藉,所以寡居多年的她会对兴趣爱好都相似的牧师产生一种依恋之情。
但八十岁的福江还能有面对爱的勇气,而反观中年儿子却忘记了爱的本质,被世俗名利牵绊,是他对眼前的纠结与抉择,究竟為什麼让他不快乐。
片中的昭夫,在父母的殷切期望下,努力读书按部就班的工作。
于是在面临主流价值观裹挟的新世代青年,只能懦弱的面对人生种种考验。
山田洋次的执导下,不论是老家小院里的绣球花,还是隅田川上的绚烂的烟火,在隅田川的老城区里,山田洋次将人间的温情一笔一划的刻在了荧幕上,这些江户时代来来往往的人们,美丽与哀愁。
《你好,妈妈》正是因为母亲的强大与独立,才重新召唤他们重新建立了紧密的亲情纽带。
“我没有了工作,没有了工作,没有了房子,所以我住回了妈妈的家。
那么,拜托你了,妈妈。
”看到最后男主的独白,有许多感动,想到了那些脆弱的想家的时候,想到了每次生病回家妈妈都不厌其烦地照顾(大部分时候,回家也都是因为生病)。
影片中的妈妈好温暖,好温柔,影片中的每一个人都十分可爱,影片淡淡的幽默感全部来源于这些人们的可爱。
可能这种幽默到最后已经开始让人觉得不够有趣,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也可能导致后面困意上来,但不可否认生活流是温馨的,观影的过程是舒适的。
因为男主父母家开的是一家足袋店,镜头一般都放的比较低,带一点仰视,好像那些平凡生活中的人们也成就着某种伟大。
由于日本房间空间设计的缘故以及门帘的存在,影片中许多遮挡的镜头让人担忧人与人之间的间隙是否能够被缝合,好在最后人们之间是彼此拥抱的。
牧师离开时,妈妈说也要带自己一起去,最后妈妈朋友的突然入画使得这场戏的悲伤被削弱。
妈妈哭的时候说“我都这么难过了,不能让我放纵一次吗?”。
她依然关心儿子的难处,听完儿子的处境,对他说“现在我的痛苦因为你双倍了”。
妈妈的恋爱没有了,最后是一个成全了儿子的归家的结局。
不得不感叹,好温柔的妈妈,好强大的妈妈。
这次观影,戏外与戏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
这部电影从我踏进百老汇电影中心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当我兴致勃勃的推开影院的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从门口延伸到厕所出入口的队伍,参与排队的大多数人,不是我习以为常的年轻人,而是一群白发苍苍的步履蹒跚的长者。
(香港习惯称呼长者,因此我就不用老年人这一称呼了)这群长者中有不少是夫妇结伴而来。
面对这样的场面,我不禁幻想——五十年后的我,应该也会像他们这样,尽管驼着背,尽管腿脚不利索,尽管五官退化,也要来到电影院,享受一场电影。
我关注的一个豆瓣友邻说"不了解当代青少年大概是老导演的通病"——这句话激起我强烈的反驳欲。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部电影本来就不是拍给年轻人看的,而是面向老年人的。
这是一部属于长者的院线电影。
(在香港 称呼岁数大的人为长者而不是老年人我觉得这个细节非常好。
)长者也是院线电影的受众群之一,他们不应当被排除在外。
因此对于这次观影,有相当一部分感动与美好是戏外的经历带来的,甚至于它比电影本身还要值得我纪念、回味,因为这段经历确实让我感到余韵悠长。
另一个深刻的感受是,观影氛围会深刻影响你对这部电影的感受。
我所在的这个场次平均年龄目测超过了六十岁。
观影过程中每次遇到编剧安排好的笑点全场一定会有人笑出声来。
大家都很开心。
一部影片自诞生它的那个时代讲述着什么,是一定和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关联的,而电影人的使命,就是要替这个时代的每一个成年人或未成年人发声,喊话。
“不要把压力都揽在自己肩上,每天应该乐呵呵的生活”像这位妈妈那般,乐观地去恋爱,去失恋。
像剧中这组家庭那般——婚姻已陷入了重大危机,女儿在此期间学业不成且叛逆,但受乐观母亲的影响,仍不惧主动失业回到恰逢失恋的母亲家中,一起共渡“生活本就是如此,没什么大不了”的难关。
还有,那些从社会的激烈竞争中退下来的人,那些被社会所放逐的人,那些居无定所的流浪人,其实并非完全和住在高楼大厦的人分属两个世界、甚或有着高低级之分,这里面是有着时代的际遇在的。
那个井野大叔,他是因遭遇当时的京东大轰炸,一家人都没了。
幸存下来的他,不想靠救济,也不想靠他人帮助,只想靠自己双手去养活自己。
剧中母亲已过世的丈夫,也就是孙女的爷爷,也是那次大轰炸后的幸存者,一家人没了,只能在孤儿院长大,书也只念到了初中。
一个时代一个命运,就算同时代里也还有着不想与这个社会同流合污,不想去牺牲自我去适应这个社会的不同个性和性格的人,如剧中曾经的大学老师,现在的牧师。
我们都需要重新理解流浪汉,重新解读他们的故事。
这部影片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奶奶在跟孙女讲述自己当初恋爱的经过,尤其是让自己产生心动那一刻并做出选择的原因。
当奶奶将那幕心动的过程——“那一刻我就觉得,这一辈子只能和他在一起了”——再次重现,让孙女去感受的时候,孙女是立刻能共情并理解到的。
对爱情的那股感受力,是不分什么年龄,什么时代、代际,什么国界的。
再就是已经和儿子分居半年的儿媳妇突然来访,什么都不提及,只是想要看看正在分居的丈夫过去小时候的照片。
这些时刻真的很动人。
——20240127•福州天堂电影院观影之《你好,妈妈》这是军军今年到电影院观赏的第8部电影,也是在天堂电影院观赏的第189部电影,同时也是2016年以来到电影院观赏的第739部电影。
本片吸引了六男三女共九位影迷观赏。
日本的爱情生活电影真是太好看了,虽然投入不大,但是充满了家庭的温情和爱情的惆怅,总是让人回味无穷!
