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剧中看得出,导演是站在食人间烟火的普通民众的角度进行指导,构思细腻,视角独特;尤其在体察人性方面经验丰富,拍摄手法独到。
人间烟火气,不过是“一日三餐”,却最能抚慰大众人心。
看似平凡的烟火气和柴米油盐酱醋茶,实则是生命的根本。
剧中实力派演员侯勇扮演的蔡五味,代表着认真生活、踏实劳作的一代匠人。
他们秉承初心,传承着传统匠人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我们这十年》第二个单元《热爱》,讲的是一位名叫张雷的小伙子到新疆去当体育老师的故事,他在那里成为了足球教练,最后带领一群热爱足球的孩子成为拿到了联赛的冠军。
我个人对足球是完全不了解的,所以也不是很感兴趣,但在看的过程中,却被剧情不自觉地吸引住了。
说句真心话,张雷其实算不上一个好老师,他之所以去新疆,不是因为什么心怀大义,而是单纯因为到那里可以直接得到事业编,在此之前他已经经历了多次面试失败。
好不容易到了这里,屁股还没坐热呢,他就有点想当逃兵了,因为这里虽然教学设施还不错,但蚊子太多,每天都要被咬上一身包;而且昼夜温差大,白天热,晚上冷,他基本上都是在瑟瑟发抖中熬到天亮;除此之外这里离镇上很远,别说外卖了,买个东西都要走好久;最可怕的是马路上总坐着一个奇怪的老头,每次张雷出去都会被他开着三轮车追赶。
张雷打电话求父亲帮他找关系调回去,本来想和校长辞职,结果正巧听到已经教了三年的语文老师在辞职,而且用的还是和他一样的理由。
他狠狠心还是想辞职,却看到校长失声痛哭。
他到底还是心软了,却没有留下来,而是留下一封信不告而别。
好在之前面试张雷的书记陈刚得到消息后及时带着孩子把他劝了回来,但这些孩子对于老师的离开其实早已习以为常,他们甚至还在打赌,张雷能够撑多久。
回来之后的张雷组建了一支足球校队,他利用丰富的理论知识进行了高难度的训练,但校队成员们对他并不信服,他们觉得自己都踢得很好,而张雷的训练并没有什么用。
于是张雷带他们去和另外一所学校的足球队打了一场比赛,结果自然是输得很惨,比到一半对方教练直接提出要结束,因为他们真的太菜了,这样的比赛没什么意义。
这些热爱足球的孩子第一次遭受这么大的打击,他们终于明白自己踢球都是野路子,其实并不厉害。
张雷也很气馁,但他还是鼓起勇气,重新开始,不仅开始跟自己的师父请教,每天看大量的足球比赛视频,还开始练习踢足球。
没错,这个每天给校队训练的教练,其实根本就不会踢足球。
在经历了几次比赛之后,校队内部爆发了很大的冲突,跟随父亲陈刚来到新疆的汉族孩子陈疆一直和这里的孩子合不来,他觉得他们合起伙来欺负自己,每次别人都不传球给他,他也不愿意传球给队友,之后又因为父亲答应来看比赛却忙于工作而失信,陈疆将怒气发泄到队友身上,甚至还误伤了对方。
而张雷看到一群人围着陈疆,却误以为是陈疆受伤了,他激动之下训斥了新疆的孩子们,那些孩子很委屈,他们说自己很相信张雷,但张雷却根本不喜欢他们,他连大家的名字都还记不全。
当陈疆还在纠结要不要和队友们道歉时,队友们却带着礼物主动来向他道歉了。
大家重归于好,而张雷也开始真正融入了这个集体。
他和陈疆一起学习维语,其他孩子们则认真学习汉语,他们为着热爱的足球,都在努力。
尽管之后的胜利看起来有点太简单了,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他们付出了多少汗水。
这群孩子,一开始连统一的服装都没有,他们除了训练,还要帮家里人干农活,甚至大部分都是瞒着家长偷偷训练的。
而张雷也在和大家的并肩作战中成长了,甚至还放弃了调回内地的机会。
不过比起张雷和孩子们的故事,更让我感动的其实是书记陈刚。
他因为热爱这片土地,发自内心地想帮当地百姓做点实事,也做出了很多努力,甚至都没有时间看一次自己儿子的比赛。
陈书记一直想推广无人机播洒农药,但大家都不愿意改变,使他的工作进展很慢。
好在最后他自己改变了方法,终于让大家相信他,而播洒农药的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很不错的一个故事,看完后明白了一个道理,俗话说“兴趣的最好的老师”,但仅仅只有热爱是不够的,还要努力,更要方法。
开篇《唐宫夜宴》,对演员没意见,导演拍得也是中规中矩,但是剧本立意却雷到了我。
尤其体现在对于中歌和上歌的碰瓷上。
我们看剧中郑歌面临的问题:缺乏有知名度的作品,人才储备青黄不接,剧团效益不好演员收入也不高,这也加大了演员流失的风险。
怎么解决?