老奶奶做的“足袋”真是又精致又可爱!
老奶奶吉永小百合太棒了!
她的演技无可挑剔,把一个陷入爱情的老奶奶那种羞涩和纯情演绎地淋漓尽致!
当她失恋的那一刻,我哭了。
那个老奶奶爱恋的人啊,实在太残忍了,竟然忍心离老奶奶而去!
[捂脸]大泉洋扮演老奶奶的儿子,他是个失意的中年男人,他老婆女儿都跑了,家里能说话的只有一台脑子不太好使的扫地机器人,日常只能叫酸辣拉面外卖充饥!
事业上也由于负责公司裁员而被千夫所指!
他的痛苦谁懂啊?!
当他听说老母亲又恋爱了那表情真是百味杂陈!
[捂脸]永野芽郁扮演老奶奶的孙女,她漂亮善良,善解人意。
不过我没get到她的美,我觉得她长相一般般。
人生总是不完美的,爱情又总是令人惆怅,但生活还得继续,还隐约隐藏着一些希望!
“婚姻和工作都失败的我,开始与失恋的妈妈一起生活。
”精彩台词:我说不定有一天会被她“断舍离”扔掉在大公司,用下巴使唤一大堆下属。
是他的同事,感情很好。
感情好还露出这么可怕的表情?
一片一片米饼都是你老公用爱烤制的我真想让我老公听到你说的话。
你表白了吗?
没有。
我等他先表白。
泡完澡喝冰啤酒,真是人生一大享受啊!
说什么裸体相见,真是猥琐。
过去,女人就是我的烦恼之源。
现在,没有女人又成了我的烦恼。
知美有喜欢的人了。
我本来以为今天是我很开心的日子。
小舞已经能共情奶奶我很高兴。
带我去北海道吧!
她真的好爱你!
她怎么会喜欢一个这么严肃的牧师。
今早起来我觉得切黄瓜的刀变得好重好重,我连瓶盖也拧不开了。
豆瓣评分8.1分,我给8.6分。
本片毫无疑问入选军军2024年观影四十大佳片!
好温馨,好浪漫哦。
没有生活的阅历积淀,没有对电影各种方面的积累,不可能拍的这么闪亮。
必是大师精作。
那感觉太饱满了,连细节都挑不出刺来。
如果一条条过细节似乎又很普通。
生活里可见。
但是又处处打动你。
让观众共情,又轻松。
全局没有一个反派。
依然故事有跌宕起伏。
每一件事的陈述都好清晰。
大爱此片。
btw,学了一个新词儿,原来日本文化中的足袋,是这个样子呀,哈哈。
可能只有91岁的导演才有这样的能力,以温情的影调深刻描摹独居母亲的晚年寂寞。
看似简单的生活日常,细腻中皆是温情与感动。
回味良久,这温情的背后是独居母亲晚年的无限寂寞,正因寂寞到了极处,才会释放出那种义无反顾冲动和万般克制的温柔。
在我眼里,片中母亲是独居老人的一个缩影,而她已经足够坚强和独立,试图用公益服务、邻里家务、甚至黄昏恋来塞满自己孤独的时钟。
对年轻人而言,生命是由过往回忆和未来的期待组成的,可步入老年的生命,未来与他们早已渐行渐远,心中无所期待,心中皆是过往的回忆,而儿女是回忆中的主角。
特别是那场母亲送别单恋已久的神父那句突然激动脱口而出的“带我走吧!