除了努力创排新作,剧中的郑歌还想了两个办法——找中歌的顶尖舞者和导演当外援,给自己的新舞剧打名气;以及请教上歌的商业经营之道。
这些路子都是对的,可是剧中对于这两家给郑歌助力的“师傅”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把中歌呈现为舞者只顾炫耀技巧、导演则偏心偏袒;而对上歌的呈现就像一个俗气的商人,更是出现了两家艺术院团的领导当着一线舞蹈家的面公开攀比项目营收和演员待遇这种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发生的雷人剧情。
细节是魔鬼,不要以为在台词里写些“外来的大神功成身退”、“方团给我们描绘了辉煌的前景”等zzzq的台词就能糊弄过关了。
编导对中歌上歌的塑造,就是把他们塑造成对立面,然后踩着这两家中国顶尖级别舞团来抬高郑歌。
可是一个讽刺的东西又来了:现实这东西,撒谎没法长久,尤其在这个“现实”还没被时间湮灭的时候。
中歌的顶尖舞者明明是给郑歌作嫁衣,郑歌需要她把《水月洛神》跳出名气后再由自己团内的舞者接手(而且剧中透露水月洛神演出近十年才回本,那么就说明在“外来的大神功成身退”之后,接手的郑歌首席,也就是剧中“小艳”的原型,她的舞台表现力,并不像剧中所呈现的那样受到观众的高度认可)。
另外《唐宫夜宴》的火爆,靠的是新时代网络媒体和上电视台春晚而“出圈”,那么请问这种网红炒作,又有什么资格去踩上歌?
你可别告诉我郑歌当网红只是为爱发电,没有商业考量的因素在里面。
所有努力都值得肯定,就算技不如人,好好想办法也能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可是剧中却大卖廉价苦情,搞得好像只有郑歌的编导在努力搞创作、只有郑歌的舞者在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跳舞——请问其他院团的编导和演员难道不是这样?
中歌和上歌不是这样?
郑歌明明只是做了一个舞团的分内之事,有什么资格去碰瓷拉踩无论是业界地位还是艺术成就都远高于自己的两家舞团呢?
我本以为这种廉价拉踩的剧情,只是编导为了增加戏剧冲突而设置的,与现实中的郑歌无关。
但是这几天去看郑歌的社交媒体,其中并无对于偏颇剧情的任何挽尊之言,反而是在趁着剧播大炒热度,“陈冉”原型的那位郑歌导演还不失时机地透露《唐宫夜宴》将改编为一部舞剧……如此种种,就说明剧中这些对于中歌上歌的拉踩,是得到郑歌的默许的。
而《唐宫夜宴》尽管已经出品且“出圈”两年,仍缺乏作为独立舞剧带来可观商业价值的能力。
那么郑歌目前的做的,就是依靠电视剧炒作自己维持热度,以增加在市场上不算火爆的《水月洛神》的票房,直到《唐宫夜宴》舞剧的诞生。
媒体时代,炒作没有错,可是踩着比自己更优秀者来抬高自己,真low剧集质量本身还可以,值三星半。
但背后的立意和现实拉踩太倒胃口,扣去一星半。
谁叫你号称是基于现实的作品呢?
撒谎拉踩被戳穿,就是这个下场。
非常爱看这部剧的单元片《一日三餐》,拍的真好,尤其是侯勇制作肠粉的那个片段。
喜欢广东早茶的点心,更喜欢肠粉。
当年常出差广东,每天的早茶是必不可少的。
小笼里的叉烧、虾饺…令人垂涎,更爱的是那盘中的肠粉,尤其是鲜虾肠粉,甜脆的虾、糯滑的米皮…。
看广东茶点做的好不好,先品尝肠粉的滋味便知道这家餐馆做点心的水平。
多年前北京希尔顿酒店广东早茶的肠粉不错,很久没去了…。
《我们这十年》接近尾声了,最后一个单元是《坚持》,主要以疫情为主线来展开描述的。
这个单元跟其他单元相比,要更加“接地气”一点,毕竟这是大多数人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过的事情,也更容易引发大家的共鸣。
剧中,闫妮饰演的社区书记谭静演绎得也很好,让大家感触颇深,但是《我们这十年》把《坚持》放在最后一个单元,意义重大。
1、高度还原了我们的生活《坚持》这个单元真的是高度还原了疫情下我们的生活。
星光商厦里,顾客涌动,但是大家都带着口罩,隔壁小区的大妈和大叔来吃面,本想凑一桌却被店主制止了,说要间隔就餐。
本来,大家都非常注意了,可是还是收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一位新冠确诊病例的轨迹与星光商厦重叠,商场必须立刻封控。
商场的人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是都想离开,谁也不想被封在商场里吧。
但是为了不让病毒扩散,所有人必须要接受这个现实。
排队做核酸,领取生活物资,集体睡地铺……这不就是疫情下大家的真实生活场景吗?
本来已经只是封控48小时,结果因为有阳性样本,于是封控时间延长至7加7天。
在商场里,不能洗澡,睡袋太薄,这些人的生活确实面对极大的困难。
想必很多人从这个封控中都能看出自己的影子。
有些人被封控在单位,有些人被封控在家,有些人被送往隔离点……不管那种隔离,对大家来说都是极为痛苦的事情吧。
2、剧中的几个人物都很有代表性剧中的几个人物也都很有代表性。
比如董洁饰演的谢薇薇,她只是想来上个厕所,可是她和儿子却被封控在商场了。
她的第一反应是要逃出去。
于是她躲了起来,想找个机会带着儿子逃走,正好遇到了躲债的童嘉男。
彼此相见,童嘉男第一反应是先量他们的体温,而谢薇薇则要求童嘉男出示健康码和疫苗证明。
后来,他们遇到了大妈和房叔,谢薇薇因为听到大妈的咳嗽怀疑他们没有接种疫苗,故意把他们锁在了外面。
把自私演绎到了极致。
虽然他们做了很多努力,最后还是被谭静“抓”了回来。
田雨饰演的张克也是让人印象深刻,他有五个儿子,为了养活他们,他拼命工作,却因为进商场买玩具被封了。
即便被封控,他也丝毫不敢懈怠,一直在努力给客户打电话推销保险,提升业绩,多赚钱。
还有“大明白”,他经历过多次封控,对疫情很多知识都了如指掌,也正好借他的口为我们科普了一下:比如“为什么做核酸每次捅的位置不一样?
”“为什么要单人单管?
”当然,商场物业经理也有自己的辛酸:因为疫情,商场的承租率大不如前,所以他们一直被减薪、裁员,偌大的商场只有3名物业人员。
最辛苦的,自然是社区主任谭静,好容易抽出时间去检查身体,结果却遇上商场的事情,他只能事无巨细地安排临时封控,甚至还亲自上手去疏通厕所……
社区的其他人员也在加班加点地熬夜工作,只为了能够早日解除封控。
疫情下的人世百态,《坚持》这个单元用一个商场的封控就给我们讲明白了。
3、我们真的还需要坚持这个单元为什么要取名叫《坚持》?
因为我们还尚未成功,接下来仍然需要继续努力。
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这恐怕是一场硬仗。
对比其他单元,四集就能演完,可是《坚持》的故事用四集可说不完,用它来做结尾,也是为了勉励我们大家,继续齐心协力,坚持下去吧!
看到剧中人的坚持,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呢?
在看这个单元故事之前就已经在网上看到不少评论了,有人说拍得有点假,怎么可能会有父母把好不容易冲出农村的孩子又拉回来呢?
这不是纯粹拖后腿吗?