”口吻近乎哀求,其中透着她多少的爱和寂寞。
每每想到此幕,内心是无尽的感慨:和剧中的主人公一样,人近中年的自己,是该多花些时间陪陪父母,一声问候,一顿简餐,甚至一次误会与口角,都是同正步入老年的母亲(和父亲)的一份共有的回忆。
适逢母亲节,衷心祝愿每位母亲都节日快乐
PS 女主角由79岁的吉永小百合出演,美丽气质不见当年。
出演女儿的永野芽郁戏份虽然不多,但也很美。
祖孙三代人的当代困境,算上90多岁的导演山田洋次,可以说是四代人对现在生活的观察,老爷子对这种生活流故事太手拿把攥了,总有一些细节可以打动你,其中两段有插入一帧两帧的回忆段落很灵动(量脚和翻相册),看完会有这就是生活的感叹,拜托你了,妈妈
上影节最后一场!一个离婚、辞职的中年男性带着女儿和失恋的母亲一起生活,每个人都遇到了自己的困境,但是结尾又是温暖的,温暖到忘记了摄影机的存在。喜欢这部的母亲塑造,热爱生活也追求幸福,面对失去和离别该悲伤就狠狠摆架子。还能在里面看到夜晚河边过夜的流浪者、战争逃命的人、拉着废旧罐子执着往前走的人…困境和放下,真好。出门以后看到一个儿子和白发的妈妈一起看电影,说“电影里日本人心态真好,常青树,太好了。”虽然结束以后问答有点无语…91岁的导演也回答了,“轻快喜剧拍起来比沉重悲剧难多了”😭
紧跟时代,拍了霓虹生活最光鲜亮丽的那面
延续了家族之苦2,区别是这版老母亲真的恋爱了,依旧是以中年危机的儿子视角切入。山田洋次是什么时候差到了这种地步?犯了跟国产剧一样的毛病,台本、表演都不接生活气。室内打光更加违和。看完狂补是枝裕和
狗屁倒灶,无聊
传统风格 但剧情很弱 可以说是超无趣了 实在没什么好讲的。
整体还是轻盈欢快的,但山田洋次毕竟90+高龄了,这些年拍的家庭喜剧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一种时代脱钩感。对三代人各自烦恼的刻画都有股难逃窠臼的陈旧感,尤其是大泉洋的线,人事工作和劳动法对老导演而言太过遥远,注定了描写出来的中年危机非常虚浮。|SIFF2023第14场
吃饱了撑的片子。
23-11-03 14:05 @油麻地
還是感覺九十歲的山田洋次此片的活力不如從前了。倒是77歲的吉永小百合是一大亮點。
好质朴。正在裸辞,太tm应景了
古典好莱坞在亚洲的遗光
老年版《伦敦生活》,牧师散发魅力但他最爱的人只有上帝。也就吉永小百合银发失恋依然让人揪心,一蹙眉就让人心疼。露宿街头的人,东京轰炸的幸存者,失业潮裁员刽子手HR,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题,但别忘了,你可是在烟花中出生的呀!你生于热烈,生于庆典,在你低落时,希望能给你一丝慰藉。
就像川流不息的隅田川,山田洋次的电影总是看似平平无奇,却用人情的力量化解一切世间愁苦,非常通达。年纪越大看,就越觉得有意思。
2023.06.16|展映NO.4「你好,妈妈」SIFF25·金爵奖-主竞赛·世界首映·映后-电影里的日常像一条河,平和流动着,偶尔会起波澜,也有波光粼粼,导演很会把生活里的不如意巧妙地转化成幽默,所有的事物在镜头里都变得鲜明可爱:倔强的流浪汉会因为没有女人而烦恼,儿子被揍还是会躲到妈妈身后,身处暗恋中的妈妈也仍是一个含羞少女。正是这么一位对生活充满热情的母亲,让这间小屋变得温暖,治愈着她身边的家人朋友。映后见到了山田洋次导演,这是91.75岁的他的第90部作品,真了不起啊,衷心祝愿他能一直好好的,继续着他的创作!
有的地方拍摄的有点幼稚,但总的剧情,冲突,节奏把握还好。
太絮叨了,客气到很不习惯
特别喜欢。对我来说可能剧情、演技,镜头等等这些在这部电影里都不太重要了,它给了我一个脱离现实忘记一切喘口气的机会。最后看着花火绽放的那一幕坐在座位上不自觉地开始流泪,好像在花火绽放的瞬间自己心里积压已久的情绪也随之释放了,不是为任何情节而感动,只是被那一瞬间所触动。p.s.唯一遗憾是见面会最后唯一的提问名额给了一个普信男导演用来推销自己。
比起是枝裕和平淡里的小确幸,这部日影真的是平淡如水尿点满满。永野芽郁演技确实差点意思,和奶奶聊爷爷过去的时候只会瞪着眼睛杵在那儿,真的好尬。大泉洋演的人事部长好像刚刚入社的毛头小子,为了无理取闹的朋友放弃一切?也有点太中二了吧。推车捡破烂的井野老头子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十分突兀。牧师说走就走,不爱别伤害,和人家约会到最后一刻还在装傻,真的让人瞧不起。唯一亮点就是吉永小百合了,真的上品一演员,大和抚子的理想模范
導演劇本都不行,全靠演員即興表演在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