说句客观的话,李心遥在大城市上班,月工资上万,而且还有自主创业的打算,是很上进的年轻人了,但她父亲李根富却因为村里的荒田越来越多,所以就把主意打到了女儿身上,硬要女儿回到农村和他一起种田,这确实是有些不合理的。
尤其是饰演李心遥的谭松韵,一看就是娇弱甜美的小姑娘,让人家面朝黄土背朝天,真的很残忍啊。
更多的父母应该是像方新桅的父亲方学农那样,为儿子在大城市里的大好前途而感到自豪,时不时在村里吹个小牛,甚至还打算跟着儿子一起去城里享福。
当然啦,真让他们去城里他们或许也不习惯,不过就是为了炫耀自己孩子混得好罢了。
不过李根富把这个角色演活了,虽说有点不合理,但把父亲的形象立在那里,倒也还算过得去。
他之所以想让女儿回来,一方面自然是作为老一辈的农民,不忍心眼睁睁地看着土地荒废了,但最主要的还是希望女儿就在自己身边待着,这样的话有什么困难做父母的也可以帮衬一下。
而李心遥从原来的不想回来到后来心甘情愿回来并打算干出一番事业,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爱吧。
首先自然是爱自己的父亲,不忍心看到他一个人那么辛苦。
然后就是爱自己的故乡,她在这里长大,当然希望这片土地可以变得越来越好。
不过这里也可以看出老一辈与年轻一辈观念的冲突,李心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大的。
她居然打算来个规模化种植,一口气就收下了千亩农田,还在银行贷款一百万,这对李根富来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啊,所以父女俩才会产生争执。
可是哪有拗得过子女的父母啊,当看到女儿要把这件事做成的决心之后,李根富到底还是妥协了,跟在女儿身边帮她忙上忙下的。
而因为外贸公司出现问题想转型的方新桅,一开始也不被父亲和妻子理解。
方新桅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年轻有为,在外面挣了大钱之后也不忘回馈家乡,修路修学校什么的好事没少干,所以他父亲方学农一直觉得很有面子。
可是当方新桅说想回来发展农业的时候,方学农一下子就不乐意了,因为他知道在这上面要投入多少,还不一定能得到回报。
妻子更因为方新桅一心扑在农业上忽略了小家差点要和他离婚。
好在他们最后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李心遥、方新桅以及陈楚江,三个年轻人终于把打造出了自己的农业品牌,实现了推动全村共富。
总体来说还是挺不错的,不过感觉他们遭遇的困难这一块拍得还是太单薄了,就通过几句台词说欠着银行多少贷款,有点轻飘飘的感觉。
如果能像方新桅的离婚危机一样拍,或许会让人印象更加深刻吧。
感觉他们都是很伟大的人,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可惜现在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
《唐宫夜宴》出圈的时候,我也点开视频看了这支舞蹈,作品很俏皮,很有感染力。
然而还没等舞蹈结束,就已经点了退出。
愿意了解一切当下热点,又有点本能地排斥,以至于我对于火爆的事物总带着一些个人偏见:在营销吧?
看《我们这十年》,第一次了解《唐宫夜宴》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数次为一群成年累月不计投入产出的舞蹈演员而落泪,再看这支舞,它成了小王子眼里无可取代的玫瑰。
这部单元剧首先提出了一个年轻人常常困扰的问题:热爱和现实,哪个更重要。
已是剧院的首席的小艳,在家庭和舞蹈之间分裂:一方面她热爱舞蹈,付出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另一方面,三十多岁的她必须要面对养育后代的责任。
剧团里最有天赋的蓓蓓,想让家人和自己都过上好日子,比起跳舞嫁给富二代似乎更能帮她靠近理想。
团里的吊车尾宝圆,对于舞蹈有着最坚定的热情,但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尽如人意…这一切现实问题,都在拷问她们:为了跳舞,值得么?
没人能给出答案。
大家心里都明白跳舞就是一件没有性价比的事情,是青春饭。
她们都有各自的困惑,唯有一点是相通的,即便如此,她们还是不能轻易做出放弃的决定。
小艳在逃走后归来,给自己划定了半年的期限;蓓蓓决定继续跳下去,她想起小时候自己单纯的热爱;只有宝圆是被动选择的,她的坚持感动了陈冉。
原来要回答这个问题,最需要的就是真诚和勇气: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有勇气承担这份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陈冉一直知道这一点。
现实和理想的困扰不是没纠缠过她,但她有她的坚持:做一支雅俗共赏的舞蹈。
陈冉很现实,自知在美学上无法超越北京上海的舞团,就另辟蹊径。
舍弃一定的技术难度,做更好的情感表达,大胆突破。
陈冉也很理想,不肯为了钱削弱演员的表演捧流量,放弃了在大平台表演的机会,坚持作品的艺术性和完整性。
《唐宫夜宴》不符合荷花奖的评选标准而落榜,她不是不失落;拒绝平台的改编要求而放弃演出机会,她不是不内疚。
无论是屈就现实还是坚持理想,她都没放弃过自己的初心,奉行自己的创作原则。
最后,《唐宫夜宴》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登上河南春晚舞台,成功出圈,火爆全国。
在被故事打动的同时,回到最初的那个议题:热爱和现实,哪个更重要。
即使依靠真诚和勇气做出了抉择,还需要坚持。
而能让人坚持下去,最主要的力量是信念:对自己选择的热忱和信心,它会让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更有耐受性。
毕竟,坚持这种东西需要一点迷信。
这部剧真的好牛啊!
才看了两个单元,第一篇章带给我的是震撼,原来唐宫夜宴背后还有那么非凡又平凡的故事。
第二个篇章“热爱”带给我的是感动。
感动在炙热感情上,感动在民族团结上,更感动在家国同构上。
首先不论是教练的人物、足球、对孩子的感情成长弧光的变化上,从排斥到接纳再到融合,还是新疆孩子淳朴热烈单纯天真的善良,都让我感到了世界的和谐和生命真正的亮色。
其次,隐喻和象征的手法,陈缰和新疆孩子的友谊、教练和新疆孩子的心灵牵系,以及书记对村民们的关爱用心,都是以极其富有暖意的手法刻画了汉族与维吾尔族之间的牵连融合,更是体现了民族团结的深刻意义。
最后,书记是个很重要并且内涵深厚的人物,他勾勒了家国同构的粗粝漫长画卷,一面是大义,一面是小家,突出的不但是肩上沉重的使命,更是伟大爸爸身份的抉择。
再往深层次讲,作为汉族人的他不难看出是教练的投射,教练也会成为这样一个自我的责任以及民族的枢纽。
短短四集,包含的元素丰富,人物的关系深厚,情感的价值浓烈,让观众看到的是辽阔的新疆大地上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现实图景的艺术化极致表达。
《我们这十年》于2022年10月10日首播,主要展现了2010~2020这十年来我们国家在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国防等方面的发展,一经播出便引发热议。
而作为这部电视剧的第一个单元《唐宫夜宴》,更是迅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有一段时间感觉到处都可以刷到相关视频或文章,不过因为前段时间比较忙,一直没有机会欣赏。
本来以为《唐宫夜宴》内容挺多的,点开后才发现居然只有短短的四集,而在这四集中,人物形象塑造得特别好,她们不再是电视剧中的演员,而变成了特别真实的人物,像极了我们身边的那些普通人。
易文艳,她刻苦努力,却花费了很多年才从群演跳上领舞,又从领舞跳上了首席。
本来正是发展的好机会,却又开始遭遇公婆催生,一边是孩子,一边是事业,她就这样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好在最后丈夫还是站在了她这一边,一路守护,终于成功完成了《唐宫夜宴》的所有拍摄。
林蓓蓓,是一个很有天赋的舞蹈演员,轻轻松松就跳上了领舞,但她却并不是很珍惜,常常迟到早退,甚至打算辞职嫁给富二代,这样就没有那么辛苦了,也可以早点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不过一次和男朋友参加聚会,男朋友在朋友的起哄下让她上台给大家露一手,让林蓓蓓意识到了,如果她真的辞职了,以后就变成了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雀,再也没有自由了。
所以她果断和男友分手,开始认真跳舞。
王宝圆,一个很可爱的女孩子,积极向上,愿意吃苦,为了参加排练坚持减肥,但却没什么舞蹈天赋,尽管已经很努力了却还是成了拖后腿的那个。
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奶奶在电视上看到自己表演,可惜一直没能实现。
参加排练是她求来的机会,甚至一度失去,好在陈冉改变了思路,重新将舞蹈进行编排,最大程度地展现了每一个舞者的特点,宝圆也终于上了电视。
除了她们之外,还有很多舞蹈演员的故事并没有被写出来,但也能感受到,每个月领着三四千的工资,训练起来却是没日没夜的,他们都有自己无法言说的苦。
在这种情况下,陈冉多次参观河南博物馆,通过一次又一次与唐俑对话,最终获得灵感,从《唐俑复活》到《唐宫夜宴》,作品越来越完善、灵动,虽然没能在荷花奖上进入前三名,但却被河南卫视看中,顺利参加其举办的春晚,十四位唐宫小姐姐也在元宵晚会中成为了串场人物。
因为时间有限,其实电视剧一直没有呈现出完整的舞蹈,但每次看片段的时候都会有忍不住想要落泪的冲动,为陈冉的认真,为小姐姐们的努力。
而且也真的能够感受到,这个节目真的很棒!
我其实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态度,就是觉得它们很好,但我自己却不是很感兴趣,博物馆什么的也从来不是我所向往的地方。
但看完《唐宫夜宴》之后,确实有一种想要去了解这些历史的冲动,尤其是陈冉和唐舞者的隔空对话,真的太有感觉了。
也希望这样的作品可以再多一点吧,我们是中国人,如果一直沉浸在快餐文化之中,而让那些美好的文化都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实在是太可惜了。
《我们这十年》可谓最近最火的一部剧了,四家卫视同时开播、几大视频平台联播,演员阵容更是相当豪华,白百何、董勇、侯勇、王凯、王雷等领衔主演就有十二位,再加上无数知名老戏骨做配角,相当厉害了。
不过《我们这十年》以《唐宫夜宴》为开端,让白百何第一个出场,很多人都觉得不太合适,但是看了《我们这十年》这前三个单元之后才发现,让白百何作为开篇,其实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1、自带流量的故事《唐宫夜宴》这个单元的故事,故事原型就是河南春晚爆火的舞蹈《唐宫夜宴》。
也正是因为这个舞蹈的爆火,河南卫视之后推出的一系列晚会都备受关注。
《我们这十年》中《唐宫夜宴》这个单元高度还原了创作时候的艰辛和困难,以及姑娘们在背后付出的努力。
这其实正是很多观众想要看到的。
剧中,不仅《唐宫夜宴》这个舞蹈得以还原,连《水月洛神》也高度还原了现实。
剧中,只有几个镜头的沈佳宜,原型就是唐诗逸,就是那个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季大放异彩的唐诗逸。
剧中的沈佳宜只能做6个绞腿蹦子,而唐诗逸可以做16个!
张慧雯饰演的易文艳,原型就是易星艳。
在《我们这十年》中,白百何饰演的陈冉置身于大唐歌舞时,那个跳舞的人就是易星艳本人。
很多人因为这个镜头被易星艳惊艳到了。
用大众都知道的故事作为开篇,更容易吸引观众们看下去,尤其是剧中不仅深挖了创作过程,以及过程中的困难,也向我们展示了这个舞蹈大火之后姑娘们的辛苦,以及后期制作的用心。
相信通过这个单元,很多人更能深刻体会河南卫视创作一台晚会的不容易。
2、具有争议性的演员《唐宫夜宴》这部剧中,主要演员就是白百何、娄艺潇、张慧雯、万鹏、张傲月、董思怡等。
白百何大家都很熟悉,她虽然一毕业就结婚生子,但是她重新“杀”回演艺圈之后,还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只不过某些事件之后,她逐渐隐退,而如今她又重新活跃在大家的视线之中。
虽然目前对她的评价还是两极分化严重,但是相信她凭借自己的演技应该能够收获一些认可。
娄艺潇,《爱情公寓》的胡一菲,虽然她也出演过不少电视剧,可是观众却只记住了胡一菲。
后来她也参加过一些综艺,可是她的演技却并不被认可。
如今她的资源一落千丈,每次出镜,她的脸也总被拿来说事。
张慧雯,一出道便是巅峰。
后来出演《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的林奚,跟刘昊然饰演情侣,还是备受好评的。
但是在前一段时间播出的《欢乐颂3》中,她饰演的何悯鸿再一次被吐槽,她的演技也开始被质疑。
尤其是她的眼睛,总觉得缺乏灵气。
万鹏,她跟辣目洋子合作的《没有工作的一年》得到大家关注。
张傲月,《舞林争霸》冠军、龙马年央视春晚领舞、舞剧《千手观音》主演,可谓是中国顶尖舞者,他甚至还凭借《刀背藏身》这部电影提名了金马奖最佳新演员。
实力不容小觑。
董思怡,因为出演《二十不惑》而被大家所熟知,在剧中,她饰演的王宝元也相当可爱。
正是因为这些演员,虽然流量一般,但是他们自带争议点,所以作为首篇,还是有很多讨论度的。
3、厚重的文化情怀《我们这十年》中,第一个单元是《唐宫夜宴》,第二个单元是《热爱》,第三个单元是《前海》,第四个单元是《一日三餐》。
很多人说,《唐宫夜宴》是一个文化主题,其实不适合作为开篇。
但其实《唐宫夜宴》的意义并没有那么简单,它拥有厚重的文化情怀。
《唐宫夜宴》的灵感来源于千年之前的那些舞俑,整场舞蹈其实是传统与当下的一个碰撞。
如何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其实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而《唐宫夜宴》恰好切合这个主题,也很好地诠释了这个主题,它作为开端,不正是给我们的文化建设带来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吗?
后面这几个主题虽然都各有各的意义,但是这个意义都不如文化建设这个意义更加宏大。
所以《唐宫夜宴》作为开篇,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你最喜欢哪一个单元呢?
冲唐宫夜宴这一章,也要给满分。热爱真的永不消亡,每次一到古今对话的part就狂飙泪。真诚永远是最打动人的。而且几个小姐姐的形象都刻画的好棒,陈冉,小艳,蓓蓓,宝圆,真的都很立体都很打动人。
太喜欢白百合这个单元了
真想夸夸白百合。
前两个故事多好,结果从第四个开始就觉得略悬浮,第五个更是急转直下只觉得假,甚至恶心,别说女性了,男性看到也会不太舒服啊,这不就是PUA自家心软的女儿吗?你要是不沉下心去了解那些真正有理想有思路发展新农村人的想法,就别来写这个单元,明明骨子里也看不起不去了解,就整些亲情绑架,然后再生硬转折下,这会是好故事吗?明显选新桅视角更好。你别告诉我就前面后面好看,中间的单元全是凑数的。看完了,四星给前两个故事,后面普遍一般
看了唐宫夜宴、热爱、心之所向、沙漠之光、未来已来和坚持。我心中的排序是热爱>唐宫夜宴,其他的单元感觉从剧本和呈现方式上都达不到我心中的标准。因为肠粉那个太长了没看完,我感觉如果看完了也是很不错的一个单元。
拍的非常好,真实感动的生活。我们没有钱,但是我们有爱。
喜欢足球单元哈哈哈
虽然一日三餐里的广普尬到能抠出一座城,但是我还是挺喜欢这个故事的,听久了蹩脚广东话都顺耳了😂😂😂最后北京路实景出境~情怀满分~
不喜欢这种拼故事的电视剧 感觉太刻意了 但是唐宫夜宴这个题材特别好 就应该多拍一点这类的题材
11.7《前海》的糟糕直接打了我之前给五星的脸。可见整体水平必定是参差不齐的。直接跳过糟糕的部分还行,像《前海》这种粤语配出广州味,男主一看就不是港男,剧情生硬悬浮的,一星不值。改四星是给优秀单元的挽尊。11.6要不是知道有王凯,我差点错过这么优秀的电视剧。前两个单元非常感人。主旋律终于拍出极高质量的热血题材。对了。你们找对路子了。普通人的挣扎努力,泪水汗水才是真正的主旋律。中国人的质朴与坚韧是一块真正值得发掘雕琢的美玉。
认真看了前两个故事,第三个开始就没什么意思啦
第二个故事《热爱》,拍的真好!新疆太漂亮了,一人血书求把这个单元拍成剧!
我好喜欢林蓓蓓的家人,他们用自己过来人的经验劝导自己的孩子不能依附于别人,应该有自己的事业,有这样的父母真的好幸福。
白宇帆演的第二部分“热爱”好热血,给人点亮梦想的人,全身都在发光!
林蓓蓓这个角色刻画得很真实,我们是生活在现实的,面对未知的一切总是会有迷茫的阶段,这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是我们通往幸福道路的一个环节。
《心之所向》《砺剑》《未来已来》《沙漠之光》《西乡明月》
全片唯一亮点,新疆的风光真不错,其他剧情漏洞雷点尬点满满不一而足
前海,这个单元拍得太可笑了。。。当创业是过家家吗?!什么导演,什么破编剧。。还有演员的表演,简直一言难尽。柯蓝简直就是灾难,男主角就是个小白,他都不知道自己玩啥呢吧
前两个故事我高低得打个五星
作为命题作文,能拍成这样也算可以了。虽然有很多不合逻辑的地方,但其实也已经尽量拍的现实了。只可惜这些都是被无限艺术加工后的现实。